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破三国-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嘘!”郭女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说道:“郭将军,你我虽不为同族,但巨鹿郭氏、太原郭氏和颍川郭氏这些年也互相交好,有些话本宫需要嘱咐你几句,天威浩荡,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陛下是天下所有臣民的陛下,陛下让将军南下,是信任将军,将军切不可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是,是!”郭淮急忙应道,他也知道自己方才说错了话。

    “至于其他事,你只需知道,陛下最不喜欢臣子结党抱团,无论如何,你效忠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当今陛下,只要你记住这句话,太原郭氏定当百年不衰,本宫也会因将军之故,受益匪浅。”

    “多谢娘娘告知,微臣定不敢忘记娘娘今日点拨之恩。”

    “嗯!”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郭淮就告辞了,出了行宫之后,郭淮才发现自己背上都汗湿了,回到家中,他细细品味郭妃的话语,心中有所明悟,看来陛下是对于并州军队铁板一块这件事有些不满了。

    并州因为历史原因,一直是高顺治理,后来又是关羽出任大都督,并州军中大小将校无一不是关羽提拔上来的,就连他郭淮也是,除此之外,还有郝昭,令狐邵等等。

    以前天下分崩离析,四方未定,这种情况还可以容忍,但一旦天下平定在,再这么铁板一块,就犯了大忌,这些年他镇守并州的确有心把这里经营成铁板一块,针插不入,水泼不进,尤其是关羽被封为国公之后,关平更是出任荆州大都督,这让郭淮坚定了抱住关家这条大腿的想法,只是如今看来,这并不是一条活路。

    “也罢,我太原郭氏怎么说也是天下名门,百年望族,何须在别人的大树下乘凉,此番南下,便是我郭淮的机会,也是我郭家的机会。”

    太原郭氏,因为最初并未跟随苏辰起家,所以没有从龙之功,这些年渐渐已经沦为了二流世家,所以郭淮才想着抱住关羽的大腿。

    这些想法苏辰是不知道了,他只是敲打了一下郭淮足以,进入冀州之后,苏辰没有停留,下一站直接去了涿郡,今天的涿郡虽然不如当年那么繁荣,但也是一个富庶的州郡,而且因为燕京书院的原因,涿郡的人口并不少。

    涿郡有苏辰的王府大宅,这是现成的行宫,苏睿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惊喜地叫道:‘哇,爷爷,咱们家好大哦。’

    “那当然,这里可是当年爷爷建造的燕王府,怎么样,喜欢吗?”

    “喜欢!”苏睿一溜烟就跑得没音儿了,说到底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在大臣士子面前,他或许要装成熟,但在爷爷面前,自然不需要。

    苏辰想着,将来或许可以把这栋王府上次给睿儿,让他坐镇北疆,在他的设想中,燕国将要建立三个陪都,分别是西京长安,北、京涿郡以及南、京襄阳,皇帝每隔几年都去这几个陪都转一转,甚至可以让皇子成年之后分别留守陪都,让他们学习治国理政之法,学会处理政务。

    北疆这些年十分平定,说起来都是苏辰当年的功劳,乌桓早已经内附,接受汉化,自称为汉人,就连乌桓名义上首领难楼也在朝廷为官,所谓的乌桓这个界限已经很不明显了。

    苏辰在涿郡停留了一个月,期间专门去燕京书院视察,如今燕京书院的院长乃是大儒管宁,燕京书院和鹿门书院、颍川书院以及太行书院号称燕国四大书院,在所有的书院之中,这四座书院是名气最大的。

    颍川书院是因为有荀彧和荀家其余大儒,而且更是有郭嘉荀攸陈群这些活招牌,所以名声大振,鹿门书院当然是因为司马微黄承彦和庞德公的缘故,燕京书院乃是燕国无数臣子读书的地方,所以名气最大,至于太行书院,则是得益于苏辰的缘故,太行书院指的是归化城的那一座书院,因为教化异族之功而出名,不少军中朝中的异族官员都是从那里出来的,在四所书院中排名最末。

    离开涿郡之后,苏辰直接去了辽东,准备视察一下海军基地,海军基地建立二十多年了,这还是他第一次踏上辽东的土地。

    太史慈得知他前来,直接来到了右北平接驾,他和太史慈的关系亲如兄弟,虽然建国时没有封赏他国公的爵位,但却把海军这个大杀器交到了他手里,正是源于对他的信任。

    海军能够自给自足,甚至盈余不少,要换成别人,苏辰还真不放心,不知道会造成多少贪腐的发生,但是交给太史慈,他很放心。

    太史慈的儿子太史亨如今在西域跟随苏宁闯出了偌大的名头,已经娶了当地的一个女子为妻,还有了儿子,太史慈如今也是当爷爷的人了。

    太史慈与苏辰多年未见,再次相见,没想到彼此都老了,太史慈哽咽地拜道:“拜见主公!”

    “子义快快起来,多年未见,子义已经平添了不少白发,这些年苦了子义了。”

    “主公,微臣不苦,主公把这么大的担子交给微臣,是对微臣的信任,微臣如今儿孙都有了,也没什么遗憾,只是多年没见主公,心中甚是挂念。”

    “孤又何尝不是呢,走吧,咱们启程,去你的海军基地看看你这些年的成果。”

    “主公请上车!”

    “不用,孤还没老到连马都上不去,今天咱们就骑马吧。”

    “是!”

    太史慈护送着苏辰骑马先走一步,至于郭妃等人,只能慢慢跟上来,让苏辰意外的是,苏睿也要骑马,“爷爷,睿儿也要和爷爷骑马。”

    “好,那就让爷爷带你一程!”

    众人车马狂奔,一天下来,苏辰就感觉有些受不了了,到底是不年轻了,不过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只是放慢了速度。

    几天之后,来到西安平,看到庞大的海军造船厂,苏辰脸上十分惊讶,他没想到太史慈竟然搞出了这么大的阵仗。

    “主公,咱们最大的海船可以容纳将士五千人,前番对东瀛作战,就用的是这种海船。”

    “这种海船叫什么名字?”

    “这是根据福船演变而来,我们也只是称之为福船。”

    “福船?这个名字不好,不如就叫做太史船吧。”

    “太史船?这……多谢主公!”可以想象,太史慈之名,必将随着这太史船青史留名。

 第379章 西方七国,苏姓为尊

    海军的发展大大出乎他的预料,没想到燕国的造船技术已经这么发达了,随即苏辰又问道:“子义,如今往东瀛移民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回主公,如今辽东青州往东瀛的一名已经超过百万,东瀛那边已经建成了一个小型的船坞,正在筹备建造造船厂,只是因为移民的事情,造船厂一直耽搁着,没有多余的人手操办此事。

    听到这里,苏辰说道:“今年移民想要开垦种粮已经晚了,这些移民初到东瀛,也不能由海军这么一直养着,不如以工代赈,让他们参与建造房屋,修建道路,如此一来既能解决他们的生计,又能为官府解决一项大问题。”

    “主公英明,臣会把此事汇报韩王,尽快施行。”

    “嗯。”

    苏牧被苏辰封为韩王,总督韩**政,要想治理这么大的地方,不能全靠军人,所以苏辰也在燕京书院中挑选了不少寒门士子前往东瀛为官,不然即便韩王由三头六臂,也无法把东瀛给治理好。

    苏辰在辽东带了半个月,随即坐船南下,又去视察了青州海军基地,因为商贸的关系,青州成为燕国最富庶的州郡之一,尤其是靠近海边的东莱郡,这里出产的海盐遍布整个大燕国,甚至还远销西域,每年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赋税,也让五原商会赚取了大量的金银。

    因为大宗交易的缘故,五原商会推出的金银大受欢迎,在商业贸易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一些世家大族还是喜欢窖藏金银,所以金银券目前还只是在大商人之间流转。

    苏辰自然是想遍收全国金银,这样一来,可就把所有百姓士族绑到了燕国这一艘船上,但这并不现实,倒是在东瀛或者夷州可以施行这样的策略,东瀛盛产白银,发行纸币能够极大的增强国力。

    青州富庶,临淄尤甚,他上次来到青州还是打黄巾之时,没想到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

    诸葛瑾乃是如今的青州刺史,这些年在青州兢兢业业,虽然身为他的弟子,却没有仗着身份便利,进入朝堂,反而是治理地方颇有成效。

    苏辰单独召见了诸葛瑾,说道:“子瑜,这一路走来,整个青州百姓都在传颂你的贤名,看来为师当年让你主政青州这步棋是走对了,如今内阁之中子布年龄也大了,为师有意把你调入内阁,你意下如何?”

    “但凭师尊吩咐!”

    诸葛瑾如今也是儿孙满堂了,长子诸葛恪乃是太学之中的翘楚,如今已经出仕,在兵部为小吏。

    诸葛家族如今在燕国朝堂也算是名门望族了,且不说一门双刺史,诸葛均如今也是一郡太守,而且谁都知道诸葛亮乃是太子近臣,又是陛下义子,诸葛家的崛起势不可挡。

    诸葛瑾既然没意见,他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说道:“为师有意让诸葛绰当睿儿的伴读,你这个做爷爷的有什么想法?”

    “师尊,绰儿的年纪是不是太小了些?”对于师尊的爱护,诸葛瑾铭感五内。

    “不小了,为师最近给睿儿找了一群伴读,年龄都比绰儿大不了几岁,反正都在洛阳,你要是进京了,也能时常看到。”

    “那就多谢师尊了。”

    诸葛家的后辈还是很优秀的,其中诸葛恪已经崭露头角,当年想要攀上诸葛家这棵大树的家族不知凡几,诸葛恪娶亲之事也是让诸葛瑾为难,最后诸葛瑾亲自写信求教于他,他并没有参言,只是让诸葛瑾看着办就好。

    诸葛瑾倒也知道分寸,没有挑选那些世家大族的女子,只挑选了一个小家族的女子,这倒是让苏辰对他非常满意。

    诸葛亮陆逊二人便是苏辰留下的后手,有这两人在,将来即便司马懿想要搞风搞雨,也要掂量一番,当然,他相信司马懿也是聪明人,不会螳臂当车,自不量力,这两家的存在都是为了平衡司马家族的权势,司马八达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当官的不要太多,但对于人才,他燕国又不能不用,所以他不得不引起重视。

    在青州带了些日子,他继续南下,这一站直接从入海口进入长江,沿江而下,到了荆州。

    荆州大都督关平和水师大都督蔡瑁亲自出迎,蔡瑁这些年很安分,或许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缘故,蔡瑁并没有逾越之举,所以苏辰对蔡家也比较宽容,毕竟这也是苏家的外戚。

    “臣等拜见陛下!”

    他这一到荆州,声势就有些大了,尤其是蔡瑁想在苏辰面前表现一番,所以召集荆州文武百官前来迎接。

    苏辰对此倒没有生气,他也知道不可能继续隐藏行踪,而且也没有必要,苏辰到了襄阳,自然而然就住进了现成的楚王宫。

    他在楚王宫举行宴会,款待荆州文武,这也算是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宴会结束苏辰单独把蔡瑁留了下来,告诉他想把它调入海军衙门任职,蔡瑁自然是欣喜若狂。

    蔡瑁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对他来说,进入朝堂当官当然好过于留在荆州,虽然留在荆州手握兵权,可由于燕国的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平时没有军机处调令,他只能调动自己的亲兵而已。

    进入朝堂就不一样了,近水楼台先得月,他认为这是皇帝对他的嘉奖。

    苏辰真正想的是蔡瑁在荆州水师中威望甚高,势力不小,现在也是时候把他调离了,否则今后这荆州水师岂不成了蔡家的水师。

    蔡瑁调离之后,苏辰蒋钦为荆州水师大都督,周泰为扬州水师大都督,甘宁为青州海军大都督,太史慈为辽东海军大都督,四支海军水师全都掌握在他的心腹之人手里,这也是为了今后的南洋之战做准备。

    荆州不愧是富庶之地,经过刘表多年的治理,其繁华程度比起青州来说有过之无不及,苏辰专门去鹿门书院拜访了三位大儒,对于贵人前来,三人自然是满心欢迎。

    论道一番之后,苏辰登上了鹿门山,眺望着襄阳城,顿时觉得这大好江山如诗如画。

    在荆州一待就是两个月,期间,苏辰详细了解了荆南和交州地区的情况,同时也让未来的皇太孙大大开了眼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的就是此理。

    车驾返回洛阳的时候,就没有隐藏踪迹了,沿途各路官员都前来拜谒,苏辰没有全都接见,只见了豫州大都督张飞一人,张飞至今为止还没有被封为国公,心中憋了一股战意。

    苏辰告诉他,明年会对西域大举用兵,张飞若是有意,他就打算把他调任凉州大都督,张飞自然渴望沙场建功,满心欢迎。

    回到洛阳以后,苏辰召集文武百官议事,商议对西域用兵的事情,西域虽然归附,但再往西的安息贵霜却是他给三皇子苏宁准备的一块封地。

    开元十五年,苏辰以赵云为征西大将军,张飞为先锋大将军,统率凉州以及安西四镇军马,总共骑兵十五万,步兵二十万,率领西域诸国仆从军三十万,将兵六十余万,攻打贵霜帝国。

    贵霜帝国乃是大月氏建立,鼎盛时期有民五百余万,士兵二十多万,面对天朝大军,贵霜帝国虽然顽强抵抗,但终究不敌。

    开元十六年秋,贵霜帝国月氏王波调请降,被征西大将军赵云派人遣送至洛阳,贵霜帝国归降后,不少凉州百姓响应燕国的移民政策,前往贵霜,其中尤以羌族百姓为甚。

    随即征西大将军赵云率兵亲自征伐花拉子模,花拉子模知道燕军强盛,表示愿意臣服,随后赵云收拢五十万仆从军,攻打安息帝国。

    此时的安息帝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内有阿尔达班四世发动叛乱,外有罗马帝国皇帝卡拉卡拉的威胁,此时燕军入侵,对于安息帝国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开元十七年夏,安息帝国投降,其余反叛势力也逐渐被燕军扫荡,攻下安息帝国后,燕国取代安息帝国成为罗马帝国最大的敌人。

    这个时候,赵云并没有急于攻打落马,而是采取了防守策略,打下了这么大的地盘,燕军并没有完全进行有效的占领,所以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和罗马为敌。

    赵云派出使者与罗马交好,罗马皇帝知道燕国强盛,也选择与之停战,随后苏辰封苏宁为印度王,掌控原本的贵霜帝国土地,又封四皇子苏阳为大夏王,掌控花拉子模地区,再封五皇子苏正为波斯王,掌控原来的安息帝国地区。

    并且从凉州移民五百万,充实这三部分地区,从各大书院之中挑选出上千名士子,前往这三个王国为官,推行教化。

    三位皇子到了封地之后,大力推行汉化,让治下百姓说汉语,穿汉服,写汉字,并且鼓励通婚,与此同时,燕国大大小小的商队也都来到此地经商,极大地促进了此地的繁荣,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赵云和张飞被苏辰封为一等公,因为西域需要大军驻守,所以赵云依旧驻守安西四镇,张飞则驻扎在安息帝国边境,防范罗马人的入侵。

    开元二十七年,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西域诸国完全归附了燕国,并且在战争中作为仆从军取得了巨大的利益,西域也被朝廷改名为新州,以安西四镇为基础,设立四个郡,原本的西域诸国都作为这四郡的属国,虽然此举遭到了各国王室的反对,但在燕军大势面前,这些王室也不得不从,全都被押送到洛阳接受朝廷俸禄。

    赵云担任新州大都督,蒋琬担任新州刺史,新州成为了燕国的一个州,再也没有西域之称。

    经过十年教化,波斯王国、印度王国以及大夏王国都实力雄厚,尤其是随着大量移民的进入,当地汉人已经逐渐成为主要人口。十年已经是一代新人换旧人了。

    开元三十年,苏辰当了三十年的皇帝之后,终于把皇位传给了苏进,苏辰退位之后,设立贵族议会,负责监督国政,贵族议会主要由退休的贵族构成。

    苏进继位之后,改元弘武,弘武二年,苏进以姜维为新州大都督,邓艾副都督,张承为新州刺史,积蓄民力,整顿军备。

    弘武三年,苏进以姜维为征西大将军,邓艾为副将,尽起朝廷大军三十万,波斯王国、大夏王国、印度王国仆从军五十万,八十万大军攻打罗马。

    此时罗马帝国正陷入巨大的危机,在燕军强大的兵力攻势下,罗马内部纷纷反叛,罗马帝国东西分治,大部分的东方行省被燕军占领。

    弘武五年,燕军继续进攻罗马帝国,经过长达三年时间艰苦卓绝的战争,罗马帝国被灭,苏进将罗马帝国分割成四部分,分别是高卢帝国、西班牙帝国、不列颠帝国和日耳曼帝国,分别封赏四位皇子成为这是个帝国的国王,此时燕国人口剧增,尤其是随着从南洋地区带回来的番薯的广泛种植,燕国人口暴增到十亿人。

    打下罗马帝国之后,燕国不断向西边和南洋移民,到了弘武十年,累计向这七个王国移民超过千万,至于南洋地区,移民超过三千万,其中有一半都被送去了澳大利亚这个大岛。

    终弘武一朝,除了对罗马帝国用兵之外,最主要的人物就是移民可南洋开发,苏进总共有十位皇子,除了长子被立为太子之外,其余九个,有四人被封到新打下来的罗马帝国,有五人被封到南洋,成立王国。

    弘武二十九年,苏进退位,毕竟他在位时间不能超过高祖武皇帝,所以把皇位传给了苏睿。

    苏睿继位后,改元贞观,贞观初年的国策基本上还是移民与教化,到了贞观十年,苏睿派出海军远航,历时五年,寻找到了美洲这块还没有被开发的地区。

    美洲十分广袤,苏睿大力往美洲移民,到了贞观二十年,移民已经超过百万,美洲地区发现之后,苏睿将自己的几个皇子也都封赏到了美洲建国。

    燕国屹立百年,终三朝帝皇励精图治,国力达到了顶峰,燕国后面的皇帝表现平平,期间虽然不乏一些中兴之人,但都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开国三朝皇帝。

    苏家子孙追封苏辰高祖武皇帝,苏进为太祖文皇帝,苏睿为世祖明皇帝,其余后辈帝王都不敢称祖,只能被追封为宗皇帝。

    燕国一直延续了五百年,到了公元7世纪,燕国发生了诸王之乱,帝国分崩离析,诸侯割据,颇有汉末之风采,因为开国三位祖皇帝都力行分封,所以许多大家族都跟随这些被分封的皇子而去,导致燕国缺乏有底蕴的大家族支持。

    而且在后来帝位的争夺中,不少家族纷纷离开燕国,前往西方诸国,尤其是明皇帝废除了西方七国的王位,直接与七国国王共立为帝之后,西方七国便和燕国平起平坐了,不少心灰意冷的家族都纷纷前往西方七国。

    西方七国因为大量的世家到来,实行了贵族制度,十分重视血脉传承,政权倒是十分稳定。

    7世纪燕国分崩离析,诸侯割据,大部分的诸侯都是苏家子孙,只不过血脉已经有些淡薄,趁着中原混乱,新州被大夏王朝占领,从此再也不复中原所有。

    其中有一个苏家子孙,名叫苏诞,此人起于微末,在祠堂之中发现了长生诀,得到了高祖传承,揭竿而起,终于一统中原,建立了唐朝,因为此人得到了高祖传承,又是苏家子孙,所以西方七国和南洋诸国对此都心悦诚服,不少南洋国家都表示了对唐朝的臣服,史称万邦来朝。

    尤其是东瀛,也就是韩国,趁着中原内乱,朝鲜郡乐浪郡都被韩国占领,之后韩国与唐朝修好,彼此交流不断。

    唐朝之后数百年,也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危机,中原苏家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唐朝之后,苏姓虽然依然是大姓,但却分成了好几支,苏家没落之后倒也出了不少名臣名将,只是却终究没有了帝皇之相。

    尤其是到了近代,没想到华夏权柄竟然被异族执掌,无论是东瀛还是西方七国,都对华夏进行了入侵,好在最后华夏终究进入民国,推翻了封建制度,这才免于危难,至于南洋和西方诸国,全都实行了君主立宪,西方七国王室都是一个祖宗,虽然打生打死,但也都是为了维护苏家的统治。

    倒是美洲地区,施行了共和,不过真正执掌权柄的还是当初分封的几个皇子传下来的大家族。

    到了二十一世纪,苏姓成为了地球上最尊贵的姓氏,欧洲大小国家的国王清一色全都姓苏,只有少数中亚地区除外。若是燕高祖武皇帝泉下有知,也当含笑九泉了。

    (全书完)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