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十二金钱镖-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黑暗;在写武侠的可亲、可敬的同时,也写了他们在现实面前的可怜、可笑和可叹、可悲。诸如:一尘道人的捉贼受害,铁莲子柳老英雄携女卖艺招婿受辱,武林泰斗十二金钱俞剑平在官府面前低声下气,乃至陆嗣清的行侠受窘等等,都是历来武侠小说所未曾触及的一面,是白羽把武侠传奇拉回了现实人生,才开拓了这个新境地”。
赣生接着写道:“白羽深痛世道不公,又无可奈何,所以常用一种含泪的幽默,正话反说,悲剧喜写,在严肃的字面背后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荒诞现象。读他的小说,常使人不由得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这体现着大大超出武侠小说本身的一种艺术魅力。所以,正是白羽强化了武侠小说的思想深度,开创了现代社会武侠小说这种新类型。白羽的成名作是《十二金钱镖》,共十七卷;但最能显示他文学水平的,则是《偷拳》两卷和《联镖记》六卷……
“白羽属于受‘五四’先驱者们直接影响的那一代作家,那一代人不同于以后的人,他们大都有比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底,尽管他们热衷于西方文艺理论,但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们思想中是根深蒂固的,在他们的笔下常会自然流露出来,使他们的作品仍保持着相当浓厚的中国味。然而,毕竟白羽是接受了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人,所以他的作品的中国味又具有某些现代的特色。或许正由于此,白羽的武侠小说较易为今天的年轻人接受,对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影响也最大,有不少摹仿者。”
台湾武侠小说研究专家叶洪生(梁羽生致以仁函中用语)在1988年5月19日于《中时晚报》以《万古云霄一羽毛》为题著文说:“大概目前年轻一辈的读者对此公(指白羽)多不甚了了。但在半个世纪以前的华北地区,‘白羽’之名却是如日中天,敢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道理很简单,因为他在三十年代武侠小说界的地位,就仿佛当代的金庸一样,堪称是泰山北斗,‘武林正宗’!他那略带社会反嘲性的武侠小说文字,曲中筋节,写尽人情冷暖;对于当时饱经战乱的苦闷人心而言,实无殊于一帖清凉剂,具有清痰化气的妙用,令人一看就不忍释手。”
“如果说,三十年代还珠楼主作品是‘出世’武侠小说的至尊;那么‘后起之秀’的白羽,则是‘入世’武侠小说家中唯一能与还珠分庭抗礼的巨擘!”(笔者注:这一看法,与张赣生所论不谋而合,只是海峡两岸用词习惯不同。赣生曾说:“还珠是浪漫主义武侠代表,白羽是现实主义武侠代表。)他们的读者皆恒以千万数,许多人拜罢还珠赞白羽,殊有左右逢源之乐。……。
“当时正值抗战军兴,华北沦陷区人心苦闷,渴望天降侠客予以‘神奇之救济’;于焉武侠作家辈出,纷纷‘揄扬勇侠,赞美粗豪’;借古人酒杯以浇今人块垒。其中有一介书生,困顿风尘,百无聊赖。乃以‘倒洒金钱’手法,胡乱打出《十二金钱镖》,发表于天津《庸报》;孰料歪打正着,声誉鹊起,竟赢得各方一致叫好。这人就是一心一意想成为新文学家而不果的宫竹心,笔名‘白羽’,灵感来自杜诗‘万古云霄一羽毛’,正有自伤自卑,无足轻重之意。”
“谁知区区一片白羽居然在三十年代后期名震江湖,执‘武林’之牛耳,影响迄今未衰。这恐怕是一生崇尚新文学,痛恨自己为糊口而写‘无聊文字’的白羽做梦也想不到的吧?……”
“其实,即以文笔而论,白羽收放自如,更有超迈群伦之处……特别是在运用小说声口上,生动传神,若闻謦咳;亦庄亦谐,恰如其分,而在处理武打场面上,白羽着墨虽不多,却深明虚实相生、奇正相间之理,在虚构中有写实;举凡出招、亮式、身形、动作皆历历如绘,交代得一清二楚。加以节奏明快,兔起鹞落,文字简洁,徐疾有致———如是种种,实为近三十年来港、台两地一流武侠作家之所宗。”
叶洪生四改专论白羽的文章,在《叶洪生论剑》书用一章的篇幅,除更加系统地确切地对白羽对武侠小说用语(如“首张武林一词”)及兵刃、招术的使用作了评介。叶君认为白羽的小说武打用语和武术界权威著作万籁声《武术汇宗》融合起来。(注:这一成绩应首属于郑证因,但郑氏当时是白羽写作助手。)叶君以“现实人生”的启示、小说人物与语文艺术、现身说法、《武术汇宗》大张其目、开创“武打综艺”新风、《偷拳》为末路英雄写真、反讽社会现状、“笑中带泪”等小标题评介了白羽。叶君特别强调白羽坎坷一生与其刻画小说人物深刻的联系。叶君这篇专论的最后一节,题目是“结论:中国的大仲马!”在这段文字中,叶君引用鲁迅的话“侠义小说之在明清,正接宋人话本正脉,因平民文学之历七百年而再兴也”。他批评“白羽在思想上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没有真正认清武侠小说的文学价值———实不在于‘托体稍卑’(借王国维语),而在于是否能自我完善,突破创作,予人以艺术美感及生命启示。因为只有‘稍卑’才能‘通俗’,何碍于章回形式呢?”叶文最后引用胡适青年时作“读大仲马《侠隐记》”感怀诗曰:“从来桀纣多材勇,未必汤武真圣贤;哪得中国生仲马,一笔翻案三千年!”胡适临终重温《侠隐记》,又慨叹:“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武侠小说没有受到大仲马的影响?”叶君对胡适遗言感叹说:“呜呼!胡适谬知中国怎么没有大仲马呢?白羽就是中国的大仲马!”笔者认为,叶君评价过高,但白羽终究是受大仲马等西方文学名家的影响,可惜胡适未见,也未得他的评价。
苏州大学徐斯年教授评论白羽武侠小说写道:“许多武侠小说都着眼于‘亚社会’和‘亚文化’(注:不同于主体社会、主流文化的意思)的诡奇性和封闭性。白羽则取径于塞万提斯和大仲马,而在本质上,他对中国武侠小说史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武侠社会描写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形态。他注意揭示‘武林’这个的社会性而不是它的‘非社会性’。……白羽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把这些都作为特定社会中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加以描绘和展示。他笔下的侠客,自有其被世仇或境遇逼得团团转的,由‘人际关系’所注定必然逻辑。他笔下的‘黑道’人物,也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不得不向‘白道’狠下毒手的合乎人情的动机。”(引自《侠的踪迹》)徐斯年对白羽作品的评价与张、叶二君基本相同,但他从另一理论深度评论。
《天津文史》1994年总16期编辑了“宫白羽研究专栏”,搜集了16位文化名人撰写的17篇评介白羽的文章(近七万字),本处不再重复。
近代评论白羽写青年奋斗的碰壁反不如六十年前,其实这一特征至今还有现实意义。白羽几乎每部书中都写有个性倔强的青年,《金钱镖》中的杨华之倔强、碰壁,别具风格。倒多有文章赞扬《偷拳》中杨露蝉坚忍不拔精神;陈家拳的后代却对小说关于太极陈秘惜绝技的描写,公开著文提出异议,认为有损老人形象;真实不然,白羽特别钦佩的就是这种外冷内热的老人,精心刻画,毫无贬意。《联镖记》中“头号坏人”邓飞蛇忍辱十五年报仇,别有意味。笔者很欣赏《争雄记》四卷(旧版,每卷六章)表现主人公袁振武做人的“四变”。《金钱镖》及其姐妹篇《寒光剑》中文弱少年女子李映霞也随所处地位的巨变,作风骤转。
近年还见到一些论述,有的将在其他地方介绍,如对某些情节的具体评论,又如叶洪生的某些眉批。叶君批了许多个“败笔”,笔者不敢也舍不得略去,即使看法有异,也将文字商榷。只是不宜放在这一章里。至于某些评论以对比其他名家之短来褒白羽者,拙作不愿引用。有的专论把白羽捧得虽高,但具体分析却缺乏基础,亦不愿引用。
当代香港武侠小说名家梁羽生、金庸都熟读白羽武侠小说。梁羽生致以仁函中曾讲过“我写武侠小说是受令尊(白羽)影响的。”金庸1988年春在香港招待参加国际武侠小说研究会的大陆学者,谈到白羽著作,他对白羽成名作《十二金钱镖》中的人物杨华、柳研青婚变故事很熟悉,说来头头是道。(引自《天津日报》)天津作家冯育楠以《金庸和白羽》为题著文说:1988年元月在金庸寓所,主客谈及武侠小说,金著曾“盛赞白羽先生小说寓意深刻,文字超凡,他对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作一定贡献,堪可称三四十年代武侠小说一代宗师”(天津《今晚报》1999年10月30日)。
白羽自序
初版自序
白羽,懦夫之号也;白羽用此自名,何居?羽之言曰:雕虫小技,壮夫不为;辞赋尚尔,况丛残小语?叙游侠以传奇,托体愈卑;杂俚谚以谐俗,等之平话。柳麻子有作,方且笑人!舌剑笔锋,纷纭纸上;日试千言,不值一粲。积月成编,重祸铅椠,自忘其丑,益征无赖。将非懦夫,谁肯为之!
羽曰:噫,吾亦有不获已者!生不逢辰,少遭家难,柝笔浪迹,一事无成。际时变,撄羸疾;无能充隐,臣朔苦饥。操觚涂鸦,苟延旦夕。稗官无异于伶官,鬻文何殊乎鬻笑!哀乐中年,意趣阑珊,兴来挥毫,它人能之,羽之厌弹此调久矣!不贤识小,再为冯妇,书成自记,掷笔喟然!
二十七年(1938年)十一月(沦陷沽上时)白羽记
三版自序
昔逢时变,抱病闲居,创小学以宅心,鬻小说以糊口。作为金钱镖一书,二十七年二月始刊报端,十一月首卷授梓。自以武侠故事逃避现实,苟投俗好,未敢标新,恐读者之不餍也。书成复阅,俗气逼人。卷二改弦,试杂文语;顾武夫掉文,又于描摹口吻不似。迨柳叶青仗剑而出,笔墨始纵;克以己之笔,曲写己文;格律声色亦稍定准。今设事行文,一以写实之法为之;体会物情,不尚炫奇;撰辞比句,自加断制。而文章得失,难逃倒车之讥;新瓶旧酒,恐贻知音之笑!乃读者嗜痂,时询新作,平津刊物亦争索稿;劫后文坛落漠,坐令覆瓿之物层出不已,钱镖四部稿行销数十万卷,固始料所不及也!
金钱镖全书今悉叠版,辄就初稿,遍加点窜,务为整洁。首卷颇有滥词,酌予刊落。嗟夫,章回旧体实羞创作,传奇故事终坠下乘;成书五十卷,疗贫得计,灾梨为惭!
三十一年(1942年)四月二十五日自记
沪版自序
忆胜利初临,八年蛰伏,一旦蠖伸,志效铅刀,一展袜线,“小说这行子”矢不更为。既入M报,遇所谓地下同志,侧目视人,若疑人人皆为“奸”。便有再度沦陷之感,人或邀稿,将复诺焉。老友云心贻书见呵:“钱镖犹掷,不胜遗憾!”旋主笔S报,遇所谓飞来同志,瞠目对人,殆藐夫夫为必“伪”,用是掉首还家,重寻旧砚。云心老友仍以书来:“今日讲武,亦是正办。”悲哉斯言,时隔半载耳。(宫注:S报指天津《民国日报》,M报指《新时报》)
钱镖四部稿,沪版授刊,当题新序:拈笔嘿念生平,时被饥驱,强为所不欲为,至今不免。少耽文史,心响创作,尝献书宗匠,空怀立雪,未登龙门。既遭盗劫毁家,废学丐食,私志遂抛。一落尘网,青泉白眼,怏怏不自聊赖;辄用庸余,钻研故纸堆中,非云学问,所以忧。治文法修辞,究造言之本,遍读群经诸子,尔雅说文;由是进探甲金文字,历史语言之学。积稿盈数箧,札记册子亦数十本,恋恋怅怅,空尔相对,迄不获一董理以问世。而年光若流,催人益老,冯妇攘臂,故吾依然。望萁豆之自煎,连天烽火;悲硕鼠之跳踉,肉腐朱门。至于传叙侠刺,盗言孔甘;话说梁山,我知我罪!金圣叹曰:“小不足悔”,生平以为大戚。呜呼,梦寻蜗角,何日出头?呕心刻楮,终于扼腕!惟人生必须饭,诚可叹恨也!
时三十六年(1947年)十月二十五日北杏宫竹心(白羽)记于天津河北二经路二贤里寓庐
十二金钱镖题辞
一纸著成换羊书
一事无成意已枯,倚窗聊著换羊书;雕虫小技徒贻笑,掷笔长吟不丈夫。
吹剑传奇托体卑,千言日试果何为?饭箩若使余残粒,且向箕山望水湄。
俞剑平夫妇偕隐
十二金钱俞剑平,当年仗剑扬镖江宁,武林争雄;有贤内助,业就名成。今老矣岁逢暗九,浩然退志萌;云台山麓,小隐侠踪。课徒传剑术,图留身后名。
铁牌手借镖旗
盗氛起江南,商旅裹足不敢前。海州镖客铁牌手,奉檄护盐,叹行路难。身到云台山,“愿借十二金钱镖旗,助我护盐”。俞武师“心非所愿,谊不能辞”;遣爱徒,代展镖旗,重上征途。
黑鹰斗三雄
看钱镖、铁牌,双双镖旗,飞扬长空!盐课二十万,起海州,押赴江宁。乃湖畔扬镖,落照鸣镝,铁掌黑鹰苦斗三雄。盗聚如蜂,血溅堤红,范公堤上竟蹭蹬。
飞豹子劫镖留柬
劫镖者,何人也?怀二十余年旧怨,又妒时名;飞豹子奋起辽东,身到江城。纠众劫镖非为财,烟管敲败双铁牌;“廿万盐镖姑存我处,金钱镖旗也暂留。尔俞剑平有胆者,可来相见。恼当年师门相待不公,而今,掌下别雌雄!”
黑砂掌送子投师
黑沙掌陆锦标,昔日绿林之豪。中岁续娶,爱玩艳妻,折节洗手。有子小陆,克绍箕裘;莫道贼腔不改,亦偷亦盗,斯之谓肖。闺中人怒,训子辱夫,英雄面,每印纤手爪,可笑亦可恼。登门送子投名师,非为习绝技,避家难耳。不堪娘子骂贼种,难父难子掩耳逃。
粉夜叉逞雌威
失盐镖,访盐镖,老龙河口走一遭。沈楚二镖头,登门拜山酋;片言竟失和,副贼施阴谋。赤面虎,桓桓其武。粉夜叉,善运飞抓,长杆舞龙蛇,柳眉一挑怒喊杀。打不过,走不脱,若非十二金钱劫质突重围,二镖客不得回。
乔九烟犯险迹盗
乔茂,鸡鸣狗盗;胆小如鼠,畏贼如虎。念旧恩,负伤贾勇,犯险缉贼踪;无能之人建奇功。走荒村,闻马嘶,喜得一线明,便当回程,何意贪功,堕贼彀中。幸恃三寸锈钉脱出囚笼。
胡肖二友赴援责叛徒
胡跛,遭际坎坷,蹶骥足难展千里步,宁非运数?肖守备意气发舒,同门师友见荣枯。慷慨同赴难,刀豹子责叛徒,方知跛胡是丈夫。
红胡子重圆破镜
红胡子薛兆,提起当年真堪笑!为救良朋,大伤伉俪情。重圆破镜,来到还家,悄悄夜采花。师母一把抓,皮破血流满脸花,把门徒笑杀。
雄娘子辣手惩淫
雄娘子凌云燕,遭家难,髫龄被掠马解班;蓄秀发,双行缠,贴地踏金莲。男儿俏把女郎扮,走索舞剑入争艳。恶师潜存不利孺子心,同门姊弟计全贞,戕师出走落山林。一对璧人,雌雄扑朔,辣手每惩淫。
子母神梭为友覆巢
鬼门关尝敌,北三河决斗,豹爪青锋各逞强,正难分上下床。忽来官军捕盗,火云庄成一团焦,子母神梭为友倾巢。一豹二熊忿火中烧,投书告密,献赃嫁祸,恨难消!
镖师掉舟月捞赃
献赃之计毒且狡,黑沙掌盗换盗札谋更巧。镖师纷临射阳湖,寻赃勘密图。掉舟捞月,水底拾金,廿万盐镖十获八九;讵意官军来掣肘,豹子衔愤犹未走!
弦外余音
飞豹子别掀风波,请财神,把小鱼(俞)活捉;五老踏辽东,伤哉父子情。红锦女侠翩然把豹找,续旧好;韩昭第寻夫,丁云秀寻子,漫说三妇艳,徐娘半老犹捣乱。豹子姑娘看肉票,忽向小俞笑,一段儿女情,竟目成。老豹怒吼空跳荡,难堪小俞呼岳丈。!—一编著成百万言,请留此未了缘,庶几弦外余音,情韵悠然!
第一章
小隐侠踪闲居传剑术
频闻盗警登门借镖旗
江苏海州以西,有一座云台山,山脉绵延,与鹰游岭西连山相接。登山东望,波涛万顷;山麓清流斜绕,旁有小村,负山抱水,名叫清流港。全村疏疏落落,只有三五十户人家;中有大宅一区,小园广场,杂植竹石,似别墅,非别墅,实为名镖师十二金钱俞剑平的私宅。
俞剑平镖头生平以拳、剑、镖三绝技,蜚声江南。他的太极拳、太极剑,功候精深,已得内家神髓;他的十二只金钱镖,尤属武林一绝。所谓金钱镖,就是用平常使用的十二枚铜钱,不磨边,不刮刃,备带身边;如逢劲敌,借一捻之力,骈指打出,可以上攻敌人双眸,又能打人三十六穴道。江湖上会打钱镖的,不能说没人,但只两丈见准。俞镖头腕力惊人,可以打出三丈以外。攻穴及远,百发百中。以此赢得一个绰号,叫做“十二金钱”,又叫俞三胜。(宫注:“初版”版本,白羽写俞剑平打金钱镖是“可打出七八丈见准”。)
俞剑平挟这三绝技,争雄武林,一往无敌。遂在江宁府,创开安平镖局。那镖旗就绣取十二金钱,作为标帜。自然当初创业,不免有草莽豪杰跟他为难;终不敌他这双拳、一剑、十二钱镖。多番较斗,树下威名;他这杆金钱镖旗在江南道上从此行开了。也仗他为人坚韧,心性热,眼力真,交游极广,人缘极厚,又有贤内助相帮,方得有此成就。他不但能创,也还能守。他心念登高跌重,盛名难久,遇事格外慎畏,待人愈加谦和;就是武功,也不敢稍有间歇,仍与门人逐日勤练。二十年来,以此自持,幸免蹉跎;于是时光催人,壮士已到暮年。
当他五十三岁时,自想明年便逢暗九,半生挟技创业,今已名利双收;再不急流勇退,深恐贻悔难追。遂与妻子丁云秀商计,择日歇马,将镖局收市;在云台山下,买田筑舍,从此封刀归隐。他把心爱的几个弟子带到自家;新宅筑有箭园,早晚指授他们武功。期望爱徒精研拳、剑、镖三绝技,将来昌大门户,仰报先师恩,图留身后名。(叶洪生眉批:古人恒以“九”之倍数称为“暗九”。宫注:上两段反映白羽当时的愿望。)
俞门弟子现有七人。大弟子铁掌黑鹰程岳,字玉峻,二十九岁;黑面黄瞳,掌力很强,善使藤蛇棒,武功深造有得,迭在镖局押镖出马;现留师门,替师父料理身边琐事。二弟子左梦云,年二十余岁,人很精干,拳技较师兄稍逊,也能独当一面。三弟子奚玉帆,在俞镖头退隐以前,已经出师,回返故乡凤阳。四弟子杨玉虎,与二师兄年技相当。五弟子石璞,辽阳人,二十一岁,近为完婚,已经告假回籍。他父名白马石谷风,本是辽东大户,也善技击;因慕俞门绝技,方遣爱子千里从师。六弟子江,本名绍杰,是江宁富家子,骨秀神清,年方十八岁;幼因多病,奉父命投入俞门,习武健身。七弟子武琦,字凌云,也是江宁人,年十九岁,倒比六师兄大;家贫少孤,聪敏有志,很得师父怜爱;现因母病,告假省亲去了。目下侍师归隐的弟子,便是程岳、左梦云、杨玉虎、江绍杰四人。
俞镖头家中人口无多。门人以外,便是妻、子。妻丁云秀原是他的师妹,也精武技;当年创业,颇得其力。膝下一儿一女;女名俞瑛,年当花信,已嫁金陵旧家,做少奶奶。子名俞瑾,年十七岁,幼承家学,得父母指授,武功卓然可观,只膂力稍弱。顷因俞瑛嫁后五载,头胎生男,俞氏夫妇大喜;遂遣俞瑾打点礼物,和武凌云搭伴,同赴江宁,看望胞姐去了。
俞镖头退隐云台,瞬逾半年。
这日,时当春暮,山花早吐新红,野草遍绣浓绿;午饭已罢,俞镖头散步出门,携六弟子江绍杰,徐徐踱到港边。春风微漾,清流如锦;长竹弱柳,在堤边争翠,把倒影映在波面,也随晴风皱起碎碧。远望西连山,相隔较远,但见一片青苍,衔云笼雾。这边港上,有数艘帆船摆来摆去,望过去似戏水浮鸥。师徒负手闲眺,心旷神怡。(叶批:妙笔写景,如画如诗。其清隽婉约处,即陶潜亦不能过。)
港面忽驶来一叶小船,船夫老何叫道:“老镖头今天闲在,不坐船听戏去么?”俞剑平转脸一看,道:“老何,你上哪里去?哪村演戏了?”船夫欣然道:“是西港宋大户家酬神还愿的戏,你老不去看看么?我这是接人去。”俞剑平信口道:“哦!”那船夫怂恿道:“你老别看是村戏,那班里有个好武丑,叫草上飞,功夫硬极了,五张桌子一翻就下来,还夹着鸡蛋米筐。”这船夫且说且将小船划过来,要做顺水人情,请俞氏师徒上船。俞镖头胸无适莫,去可,不去也可。六弟子江绍杰忍不住了,忙说:“师父,我们去看看吧,今天也没有事。”俞镖头微微一笑,举步登舟,说道:“绍杰,去是依你,我得罚你帮着老何划船。”江绍杰欢天喜地道:“我划,我划。”调转船头,直奔西港。江绍杰摇桨划出二里多地,头上微微见汗。前途隐闻锣鼓喧声,许多男妇往那里赶;江绍杰摇得越起劲了。不想,背后突有一只小船追来,大声叫道:“前面船慢划!老当家的,家里来人了。”
师徒愕然,回眸一看,是家中的长工李兴。连忙拢岸,问来客是谁,从哪里来的?长工李兴说:“是打海州来的,仿佛姓侯,还带着许多礼物哩!”俞镖头一面叫船夫停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