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三国去种菜-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坚、程普、黄盖俱点头,程普左右看看,道:“主公不如回营后再请君理细说。”
孙坚点头。
孙坚从袁术手中领出三千人的口粮,径直回自己的营地,便请来朱治、程普、黄盖诸将接着商议。
“汝南乃袁氏起源地,豫州大族横行,哪里适合吾等落脚。”
孙坚一路苦思却无解。
朱治道:“主公,其实有一处正适合主公,别人想得而不敢得。”
孙坚大喜:“何处?”
“阳人一带,这一带乃主公兵败之地,所有人都被徐荣吓破胆,官员、士族俱逃,人人恐惧西凉铁骑南出,他正想有一猛将护佑他们吗?而这不正适合主公吗?”
朱治指着孙坚的伤心地说道。
孙坚点头,之前他都没有别的心思,因为汝水流域一带是袁氏势力范围,如今袁术不可靠,也怪不得他在袁氏根基边上驻足。
“好,明日就朝阳人进发。”
孙坚再次在伊阙关外驻军,这次广招人马,汝南细阳人吕范率家族数百人投靠孙坚,孙坚的势头复振作起来。
与朱儁对峙在旋门关的徐荣闻听消息,遂大摇大摆的离开旋门关。
关上的朱儁冷笑:“小小的诱兵之计也来献丑,徐荣不过如此。”
朱儁之所以故意贬低徐荣,不过是为了提升身边人的士气,朱儁驻军旋门不出,的确让士气大减。
随着徐荣持续往后退,朱儁麾下诸将都进言继续朝雒阳进发,而朱儁却犹豫了,难道徐荣正要退却雒阳,还是雒阳周边形势又有大的改变。
朱儁此刻不像黄巾之乱时那么消息灵通,只能靠猜测,因为兖州诸侯不愿意他太突前。
直到徐荣退军过偃师,朱儁才确定徐荣欲要先去对付孙坚,朱儁被徐荣的轻视激怒,遂拔军朝雒阳进发。
一路上看不到有人烟,朱儁军中粮草极速消耗,待朱儁加快进军到巩县,徐荣只留个一个空城给朱儁。
朱儁无奈只能一边加速进军一边让后面运送粮草,偃师已是一样,看来雒阳军民也不会多,为了粮草朱儁甚至分兵攻击缑氏县。
然而攻击缑氏的兵马一去不回,朱儁这才醒悟徐荣这不是坚壁清野,又是诱敌深入,朱儁相逃已不可能,求战,徐荣不知所踪。
朱儁无奈只能遣散兵马,只留精锐徐徐后退,结果被徐荣率西凉铁骑一击而溃,朱儁仓皇逃向阳城。
徐荣击败名将朱儁,其声名彻底响彻海内,雒阳的董越也再次把心放到肚子里。
看来四百会点只是一个泡沫了,不过今天依旧会三更,第三更在六点,零点依旧还有一更。为了会点,夜色也是拼了,有木有?
第七十七章飞熊军的雏形
“公伟公一世英名尽被小人所毁。”
曹操日夜兼行,可依然没追上朱儁,听到朱儁兵败时不由感慨道。
一旁的朱桓满脸沮丧,问道:“孟德兄,今后作何打算?”
曹操道:“天下唯有刘玄德可敌西凉铁骑,诸公虽拥兵众,然却各具私心,不肯复汉室,吾意去河内,劝玄德复进兵河南,先下雒阳,再攻函谷关,某不信诸侯还能坐视,一旦数十万大军西向,小小的函谷关岂能阻挡,外加三辅士族相助,长安将不攻自破。”
朱桓道:“既然孟德兄心意已决,某亦将去阳城见叔父大人。”
“也好,那休穆兄,希望我们还有机会并肩作战。”
曹操对朱桓深情说道:“见到公伟公替某问好。”
“保重。”
曹操不知道自己放走孙吴大营的一员大将,如果历史不改变,曹操永无机会与朱桓并肩作战。
徐荣左征右讨,终于把雒阳城的危机解决掉,雒阳周围十室九空,只有雒阳一座孤城矗立着,心有不安的董越求援报告一封接一封的递往长安。
长安经过数百万人的迁都又恢复一些西汉的人气,而这人气却是靠无数人的白骨铺垫而来,这一路死伤百姓至少有数十万,不少大臣也死于路上,如前司徒崔烈,当然也有一些人被董卓重用,如新司徒王允、太仆士孙瑞等。
如果不是这些人的帮助,董卓迁都的数百万人能到达长安的恐怕将十不足一。
不论怎么诋毁儒家,起码古儒们对民为贵君为轻落实挺好,不会想后期的儒生,为了利益抛弃天下苍生。
董卓回到长安自己的老巢才心安,问李儒道:“西凉的马腾、韩遂可有异动?”
李儒道:“主公安心,马腾得了主公扶波将军的许诺,一直卖力的替主公牵至韩遂,还有许多羌人部族给韩遂捣乱,韩遂至今很老实。”
“那就好,那就好。”
董卓坐镇长安,最怕的就是韩遂、马腾趁虚而入,至于羌胡不过是为了钱财,他从雒阳搜刮的钱财远比长安等地的多数十倍。
长安破了可以修,长安无人正好可以安置自己带来的数百万人口,若长安被马腾、韩遂攻破,那才是祸患。
“关东形势如何?”
西凉无事,董卓才有心关注关东。
李儒道:“雒阳形势不好,雒阳与关中的联系已被陆城军切断,幸好刘备已回军并州,不然雒阳恐怕得放弃了。”
董卓点头:“不能激怒刘备,尽量安抚他,派使者去,文忧,你看怎么安抚他?”
李儒思虑一二道:“加官进爵,还有美女。”
董卓皱眉:“他会接受吗?”
李儒道:“刘备乃没落宗室,他的官职最高不过执金吾,不是他不想要高官,而是灵帝不给,没有高官他如何掌控并州?”
“他不是已经是并州刺史了吗?”
董卓反问。
李儒道:“不够,名分有时候很重要,主公可加封他为并州牧、晋阳侯、度辽将军加持节。”
董卓一愣:“这样一来他岂不是能名正言顺的割据并州?”
李儒道:“主公不加封,他就不割据并州了吗?”
董卓摇头,李儒接着道:“既然控制不了,就给他名分,一则告诉天下人,跟主公一样尊奉汉室的都好事无限,二来,刘备突然跟主公停战不蹊跷吗?天下人岂不怀疑?那刘备转眼就成众矢之的,河北诸侯定人人提防刘备听朝廷之令而攻击自己,说不定董卓派人串联一下,还能让河北诸侯攻击刘备,这样主公岂不是压力骤减?”
董卓点头,随即皱眉:“万一他不接受呢?”
李儒哼道:“刘辨已死,灵帝只有当今陛下一子,刘备不奉旨那就是不尊汉室,不尊汉室他的仁德之名就会坏掉,那他就是自立,以及自决于天下人。”
“善。”
没了刘备这个心腹之患,董卓大喜:“谁可为使?”
“太尉马日磾。”
董卓点头:“马日磾三朝重臣可也!”
李儒道:“为让刘备低头,儒还有一计。”
董卓喜道:“说来听听。”
李儒道:“某闻刘备与蔡邕早有联姻之意,刘备为此一直未娶正妻,闻听蔡邕长女已及笄,不如让陛下下旨赐婚,刘备若接就一起接,若不接,呵呵!蔡邕与刘备关系必破裂。”
“妙啊!”
董卓击掌大赞,赞完又犹豫:“可,蔡女已有婚约?”
董卓好色,岂不知蔡邕有女才色俱全,他早有心纳之,可蔡邕言蔡琰与河东卫氏有联姻,董卓才死了心。
毕竟蔡邕是他尊重的,而河东卫氏一直支持他,他未进兵雒阳时,粮草多来自卫氏。
李儒道:“主公,某岂不知,主公可透露给卫氏,这是刘备逼婚,卫氏岂不更为主公卖力,有卫氏相助,河东安稳,河东安稳,三辅无忧也!”
董卓点头,一石数鸟,好计谋。
刘备心腹之患已去,董卓随即想起董越的求援:“雒阳怎么样了?”
李儒道:“雒阳形势虽不好,不过经过徐荣的左征右讨,雒阳已平稳,不过要想保住雒阳,必须派援军出关东。”
董卓点头:“徐荣表现不错,加封他为中郎将,另外令李傕、郭汜、张济三人组织兵马,准备出略关东。”
“主公且慢。”
李儒道。
“文忧有不妥吗?”
董卓问道,李儒道:“主公,郭汜、张济新败,兵马损失殆尽,不可轻出,不如派吕布出征,如今刘备退回并州,我想吕布不会再觉得尴尬了吧!让吕布立些战功,主公也好赏赐他,不然长时间让其不出,恐其有异心也!”
吕布数次替董卓窥破别人的刺杀,这让董卓的警惕心消失不少,睡觉也能睡得安稳,而不是寻求刺激后才沉沉睡去,吕布若离开,他真的有些不舍。不过李儒最后一句话提醒了他,吕布可不是忠义之辈,若不拉拢,肯定被别人拉拢去。
“好。”
董卓艰难点头:“派人训斥李郭三人,令三人尽快组建新的部队,同时征召天下勇士,某要组建比西凉铁骑更精锐的部队。”
刘备的陆城军给董卓打击不可不大,董卓一直都有精兵路线,可没想到陆城军更精良,这也让董卓起了组建更精良的部队。
“喏!”
李儒赞同,随着西凉军系统的庞大,董卓身边该有一支更加精锐的部队震慑各个军头。
第七十八章刘备在玩火
初平元年五月中,天下复归平静,除了零星的小股战斗,再也没有可以震动天下的大事发生。
就是五月末的时候,迁都刚刚完成的长安朝廷派各路使者前往天下诸侯处安抚,各路诸侯也都与之周旋,离长安最近的南阳袁术更是将使者拒之关外,惹得董卓大怒,几欲发兵攻打,被王允等人劝阻。
后来才晓得他嫌弃董卓派的使者等级太低,无奈董卓又加赵岐为太仆,太仆士孙瑞为太常,令年已至九十高龄的太仆赴南阳,袁术又将赵岐等人扣下。
雁门,黄忠等将陆续抵达雁门,随之而来的还有大批的物资跟甲械,说是对峙,其实战事一触即发。
匈奴右贤王醯落最终还是逃回美稷地区,随即命人召回左贤王,同时派人去刘备处请降,他把一切罪责都弄在耿祉身上,更表示愿意迎于扶罗回国接任单于位。
曹操已至河内,他不理会逢纪的拉拢,执意要去晋阳见刘备,希望说服刘备出兵河南,收服雒阳,西击长安。
一时间,天下诸侯又把目光投向晋阳,本想安心种田的刘备不得不再次称为天下瞩目的人物,晋阳城的细作顿时大增。
曹操一路北上,发现河内、上党、太原一线凡是陆城军控制的区域都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气象,铺设直道、整顿沟渠、开凿矿山、还有一队队的商队,与河南之地千里无人烟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才应该是大汉的气象。
百姓们虽然吃的不是很好,粥有些稀还伴有野菜,还有带着膻气的肉块,不过曹操觉得比关东诸侯的士兵吃的还要好,最主要的是百姓的风貌跟体格很是健康。
当然曹操所见识到的健康只是黄巾之前的健康,人们依然面有菜色,身体瘦弱,只不过精神看着不错。
曹操一路向晋阳而来,越到晋阳心中惊骇越深,因为这里的百姓有明显分别,虽说离衣食丰裕有差距,可在外行走的人明显健硕的多,更有一队队乡兵维持秩序,在曹操眼中这乡兵也比兖州诸侯的兵要精壮的多。
刘备才是治世之能臣。
曹操一进入晋阳,就被晋阳城的繁华吸引,人多的如牛毛,有曹操第一次进雒阳的感觉,只是晋阳城有些小,显得有拥挤感,晋阳城该扩大了。
的确,这数月来所有人都有这种感觉,刘备也在策划扩城的事宜,只不过移民之事刚刚平息,春耕外加雁门的战事让刘备不得不把扩城事宜放下,只能在昭余泽附近开新城。
曹操再见到刘备的时候,刘备气质发生很大的变化,再也不是那个傲娇的乡野村夫,而是真的具有皇族气象。
“操见过玄德公。”
曹操不自觉矮了一头,其实现在曹操的志向也不过是做一良臣猛将,他的野心还没膨胀到欲做权臣,只因为他手下将不过十,兵不过千,还没有后世称王称霸的气势。
“孟德兄,你我乃旧识,何必与外人一般疏离?”
刘备憨厚的笑让曹操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感觉曹操在蔡邕身上感受过,没想到如今又在刘备身上感受到。
“玄德兄,既如此那某就不客气了,某来是想请玄德兄出兵河南,夺取雒阳,共同迎回汉帝的。”
曹操气势如虹的说道,刘备只是笑着听却并不说话,待其说完依旧笑而不语。
曹操有些急躁:“玄德兄,出不出兵?你给句话啊!”
刘备道:“孟德兄,出兵不是一日可完成的,孟德兄选来辛苦,且回去休息一番,有空去晋阳附近转转,待几日我们再谈出兵之事。”
“好。”
曹操点头,出兵之事甚大,再说中原战场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决定,如今董卓已回到长安,中原拉锯战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曹操回到晋阳开设的译馆休息,第二日便在专人的陪同下走马观花的游晋阳,来到晋阳不可不去的便是天下闻名的林宗学院。
林宗学院分为大中小三学,分别按年龄学识来分班,当然要跳级必须要通过严格的考试。
刘备虽然想当将校长,却不想跟蒋校长一样,把自己的麾下弄成早期庸后期精良的模式,否则一旦上级领导开始腐败,下面的学员有一学一再想严抓,所费的力气可就不是一日两日可完成的。
林宗学院分儒学、律法学跟讲武堂,请的都是大儒,以及愿意投身军旅的学子,至于军中自己的培训班则是镀金的地方,也就是于禁搞的军侯培训班跟军令学习处。
当然还有郑钧、高顺在将作学院,打着名义是给匠人培育儒生,其实是开办技工学校,里面的学子上午学儒学,下午则去勤工俭学,也就是实习。
当然将作监可不对曹操开放。
除了将作学院,刘备还鼓励商人开办自己的商贾学院,其立意是资助寒门学子生活,顺带着把自己孩子送去陪读。
这就是刘贺与刘备的例子,主要也都是刘贺在抓,当然也是半工半读,上半年学习下半年就要去刘氏商铺打工。
最后就是戏志才培养的情报培训班,情报培训班的学员很少,可每个人都是精英,都是从军中或游侠儿中精心挑选学来。
刘备还会定期召开将领学术讲座,以及官吏治政讨论,比如现在就是荀彧晚上在林宗学院讲他这次移民发现的问题跟解决方案以及检讨。
当然想这种情况,有提出见解的可得百金,如果亲自去解决的并成功的升官加爵。
现在的大汉缺的不是官员,还是愿意处理政务的吏员,因此每个官员身边都跟着一帮从移民中挑选出来的伶俐半大小子跟陆城学子。
整个晋阳城都笼罩在工作跟学习的氛围中,虽然吃的不好,可每一个人都精神饱满,晚上还有进取心的人求学,也有愿意教授工人识字的学子。
若并州之人都读书学子,那会是怎样的概念?不得不说曹操虽然在做官的时候也鼓励人学习,可没想刘备做的这么完善。
刘备这是在玩火,世家大族们,岂会同意刘备把他们传世的东西交给贫民吗?若人人可做官,那他们怎么保持现在的地位?
曹操有种恨不得离开此地的模样。
第七十九章我没做梦吧
“子廉,外面怎么那么吵?去看看怎么回事?”
曹操最近几日一直在揣摩观察晋阳城的玄机,好不容易有机会睡个懒觉还被人打扰,曹操眯怔着嘱咐曹洪去打探消息。
自曹操在汴水被徐荣大败,曹洪以马匹驮曹操过河而自己步行后,曹操就一直把曹洪带在身边。
“喏!”
曹洪闻言,立刻找译馆的人打探消息。
曹操洗了把脸,又吃过早餐,就见曹洪着急的回来。
曹操看着因奔跑而衣甲有些凌乱的曹洪道:“子廉,为将者首重仪表,仪表不整何以证明军纪森严,如今我们在晋阳是为求刘备出兵,更不能让人以为我们是乌合之众。”
“喏!”
曹洪脸色一整,赶紧整理好衣甲。
曹操这才满意的说道:“怎样?外面因何喧闹?”
曹洪道:“主公,匈奴派来求和使者跟长安派来的天使一同到了晋阳,而且就住在这译馆内。”
“哦!”
曹操脸上现惊喜之色,没想到刘备竟然如此重视某,把自己放在天使跟匈奴使者同等地位上,看来刘备内心也是想出兵中原的,只是被迁移百姓牵扯住。
只要刘备有心出兵中原,那这趟晋阳曹操就没白跑,曹操心中的去意大减,忙对曹洪道:“拿我的名帖去拜见刘备,某要尽快见到刘备。”
董卓的使者既然来晋阳,肯定是有巨大的诱惑等着刘备,不然董卓不会派使者前来自取其辱。
曹操欲探知刘备的态度,而刘备也在犹豫用什么规格对待来使,虽然他打着汉室的名义,可实际上却是董卓的暗使,与董卓苟合,就是与天下诸侯为敌。
刘备虽然不惧与天下为敌,可陆城军正在种田的关键,只要有两三年的时间,刘备就有足够的甲械、兵员去逐鹿中原,其实不止刘备,袁绍亦是如此。
因董卓而耽误自己种田的时间,刘备觉得有些不值,因此召集在晋阳的心腹商量对策。
简雍从陆城而来,带来大批学子、粮食、工匠,陆城军没有足够的粮食将数百万人养到秋收,因此只能去益州、荆徐去买,乱世粮食比黄金贵,然而比粮食更贵的则是甲械,陆城甲械更是甲天下,这也是刘备的意思,用甲械换粮食。
郑钧正忙着设计晋阳新城图纸,以及城内规划。
简琦随黄忠去雁门,孙乾却留下来。
戏志才赫然在列,郭嘉、贾诩、荀彧三人已然旁坐,左原、王晨亦列席。
“董卓命前太尉马日磾为使者,侍中蔡谷为副使来晋,诸君且说说,某该如何应对?”
刘备看着自己的文官班底,心中底气甚足,有顶级谋士、顶级良相、说客,只要有两年磨砺一下中下层管理人员,刘备政权将稳若磐石。
“主公,某以为应该将其驱除出太原,主公有太后在手,何必承认董卓所立的傀儡皇帝?吾在涿郡时曾听闻袁本初、韩文节使者频繁出现在广阳,民间有流言:“袁绍、韩馥欲立刘幽州(刘虞)为帝”。主公与刘幽州颇厚,刘幽州若为帝,必不亏待主公。”
简雍率先开口说道。
左原闻言立刻拒绝,道:“主公,某以为不然,陛下虽是董卓傀儡,可百官在彼,陛下又是先帝子嗣,陛下之位得于少帝,其位正而天下服。诸侯起兵讨伐着乃董卓也!一旦董卓伏诛,陛下依然是正统。何况刘虞仁厚,必不会与袁本初之流合谋。”
王晨更是激烈说道:“袁本初擅立宗室为帝,欲乱大汉天下否?某看他就是下一个董卓,欲挟刘幽州令天下,主公若赞同,早晚被袁绍所吞。”
“胡说,刘侯拥兵数万,皆天下精锐,袁本初一儒生尔,何德何能能吞并刘侯?”
孙乾支持简雍的说法,毕竟刘虞为帝,乃河北士族最喜欢看到的事,袁绍、韩馥同意刘虞为帝,定然定都于邺。
刘虞有幽州,公孙瓒扬名辽西、辽东,旧将刘备有并州,这样河北之地除了青州可以不经战火而一统,至于最后谁能做河北之主,那就看大家的手段了。
没有战争,政治斗争死的人毕竟还少,大部分都是弃官或被贬。
两帮人引经据典,反正不是投靠董卓就是支持刘虞,而戏志才、郭嘉四人却闭口不言。
刘备只能挥退数人留下戏志才等人,道:“四位先生都闭口不言,想必必有指教于备。”
四人相互看看,郭嘉大胆的说道:“明公麾下之人都是以别人为主,某以为不妥,明公完全可以自立为主,毕竟明公现在可有光武帝的迹象。”
戏志才恐郭嘉说的太露,惹荀彧不开心,忙接口道:“主公,天下乃汉室天下,何必非要投袁投董?主公也可中兴汉室吗?”
贾诩亦点头,荀彧却盯着刘备看。
如果刘备没有要中兴汉室的念头,说不得他跟刘备的缘分也就尽了,他荀文若该去找明君了。
“这个自然,中兴汉室的责任某不可推卸,这是我们刘氏子孙的宿命,可某想的是如何才能在中兴汉室的同时减少杀戮,更多的保全百姓的性命。”
刘备想到五胡乱华,汉人只剩两三百万的凄惨就觉得压力山大,自己任重而道远。
“主公仁德。”
戏志才、贾诩道。
荀彧也心中一暖,如此爱民之君少见,在此乱世更是奇葩,如果不是陆城军战力强悍,荀彧绝对离他而去,可有陆城军的战力,荀彧觉得自己好像遇到了百世难得一见的明君。
“明公仁厚,彧愿尽毕生之力辅佐明公中兴汉室,减少杀戮,保全我大汉民族的底蕴。”
荀彧率先折服,郭嘉意思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