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美大唐-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植于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也是东方文明的母文明和核心文明。而大唐,也正是中华文明的最佳代表。看我们日本,其实也不是唐风宋俗影响下而成就的。只是终究,日本人的格局还是太小,看不到世界,更是狭隘,若是自己这样折腾下去,万世万年都不能再有什么建树了。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只有日本紧紧地跟在大唐的身边,成为大唐这个伟大国家的一部分,才能够分享到最伟大的荣光!”
林子平瞪着大眼盯着似乎有些狂热的原田庆三,叫道:“你这个疯子,这是什么鬼话?难道连国格也都不要了,甘心去做唐人的奴隶吗?”
原田庆三嗤笑道:“奴隶?真是可笑,在日本的平民们,见到武士们头都抬不起来,更是被武士公卿们压迫和剥削,武士的上面还有大名们、幕府和朝廷,吃不饱穿不暖,腰板也挺不直,到底谁是真正的奴隶呢?在大唐,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都有奋斗和享受的权利,而在日本有什么,只有一滩死水和烂泥罢了。”
说到这里原田庆三也没有兴趣继续跟林子平扯下去了,他知道林子平这家伙也根本做不了什么主,而真正能够决定事情的,还是萨长同盟的两位大名。
时间并不在萨长同盟的一方,因为唐军靠着假道灭虢这一招,在数日内就全面控制了幕府的关东地区,并将数万幕府军击败缴械。将军本人和一些重要大名也都被唐军控制住,而且初时唐军还只是大和兵团一个旅五千人的兵力,但随后唐军不仅在京都外围增兵。而且还将海军舰队拉到了濑户内海,在大阪的外围进行封锁。萨长同盟的海军不敢轻动,都躲在港口中不敢出航。
虽然唐军的实际兵力不多,但是战力强劲,倒幕军一接触唐军,往往就是遭遇到摧枯拉朽地攻势和反击,所以哪怕是一千人的唐军部队,倒幕军都感觉像是有一万人那么多。
实际倒幕军的实力也并不差,尤其是装备了数千新式火枪。拥有上百门火炮的新军部队,也按照比较新的组织模式编练起来,但是在战场上的灵活性还是比有着丰富经验的唐军差一些。再加上火力比较悬殊,所以虽然倒幕军有心拼一拼,但也没有太多办法。唐军先使用火炮跟倒幕军对轰,倒幕军的火炮性能和数量都要差一些,在布置炮兵阵地上更不如唐军有经验,很快就会被打懵,然后唐军就分成几股力量,冲击倒幕军的阵地。将倒幕军分割包围。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战术,屡试不爽,倒幕军怎么打就是怎么输。
倒幕军也曾尝试使用骑兵冲锋之类的战术。可是无论是大和兵团还是德意志兵团,现在都已经装备上了一定数量的机枪,倒幕军的骑兵规模也不算大,冲锋的时候要遭遇唐军的小口径火炮和机枪的连环火力,基本上冲不到跟前就挂了。
在战场上的连连失败,也让萨长同盟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是无法击败唐军的,唐军要求他们投降,其实某些角度来看也算是一种缓兵之计。因为从各种痕迹可以察觉到,唐军正在调兵遣将。如果萨长同盟的倒幕派拒绝了唐军的劝降,那么唐军就会对萨长发动最后的攻势。根据情报显示。就连九州岛海域,萨摩藩的地盘上,唐军的舰队也出现在外围,似乎随时准备对萨摩藩的老家发动进攻,这也让萨长同盟更加的恐慌。
尽管进行了一番挣扎,但无济于事。最终萨长同盟现实地选择了向唐军投降,驻扎在京都和大阪的倒幕军放下武器,成群结队的出城向唐军投降。自然也有比较个别的武士因为无法忍受投降的屈辱而剖腹,唐人对此没有什么的感触,爱剖就剖去吧。
至于光格天皇其实也有些松了一口气,虽然唐人没有说明白如何处置他,但是条件中也写明白了,不会对光格天皇的人身安全进行伤害,不会对日本皇室的尊严进行羞辱。倒幕运动的失败,使得光格天皇也不做他想,能够苟全一条性命已经是赚到。
萨摩藩和长州藩还想着争取一下自己的权益,比如保留各藩领地,甚至愿意用削减石高或者是藩主下台这样的方式来挽回,但是奈何大唐并不是幕府,也不会维持一个原本的幕府体制,任由强藩存在于日本的土地上。
唐军直接甩出了一个72小时通牒,要求萨长同盟倒幕军无条件向唐军投降,72小时之后如果唐军没有得到肯定答复,将会对萨长同盟倒幕军进行毁灭性打击,而且萨摩藩、长州藩以及天皇等人的结局,大唐方面不做任何的保证。
萨摩藩和长州藩知道,如果选择体面地投降,那么至少两家的一些利益还能够得到保全,原田庆三也表示,在未来大唐主导的日本格局之中,岛津氏和毛利氏都会有一席之地,其藩的一些财产,经过大唐相关方面的认证审查,也能够保留。
而天皇的个人安全被保证,一部分财产权也能够给予,不过天皇将不被允许参与政治,而且唐人之后将会把天皇及皇室亲族分批转移到夏威夷、南美等地,避免他们被利用影响大唐对日本的控制。
终于,在1790年6月29日,萨长同盟倒幕军全面向大唐投降,大唐以光格天皇和将军德川家齐的名义,向全日本的大名们发布通告,要求他们放弃抵抗,前往江户,参与大唐召开的日本政权改革会议。
几乎大部分的大名都明智地选择了妥协,少数不服的大名也在短期内被唐军消灭。至7月底,大唐已经基本消灭所有不服从的大名及其军队。八月一日,光格天皇在京都退位,幕府正式将政权转移至大唐手中。P。S: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北美大唐,版权属于白面黑厮(书坊);多多支持白面黑厮(书坊)(本文作者)
551武士处理
同一日,大唐在江户正式成立东瀛海外领,并原本的奥羽海外领入东瀛海外领,下辖奥羽省、关东省、关西省、四国省和九州省。而北海道岛仍旧属于固威海外领,算是根本上跟日本划清界限了。
新海外领成立的条件还是非常好的,由于大唐的军事行动,已经基本上瓦解了幕府和各大名对各地方的统治。而作为日本主要战斗力量武士们,大部分因为参与战争已经被唐军给控制了。而基层日本的社会组织,也因为武士阶层遭到了唐军的沉重打击,而濒临瓦解。
大唐东瀛海外领成立之后,立即就颁布了一系列的新法条和政策。基本上东瀛海外领的一系列框架和政策,都是承袭之前奥羽海外领的。奥羽海外领成立多年,已经彻底在领地上除掉了原本的封建制度,原本的武士阶层也要么加入了大和兵团从军,要么就成为了政府公务员,也有从商或者务农的。
大唐其实在各海外领推行的,都是这种废除封建制度,同时推行更周密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的模式。一些地区可能社会情况更加落后一些,那么难度就低,而像日本这样的国家,封建制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想要进行改革还是比较困难的。当然,由于大唐采取了暴力的方式,大部分的既得利益者都成了被革命的对象,所以阻力也相对少一点。
当大唐回过头来的时候,却正被唐军羁押的各藩和幕府的军队,数量多达17万人,这还没有算被地位比较高的武士和大名们,这些人是被单独软禁或者处于人身自由状态,被集中看管的主要还就是足轻一类的普通士兵。日本国内现在差不多有四十万武士。这些人大部分是脱产的,需要普通老百姓进行供养。
如何处理数量庞大的俘虏,以及如何处理武士阶层。对于大唐来说也是一个麻烦。白南不会像是另一位面中的美国人一样,伊拉克战争之后直接解散了数量庞大的共和国卫队。而这些失去工作的军人很多最后都变成了恐怖分子,也给伊拉克带来了无穷的灾难。白南也十分清楚,这些武士如果就随便放了,都会转化成街头的浪人,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效忠对象,也没有什么可靠的谋生方式,对于日本的社会将会造成极大的不安定。
而大唐暂时也不需要编组那么大规模的大和兵团,而且这部分武士也不是都适宜打仗的。要知道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才组建了常备军三万人,这跟日本的恶劣财政有关系,但也同样体现了明治政府精兵路线也不需要太多不中用的武士。
大唐暂时也不需要这么多的部队,本身正规唐军的规模都在扩张,而且墨西哥的拉丁兵团也在筹组,大唐也没有指望在什么地方爆发什么需要大量兵力的战争,所以即便是大和兵团会进行一定的扩容,但规模也不会特别大。
军方最终决定重组大和兵团,使其拥有三个完整师七万多人的规模。大唐的军事编制中,师是一个大编制。在旅之上,并不常用,也是因为大唐的战役规模实际上有限。本身的军力也并不是那么多,需要大编制的单位。不过随着军事需求发展,大唐内部也慢慢提出了增设师的编制,增强战役级别的唐军战力的呼声。
大和兵团师将由两个步兵旅,外加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后勤保障团组成,步兵旅下辖四个步兵团,加上师部和团部部队,总兵力达到每个师25万人之多。穿越众中懂得军事历史的人,能够立马就看出来。这种编制实际上类似于另一位面中日军的师团编制。
三个师分别名为大和第一师、大和第二师跟大和第三师。其中大和第二师将直接在东南亚以原本驻东南亚大和兵团部队编组建成,而第一师和第三师则将会在日本组建。军方会对有心加入这支军队的日本武士或者其他应征者。进行严格的考核和操练,通过者得以进入大和兵团。
这个消息被放出给那些被俘虏或者其他的武士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人希望借此摆脱阶下囚的地位,当然也有一些人并不热心,或者根本抗拒为大唐效力。总之除了退役一批两万多人的旧大和兵团的士兵,整个新编组的大和兵团将招募四万余人进入兵团之中。
最终证明,这四万个名额,有超过十万名日本武士竞争。虽然幕府倒了、天皇倒了、大名们也倒了,但是武士们仍旧希望从事光荣的战争职业,而且需要一个效忠的对象。至少大部分武士都接受过教育,很多人甚至还精通汉语,国防部对于重编的大和兵团还是十分有期待的,希望在未来成为唐军作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不过对于日本的掌控,大唐也不敢丝毫的放松,只有彻底地将日本变成大唐的一部分,唐人才能够高枕无忧,而且作为外来的统治者,日本人对于大唐的反对可能随时出现,而大和兵团本身并不一定值得完全信任,特别是在日本的这个环境中。所以,大唐国防部以陆军折冲团为基石,在日本编组大唐陆军第16旅,对日本进行镇守。而唐军16旅毫无疑问也将会是一支机械化部队,保持对大和兵团部队的优势。
除了扩容大和兵团,对于日本武士的其他安置,也配套展开了。大唐不希望看到无所事事的浪人带来的麻烦,所以基本上数量庞大的武士群体,一些比较有能力和才学的将被遴选出来,在海外领政府任职,或者送往大唐本土学习。而一部分则会被统一安排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大唐已然将武士们的土地收归国有,除了少数被专许保留的,大部分都重新分配了,在奥羽推行的农村合作社也将在日本全面推行,一些武士将会被下放成为农民,还有一些也可能进入大唐开办的工商企业中工作。当然最后如果实在消化这么大的武士人口,大唐还能将他们移民到其他地方。P。S: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北美大唐,版权属于白面黑厮(书坊);多多支持白面黑厮(书坊)(本文作者)
552海外领改革
东瀛海外领的一整套改革,是由白南定下基调,整个庞大的大唐行政部门细致制定和实施的。由于是军事占领的原因,所以这种改革和明治维新时期的改革完全不同,海外领政府没有必要向任何人、任何势力进行妥协,只有实施上的权衡,而不自量力抗拒改革政策的,只有被碾压的份儿。
东瀛海外领对日本的改革,第一就是废除武士制度,这是由一系列的政策结合而形成的。海外领废除了各藩的存在,各家大名所属的土地,除少部分经过核准的被留作私产(相当有限),其余完全上交给海外领政府。海外领政府设置新的单一制行政区划,领下设省,省下设郡。这个郡就相当于另一位面中日本的县了。
大名们必须主动向海外领政府交出土地和各项权益、资产,而武士们也必须自动向海外领报到入籍,并且接受海外领之后的各种安排,武士不允许离开在籍地,这也是为了防止他们变成浪人,破坏治安。武士们也被执行废刀令,他们不允许携带武器公然走在街头,不然会被强制处理。相当一部分武士对于这法令是抗拒的,我行我素,仍旧带着武士刀上街,而当地负责维持治安的唐军,一般在进行警告后,如果遭到抗拒甚至暴力敌对,都会直接将其击毙。死在这上面的武士不计其数,甚至还因为这事情,出现过武士们暴动以及集体自杀的情况,不过大唐面对这一情况十分冷酷和强硬,决不后退。
虽然反抗和混乱此起彼伏,但总体而言,并不能改变大的局势。白南私下里曾形容大唐军事占领日本,就像是来自外太空的异星人侵略地球。在科技等级和能力上差太多,以至于对方没有什么抗拒之力。本身负责日本当地治安的,实际上还是大唐日裔的士兵。这些家伙们才不会对自己同族的武士们心慈手软。实际上唐籍日裔士兵们还享有对这些旧武士们的优越感,他们中很多人可能以前就是下层武士。或者就是农家子弟,面对这些武士们都得低着头,但是现在他们却要俯视他们,而在日本的暴力因子文化中,对于不安分的家伙,必须强力镇压。
海外领政府一步到位的推行人人平等,无论是武士、农民还是商贾,经过统计在籍之后。没有人存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特权地位,虽然要打破人们心里的等级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这样的改革会更加方便大唐统治日本,也方便大唐榨取更多日本的能量为己用。
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一个重头戏,首先封建制度去除以后,土地开始允许买卖。当然更多的土地是被海外领政府归于各个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社,这个新的制度需要比较大量的人来进行指导和管理,好在之前大唐已经统治奥羽十年,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熟悉了这种新的体制,可以被派往东瀛海外领其他地区。负责协助建立起新的合作社。
农民们在合作社承包土地,并由合作社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管理,合作社也负责提供良种、化肥和各种农业服务。同时农业合作社也是一个有效的基层管理组织,这样的变革能够使大唐更加容易地控制住最广大的日本劳动人民。而这些人控制住了之后,大唐就等于能够控制日本这个社会了。
海外领的改革中,也有类似明治维新殖产兴业的内容,不过整体上相对于殖产兴业的打造更**的产业体系,海外领的工商经济改革中,更加重视日本作为一个子经济体,对大唐这个大型经济体的补充。
海外领废除日本境内一切关卡,并且开办海外领所属的交通和通讯部门。在日本建设铁路、公路、港口和机场,并且设置电话局和电报局。在田沼意次时代。日本曾经有一定电气化的尝试,但是规模还是比较小。大唐准备在江户、京都、大阪、名古屋等地,建设比较完备的电网,成就更现代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周边,自然也会出现一批工业。这些工业将以民用轻工业为主,主要为了利用日本的劳动力,日本的资源相对缺乏,所以大唐并不准备在这里发展多少重工业,自然缺少重工业的地区,也不会特别强势,也是一部分始终对日本充满提防的唐人能够接受的。
大唐于日本的工业革命相比明治维新的殖产兴业,虽然程度上有选择性,但是在深度和质量上都有比较大的进步。海外领政府有意将东瀛的第二产业占经济比重提升到20%左右,所以日本仍旧会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另外由于将日本绑上了大唐的战车,大唐没有兴趣来保持日本的基本粮食自给,就像是之前的奥羽海外领,原本是整个日本的产粮大区,但是渐渐地由于本地产粮不占优势,加上农业合作社可以引导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家养畜牧业以及林业,奥羽本地的粮食越来越多要依靠来自大唐的粮食供应。推广至整个日本也会是这样的,大唐本土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使得大量的余粮难以消化,本土的粮商们恨不得日本人都不种粮食,整个从大唐本土购粮。
粮食上的钳制,也会使得日本在经济上缺乏更多的自主**,而大量日本当地生产的经济作物,比如说蚕丝,在本地加工力不足的情况下,也会提供给大唐本土或者中华特区的纺织业原料。
海外领政府确实考虑着改善普通日本人的生活,包括引入大量廉价的大唐日常生活品、食品进入日本市场,降低当地人生活成本等,但再现另一位面中工业强国的日本,大唐似乎在短期内并没有兴趣。大唐在工业和科技上的主要倾注点还是在本土的,甚至在本土也是在西海岸三州和东海岸三州发展集群效应,而不是到处铺设工业。P。S: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北美大唐,版权属于白面黑厮(书坊);多多支持白面黑厮(书坊)(本文作者)
553海外领教育
经济方面另外一项重要改革则是,如所有大唐海外领一样,废除当地原本的货币,使用唐元作为流通货币。虽然大唐唐元肩负起庞大的诸海外领货币流通体系的使命,但是使用共通货币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更加紧密地将日本经济绑上大唐经济体上。
当然,如同所有的大唐海外领,大唐在当地教育上也是非常用心的,这种用心程度甚至一如本土对华人新移民青少年的教育。这并不仅仅是大唐希望培养出更多能够为大唐效力的优秀人才,同时教育在增强海外领人民对大唐向心性上也是极为有帮助的。
另一位面中的日本在二战时期爆发出来可怕的斗志,让所有与之对敌的国家印象深刻,猪突冲锋的日本兵,神风突击的飞行员,以及各种悍不畏死但是愚蠢透顶的军事行动。而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显然并不是这个样子的,正是因为明治时期的教育机关颁布《考育敕语》,灌输武士道、忠君爱国等思想,强化最高权力集中式的社会体系,进行军国主义思想灌输,使得在思想上为日后的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另一个例子也很突出,九十年代后岩里政男掌权推行去中国化以后,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效。
大唐穿越众们看到了种种非常有力的证据,自然懂得如何因势利导,创造最有利于自己的局面,所以即便是海外领,其教育问题也绝对不能放松。包括东瀛海外领在内,所有的海外领都有着适应本地特色的教育制度。就东瀛海外领的情况,海外领政府准备在日本开设数万所小学,数百所中学,暂时无开设大学的打算。不过优秀毕业生会被选派前往大唐本土。或者去上海进行继续教育。另外,海外领政府也效仿本土的模式,开办诸多职业教育学校。以工作为导向,定向培养劳动力。
所有的日本中小学均将在未来采用双语教学。这个模式已经在很多海外领得到了适用。将来的日本小学生,不仅会学习汉字,而且还要学习汉语的语音,大唐甚至准备在日文上也进行字体简化,以全面使用大唐汉字。在这种双语教学的环境中,教育部门的目标是完成初中教育的海外领学子,拥有基本的汉语会话的能力,并且熟悉基本的中华文化风俗和礼仪。
在全面接受唐文化教育之下。再加上刻意灌输的爱国思想以及国际主义等新式理念,这样毕业的学生们将会高度认同大唐这个国家,并且对自己大唐国民的身份有着充分的认可,从而在一代人之后使得日本完全唐化,是大唐这个国家的一个地区,而不会产生**的念头。
这种模式其实在其他一些海外领已经得到了实践,比如最早加入大唐,名义上还有王室,但实际上就是海外领的夏威夷。大唐对于当地土人的教育和改变是十分成功的,唐化教育不仅使得汉语在当地的普及率大大提高。而且弥合了原本不通部族的区别,使得夏威夷更加紧密的成为一个整体。除了固威海外领以及中华联合特区本来就是汉语区,如暹罗、巽他等海外领。也逐渐开始培养出一批亲唐爱唐的当地青年。
这也完全体现了大唐的殖民模式跟西方列强的区别,西方列强几乎不会有针对当地人的成体系规模教育的情况,而大唐却认真地推行着海外领的教育建设,像是原本比较落后的暹罗海外领,即便是在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的掸邦地区,也开设了上百所学校,有专门从本土或者清国而来的教师进行教授,同时各海外领还拥有统一的教材,这也使得教育工作变得相对容易和简单。
当然这种教育的施展。其实也比较分地方的,像是东南亚几个海外领。实际上社会发展程度都还低,而教育跟进的速度也相对缓慢一些。而如固威领、东瀛海外领这样的一些地区。发展潜力比较大,所以当地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