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国医-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骆志远的神态很放松,似乎并不拿着当回事的样子,韩大军虽然陪着笑,心里却越来越迷糊。
他真是越来越看不透骆志远了,每每与骆志远单独相处,骆志远都给他一种“老奸巨猾”的感觉,可眼前的骆志远明明却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
市委,市委书记邓宁临办公室。
邓宁临一边手持洒水壶给自己办公室伺弄的两棵兰草慢慢浇水,一边淡淡道:“知儒,骆志远那小子又想收购自行车厂?他倒是收购国企上瘾了,看来尝到甜头了。”
安知儒陪着笑脸,揣摩着邓宁临的真正意图,小心翼翼地道:“邓书记,自行车厂的情况比前面那两家国有毛纺厂的情况还要糟糕,也不知道小骆是怎么想的,竟然产生了这种投资意向。”
“知儒,你不能用一般的眼光来衡量骆志远,这小子做事不按常理出牌,从不循规蹈矩,野心十足,但也表明他创新的意识很强,在改革开放逐步走向深化的大时代中,正需要他这种敢想敢干的年轻人。”邓宁临再次笑笑,“他不会做吃亏的买卖,既然要收购自行车厂,说明这个厂子对他来说,还有可操作的价值。”
“问题的关键在于,骆志远能看到自行车厂的价值,而我们我们的监管部门却看不到,所以,摸不清骆志远的脉搏,才容易被骆志远牵着鼻子走。”
邓宁临又道。
安知儒心里凛然,没有敢回言。
邓宁临笑容一敛,嘴角轻挑,“至于说到临海去给人家‘送货上门’,这纯粹是异想天开,当初人家就跟自行车厂联营过,要想收购还用等到今天?”
邓宁临这相当于是批评市长劳力的做法了,安知儒就更加不敢回言搭腔了。
邓宁临作为市委书记,可以无所顾忌,但安知儒不行。他不但不能搭腔,还要对邓宁临今天所说的话进行选择性的遗忘,否则他将要吃不了兜着走。
第211章半路杀出程咬金
沉默了一阵,邓宁临又道:“政府那边谁分管这件事儿?”
安知儒赶紧回答:“邓书记,是周显华副市长。”
邓宁临哦了一声,“那就让他们先谈着吧,看看能不能谈成。你看看这事儿闹的,我最近身体不大舒服,本来想把骆志远找来给我针灸,结果他们又闹这事,我得避避嫌疑不成?算了算了,等这事过去之后再说!”
安知儒陪着笑:“邓书记,一码归一码,让小骆先来给领导针灸,身体不舒服可不能耽误了!”
“算了,过几天再说知儒啊,自行车厂的事情,你关注一些,有进展随时跟我说一说,我倒是要看看,骆志远又有什么新想法,上一次的易货贸易从老毛子手里捞金,堪称绝唱,这一次又能唱出什么新花样来?”
邓宁临摆摆手。
安知儒赶紧应是,自此不敢再在邓书记的办公室停留。
安知儒心里很明白,邓宁临今天专门把自己找过来谈这事,可不是聊天扯淡,而是暗里有所指。虽然安知儒想不出这么屁股大点事何以引起邓书记的关注,但以他对等书记的了解,他可不是无的放矢的人。
安知儒回去之后,就开始打电话询问这件事,得知机械局的沈宏卫已经受了副市长周显华的委托去康桥公司重启谈判,沉吟了一阵,暂时也没有向邓宁临汇报。
因为他估摸着,邓书记早就知道了这茬。
康桥公司,会议室。
机械工业局局长沈宏卫和副局长谷涛再来,表明了市政府的态度,但骆志远还是没有撒口,坚持不能全部接收和安置自行车厂的所有职工。
“骆总,其实要依我说,与自行车厂的巨大负债相比,几百人的安置也不算什么了,你又何必如此坚持呢?”沈宏卫沉着脸没有说话,副局长谷涛赶紧为他解围。
“沈局长,谷局长,这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我们并购自行车厂,如果不接受这家厂子的负债,恐怕市里连谈都不跟我们谈吧?我们扛了一个大沙袋,已经沉重不堪,如果再拖上几百人的安置,一年下来,光是工资福利和人工管理成本,就足以拖垮我们的企业。这一点,我已经再三强调了很多次,希望两位领导能够理解。”骆志远不卑不亢,轻轻回答。
谷涛嘴角一抽,他也无言以对了。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沉闷了下去,其实本来就够沉闷的。
沈宏卫明显感觉这次前来,康桥集团的态度比之前更强势了。他知道是为了什么,却也无可奈何。
谷涛想了想,又道:“骆总,根据我的了解,自行车厂的职工工资也不是很高,你们接受过来,不要说维持现状,哪怕是降低工资待遇也是可行的,我想,大多数职工也能体谅,只要能让他们有点事干,别推向社会,一切都好商量,呵呵。”
沈宏卫勉强笑着,点点头,“老谷说的有理,我们也理解企业的难处,只要能安置这些职工,以这个为大前提,一切都可以再讨论,再研究嘛!”
沈宏卫的言下之意很明显了,既然自行车厂的职工工资已经拖欠半年多了,你们接受过来,降低工资标准继续拖欠个一头半年的,也没什么,市里会装作看不见,只要别让这些职工推向社会就成。
韩大军闻言心里暗笑:沈宏卫这些人开始让步了,虽然不是全盘让步,但毕竟还是发出了让步的信号由此可见,市里促成这个项目的决心是很大的,看来,骆总这样坚持下去,就是号准了市里的脉搏。
骆志远嘴角浮起了一丝古怪的笑容,一闪而逝。
如果没有企业并购,自行车厂破产也就破产了,市里不会有什么反应,顶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上一句“改革的阵痛”和“市场竞争的代价”,仅此而已。放在全市的大局上,区区一个自行车厂的破产倒闭,也算不得什么。但有企业愿意提出并购,而且消息已经传了出去,市里就不能不认真对待,争取促成此事。
韩大军一念及此,忍不住用眼角的余光瞥了骆志远一眼,心头暗暗凛然。从一开始,骆志远做事一环扣一环,稍不留神,你就会被他牵着鼻子走。
“两位领导,请恕我直言,我们没法这样做。我们康桥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很多,我们收购自行车厂后,接受的职工就成为我们康桥集团的人,两位领导可以想一想,这些职工能同意拿比集团其他成员企业低一大块的工资吗?”
骆志远微微笑着。
沈宏卫长出了一口气,他总算看透彻了,骆志远看出市里有意促成这次并购,底气就更足了。
自己这边苦口婆心,奈何骆志远就是稳坐钓鱼台、毫不松开、有恃无恐,到了这个份上,任何的“谈判技巧”都无济于事了沈宏卫突然感觉心烦意乱,也失去了继续跟康桥公司谈下去的耐心,他霍然起身,淡淡道:“既然骆总态度这么坚决,那么,我们也不强求了。我这就去向周市长作电话汇报,看看市领导怎么说。”
沈宏卫就在康桥公司给周显华打了电话过去。
“周市长,我是沈宏卫。”
周显华哦了一声,“老沈,情况如何?”
沈宏卫轻叹一声,尽量将声音放得纾缓和恭谨适度,“周市长,康桥公司态度坚决,不松口,无论我们怎么说,他都是一个原则,安置自行车厂全部职工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能力,只能安置200人,这是最高的上限。请领导定夺吧。”
周显华沉默了下去,良久才低低道:“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了?”
“周市长,也可能他们的确是有困难说实话,自行车厂债务如山,再加上这么多职工安置,的确是不太好搞。”
周显华恼火地挥挥手,“你继续跟他们谈一谈,我去请示一下劳市长。”
原来这件事周显华作为分管副市长就可以做主了,但后来劳力****手来,所以周显华就不能擅自做主,而必须要向劳力请示。
周显华犹豫了一会,还是没有打电话,而是离开办公室,亲自去了楼上市长劳力的办公室。
他敲开劳力办公室门走进去,意外发现市委书记邓宁临竟然也在。
他不敢怠慢,陪着笑脸打招呼:“邓书记?!你也在劳市长这里。”
邓宁临扫了周显华一眼,微微一笑:“我正好有个事过来跟劳市长商量一下怎么,你找劳市长有事?”
劳力赶紧笑道:“老周啊,是不是自行车厂的事情?正好邓书记也在,也给邓书记汇报下这个事情。”
周显华见劳力如此说,也就不客气,坐下来后,简单将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向邓宁临做了汇报,邓宁临早就心中有数,却故作讶然道:“有企业要收购自行车厂?这是好事情嘛!谈得咋样?”
周显华向劳力暗暗投过请示的一瞥,劳力向他点点头,周显华这才叹息道:“邓书记,我过来就是想给劳市长汇报下。我让机械工业局的沈宏卫跟康桥公司谈了几次了,但一直都没有谈妥。”
“咋?企业漫天要价提过分要求?”邓宁临淡然道。
周显华摇摇头,“这倒也不是,不过呢,我们是希望康桥公司能全部承担自行车厂所有的职工安置,但他们只肯接受200人。至于债务方面,他们倒是愿意全部承担。”
邓宁临听着,突然道:“对这个事情,我有个态度。自行车厂资不抵债,这是实情。但既然我们要运作并购,盘活这个企业,不做便罢,做就要不留后遗症从现在的情况看,既然康桥公司有投资意愿,那么,市里就要想办法克服困难促成这次合作。”
“自行车厂不算一个大企业,但在市里颇有影响力,我们能救活一个企业,安置职工,能给全市上下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标杆。因此,我建议市政府多下点功夫,务必把并购运作成功。”
“但必须要注意两点:第一,企业的债务要由收购方全部承担,市里可以减免税,但不能替企业埋单;第二,所有的职工都要得到妥善安置,不能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去跟康桥公司谈,他们有困难,市里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邓宁临笑了起来。
劳力赶紧附和道:“老周,我也是这个态度。你赶紧去做工作,坚决贯彻落实邓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要将这次并购合作做成一个漂亮工程,也为以后类似事情的运作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有益的探索。”
邓宁临和劳力的“一唱一和”,尤其是邓宁临还作出了“重要指示”周显华听了脸色一变,暗暗叫苦。他本来是想跟劳力商量一下,不行就让让步答应康桥公司的条件算了,就算是不能全部安置自行车厂的职工,但安置200是200,且能盘活一个企业,何乐而不为?
但不成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邓宁临适逢其会,作出了适逢其会的表态,这就决定了此事再也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康桥公司这般坚决,市里又有邓书记“两个必须”的指示,这事儿只有谈崩这一条道了。
第212章煎熬
市政府副秘书长李鹤亲自赶到康桥公司来,向沈宏卫转达了市委书记邓宁临的重要指示、市长劳力就此作出的重要批示,以及分管副市长周显华要求他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市委邓书记指示和市政府劳市长批示精神,必须要跟康桥公司谈妥这件事的具体要求。
周显华让李鹤来,显得此事非常重大。
李鹤的话一说完,沈宏卫当即头就嗡地一声,想要爆炸了一般。
既要贯彻“两个必须”的指示精神,又要尽快完成并购合作这不是要人命吗?难道市里领导不知道康桥公司的坚决态度?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市里即不给政策,也不给优惠措施,就干巴巴的一句“坚决贯彻市领导的指示精神”,这不是让自己难堪和坐蜡吗?
沈宏卫想死的心都有了。
他旋即明白,这事儿谈妥了自己未必有成绩,但谈不妥,肯定会吃“挂面”,一旦被市委书记和市长这两位党政主要领导不满,他的政治前途也就到头了。
“老沈,三位领导的指示,我都传达到了,你可要认真对待。”李鹤笑了笑,准备离开。
沈宏卫一把抓住李鹤的胳膊,愁眉苦脸道:“老李,这不是要人命嘛?康桥公司这边态度很强硬,他们同意承担自行车厂的全部债务,但职工却安置不了那么多,我来来回回跟他们拉锯好几次了,都没有谈下来,现在三位领导让我这就是要我的命哟!”
李鹤不置可否地笑笑,“老沈,困难是有的,但领导的指示也不能不办。这样吧,你们还是继续谈,我回去之后呢,跟周市长再说说,看看这事儿能不能再给你放放权。”
“好了,我回去了。”李鹤说完,扬长而去。他奉命而来传达市委书记邓宁临和市长劳力两位党政主要领导的指示,至于沈宏卫如何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那就不是他操心的事情了。
沈宏卫眼巴巴地望着李鹤离去,心里忍不住咒骂起来。
他站在康桥公司会议室外边的走廊上,点上一根烟,深深吸了一口,皱着眉头从走廊这头走到那头,然后又从那头走回到这头,迟迟没有走进会议室,内心深处的煎熬无语言表。
良久。
沈宏卫才重新走进会议室,他缓缓坐下,神色凝重地道:“刚才,市政府李鹤副秘书长亲自赶过来,向我传达了市委邓书记和市政府劳市长的最新指示精神。”
沈宏卫深深凝望着骆志远,几乎是一字一顿地道:“邓书记和劳市长一致认为,在康桥公司并购自行车厂的问题上,要坚持‘两个必须’。哪‘两个必须’呢?第一,并购企业必须要全盘接受自行车厂的全部债务,不管是内债还是外债,亦或者是拖欠职工半年多的工资奖金;第二,并购企业必须要全部接收和安置自行车厂所有的在职职工,不能将一个职工推向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
沈宏卫苦思多时,才决定要拿邓宁临和劳力这两位大领导的指示来压一压骆志远,试探下骆志远的反应。
沈宏卫的话一出口,不要说骆志远等康桥公司的人非常吃惊,就连谷涛也很是错愕。邓书记突然横插了一杠子,态度还这么强硬,这要是与骆志远坚决的态度相遇,这事儿可不就要黄了哟!
骆志远虽然神色不变,但内心里却也震动不小。他有些意外,邓宁临怎么突然插手进来还摆出了一幅强压于人的架势邓宁临意欲何为?
邓书记冲着自己来的?要打压康桥公司?不至于吧骆志远心念电闪,不动声色地梳理着自己的心绪。
他没有吭声,会议室里的气氛由此变得极为微妙和尴尬起来,同时还隐藏着一丝火药味,其实包括沈宏卫在内,都担心骆志远年轻气盛,一时意气用事,拍案而起。一旦如此,康桥公司收购自行车厂的事儿,就彻底完蛋。
但骆志远毕竟不是“愣头青”,他心性之沉稳、城府之深沉、看问题之深远、随之应变能力之强,远远超乎了众人的想象。
突然,骆志远轻轻笑了,不疾不徐地道:“沈局长,各位机械局的领导,首先要感谢市委邓书记和劳市长对这件事的关心和关注。市领导站在全市发展和安定团结的大局上,作出这样的指示,我能理解。作为我个人而言,我也在这里表态:坚决贯彻落实两位市里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尽我们最大的力量,作出最大的让步,争取与市里达成共识,完成这次并购。”
沈宏卫闻言心头一喜,心道:这小子终于还是见风使舵、准备让步了吗?这样最好,咱们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但骆志远话锋一转,又道:“但是我们的现实困难摆在这里,如果要我们全部接收自行车厂的所有在职职工,那么,我们所能支付的并购资金现金流就大幅减少,为自行车厂承担债务的能力大大减弱,我想,可不可以这样变通一下:其一,在自行车厂的内债方面,市里能不能给予更大的政策扶持?其二,我们希望能由市里协调和帮助我们向银行争取低息贷款,同时在税收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
骆志远淡淡挥挥手道:“我们已经作出了最大的让步,也表现出了最大的诚意。我们希望市里能给予相应的支持。如果市里同意,我们马上就可以跟市里签署并购自行车厂的框架协议。”
沈宏卫和谷涛对视一眼,觉得骆志远的要求的确并不过分,可以说合情合理,如果市里再不予以回应,恐怕这事就悬了。
沈宏卫沉吟了片刻,点点头:“好,骆总,我这就回去向周市长汇报,你们等我的回复。”
“好,那我们就安心等沈局长的好消息了。”骆志远笑着跟沈宏卫握手。
沈宏卫等人匆匆离开,骆志远带着韩大军和冯国梁等人一路送到门口,韩大军望着沈宏卫几个人上了车,脸上的笑容一敛,暗暗扫了骆志远一眼,心头极为震动,心头浮荡着一种极其复杂的感觉。
直到这个时候,韩大军才蓦然明白,原来骆志远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如此。他咬定青山不放松借安置职工的事儿跟市里来来回回拉锯战,其意在于希望能让市里帮助出面融资换言之,骆志远打的又是借鸡生蛋的主意,试图不花康桥公司一分钱、在延期偿还因各种债务的前提下,利用自行车厂现有的资源和平台,尽快实现电动车项目的上马,一旦这个项目取得效益回报,大可以逐步分批偿还债务和银行贷款。
有市委市政府的“担保”,债务三年还或者五年还都不是关键的问题。
而如今的事实证明,一切都在骆志远有形的“引导”和无形的“操控”下,向着他既定的目标前进如此种种,韩大军除了敬畏和佩服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韩大军默然陪着骆志远走进办公楼,上了楼梯,骆志远突然回头来望着韩大军笑道:“老韩,准备一下吧,我估计市里很快就要跟我们签署框架协议,你和老冯商量一下,让投资管理部的人草拟一个协议出来,做好我们进驻自行车厂的一切准备。”
“老韩,你觉得除了我们几个高层之外,集团的中层干部中谁最合适带队进入自行车厂去工作?”骆志远随意问道。
韩大军沉吟了一会,笑道:“投资管理部的易纲其实不错,但是他如果走了,集团投资管理部这一块,恐怕暂时也没人能顶起来。”
骆志远笑着点点头,“易纲不错,我也是这个意思,让他带人去自行车厂先把工作开展起来。至于集团这边,让他两头跑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的人手奇缺啊,老韩,你催催夏侯书记,让他赶紧选拔人才,公司内部培养费时费力也来不及,我看有合适的人选,能挖就挖吧。”
“行,我催催夏侯,不过我听说他正在准备一个大名单,可能这两天就会提报给你。”韩大军笑了笑,“骆总,我有个建议,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你说。”骆志远挥挥手。
“原先两家毛纺厂有部分中层干部其实综合素质还是不错的,技术、供销、财务、企管、安全、行政,几个口的人才都有,不知道骆总愿不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韩大军看骆志远情绪不错,趁机推荐道。
骆志远笑了,“很好啊,老韩,我这两天也在想这茬。这样吧,你和夏侯书记熟悉情况,你从原先两家老厂的中层干部中选拔5个人年龄要合适、不能太大,能力可以不突出、但一定要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完了,你们两个定下来就成,尽快充实到下属几家成员企业中去任中层,也好帮咱们分担一些工作。”
韩大军和夏侯明礼是原先两家国有毛纺厂的领导,在老职工中肯定有其嫡系的心腹,骆志远刻意进行放权,给予两人安排几个心腹的权力和机会,也是一种手段和权力艺术。
这些人如何如何,他不需要掌控,他只需要驾驭住韩大军和夏侯明礼就成了。
第213章不能吃独食
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也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江湖纷纭,能掌握话语权的毕竟只是少数人。作为社会金字塔顶端的人,要善于和学会放权和让渡部分利益,不能吃独食你吃肉总要给别人喝点汤,否则,就会出现内讧。
这是骆志远故作不懂,有意给韩大军和夏侯明礼机会的关键因素。
其实,骆志远心里明镜儿似地,纵然是他不说这个话,在夏侯明礼提供的备选中层管理人员大名单上,也会隐藏着他们各自的前心腹既然如此,与其让他们隐藏起来暗箱操作,不如正大光明地让事情做在明处,算是施恩怀柔也算是无形的敲打。
听了骆志远的话,韩大军大喜过望。
骆志远公开给了5个名额,足够他和夏侯明礼分了。两人自己也很清楚,这种事情必须要适可而止,不能得寸进尺,能在集团内部安排5个前下属,为日后自己在这家大集团内部形成自己的利益小集团进行铺垫,足矣了。
“骆总,我明白,我尽量把素质全面的同志推荐出来,就像骆总说的,能力可以不突出,但一定要胜任工作。”韩大军赶紧笑着回应。
他心里很明白,骆志远不是一般的人,骆志远可以允许自己和夏侯明礼安插几个自己的人,但却绝对不能提拔庸才和蠢才,一旦影响工作,骆志远这一关就很难过。
骆志远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快步上了楼。
韩大军兴奋地跺了跺脚,转身下楼去找夏侯明礼。
而骆志远上了二楼,在楼梯口处迎面遇到了林美娟。
在整个康桥集团的管理层,虽然韩大军排副总的第一位,但实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