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醉枕香江-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像原版《肖申克的救赎》在奥斯卡上遇到了《阿甘正传》,两部电影同样优秀。就影片深刻程度而言,《肖申克的救赎》还要更胜一筹,但奥斯卡最终却把奖颁给了《阿甘正传》,原因就是因为《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更符合当时美国社会的主旋律。而《肖申克的救赎》虽然讲的是人性和自由上有着深刻的阐释,但同时也对社会丑陋现状进行了揭示。

而港版《肖申克的救赎》这次被大家看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贴近这次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另一个主题——国际性。

林宥伦在金龙奖成立发布会上,几次强调了金龙奖定位是一个国际化的奖项。这并不是说你把奖项颁给了外国电影就算是完成了国际化,而是获奖的电影应该要在国际上能够被各国观众广泛接受并认可。

港版《肖申克的救赎》虽然是由香港人**投资。但剧本却是改编自美国的著名小说,这部电影在先天上就有被海外观众接受的可能。

开幕式红毯上,这两部电影的人马自然成为了媒体重点关注的对象。

《鬼吹灯》这边,王京、元滮、洪劲宝、李佳欣四人一起出场,一开始是并排走,后面元滮、洪劲宝步迈得快,渐渐走到了前面,王京落在间,李佳欣则走得最慢,因为她时常要停下来,配合媒体拍照,同时还会简单回答媒体的一两个问题。

被问到和林宥伦有关的问题时,李佳欣都只是笑笑,闭口不答,只有被问起和《鬼吹灯》电影相关的话题,她才会选择性地做出回答。

王京这边也被媒体几次叫住,被问起这次对金龙奖有没有想法的时候,他直接就开起了玩笑。

“不是你们说的吗?拿奖就找王佳卫,赚钱就找王京,所以拿奖对我来说是次要的,我更关心的是这部电影的票房。”

在被问起对《鬼吹灯》票房的期待时,王京更显得自信满满。

“我们的目标暂时定在《哥斯拉》,虽然我承认在特效震撼方面,《鬼吹灯》很难超过《哥斯拉》,但是比起《哥斯拉》这种纯粹的灾难片而言,《鬼吹灯》在故事性和可看性上要强很多,而且《鬼吹灯》不像是武侠片,这种探险盗墓题材的电影很容易被西方观众所接受,所以这次我们不仅想要在亚洲创造一个好的票房记录,在北美、欧洲市场上也希望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王京在媒体面前放出豪言,一方面属于宣传策略,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鬼吹灯》票房的一个预期推演。因为原著小说的缘故,《鬼吹灯》在华语地区票房应该是有足够的保障,而在海外,特别是北美市场上,《鬼吹灯》也打出了东方版“印第安纳琼斯”来做宣传,这种探险题材电影在西方一直经久不衰,而且又是发生在古老国的故事,更能激发起观众的兴趣,只要发行院线方面愿意配合,收获一个较高的票房并非妄想。

媒体就喜欢这样的回答,要是《鬼吹灯》票房真的达到了语气的目标,自然是皆大欢喜;要是票房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这件事就又可以拿出来炒作一番。

很多导演在影片上映前都不敢把话说太满,就是因为担心事后被媒体和公众看了笑话,但是王京这次完全没有顾虑。

《鬼吹灯》虽然是王京做导演,但一提起这部电影,大家第一想到的只会是林宥伦的作品,影片要是成绩不佳,王京肯定会跟着倒霉,到绝对不会是最倒霉的那个。

反正天塌下来还有高个顶着,王京当然口出无忌。

见王京回答问题这么痛快,两边提问的记者更加来劲,都想从王京口套出更多的消息,不过王胖也不是傻瓜,不会那么轻易就上当。他刚才把《鬼吹灯》的票房定在和《哥斯拉》一个水平线上,实际上这话是从林宥伦口说出来,他只不过是负责转述,至于其他方面,他可不敢乱开嘴炮,一旦让媒体抓住话柄,后面可就惨了。

也不知道是主办方刻意安排还是巧合,《鬼吹灯》四位主创那头才下红毯,这边《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和两位主演跟着就踏上了红毯。

《鬼吹灯》那边好歹还有一个大美女李佳欣做点缀,《肖申克的救赎》就只是三个男人,不过这三个男人站在一起,红毯两侧媒体的反应一点都不比刚才弱。

周闰发、黄秋森、林岭冬这对组合,堪称是今天开幕式红毯上“含金量”最高的,三人都拿到过金像奖最高荣誉的肯定,一部电影能够集合这样的阵容,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此前王京在红毯上遇到的提问,到了林岭冬这里就只是变了一下说法,而林岭冬的回答和王京在内容上虽然大相径庭,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部电影的题材是林先生选定的,我,还有影片的两位主演为了这部电影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可以很负责的说,这会是我最好的一部作品,以后让我再拍同类型电影,绝对不可能再有超越。”

很少有导演会说自己已经拍好的某部作品是自己巅峰,更多人被问起自己最好的作品,都会说是下一部,像林岭冬这样一开口就说自己以后再也无法拍出超越《肖申克的救赎》的作品,媒体的反应可想而知。

当然和刚才王京预测《鬼吹灯》票房不一样的是,林岭冬说这番话并不是事先就计划好的宣传策略,这真的就是他内心里的真实想法。

更让媒体没有想到的是,《肖申克的救赎》的两位主演也都共同认可了林岭冬是说法。

第612章压抑

“这真的不是夸张或是说是为了吸引大家来关注这部电影,林导演的说法换到我身上也是一样,当初林先生找我来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他说片的男主角会成为我从影以来最经典、最不可磨灭的角色,当时我是不太相信的,但是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我却越来越觉得他说得没错,我相信所有进到电影院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会认同我的这个观点。”

周闰发的话在记者那边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立刻就有人反问他,难道《肖申克的救赎》会比《赌神》的高进、《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更加经典?

这种带了陷阱埋伏的提问一向是媒体记者的惯用伎俩,初入行的新人经常会吃亏,但是像周闰发这样已经在娱乐圈混迹了多年的人来说,里面的弯弯道道一眼就能看出来。

《赌神》还好说,商业片的味道太浓了,高进这个角色虽然经典,但更多只是代表着周闰发从“毒药发”咸鱼翻身变成“神仙发”的一个标志,但是《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就不同了,大导演吴雨森的成名力作,当年横扫了金像奖,更让周闰发捧起自己第一座金像奖小金人。

周闰发如果顺着记者的提问来回答,不单是否定了自己以往的成绩,无形也否定了王京和吴雨森。

不管周闰发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媒体事后都会往这方面去写。

王京重利不重名,听到周闰发这么说很可能就是一笑置之,但是吴雨森不同,更加要命的是,他还是这次香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委之一。

出人意料的是,周闰发还真就这样回答了。

“我还是那句话。只要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同意我的说法。”

兴奋的媒体记者还想继续扩大战果,又把提问对准了黄秋森。

“黄先生,你是否也觉得自己在这部影片的角色是最好的?”

黄秋森像是不知道记者的意图一样,毫不犹豫地就点点头,认可了这个说法。

喜形于色的记者乘胜追击,又补充问了一句:“比《沉默的羔羊》的范博士还要好?”

黄秋森凭借着《沉默的羔羊》登顶金像奖影帝,要是他真这样承认了,无疑就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脸。《肖申克的救赎》黄秋森虽然也是主演之一,但他的搭档是周闰发,这部影片要是拿奖,得奖的也只可能是周闰发而不是黄秋森。

哪一部明显不可能得奖的作品来否认自己的成名作,黄秋森真这么说了。金像奖的评委们会怎么想?

问出这个问题的记者很得意,他觉得黄秋森一定会被问住,可没想到黄秋森接着却说出了一句让人目瞪口呆的话出来。

“如果你说的是男配角的话,我真就觉得《肖申克的救赎》是我演过最好的角色。”

对面提问的那帮记者表情都明显的愣了一下,电影宣传海报上明明写的黄秋森是主演,而他自己却只承认自己演的是一个配角,一部出演配角的电影当然不能和一部出演主角的电影拿来做比较。黄秋森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把记者精心准备的陷阱全都化解掉。

就在记者们还在走神的时候,林岭冬三人已经在工作人员的提醒下继续往前走,等这帮记者回过神来的时候。在想要提问却都已经晚了。

尽管林岭冬三人这么说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给《肖申克的救赎》做宣传,但是这一段发生在红毯上小插曲传开之后,现场的媒体记者都在讨论这件事,然后都对《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充满了兴趣。

很遗憾的是。《肖申克的救赎》在影展上的只播放3场,座位大多被评委以及各路前来参加电影节的片商占去。分到媒体手的票少得可怜,特别是今天的首映场,全香港的媒体就只有《明报》系的记者手里有票,其他媒体的记者都只能在门外干等着。

《鬼吹灯》的情况就要好很多,电影节上一共上映10场,不仅能够满足评委和媒体的需要,连带着很多到港的旅客也能先睹为快。

香港媒体对此也不是没有情绪,最直观的表现是开幕式结束后,《肖申克的救赎》和《鬼吹灯》在不同的电影院同步上映,跑去报道《鬼吹灯》首映情况的记者明显比报道《肖申克的救赎》的人数更多。

本来就只是想要表达一下不满,没想到这样做的后果却是扑了一个空,开幕式一结束,所有的评委包括各国的片商,全都被林宥伦拉到了《肖申克的救赎》这边,这下可就便宜了守在《肖申克的救赎》首映影院这边的记者,竞争少,愿意接受采访的人又很多,基本上每个记者手里都拿到一两条独家新闻。

当然在还没有看过《肖申克的救赎》之前,接受采访的评委或是片商说话都很谨慎,实际上并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信息,真正关键的还是他们从电影出来之后的态度想法。

这边首映开始,那些跑错地方的记者陆续都受到消息赶了过来,电影院门口很快就围满了记者。

坐在放映厅里的评委们并不知道外面发生的情况,此刻他们的注意力都已经完全的被大银幕上的故事所吸引。

港版《肖申克的救赎》打着“监狱风云”续集的旗号,影片风格自然也延续了林岭冬一惯写实而偏向于黑暗的基调。

影片一开始就用交叉剪辑的画面向所有放映厅的观众传递:汽车醉酒的男人、法庭审问、一对偷情男女的合。欢、醉酒男装弹、法庭审问、醉酒男提枪下车等几帧信息,成功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后面随着律师的陈述,大家很快便弄清了“事实”。

故事发生在60年代的香港,周闰发饰演的是一个事业成功的银行家,因老婆与人私通,他喝醉酒之后枪杀了自己的老婆以及她的情夫。

案情看起来很清楚,影片也没有进行更多的回顾,法官判定周闰发杀人罪名成立,然后他被判入狱服刑。

在这一刻,所有的观众都认为周闰发入狱是应该的,同时心里有不禁有些疑惑,这可不是林岭冬电影的风格,主角要是没有被冤枉,那故事往下又该如何发展?

带着深深的困惑,大家都耐着性往下看。

故事进入到监狱部分,当黄秋森扮演的狱头问周闰发为什么会入狱的时候,周闰发说了一句:“我是无罪的。”

换成其他演员,观众可能还会有所怀疑,但是周闰发一直以来留在观众心目都是高大正面的形象,他这么一说,很多观众立刻就相信了他的话,只是还没有想明白他为什么蒙冤入狱。

没想到黄秋森听后却是哈哈一笑,说了一句更经典的台词。

“来这里的都是无罪的。”

这话看起来像是在讽刺周闰发的还没有搞清楚状况,但同时更像是讽刺60年代香港混乱贪腐的政法系统,关于这部电影的主题,也就在这样不经意的对话揭示了出来,依旧是林岭冬黑色写实的风格。

此时此刻,观众们最关心的还是周闰发杀妻的真相,但是电影却一直吊着大家的胃口,开始讲述周闰发在狱压抑而平淡的生活,他通过黄秋森搞到了一把小鹤嘴锄,说是用来雕刻一些小玩样儿,和黄秋生慢慢混熟之后,甚至黄秋森还帮他弄来了一张电影明星夏梦的海报贴在墙壁上。

在一次外出劳动的时候,周闰发无意听到了监狱长谈论股票投资的事情,周闰发表示自己可以帮监狱长投资赚钱,交换条件和他共同劳动的三个狱友每人都获得了三瓶啤酒。

监狱长在周闰发的指点下,投资股票赚了一大笔钱,然后他逐渐开始让周闰发帮他代理管理自己的财务,同时狱警们也找周闰发,请他指点投资赚钱的办法,作为回报,周闰发搬进单独的囚牢,享受比别的囚犯更好的待遇,甚至还为狱友们争取到了一间监狱图书馆。

这段故事虽然平淡,但在细节上的处理却能一直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但是很多人看到这里的时候都很疑惑,同样是描述监狱题材,《肖申克的救赎》和林岭冬之前的《监狱风云》里面的残酷监狱生活相比起来,美好得简直就像是一个童话。

难道林岭冬这回真的转性了?

回答所有观众疑问的是故事的突然转折,一个因盗窃入狱的家伙无意向周闰发透露,自己曾经在一次抢劫,用一个醉酒男人手里的枪杀死一男一女,但事后法官却把杀人的罪名全都归结在那个醉酒男人身上。

看到这里,观众们这才恍然大悟,也许,大概,这就是周闰发蒙冤入狱的原因。

在得知事实真相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猜到了周闰发下一步会怎么做,但心里又不禁怀疑,事情应该不会那么简单吧?

第613章爆发

正如大部分观众所料,周闰发得知真相后,立刻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监狱长,希望他能够为自己洗刷冤情。※r/》

监狱长很痛快地就答应了周闰发,银幕上的周闰发看上去满怀希望,但是放映厅里的观众却总觉得事情不对劲,因为前面的剧情里,多出细节反映出监狱长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周闰发是帮他赚了很多钱,可这些钱真就能让他满足了吗?

果然,大家猜到的意外真的发生了。

周闰发在无限的憧憬等待着监狱长那边传来好消息,但他等到的却是真正作案那名窃贼因为试图越狱被枪杀的消息。

但这个坏消息传来的时候,银幕上的周闰发表现得很镇定,但从他的眼神,观众们能够感受到那种深深的绝望。

直到这一刻,观众们才真正知道了之前那些剧情铺垫的用意,林岭冬的风格一直没有变,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

以前他的电影是用黑暗的剧情来直接传达给观众这种情绪,而《肖申克的救赎》,他的手法更加高明,先是给人一点希望,吊住了大家的胃口,然后到了这个希望最大的时候,突然让它像一个肥皂泡一样破灭,用这种情绪的落差,让观众感受到影片男主角所承受的那种压抑。

放映厅里静悄悄的,所有观众都被这种压抑的情绪侵染,只感觉透不过气来。

周闰发知道那个窃贼是被监狱长设计杀死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自己能够假释出狱,因为他一方面担心周闰发出狱之后会将自己的灰色收入曝光,另一方面是想把周闰发留在监狱继续帮他赚钱。

被关了一个月的小黑屋之后,周闰发似乎妥协了,他继续帮监狱长投资赚钱。却再也不提自己出狱的事情。

观众们都相信周闰发不会就此放弃,但也由此产生了一种担忧,那就是周闰发最后会不会死在监狱长手上,按照林岭冬以前电影的剧情安排,这种的可能性非常的大,就像《龙虎风云》最后,周闰发就死了。

抱着这样的担心,所有观众都睁大眼睛,紧盯着银幕上出现的每一个画面。因为大家都已经意识到,这部电影很多重要的信息都潜藏在剧情细节之。

周闰发在一次和黄秋森的见面说了一些很奇怪的话,他让黄秋森哪天出狱的话可以去一个地方,那里有他留给黄秋森的一些东西。

随后在周闰发为监狱长填件的时候,观众终于发现了一些异样。他临走的时候换走了监狱长的皮鞋,这个异常的举动给了观众一个很兴奋的暗示:周闰发终于要开始行动了。

果然,第二天狱警查房的时候,周闰发从牢房里消失了,与此同时,监狱长打开保险柜,发现自己的账本被换成了一本圣经。

监狱长气急败坏地来到周闰发所在的囚室。狱警在夏梦的电影海报背后发现了一条通道,而监狱长也找到了周闰发挖掘这条通道所用的工具,一把被周闰发藏在书里的小鹤嘴锄。

看到这里,观众们都下意识地想起了之前的剧情。周闰发每次外出放风,都习惯地跺跺脚,然后从裤腿里会有一些灰尘掉下来。

这个细节很多观众都注意到,但都下意识地忽略过去。没想到这其居然潜藏着这样的秘密。

影片再次运用交叉剪辑的手法,展示了周闰发是如何挖隧道来到排污管。又是如何砸开排污管,顺着排污管一路爬行,最终到了外面的小河。

镜头给出了这条逃跑路线的特写,同时还用三种计量方式来描述这段排污管道的长度,用意当然是向观众表达周闰发越狱的困难。

周闰发爬出排污管,在小河迎雨展开怀抱的那一瞬间,所有观众都感觉到之前压抑在心头的那种气闷的感觉烟消云散,有些人甚至还跟着大口的喘气,就像从排污管里逃出生天的人是他们自己一样。

这一刻压抑的爆发,让所有人都感到无比的畅快。

周闰发顺利逃出监狱,取走了监狱长非法所得的钱财,而且还把他贪污受贿的证据寄给了报社,监狱长最后在绝望把自己锁在办公室,吞枪自杀。

影片到这里并没有结束,黄秋森在这之后也被假释出狱,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个在监狱里呆了大半辈的囚犯在获释之后,因为没办法再适应监狱之外的生活,最后在自己家里选择了上吊自杀,而黄秋森在出狱之后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他曾想过要再次犯罪,以便再次入狱,但是想到对周闰发的承诺,他最终来到周闰发让他去的地方,找到了周闰发给他留下的礼物:一笔钱和一封信。

这封信里讲述的是关于“希望”的事情,同时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因为在监狱黄秋森一直认为“希望”是一个可怕的东西,而周闰发则用自己的亲身事迹证明了,在这个世界上,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希望就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在信,周闰发叫黄秋森去泰国找他,而黄秋森也终于克服了出狱之后的心理危机,最终满怀希望的找到了周闰发。

两个老朋友最终在蓝天碧海下彼此望见了对方,拥抱在一起。

影片的这个结尾的确不像是林岭冬的风格,但是在影片结束这一刻,并没有人去计较这个问题,所有人都还沉浸在这个故事深刻的意味之,心绪久久难以平静。

林岭冬坐在第一排,此刻的表情显得很紧张,虽然他之前在媒体面前表现出了对《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极大的信心,但是真正到了要接受评委们检视的时候,他手心里还是捏了一把汗。

电影院里很安静,大约过了半分钟之后,突然有人开始鼓掌。

一个,两个……更多人加入到了鼓掌的行列,掌声一共持续了足足有5分多钟,最后演变成了全场起立的热烈鼓掌,期间不断地有人过来向林岭冬表示祝贺,一位来自日本的电影人更是直言不讳地通过翻译向林岭冬言明,这次金龙奖他一定会把票投给《肖申克的救赎》。

更多的人开始走出放映厅,一见到有人出来,等候在电影院外的记者立刻就围了上去。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刺激,不是那种视觉上的刺激,而是来自心灵层面的刺激,从感观表层塌陷入心灵的极度震撼,我敢说这是我看到过的最震撼的电影,没有之一!”走在最前面的许安华没等记者发问,就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对这部影片的看法,她的情绪看起来还没有完全从影片之走出来,说话时候表情显得很兴奋。

走在最前面的记者都不约而同的愣住了,这是什么节奏?

跟着出来的麦加见到记者把镜头对准了他,赶紧摆摆手:“别问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因为我想要说的话都已经被许导演说完了。”

许安华一个人反常也就算了,连麦加也这样,现场的记者真有些弄不清楚状况了。

许安华和麦加都没有留下来接受记者采访的意思,说完这些话就匆匆地走了,留下一堆还没有反应过来的记者。

虽然错过了追问两人的机会,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出电影院,记者们也不愁找不到采访的对象,很快这次电影节的评委都被记者们三三两两的围住。

“要想给这部电影下一个结论我觉得很难,反正这部电影给我很独特,和林岭冬之前的作品都不一样,如果说林岭冬以前的电影世界都是灰色调的,让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