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一九九八-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乡下后他先把那姐妹两送到她们家,然后带着蒋靖回自己家里去了。还没到家,李伟远远的就看到自家的晒谷坪上围了一堆人,里面不仅有自村的,还有别村的。所有的人正一脸好奇的对着自家刚拉回来的收割机指指点点的,讨论着这辆希奇的铁家伙怎么工作,大概要多少钱。也有一些自认为见过世面的人则在一边吹嘘了,好象自己对这种收割机很了解一样。

周围一群熊孩子也正在一边玩的欢快,还一边大声的和同伴把眼前的这台收割机同自己在书上看到的收割机对比起来,而自村的熊孩子则直接得意洋洋的跟别村的娃晒骄傲,“你看,这是我们村的收割机,你们村没有。”

话说收割机这东西前世的时候李伟他们这里要到05年后才开始有第一台的,然后其他的人看到这玩意收割水稻方便又能挣钱,立刻就跟风起来,很快周围就搞了三四台出来,这让收割机收割水稻的利润一下就低了不少,想要把成本收回来都得要好几年时间了,毕竟周围的稻田只有那么多。而现在李伟带来的这台收割机,直接就让机器收割水稻的时间提前了五六年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我上电视了

见李伟和他同学回来了,李伟妈立刻满脸笑容的从房间里面迎了出来。她这两天没在水库那边呆着,就是因为家里多了个铁家伙。看到家里突然多了个铁家伙后她心里没底,尤其是村里一些有“见识”的家伙说这铁家伙要十几万后直接就被吓到了,所以想从李伟这里得到一个确定得答案。

不过因为周围人多,李伟并没有跟他妈解释这辆收割机到底花了多少钱,也没说这台机器放这里只是先测试下而已,到时还要送走的。毕竟自己弄来的这辆并没花钱的,给周围其他人听到了并不好。

李伟原本准备让自己小姨夫去周围村里宣扬下收割机的,东西弄过来了,总不能就收自己那几亩水稻就完了,那太浪费了,也没法看出收割机的性能出来。没想到收割机在自己门口摆了两天后竟然就有几家家里条件不错,不想太辛苦搞双抢的人直接问了过来,问这收割机收割一亩水稻多少钱。

李伟想了想,直接就说了四十块钱一亩,这个价并不高,这个时候把水稻包给那些家里农活不多的人人工收割也是这个价的,但是主家也要出力去田里的,还要给请的人做饭的。而用收割机就不用搞饭了,主家只需要把装好的水稻运回家就可以了,所以那几家人听了后立刻就定了下来,说自家的水稻到时就用收割机收好了。李伟听了后就答应了,让他们家到时准备好足够的蛇皮袋装水稻回来就好了,其他的就不用操心了。

第二天李伟和那个技术员就把收割机开到自家门前的那片水稻田里开始收割,周围仍然有不少村民和小孩跑过来观看。收割机的操作其实没什么技术难度的,李伟看了一遍那个技术师的操作就明白了,感觉跟开拖拉机的分别不大一样,只不过这个机器需要几个人协助操作而已。

李伟家门前的水稻田只有一亩多,用机器一个多小时就收好了。周围围观的人看到这速度直咂舌,也有些家里没有足够的人手收割水稻的人立刻就心动了,于是李伟要收割的水稻田又多了几家。不过李伟收了自己家的后就把事情让给他小姨夫去做了,这个钱让他小姨夫挣就好了,自己不需要这些的。

蒋靖跟着李伟收了两天水稻后人就黑了一半了,他并没做什么苦力事情,基本都是戴着草帽跟着收割机在玩。这家伙似乎对于农田里面的一些事情玩的挺嗨的,看到田里的泥鳅黄鳝洞立刻就跑了过去扒拉扒拉,还有次直接被一条黄鳝把手指给咬了,看到大的青蛙也追了过去,有时候还会去把水沟里面鸡蛋大小的田螺拣了起来。

如果那些水田里面的蚂蝗能少点就更好了,他来了两天都已经被咬了几次了,每次把那些吸血吸的鼓鼓的蚂蝗从脚上拔了下来的时候他就心痛啊,每次都得损失不少血的,还把皮肤咬了一个伤口出来。

蒋靖拣的田螺还挺不少的,够吃上一顿了,所以收工的时候李伟直接让那家伙把田螺全部带回去等下炒着吃的。李伟家这边有几种田螺的,一种是在水田里面的,这种田螺很大个,最大的有鸡蛋大小。一种在河里面的,这种田螺屁股很长很尖,有点象海螺。还有一种就是水库鱼塘里面,这种田螺不大,屁股也不长。

水田里面的田螺一般都会用水煮死,然后把肉弄了出来清洗一遍炒着吃的。而河里和鱼塘里面的则稍微麻烦点,需要放清水里面养几天,把田螺里面的污泥去下,然后要洗很多次,把壳上的东西去干净,再用钳子把田螺的屁股夹掉,连壳一起炒,这种做法在外面的消夜档经常能看到的。

李伟他们收工回家的时候老远的就看到村门口围着一堆人,不知道在干什么,待走近的时候一看,原来是村里一个家伙从市里买点东西回来,正一边发烟给其他人抽,一边满脸红光的跟村里的人吹嘘,说自己今天上了市电视台了,晚上播出,让大家注意关注关注下。

看到李伟他们从田里回来,那家伙还特意对着李伟亮了一嗓子:“小伟啊,我上电视了,晚上记得观看下叔啊,看看叔在电视里面的表现怎么样啊。”

那神情,那样子,似乎比中了大奖还要兴奋一般。李伟有点好奇,这个暑假市里似乎并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这家伙怎么就上了电视呢?看他那得意的样子,据说他在里面还讲了几句话,这似乎和那些电影里面的龙套有了台词一般了,身份涨了,不是路过打酱油的角色了。

周围的人都问那家伙在电视里面讲了什么,这家伙就故意呵呵一笑保持神秘了,让大家看电视就知道了。被这家伙一闹,村里的人都有点好奇起来了,想看看那家伙到底在电视里面说了什么。

这个时候上电视还能算的上是高大尚的东西了,尤其是对于农村里面的人来讲。李伟也觉得好奇,吃过晚饭后他就开了自家的电视,把频道调到市电视台,想看看村里的那家伙到底在电视里面讲了什么。

只是看完七点档的新闻后又看完了市里的新闻,还听别人点完了歌后仍然没有见到那家伙出现,这让李伟怀疑那家伙是不是在吹牛,因为再等会后面就是电视剧了。就在这时电视里面传来“钻山风”的广告,然后李伟就在里面看到了自村的那个家伙了。

他提着两盒钻山风站在一家药店旁边,然后一脸正经的举起手中的钻山风对着镜头说了一句“钻山风,真正好。。。。。”后面似乎还有什么,不过被剪辑掉了。

李伟一看这画面整个人都不好了,一边的蒋靖看到这一幕直接就喷了“你们村那家伙也太逗了吧,我还以为他上了市新闻了呢,原来只是做了次秀给别人的药打广告去了啊。估计别人给他送了点药就把他收买了,这种事情市电视台经常有的。”

第一百一十三章财鱼

夏季收完早稻后马上又要进行第二次的耕种,也就是晚稻。晚稻的耕种不同的地方似乎有不同的操作方法,象李伟他们这里则是要把水稻田重新翻耕一遍,然后重新插秧。而邻近不远的地方采用的方法跟他们这又不一样的,那里则是利用第一季收割后的稻岔重新抽芽,进行再生稻种植的,不过产量就没有李伟他们这边耕种的方法产量高而已。

所以作为体验农村生活的蒋靖则得继续跟在李伟身后体验一下耕田,扯秧插秧的滋味了。忙完这些后才开始进入了正式的暑假生活了,李伟亲自出动找的乐趣比起之前蒋靖同学的拣田螺什么的那就好玩多了。

比如钓青蛙,连铁钩都不用,直接用绳子绑着一个小蛤蟆,然后看到有青蛙的地方,慢慢的晃动绳子,那青蛙看到后就会直接把小蛤蟆吞了进去,这时一提绳子,一只肥大的青蛙就到手了。不过提绳子的时候要快,手抓青蛙的时候要准,要不然青蛙会吐掉嘴里的东西跑掉的。

青蛙吃东西的时候是不分的,不管是草也好,还是木块什么的也好,只要看到动的东西它就会跳起来一口吞下去的,所以钓饵用什么都可以,只要比青蛙小很多就可以了。不过钓青蛙用小蛤蟆钓的时候有时也要注意的,因为还有可能钓到蛇和四脚蛇的,特别是四脚蛇,最容易上钓了。

同样不用铁钩能钓的还有虾和麻婆鱼,麻婆鱼是李伟家这边的叫法来的,书名应该是一种淡水虾虎鱼吧,手指大小,全身都是麻点,嘴巴特别大。这种鱼总结来说就是嘴大鱼傻,有时一根绳子绑条蚯蚓下去能钓三条鱼上来。

相比麻婆鱼来说,虾其实并不好钓,因为这些家伙经常会用钳子把蚯蚓夹断的,比较讨厌,而且它们吃东西的时候不象麻婆鱼那么凶残的,老是小口的吃。还有一种小花扁鱼也是,嘴巴小,游的快,老是扯着蚯蚓跑的飞快的,但等你起钓的时候,蚯蚓被它们咬的千创百孔的,鱼却拉不上来。

李伟最喜欢的就是钓麻婆鱼了,这种鱼好钓,还好吃。特别是油炸,油炸过后鱼身上没什么硬骨头了,夹一条炸好的鱼直接张口吃就好了,连骨头都不用吐的。所以双抢一忙完,李伟就带着蒋靖来自家的水库钓麻婆鱼了,两人一人用准备了两根小木杆,然后绑着绳子和蚯蚓丢到水里,就等着鱼上钩了。

这里的各种鱼类还是很多的,两人一把蚯蚓丢到水里就忙个不停,往往是这边的蚯蚓还没绑好,另一边的鱼又来咬蚯蚓了,两人不停的起钓,抓鱼。特别是蒋靖,虽然钓到的鱼不多,大部分被他操作不当跑了,但是他依然玩的不亦乐乎。

甚至连撒泡尿都不想跑远,走了几步远找了一个草从里解决去了,然后又匆匆的跑了回来“我x,不知道是那个鸟人干的缺德事,把一条好大的鱼丢在草丛里,都快有我一半身高了。现在那鱼身上全是蚂蚁,太可惜了。”

李伟开始也没反应过来,过了会才想起然后问道“你看到什么鱼了?”

“不认识,黑黑的一条死鱼,没过去看清楚。”蒋靖头也没抬的回道。

“我x!”李伟随即反应过来,鱼也不钓了,把钓竿一扔就往蒋靖刚才去的草丛走去。

“你去干嘛?”蒋靖不太明白自己见到条死鱼后那家伙反应那么大。

“别跟我说话,我现在看到没见识的人就心塞。”李伟头也不回的往草丛里面走去,但愿蒋靖刚才看到的那家伙还在。

那不是一条死鱼,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应该是一条财鱼,也叫黑鱼,一种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鱼。尤其是野生的,而且按照蒋靖的说法,那条鱼估计得有十多斤。这条鱼放水库里面危险性太大了,其他的小鱼都会遭殃,都会被吃掉的。

李伟赶到的时候,那条鱼果然还在,他直接冲了过去从靠水边的一方包抄过去,免的那家伙跳水里跑了。因为那不是死鱼,而是一条活鱼来的。黑鱼是食肉型鱼类,而且能够离开水在岸上生活一段时间的,所以这些家伙经常会跳上岸装死,然后让闻到腥味的蚂蚁过来叮咬,等它身上爬满了蚂蚁后它就会往水里跳,那些蚂蚁到了水里就全部成了它的食物了。

李伟往这边跑的时候蒋靖也没心情钓鱼了,直接跟着跑了过来,然后就目瞪口呆的看着那条他原本认为是死鱼的家伙正在往水库里蹦跳“我靠,还有爬上岸装死的鱼?这鱼怎么没渴死?这什么鱼来的?”

“财鱼”李伟看到往自己这边窜过来的财鱼立刻就扑了下去,这终究是岸上,不是财鱼的主战场,所以它很轻易的就被李伟逮住了,死死的按在地上。只是财鱼身上的蚂蚁太多了,而且还是那种个头比较大的黑蚂蚁,让人看的直发酥,李伟只得让蒋靖去找个东西弄水过来,等所有的蚂蚁全部被水冲走了才摇摇晃晃的把鱼提起。

估量了下手里的财鱼的分量后李伟立刻眉开眼笑起来,十多斤的野生财鱼啊,好难得了。这种鱼力气很大,一般是鱼塘水库的水全部放干了才能看的到,平时比较少看见,也很难抓。九八年的洪水,因为上游的一个几十年没干的水库堤坝垮了,曾经有人抓过一条几十斤的财鱼,直接就被一个老板花高价买走了,自己手里的这条估计也得值不少钱了。

让蒋靖把他们的东西收拾了下,然后两人拎着这条财鱼直接回去了,有了这条鱼的收获,其他都是浮云了,今天的口福又有了。从水库往家里走的时候,沿路碰到的熟人看到李伟手里的大家伙都是一阵惊呼,这么大的财鱼,真是太稀罕了。这让一边的蒋靖也觉得脸上特别的有光啊,抓这条黑鱼可也有他的功劳的,要不是他看到怎么能抓的到呢。

第一百一十四章泉水鱼

财鱼在李伟老家这边的做法不多,一是清蒸,一是炖,但都会放一些入味的中药放里面起一起做的,周围的村民一直认为财鱼这东西本来就是药来的。这样做出来的鱼不仅营养,而且还好吃。蒋靖吃了一次后就赞不绝口的,十多斤的鱼两顿就被干掉了,估计有大半进了他的肚子,所以吃完后这家伙就老是撺掇着李伟去水库边转一转,看有没机会再抓一条过来,那吃鱼的瘾还没过足啊。

对于这种无脑的行为李伟直接无语了,财鱼如果有这么好抓,这种有营养价值的鱼大家都去抓去了,还能轮到他们这个时候来抓,他们能抓到一条都已经是运气好的不得了。还是找点别的乐趣给这家伙分下心思,免的他老是惦记着去水库岸边转悠财鱼了。正好李伟自己这个暑假也准备看下自己这周围的风景,初步弄个计划,然后再慢慢琢磨下怎么开发。

他们先去的是不远的那口水泉那里,这口水泉很特别,无论干旱还是雨季,冒出来的水都是一个量,不会多,也不会少,似乎外面的环境一点影响都没有一般。所以三*年自然灾害的那几年,周围其他地区都干旱的不得了,水田里面都裂开缝了,但是李伟村这附近却没有被旱到。方圆几个村的水田的用水都是从泉眼里面取的,所以周围的村民对这口水泉特别有感情。

水泉一边靠山,三面是沼泽,泉水也没什么特别的,就那样,冬暖夏凉的属性一直有,估计这是地下泉的共同特点吧。不过这口水泉里面经常会有鱼虾跑了出来,一般是鲫鱼多点,还有一种长长的鱼,李伟也分不清那是什么鱼,不过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味道特别的好吃,比一般的野生鱼味道还好。

这泉水里面的鱼不太好抓,附近的人要去抓的话一般都是等里面的鱼跑到离泉眼稍稍远点的地方后,直接用电瓶电的。至于泉水就不用担心被污染了,周围的村民都是自己打井用压力泵摇水的,喝的水不是从这口泉里取的,这里的水只用来灌溉和洗东西什么的。

所以李伟带着蒋靖跑这抓鱼的时候就从村里借了一个电瓶,蒋靖提着桶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沿着村前的马路边的小溪一直到底就是那口水泉的位置,水泉周围是一大片沼泽地。原本里面的淤泥很深的,人一踩上去直接就能给陷的影都没的,但是搞集体的时候硬是被乡下的干部带着周围的村民从山上砍下一棵棵的大树填了下去,然后开垦成了水稻田。

这种水稻田的产量很低,而且耕种都不方便,因为一年四季田里都是水,干不了,又是淤泥地,所以还不能动用机器,只能依靠人力来耕种的。以前是因为粮食不够吃,所以才会想着把这片荒地硬是整成了稻田,这个时候还有不少百姓种这种田的,再过几年上面免了公粮后这里就根本没人种了,辛苦,还没什么收获,不划算。

快到水泉旁边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小片荷花,一小片没有开垦的沼泽地上的荷花。这个时候花正开的鲜艳,绿叶红花在这夏日特别的醒目。这里的荷花是野生的,只开花结莲蓬,好象不太长藕的。也正因为不长藕,又是生长在沼泽地里,所以它们才能一直幸存下来,从李伟有记忆的时候就在这里,要不然早给人挖光了。

蒋靖一看到这小片的荷花立刻就两眼放光,要不是因为手里提着水桶还要抓鱼,估计这家伙早就往那片荷花地奔去了。“那里不能下去的,是很深的沼泽地,要不然这里的荷花还等你来看,早就被人摘光了。”

看到蒋靖两眼放光的样子,李伟好心的提醒了一句,然后把自己身上的电瓶整理了一下,就开始在靠近水泉的小溪边电鱼了。蒋靖听了李伟的话后犹豫了下,最后还是觉得老实跟在李伟后面抓鱼好了,那荷花摘不到,远远的看下也不错了。远观而不近玩,赏荷高境界也。

水泉里面的鱼在李伟家这边都叫泉水鱼,不分鱼种的,这里的鱼也比别的地方的鱼身上的颜色深很多,味道也好,深得附近的人的喜欢的。泉水鱼的做法很多种,清蒸油炸水煮都可以,不过一般都是清蒸水煮比较多点,因为这样才能真正的吃出泉水鱼的味道出来,特别是水煮。

烧半锅水,丢几块嫩嫩的白萝卜,巴掌大小的鲫鱼和其他的鱼现杀去掉内脏,稍稍清洗下等水开了就丢到锅里,等锅里的汤变白后放入葱花,生姜和切片的泡椒,泡椒都是自家腌制放了糯米酒的那种,然后再放点盐就可以了,其他调料都不用。这样一锅新鲜的水煮泉水鱼就出来了,那汤味道鲜美的让人喝了一碗还想喝第二碗来的。

放泡椒是李伟家这边的习惯,没办法,湘南地区湿气太重,这里就是炒个青菜都会放辣椒的,所以在鱼汤里面加点辣椒很正常了。不放泡椒的鲫鱼汤李伟也喝过,不过他总觉得那鱼汤还是没有自己家里这边的水煮泉水鱼的鱼汤味道正点。

对于蒋靖来说,泉水鱼确实很好吃,好吃的不得了,就是特么的太不好抓了。他们带着电瓶去的,抓了两个多小时才抓到三四斤鱼而已,其他的全跑了。跑的那叫一个快啊,听到一点动静,所有的鱼跟射箭一般,刷刷的全部往泉眼那边飞游过去的,就算给人堵在那边也没用。

更不爽的是,那电瓶电鱼没见有什么威力的,他看到一条鱼被电翻了,立刻就伸手去捞,结果差点把自己给电到水里去了。李伟一边喊都没用,要不是李伟反应快点把开关松了,估计蒋靖绝壁会给电到水里去的。这经历特么的不好受啊,要不是泉水鱼的味道真的很好,他吃了不少,估计这次抓鱼的经历就会成为他心中的阴影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大耳鼠

其实泉水鱼想抓也不难的,只不过李伟没用心去抓而已,他一直在想着给这片地方找个出路的,所以心思全部放到眼前的这片沼泽地上去了。这片地低产的种水稻其实是有点可惜的,尤其是等几年后这片地全部荒废后那就更可惜了。

水泉周围是要修的,这么大的出水量完全可以整个大队弄出一个自来水厂出来。那么周围的沼泽地与其让它们荒废掉太可惜了,还不如把这里全部种上水泉旁边的那种荷花,形成一片宽阔的荷塘。

到时不仅可以采莲蓬卖钱,还形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泉水,荷塘全都有了。那什么荷塘月色啊,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到时都能看的到了。或许看下泉眼无声细细流,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也不错的。

话说李伟家乡这边,一年四季十二月都有花开的。正月里梅花三两枝,周围几个村里都能看到梅花的影子,或独立寒冬,或倚墙吐蕊。李伟他们以前读的那小学后面还有一个梅园,雪中赏梅,人生雅事啊。

二月家家门前的桃李争芳,还有各种野花,到了三月满地的油菜花开,放眼望去就是一片片金黄的海洋了。四月的蔷薇花开,这个时候可以上山采蕨菜了,野草莓也能吃了。五月的栀子花香飘四方,六月的金银花爬墙走,一片一片的黄白两色花特别的好看。到了七月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后,马上八月的桂花又十里飘香了。九月路边的野菊花不甘寂寞的迎秋绽放后,十月的芙蓉花也悄悄的开了。

十一月的油茶花开,满山看去一片白如雪,接着就是十二月的山茶花开,一年到头花期不断。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有好多种花不能成片,只有稀稀落落的几棵,形成不了一片花海的规模,让人欣赏起来折扣就少了不少了。到时这块只要好好的规划下,一个大大的旅游口号就出来了。

除了花这里还有其他的东西也能上的镜头的,就象蒋靖现在看到东西一样,“好大的樟树啊,好漂亮的山。”

突然,他指着远出山上大声的喊道:“我x!好大的一只青蛙啊。”

车里面本来正放着音乐,录音机里面韩磊正用力嘶喊着“。。。。高高的白桦林里,有我的青春在流浪。。。。”,电视剧《年轮》里面的插曲。正在开车的李伟也和着音乐在哼,差点就被蒋靖这一声惊呼吓的把车开到路边的水田去了。

蒋靖看到的确实是一只青蛙,不过是一座山顶上的一块天然巨石形成的石蛙而已,样子非常形似一直青蛙,不走近看估计都会把那当成一只巨大的青蛙的。这座山叫石蛙山,离李伟家有点距离了,七八里路的样子,但是仍然属于一个镇的。

这座山的对面的山也很出名,那山叫观音崖,因为一块巨大的形似观音的石头而出名。观音崖的人气比石蛙山的人气要多多了,山上被人发现有了形似观音的石头后就多了一座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