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细数三国豪杰-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遥∷幻媸孤啦肌傲焖玖バN尽保幻媾闪思资咳宋托小F涫翟芨久话彩裁春眯模蛩闳谜庑┘资砍袈啦肌
  像吕布这样的盖世猛将,袁绍真是想据为己有,可是鉴于吕布前科累累,连弑二主,袁绍对他是想用而不敢用。如果把吕布留在身边,只怕一个不小心就会步丁原、董卓的后尘;可是吕布主动来投,若是不好好的加以利用那也太对不起自己了。所以袁绍对吕布这个资源采取了不负责任的、竭泽而渔的掠夺式开发,硬仗、难仗都交给他去打,可是又不给他补充兵员,就想把他手里那点人马一点一点地拼掉,最后连吕布本人也拼掉就算拉倒。现在吕布要走袁绍又开始犯嘀咕了,以吕布的身手到哪里打工都会受到欢迎,他从我这里一出去不一定会被谁招到门下,这样的猛将如果为敌人效力那可真让人头疼。这样宝贵的资源如果外流必然会造成“资敌”,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我把你杀了算了,我得不到的也不能让敌人得到!
  于是袁绍派出三十名甲士来给吕布送行,其实是要送他“远行”。这些人憋着坏就来了,代表袁绍到吕布大营给他饯行。吕布急忙盛情款待,那时也没什么娱乐节目,而且在军营中也没有歌舞伎,大家又都是男爷们,还全都是武将,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娱乐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傻呵呵地喝酒。于是吕布招呼众人围坐一起,兴致勃勃地开喝,没多久大家就都喝多了。
  其实袁绍派来的人重任在身,哪有心思喝酒?他们根本就没喝醉,只是假装喝醉而已。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吕布同志也没喝醉,他也是装出来的。这倒好,一共就喝醉了两伙人,还都是装的。吕布也不傻,袁绍一直对他不冷不热,立了那么大的功也没说表示表示,现在突然变得这么热情,确实很可疑。虽然没有证据表明袁绍动了杀机,但小心一点还是必要的。不过这里毕竟是袁绍的地盘,吕布也不敢造次,不能来硬的,只能智取。
  吕布把这些“喝醉”的客人安排到自己寝帐旁边的帐篷里休息,然后自己也休息了。他让乐队到寝帐中为自己演奏,搞不懂都睡觉了还奏什么乐,莫非吕布睡眠不好,临睡前要来一遍催眠曲?其实吕布哪有心情睡觉,他让乐队对着空床演奏催眠曲,自己则带着手下人借着夜色的掩护逃走了。
  再说那几个刺客。他们听见吕布寝帐里不断传来的乐声,以为吕布还在,倒是不担心。只是这催眠曲一遍又一遍没完没了,让他们受不了,差点真的睡过去。好容易熬到后半夜,这哥几个拿起武器摸进了吕布寝帐,二话不说对着吕布的床一通猛砍。《英雄记》说,他们把床都剁碎了也没发现吕布不在床上,还自以为已经把他干掉了。《英雄记》的这段记载似乎不太可信,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三十多人都是什么眼神呀?严重夜盲症!袁绍还不至于派这样的人来行刺吕布吧?
  袁绍得知吕布已经逃走,大吃一惊,这下这个仇算是结下了,平白无故添个劲敌多不划算。不过他一想既然已经撕破脸皮了,干脆就恶人做到底吧!当即许以重赏派人追杀吕布。虽说是许以重赏,但这些追杀吕布的将军们谁也不傻。吕布之勇在对张燕一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袁绍全军上下对此都有很深刻的印象,谁也不愿意为了那点赏金去捋吕布的虎须。可是有军令催着,又不得不装装样子,他们只好跟在吕布的后面,齐声呐喊,却不上前紧逼。与其说是追杀,还不如说是欢送。吕布就这样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威名,没动一刀一枪逃出了袁绍的掌控。
  致书友朽木沙加:赐教不敢当。郝萌应该是在吕布背后捅刘备一刀子后,受袁术指示反叛的吕布。本章稍后会提到这一事件。在讨论区回复不了,只好在这里回复了。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十章 吕布 第八节
(更新时间:2007…5…18 16:17:00  本章字数:2356)


  吕布虽然逃出来了,但洛阳是不能去了。可除了洛阳,他还能去哪里呢?吕布也很发愁,经过一番的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后决定厚着脸皮回去找老朋友张杨。他在前往河内的途中路过陈留,受到陈留太守张邈的热情接待。本来吕布只是经过,没打算惊动张邈,可张邈听说吕布路过自己的辖区,急忙派人去迎接他,盛情款待。吕布真的难得遇到一个啥也不图,真心和他结交的朋友。
  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他为人豪爽,乐于助人,很多人都愿意跟随他。张邈与曹操、袁绍都是好朋友,尤其是他与曹操的交情,更是好的没法说。曹操老爸被陶谦杀害前,曹操就和陶谦打过一场大仗。陶谦也是老资格的革命家了,曹操和他PK心里也没底,所以在出征前先交待了后事。他对家人说,如果我回不来,你们以后就跟着张邈讨生活吧!还好后来曹操活着回来了,他和张邈历经生死重新相见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哥俩“垂泣相对”,由此可见曹操和张邈的交情绝非一般。
  曹操、袁绍、张邈这三个好朋友好着好着就不好了,这个责任主要在袁绍。在十一路诸侯会师讨董卓时,袁绍被推为盟主。可是他“有骄矜色”,这让很多人看不惯,其中也包括张邈。张邈本就是个正统人物,又觉得作为好朋友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提醒一下袁绍。于是他就劝了袁绍几句,可能说得也不是很中听,袁绍非常生气,从此以后就开始疏远张邈。袁绍果然是“外宽内忌”,人家说你几句也是为你好,哪能就忌恨人家呢?
  这次吕布途径陈留,张邈觉得他是手刃国贼董卓的英雄,于国于民都立有大功,这样的大功臣路过自己的辖区哪能错过?于是就把他请来,盛情款待,以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结果双方见面一交谈,都觉得非常对脾气,谈得很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在吕布离开时,张邈亲自相送,二人还“把臂言誓”,依依不舍。
  袁绍派人追杀吕布,一路跟了老远也没能把人家怎么样,正在那里生闷气,现在又得知张邈把吕布请到陈留,待为上宾,而且还听说这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可把袁绍气坏了。他认为张邈这是故意跟自己作对,拆自己的台。新仇旧恨一起用上心头,不禁动了杀机。
  袁绍有自己的打算,他想杀张邈可又不愿自己动手,就给时任兖州牧的曹操写了封信,请他“代劳”。这是因为天下都知道他们三人是好朋友,袁绍可不愿意背上杀害朋友的骂名。他天真地认为,曹操一定会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这样既可以除掉张邈,又可以把屎盆子扣在曹操的头上。当然从行政区划上来说陈留地属曹操的兖州管辖,这也是袁绍要曹操代劳的一个原因。这种借刀杀人的是袁绍也没少干,他曾指使当时的河内太守王匡杀了执金吾胡母班,后来又曾让曹操杀掉太尉杨彪,大长秋梁绍和少府孔融,当然曹操还是没买他的帐。
  其实这时的曹操和袁绍已经过了蜜月期,只是袁绍还没意识到。曹操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袁绍之间早晚会爆发一战,但鉴于自己目前的实力他还不敢公开与袁绍翻脸,一直努力维持着表面上的友好。可这次袁绍让他杀张邈那可是万万不能答应的。于是他就给袁绍回了一封信,在信中曹操说张邈是咱们俩的好朋友,无论他做了什么错事都不能杀人家呀!曹操这回算是救了张邈一命。
  没多久,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的老爸被徐州牧陶谦杀害,暴怒之下的曹操立刻领兵攻打陶谦,他这样做固然是为父报仇,但他对徐州垂涎已久也是不争的事实。曹操当时兵屯鄄城,他把家眷留在这里并派荀彧、程昱镇守,同时派心腹大将夏侯惇把守另一个军事重地——濮阳,布置妥当之后这才带剩余的人马亲征陶谦。
  再说张邈。他听说袁绍让曹操杀自己,也听说曹操回信拒绝了袁绍,心里对曹操很是感激。可是在感激之余隐约还有一丝不安,他不确定自己和曹操的交情是否真的这样牢靠,值得他为此得罪袁绍,也不确定如果袁绍进一步施压曹操还会不会不为所动。这说穿了是张邈对自己没信心,也是对曹操没信心,其实这也不怪他,以曹操之多疑善变和袁绍强大的实力,谁也不敢保证曹操最后会不会出卖张邈。
  就在他狐疑不定的时候,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他就是陈宫。陈宫字公台,兖州东郡人。他的人生履历和《三国演义》里说的相差很大,是演义中人物与历史原型相比改动较大的一个。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陈宫有大恩于曹操,曾主演了历史大片《捉放曹》。事实却不是这样。曹操确实曾在逃亡途中在中牟县被捕过,但后来多亏了中牟县的一个功曹说情才被释放,这一切都与陈宫无关。
  历史上的陈宫“刚直烈壮”,喜欢结交“海内知命之士”,后来天下大乱,他就跟随了曹操,也算是曹操手下老资格的追随者。在原兖州牧刘岱被黄巾军袭杀后,是陈宫第一个向曹操建议,让他趁机进占兖州,自领兖州牧,并以此为资进一步“以收天下”,这是“霸王之业也”!这个建议确实不错,曹操大为赞赏,并立刻批准实施。陈宫主动请缨,前去游说兖州的重臣。他对济北相鲍信等人说,现在天下大乱,兖州无主,没个好领导怎么行?曹操先生是“命世之才”,如果把他请来做州牧一定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你们各位也算是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鲍信曾参加了各路诸侯讨伐董卓的行动,在那时就对曹操的文韬武略颇为仰慕,所以对陈宫的说词深以为然,于是当即派人到东郡把曹操请来做兖州牧。曹操就是这样当上的兖州牧。
  应该说在刘岱死后即使陈宫不说,曹操也有夺取兖州的打算,不过陈宫能提出这样的建议说明他的见识确实不凡。曹操的本意可能未必是和平解放,他想的更多的是武力解决。可没想到陈宫竟能说动鲍信主动来请自己,即省时又省力,这让他喜出望外。陈宫的三寸不烂之舌堪比十万大军! 曹操能够出任兖州牧,陈宫和鲍信功不可没。陈宫更是借机展示了自己的谋略和机智,从此得以出头并逐渐受到重用。
  张角就免了吧,他资格太老,已经出了本书范围。而且资料太少,无从下手。您多多包涵。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十章 吕布 第九节
(更新时间:2007…5…20 16:34:00  本章字数:2173)


  可是没多久陈宫就背叛了曹操,改投吕布了。至于背叛的原因,史书上竟然没说,只有范晔的《后汉书》引用《典略》的记载提了一句,也是语焉不详。《典略》说陈宫跟随曹操闹革命,“后自疑,乃从吕布”。这句话似乎可以这样理解:出于某种我们不知道的原因,陈宫怀疑曹操对自己不满,可能要惩罚自己,甚至也可能动了杀心。这种怀疑可能只是他的一种感觉,也可能是事实。不过从《典略》这句话的语气看,好像陈宫并没有做什么对不起曹操的事。而且曹操在这次出征前还让陈宫镇守东郡,要知道东郡是个军事重地,另外曹操就是从东郡太守一跃而成为兖州牧的,所以东郡对他来说也很重要。从曹操安排陈宫镇守东郡这一点来看,他对陈宫应该没有任何疑心,陈宫的背叛都是因为“自疑”。
  曹操领兵前脚刚走,陈宫就从东郡赶到陈留来见张邈劝说他背叛曹操。这时的张邈正为曹操会不会屈从于袁绍的压力而杀害自己狐疑不定,陈宫选择的这个时机真是太好了。他对张邈说,现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您在这“四战之地”的陈留拥兵自重,大小也算个豪杰,可是却受制于人,您就甘心吗?陈留地处平原,四面受敌,无所依托,所以陈宫称之为“四战之地”。说到这里他看了看张邈的脸色,见他没什么反应就接着说,如果您有什么打算现在可正是好时候。曹操领兵在外,兖州空虚。不如把吕布请来做兖州牧,吕布“善战无前”,大家据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变通”,也可以有所作为。
  大家都知道张邈与曹操是好朋友,有着不同一般的情谊,可是陈宫却敢找上门来劝他背叛曹操,这说明陈宫早就想策反张邈了,而且注意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陈宫劝说别人一向很成功,这次也不例外。他的说词很有煽动力,选择的时机又好,所以最终说动了张邈。张邈本就在担心曹操会背叛自己,现在好了,为了不让曹操背叛自己,他决定背叛曹操先。于是“不自安”的张邈与“自疑”的陈宫站在了一起,准备在背后捅曹操一刀。张邈一面联合自己的弟弟广陵太守张超一同起兵,一面派人去请吕布做兖州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有多乱,“州牧”这样级别的高官竟然说换就换,根本不需要朝廷批准,就看谁的拳头大。
  吕布最近正郁闷呢。他也是个有雄心大志的人,也想趁此乱世做出一番事业,可他现在整天寄人篱下,郁郁不得志,连个立锥之地都没有,拿什么打天下?就在吕布为此闷闷不乐的时候,他新结识的好朋友张邈突然来请他做兖州牧,这可让他大喜过望。平白无故就得了这么大一片地盘,就好像饥饿的人突然看到一桌子美食,能不高兴吗?于是毫不犹豫地领兵直扑兖州。
  《三国志》说他“轻狡反复”看来一点不错,之前的吕布投靠并离开过好几任主子,丁原、董卓、袁术、张杨、袁绍,虽然后来的背叛或者离开不能说都是他的错,但如此高的易主频率也足以说明他的“轻”。这次兵占兖州也是这样,虽然张邈等人未必出于歹意,但吕布也应该好好权衡一下。要知道兖州是曹操的命根子,谁夺他兖州他就一定会跟谁玩命。吕布此去虽能得到兖州,但必定会遭到曹操疯狂的报复。
  吕布可没时间考虑那么多,他带着人马兴冲冲地就来了。还别说,陈宫等人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得还真不错,吕布所到之处“郡县皆应”,都望风而降了。
  镇守濮阳的夏侯惇得知消息大吃一惊,沉思片刻之后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留一部分人马据守濮阳,自己率轻骑赶往鄄城。因为那里有曹操的指挥部和他的家眷,而且防守力量相对薄弱,曹操的老爸刚刚被杀,如果家眷再出问题,那曹操非疯了不可。夏侯惇的这个决定很难用简单的对错来评价,因为曹操的家眷固然重要,但濮阳也非寻常之地,更是夏侯惇的职责所在。大概也只有夏侯惇这样与曹操私交密切的将军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夏侯惇赶到的很及时,等他进入鄄城时城里已经乱套了,不明真相的百姓在少数叛将的忽悠下开始寻衅滋事。夏侯惇采取铁腕手段与荀彧等人平定了局势,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保住了鄄城。可随即传来消息:濮阳失守了。这下夏侯惇也回不去了,只能和荀彧等人一起镇守鄄城。也多亏了他们合兵到一起,拼死抵抗,好歹算是守住了几个地方。吕布这次突然袭击给曹操的打击很大,兖州全境除鄄城、东阿、范县外,全部失守。
  曹操得到消息后,一刻也没耽搁,立即丢下徐州从前线撤了回来。曹操做人的宗旨是:“宁我负人,无人负我”,吕布也就算了,这次竟然被生死之交的张邈狠狠地“负”了一回,这让曹操恼羞成怒,发誓要报仇。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眼下当务之急是击退吕布夺回兖州。
  这时的新任兖州牧吕布同志已经兵屯濮阳严阵以待了。曹操得到这个情报后对手下众将说,吕布得了兖州却不占据东平阻断泰山、亢父的交通,趁险阻击我军,仅凭这一点我就知道他“无能为也”!不知道曹操这么说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是他真的这样认为,还是为了鼓舞士气。
  曹操大军一到濮阳就与吕布展开激战。吕布也不用什么计策,就是硬打,他亲率骑兵冲击曹操阵营。这回曹操带来的是青州兵,这些兵是曹操在击败黄巾军后从三十万降卒中左挑右选选出来的精锐,战斗力之强绝非等闲可比,也是曹操后来平定天下的主要力量。可就是这样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却经不住吕布骑兵如狼似虎的冲击,很快就败下阵来。他们一败,曹操的阵脚立刻就乱了。曹操冒火突围而出,结果不小心“堕马,烧左手掌”,亏了他身边人把他扶上马,这才算逃了出来。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十章 吕布 第十节
(更新时间:2007…5…21 15:54:00  本章字数:2401)


  《三国演义》对此战的描写似乎是以《献帝春秋》的一段记载为蓝本。曹操围攻濮阳多日不下,不禁有些焦躁。要知道濮阳是兖州的军事重地,曹操在当兖州牧的时候就曾下令修建濮阳的城防,后来夏侯惇镇守濮阳也曾加固过那里的城防工事。这下可好,曹操自己修建的防御工事要自己来攻。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非常困难,假设两个能力完全一样的将军进行攻、防对战,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攻方取胜的可能性很小。曹操的遭遇就证明了这一点,现在他领兵攻打自己不久前修建的防御工事,就等于是自己在和自己打,结果发现他打不过自己。
  就在这时,城里一家姓田的大户派人来见曹操,表示愿意趁守军不注意,偷偷打开城门放进曹军。他们献城的条件就是城破之后曹操要保证他们全家族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所谓“大户”可不是大款那么简单,他们家族人口众多,颇有权势,对当地的政治、经济都有巨大的影响力。曹军攻城手段毒辣,一般来说城破之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屠城。越是这样的大户越担心城破之后的损失,所以他们愿意献城换得全家的平安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因此曹操就信以为真了。
  当然他身边的谋臣也不是没提醒他这可能是个圈套,但曹操没往心里去。这一方面是因为濮阳久攻不下,曹操有些着急;另一方面则是曹操根本没看得起吕布,认为他就是一介武夫,哪会想出什么计策。冒进加轻敌注定了曹操要吃大亏。
  不久以后的一天夜里,大户田果然按照约定打开城门放进了曹军。曹操身先士卒,亲率大军杀入濮阳。结果一进城就中了埋伏,遭到吕布的迎头痛击。曹军立刻被打散了,曹操本人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只顾着往城外逃。跑着跑着,也不知怎么这么巧,迎面碰上了吕布。曹操以手掩面,和他擦肩而过。这也是曹操的高明之处,他看见吕布没有转身往回跑,因为突然改变运动状态必然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吕布正满世界找曹操呢,他只顾着往远处看,对身边这个人却没注意。他随手把方天画戟往曹操的头盔上一搭,问道:“曹操何在?”——这不是骑驴找驴吗?
  曹操同志足智多谋,一向不乏急智,而且心理素质极其过硬。他头也没敢回,强作镇定说,前面那个骑黄马的就是。于是吕布舍了曹操直奔骑黄马的那位仁兄而去。可怜这位仁兄没招谁没惹谁,却被凶神恶煞一样的吕布盯上了,蓦然回首发现映入眼帘的是吕布那亲切的面孔时,不知道此公会作何感想?
  曹操趁这个功夫放马飞奔,逃出城外。虽然逃出来了,可是在出城门的时候被一根掉下来的“火梁”击中战马,他虽然性命无忧,却也是“手臂须发,尽被烧伤”。
  这是罗版《三国演义》对此战的描写。可以看出曹操败得很惨,也很狼狈。可是评书版的《三国演义》似乎觉得还不解恨,还不过瘾,又加了一段进来。曹操在逃出城门时被一根掉下来的着火的大木头击中,不过不是击中战马,而是直接命中曹操本人,还是最致命的头部(可以看得出,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里,曹操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可是老曹竟然奇迹般的生还,还一路狂奔逃回自己的大营。曹操的头硬,可他的头盔更硬,先受了吕布一戟,又受了大木头(还是着火的)的直接打击,真是好马配好鞍,好头配好盔。在被“火梁”击中后虽然侥幸不死,但评书版《三国演义》坚持认为这就是曹操久治不愈的“头风症”的病根。
  《三国演义》关于此战的描述可能是取材于《献帝春秋》的记载。按《献帝春秋》的说法,田大户献城是真心投降,并不是设套算计曹操。曹操入城后,吕布理所当然地展开抵抗,这一战青州兵再次败于吕布的铁骑。看来吕布的骑兵真的很厉害,在被偷袭的情况下竟然临危不乱,反败为胜,曹军虽然偷袭得手,可还是被打败了,只好退出濮阳。曹操也是倒霉催的,在他进城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下令把城门点着了,结果败退时给自己造成很大的麻烦。另外揪着曹操问“曹操何在”的人也不是吕布,而是吕布手下的士卒。吕布当时不在场,他的手下人也没见过曹操,所以才会有这么惊险的一幕。后来老罗又加以改动,把这段本来就很刺激的记叙改编得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事实上吕布与曹操早就认识,如果他在场曹操很可能就交待了,吕布智谋虽不及曹操,但还不至于干出骑驴找驴的事。
  曹操由于和部队失散,逃出濮阳后没能立刻返回大营,这可把他手下的将军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