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古武侠赋-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法就是令一利了。谁掌握了新的战法,谁就更加占据优势。

在北方,一次次的大战后。格局似乎定了下来。曹操、袁绍、袁术,各具一方。而所谓的战神吕布,却早就被袁术灭掉了。他的武力再强。面对强大的器械之力,也毫无用处。除非他能得到修士之力,可惜,这方面他不如袁家。

也正是因此,曹操所处的环境更加恶劣了,他被袁家加在了中间,若两袁合作,曹操的北魏也就成了梦幻。

袁术、袁绍绝对不会合作,两兄弟的感情那是比仇人更仇人的。可即便如此。曹操依旧无法如历史一般,统一北方,甚至有着被覆灭的危险。

首先就是袁术力量的增强,这家伙是混蛋,可他麾下的势力、战力却是实打实的。那强大的器械,绝对让人望而却步,便是曹操有所仿制,却也一时间无法赶上袁术。而在北方,袁绍也凭借着这些偷学来的东西。迅速一统,以强大的武力威胁着曹操。

可以说,曹操若动,他即便覆灭袁术。也必定为袁绍所趁。那么,曹操该怎么办?他退了了,以退为进。

他退入了饱受灾难的洛阳地区。把兖州搬空了。他锁住了虎牢关,把兖州让了出来。经略洛阳,并向长安地区扩张。

而他的这一退。袁绍、袁术就会进,二人一进,就碰到了一起。那就有意思了。你说这两兄弟是先打起来呢,还是先灭了一旁观山虎斗的曹操呢?

曹操这一退,正是要造成如今的局面。可以说,北方这个局面,就是一种三国局面。谁能得到最后的胜负,就不一定了。

“这个郭嘉好生利害!”一直观注中原局势的百晓生忍不住赞叹。他这一招,就把处于死地的曹操激活了。

两袁难以联合,即便两家齐齐来攻,也会因为各种龌龊而失败。而曹操便可趁此机会攻略关中之地,甚至可出巴蜀,以此来绕开两袁。待势力强大了,回过头来就可以收拾了他们。

郭嘉这个人,在后世小说中的那就是神人啊。一个郭嘉,一个戏志才,还有一个贾诩,可谓小说中写烂的角色,也一一被推上了神坛。

仔细看此时的曹操,还有点汉刘邦的感觉,麾下武将、谋士,那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而他自己也是了不得的人物,远非两袁可比。

这么一看,这曹操成事的可能就很大了。而且历史中,袁术可是自己找死,率先称帝了。这么一来,袁绍不打他都不行。不过占据了兖州的袁绍恐怕也有称帝的念头吧。他实力大涨,野心不可能原地踏步。除非,曹操把手中天子送到他的手上。

曹操还真的这么做了,为了进一步稳步自己的权力,曹操真没有什么舍不得的。那边袁术还没有称帝,这边曹操就把天子献了上去。如此,袁绍想要打曹操,都有些难为情。而最让人觉得有趣的是,袁术这傻啦吧唧的东西为了与袁绍别苗头,在袁绍接受天子后,直接宣布称帝。

好家伙,这可把袁绍气死了啊!为了大义名头,为了手中天子不成废物,袁绍很快就颁布圣旨,号召天下诸侯齐攻袁术。

火上浇油的是,南汉国也动了。他们终于出兵了,自西南大军出关,直入蜀南之地,打的蜀军狼狈逃窜。

他们是一场变数,却也影响不到北方大局,可对以后的三国历史而言,绝对不可小窥。但对这些,百晓生却不怎么观注了。

他现在,反而对那些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产生了兴趣。若是,把这些人带入修炼界中,会怎么样呢?

戏志才死了,没有把法,郭嘉死的也早,想来用不了多少年了。对这个,大家就不用说什么定数了。人的寿命确实有定数,不只是人,修士也一样。只是,大多的人都无法活到自己的定数,因为你不能一直保持自身的健康。

就说郭嘉吧,他的死完全是自己把身体给弄垮了,可不是到了定数。戏志才也一样,是他自己病弱的关系,不关什么定数。还有诸葛亮这些人,都算不得定数,他们的死多少有些身体不支的缘故。

在百晓生治下,这种年纪轻轻就死的,很少。真个来算,他治下百姓的平均寿命。有六十岁。且这个平均寿命还在往上增加。原因很简单,就是大家吃的好。喝的好,还锻炼身体。这还不算那些突破了寿命极限的。若算他们,似乎没法算啊。

你就说全真七子吧,他们都几千岁了,怎么算?

他算的平均寿命,是那些没有突破寿命极限,依旧存在定数的人。

收回目光,百晓生问守音、守德道:“你们两个怎么看如今的南汉国?”

守音、守德对视一眼,守音道:“师尊,我觉得南汉国与我华夏不同。虽然。其中有许多地方是相似的,可制度、老百姓生活、官员操守等等,都大有不同。若南汉国不变,依旧会爆发战乱。”

守德跟着道:“弟子仔细研究对比了两国的不同,发现华夏的制度毕竟松散。也不对,是看起来比较松散,实则却异常紧密,而其中各种制度,都约束着各行各业的人。让百姓、官员有各自的生活。南汉则不同。他们虽建立了不同的制度,实则却没有跳出封建制度的桎梏。就弟子所见,那些工人的生活看似更好了,实则却更加劳累。短时间还看不出什么。可时间长了,这些人必定是要反抗的。”

百晓生点头,道:“不错。你们两个都看到了本质。两国的不同,就在于制度。华夏的制度大大不同于汉朝与南汉。这在于教育。南汉那里的教育虽有许多新的东西。可只是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改变人的思想。时间久了。自然要出大问题。”

“思想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他不受人的控制。就说那两国的百姓吧,他们若来到我华夏生活,必定会有一定时间的不适应。只是,当他们适应后,就无法回去了。当年汉朝的叛乱,就是如此。南汉国现在看来蒸蒸日上,可当百姓的思想转变了,他们的制度不变,必定会出大乱子。”

“这也是我叫你们回来的原因。陆诚太自大了,他不会去变现在的制度,以后再想变,也就没了那个能力。”

“中原、南汉,有的乱了啊!”

是啊!两国真的有的乱了。历史上,五胡乱华就是因为汉朝战乱大大损坏了国立,给了外人可趁之机。如今,这个外人又加了一个南汉,还是强大的南汉,中原想要平定,自然不容易。要知道,南汉虽然不弱,可想要一统中原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一他是外来者。二,他人少,兵少。三,儒家的教育深入汉朝人心。四,修士。

有这四点在,尤其是最后一点,别说南汉统一中原了,弄不好还会被修士颠覆了政权。所以,这次的战乱注定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弄不好又是一个战国时代,还是囊括不同人族间的战国时代。这也是百晓生带来的改变。

他一直都在想法转移自身国家的杀劫,虽用了不少的手段,也颇有成效。看他国内没有大的灾劫就知道了。可如今这一次,绝对是他无意间造成的最成功的一次。因为这一场大战后,人族说不得十去其一了。

到时候,他这华夏可能成为人族聚集最多的地方。且若无人能统一中原,使得人族气运分裂,那他华夏甚至可能成为人族新的中心啊。

想到这些可能,百晓生在高兴之余,也暗暗戒备了起来。若真有这般的变化,那必定带动以后诸多改变,就如西游。

西游传入唐朝是因为唐朝也人族中心,若他华夏成了中心,那……还有其他的教派,说不得就会一一侵入进来了,他再想如当今这般悠闲,根本就不可能了。而且那些人为了获得气运,除了会逼迫他全真让出地盘外,弄不好还会改变当今的制度,彻底消除全真的影响。

这些,都是不得不考虑的啊!

‘m的,这反过来一想,自己做的这些岂不是给自己挖了个坑吗?’暗骂了一句,百晓生真是头大啊。(我的小说《金古武侠赋》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

。。。

第0章583九鼎之变(五)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金古武侠赋》更多支持!

中国古代出了一个南北朝,在这汉末年代,竟是也出现了一个南北朝。

具体的经过不用说,北面就是曹操建立的魏国,占据整个北方之地,甚至还打入了东北,扩增了不少的地盘。

南面,崛起的是南汉国。经过连番大战,在曹操统一北方时,南面也被南汉国一统。两国为了统一中原,又多次交战,死伤惨重。可几次大战下来,谁也占不了便宜,南北朝的局势,也因此形成。

对这个情况,百晓生真是有些无语。这次劫难,死的人比战国时期还要多,尤其是北方那些民族加入过来后,更是屠戮了不少的汉人。而曹操也是一个狠人,回过手就大肆屠杀那些散落民族。也正是因为死的人太多了,曹操才没有了统一天下的本钱。

南汉国与曹操也是一样的,他们那边死的人不比北方少。与曹操不同的是,南方汉人主要是反抗南汉,大家互相杀戮。等南汉统一了南方,汉人急剧的减少,而南汉国呢,本来人也不多,无法与中原相比。如此,两方的军力都大大降低,人口也大大减少,自然没了统一天下的本钱。

再加上两方多次大战,可谓把最后的军力都消耗干净了,到了两人能承受的底线。这也就促成了南北朝的形成。

只是两国平静了,天下却热闹了。中原两分。又加入了南汉与东北一部,看似增大了中原的气运。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啊。

统一的中原。可以占据人族气运的五分,而分裂的中原。撑死了也就三分而已,即便加上其他的,也不会到四分。

如此,五分甚至六分的气运还多余两分,这两分哪里去了?

纵观整个东胜神州,有如此资格的也就是华夏国了。百晓生捡了一个大便宜,一个很大很大的便宜,可这个便宜实在让人有些蛋疼。

只要中原不统一,他这华夏就占据整个人族的五分气运。为人族中心。这自然是极好的事情,可随之而来的麻烦,也让人防不胜防啊!

看着眼前的云中子,百晓生苦笑不已,道:“道友,你都开口了,我还能拒绝吗?”

云中子微微一笑,有些歉意道:“这是我阐教的决定,在下也无法拒绝。实在抱歉了。”

百晓生摇了摇头,道:“唉!我已经料到了。大家同属道家一脉,你们来华夏传道,也不算大事。我担心的是……”他指了指西方。不言而喻。

云中子也点头道:“我们阐教也担心这点,这才让我马上过来的。”

“算了,说再多也无用。”摇摇头。百晓生一指侧面墙壁,一幅华夏地图便呈现在二人面前。他心头一动。地图上终南山地狱变成了红色,九阴山西北成了金色。其他区域化作白色。“道友请看,佛家占据西北,我们是没有办法的。我终南山的势力会缩回来,定在这里……”他心头一动,红色向外扩了两分。“道友,其他地方,你如何选择?”

云中子眉头一皱,伸手一划,地图上一片乳白色区域便成了青色。百晓生看去,暗暗咂舌,这阐教真tm狠啊,一动手就占去了三分之一啊,若人教也过来,那还了得。

苦笑一声,百晓生也没有打算反驳,胳膊扭不过大腿,为了应对佛教,也只能这样了。

“也好。你们可以从东南进来。”说了一句,百晓生问道:“道友,不知人教可有打算?”

云中子道:“我找过玄都师兄了,他让我来做主。我划下的区域,就有人教。此次我阐教进入华夏,就是借助人教在西南的势力来进行。”

点了点头,百晓生看着地图沉思了起来。云中子看他不说话,道:“道友可有心事?”

百晓生道:“却是啊!华夏得了人族中心位置,我是欢喜的。只是这以后的麻烦……唉!”

云中子叹息道:“道友不要多想了。这世界就这样,道友该放手就放手吧。”他看似无意的话,可百晓生却明白,他是劝了自己一句,也点出了一些东西。

放手?说白了,就是让自己放弃对华夏的统治。便是他不放弃,以后各大教派进来,他也不得不放弃。到了那时,少不得就有各种龌龊了,弄不好一场大战都是轻的啊。

他刚才想的,就是这些。

想要让他放弃,他自然是不甘心的,毕竟华夏是他的心血。这些年,他虽然已经淡化了出去,可全真在华夏的推行却是方方面面的,各种教育也是他精心总结、归纳的。如果他放手了,他做的一切可能都会毁于一旦。

这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华夏,也必定因此而变。

一想到这些,百晓生就满满的不甘。

‘以自己的实力是无法对抗佛教的,看来要拉一拉盟友了。’瞥了眼身旁的云中子,百晓生心中暗自摇头。

人教、阐教,绝对当不了他的盟友。综合一点看,两教的实力太弱。他们看似强势,可实则却是没有高级战力的,即便进来,那也只是占据一方地盘,为以后做准备而已。在他心中,最好的人选是镇元子。他实力强大,如果肯在华夏传教,却是可以成为一方盟友。

除了镇元子,百晓生还想到了一人,那就是冥河了。只是,冥河与镇元子有仇,似乎二人只能选其一。两人对比,好的是镇元子,可若镇元子不来,那也只能打打冥河的注意了。不过他也担心,毕竟冥河这人给人的感觉可不好。

送走了云中子。百晓生叫来了守音、守德,把刚才两人的谈话吩咐了下去。让他们交代全真七子,全面撤出东南方向的全真力量。然后。他离开了西城洞,直扑五庄观。

面对镇元子,百晓生只能实话实说,也把自己的担忧一一说了起来。让他意外的是,镇元子听了他的话却没有他这种担忧,反而轻松道:“道友,你的担忧太过了。”

百晓生一愣。镇元子解释道:“中原也是人族祖地,不管什么身后,只要人族一统。气运必定集中中原。现在中原分裂,才有了你华夏为中心的气运转移。可道友是否确定,以后几百年间,这种情况都不变化呢?”

百晓生瞬间恍然,暗骂自己迷了心窍了。他这边担心这担心那,心里还不是高兴坏了,不然怎么把这么简单的东西给忘了,那南北朝也没出现多长时间啊。再说了,南汉国自己的问题。百晓生看的清清楚楚,不用魏国动手,南汉恐怕就有崩塌的一天。

如此来开,华夏虽暂时成了人族中心。可以后必定会转移回去。

‘不对,那阐教是什么意思?’百晓生心头一颤,脸色变的铁青。镇元子也不说话。轻轻品着香茗。他知道,百晓生悟了!

是啊。他悟了!可不悟了!阐教这群王八蛋,是故意趁着这个机会来打劫的啊。他们恐怕也看到了这一点。却不对百晓生言明,以趁此把势力伸入进来。真是可恶!

想到自己答应云中子的东西,百晓生真想抽自己一耳光啊。

‘你阐教如此算计,也不要怪我不客气,我的东西不那么好拿。’他心里发狠,面上一松,道:“道兄,你这些年虽收了一些记名弟子,却不曾真的传下道统。若道兄有意,贫道治下,道兄可随意选择。”他很感激镇元子。

镇元子意外的看了百晓生一眼,张嘴欲言,却马上闭上了,沉思起来。

不传道,这是镇元子一直做的,也做的很好。只是,他虽一切看的清楚,但许多东西他也想要试一试的,就如这传道。

若是可以成立一个自己的教派,传下道统,也并非一见不可的事情。以前没有机会,现在有了机会,是否抓住呢?

思虑了一番,镇元子心念一动,默默观看华夏治下地图,却又是一阵摇头。西北给了佛教,东南给了阐教,西部是百晓生的,他要传道,就只能往东走。这不好!在他看来,他若传道,最好的还是那终南山一代。只是那是全真的大本营,百晓生感激他,让他进入华夏,可若去终南山,那就不行了。

想到此,他道:“道友好意我心性了,只是贫道喜静,却不好进入华夏传道。”他话一停,又道:“这样吧,我这里有道经一册,道友若有心,可以传下去。有缘者,自可入我门下。”

百晓生点头,道:“道兄请放心,贫道一定不负所托!”

放下了大半的心事,百晓生马上赶回了终南山,重新召集精卫、守音、守德、全真七子等人。他把自己此次五庄观一行说了。最后道:“阐教想要打秋风,佛教还没有动,想来他们近来是不会动的。只是阐教也是一个麻烦,你们行事要小心。精卫、守德,你们两人亲自往东南走一趟。七子也去,以后你们就坐镇那里。他阐教不是想要来吧,那我们就争一争,看谁更利害。”

众人对视一眼,齐声道:“是!”

吩咐完了,他挥手打发人下去,自己则坐在洞府反思。这些年,他有些太顺了,失去了警惕性,整个人似乎有些轻飘飘,看事情也不全面。

这不行啊!要好好想一想,定下一个思路,为以后的行动做准备。(小说《金古武侠赋》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

。。。

第0章584莲台开花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金古武侠赋》更多支持!

阐教以极快的速度进入了华夏,进行传教。他们的动作,再次证明了镇元子的话,这让百晓生更加气愤。

好在全真的人没有全都退下来,不然还真是把地盘送给阐教了。

大骂了几句,百晓生突然笑了起来,道:“也好!你们不是想要传教吗?我就让你们看看华夏百姓的利害。”

华夏与别的地方不同,这里的人可以说人人懂武,人人学道。一些有心于此的人,更是修为不弱。阐教若立下教派,必定有许多人会加入进去,因为他们都想要更进一步。可是,这些人的思想不是单纯的道家思想,还有格物致知的思想。

这种思想会让他们看一切都带有怀疑的目的,且他们自身的知识决定了他们的进步,只要阐教提供资源,这些人绝对可以在短时间内进入到更高的境界。这对阐教来说,是一个好的消息,可当消息传开来了,那汇聚起来的人流可不弱。

你人教、阐教都阻拦我传道,你自己就能传道吗?你要真那么做,嘿……

坐下来,百晓生呼了口气,道:“一切计划还是看实力。再拼一次!”他心念一动,座下莲台浮现,同时身前飘出一朵红莲花,滴溜溜打转。

百晓生喷了一口灵气,牵引着红莲花向下。落在莲台之上。一股吸力自莲台而生,绽放的青光把莲台包裹。瞬间的功夫,便把整个红莲花吞噬了进去。百晓生一愣。他没想到这次竟会这么快。接着,他就是一惊,因为体内法力在快速溢出,涌入莲台之中。

这些年他的身体已经恢复了大半,不然他也不敢冒这个险。在他看来,两朵莲花吸纳了他一身功力,此时一朵,是可以一拼的。

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猜测,这一次莲台的进化不仅没有吞噬他太多的法力。甚至还助他猝炼法力,使得体内法力更加活跃起来。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吞下三品红莲花的莲台竟然直接进化成了十二品莲台。这直接的大跨步,让他有些愕然。

看着眼前十二品青莲,百晓生心头有浓浓的喜意。这东西是宝啊,虽达不到先天至宝的程度,却也是先天灵宝中的佼佼者。有了这般重宝,百晓生的防御便立于不败之地,在争斗之中。也多了几分把握,对比其他准圣,他也有了底气。

最关键的是,这莲台不是洪荒世界的灵宝。是他自身带来的,是可以带走的。而且,青莲可是三十六品莲花的种子。以他的成长潜力,嘎嘎……

就在百晓生傻乐时。心头没由来的一阵跳动。他暗自诧异,伸手掐算。眉头很快皱了起来。“这个死猴子,竟给我惹事。”骂了一句,百晓生快速起身,挥手把青莲收了起来,身子一纵,往东方方向飞去。

猴子都是好动动物,没一个安分的,先是孙悟空,又是六耳猕猴。六耳猕猴被百晓生收下了,其命运必然有所改变。这些年,他跟在百晓生身边,也没有出过乱子,可以说是一个好好学生。可是,百晓生这才一闭关,猴子那里就惹事了。

该说,不愧是六耳猕猴吗?

百晓生有些头大,这猴子惹事就惹事吧,干嘛去惹东海,不会是看到孙悟空闹了东海一次,他也来一次吧。

还别说,百晓生的猜测很对。

百晓生闭关后,猴子一个人在终南山无所事事,眼珠子一转,就跑到东海去了。孙悟空的事,百晓生给他说过,其中各种算计,也大致提过。在百晓生等人眼中,孙悟空就是小丑般的角色,可对一般人来说,那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啊。守音虽也知道,却也忍不住一生比较之心,毕竟大家都是混世四猴,他孙悟空有那么大名头,我却籍籍无名,心头自然不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