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双曹争雄-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的是坚定和肯定。不由的斯派若的心中闪过了一丝的暖流。
“好了,你先回去吧。我明天下午会走,到时你来送我。”曹德挥了挥手让斯派若回到了自己的地方。
第二日下午,曹德在前,斯派若在后,在二人身后十步开外是曹仁和夏侯渊以及卫兵等。
“斯派若,从昨天开始,你就是我的眼睛,耳朵。你要知道你的每一个情报,都会决定很多人的生死,决定我的很多判断和策划。同时,我也希望这眼睛耳朵一直都是我自己的。否则我不介意割掉他们。你懂了么。”曹德没有任何情绪波动的对着身后的斯派若说道。
“船长放心。一个人的眼睛和耳朵永远不会背叛自己的主人。永远不会。”斯派若低声的说道。
曹德点了点头。喊过了一直跟在身后的众人。翻身上马,一甩马鞭向着汉水北岸奔去。
斯派若在营地的制高点上一直看着马队扬起的尘土消失在山的后边,才一脸坚定的回到自己的帐篷。“船长,不管为了什么,我都会是你的眼睛,耳朵。”
曹德离开黑珍珠之后。带着曹仁和夏侯渊来到了汉水的北岸。找到了当初留下的护卫队,继续顺着山脚一路向东走去。曹德打算把整个汉中郡所有的关卡,重镇都挨个的看一看。需要修补的修补修补,需要补充的补充补充。毕竟汉中是曹德的老巢了,曹德的第一任务就是保住自己的老巢才能向外扩张。
至于黑珍珠。在曹德离去,又训练了两个多月后。曹德终于给斯派若下达了黑珍珠出动命令。与曹德的命令一同到达的还有两封书信。
其中的一封。斯派若集合所有的黑珍珠成员。
“船长发来了命令。船长对我们有什么恩义,大家都铭记在心,我也不多说了。现在船长第一次发来了命令。与命令一起来的还有船长对我们的要求。一切的任务以人身安全为主,若事不可为可自行撤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以保住自身性命为第一任务。”
接下来,斯派若按照曹德命令安排黑珍珠第一次行动。
首先就是向冀州排除了三个小队。其中一个小队前往巨鹿,其余两个小队分散人员前往冀州的几个大型城市。因为冀州是黄巾起义最先爆发而且也是最热烈的地方,再者黄巾起义还有一年多点的时间就要爆发了,曹德要早作打算。
接下来就是向并州派出了两个小队,主要目的就是监视在黄巾之乱之后董卓部曲的动向。虽然董卓乱汉的时候是从凉州出发的,但是董卓最早是在并州的。所以不能排除董卓在并州还是有一定势力的。
接下来就是往凉州派出了两个小队,一只小队就是盯着董卓,而另一只则需要打入马腾的势力中,随时向曹德报告马腾的动向。董卓自然不必说了,马腾作为曹德最重要的盟友,是不能出一点差错了,不只是马匹的来源更是为了马超这员虎将。
然后就是益州了。曹德最初的打算就是先占据益州之后,在向各地发展。所以,益州的探子不能少了。
最后就是荆州和江东了。黑珍珠小队前往荆州主要是为了寻找各种人才,黄巾之乱跟董卓乱汉之后又许许多多的人才都前往荆州避乱,这正是曹德下手的好机会。而去江东是为了寻找到孙家,然后得知孙家的一举一动。
不过还值得一提的就是洛阳了。洛阳城中的各种动作也同样是很重要的。
其余的就是一些被派往各地寻找各种人才的小队了。
黑珍珠的第一次行动就将大营里的成员派出去了个七七八八。只剩下了一批曹德特意交代留下的各项都比较优异的人。因为在不久之后,这座大营会补充新鲜的血液,而留下一批老人,是为了更快更好的训练下一批。
虽然在各个的历朝历代,细作间谍从来都不缺乏,而且每一个势力对于情报都看的很重,但是在这个时代对于细作的封杀并不是特别的严重。而且在所有的战争史中即使再怎么排除始终不能避免间谍的侵入。所以,对于间谍的利用就成了最大的学问。而曹德的这些举措是占有一定的优势的,最起码在对方开始训练间谍的时候,自己的间谍已经送出去了,等双方都开始排查间谍时候,曹德一方的间谍怎么招也是占有优势的。所以,黑珍珠以后对于曹德的事业做出的贡献比任何一方的间谍都要大的多。这也是曹德预先期望到的。
对于后世看着各种谍战片长大曹德来说。对于情报方面怎么可能会松懈呢,所以,曹德带着后世的金手指是多么的幸运啊。同样,曹德也并没有因为金手指的存在就看清了古人的智慧。殊不知有很多古人的东西是让后世的人捉摸不透的。所以曹德并没有掉以轻心。
第三十八章 汉中郡的防御
在黑珍珠的小队派出去的同时,曹德已经带着曹仁和夏侯渊将整个汉中郡的防御设施大致的观看了一遍。然后回到了南郑针对各个关卡的特点进行了布置。
而这个时候。曹德曾经下令的剔除法选择的军队早就已经整合训练了。曹德拿着一路上记录的各个地方的地形与曹仁分析着军队的布置。
按照曹德当时的划分。正规野战军有两万人,关卡守备军有一万人再加上原来的守备军剔除一些老弱病残之后大约有一万三千人,接下来就是七千人的城卫军。可以说战斗力最强的就是那两万人,接下来就是各地的守备军两万人。
整个汉中郡就是一个被大山包围的大盆地。在这个盆地里,是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的。所以基本不用再军粮上发愁。然而,由于汉中郡是个盆地所以马匹是非常稀少的。所以曹德如果想要建立骑兵,那必须要向外面买马,买马的最好途径就是在凉州的马腾。然而,凉州和汉中郡中间隔着的就是一座大山,不利于通行。所以,曹德还没有把建立骑兵提上日程,再者,战马的购买那可是大事,曹德的原意就是过几天没事的时候亲自走一趟凉州与马腾商议买马。
由于汉中郡是个盆地,四周全是大山。所以汉中郡的防御体系是最容易建立的。只要在两座山之间建一座关卡就能抵挡千军万马的袭击。因此,曹德在向北方面的骆谷。这是一条可以直达长安的路。曹德在这条路上原有的关卡的基础上加高加宽,并驻扎两千士兵。曹德命名骆谷关。
而在汉中郡的西边有条主要的路向北通往凉州。从山路中绕一下的话可以出其不意的直接突袭天水,再就可可将凉州劈成两半了。而在这条路上有一座原本就很高大的关卡,阳平关。阳平关只需要修缮一下就能继续使用,曹德再次驻扎了两千军士。
在阳平关稍微向南一点,是有一座白水关。从白水关出发的话可以直接剑指剑阁,威胁益州。而原本的白水关跟阳平关一样,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缮了一下并没做出较大的修改。曹德同样再次驻扎了两千士兵。
接下来就是汉中郡的东边了。汉中郡的东边就是荆州。而从汉中郡的房陵是可以直接奔向荆州的襄阳的。同样的,襄阳的人马也可以很轻松的突破房陵的。所以,房陵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而房陵的地势比较的平坦没有山势可以借助修建关卡。所以曹德在房陵驻扎了五千守备军。与此同时,上庸作为房陵的后方,同样重要,因为上庸随时可以支援房陵。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房陵作为最前方,上庸就是第二道线了。因此,曹德在此驻扎了两千守备军。
自此,一万三千守备军基本上已经安排妥当了。
基于除了这四条路以外,其余的山路并不适合大部队的通过,所以曹德并没有在别的山路上安排大量的士兵驻守。只是安排了两三个十人队,监守放哨就行。
正因为汉中郡四面环山,所以汉中郡的防御很容易就能安排好。同样的,别人不好进,你也不好出啊。
因此,曹德的进攻部队的安置成了一个大问题。上庸房陵一线不用说了。这里最适合进攻队伍的出击了。而且由于,房陵已经拥有了五千人的守备军,而房陵并不是太大的城市,无法自容那更多的士兵,所以,曹德在上庸又驻扎了一万人。这一万人可是在四万多人里挑选的最精锐的一批了。
同时剩下的一万人,有五千人驻扎在骆谷关到汉水北岸的中间。而剩下的五千人却不知道被曹德调到了哪里去了。
现在曹德的安排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只要黄巾之乱一爆发。洛阳方面发话,自主招募义勇讨伐的时候。曹德就立刻率领在上庸的一万人东近荆州直奔宛城。
而黄巾之乱平定之后。董卓接下来的动作可定也会按照原历史的发展一样,这时在骆谷关后方的五千人,直奔长安,而在上庸的人马也从南边向北突袭洛阳。两路人马向跟刺一样插入董卓的肉里。必定会起到不可思议的作用。
至于灭掉董卓之后。全天下的动向曹德就不敢做保证了。谁也不知道曹德这只小蝴蝶引起的旋风会刮到谁。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更不知道在董卓倒下之后会有多少路诸侯拔地而起。
但是黄巾起义的爆发是绝对肯定的。那是必然的,不需要解释。至于董卓乱汉,曹德也是有着很大的信心会发生的。
因为黄巾起义之后。洛阳城中,皇权再一次没落。外戚和宦官的权利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汉灵帝翘辫子的同时肯定会大大出手的。到时候,肯定也会向原历史中,大将军何进招董卓入洛阳杀宦官一样,招一路人马入洛阳。反正这路人马不是杀外戚的就是杀宦官的。就算没有董卓也肯定会有李卓,张卓,刘卓的。
所以,对于这一点曹德也是深信不疑的。但是曹德确实是不敢妄言董卓倒下之后会发生什么事的。因为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了。
但是无论现在的历史是否会跟曹德记忆中的历史是否大体一致。曹德要争霸必须要有一块牢固的根据地和一只能征善战的部队。
现在曹德的根据地已经有了,征战的部队也建立了。但是曹德唯一缺少的就是军队的王者。那就是骑兵。骑兵对于现在的战争来说就是后世战争中的坦克。利用高机动,多种杀伤方式进行突破,反击等作战。试想一下,两千名步兵与两千名骑兵被一万人包围,不用多想定是那两千骑兵突破重围的机率更大一些。而在一场战役中,留下的预备队,骑兵也绝对是比步兵的杀伤力更大。
骑兵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意义是巨大的。纵观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国家蒙古帝国就是靠着骑兵和弯刀差不多征服了整个亚欧大陆。而靠着滴血的刀子出名的各个民族也大多是靠着骑兵杀出来的。就像是匈奴人,鲜卑人等等。而汉朝、唐朝、宋朝、明朝在世界上提及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经济的繁荣,而不是滴着血的刀子。
然而骑兵也有许许多多的缺点。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马匹的质量。没有优良的马匹来源是不可能成功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的。
再者就是骑兵的维护了。对于这一点首先就是骑兵的补给。一个骑兵的补给品就能抵得上三个步兵。而骑兵军队中还要配备更多的后勤人员。所以,当一方势力出现重大问题之后就很难再维持着大规模的骑兵军团了。
正是如此。匈奴人,鲜卑人等靠马背打天下的民族也是因为骑兵才得以掠夺资源,发展壮大自身。然而,也正是因为骑兵,匈奴人那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就被汉武大帝击垮,而被匈奴人长时间欺辱的各个民族也纷纷落井下石,强大的匈奴人在一瞬间就失去了他们的荣耀。鲜卑人也是如此。但是不得不值得一提的就是两个帝国了。那就是蒙古帝国和清帝国。这两个帝国也是少数名族建立,也是靠着骑兵征伐天下的。但是为什么会建立长达数百年的帝国呢,就是因为,这两个帝国的统治者,认识到了只靠着掠夺是能强盛一时的,但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他们学习着中原大地的生存方式,不再以掠夺为主,而是将生产放在了首位。
(今天终于签约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能顺利的走到这里,靠的还是大家的欣赏。还请大家不要吝啬手中的推荐票,多少分给小弟一点,小弟感恩戴德啊。求推荐啊~~~~求推荐啊~~~~~)
第三十九章 曹德的骑兵梦
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是一大利器,就像后世的陆战之王坦克一样,在战争中往往就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骑兵最大的特点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
一只军队有没有骑兵军团的存在对于战役的胜负是有着很大的作用的。除非是人为的犯了决定性的错误。
曹德作为后世穿越者当然意识到了这一切,所以,在曹德的心中对于骑兵是有着很大的拥有欲的。
试想一下。率领着一万步卒作战跟率领着一万骑兵作战,感觉上就是不同。当进攻的命令发出之后,虽然是一样的热血沸腾,一样的杀敌立功。但是跑步前进和骑马冲锋从本质上就有着很大的区别。
当进攻的鼓声响起之后,驾着战马一路飞驰,迎面感觉这战马冲锋的烈风,耳边传来的呼呼的风声更是后世观看战争片在高潮的时候所插入的配音。紧接着骑着战马踏入地阵,随着战马的冲刺居高临下的左右劈砍着敌人。每当曹德幻想着这一切的时候,曹德都会发出异样的呻吟声。要知道曹德在前世的时候可是对二轮机车有着特殊的热衷。
而每一个享受骑二轮机车的人的血管里,流着的是潜藏着不一样的暴力的鲜血。而在前世曹德每次骑着二轮机车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浮现着电视剧中骑着战马奔腾的画面。因此,曹德有一个很小但是却未实现的梦想,就是骑着马撒开蹄子,感受下真正的马背上的感觉。
这个愿望在曹德前世的时候并没有实现,而曹德却因为不知道的意外来到了东汉末年。曹德哪能放弃这个两世的小小愿望。
因此,曹德对于骑兵的建立是有着异样的热忱。但是,现在的情况并不允许曹德去建立一支骑兵。首先就是大汉的这个大环境。现在,黄巾起义还没有爆发,汉朝中央的统治还能说是比较稳固。各地的州牧太守虽然大多都是腐朽的,但是现在胆敢站出来公然破坏汉朝中央定制的规矩的太守州牧还是没有的。
毕竟现在的这些官老爷,有吃的有喝的有玩的有乐的,谁会闲着吃饱了没事干,造反玩。那可是一玩不好就要掉脑袋的事。
但是在黄巾起义爆发之后那就不同了。起义爆发之后,由于汉朝的无能为力,只能让各地招募义勇剿匪。虽然黄巾起义被镇压了,但是黄巾起义也是把汉朝的基石打的全是裂缝,只需要一点点的外力,整个基石就会变得粉碎,而在基石上的汉朝江山就会崩塌瓦解。然而在许许多多的一心向汉的志士的帮助下,汉朝还算是留下了一小截,但是就是这仅剩的一小截却被曹操给抢去了。而这个作用在全是裂缝的基石上的外力就是董卓祸乱洛阳了。
这一切的起源皆是在黄巾起义之后。因此,曹德也是在静静的等待着黄巾起义的爆发。虽然曹德是知道张角张宝张梁这三个超级牛人的,但是曹德并没有打算向洛阳举报三人。那是因为,如果张角被杀,原有的历史走向可能会彻底转变,也有可能只是出现一些小的变动然后出现第二个张角。这对于曹德来说是,这根本就是无聊之举。并不是说曹德冷血无情,而是事物的发展定会如此。道家讲究物极必反,强盛之后就会渐渐衰弱。而人类社会的悲哀也正是如此,凡是到了最高点之后便会下滑,当下滑到极点的时候,就会出现混乱,混乱之后再次上升,到了极点再次下降。在曹德看来,现在的东汉王朝已经腐败到了极点,而后世的历史也的确证明了这一点。因此需要将整个中原大地打回原点,再次整合后重新登上巅峰。
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反正东汉王朝早晚是会覆灭的。假设在原历史中东汉王朝的覆灭到新政权的出现用了三十年的时间。也就是整个中原大地呻吟了三十年。而现在曹德回到过去,延迟了东汉王朝的覆灭五年,然后新政权的出现从东汉的覆灭开始算还是三十年。那么整个中原大地就是痛苦了三十五年。
因此,曹德没有想过告发张角的黄巾起义。而是在不断的期盼着黄巾起义的爆发。而在曹德的打算中,既然一个新的政权代替旧的政权是必然的事情,那么自己能为天下做的事就是加快新政权的出现或是提前旧政权的灭亡。
而曹德期盼着黄巾起义的爆发还是有着第二个原因的。那就是可以明目张胆的壮大自己了。到时候,曹德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招兵买马。组建各种各样的部队,征服一片一片的土地。到时候,曹德的骑兵梦就可以圆满的达成了。
毕竟现在东汉王朝的健在,购买军马是违法的。是买卖军用物资,严重点是要抄家的。而等到洛阳方面管不了自己的时候,曹德自己爱怎么组建就怎么组建。只要有能力,就是全部都训练成骑兵也没有人反对。
虽然现在不能着手建立骑兵部队,但是并不妨碍曹德为骑兵部队的建立先提前做准备。
要组建骑兵首先就得有马,而且还得是好马。但是汉中郡并不是产马的地方。对此曹德早就有了打算也就是向在凉州的马腾买马。
记下来就是骑兵的训练。曹德并不知道骑兵的训练方法,而且对于对于战争的艺术曹德也不是很懂。只能算个半吊子吧。但是曹德的手下曹仁和夏侯渊在后世可都是有名的骑兵将领。因此曹德打算把骑兵的训练交给曹仁。但是这样一来,曹德的骑兵还是没有太大的优势。大家基本上都是按照一个方法训练出来的骑兵,所以作战的时候战术以及骑兵的运用就会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曹德毕竟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金手指。
在曹德的观察中,现在的战马是没有马鞍和马蹄铁的。马鞍对于在马背上的骑士来说是很重要的。为什么汉武帝征讨匈奴人的时候,在前期,基本所有的汉军将领都说我们的骑兵就是一群在马背上的步兵。就是因为匈奴人对于骑射是人人都会,而汉军是基本人人不会。而且骑兵并不是士兵爬上了马就成了骑兵了。要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才行。而马鞍的作用就是将骑兵的训练时间缩短,将训练难度减小,将在马上的各种动作的难度减小。因为在没有马鞍的情况下,骑士的脚是用不上力的。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大腿。而有过经验的人都知道,在自己的脚凌空只能用大腿内侧用力的情况下是不如在脚下有点着力点来的方便。这就是常人所说的有力用不上的感觉。
再者就是马蹄铁了。马蹄铁的发明对于骑兵来说也是有着很大的意义的。马蹄铁的主要作用其实不多,就是保护好马的蹄子,可以让战马奔跑更远的距离,也可以增加马蹄的使用寿命。
可以试想一下,在一个布满了石子的路上,有蹄铁的马跟没蹄铁的马谁更有利。就像是同样穿着布鞋的两个人一起走在一条布满石子的路上,其中一个再套上一双皮鞋,谁的脚会更不舒服。
(今天签约了。自己的状态也很好,感觉可能会有第三章。但是不建议大家等着看,早睡早起,明天早晨看也行啊。另外,你们的推荐票就是我目前的最大的动力。求推荐啊,求推荐,求推荐啊,求推荐。)
第四十章 静静的等待
基于各种原因,曹德在现在是无法建立骑兵的,但是曹德却已经为骑兵的建立做好了铺垫。
曹德首先做的就是向马腾提出了买马的计划书。这份计划书是夹在曹德给马腾写的信中的,并由夏侯渊亲自送到的武威。
曹德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制作了简单的马鞍和马蹄铁。曹德征集了汉中郡大部分的铁匠,日夜赶工制作了大批的马蹄铁。在试用的时候,曹德与经验老道的铁匠亲自给战马订上的马蹄铁。为此还损伤了四匹马的马蹄,众人才找到马蹄铁合适的尺寸和适当的安装方法。
而曹德在给马腾的信中,并没有直接说要组建大批的骑兵。而是委婉的告诉马腾,你小弟我现在也是一郡的太守了,而且有着汉灵帝亲自下的组建军队的圣旨,但是我对于骑兵有着不一样的热忱。可有由于汉中的特殊,我没地方搞到好马啊。你看看能不能偷着卖给我几百匹马,我先过过瘾啊。
而现在马腾早就不是当初的军中小吏了,现在已经是武威的都尉。搞到几百匹马虽然不是大事但也不是小事了。马腾思量再三之后,把曹德提出的数量打了个对折。搞到了三百匹好马,并安排好马夫给曹德送了过来。
当曹德见到这批战马的时候,兴奋的是两天一夜没睡觉啊。一会摸摸这匹马,一会瞅瞅那匹的。看那架势曹德恨不得直接就在马厩里住下了。
既然有了马,曹德立刻从全军中挑选了三百好手,即刻就展开了骑兵的训练。
至此,曹德的准备工作差不多已经全部完成。
现在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