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品鉴宝-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卫国似乎也看出来了,快人快语,摆着头解释。“韩冲,你是不是觉得我这壶不好,但你可以打开来看的,玄机在里边”。

其实,韩冲在周卫国说打开的时候,已经上手拖住这个紫砂壶了。说不是古董,村里人不懂古董,但周叔叔这么自信,韩冲明白师出有名,下意识地打开了盖子,韩冲俯身好奇的朝着那紫砂壶看去。

这一刻,谜底揭开了。韩冲方明白了周卫国的笃定是哪里来的。

原来这把紫砂壶内部的构造很是奇特。它比普通的壶要复杂的多,其结构居然是仿造古时候那种良心壶制造的。

所谓良心壶又名转心壶,两心壶,是古代王公贵族喝酒作乐的一种酒器。

这把壶内为双水胆设计,互不相通,两处注水口巧妙地设置在寿星拐杖下端及肩头悬挂的酒葫芦之处。

因其可同时注入,倒出两种不同的水色而得名“良心壶”,两心壶是之谐音。

壶内有两个心,壶上暗藏机关,可同时装两种不同的酒水,是古人在喝酒时作弊或取乐时用的酒壶,但偶尔也会用作是杀人的工具,在很多宫斗戏当中经常会看到这种壶。

韩冲没想到这把看似普通的紫砂壶竟然是完全仿造转心酒壶做的,一开始,韩冲的心思完全放在这是不是一件古玩上,南辕北辙。

可虽说这紫砂壶机关高深,但是它并不是古玩。转心壶的制作工艺虽然精巧,但现代工艺早已经破解了这个巧思的手法,更是有很多小作坊专门成批量地生产这种转心壶,为的就是这个噱头。

不过,对于业内人士简单,对于外行来说,这转心壶的制作工艺就算复杂了,更是对于村子里边的农民来说,手里有这么一个物件,那绝对以为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这也是很多农村人被坑骗的原因。

当下,周卫国便是。“怎么样?韩冲,被吓到了吧?”

周卫国挺胸不无骄傲,更使得附近的村民,还有周海波双目放光,耳朵竖了起来,等着韩冲的回复。

韩冲很平静,他只是在书里看到过,做这种壶,需反复酝酿,首先要揣摩出来造型,之后经过养土,贴花,注浆,施坯和印坯等几道工序才可以最终成型。

手工制作,工艺值得赞美,有一些价值。可手工做多了之后,很多瓷器的工艺就会被模仿,更是很多作坊开始通过冰冷的机器对瓷器进行加工。说起来,这些壶以后就是有模子的了,只要将坯泥放入模子里便能一次成型,物依稀为过,批量生产的,更加是机器加工的,又能有多少钱呢。

眼前这一件不过几百块钱而已。

“周叔叔,实不相瞒,您这件紫砂壶不是古董。”

“不是古董吗?那至少很值钱吧?”

周卫国不死心。

“周叔叔,这么说吧,您没听说过造瓷是有模子的,只要是有模子的紫砂壶就可以一次成型?”。

“一次成型?”周叔叔脸塌下来了。他再糊涂也听出这紫砂壶是厂子里批量加工的物件,尽管比普通的紫砂壶贵一点,但也不值什么钱。

看周叔叔的失望神态,韩冲安慰道:“周叔叔,其实你这个壶造型做工都算可以的了。您可以拿回家去泡茶,装酒都可以。还是能值大几百块钱的。”

听着大侄子宽慰的语言,周卫国勉强笑了。“咳,我也有心理准备的,估计是我发财的时候还没到。没事没事,你们接着鉴宝,祝你们能有古董宝贝吧。”

周卫国说着挥袖而去,虽然他走得潇洒,可还是被村民们看出了他的伪装。

可不是吗?

哪有那么容易就出来古董的。

周卫国这一个头没开好,倒是鉴宝现场制造了一些紧张气氛,而村子里边的喇叭叔家的大喇叭也喊起来了。

“各位村民大家好,咱们村现在正在韩小粒家门口鉴赏古董呢,谁家有老物件的都可以拿到他家门口,韩小粒的儿子韩冲是鉴赏师傅,大家抓紧时间过来了。”

好吗,原来村长是去大喇叭家宣传动员村民去了。

他也是希望村里边能出几件古董,先有几个村民带头富起来,这也是他执政干的有利村民的好事。

第五十五章村里鉴宝(三)

(求今天的推荐票,推荐票多才有推荐,才能活命,求票)

--------------------------------------------------

韩冲接着鉴赏,喇叭一宣传,鉴宝的人越来越多,村民带来的宝贝中,大多都是瓷器。

以瓷碗最多。而粉彩瓷碗品相中,又以寿桃蝙蝠图案最多,有麻姑献寿图,祝寿图,福禄图。可惜这些瓷碗大多都是仿造清代的,韩冲鉴赏下来,难免有些提不起神来。

瓷器在鉴定的东西中占了九成,除了瓷器之外,韩冲亦鉴赏了两件青铜器和玉器,村民们一件一件的宝贝就这么被鉴定,都半个小时还没有一件老物件出来,大伙高涨的情绪无不变得消极。

这会轮到韩冲的一个远亲,叫舅舅的刘奎了。

刘奎其实是熊彩霞妹夫、也就是韩冲姨夫的叔伯兄弟,他不是周家屯的,可也在邻村。

听见喇叭上喊,专门从邻村赶来的。

韩冲和刘奎舅舅不太认识,可韩小粒却知道,尽管和韩冲他小姨夫关系不咋地,这么多年也没有往来,可刘奎这个舅舅和韩冲家还是亲戚相称,偶尔会串个门。

“韩冲,这是你刘奎舅舅,你小时候他带过你的。”韩小粒看轮到刘奎,跟韩冲介绍。

韩冲笑了笑,礼貌得点头问好。“舅舅好。”

刘奎倒有些不好意思,这么些年,刘奎倒不像年轻那会跟韩家人亲近,红着脸勉为其难笑得有些尴尬,

“外甥好。没想到一眨眼你都长这么大了。舅舅听说你入了古董这一行,这不,家里有很多老物件,我推着车拉来了,你帮着舅舅鉴赏一下吧。”

刘奎的车子停在一旁,这是一个小推车,车子不大,上边放着一个蛇皮袋,蛇皮袋子满满鼓鼓的,可以知道里边的物件不少。

韩冲不在寒暄,直入话题。“那麻烦舅舅把上边的麻袋拿过来吧。”

“好的。”刘奎几步到了车子前,一把抄起了车子上的蛇皮袋,双手环抱在胸前,没两步便把袋子啪的一声放在了桌子上。

随手,刘奎将袋子的东西全盘托出,全都是一些老旧的书籍,书籍中竟还散发出一股霉锈味。

泛黄的书皮,一些纸业都残破可见,刘奎看到这些书都有点难为情。

因为这些东西如果是古董,刘奎这么对待无不是暴殄天物,明珠露尘了。

韩冲看了一眼,心中好不心疼,不过村子里的人大大咧咧,骨子里根本没把这些东西当宝,能够拿个袋子装起来,已经阿弥托福了。

韩冲用手去翻开书籍,一时间引出左目中的蛟龙,因这书籍太多,后边更有好多人等着,韩冲需要节省一点时间。

蛟龙从左目飞奔而出,下一秒围绕在这书堆之中,绕过一本本残破的书籍,蛟龙白色的身体之上始终没有光晕染出。

韩冲知道,这是这些书籍都不是古董的缘故,继续翻看,在韩冲入手一本书之瞬,蛟龙更是伏在上边,身体上露出了浅浅的光色。

韩冲连忙将这本书从书海中抖出,将书页上的尘埃擦去,更是不敢太用力害怕这老书风残逐年,经不起擦碰。

这是一本百家姓,不是印刷版的,而是珍惜的手抄本。

自然,手抄本的文字比起印刷的金贵很多,就像是机器和手工制作的工艺品,道理显而易见。

若是名人抄写的,价值更丰。

这《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国姓氏的书,《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老百姓听到百家姓第一反应就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就连两三岁的小孩子也能把百家姓当做儿歌来哼。

可能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赵钱孙李四个姓氏排在前边是因为此四姓人多,其实不然。

赵姓在百家姓打头,乃是因为此书完书在北宋初年,那时候正是赵家的天下,赵姓是天下第一姓,理应起头。而五代十国吴越王的国王姓钱,钱排在了第二位,钱的妃子姓孙,借东风之势,孙承三,第四个的李是南唐后主的姓,挡在了第四位。

实际上,百家姓并非只有百姓,它据统计,记载的文字有568个,姓氏达到了四百多个。

百家姓家喻户晓,它和《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亦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这里,三字经众所周知,而千字文是南朝梁,周兴嗣所做的一首长韵诗,所谓千文,正是因为这一千个字皆是由不同的汉字组成。

这本百家姓韩冲翻开,里边的文字是行书抄写,字迹雄厚有骨,见韩冲目光停在这本书上,刘奎凑上来请问。“外甥,这是一本百家姓,我爷爷小时候就是读的这本书,可能是老物件?”

韩冲微微颔首。“确实,这个物件值钱一些。”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半天都能鉴赏出来一个古董,本来这一大堆破烂书,大家总不看好的,突然韩冲说来一句,村民们兴致被带动起来,纷纷围簇而至。

“韩冲,你说这本书值钱?”

周海波早先一步抢在了人群前,更是比刘奎的期待感还强烈,俨然把这本书当成自己的宝贝一样。

韩冲话不易说满,其实,他所判断的依据也仅仅在于蛟龙身上浅浅的宝光,这光不强,看势头这物件顶多是清代产物。

清代的百家姓,品相一般,价值尽管有一点,也不会太高。

韩冲直言不讳。“舅舅,这东西是值点钱,我判断年代应该在于清代,可这纸业泛黄,保存不算完好,幸亏里边的书法写的颇有几分劲态。”

“那到底值多少钱?”

村子里听不懂韩冲的鉴赏溢词,这东西值多少钱才是大家关心的。

韩冲保守起见,略迟疑道。“舅舅,以我个人的看法,这件百家姓的书法见长,年代到位,两万还是可以有的。”

“多少?”

刘奎还没愣,周海波先打了个颤。

一本破书,竟然比自己那一瓶珍藏好几年的茅台酒还贵,周海波觉得韩冲是在开玩笑了,他还说要收宝呢,以为几千块钱便拿下了,但两万块一本破书,他觉得只有脑子进水的人才会收吧。

第五十六章海柳烟斗

(感谢浩瀚星空2199再次打赏100,小周和小高再次打赏100,黑夜25再次打赏200,求推荐票和收藏,有票子的支持下)--------------------------------------------------------------“值这么多钱?”

刘奎万万想不到,这本百家姓价值有两万,若知道它肯定不会把这本书装在这蛇皮袋里等待发霉。

韩冲怎么没看到村民们不可思议的表情,甚至刘奎都有些将信将疑。

“舅舅,尽管我不能说十拿九稳,可两万我觉得是有的。”

“那外甥,两万块钱我给你收,你收不收呢?”

刘奎怎么不知道,这百家姓村里的老百姓是不可能谁收走的,那个周海波表现了很大兴趣,对这《百家姓》的价格尚嗤之以鼻。眼下只能找韩冲了。

韩冲自然明白刘奎的意思,毫不犹豫道。“舅舅,如果你愿意两万给我收下,那我求之不得呢。”

“是吗,那好啊。舅舅就多谢你了。”

刘奎激动难掩,喜形于色,韩冲下一秒直接道。“爸,你先从你那里给我取出来两万块钱,我先给刘奎舅舅。”

接着韩冲把百家姓收好,放在提前准备好的一个盒子里。“那舅舅,这百家姓就是我的了。你可不能反悔咯?”

“我怎么可能反悔。大外甥,真心谢谢你呢。”

刘奎吞了一大口口水,因为他想到自己立马有两万块钱了,美滋滋的。

没想到,这古董真这么值钱,只可惜,自己这一堆书里边只有这么一件老物件,要不然,这真心能够大发一笔呢。

韩小粒把钱交给了刘奎,见刘奎丰收而归,喜气洋洋的,村民们更是被带动起来情绪。

他刘奎家有宝贝,自己家为什么不可以有。

一些天真的村民更是回家翻箱倒柜,把家里边的所有破旧的书籍亦用小推车推来了,村子里不就是这样,东施效颦,可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几家忙活的大汗淋漓,但那一车一车的书籍,愣是没找到一本古董。

一上午的时间,韩冲都是跟霉锈味战斗了,至于中午的时候,韩冲不得不进屋休息了一会才敢出来继续鉴赏。

周海波一上午也干等着别的好物件出来了,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一上午只鉴赏出来一本破书,周海波自然沮丧。

不过他把这原因归咎在韩冲身上,他果断的造谣,认为这个韩冲根本就是滥竽充数,没有那两把刷子,在这给大家演戏来着。

而刘奎鉴宝这件事,周海波自动联系到他们两家的亲戚关系,更动辄真要有宝贝,这韩冲也会纳为己有,不跟老百姓说实话,总而言之,周海波是不断往韩冲身上泼脏水。

要不是村长横加阻拦,苦口婆心地劝解,村民们还真要相信了周海波的话,给韩冲来个欲加之罪。

有一些村民陆续回家吃饭了,但总体上,鉴赏的村民不落少。

这时,轮到村口的王大爷了。

王大爷今天六十九,老伴在两年前走了,他膝下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在国外,儿子在城里,小女儿二十六岁,还在江城读研究生,女儿说过把老父亲接到国外,可老家伙不崇洋媚外,落叶归根,不想离开中国。儿子呢也孝顺,希望他到城里,但王大爷亦放心不下小女儿。

毕竟自己可以去儿子家,小女儿要住在那,那儿媳妇肯定不乐意。

就这么,王大爷成了空巢老人,闲在这周家屯,谁家有热闹他也总会去凑一凑,好在王大爷身体不错,精神矍铄,可以自理,所以儿女们也还放心。

今天王大爷在家里找乐子不到,听大喇叭上喊老韩家的儿子鉴宝呢,便把自己的那些家底拿出来,想叫这家伙看看。

王大爷是个大烟鬼,他平生的两个爱好,一是喝酒,第二个就是抽烟。

可王大爷比起其他的烟酒爱好者还不一样,他的修养和气质超脱,不仅仅是喜欢喝酒抽烟,凡是与烟酒有联系的,比如这器皿,烟斗,烟嘴,王大爷亦爱收藏。

每一次,烟友斗客们上门,王大爷都会如数家珍地跟朋友分享他的收藏,在这周家屯,王大爷标新立异,成为了一个独到的老头,总之,王大爷不是普通的老头,这是村里达成的共识。

王大爷拄着一根石楠木的拐杖,走到韩冲面前,右手还拖着一个精美的小呢绒袋子。

不说这袋,仅是这根石楠木的拐,韩冲都下意识地高看了王大爷一眼。

韩冲岂不知道,石楠木乃名贵木材,更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为适合制作烟斗的材料,其木质细腻、坚固耐用,最重要的,它长在地中海沿岸的山坡及岩壁上,生长极其缓慢,没有三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根本无法长成。

王大爷手拄石楠木的拐,韩冲对号入座便想到右边王大爷的袋子里很可能装的就是烟斗。

如果里边有石楠木制作的烟斗,恐怕今天还真要收走一件宝贝了,韩冲这一刻心血来潮。

“王大爷,您是来鉴宝的?”

“可不,小子,我这带来了几件宝贝,你给我看看?”

王大爷的手脚并不拖沓,反而轻便,将拐吸在地上,两手娴熟地翻开了呢绒袋子。

袋子外翻,里边的东西清水出芙蓉,韩冲猜对了,果不其然,里边是几个精美的烟斗。

对于烟斗,韩冲不熟络,鉴赏之中,韩冲真没经历过烟斗文化。

其实,烟斗并不是中国的老传统,它是西方的舶来之物,舶来的文化进入中国大凡是在清代,盛行乃是**战争前期。

那个时候,烟斗和鼻烟壶文化先从皇室将相中兴起,经过发酵,方传入民间,而刚刚进入中国时候,烟斗其实叫做“烟抖。”

用过烟抖的不难理解,叫做烟抖始末是为了把烟丝抖进去;让烟丝更紧簇。

后来,人们看着烟抖的形状像个小斗,才有人把烟抖叫成了烟斗,直到现在。

韩冲进入古玩行之初,倒也在书本中学习过有关烟斗的鉴赏,烟斗鉴赏主要在于材质,不同材质的烟斗鉴定有别,需区别对待。

就比如石楠木的烟斗最为金贵,鉴赏需要看它的火焰纹,鸟眼,硬度,可入门之后,韩冲才知道,一入古玩深似海,从此书本是路人。

因为,据他后来所知,最少有几十种木料都能仿出所谓的火焰纹和雀眼,而价格却和石楠有天差地别。

第五十七章海柳烟斗(二)

(感谢庞小胖打赏100,收藏小说小众,不像其他文,所以格外需要大家支持,有推荐票的都投给老武吧)------------------------------------------------------------假如照本宣科,你一定会在这上边交学费。

韩冲十分谨慎,他认出了其中有两个枣木的烟斗,一个是中号的,一个是小号的。

中号的烟斗有13公分长,小号的大概10公分,七七八八的,还有其他一些烟斗,材质乍一看,韩冲辨识不出了。

其实鉴赏来说,古玩行有句行话,鉴赏难在两头。

一是石头;石头有工业原料的石头,比如铁矿石、铜矿石、铝矿石,建筑的石头,收藏的石头,还有佩戴的石头,包括了玉石。

另外一头就是木头,在韩冲接触的看来,楠木、檀木、红木,沉香,鉴赏起来都需要仔仔细细对于木头的纹理、气味,硬度,密度进行甄别,有时候脑袋看大了都无法拿捏。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一般的玩家不要太认真木头和石头的把玩,因为伤脑细胞是一方面,重要的在于,很可能掏心掏肺,最后竹篮打水。

王大爷是个特立独行的老头,用这些烟斗把自己武装的高大上,但实则,这些烟斗很多都是她国外的大女儿给她带回来的,王大爷具体也不知道这些烟斗什么材质,包括有一些烟斗,王大爷还没用过。

对于资深的斗客,关于烟斗、烟丝这些,恐怕比鉴赏师傅还要专业,哪个烟斗用得好,那种烟丝适合烟斗,装多少烟丝,吹烟的拿捏,甚至烟斗的清洗,使用的频率。可王大爷图的皆是一个乐字。

所以他不会计较那么多,也懒得理会这里边的学问。只要村民们欣羡的目光投来,奉承他是个文化人,王大爷便乐得跟个孩子一样,没准都能甩掉拐杖跳到半空中。

王大爷便是这么一个人,现如今烟斗太多了,他玩不转,就想着出手一两个,偏偏碰到韩冲鉴赏宝贝。

王大爷总认为自己这么多烟斗,应该有值钱的,所以才出现在韩冲面前,当下一本正经地看着前者,倒把韩冲的头弄大了。

这段时日,韩冲学习了书画的鉴赏,对于玉石亦颇有研究,尽管对其他石头不能触类旁通,但起码有点感觉,可说到木头,名贵的木材,韩冲必然左支右绌。

慢慢引出蛟龙,韩冲推动着蛟龙飞入那一堆烟斗之中。

王大爷的烟斗有七八个,两个枣木的烟斗一遴选,自动被掠过,然后蛟龙继续绕过一个鼠李烟斗。尽管这个烟斗面上无光,可韩冲透视发现,这鼠李烟斗的材质十分紧密,纹理更是美雅。

越看越耐看,当下韩冲便意识到,这鼠李烟斗应该是不错的烟斗材质,尽管不是古董,却可以收下。

接着白色的蛟龙静静地拂过两个小号的烟斗,停在了一只褐色带有黑斑的烟斗之上。

引起韩冲注意的,在于这支烟斗在蛟龙身上浮现了一圈光晕,尽管色泽清淡,但比起以往来,却莫名有一种美感。

特别的吸引力叫韩冲忽略了这烟斗的年代,总而言之奇妙的感觉叫韩冲一时有些亢奋。

这支烟斗状如柳根,表面似乎被润洗过,光洁如泥,黄褐色之间还有一圈圈的黑斑点,上边还生着很多雀纹,龙眼,天然的形成了一套图案,尽管看不出是什么,但整体呈现的美感令每一个斗客遇到皆会欲罢不能。

韩冲无不心仪此物,此刻虽不知道它价值几何,可能够有光晕出现,造型,材质均呈上佳,韩冲会以为价值不至于太少。

后来的一分钟,韩冲看过了剩下的两只烟斗,可再也没有出现这支烟斗上边奇特的呈现。

村民们都在等着韩冲的鉴定。王大爷双目殷切,探过身子焦急问道。“我说小伙子,我这烟斗你看过了,怎么样啊?”

韩冲刚才催动蛟龙,手上也丝毫没闲着,他煞有其事地故作一通鉴赏模样,实际上完全依赖的蛟龙。

韩冲心里有些惭愧,但面上也不能输。

笑了笑,韩冲指着其中的鼠李烟斗道。“这一支烟斗。”

然后指着另外一只海柳烟斗,“还有这一支烟斗有些价值。其他的我就看不准了。”

“你说这两只?”

王大爷之前也不相信韩冲有什么过人本事,利用他那凡人之眼就能看出东西的真伪。那还不成了齐天大圣孙悟空。

可谁料韩冲的话一语中的,平地生雷,还真叫王大爷感觉天雷阵阵。

可不是吗,斗客烟友们上门,谁也是喜欢用这两只烟斗抽两口,为这王大爷还跟几个朋友干过仗,责怪他们把自己的烟斗给抽多了。

正中下怀之后,王大爷有些佩服。

说值钱的是这两个,王大爷也有出手之意。

“小伙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