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美大唐-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绍之此时身上已经看不出什么清人的特征,即便仍有几分传统儒士的气质,但是说话行事已经完全唐化了。
他刚一走进小型会议室,里面坐着那个革命党说客皱着眉头道:“阁下不是总督吧。”
冯绍之道:“我是总督办公室副主任冯绍之,也是这次与你进行会谈的人。”
说客名叫王博,是革命党领袖孙先生极为信任的人,他道:“我希望与之会谈的人是总督先生。”
冯绍之拉开桌子前的椅子,坐了下来,摊开记事本,然后道:“不切实际的事情可以不用说了,我们还是谈些有建设性的内容吧。”
王博看出了唐人的轻蔑,心中怒火中烧,可是他又身上肩负使命,不可能说不谈就不谈,只能忍着这屈辱,说道:“此次我受中华联邦大总统孙先生的指派,前来与贵国进行谈判。满清政府已经亡了,我们汉人取得了独立,新的国家已经建立起来了”
他说着,发现面前的人也没有打断自己,只是看着他这么说着,这让王博心里有些拿不准,但还是继续说道:“中华人民追求独立自主,没有封建压迫和剥削的时代已经到来,联邦是众望所归,天下人无不欢欣鼓舞,由衷雀跃。大唐与我国,有血脉相通的兄弟之情,几十年来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关系密切。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大唐的正式承认,双方建立外交关系。”
冯绍之脾气非常好,此时他抬起头,看了王博一眼,道:“说完了吗”
王博心里咯噔一下。
冯绍之道:“那么我来说吧,首先,大唐不会承认所谓的什么中华联邦的,你们趁着局势混乱而破坏国内和平稳定的形式,企图分裂国家,这种行径是大唐决不允许的。至于什么为人民所拥戴、众望所归之类的话,就更不要提了,就算是你们号称已经控制的湖北、四川等地,你们也根本没有能力管理地方。民众不认同你们,甚至不认识你们,自作多情地就开始以国家自称,只能徒增笑料。”
王博脸色变得涨红,他曾经设想过前来谈判遇到的困难,可是真的遇到冷嘲热讽的时候,还是觉得十分气愤。他很想对着冯绍之骂出来,但是这显然不是有身份的人应该做的事情。
他憋着一股气,说道:“冯大人不听听联邦为大唐开出的条件吗只要大唐承认我国说道华夏唯一的合法政权,并协助我们顺利建国,我们愿意与贵国结下通世之好,在商贸、投资和移民等事务上,都愿意给予大唐更多的优惠。另外,孙先生愿意以台湾一地作为礼物送给大唐。”
冯绍之摇着头,停下了手中正在记录的笔,道:“拿你们没有的东西送人,还要我们给你更多,任何有逻辑和智商的人都不会这样做的。”
王博这时候希望表现得强硬一些,他说道:“大唐虽然强,但是毕竟是外来者,天下民心不在你们这一边。我联邦虽然初立,但万众一心,百姓望风景从,就算力弱,如果大唐一心与我们为敌的话,我们联邦必然与你们作战到底。华夏这么大,你们一共也才十多万兵力,能够守住多少地方呢现在各地都是反唐的声音,正义的群众们会不断地攻击你们,你们将会发现,别说在华夏赚钱移民,就算是立足之地你们都不会有的”
冯绍之听了这话想明白了,近些日子,革命党在各地煽动对大唐的反动活动,就是在营造一种大唐不可能在华夏站稳脚跟的状态。这个时候他们出头,表现出一定的合作姿态,其实是在要挟大唐承认他们,让他们来接管清政府的一应遗产。
冯绍之并不言语,心中却在转动着各种念头。这无疑是一种无赖的做法,一碗诱人的鲜汤,我放在嘴边要喝下去了,有个地痞无赖过来了,然后朝着汤里吐了一口唾沫,说这汤你喝不了,给我喝吧。
冯绍之彻底懒得跟这人争论什么了,革命党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样子他已经看得分明。这群家伙有野心,但是却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重,搞了一点事情,就觉得能逼迫大唐就范。
冯绍之合上记事本,站起身,说道:“其实我本身也没有什么权限跟你谈,大唐的立场是明确的,你们是进行非法活动,意图分裂国家的阴谋团体,大唐对于你们只有一个打算,那就是将你们完全消灭掉。我也不向你放什么狠话或者做什么最后通牒了,那样没意思,请离开吧,接下来大唐除了接受你们的投降,不会再跟你们进行任何的接触了。”未完待续。P。S: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北美大唐,版权属于白面黑厮(书坊);多多支持白面黑厮(书坊)(本文作者)
800就职
武汉,已经变成了“中华联邦”的临时首都,原本在日本连遥控都算不上的孙先生,在武昌起义之后秘密返回国内,来到了武汉,堂而皇之地接任了这个所谓的大总统一职。一时间革命党人在武汉封官许愿,玩得倒是不亦乐乎。
孙先生在1799年12月,在武汉参加就职典礼,革命党代表纷纷出席,当地群众也多以看热闹的心态观看了这场仪式。
革命党人多对于他们的事业怀有必胜的信心,并且罗列了多重因素,认为大唐不会取得胜利,包括国土广大、照顾不及;唐人求稳求安,希望保护利益等等。但是普通的百姓们却不是这么认为的。
这时节毕竟跟另一位面中清帝国的崩坏是不同的,那时候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可以说到辛亥革命的时候,清王朝已经把信誉败光了。面对外敌屡战屡败,国内民生也一塌糊涂,加上思潮影响,大家其实早就觉得清帝国要完了,只是完蛋的方式和完蛋在谁手中的问题。
可这一位面中十八世纪末清帝国的完结是另一个故事。理性来说,大清国在十八世纪末并没有遭受列强的蹂躏,真正欺负清国的只有大唐一家。大唐是华人国家,国民也基本上是这些年间移民过去的,大家甚至能够攀亲带故。相比于士绅官僚以及满清对于大唐的排斥,百姓们却全然不觉得唐人算是外人。加上这些年间,大唐在清国的活动并没有出现什么欺压良善、欺行霸市之类的事情。即便对新式风俗存在不了解或者抵触,但终究来说大部分国人对于大唐观感并没有放在外来侵略者上面。
实际上,清末二十年有可能还是清帝国建立之后发展最快的二十年。这二十年间,得益于大唐的助力,各地几乎没有出现什么民变。灾荒时节朝廷有唐人的襄助,粮食救济是格外及时的。新政之后工商业发达起来,公路铁路甚至机场都相继修建成。唐人还着力在国内兴办教育,开设医院等,尤其是对城市居民来说,生活是有提高的,也变得更稳定了些。
简单来说,在这种背景下,普通百姓,尤其是城市居民,对于清国并无格外憎恨,对于大唐并不存在恶感,所以对于义和团和革命党之流,自然也不存在什么由衷支持。
反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局者迷的革命党人认为自己是能够成功的。可是大多数百姓们没有多少见识,但是就他们所知道的。唐军是太厉害了,这么些年来,清军就没打过一场胜仗,几十个唐兵能赶着数百上千的清兵跑。再有些知识的人知道,大唐在二十年来跑马圈地,这个世界上许多地方都被唐人给占下了。所以大唐才那么卖命地去找移民,因为要填充国土。有人还知道,其他国家现在基本以大唐马首是瞻,世界上真正万国来朝,独尊独霸的绝对不是自诩正统和的大清国,而是大唐。
所谓革命党,不过是撺掇了一些新军叛乱,兵力不多,战力也不行,凭什么跟唐人斗。
他们确实控制了一些州府,大多数清官府的官员们,若是无力抵抗,大都跑路了。这些人也看得出来,跟着革命党人是没前途的。
一场就职仪式之后,孙大总统也是志得意满。不过他现在也是面临着诸多挑战。
刚刚被任命成行政院长的下属吴毓东对孙大总统说道:“如今形势,我们进展神速,虽然声威大震,也一片叫好,但是我党人员缺乏的问题还是暴露出来了。仅武汉三镇,我们的党员就没办法撑起所有政府机构的空缺,原本清政府的官吏大部分都逃了,没逃的也拒绝出来协助我们进行工作。而大部分党员都没有治政的经验,如何管理户籍都不知道,武汉作为首都且如此,其他地方情况更是恶劣了。有的县城,只有咱们的党员三两人,清官跑了,咱们占据下来,可是就小猫三两只的情况下,什么事情也做不到。地方上的百姓也不听咱们的,咱们的衙门形同虚设啊。”
孙大总统沉声道:“这个困难是咱们之前就预料到的,不过如今形势大好,也是我党和我们政府用人之际,应该大力征辟人才为我所用。”
吴毓东苦着脸道:“大多数人还都在观望吧,这些天来,我们虽然已经贴出告示招贤纳士,但是来的人并不多,有真才实学的更少。而且之前军队抢掠和打砸了一些富户,很多人都怕了,连夜都离开了,我们的工作就更困难了。”
孙大总统皱眉道:“不是说约法三章吗”
吴毓东道:“军队都是前清军队转隶过来的,很多都只是换了个旗子,从官到兵统统没有换过,纪律本来就是差的。更麻烦的是,有咱们党员带领的队伍还好说,有些投了咱们的部队,有些不听招呼,但为了笼络他们,我们还不敢对他们用强。”
大总统想了想之后,说道:“革命虽然成功,但我们的事业才刚刚起步。很多事情都要一步步地来,我们现在关键需要跟唐人谈下成果,成功地接管全国政权,哪怕谈不下全国,稳住几省也是好的。只要积蓄力量,徐徐图之,等到我们羽翼丰满之时,话语权就更重了,之后我们可以北伐,统一全国。”
吴毓东不确定地问道:“王博不知道有没有跟唐人谈成,看唐人报纸上对我们口诛笔伐,十分不友好哩。”
“哈哈哈,那只是唐人的伎俩。此时清廷完了,唐人自然想稳定住局势,他们没有什么好的代理人,自己亲自上阵麻烦又多。大唐虽然大,但也麻烦在大上面了。他们哪里都需要人,要管这么大个华夏,是管不过来的,只能靠我们华夏人自己。扶植起我们来治理天下,对于他们有好处,对于我们也是有好处。我们要发展民族工业,鼓励商业,兴办教育,造枪造炮,训练军队。我们人口十倍于唐国,只需要励精图治二十年,就可以击败他们。”
说到这里,孙大总统信心满满。未完待续。P。S: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北美大唐,版权属于白面黑厮(书坊);多多支持白面黑厮(书坊)(本文作者)
801调兵遣将
为了应对华夏故地的形势,大唐国安委做出了决策,从北美本土的几个战区抽调兵力,前往远东战区助战。凤凰小说,这其实也是之前白南就已经做好的打算,革命党现在面临的问题,其实大唐也同样面临着。也许人们可能会相对容易接受跟大唐合作,但是人力的缺乏还是主要问题。大唐现时的兵力,能够控制一定地区,但是显然无法全面控制整个华夏故地,而大唐也没有打算用绥靖和妥协的办法,扶植什么当地代理人,那么不可避免地要使出全身解数,来控制全境。
清国有四百多个府、直隶州、直隶厅,一千三百五十八个县,在特殊时期,大唐必须能够保证控制每一个地区。之后推行各种政策,不能仅仅靠原本的清政府官员,那显然是找死的行为,必须以大唐国革为主,有一套来自大唐的班子,保持大唐政治作风,配合当地原有的政治力量,才能推行下去。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另一位面中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口八千万到九千万,中国人口四万万,即便是这样的日本在面临庞大的中国的时候,没有做到一口吞下,甚至吞下去的部分也严重消化不良了。
大唐人口算是一个比较难统计的数字,由于所辖地区太多,民族成分太复杂,比如刚入手不太久的波斯、天方、迦太基等地,大唐对于当地非华人人口只有一个大致的估算,究竟有多少是不能确定的。而实际这个总人口数字意义不大,能够完全利用的部分比较少。所以大唐一直比较注重的数字是北美本土人口。至当前,大唐北美本土不含墨西哥特区人口为3200万人,尚不及另一位面中的日本。当然大唐的实力比另一位面中的日本帝国更为强大,同时本身就是中华国家,在华夏故地没有所谓的侵略和压制问题,更头疼的是治管问题。
白南的态度很明确,就是就算现阶段清军进行了收编,听从大唐华夏临时管理委员会的命令,但也基本上无法彻底信任。不是担心他们会背叛什么的,主要是担心这群人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地出包给大唐惹麻烦。
理论上国防部特设兵团辖制的大和兵团十五万兵力也是可以调动的,但这仅是理论上,国内显然不希望除了华人以外的军事力量进入,哪怕这支部队是高度服从的,甚至从某些角度上来说也算是“革命队伍”。
大唐本土基本上没有什么防务问题,所以即便是大比例抽调部队前往华夏故地也是可取的。于是乎,国防部一口气抽掉了西海岸战区三个旅,东海战区抽调两个旅,中部战区抽调一个旅,中美战区抽调两个旅,总计8个旅和其他随同部队,总兵力规模达7万人之多。
这次的抽调主要抽调的是美洲方面的大唐兵力,没有用欧洲和南亚、中东的兵力,虽然大费周章,军费花的也多了,但是因为欧洲、南亚和中东的防务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部队也大多新编组,所以不适宜抽调过来。
不仅陆军大批调动,海军也作为辅助力量调遣舰队前往远东。之前太平洋舰队是没有装备航空母舰的,在九十年代初大唐开始验证和摸索航空母舰的用法,花了很多钱,甚至还付出了探索者们生命的代价,不过慢慢航母编队也开始成熟起来。随着大唐建造的得州级航空母舰开始逐步服役,航空母舰更强的打击范围和舰队协同作战能力,已经准备取代大唐海军中战列舰的地位了。
在得州级之前的两个航母舰级分别是20000吨级的彭州级和35000吨级的卑诗州级,都已经形成战斗力,之前编制在本土舰队。这次针对华夏故地形势,海军将这三艘航空母舰调往远东,本土舰队则继续负责入役时间还不长的新的得州级航母的训练。
其中彭州级的二号舰腾州号和仅有一艘的卑诗州级是接到命令后立即起锚出发的,彭州号航空母舰入役已经多年,又正逢维护周期,所以需结束设备检修和维护后再行前往,仍需一个月时间。
唐军一方面调兵遣将,远东战区的唐军这时候也没有歇着,常斌对于不知天高地厚的革命党深恶痛绝,在之前的谈判破裂之后,大唐方面选择立即进兵,尽速消灭伪中华联邦。
远东战区行动快速,驻华东地区的陆军第十四师第四旅部队,在海军登陆舰队的运载下,经海路进攻被革命党控制的福州。大唐全军共有七大王牌部队,第四旅就是其中之一。这支当年主要抽调原住民战士,由白南亲自编成训练的部队,虽然已经很久没有参与过实战,但其战力仍旧不容小觑。
但实际上,第四旅上下卯足了劲想大展身手,总有人不给他们面子。
海军作为作战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进来。太平洋舰队在家门口表现机会本来就不多,不像是n4大西洋舰队这些年来打了不少海战。有人笑称太平洋舰队几乎可以编入陆军了,改名叫做陆军水面炮兵部队,也不用花军费建造什么大型舰艇了,全造适合近海和江河行动的炮艇就完了。乱局初现之后,北方海域没有作战需求,主要在南方,甚至沿海也仅有福建一家,其他地方在长江上。原本以为可以跟原清军的水师斗一斗,南洋水师的主要基地就在福建马尾,最起码也算是活动活动筋骨。可惜,清军水师在得知嘉庆丧命,清廷瓦解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拍电报到上海,请求大唐海军同仁“接管指导”。
真心可以心疼海军一秒钟了。
认了命当陆军的运输小分队和水面炮兵部队的海军,无奈地前往福州,一共也就五艘战舰,三艘巡洋舰和两艘护卫舰,主力舰都没挪挪窝。打了一共两轮炮,统共是七十来发炮弹,结果尚未等到第四旅开始进行登陆,守卫福州的“革命军”就炸营了。未完待续。P。S: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北美大唐,版权属于白面黑厮(书坊);多多支持白面黑厮(书坊)(本文作者)
802认可
所谓的革命军,九成九都是之前的大清新军。道:“都是同文同种,同宗同心,不是你们乱扣帽子就能算数的。跟你们多说也没用,一群脑子不清楚的乱党,屁本事没有就会搞事。”
这时候,这胀红了脸的革命党人发现街上有当地人在指指点点地围观,顿时觉得豪情一起,慷慨激昂地道:“福州的同胞们啊,我们的国家就要被这群外来侵略者占领了,我们刚刚从满清鞑虏的统治下解放,难道又要沦为唐人的奴隶吗同胞们觉醒吧,为了建立新联邦,去跟这群可耻的侵略者斗争革命万岁”
可是不管他叫得多卖力,多么动情和声嘶力竭,街上的人看着他就像看一个小丑一样。对于福州人来说,他们相对其他地区对于大唐的了解更深。闽粤两省是传统侨乡,这些年几百万的人都从老家漂洋过海到大唐生活。这些人很多都回乡探亲祭祖什么的,几乎每个福州人家里都会有一两个在大唐的亲戚。大唐是怎么回事,唐人的生活是如何的,国族认同这方面,恐怕没有哪个地方会比当地人更懂了。
而革命党是哪根葱啊,在一个月之前,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没听说过什么革命党,清廷倒了之后,福建人觉得他们也要变唐人了,结果这伙革命党出来闹事了。论手段、论能力他们样样不行,甚至连纲领什么的都没有一个完整确凿的。在福州当了二十天的政,基本上什么正事没有做。第一天预约福州富户,希望他们支持革命,实际上就是勒索资金。在治安衙门职能崩坏之时,不思稳定治安,还到处拉人入伙,简直跟土匪差不多。福州人怎么可能对这些革命党有丝毫的好感。
任何的革命都需要土壤,革命的火焰需要燃烧是得有燃料的。对于很多清人来说,日子过得是不算好,但是所谓康乾盛世的一点尾巴,加上大唐的近代化渐进,实际上社会中并未酝酿多大的不满。百姓们对于清廷没有什么怒气,对于唐人也不存在抵触。唯独他们不喜的是,搞乱他们正常生活的人。
在北方,搞事的人是义和团,在南方显然就是革命党了。大家日子过得好好的,穷苦一点也就算了,你来闹事打仗,还把唐人给引了出来,这不就是作大死了吗。
百姓们对于唐军是有基本信任的,当年唐军在江南等地行动,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广为流传。压了别人家的庄稼给赔偿,拆了人家的屋给建新的都是有凭有据。唐军不抢掠、不闹事,而且竭力维护当地平静,加上唐人做事公平和善,都是百姓广泛认可的。
福州人都有几个大唐的阔亲戚,相对来说对加入大唐是积极度比较高的。所以,革命党被一锅端,唐人出来主持局面都是他们乐于见到的。
所以哪怕革命党人在街上喊破嗓子,声泪俱下的控诉,大家也都是当看猴戏一样。他所说的,百姓们没有感同身受。相比义和团,革命党的知识分子是多。但是他们脱离了群众的基本需求,所凝聚的共识,仅仅是偏激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甚至还有传统腐朽思想作祟。更加无法掩饰的,是这群人实际上都有着强烈的利益心,本质上搞革命就是投机。未完待续。P。S: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北美大唐,版权属于白面黑厮(书坊);多多支持白面黑厮(书坊)(本文作者)
803三面进军
唐军雷霆之势进占福建,几乎没动什么手,就使得伪中华联邦丢掉了唯一一个沿海省份。与此同时,唐军集结调运,以沛然洪水之势,准备向革命党人控制的地区进兵。
这让革命党人大为紧张,原本革命党研判,大唐应该会像以往一样,非常重视华夏之地的稳定,同时大唐也没有足够的力量管理华夏全境,必然会扶植代理人。就如同京城事变之后继续扶植清廷,并且进行新政一样。
可革命党人同样忽略了一个问题,且不提大唐本身决心和意愿的问题,当年清廷至少还有一个架子在那里,嘉庆上位之后能够迅速控制全境。即便是这样,当时还有一系列的地方封疆大吏阴奉阳违,是大唐用强大的军力稳定住了局势。而现在的革命党人有什么?
他们的力量薄弱得要命,各省能有个几百个核心党员就撑破天了。要扶植他们上位,付出的成本是巨大的,而且大唐与二十年前力量相比已经全然不同,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为什么吃力不讨好地去让别人做?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当一个人认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主动地去给这件事情找论据有理由,最后越来越将自己说服。现在的革命党人基本上就是一个这样的情况。
革命党在嘉庆时代出现的因素是很复杂的,跟另一位面中的同盟会出现原因决然不同。少了几分救亡图存的责任感,而更多是排外心理、传统思想参与以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