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穿今70年代幸福生活-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负担也大啊,5个孩子在上学,还有老太太身体不好,每天都要吃药,都是花钱的大户,家里平日也是要省吃俭用的,一个星期能碰一次荤腥就不错了。徐定睿一家到了北京这些天,也不是天天能见荤腥的。

许是高兴,张灵智特意从屋子里找出两瓶张老爷子的学生送的白酒,让张溪给长辈们倒酒,今年张溪满18算是成年了,张灵智还批准他也能喝点白酒,乐的他赶紧重新拿出个小杯子给自己倒了小半杯。女人和孩子那是没有酒喝的,不过林薇用麦乳精冲了几碗”饮料“给老人孩子们喝。有的喝就行了,张翩他们也不嫌弃,刚倒好,他们就咕噜咕噜喝下去大半了,惹得林薇笑骂不已,还是拿他们没办法,只能再冲点给他们。

“咳咳~”张老爷子重重咳嗽一声,原本喧闹的屋子立马就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好奇的看向老爷子,不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

张灵智是老大,忙问道,“爸,怎么了?”

老爷子含着笑看着面前的儿孙,缓缓说道,“先静静吧,我有些话想说,等我说完了,咱们好好吃。”

张敏忙说,“爸,您有什么要说的您直接说就是,我们听着。”

林薇他们也跟着附和,“是啊,爸,您说。”

张老爷子慈爱的目光缓缓扫过屋子里的每个人,沉声道,“自从小敏上山下乡,每年过年我们一家都想着念着,特别是老婆子,没有哪天不念叨的。难得小敏今年带着小家庭回来过年,今年过年是咱们家人聚的最齐的一次,咱们以后也不知道会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我和老婆子老了,都是有今年没有明年的人了。灵智、灵瑞、小敏,你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以后不管我们老两口在不在了,你们都不能做出兄弟、兄妹不和的事。特别是灵智、灵瑞,小敏是你们的妹妹,你们怎么都得做你妹妹坚实的后盾。”当着徐定睿的面说这样的话,还看了看徐定睿这个毛脚女婿,徐定睿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啊,老爷子这还是不放心他呢。

一番话说的张敏的眼圈立马红了,忍不住用颤抖的声音唤了声,“爸~”

张老爷子摆摆手,用颤抖的手从兜里掏出张已经泛黄的纸递给张灵智,先是叹了口气,然后继续道,“灵智、灵瑞,是我这个做父亲的没用,除了这个老宅子,祖上传下来的基业在我手里全都毁于一旦,就更没有什么好传给你们的了。按照道理,灵智是老大,这个宅子应该是他继承的。不过这样对灵瑞一家就不公平了。所以我就干脆把这个宅子传给你们兄弟二人。也没什么好争的,一人一半就是。这是房契地契,我前些天已经去办了过户,写了你们兄弟二人的名字了。灵智你别怨恨我这个做父亲的就行。”

张灵智忙惶恐回道,“爸,我不会的,跟老二住一起还热闹呢。”长者赐不敢辞,这世上并没有可以强行问父母要的道理。

“那就好。小敏,你是出嫁女,这宅子是祖产,我传给你两个哥哥,就没有你的份了。不过我们老两口还有些体己,不值个什么钱,就给你做些念想了。”张老爷子又让张溪从他们老两口的屋子里报出来个四方四正的盒子,递给张敏。见张敏不肯要,还直瞪眼,张敏只好接了下来。

老爷子这番像交代后事的举动,惹得众人面面相觑。怎么搞得像要分家一样啊?家里不是好好的吗?他们兄弟之间没发生什么龌龊啊。

张敏忍不住嗔怪道,“爸,你这个怎么了?说这些干嘛啊?”

张老爷子笑笑,“没什么啊。只是我跟你妈都觉得有些话趁着你们都在,一次性说清楚会比较好。我们老两口见多了兄弟争家产的事情,不想你们也闹这样的笑话,咱们家又没什么之前的东西,趁着我们还清醒,给你们分了更好。总不至于说我们偏颇哪个。”

张灵瑞忙道,“我们不敢。不管爸您给不给我们,都是您的自由啊。我们想要什么会自己去挣的,您就放心吧。”他原本想说这老宅子应该给老大,他不能要,后来想想要是他一个人倒是无所谓,随便到哪都可以凑合着睡睡。可他还有妻子儿女啊,总不至于让他们跟着他一起受苦啊。他就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等有机会了,要想办法挣钱或者存些钱买房子搬出去住。老宅子该是老大的。

张洋更是拍着胸脯说道,“爷爷,您就放心吧,看孙子给您挣个大房子来。”

那副信誓旦旦的样子,顿时引得在场的众人哄堂大笑。屋子里原本有些严肃而沉默的气氛顿时消失的无隐无踪。

张翩忍不住嗤笑他,“就你?还大房子?还是算了吧。”

“怎么?不行啊。可别小看我啊。”张洋努力挺起了自己的小胸脯。

“切,我可不信~”张翩继续吐槽。

林薇赶紧出来阻止姐弟俩继续相互残杀,“好了,别说这些没营养的话了。你们听,刚才好几家放过鞭炮了,咱们抓紧时间去放鞭炮吃年夜饭吧。”

这放鞭炮的时间还是很有讲究的。他们这边的规矩,三十晚上谁家要吃年夜饭了就得放鞭炮,哪家鞭炮响的早,这个年就越喜庆。所以每家都是吃早晚饭,然后夜里12点再起来下顿饺子吃。

一听这话,老太太坐不住了,忍不住埋怨起了老爷子。“好了好了,大过年的,说这些干嘛?我就说等开过年来再说,你非要今天说,搞得吃个年夜饭都不安慰。不说了,老大,你出去放鞭炮,咱们开始吃饭吧。”

第三十八章

解决了最大的问题,大家心里一下子轻松了很多。老太太早就乐开了花,笑着看几个孩子围着徐长卿问东问西。张洋他们小时候是吃了些苦,但一直在北京城里生活,从没去过农村,根本就不知道农村长的什么样子。对徐长林口中的下河捞鱼捕虾等各种野趣,充满了向往,恨不得立马冲到田里好好玩耍一番。就连几个大人听了,都津津有味的。他们别说下地干活了,连农村都没怎么去过,对这些也好奇的紧。

徐长林和林旻毕竟年纪小,就觉得城里人还真奇怪啊,农村有什么乐趣啊,每天下地干活忙的时候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还是盛雪见都快十点了,面无表情的说了句,“时候不早了,大家早点回房休息吧。”众人才意犹未尽的结束了畅聊。还真别说,张洋天不怕地不怕的,就怕两个人,一个是张老爷子,另外一个就是他妈盛雪了。只要他妈一板着个脸,他就乖的像个鹌鹑了。张翩他们经常用这件事笑他,他总嘴硬的说那不是怕而是尊重。

尽管张灵智他们再三挽留,张家不缺住的地方,林志还是带着林旻回家去了,他们还有不少东西要收拾,准备要带给林强一家的呢。再说了,这次去云省要好些天,怎么也得把家里安排的妥妥的。

第二天早上,张家忙着去收拾行李,盛雪特意回医院一趟给老太太拿了不少药。老太太常年吃药,有些药云省不一定能配得到,还是先配上一些给他们带着吧,算是有备无患。

徐定睿则是先跟林志去他的战友那里取回了火车票,又去了任安全老先生家,他们一家前几天去任老先生家的时候,已经给任老先生说了他们的打算。听说下半年徒弟夫妻俩进京念大学的时候,还想把两个孩子带到北京,任老先生二话不说,就自己先开口,说是要让他的儿子帮忙运作一番,争取让两个孩子顺利转学到北京来。这次张家买车票的事林志这么帮忙,徐定睿买房子的时候也帮了大忙,徐定睿过意不去,知道林志最在意的就是儿子林旻上学的事情,特意带了礼物再次上门去请任老先生多给安排两个孩子转学的事情。

其实徐定睿也挺不好意思的,他虽然拜了任老先生为师,但到底没多少日子,作为弟子本该给师傅排忧解难,这次偏偏要师傅劳神。好在这会儿北京的学籍管理还不像后来那么严格,不过任老先生并没有夸口,只是说会尽力而为。

张敏就带着徐长林、徐长卿去逛街买东西,难得到北京一次,总得给村里的乡邻带些土特产,大家对他们一家不薄,长卿出事还有他们夫妻俩考上大学,大家又出钱又出力的。不说多吧,最起码得每家买点土特产什么的,这一买又花了不少钱,不过想着总得还人家的人情啊,做人要厚道,总不能光受别人的恩惠而不知道感恩啊。

张老爷子知道了女儿的举动,直点头不说,还偷偷拿出一叠大团圆塞给张敏,生怕女儿身上没钱用了。早上拿火车票又是女婿徐定睿出的钱,张灵智他们给他他又不要,还说这本就是他应尽的地主之谊。

张敏哪能要啊。这次进京他们是花了不少钱,但还在他们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之前又有卖药材的那一笔收入,怎么说都够用好一段时间了。等他们到北京了,另外再找份兼职干干,或者她做做女红多少能补贴些家用。

张老爷子拿女儿没办法,又不好硬来,就把钱收起来了,不过还是暗暗决定等以后再慢慢补贴给女儿一家。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他们此行一去连大带小好几个人,已经够麻烦女婿一家的了,哪还能再让他们王丽贴钱啊。他们老张家日子再拮据,到底比只能在地里刨食的女儿女婿好过的多。他们哪能占这份便宜啊。

在几个孩子不断的期盼下,忙碌的时光过得很快,终于,不知不觉之中就到了中午,草草吃过午饭,见天色不早,众人赶紧叫了车子去火车站赶火车。

等张洋几个上了火车,看着渐去渐远的城市,心里激动不已,忍不住在车厢里东张西望,好奇的这边瞅瞅那边看看。

徐长卿忙劝着,“哥,你们快坐下吧,咱们要坐两天一夜呢,有的你们慢慢看。到时候你们别嫌无聊就行了。”她倒是无所谓了,大不了正好趁着这机会练练刺绣,就怕天生坐不住的表哥张洋他们闹腾。

张翩嘿嘿一笑,从包里取出个小包裹,“我就怕无聊,还特意带了不少好玩意儿呢。”

徐长卿定睛一看,居然是一些纸烟盒什么的。没想到在火车上表姐还想着拍纸烟盒呢。而其他人也见状也纷纷从包里掏出小玩意儿,没一会儿,居然把桌子上都摆满了。甚至还有不少瓜子花生什么的。直把徐长卿看的目瞪口呆。他们之前来北京的时候哪想到要准备这么多东西来打发时间啊,她都是做做女红看看书的。

徐长卿那个无语啊,话说她这些表哥表姐准备的还真充分。

人多就热闹了,说话的人多了,光是张洋他们几个小的打打闹闹拌拌嘴,老爷子老太太就不觉得旅途单调无聊了。他们都不是讲究的人,家里日子难过的时候也跟外人一起睡过大通铺,有个栖身之地就很不错了,不过到底觉得不大方便,特别是老太太,因为眼睛不好,连上厕所都要人扶着去,偏偏火车上的厕所小的很,站进两个人的话连转身都困难。

一家人说说笑笑,两天一夜的时间过的很快,几乎还没注意,就到了云省。越往南,天气越热,等到了云省下火车的时候,一行人身上就穿了件薄外套都不嫌冷的。因为人多,又有老又有小的,每个人都是大包小包的,林志就联系了他在省城的战友,想办法包了一辆车开回去,省的来回折腾了。这次他没有跟徐定睿客气,到底收下了徐定睿塞来的车钱,不过还是把他和林旻的那部分车票钱给付了。

到了自己的地盘,原本算得上话少的徐长林和林旻就有说不完的话了,带着张洋等人,开心的跟张家人介绍着每一样事物。见到这样的林旻,林志不由的在心里问自己,把林旻带去北京上学,是不是对他并不适合?但转念一想北京的教育水平跟云省比起来到底要强上许多,就只能硬起心肠了。

看看天色还早,林志谢绝了徐定睿邀请他们父子俩在徐家住一晚的建议,带着归心似箭的林旻回了盛家村。他不认识路,但林旻认识啊。林旻现在恨不得立马飞回养父母家,哪有心思在徐家做客啊。

张敏他们多少能体谅他的心情,并没有放在心上。

自从下了车,张洋几个就觉得自己的眼睛不够用了。蓝天白云、成片的稻田,潺潺流水,每一样都让他们这些自幼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新奇不已。就连看到河里游着的嘎嘎叫的鸭群都要感慨半天,立在河边非要看鸭子,连路都走不动了。

直把张敏看的哭笑不得,不由的笑骂,“看什么看,咱们先回家去吧。等把东西放下来,让长林带你们出来玩玩。”

张洋他们头直点。埋着头就想往前走,半晌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小姑,你们家在哪儿呀?”

这农村就跟他们老北京的四合院似的,每家每户的房子都建的差不多,要是没人领着,还真找不到地方呢。云省算是南方,跟北京的严寒干燥不同,就算现在还是正月,这里的人只要穿个薄外套就够了,根本就没人穿棉袄。这会儿他们有点明白为什么小姑张敏让他们多带些春秋穿的衣服了,并且让他们在火车上把衣服换了。话说要是他们穿个棉大衣出现在大街上,人家指不定认为他们是精神有问题呢。

待徐长林稍稍指了个方向,张洋他们就一溜烟的跑了。惹得老爷子投直摇,“张洋这臭小子,这会儿怎么不嫌东西重了?”他是年纪大了,耳朵好的很呢,这一路上没少听到张洋私底下跟其他人抱怨手里的包裹重。

“爸妈,你们慢点,这里的路不像城里,全是土路,坑坑洼洼的,我扶着你们走。”张敏和徐长卿扶着老太太,徐定睿扶着老爷子,慢慢的往家走,顺便还跟两位老人介绍着村子里的情形。

一进村子,就有扛着锄头明显刚从地里回来的街坊邻居跟徐定睿他们打招呼,“徐大夫、张会计,你们回来啦。”

“是啊,这不是快开春了,我们赶紧回来准备春耕了。总不能耽误地里的活计啊。”

“那是那是。”

“张会计,这两位老人家是谁啊?好像没见过吗?”

“这是我爸妈,这次跟我们坐车来玩玩的。”

“哦哦,这是小张你的娘家人啊。他们看起来年纪挺大了的嘛。身体挺不错的。”

众人就赶紧跟老爷子和老太太打招呼。老太太都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跟她说过话了,一路上就迷迷糊糊的。就听女儿说了句,“爸妈,这就是我们家了。终于到家了。”老太太这才暗地里松口气。话说她还是第一次跟这么多人说话呢。

“小姑,你们怎么才来啊?我们没钥匙进门啊。”张敏带着老两口,走的刚能看到家门,就远远的听见张洋的抱怨。

张敏看了紧闭着的院子门还有站在门口等着的侄子侄女,一拍脑门,这才想起来,临走那天,她想着家里还有家畜要照应,就把家里的钥匙交给了隔壁邻居赵大婶了。

她正想喊徐长卿去隔壁拿钥匙,就见赵大婶手里举着个东西,急急忙忙的跑过来了,“小张啊,这是你家的钥匙,听说你们回来了,怕你们着急,我就给你们送来了。”等她喘匀了气来,又说,“小张啊,还真是巧了,你们屋子里的被褥我今天都帮你们晒过了。”

原来徐定睿一家临行前将家里的钥匙交给了赵大婶,让她帮忙照看下院子里养的家畜。她也不知道徐家人会什么时候回来,隔个一两天就会去徐家把整个院子的门窗全打开了透气。今天趁着天气好,还帮着把屋子里的棉花被褥弄出来晒晒,正好今晚能让他们睡个好觉了。

“赵婶,真是谢谢您了啊。来,先吃点糖润润喉。”张敏连连称谢。抓了一把糖果塞给了赵大婶,并解释她这会儿没工夫,等忙过了,就去好好谢谢她。

赵大婶爽朗一笑,“小事一桩,这有什么好谢的啊。”接过糖果并不先吃,只稍稍看了一眼就朝兜里一揣,准备带回去给家里的孩子们吃。这糖看起来就挺好的,叫她一个一把年纪的老太婆吃了也是白瞎,还不如带回去给孩子们尝尝鲜。

跟他们相处久了,张敏哪能不明白他们这些农村妇女的想法啊,知道他们这是舍不得了,又从袋子里抓了不少零食硬是塞到赵大婶口袋里。

赵大婶口里一直称谢,怎么说都不肯再拿,趁着张敏忙着拿糖果的机会,一溜烟的走了。

送走了热情的赵大婶,张家众人这才跟着张敏进了徐家。与想象中的农村家庭都是脏乱不同,徐家给张家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大,他们老张家的祖宅是三进的,共有十几间屋子,偏偏徐家的院子占地比他们家更大,除了几间屋子,房前房后都是大院子。不过院子虽大,给徐定睿小夫妻两收拾的还算整洁,并不像一般的农家那样脏兮兮的,污水横流。院子里种了几棵果树,另外还养了鸡鸭。

张洋几个刚帮着张敏把大包小包的放进房里,就拉住徐长林在院子里晃悠。这院子里什么东西都让他们觉得稀奇,他们是吃过猪肉,但还真没见过活生生的猪长得什么样呢。

徐定睿家里多了好几个从北京来的客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临河村,村子里以前什么时候一下子来过这么多的客人啊,很快就陆续到徐家瞧热闹,除了最爱八卦的婶子嫂子们,还有不少就爱凑热闹的小孩子。看着衣着打扮、行为举止明显跟农村孩子的张洋、张翩他们,来玩的乡亲们直称赞,婶子大娘们忍不住起了逗趣之心,没事就问东问西,好奇的问着外面的世界。临河村的百姓几乎很少出过远门,对普通人来说,最远的地方不过就是去镇上赶集,对北京根本就没有什么印象,总觉得那是在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这会儿听张洋他们用脆生生的声音说着北京,会觉得他们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张洋他们也不恼,就这么大大方方的任他们围观打量,嘴里很有礼貌的喊着人,还很有耐性的回答乡亲们的各种问题。

“来,这是我们从北京带回来的特产,挺好吃的,拿点回去吃吃啊。”张敏就忙着把从北京带来的小点心还有她特意买的糖果什么的分给来玩的人。至于其他的土特产,她准备等安定下来好好收拾一番再给村里的每家每户送去。现在刚到家,有这么多包袱,还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根本就不知道给邻居们准备的土特产究竟在哪个包袱里。

大家刚开始觉得不好意思,你推我我推你,见徐家人再三诚挚邀请,才接过张敏和徐长卿递过来的零食。

知道徐家人这一路坐了好几天的火车,这一路奔波肯定累了,人们就很有眼色的告辞回家了。再说了,农家人只要想忙,就没有忙活不完的事情,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时间闲玩的。

等张敏简单的收拾了家里,把晚上张家众人睡觉的屋子准备好,渐渐的到了傍晚,整个临河村都升起了袅袅炊烟,张敏这才意识到要做晚饭了,她有点头疼了。话说十多天不在家,家里除了特意留下来的野味,根本就没有其他的菜。可晚上十几个人呢,就那么一点野味根本不够这么多人吃的啊,没过多久,她所烦恼的问题就被解决了。

生产队长徐胜利知道徐家人回来的消息,拎了些腊肠还有腊肉还有些蔬菜。陆陆续续的又有不少婶子嫂子来串门,都没空着手,或多或少的带了几个鸡蛋、酱菜什么的,人来人往的弄的整个徐家院子热闹的很。当然还有不少人,把家里做的好吃的盛了一份端到徐家,说是要给他们加餐。更有那跟张敏走的近的婶子大妈,知道今天老徐家来了不少人,想着他们家这会儿肯定缺被褥,特意将家里备用的被褥送过来。

张敏之前在火车上还头疼呢,家里住的地方是有,可惜没有那么多被褥,现在的气候虽说不像北京的冬天那样冷的很,但也是要盖被子的。现在有了这些邻居们送来的被褥,最起码今晚能安稳的度过了。至于其他的,明天再慢慢想办法吧。实在不行,明天去买个两三床被褥,给孩子们挤挤也差不多够了。

不过在感动于这些乡亲们的好意的同时,徐定睿夫妻俩都有点头疼了,这下子又欠了村里不少人人情,前面的人情债还没还清,又要欠了,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难道真是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

见女儿女婿一回来家里就人来人往的,张老爷子心里直点头,这样最起码说明女儿女婿会做人,跟村里的乡亲们关系不错。另外也说明这里的民风淳朴,邻里之间守望相助,比城里各人自扫门前雪显得更有人情味的多了。

这是他们回家的第一顿饭,也是娘家人头一次上门,徐定睿特意喊了生产队长徐胜利作陪,另外再加上族里年纪最大的三位长者。好在有邻居们送来的食材,张敏在徐长卿、张翩姐妹几个的帮助下使出了浑身解数整治出了两桌好菜,又让徐长卿去打了一坛酒,今天就让他们几个大老爷们好好吃好好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然就凭她有再大的本事,也没办法凭空变出两桌酒席啊。

第三十九章

张成儒一行人在女婿徐定睿家的第一顿饭吃的非常尽兴,尽管他们多少有点不习惯在吃饭的时候时不时有人过来串门,但他们很是喜欢临河村淳朴的民风。他们在北京城生活的久了,每家都自顾不暇,根本就不会有那份闲心去管其他人家的事。哪会像临河村这样,坐在家里时不时都有人来串门啊。

说说笑笑,一顿饭吃到晚上九十点钟才结束。还真别说,作陪的两个老徐家的族老,尽管大字不识一个,居然还能跟饱读诗书的张老爷子聊的到一起去。把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