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破三国-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琦没有办法进入王宫,自然无法见到刘表,面对好友曹昂的嘱托,他无法办到,所以在此见到曹昂的时候有些汗颜。
“子脩,我无法进宫见到父王,贵军粮草的事情恕我无能为力,见谅!”
“这不是公子的错,不管怎么说,还是多谢公子了。”曹昂叹息了一声,随即问道:“公子,如今楚王身体如何?”
上一次刘琦见到刘表还是数日之前,当时刘表醒来了一小会儿,还拉着他的手说了很多话,只是今日被阻挡在宫门之外,让他不由地想到了一些不好的结果。
“好叫子脩得知,前些日子我进宫面见父王,父王的情况时好时坏,我曾经问过御医,御医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我也为父王的身体担忧。”
“公子不必伤心,这也不是你能做的,只是,公子,恕我多言,若是楚王…那公子可做好了准备?”
“准备?什么准备?”刘琦也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可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苦笑道:“子脩不知,这襄阳都是蔡氏的势力,王后的侄女儿嫁给了二弟,所以整个蔡氏都比较看好二弟,至于我这个长公子,倒是成了别人避之不及的对象。”
刘琦的情况,曹昂并非不清楚,他之所以这么问,当然还有下文:“公子,越是这样,公子越要早些打算,不知公子是否听过昔日重耳之事?”
“自然听过。”刘琦也是饱学之士,张口就说道:“昔日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子脩想说什么?”
曹昂见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索性给他点明白,说道:“公子既然明白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道理,那就应该对当下的情况有所判断,如今楚王病重,令不出王宫,公子又被限制入宫,长此以往,即便公子孝顺,但楚王也不一定能知道,既然如此,何不利用现在的优势,争取外放掌握一处实权呢?”
“子脩的意思是让我离开襄阳为官?”
“是的,公子,如今是乱世,乱世之中,别的都是虚的,唯有兵权才是最重要的,公子不妨找个机会进宫面见楚王,争取能够外出镇守一地,如此一来,至少公子将来还有些护身的凭借。”曹昂这一番话可谓是肺腑之言。
“而且,公子既然察觉了蔡氏的图谋,公子留在襄阳,反而会有性命之忧,外放之事宜早不宜迟,公子切记!”
“多谢子脩,子脩一番话解决了我的困境,只是我却没有办法能够帮上子脩。”说道这里,刘琦突然想到一件事,说道:“子脩,若是蔡瑁不给你军发粮草,你不妨去找庞家,庞家富庶,你二弟有何庞统交好,或许庞家会给予一些支援。”
刘琦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给曹昂指了一条路,至于行不行,他也不知道,不过曹昂还是很感激他,南阳的形势十分危急,宛城随时都可能被攻破,曹昂不敢怠慢,辞别了曹昂,继续为曹军的粮草奔波。
曹昂走后,刘琦仔细琢磨他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只是荆州就这么大,他应该去哪里呢?
想来想去,他决定去江夏,江夏太守黄祖因为兵败被贬官赋闲在家,后来张允也被蔡瑁调回襄阳,本意是为了镇守南阳,结果刘表没有答应,如今江夏太守空缺,他正好谋夺这个职位。
只是让刘琦担心的是,现在他很难进宫见到刘表,要想外放,必须征得刘表同意,好在没过多久,有一天刘表突然醒来,强烈要求要见刘琦,蔡氏无奈,只好命人把刘琦叫进宫来。
刘琦提出了要出任江夏太守的事情,刘表本来就对他有所亏欠,没有犹豫,当即命人写下了诏书,让刘琦出任江夏太守。
蔡氏本来还想要阻止,可蔡瑁告诉他,刘琦离开襄阳之后对他们也有好处,至少失去了和刘表接触的机会,长此下去,他在刘表心中的分量越来越轻,刘琮成为楚王世子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曹昂在襄阳奔波数日,粮草迟迟未果,他只能返回宛城随曹操共同对敌,当曹操得知襄阳已经被蔡瑁控制,不给宛城发一颗粮食的时候,已经感觉到自己败局已定。
他让曹昂连夜离开宛城,可曹昂坚决不走,曹操无奈,如今曹氏一门,只剩下这两只骨血,曹昂甘愿在此陪着他,他只能写信通知曹丕,让他千万保住自己的性命。
就在这半个月时间,曹操的粮食已经耗尽,与此同时,司马懿也给苏辰传来了好消息,现在攻破宛城只在旦夕之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
第334章 曹孟德死了
“主公,司马懿求见!”
“传他进来!”亲兵把司马懿带进来后,便下去了,诺大的一个军议大帐内只剩下两个人。
“拜见王爷!”司马懿对着苏辰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可别小瞧了这个简单的称呼不同,实际上却是大有深意。
有人叫他主公,这些人大多都是跟随他比较早的老臣,郭嘉等人都这么叫,就连他的亲兵虎卫也这么叫。
还有的人叫他王爷,这个称呼是仅次于主公的,这些人大多都是后来投靠他的,关系到底不如前面这些起家的老臣亲近,也没有他对那些老臣那般信任。
至于最末一层,那就是称之为燕王,这个称呼大多都是外臣或者投降之人的专属,比如徐荣,甘宁,尽管苏辰对他们表现出了足够的重视,但二人知道亲疏有别,所以称他为燕王,这个称呼也最能彰显他的权威,不过权威有了,亲属关系自然就淡了。
“仲达回来了,可有好消息告诉本王?”对于司马懿这个人,苏辰从来都是既要用又要防,在司马懿面前,他威仪甚重,丝毫不像和郭嘉相处时那么随性自然,这也是对司马懿的一种震慑。
司马懿也觉得苏辰身上的威严一日胜过一日,他打起精神,不敢怠慢,慢慢地将他在城中的所作所为一一汇报,最后说道:“王爷,如今宛城的世家豪强已经对曹操相当不满,在属下的一番联络下,已经争取了几个主要的世家,他们愿意投靠王爷,并且愿意在必要的时候里应外合,为王爷打开城门。不过……”
“不过什么?”
司马懿有些忐忑地说道:“不过他们这些人也有个要求,希望能把自己家族的后辈子弟送往太学。”
苏辰占领洛阳之后,准备重开太学,太学是东汉朝廷最高学府,太学从周朝就有了,不过苏辰准备重新开办的太学却是有些不一样,这个不一样主要是生源来源不同。
燕京书院这些年为苏辰治下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帮助他治理州郡,也正是如此,他才深深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他已经让内阁拟了一份条陈,准备对教育实行分级。
具体地就是分为县学,郡学和大学,他的计划是在每个县至少建立一所县学,县学的老师将会聘请当地有才识的士子,又或者直接从燕京书院之中选拔出任,县学主要负责启蒙作用。
县学是管办学府,所以费用很低,即便是普通百姓也能有机会就读,至于郡学,则是聘请当地的大儒或者从书院之中选拔学问不错的士子充当老师,郡学之上还有大学,大学并不会在每个州都建立。
目前为止,他只准备建立五所大学,首先是燕京书院,其次是青州书院,扬州书院,太行书院和太学。
太行书院是以原本五原的太行书院为基础,在太原重新建立一座大学,大学的学子都是从郡学中考试,挑选成绩优渥的进入大学深造,而县学升迁至郡学也会经历考试。
书院考试是很正常的事情,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会被世家大族的强烈反对,这也是他逐步削弱世家权利的策略。
至于要进入太学,那只能在各地大学中挑选才识不错的学子进入,他可不希望太学成为权贵子弟的集中地,当然,在初期,太学肯定会充斥大量的功勋子弟,这也是对这些功臣们的一种回报。
太学学生毕业需要参加毕业考试,考试合格才能允许毕业,而毕业之后将被官府选拔出任地方小吏,从基层慢慢做起,这种变相的科举考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麻痹世家大族的神经,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各地的书院已经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建立起来,那时候他的根基已成,世家大族要想继续保持现在的领先优势,便只能严厉教导后辈了。
太学的祭酒当仁不让地落在了蔡邕身上,至于其它郑玄,王烈,乐隐,管宁等大儒,也将分别出任各地大学的祭酒,掌管一州学政。
司马懿一直跟在苏辰身边,重开太学的事情他当然清楚,所以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有些忐忑。
苏辰倒是不以为意地说道:“可以,不过每家最多两名后辈子弟进入太学。”
听到苏辰这么说,司马懿松了一口气,随后便听苏辰继续说道:“你再进城和那些世家豪强约定,三日之后,本王要攻破宛城,到时候需要他们帮忙打开城门,你下去吧。”
“诺!”
宛城已经弹尽粮绝了,曹操最多再坚持三日,三日之后,曹操山穷水尽,那时候他便能一鼓作气攻破宛城。
说实话,一个宛城让他在这里迁延时日,耗费了大量粮草,他对曹操可以说相当愤恨,不过现在一切都要结束了。
一连三天,苏辰下令士卒休整,只需要把宛城围住,不需要再攻城,曹操也难得的休整了三天,不过他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
这三天时间苏辰也没闲着,他让人往城里射了大量的劝降信,司马懿也动员那些豪强世家在城内散布谣言,整个宛城已经变成了惊弓之鸟,连日来的大战让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已经出现了不少逃兵。
三日一过,苏辰下令徐荣立即攻城,徐荣负责攻打北门,曹操也亲自赴北门坐镇,徐荣十万大军云集北门,给曹军造成了燕军会从北门破城的假象。
暗地里,苏辰让许褚领兵三万攻打东门,这也是他和司马懿商量的破城之地,司马懿会率领豪强私兵里应外合,打开城门,接应许褚大军入城。
当然,其它两门也有人攻打,不过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曹操丝毫没有发现苏辰暗度陈仓之计,等士兵告诉他东门已破,曹操直接就傻了。
看着城外气势汹汹的徐荣大军,曹操仰天长啸,喊道:“是老天绝我,苏辰,没想到我也步了本初的后尘,哈哈哈哈!”
此时此刻,曹操仿佛一下子就老了,他实在是不愿意以俘虏的身份去见昔日的“兄弟”,所以笑完之后,趁着周围人不注意,曹操当即横剑自刎。
“主公……”
等荀彧满宠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曹操自刎,一下子打乱了荀彧的部署,他赶紧问道:“大公子在何处?”
“报!大公子在东门被许褚斩杀了!”原来曹昂是负责驻守西门的,得知东门破了,曹昂赶紧带人救援,结果等他赶到的时候,许褚已经杀进城了,曹昂率领曹军直接迎上了许褚,许褚看到这年轻小将武艺不凡,一时手痒,没忍住就把曹昂给宰了。
“什么?”荀彧没想到曹昂也死了,本来他还希望拥戴曹昂突围的,可现在万事皆休,荀彧看了看满宠,又看了看疯狂攻击的士卒,说道:“咱们开城投降吧,也好让主公有个全尸!”
“哎!”满宠也点点头,表示同意,他们都是有家族的人,不是孤家寡人,如今自己效忠的主公都死了,曹家也烟消云散了,他们这些孤魂野鬼也得为自己打算。
宛城破了,当苏辰看到曹操的尸首时,叹息一声,说道:“以王公之礼厚葬!”
“多谢燕王!”荀彧、满宠、毛阶等人纷纷拜倒在地。
曹操是没有称王的,可苏辰以王公之礼厚葬,这已经是高规格了,这也算是荀彧等人能为旧主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收降俘虏打扫战场的事情自然有徐荣等人去办,苏辰在宛城设宴,款待了荀彧三人,随即问道:“文若,本王对你也是神交已久,你荀家如今也在本王之下,公达和友若也在本王麾下为官,本王早就听说文若有王佐之才,不知文若可愿辅佐本王?”
荀彧这些年跟着曹操东奔西跑,已经有些厌倦了,再加上他本就忠心汉室,可如今汉室名存实亡,他已经失去了出仕之心,拒绝道:“承蒙燕王厚爱,只是彧如今心灰意懒,实在不愿为官,恳请燕王准许彧归隐山林。”
苏辰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好一会儿,见他主意已定,这才答应道:“也罢,你既然无心出仕,本王也不强求,不过文若大才,你荀家又是经学世家,本王欲要重建颍川书院,不知文若可否出任祭酒?”
“这…”老实说颍川书院是他荀家的骄傲,也是他荀家的传承,苏辰盛意拳拳,荀彧也知道,要是再推辞就有些不好了,甚至会给荀家带来坏处,所以应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那好,重建颍川书院之事就有劳文若费心了,本王稍后会让礼部出个条陈,文若只需照章办事即可。”
处理完荀彧,他又问了满宠毛阶,二人对于苏辰的招揽没有拒绝,纷纷表示愿意投靠苏辰,随即苏辰便让他二人分别在六部之中担任侍郎。
至于曹操手下的那些小虾米,几乎都投靠了苏辰,对于他们来说,前程才是最主要的,曹操已死,他们也不算背主,曹家除了一个曹丕之外,几乎全灭。
而曹丕在得知大哥和父亲战死之后,也离开了鹿门书院,不知所踪。
第335章 刘表也死了
苏辰占领南阳之后,当即下令给张飞和孙策,三军围攻袁术,袁术本就是惊弓之鸟,听说曹操都被苏辰逼死了,惶恐不安。
纪灵最终死在了张飞手里,张飞长驱直入,数万大军兵临城下,袁术听到这个消息,直接被气晕了,等他醒来之后,才知道现在已经四面楚歌。
平舆城内的士卒纷纷出城投降,袁术的亲信也众叛亲离,死的死,降的降,最终袁术也还有些骨气,点燃了皇宫的大火,自焚而死。
张飞杀进城后,立即救火,总算是把传国玉玺给抢了回来,至于袁术,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
汝南的战事苏辰全权交给了张飞和孙策,战事结束后,他任命张飞为豫州大都督,袁涣为豫州刺史。
袁涣并非袁术的族人,而是出自陈郡袁氏始祖袁滂之子,袁滂曾经担任过司徒,袁涣也是家学渊源,任命袁涣为刺史,也是他综合袁滂的官声之后的考虑,主要也是为了安抚袁术的老臣。
值得一说的是,袁术的武将大多都在扬州之战时就战死了,剩下一个纪灵也被张飞杀了,而袁术的谋士倒是还有几个,除了阎象这个袁术的死忠追随袁术而去之外,其余的都投降了。
袁术的子嗣苏辰并没有斩尽杀绝,不管怎么说,他和袁氏也成了亲家,就连袁尚他也都只是暂时软禁起来。
倒是公孙续叔侄落在了苏辰手里,苏辰对于这两人有些拿不定主意,暂时命人看押起来,以后或许用得着。
苏辰汇合孙策之后,五十万大军云集新野,荆州一时间如临大敌,苏辰携大胜之威而来,整个襄阳都笼罩着恐惧的气氛。
苏辰并没有立即出兵攻打襄阳,而是给苏进下了一道命令,让他攻打长沙,务必要把刘磐的大军拖在长沙。
苏进立功心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一连攻克长沙数个城池,并且在刘磐大军来不及救援的情况下快速搬空了城内的所有百姓和财物,而后再次回到了豫章。
苏进这回也惹怒了刘磐,刘磐亲率三万大军进攻豫章,结果斗将的时候,刘磐军中有一名老将竟然连败韩浩、关平等数名将领,就连苏进新招募的将领吕蒙、朱桓也都不是这名老将的对手。
好在这名老将留情,没有斩杀任何一人的性命,苏进一方被那名老将气势所摄,一时间不敢出击,把情况禀报给了苏辰。
苏辰看到情报之后,想了想,长沙老将,莫非是那个黄忠?
早年间他在洛阳的时候就听过黄忠勇闯英雄楼的名声,可找了许久也没有发现黄忠的身影,如今看到这一封情报,他敢断定,长沙那名老将必然是黄忠无疑。
苏进这群小子到底是初出茅庐,怎么会是黄忠的对手,黄忠当年就有那等实力,现在只怕都已经突破了神武境,成为了神武境的高手,只是这样的高手为何会在刘磐军中呢?
想不明白他也没有继续想,而是准备让典韦去豫章一趟,要对付黄忠,即便现在的赵云都有可能不行,也只有典韦才能是黄忠的对手。
典韦来到豫章之后,苏进等人对他十分尊敬,燕军和楚军再次交战,典韦与黄忠大战一天一夜,终于黄忠败了,苏进趁势出兵掩杀,占领了长沙大部分地区,刘磐和黄忠带着残兵败将退守湘南。
苏进接受诸葛亮的建议,在长沙站稳脚跟后,并没有再次扩张,而是安静下来休养生息。
苏进的几万大军就像是一根钉子一样牢牢地扎在了荆南这块土地上,无论是西边的武陵还是南边的零陵贵阳,都已经暴露在他的兵锋之下,不过他们的任务并不是一举攻克荆南四郡,而且凭他们这点兵力,即便完全占领了荆南四郡,也没有那么多的军队分兵驻守,所以这不是他们的任务,他们的任务只是把刘磐的大军拖住,不让荆南派出一兵一卒支援襄阳。
与此同时,周瑜也发起了对江夏的进攻,江夏的水军在黄祖时期还有些战力,可后来在张允时期,水军军费被严重克扣,以至于战船年久失修,数年来一直没有建造新的战船,而原本的水军士卒也因为克扣军饷,吃空饷,导致人员缺乏训练,战斗力极度低下。
刘琦到了江夏之后,接收的就是这么一个烂摊子,刘琦虽然有些文采,可把一郡之地交给他,不过也是成为底下人高高供起的一个木偶傀儡罢了,江夏最大的世家是黄家。
这个黄家就是黄婉所在的家族,江夏黄氏在东汉时期也是名门,出自于安陆黄氏,黄忠、黄祖、黄盖都是出自于安陆黄氏,只不过这几人并没有什么亲戚关系,充其量也就是有共同的先祖。
黄婉的祖父是黄琼,东汉名臣,刘焉是黄琼的外孙,所以黄婉和刘焉也有亲戚关系,黄婉一支族人早就不在江夏了,如今江夏最大的势力正是黄祖所在的家族。
黄祖曾经担任江夏太守多年,虽然如今被贬官了,可他在江夏的势力还在,以刘琦的手腕肯定是斗不过这些豪强的,所以刘琦上任之后并没有多少作为。
周瑜从柴桑出兵攻打江夏,江夏的水军根本不是周瑜的对手,周瑜很快就占领了下雉,数万水军在下雉登陆,登陆之后,周瑜并没有一鼓作气继续进兵,而是在下雉整修码头,数万大军似乎准备在此地长期驻扎。
刘琦先后派出了几万大军前去攻打周瑜的营寨,结果都被蒋钦周泰二人给打退了,刘琦见无法将周瑜驱逐,只能暂时按兵不动,随机应变。
长沙和江夏的战报很快就送到了襄阳,襄阳现在已经是蔡瑁的天下,不得不说蔡家在襄阳的权势真的很大,黄承彦是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也就是说蔡瑁是黄承彦的小舅子。
众所周知黄承彦可是荆州士林的翘楚,与庞德公,司马微交好,这也就是说蔡家背后有荆州士林的支持。至于蒯越和蒯良兄弟,此二人和蔡家也有姻亲关系,蔡家又是外戚,如今刘表病重,荆州的大权自然就落在了蔡瑁手里。
蔡瑁收到江夏和长沙的消息后,并没有做出什么应对,如今刘表的病情不断恶化,而苏辰五十万大军屯兵新野,这着实给襄阳蒙上了一层阴影。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襄阳前途未卜之际,蔡瑁突然得到王宫的消息,刘表去世了。
“什么?楚王真的崩了?”
“回禀将军,此事千真万确,王后现在已经封锁了消息,只等着将军进宫主持大局!”
蔡瑁左思右想,觉得这应该不会是刘表设下的诡计,他可没有忘记昔日何进之事,所以即便入宫,他也带上了大量的军士。
进宫之后,果然看到妹妹哭成了泪人,蔡瑁先去探望了刘表的尸体,看到刘表果然已经咽气了,这才松了一口气,随即安慰蔡氏说道:“妹妹不要伤心了,当务之急,是赶紧给楚王发丧,然后召集文武百官,让琮儿继承楚王大统。”
被蔡瑁这么一说,蔡氏停止了流泪,问道:“可是,哥哥,楚王并没有留下遗诏,这该如何是好?”
“这有何难?”这一切早在蔡瑁的预料之中,蔡瑁很快就伪造好了遗诏,说道:“这就是楚王的遗诏,楚王召令,令刘琮继承爵位。”
次日,刘表病逝的消息传遍荆州,整个襄阳都陷入悲痛之中,不管刘表如何暗弱,这些年来,刘表保境安民,让荆州远离中原战火,可以说是大功一件,无数流民都向往荆州繁华,争相逃难来到荆州,是刘表给了他们饭吃。
如今刘表去世,整个襄阳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很快,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