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葛亮传(I-V5部全)-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费祎乍听见诸葛亮赞扬他,慌忙拜下去说:“祎不过尽本分罢了,哪里当得起丞相这样的美誉!”
诸葛亮默然一笑,弯腰把手探进脚边的那盆清水中,拧干盆里的一张手巾,摊开了握在手里。
“先生,你让我来吧,怎么自己动手!”修远大呼小叫地跳了起来。
诸葛亮将手巾搭在脸上,声音从帕子后发出,有点模糊不清:“这么点小事不用忙活了。”
费祎看得奇怪,诸葛亮这个时候洗什么脸呢,却看那盆清水,恰如一块静止的冰块,没半分暖气,他更是迷惑了。虽然时值春天,但雍凉之地尚还有寒气未去,用冷水洗面就不怕冷气浸骨,惹了病痛么?
诸葛亮擦好脸,把手巾丢入盆中,看见费祎满脸诧异,他一笑:“见怪不怪,我是用冷水提神!”
费祎恍然大悟,诸葛亮昼夜颠倒,宵旰操劳,困乏了只好用冷水涤面,俄顷,他不无伤感地说:“丞相,你又一宿没睡吗?”
修远抢到话头,气咻咻地说:“何止是一宿,自兵出祁山,先生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累得七死八活的,劝了也不听……”他还想喋喋不休地发泄不满,却被诸葛亮责备的眼光逼得一颤,不情不愿地把后面的话吃进了肚子。
费祎又是伤情又是钦佩,他恳切地说:“丞相勤政虽为季汉之福,但长此以往,贵体难撑,万望保重身体。兴汉大业任重道远,非鼎盛之精力不可担当!”
诸葛亮略带感激地对他笑了笑,白羽扇抬至下颌微微一摇:“多谢文伟善言了,不过目下正是两军相持的关键时刻,待得与魏军这一场大战之后,亮或者可以暂歇两日!”
费祎惊奇地问:“我们要和魏军大战了吗?”
诸葛亮看了看姜维,姜维也含了笑看他,两个人会心地交换着眼神,诸葛亮摇着羽扇说:“司马懿在上邽吃了一场败仗,必定深沟高垒,不轻易出战,只需引得司马懿出来,必定有此一战!”
“如何引他出来?”费祎好奇地问。
诸葛亮轻快地一笑,闲适地说:“文伟熟读史书,该知春秋时晋楚城濮之战,初一交锋,晋文公则退避三舍,一则报答楚王当年助其复国之恩,二则为引成得臣上当。后来成得臣骄兵冒进,晋军摧锋突击,于城濮大胜楚军,终成文公春秋霸业,文公信义昭著,既应了诺,又得了盟主地位。去年司马懿兵犯季汉,幸得天降甘霖,三路魏军退出蜀道,为秉礼尚往来之古训,我们打算送给司马懿这一份大礼!”
诸葛亮一席话娓娓道来,似在说历史故事,却又似内藏深意,费祎听得不明所以,仍觉得是在雾水里探路,迷迷糊糊只是看不清楚,他迟迟疑疑地问道:“那该如何引他出来?”
诸葛亮眯着眼睛看向帐外络绎而过的士兵,狡黠地一笑:“等粮草用完之时!”
费祎更加困惑了,军队出征重在粮草辎重充足,没有辎重做后盾,临阵对敌则成了空谈,如今诸葛亮居然说等粮草用尽则和魏军大战,他的心思到底是怎样地曲折繁复呢,让人好生费解。
他疑窦丛生地向上一觑,诸葛亮深邃的目光望向了被帡幪遮住的半爿天空,他清俊如玉雕的脸上是谜一样的微笑。
※※※
“驾!”一骑快马疾驰在山林间,扬起满天满地的尘土,马上的士兵虽已是轻甲便装,却是热汗淋漓,因要忙着赶路,也没时间褪下盔甲,只知一味奔跑。
他驱马一刻也不敢停留,在马上仰头看见远处的累累营垒。附近的斜坡上逶迤着一小队人马,领头的黑盔将军策马远眺,背后一名士兵怀挑一面黑绸滚边的大旗,“司马”两个烫金大字闪闪发亮。
“大将军!”他赶马飞奔上坡,待到了那将军面前,单手一撑马背,敏捷地跳下马,翻身跪在那将军马下。
“呃?”司马懿见到此人,懒懒地应了一声,他旁边几位将军的眼睛已经喷火了,他却还是不慌不忙,慢悠悠地问,“如何了?”
士兵抹抹眼角的汗,拱手道:“诸葛亮已经兵退卤城,沿途灶数比前日又少了十分之一,闻说是粮草只能维持半日了,恐在卤城也待不了多久,急着赶回汉中!”
士兵气喘吁吁地好不容易说完这些话,将军们都不约而同地爆发出低低的欢呼声,唯有司马懿依旧一副不冷不热的平淡表情。
“大将军,诸葛亮是撑不下去了,每日灶数逐次减少,粮草不济,他急于退兵,目下正是我军轻骑追击的大好时机!”背后的郭淮跃跃欲试。
司马懿策马略行两步,望望黄尘漫道的远方:“不可轻举妄动,恐诸葛亮有诈!”
他这话一说,众将的心里都是一凉。
十天前,诸葛亮忽然撤兵,起初魏军一筹莫展,多番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诸葛亮军中缺粮,前次虽抢了上邽小麦,但半月之中竟然消耗殆尽,不得已才退兵汉中。这下子众将欢欣鼓舞,都称道可趁机追击,不要白白放了蜀军回去。司马懿犹疑再三,也同意追击,可惜这一追,却很不像那么回事。
他们跟在蜀军背后,蜀军走,他们走,蜀军停,他们停,不像对敌,倒像是护卫仪仗队,专一护送蜀军返回汉中,让一众好战的将军心里着实憋闷。几次请命作战,司马懿总说“恐怕有诈,看看再说”。这些敷衍的话都听得耳朵起茧子了,司马懿却始终不曾派兵出击,那副畏畏缩缩的胆小如鼠模样让将军们很为不耻,但毕竟受他节制,再不情愿也不敢驳逆,只好忍了再忍,心头火烧火燎得坐立不安,面上尚需恭敬服从。
张郃这次却耐不住了,他急吼吼地说:“大将军难道是怕诸葛亮不成?他们撤十天,我们跟了十天,有诈早有了,何必等到现在,再不动手,我们就要送诸葛亮回家安寝了!”他心直口快,也不顾忌什么,惹得郭淮、魏平、费曜等一干人偷着阴笑。
司马懿脸上的肌肉轻轻一抖,但他城府极深,就算心里血雨腥风,明里却仍是和风细雨,他拂拂马鞭,不紧不慢地说:“我非惧怕诸葛亮,而是兵行半步也需绸缪深思,总要从长计议!”
张郃不屑地乜着眼睛,从鼻孔里嗤笑道:“从长计议!将军是畏蜀如虎,不就是个诸葛亮吗,当年头次兵出祁山,渭南三郡倒戈,关中震动,不也败于街亭吗?他是名气大,其实不过尔尔!”张郃提起当年的胜利,仍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得意。
畏蜀如虎?司马懿终于窝了火,他真想一巴掌把张郃从马上甩下来,这些刀子一样的评价割得他心口血淋淋的。张郃的嘲讽无意中戳中了他内心的隐痛,血肉模糊的伤疤在阳光下泛着难看的色彩,他终于看清楚了,他竟是真的害怕。
为了能和诸葛亮对决,他盼了多少年,可一旦梦想变成现实,他又畏缩了手脚。不是他不肯拿出勇气去交锋,而是他输不起。
自从上次在上邽小败于诸葛亮,又被对手刈割了小麦,他方才觉得这个对手比他想象的要难对付得多。如果说以往,他对诸葛亮的交锋都是在幻想中进行,今天却实实在在地演绎在目下,仿佛锋利的齿轮,从每个士兵的血肉上碾过。
骄傲的司马懿可以为了一个目标忍辱负重,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等待时机,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输给诸葛亮,因为只有诸葛亮才是这世上唯一可以和他不分轩轾的对手。
一个强者,只有在遇见另一个强者的时候,才能激发内心中疯狂的求胜欲望。然而一旦失败,便是毁灭性的打击。
这一点,司马懿到现在才明白过来,可是等他明白了,又更加害怕。
看司马懿长久不说话,众将以为是张郃得罪了这个喜怒不形于色的大将军,有心想为张郃讨句好话,只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得体语言才对了司马懿的胃口。于是乎,瞪了眼睛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
司马懿忽地沉沉地长叹了一声:“众将都想一战吗?”
沉默……
须臾,有几声骚动,仍是沉默……
司马懿扫了这些欲言又止的将军一眼,没头没脑地问出一句:“今天是什么日辰?”
郭淮想了想,道:“五月十七!”
司马懿沉吟道:“明天,五月十八出兵如何?”
一语如惊雷轰顶,炸得将军们晕头转向,都以为听错了,纷纷用疑惑的眼光去询问司马懿,但那张冷淡的脸上却并无戏谑的意思。
“真的出战?”张郃得偿心愿却不太放心。
司马懿淡漠地一笑:“军中无戏言!”
将军们紧绷的神经都松弛了,哪个不是悄悄拊掌击节而歌,一时都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即披甲上阵,定要杀得蜀军片甲不留。
司马懿低了头,手指头捻了捻马耳朵:“五月十八,是个好日子吧。”有句话他没说,那就是他希望能在这天战胜诸葛亮,让这个对手从此萎靡不振,再不可能与他抗衡。
不过,如果没了诸葛亮这个对手,他也许便成了遗世独立的绝顶高手,登临高峰,一望无涯,无人能敌。可谁能知道,高处不胜寒不仅仅是雄霸天下的豪壮,更多的是一种寂寞。
※※※
第二天黄昏,当晚霞最绚丽的时刻,魏军向蜀军发动了攻击。
司马懿亲率五万魏军杀往蜀军中军,张郃则率标下人马进攻屯守南围的蜀军王平所部,以阻挡王平部向蜀军中军驰援,若是战事顺利,则双方兵锋合围,一举击垮蜀军的有生力量。
远方高高的卤城如一块千年寒冰耸立在满天的红霞中,就好像处于熊熊烈焰中,在慢慢地融化。
蜀军押后的是魏延,他率五千士卒拦住了追锋的魏军。
中军令旗一挥,魏军左翼五千骑兵像嗜血的野兽般杀将出去,彪彪马蹄踏得一地里长草生烟,那奔腾的气势宛如一道巨浪呼啸排来,让大部是步兵的蜀军失了颜色。
魏延连战心也丢了个精光,虚晃一枪,嚎了一声:“撤!”
当下里,五千蜀军扔了兵器狂奔,恨不得长了四条腿,铠仗、旌旗也不要了,跑一路丢一路,这当口只顾逃命要紧,哪里还顾得着战场风仪。
魏军眼见蜀军溃败,正是乘胜追锋的大好时机,哪里肯放过歼敌的机会,索性全军出击,仿佛排山倒海的浩荡铁流,压着蜀军朽烂的阵脚扑过去。
司马懿总觉得胜利来得太快,他几次想勒马暂驻,可诸将都是满脸兴奋,仿佛喝醉了酒,一面拍马急追一面吆喝出脏话,瞧那阵仗,是恨不得能追去成都生擒刘禅。
“蜀军主力!”有斥候飞马来报。
便是忽然之间,那些逃命的蜀军不见了,不,不是不见,而是融入了海一样广阔的人流中,便在前方,黑色、红色、黄色、青色……各种颜色铺天盖地,和这些颜色共生的是上万的铁甲士兵,像流动的荆棘林,似乎是一堵墙在沉重地移动。
这些人是从哪里钻出来的?
这是诱敌深入!司马懿的脑子里瞬间闪过这句话,他很想收兵回撤,可这时若是贸然下令撤兵,只会导致更大的溃败,只能硬着头皮迎敌。
“整兵,准备决战!”中军持令的小校举起红旗,声音洪亮地喊道。
号令的鼓车推了出来,车上立着一位持鼓槌的号令兵,他挥了挥手臂,玩命地抡起鼓槌敲向牛皮鼓心,那声剧烈的敲击颤抖着传到了边缘,很久还在鼓面荡起波纹。
随着这响彻云霄的鼓声,魏国骑兵纷纷拉住缰绳,奔驰的马同时止住了步伐,马蹄整齐地敲向地面,腾起半身高的黄尘。须臾,前锋分出了中军,震天动地的马蹄声踏得四野生寒,仿佛狂暴的洪水向对面的蜀军的步兵方阵冲来,而步兵方阵却始终静默如海,仿佛沧海边毅然耸立的千年巨石,冷静地面对着潮水的袭击,唯有一面红旗从方阵中央升起来,徐徐地飘动。
很快,第一队的骑兵冲锋到蜀军方阵前百步,几乎能听见蜀军阵营里士兵粗重的喘息声。忽然,战马像被抽了筋骨,倒栽葱似的瘫倒在地,把马背上的士兵摔出去老远,砸得骨骼断裂。
第二队骑兵从侧翼冲锋,同样在距离蜀军百步之外时人仰马翻,接着是第三队、第四队……
司马懿看得极蹊跷:“怎么回事?”
一个满身血污的士兵从人马尸身中连滚带爬地冲到司马懿面前,浑身像被扎了无数孔,汩汩地冒着血:“将军,蜀军埋了铁蒺藜!”士兵说完便倒地吐血而死。
司马懿还没来得及回话,周围的将军都愤怒了:“冲,踩着尸体也要冲上去!”
又一队魏国骑兵发起了疯狂的冲击,马蹄踏着同伴和战马的尸体。有些还躺在地上喘气的士兵来不及躲避马蹄,就被活活踩死。
蜀军方阵中的红旗朝右一挥,忽地,步兵仿佛被堤坝阻断的河床,一队一队朝四面八方奔流,渐渐竟分成了五个小方阵,东南西北中五面相连,从这些小方阵中推出了一辆辆四轮小车。车后掩护着三排士兵,前后两排士兵的肩上都扛着一架弓弩,第三排士兵则手持长矛,那矛约有丈许,矛尖弯曲,便是专门对付骑兵的斩马刺。
红旗第二次挥舞,方正中央一个嘹亮的声音呼喊道:“开!”士兵扣动机括,霎时,犹如流星飞雨的连弩飙射而出。骑兵的冲锋实在太快,根本无从躲闪,一排接着一排被强弩射倒,密集的强弩笼成一片沉重的黑云,沉沉地压在骑兵头顶上空,像是劈下的铡刀,扫荡出一片可怖的血雾。
弩飞如蝗,骑兵死伤大半,余下数骑还未冲到步兵方阵前,便被步兵的第三排士兵手中的斩马刺砍断了马足,一匹匹战马哀嚎着俯冲而倒。骑士被甩飞了出去,有的落在外围的尸体堆上,有的却落在阵中,被蜀军士兵一刀剁掉脑袋。
魏军催迫进攻的鼓声更大了。
骑兵兴军挥缰赶马,狂风暴雨的冲锋又开始了。
蜀军中军红旗第三次挥舞!
步兵方阵再次分流,变作了九个小阵,中央主阵指挥,仿佛蜘蛛的脚一样伸出去八个分阵,阵与阵相连,围成了一个大圆圈,圆圈还在不断地变幻。
骑兵兴军奔踏如浪,顶着雷霆似的强弩赴死而往,终于一队骑兵越过连弩之阵,奔到了步兵阵之前。可步兵阵并不退让,忽地漏开一个口子,如同一扇打开的门,将骑兵放了进来,须臾,那门紧紧合拢。
红旗第四次挥舞!
陷入步兵阵列中的骑兵起初还肆意冲锋,慢慢地却如同被蚕食的树叶,被一点点分割包抄,步兵阵形变幻太快,仿佛周天星辰,伏羲八卦,一会儿东北阵变西南阵,一会儿东南阵变西北阵,阵中抛出的矛戈短刃,犹如蛰伏的暗器,杀伤了越来越多的骑兵。
在中军观战的司马懿已看得眼花缭乱,前一刻还见一队骑兵在阵中横行,后一刻却都纷纷下马阵亡,这迷离如魔术的阵法让人看不出个章法,更不知哪里是生门,哪里是死门,仿佛处处皆困地。
司马懿陡然毛骨悚然,他忽然对他的对手产生了从灵魂深处爬出来的恐惧。他所要面对的不是一个敌国主帅,而是魔鬼。若不是魔鬼,怎能创造出这样可怕的军阵?
“撤兵。”司马懿颤抖着说。
“撤兵!”他近乎痛苦地号叫。
※※※
一场大战惊心动魄,开始得很快,结束得却很慢。
将军们护着司马懿杀出重围,一路上践踏在成堆的尸体上,黏稠的鲜血泼洒得漫山遍野。血红色的夕阳辉映下,战场更加凄厉艳红,而天空也被反射的血光涂染得如被烈火烤熟了,像全世界都泡在血水里。
战场上的杀戮缓缓地平息了,天空盘旋着十来只鹰鸷,贪婪地俯瞰着旷野中的血腥尸体,等着活人离去,立刻飞下啄食腐肉。
夕阳像血一样红,卤城原野一派肃杀。
诸葛亮静静地凝望坡下的滚滚硝烟,他像一尊汉白玉雕塑,笼了一身残阳的红。
魏延喜不自胜地策马奔上来,还来不及下马就高兴地说:“丞相,魏军大败,王子均刚刚送来战报,张郃不敌锋芒,已撤退回营,我们……”他后面的话卡住了,因为面前的这个三军统帅没有丁点的喜悦,相反,他从诸葛亮的眼睛里看见了一种深切的忧郁。
魏延不明白了,逢此大胜,为什么会心事重重,好像刚才经历的不是胜利,而是失败。
诸葛亮深深地呼吸,空气里也带了战场的血腥味,许久不能消散,吸入肺腑中的都是令人作呕的腥臊。他顿觉胸口烦闷,胃一阵阵痉挛,他死命地摁住胃部,疼痛穿透般由内向外滚动,全身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冷汗泠泠地渗在鬓角、额头和背部。
“先生,你胃痛吗?”修远疾步上前,扶住诸葛亮。
白羽扇无力地挥了挥,山坡下尸横遍野,鲜血淋漓,死亡在无数张年轻的脸孔上凝固,多像三十多年前的徐州。他从杀戮的绝望中逃出,眺望家园,满目山河一片狼藉,身后曹操的铁蹄紧追不舍,把粉饰历史的功业建立在千百万无辜生命的血泪上。
诸葛亮从心底发出一声哀叹:“英雄功业,却是生灵涂炭,是非功过啊……”
他仰起脸,眺望血色夕阳沉没远山,仿佛须臾间老去百年。
※※※
中军帐内,雄赳赳的将军们分站两排,还来不及揩去盔甲上的斑斑血迹,通身上下尚携着浓烈的战场气息,像铁塔般矗立在明亮如刀剑的阳光里。
修远捧着一册文簿立在诸葛亮的身边,清清嗓子,念道:“此战共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生俘三千人……”
他每念一句,底下的将军都破颜一笑,末了,笑得唇角牵引,仿佛一尊尊笑口永开的弥勒佛。
修远念完长长的战利品清单,舔舔有点发干的嘴唇,掉过头去看诸葛亮。
诸葛亮点点头:“此战有赖众将竭忠尽力,方能有此大胜!”他目光轻缓地望向各位将军,“文长!”
魏延还在畅想刚才激烈的战事,头脑里铁骑骠骠、金戈铿铿,忽听见诸葛亮叫他,他不假思索地大喊一声:“是!”声音大得像在战场上吹号子,惹得一帐的人都暗自好笑。
诸葛亮宽和地一笑:“文长诱敌深入,虽不贪战功,但当计头功!”
魏延的心在狂跳,诸葛亮居然当着众将的面夸奖他,还要给他记头功,和诸葛亮过从甚密的姜维都没有受到褒奖,反而是他——魏延蒙获美誉。自他跟诸葛亮出征以来,这是头回受到这样大的夸赞,他激动得全身血液冲到头顶,血管里鼓鼓地响,连感谢的话也忘记说了。
在无数艳羡的啧啧称赞里,他听见一声讽刺的冷笑,好似温汤里落了一滴冷油,不用猜,他立刻知道那是谁,想起那张像发面馍馍的脸,他就像吞了苍蝇般腻歪。他回头对着那人狠狠地一瞪,手在腰间的佩刀上一抓,犀利的杀气喷薄而出,仿佛要生吃了人肉。
杨仪正歪着嘴巴嘲笑,猛被魏延的目光一逼,慌得把头低下,闷在心头骂了一声:“莽夫!”
诸葛亮不动声色地观察到帐内暗藏的刀光剑影,他凝了剑眉轻叹了口气,清声道:“众将,如今司马懿大败,我军重出祁山,但司马懿已龟缩回营,恐又会退避不战。因此尚需步步扎营,不可因此大胜而存了骄悖之心!”
听诸葛亮言到目下军情,魏延来了兴趣,他刚被褒奖,正是热血沸腾,当即昂首道:“丞相,延以为我军不必畏首畏尾,兵者,诡道也,出兵当以奇正为要!”
诸葛亮平和地看着他说:“文长还是想建议我军兵出子午谷吗?”
“是!”魏延上前一步,抱拳高声说。
诸葛亮拂拂羽扇:“文长之计虽好,但过于冒险,子午谷道路险隘,万一有埋伏,岂不得不偿失?”
魏延再次被泼了头冷水,从第一次北伐他就向诸葛亮建议兵出子午谷,效法韩信当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奇兵出击潼关,然后兵临长安,扫平关中。可是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采纳,每次的理由都差强人意,让他好不沮丧。
可这次,魏延不想轻易放弃,诸葛亮对他的肯定和赞誉还在血液里奔腾,他缓缓地鼓了一股劲,说道:“丞相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能不能行?当年高祖若不是用韩信之计,如何能平定中原,败项羽于垓下!”
诸葛亮深睨了魏延一眼。他知道了,魏延今天是铁了心要争取子午谷出兵,也许这大帐中也有人同意这个观点,认为自己用兵过于谨慎。然而出奇兵攻长安谈何容易,上万人的性命就捏在自己手心里,怎能因为赌博似的用兵而使蜀军白白牺牲生命?必须说服他们,只有北出汉中,自陇右袭向渭北,再取长安,步步为营,逐次扩展,才是蜀军该秉承的策略。
他沉默着站起来,背着手看着那面巨大的地图,轻轻道:“好吧,亮今日便和文长各自说说用兵之法。”
魏延兴奋得轻飘飘的,诸葛亮要和他平起平坐地论兵讲道,一刹那,他满眼放光,脚步都变软了。
“来!”诸葛亮向魏延伸伸手,魏延勾腰长揖,慢慢走上主座,停在地图面前。
诸葛亮伸出羽扇,扇柄在地图上轻轻滑动:“文长之用兵,是由汉中领兵出子午谷,出其不意攻下潼关,西进平定长安,封锁潼关要塞,然后关门打狗,是不是?”
魏延的用力地点点头:“对,丞相可于斜谷出疑兵,吸引眉县以西魏军,延则与丞相东西呼应。待长安攻破,两处夹击,关中尽为我所有!”
诸葛亮平平地说:“那么,文长需要多少兵力?”
魏延自信地说:“万人足矣!”
诸葛亮又问:“需要多少日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