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古武侠赋-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子牙,就欠他一个因果。想孙膑在庞涓手中吃亏,就是在还这个因果。后来转了过来,就是因为因果已还,大家各凭本事了。

没有天意相助,庞涓自不是孙膑对手。

只是这姬昌转世庞涓的后果可不好,与他文王的身份极为不符的!

这又是为何?

还是因果的问题。帝王,看似了不起,却也是因果最多的位置,因为天下大事小事,都与他有关。就如天庭,那是一个功德漫天的地方,可同时也是因果汇聚之地,天上的神仙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若是一个普通的贤良帝王也就罢了,偏偏这姬昌乃有名的卜算大家,他之一声泄漏的天机可是不少,这都是因果,需要还的。

姬昌若是有一个引导人也便罢了,这样在他新生时可以指点一二,不然就惨了。因为前因未还又结新因,这来来去去,可是没玩没了的事情。

也正是因此,古来成仙了道者稀少无比,尤其是那些贤德之辈,更是被因果纠缠,有功德在身还好,若无功德镇压,他们不管转世多少次,都难以还了那些因果,自然就得不到成仙之机了。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就如那什么九世善人、十世善人之类的。以轮回因果来说,善就是功德,若真积累几世,还真会得到成仙机缘,其六道轮回中的天人道,就是这一缕机缘。可就百晓生看,庞涓显然算不得什么好人了。

在这乱世中,又哪里会有什么善人呢?

“这人间大戏,结合因果之说,却也有趣的狠啊!”百晓生忍不住的一笑,目光颇为深邃幽然,让人看不出他在想些什么。

。。。

。。。

第0章560化佛

走入函谷关,百晓生跳脚遥望,但觉前方一望无垠,似有万里麦田,显出金黄之色,煞是漂亮。如斯景象,在他的治下是很少见的。

“果然别有一番精致!”百晓生点了点头,却又暗自摇头。

景象虽美,气韵却差了不少。天地万物,自有造化,这万里田地,不知毁了多少林,平了多少山啊。虽得良田,却也坏了自然造化,不为道者所取。

顺着小路,百晓生走到一小溪旁,在山峦一脚,见一草棚。他微微一笑,知道尹喜已然辞官,于此地闭关等候。

“道友,故人来访!”

百晓生柔声一言,里面打坐的尹喜微微一愣,继而一脸喜色的走出草棚,看着百晓生道:“原来是上仙光临,尹喜喜不自胜矣!”

“哈哈……道友客气了!”

两人进入草棚,百晓生眼睛一扫,暗赞一声。这草棚颇为简陋,里面只有一床,又有两个蒲团,一面墙壁上挂着几幅道字。百晓生看去,只觉得这道字气运一幅深自一幅。想来,这些字是尹喜自己写的了。

“上仙请坐!”尹喜恭敬一礼,百晓生坐于蒲团之上,尹喜席地而坐,道:“能得上仙前来,尹喜欣喜不已。喜自得圣人传法,疑惑渐深,还望上仙不吝赐教。”

百晓生点头,道:“修炼一途,本就困难重重,吾等之辈,正当互相探头,共同攀登。道友。有何疑难,尽可说来。”

尹喜大喜。马上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一一讲述。百晓生也不客气,以他今日今时之修为。教导一个金仙太容易了。

他随意指点,三言两语便解了尹喜大多疑惑,让他欢喜不已,脸上尽是笑意。

不久,尹喜自怀中拿出道德经,道:“上仙解惑之恩,尹喜感激不尽。此书乃圣人所传,玄奥高深,尹喜每看一次。都有所收获,却又难以领悟。若上仙不弃,可一观此书。”

百晓生心神震动,升起对尹喜的好感。圣人收徒,果然非同寻常啊!这尹喜别的不说,就这悟性、心性,足以称上上之选。

深吸了一口气,百晓生没有犹豫,他早就窥伺此书。此时有机会,又何必违心而行呢?

缓缓打开道德经,看着其上古朴文字,百晓生心头一动。此文字看似普通。却极其深奥,若读出来,便是所谓的道德经。可实际上,这书里的文字并非人族文字。不是什么秦文、赵文之类的东西,而是天道符文。

懂得道德经。配上这文字,看在眼中,那完全就不是一个意思了。此书,可谓尽述老子之道矣!

缓缓翻看一遍,百晓生心头震动,久久不能言。圣人之道,果非寻常,他自问修为精神,又有所进益,可看此书,依旧大半懵懂。

又翻一遍,他心头却是浮起异样之感,不同领悟流转于脑海之中,让他更是赞叹。圣人啊圣人,果不可测也!

一连看了三遍,百晓生才合上道德经,道:“道友,此书高深玄奥,贫道无法解释。”

尹喜大感失望,强笑道:“上仙能为尹喜解惑,以是幸事,是尹喜贪心了。”

百晓生笑了笑,没有多言。两人又交流了一番,百晓生突然转头看向东方,那里有隐隐的紫霞之气满布天际。

老子回来了!

尹喜很快也发现了这个情况,一喜喜色的奔了出去。百晓生跟在他的后面,与大道上遇到老子。老子依旧骑着牛,只是牵牛的却换了一人。

看到那牵牛人,百晓生眉头顿时一皱,心头一跳——多宝道人!

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就在此刻了吧!

一行人再次走出函谷关,老子于青石旁坐下,三人亦席地而坐于其下首。老子缓缓开口,讲述十几年感悟。

很快,他停下话音,看向多宝,道:“一切你以明了,该如何选择,你自己决定。”

多宝脸上隐隐现出苦涩,嘶声道:“弟子已有选择,还请师伯助弟子一臂之力。”

老子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点头道:“也罢!这是你要走的路,老道也不好多言。”他起身,自袖袍中拿出一白森森镯子,轻轻一抛。镯子瞬间变大,散发出幽幽白光,罩向多宝。瞬间,多宝消失,镯子飞回其手中。

此时,老子轻叹一声。

百晓生思及两人刚才的谈话,看到老子此时表情,暗自揣测。前世都说老子化胡为佛是为了分佛家气运,却失了一招,使得多宝被佛家拉拢了过去,圆满了佛家之道。可听二人的话及老子叹息模样,似乎不是这样啊。

他脑筋暗转,心里不住苦笑,这诸多事情传到后世早已变了模样,亲自经历一番,自可感受其不同。其中种种,涉及到各种关系,又不是一眼可以看透的。

就他想,多宝是截教大弟子,三教圣人之下第一人,虽是截教弟子,可也不当化去为佛吧。这样一员大将送入佛门,真的没有问题吗?这完全就是让一个战略家去当间谍啊!这般蠢事,当今人不会做,老子就会做不成?

他觉得,其中肯定有他不知道的地方,而且看老子话中意思,也是如此的。

‘算了,这些又不关我事,爱怎样就怎样吧。’吐了口气,百晓生上前把太极图拿出,道:“弟子已有所悟,今还圣人至宝。”

老子接过,目光在他身上一扫,闪过一抹惊异之色。他没有说话,可目光却非常幽深,让百晓生暗自打颤,莫非这老子看出什么不成?

老子是圣人,不是瞎子,他的变化老子自然看出来了啊。

九转玄功。阐教有修炼的,人教没有。在道家中。这九转玄功虽是盘古正宗,无上神功。可却与道家主流相悖,实则也旁门左道。可百晓生的情况呢?他是炼体的啊,若只是大罗境界也便罢了,今却是阳中生阴,隐隐有阴阳合一之现,如何不让人刮目相看。

可以说,他是除了十二祖巫外第一个把九转玄功修炼到如此境界的人。这一点,恐怕也是大出圣人的意料吧。

化胡为佛后,老子走了。尹喜也离开了函谷关,百晓生一步一步的走回了终南山。再他赶回终南山后,华夏国大军突然触动,突袭戎狄地盘,推进上百里。配合大军行动的,还有诸多民众。可以说,百晓生算计好了一切,只要大军打下来,民众就会迁移过来。彻底把地盘占住。

他的这种策略并不是一种快速占领地盘的策略,而在于稳!

换做人间帝王,自然不能用这种策略,因为那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可百晓生不同,他有悠久的生命,可以一点点的去计算。便是一天推进百米,几年时间也足够了。而且这一次。他不仅求稳,还求快。因为秦军也动了。

他要在秦军之前,占领戎狄部落的地盘。所以,他做出了侵略的姿势,为的就是让戎狄部落集结兵力,给他一举围歼的机会。

过程就如他想的一般,当戎狄大军反攻而来时,百晓生大军尽出,一举把戎狄大军歼灭,并快速推荐。同时,秦军也趁势而起,打了进来。

最后的结果是,秦军占据了戎狄部落的三分之一,华夏占据了三分之二,两国正式触边。

华夏是一个立国很久的诸侯国,神秘、强大,秦国面对他不敢大意,可华夏国的一个举动,却让秦国莫名其妙。

铸长城!

没错!就是在华夏、秦国两国边境铸造长城。两国的边境是平原地区,极难守御,而长城就是为此诞生的。

本来,这是中原诸国防备外族的手段,如今却被百晓生用了出来。

他为何如此做?他不是要占据中原,统一天下吗?难道,他这么做是为了麻痹秦国?

是,也不是!

他这么做确实有麻痹秦国的打算,可他的长城却有长远的规划,其中有一条隐藏的线,是延伸到岐山的。而他的打算,就是把华夏国推展到岐山,然后才停下。

至于统一人族的想法,百晓生已然有了犹豫。

老子已经说了,他全民教育的方法并不好,这会引起杀劫。这一点,也许对人族是好的,可却是那些仙人们不愿意看到的,若百晓生一意孤行,他的华夏国绝对长久不了。

那么,他就必须后退一步!

这一步,该怎么退呢?是放弃统一华夏的战略,还是放弃他的教育?

百晓生回到终南山后便在思考这个问题,他暂时得到的答案时,发展自己治下,放弃统一全国的计划。为什么这么选择?

他治下之民不少,地方也广,按照他的推算,以他的治下足以容纳四五亿人口,若生产力再次进步,人口的数量可以翻上一翻,而论地盘,其治下足足有中国的七八倍还大。

在如此基础中推展他的全民精英教育,足以撑起人族。而在他看来,只要他不动,那些圣人当不会找他麻烦。

这样,似乎是一个两全的办法啊!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担忧,那就是随着人口增多,他的全民教育是否搞的下去。就如他说的,若他人口有了**亿,再高什么全民精英教育是否会开启杀劫呢?到时候,他治下必定大乱,说不得也会引得天下大乱。

这一点,他不得不虑。且他的华夏位于中原下方,虽还不曾与西牛贺洲接壤,可以后佛教东传,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华夏国。

他想要统一全国,也有担忧佛教的想法。面对那个庞然大物,他没有把握挡住的。

如此对比,似乎统一全国放弃全民精英教育,才是对的。

这种种情况,让百晓生也大感头疼。博弈天下,果真不是那么简单的!

。。。

。。。

第0章561还因断果

多宝托生,于菩提树下顿悟佛法,成就佛祖之位,开辟小乘佛教。自此佛教教义圆满,可大乘、小乘不能合一,故佛教气运两分。

灵山胜景之内,两尊巨大的佛陀金身盘坐,其下有药师、弥勒顿首。

准提道:“师兄,老子这一招看似利害,却漏洞摆出。封神之战,他与元始算计了通天,害的截教破灭,多宝心中岂能无恨?我看,我们可以把多宝拉来,完善我教教义。”

“阿弥陀佛!”接引宣了一声佛号,道:“佛教大兴之势不可阻挡,我不去,他亦会来。师弟不要着急。”

准提眼珠一转,笑道:“还是师兄高明。”他转眼看向下方,道:“弥勒……”

“弟子在。”弥勒顿首。准提道:“全真教百晓生欠为师一个人情,你走一趟,让他把东西之路让出来,洒下我佛教种子。”

弥勒道:“是!弟子谨遵佛母令旨!”

此时,接引道:“师弟,不可过分逼迫。全真教百晓生也上古人族,生于燧人氏时期,有大德于天下。我佛教传播教义,却也要顾忌一二。”他心下一动,座下十二品金莲缓缓转动,放射柔和金光。有三品脱离而出,浮于弥勒身前。

准提眉头一皱,想要说话,接引却道:“假的就是假的,无法弥合。也罢!弥勒,你就把此物送给百晓生,算是全我两教之情。”

准提道:“师兄,这……”

接引打断他的话头,道:“我等入东方传教。虽乃天意,却不可过分逼迫道家之人。不然岂不胡乱树敌?百晓生乃有德之人,看他作为。却也是为人族着想。一粒八宝金丹虽是人情,却也只是引子罢了。加上这三品金莲,我们才更好说话。”

准提一想也就明白了过来,那百晓生虽欠下自己人情,可就如此上门却是有些逼迫的意思了。“师兄所言有理!”

他念头一转,又想到了另外一事,道:“师兄,我教传播,必当有源。那轮回之地,却是不能不顾啊!”

接引略一沉吟,看向药师道:“药师,你那弟子如何了?”

药师佛道:“地藏有大愿,可入住地府!”

接引点头,道:“让他去吧。”言罢,脸上却露出一缕可惜之色。

地藏,药师佛弟子,一个天资出众的年轻人。与天地奇兽谛听相伴而生,生有大能,为药师所遇,收为门下大弟子。

地藏有慈悲心。细心调教,绝对可以成佛作祖。可惜,为佛教发展。却是要牺牲地藏了。后世地藏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地狱。又怎么可能会空?

他的誓言一下,就注定了一生无法成佛。只能是菩萨而已,便是无量量劫,他也没得想。其悲惨程度,堪称天下第一了。

终南山西城洞内,正在打坐的百晓生睁开了眼睛,眉头一皱。弥勒一来,他心头就有了感应,只是佛教的人来我这里干什么?

他本就够烦了,你佛教难道也来搅合一下不成?

百晓生脸色有些不好看,弥勒此时来,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走下太一峰,百晓生立在山口,静静的看着西方。不多时,一道金光落下,露出一大肚笑脸。百晓生稽首,道:“不知道友驾临,有失远迎。”

弥勒哈哈一笑,道:“道友客气了!”

“请!”百晓生也不多言,直接把弥勒邀上了太一峰。

二人与山腰凉亭对坐,弥勒直言道:“不瞒道友,多宝化生释迦牟尼,完善佛教教义。我佛教之大兴,已不可阻挡……”

百晓生眉头直跳,暗骂一声,你是来显摆的吗?

“此次贫僧前来,乃是拜托道友一事。”

百晓生呼了口气,道:“还请道友直言!”

弥勒眯起了小眼,道:“九阴山西北之地,还望道友让出,以打通东西通道。”

闻言,百晓生脸色变了一下,面无表情道:“道友,你的话过了吧。”九阴山西北,正是连接西牛贺洲之地,占据他治下华夏国近三分之一的地盘,有三千多万的人口,岂是说让就能让的?

弥勒面色不变,笑着道:“此乃圣人之意!家师曾与道友有一面之缘,师伯也赐下宝物,算是你我两教交好之礼。”说着,他手一伸,一朵金莲浮现在其手中,缓缓转动。百晓生心头直跳,暗叹准提好心机,接引好手段。

十二品金莲在封神时被血海的蚊子吞下了三品,使得宝物有缺。为了镇压佛教气运,接引、准提花了不少力气,以求补全那缺失的三品金莲。只是,缺了就是缺了,只能破镜重圆?这三品金莲虽看似补上了,实则却存在极大的漏洞。

但是,这三品金莲依旧不可小窥。它虽不是先天之宝,却凝聚了佛教气运与功德,论及威力,丝毫不比一般的先天灵宝差。接引舍得拿出此宝给他百晓生,再加上准提的人情,他哪里还能拒绝?

再拒绝,就是不知好歹了。不要忘了,封神中两大圣人都欠了西方人情,如果全真与佛教开战,那两教可能会袖手旁观的。

苦涩一笑,百晓生不客气的拿过金莲,道:“两位圣人的交代我明白了,还请弥勒道友放心,我知道该如何做了。”

弥勒高兴的笑了,道:“如此,贫僧告辞!”

“哼!”百晓生哼了一声,也没有起身送他的意思。待弥勒离开,他把玩着手中三品金莲,微微叹气。虽然,那颗八宝金丹算不得因果,却也是一个人情,不能不还啊!圣人的人情,果然欠不得!

走回洞府,百晓生看向墙壁上的地图,目光一闪,九阴山西北方向的地盘亮了起来,并缓缓变了颜色。看地图形势,佛教的算盘打的不错。九阴山西北方向与他的治下虽紧紧连接着,可因九银山脉的关系,只要在一些地方修筑关隘,便可把两者隔开。

这割出去的地盘虽大,却也不得不割,若割的小了,也是无用。

“唉!”叹息了一声,百晓生召来全真七子,把佛教的意思告诉了七人,并让他们前去准备。那些地盘虽然让了出去,可他道家信徒却不能让,还有那些学院精英。这些人,都给我拉过来,不能留给佛教。

七子对此也很是无奈,佛教,那可是庞然大物啊!他们早已不是懵懂的孩子了,自然明白其中博弈的危险,你不让,行吗?

待七子离去,百晓生看着地图怔怔出神。自己本就担心这些,如今发生了,看起来似乎还是好的一面,可谁知佛教传道后会如何演化。

再看他治下华夏国,西北隔了出去,往东便是秦国,他若想统一天下,灭了秦国正好,可若换了念头,就不合适了。西方不能去,西北也断了,东方不走,就只能是南方了。此时他治下的华夏国在南方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在往南就要翻过山林大川了,那是一般人难以逾越的地方。

“四面皆断,这是成了死地了啊!”百晓生苦笑一声,一时也没有办法想了。难道,还要坚持统一天下不成?

可如此一来,许多事情注定会改变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事,还得问问别人。”

百晓生目中晦涩光芒一闪,快速起身,化作一动流光,冲入了天空。他心里乱,一时想不到主意了,可他不相信别人也想不到,只要找对了人,办法还是会有的,而他刚才正好想到了自己要问的人。不是一个人,是两伙人。

镇元子与三皇!

此四人皆人杰也!相信,他们会给出自己一个答案的!

。。。

。。。

第0章562出路

万寿寺五庄观,再次与镇元子相对而坐。两人轻品香茗,有烟气袅袅,映着墙壁上大大的道字,平添几分意味。

转动着手中茶杯,悠然道:“道兄,你说我该如何选择是好?”

镇元子微微一笑,放下手中茶杯,道:“以我看,道友该抽身而退!”

眉头一皱,道:“道兄此言何意?”

镇元子道:“天下大势,可顺而不可逆。以道友现状,已然握住了大势之机,进一步,可吞并天下。可是,进容易,退就难了。这一步你迈出了,如何再退出来?我们始终是修道之人,你为人族,帮助人族无可厚非,可牵扯太深,就是恶业了!”

一番话,听的眉头直跳。上一次,是镇元子一言点醒了,让他投入人族之中,这才有了华夏当今局面。现在,镇元子的话却完全颠倒了过来。但明白他的意思。

修士,不管是道家还是佛家,都讲究出世、入世。这是两个连在一起的词,有入世才能出世,有出世才可入世。两者缺一不可!已然入世,他可以再走一步,可那时想要出世,难矣!最好的情况就是,他此时出世。

这样,对他绝对是好事!

只是,对他虽是好事,可对人族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若华夏没了他的监管,能够平安发展。难!就以现在全真的力量,根本就抵挡不住其他教派的入侵。

可镇元子说的也没错,牵扯太深。就不是善德,而是恶业了!再说了,他治下发展太顺,是否真的是好事呢?

一个人,没有百折不饶的毅力,难以有大成就。一个民族,亦如是!

政教合一的国家。对教派有好处,那就是气运的利用。可同样也有坏处,那就是俗世红尘的因果。利与弊,一直都是相伴相生的。一个道者,要懂得取舍。懂得判断,懂得果决,只有这样,才能斩断因果,完善自身。

这对人族来说,太无情,却乃道之所重,不然只会害人害己罢了。

只是身在局中,又哪是那般好决断的呢?便是一向不以为甚的。也一时拿不定主意了。

“唉!”叹息了一声,缓缓摇头,脸露苦涩之意。

镇元子看他如此模样。缓缓道:“道友难道不明白吗?你牵扯太重,必定会纠结于人族因果之中。到时,便身不由己了!”

这些,他又怎么会不明白呢?可把多年的心血舍弃掉,那么容易吗?

难道说,还是自己不够心狠?

黯然的垂下眼帘。道:“道兄,我还要好好想一想。先告辞了。”他几乎落荒而逃,让镇元子大摇其头。

并没有回终南山去想一想,他来到了火云洞,他希望三皇给出自己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可以与镇元子的一样,也可以不一样。他只是希望听到答案,让他有所选择。

火云洞内,听了的话,三皇面面相窥,伏羲缓缓道:“道友,你为人族所做的一切,我三人看在眼中,喜在心中。可是,圣人的话是对的,你的计划不可能再进一步,不然必引发大劫。不管你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