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成吉思汗传: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之王-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⑧ 案Nese 《f 新唐书· 西域传》作那色波;《元史· 西北地附录》作那黑沙不(Nakhsab)。
  ⑨ 原注: 忒耳迷现在称为铁尔梅兹(Termiz); 在阿母河畔( 苏联和阿富汗的边境)。
  ⑩ 案兀笼格赤是根据《元朝秘史》译来的;《元史》作玉龙杰赤; 清译作乌尔根齐。城跨阿母河二岸; 阿母河自城下进入花剌子模境内; 一直流入咸海。
  11 案Katun“( 哈敦”或“可敦”)是蒙古语( 或突厥语“) 后妃”或“夫人”的意义。
  12 原注: 塔里寒在阿富汗、突厥斯坦。案塔里寒《元史》又作塔里堪或塔里干。
  13 案巴里黑(Balkh或Bahliha)是根据《元史》译来的;《元史》有时也作班勒纥; 或板勒纥。《西游录》作班城;《西游记》作班里城。在塔里寒的西面。
  14 案呼罗珊(Khorassan) 全境当时分成四郡; 以马鲁(Meru)、也里(Heri)、你沙不儿(Nishapur) 和巴里黑为郡治。这个地区就是苏联中亚、伊朗和阿富汗三国的邻接地区。
  15 案《元朝秘史》作扎剌勒丁。
  16 案哥疾宁(Ghazni) 就是《西域记》里的鹤悉那,在阿富汗。
  17 案八鲁弯(Perwan、更正确些应作Paruwan) 是根据《元史》译来的; 在哥疾宁东北。
  18 这段可参阅多桑《蒙古史》第一卷第七章。
  19 这段可参阅多桑《蒙古史》第一卷第五章末。
  20 案这段出自剌失德《史集》塔塔儿篇( 参阅冯译多桑《蒙古史》上册第一卷第七章一二八页注)。
  21 案Indus 的译作申河; 是根据《元朝秘史》而来的; 就是现在的印度河。
  22 案马鲁《元史》有时也作麻里兀; 在苏联中亚南部; 靠近阿富汗和伊朗的地方。你沙不儿《元史》有时也作乃沙不耳;在现在伊朗的北部。也里(Heart)的对音或作Heri; 在现在阿富汗境内。
  23 案雪山就是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脉。土蕃就是西藏。
  24 案大雪山(Hindu Kush) 即兴都库什山脉; 在阿富汗境内; 靠近印度边境。
  25 案长春真人本名叫作邱处机; 乃登州栖霞人。
  26 案这一节是出自李志常述《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 据王国维校注本)。
  27 案上面所引的三段问答语辞; 都出自《长春真人西游记》上卷( 王国维校注本)。
  28 四月十四日。
  29 见《长春真人西游记》下卷。
  30 原注: 阿海为哈剌契丹人; 任撒麻耳干长官。案《元史》卷一五○有《耶律阿海传》; 谓“耶律阿海乃辽之故族;( 中略); 甲戌金人走汴; 阿海以功拜太师; 行中书省事; 封秃花为太傅濮国公;每宴享必赐坐; 命秃花从木华黎取中原; 阿海从帝攻西域; 俘其酋长只兰秃; 下蒲华寻思干等城;留监寻斯干; 专任抚绥之责。”根据上面的记录看起来; 可见阿海并不是哈剌契丹( 西辽) 人; 却是契丹人( 东方的辽朝宗室后裔)。
  31 见《长春真人西游记》下卷。
  32 案这一节出自《长春真人西游记》下卷。
  33 原注:“乞儿乞克河; 就是塔史( 今称塔什干) 地方的河。”案塔史(Tsahkent) 在苏联中亚的南部; 撒麻耳干的东北。
  34 案这两段引文; 出自《长春真人西游记》下卷。
  35 案二月十四日是初次请辞; 三月初七日乃是再辞。
  36 案泽拉夫珊河就是古代的粟特河(Soghd)。《隋书》作那密水。发源在帕米尔高原( 葱岭);经过撒麻耳干; 消失于阿母河附近的沙碛中。
  37 案豁兰巴石(Kulan…Bashi);多桑《蒙古史》作豁兰塔石。
  38 案多桑《蒙古史》:“术赤不至; 仅遵父命驱猎物无数至豁兰塔石。”
  39 案忽必烈时年十一岁; 旭烈兀时年九岁。
  40 关于本章里的详细叙述;可参阅巴托尔德《蒙古入侵时代的突厥斯坦》第四章《成吉思汗与蒙古人》。

  唐兀惕的最后战役和成吉思汗的殂落(1)

  成吉思汗在一二二五年——二六年的冬天和次年的夏天都驻营在土兀剌①河畔的龙庭里; 这个地方在从前就是他的君主王罕的营帐。皇帝现在已经到达了光辉的最高峰。他是一个依照他自己的意志组织成和绝对服从他自己意志的广大帝国的元首; 他也是一个世界闻名百战百胜的忠顺军队的统帅。他的左右又都是为着建设帝国而奔走多年的信实幕友。他们既不是卑鄙的家仆;也不是阿谀的廷臣; 却是由他分配工作给他们的那些可靠而有效率的执行者。他曾经一再向他们重复他那句对博尔术说过的话:“你又与木华黎将应行的事; 助我教行。不可行的事; 谏我教止。承你们如此行为; 我所以得到这个大位子里。”②只有他的长子术赤还不能使他放心;因为术赤要想跟他的父亲和这个帝国脱离关系了。他的野心便是想用单独的力量去建立起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王国; 这个王国将包括最近所征服地方的一部分在内。在跟花剌子模沙作战的当儿;术赤曾经对于他的父亲和几个孝顺弟弟们的政策表示过不同意。战后; 因为趁着自己的封地距离其父亲的帐殿颇远的机会; 他便公然表示反抗的态度。术赤似乎是笼罩着成吉思汗一生中安逸晚年的唯一乌云。
  成吉思汗还有一项没有履行的工作; 就是去惩罚拒绝派遣援军的唐兀惕王。当他出发西征的时候; 成吉思汗曾经立誓要惩罚唐兀惕;而现在已经是实现这项誓言的时候了。一二二六年他便召集了他的全部兵力前去征讨唐兀惕。然而强迫他去对唐兀惕的用兵; 并不是单单因为渴望复仇的缘故; 却是为着其他更好的理由而去征服那个国家的。
  成吉思汗从汉地撤退以后; 金人便乘机夺回其领土的大部分; 蒙古国王木华黎曾经跟他们从事着长期的斗争。成吉思汗因为没有在攻略金京最便捷的唐兀惕地方树立起蒙古的霸权; 所以理解到要从地理的因素上去给与金人一个致命的打击; 即便不是不可能的; 至少也是困难的。因此他对于唐兀惕的战争便非常重视; 不顾他自己的高龄; 也不依靠其部下的将帅; 他亲自去担任着军队的指挥事宜。这种决心就是表明他在这样的程度上; 仍旧还拥有着他的精力和体力。
  战事开始在一二二六年的秋天; 皇妃也遂和诸王扈从着一起去。战役开始的时候曾经获得了不少胜利。但是在冬天; 有一次他出去围猎; 成吉思汗骑着的马被一头在那些地方仍可发现的野马所惊恐; 这就将这位上了年纪的骑士掀下马来。成吉思汗既然得了重病; 诸王和老臣们便共同商议对策。③其中有一位将军说道:“唐兀惕是有城池的百姓,不能移动。如今我们且回去; 待合罕安好了时; 再来攻取。”④会议里都依附着游牧民族心理上这样典型的见解。但是把这种言语去奏给成吉思汗听时; 他却并不表示赞同; 他说:“唐兀惕百姓看见我们回去; 必以我为胆怯。我且在这里养病。先差人去唐兀惕处; 看他们回甚么话。”于是便把下面的传旨遣人送给唐兀惕主:“ 你曾说要与我做右手; 及我征回回; 你却不从; 又将言语讥讽。我如今已取了回回; 我要来与你算账。”唐兀惕主的回答; 因为出言不逊;激起了成吉思汗的愤怒。他说道:“他说如此大话; 我们如何可回去? 虽然死呵;也要去问他。长生天知道了吧!”⑤这话竟成了一种谶语;他虽然消灭了敌人; 可是他自身也在这次战役里殂落了。
  成吉思汗在从前的战役里; 不只是在战斗方面和围攻方面指挥其主力; 而且也在整个战场上去指导他们作战; 他指挥着好几个军团到那些地点上; 并且还针对着敌军的主力。唐兀惕人虽然还作着顽强的抵抗; 但是他们的城堡却落入蒙古军的手里; 他们的军队也被成吉思汗和其部将们所相继战败。攻克灵州以后; 他率军进围唐兀惕的首都宁夏(Ning…Hia) ⑥。一二二七年成吉思汗驻扎在清水县(T‘s ing…Shuei…sien) 地面;秦州(Ts‘ing…Cnow) 城附近的西江(Si…Kiang) 江畔⑦。
  一二二七年八月〔十八日〕大皇帝在这里殂落了⑧。享年七十二岁⑨ ; 他在最近期内才接得其长子术赤的讣告。⑩他自己已经感觉到死期的接近; 便预先立下了他的遗嘱。当时诸王里面单单一个最宠爱的拖雷在他的身旁。成吉思汗便对拖雷和诸将指示了征讨金人的方略; 同时又命令等到唐兀惕的首都陷落时; 应该把其国王和所有重臣们都处以死刑; 并且还吩咐诸将在他死了以后暂时应该保守秘密; 不要发丧。剌失德丁说:“帝离开了混沌堕落的现世; 遗赠帝国的皇位给一个光荣的氏族。”
  成吉思汗的遗骸; 被运送到蒙古他那常住的帐殿里;诸王、后妃和那颜( 领主、官长) 们都为他举哀痛悼。其后; 便把他的遗骸埋葬在不儿罕合勒敦山帝生前所指定的地点。因为有一次汗在这座山上狩猎的时候; 他凝视着一棵孤树出神; 他很欢喜它; 并且还坐在树荫下休息了一会儿; 静静地作着愉快的遐想; 同时他对左右说道:“这里很适合作我最后休息的地方; 死后便埋葬我在这里罢!”11
  注释
  ① 原注:“土兀剌河是斡儿寒河(Orkhon) 的支流; 也是薛灵哥河(Selenga) 的支流。”案土兀剌河在蒙古国乌兰巴托附近。
  ② 据《元朝秘史》二○五节蒙文应译为:“孛斡儿出、木合黎两个; 将我的正当的事; 帮助着直行了; 我的不正当的事; 止挡着直立了; 教得到了这位子里。”
  ③ 据小林高四郎说:“关于成吉思汗的殂落原因;《秘史》卷十二所述; 乃是在围猎时成吉思汗骑着的一匹红沙马被野马所惊恐而坠马跌伤的。但是柏朗迦宾书里所载; 据说是遭受雷击致死的。《黄金史》(Altantci) 则称为由于热病的缘故。一说当汗进围一座名叫合州(?)〔Caaju; 冯承钧译、沙海昂注的《马可波罗行纪》作哈剌图〕的要塞时; 因为膝上中着流矢; 便负伤死了。又一说乃是《蒙古源流》卷四所记; 谓汗把唐古特( 即唐兀惕)美后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带归到自己的斡耳朵里; 是夜就寝;汗体受伤; 因致不爽。哈屯乘便逃出投哈喇江( 意为黑河) 而死。从此称为哈屯额客江( 即“母后河”; 意指今日的黄河)。上面这些传说; 我们当然得推《秘史》所说是最靠得住了。”
  ④ 案这个将军名叫脱仑; 官号为“扯儿必”; 乃是晃豁坛氏人; 其言据《元朝秘史》二六五节蒙文应译为:“唐兀惕百姓有筑了的城池; 有不动的营盘。筑了的城池; 那些人每不会抬着去的。不动的营盘; 那些人不会撇着去的。咱们且退着;等到合罕的肌肤凉了呵; 咱们再上马来罢!”
  ⑤ 据《元朝秘史》二六五节蒙文; 成吉思汗说:“唐兀惕百姓说咱心不能着( 心怯) 回去了。咱们且先遣一个使臣去; 只教使臣在这搠斡儿合惕地面试着; 察着他的言语; 若是〔可〕退呵; 就实行罢!”于是派使臣去传递着话道:“不儿罕呀! 去年你曾说:‘俺唐兀惕百姓将做你的右手’; 根据你的许诺; 通知你:‘撒儿塔儿勒百姓不从协议; 我们将要上马〔征讨〕了’; 当遣人索〔援兵〕时;不儿罕呀! 你既不遵言语〔约束〕;也不与兵力; 却教言语来讥讽着。我们只好留待以后与你算账; 上马出征撒儿塔兀勒百姓去了; 蒙长生天所佑护; 我们证服了撒儿塔兀惕百姓; 如今〔我〕要至不儿罕处来〔与你〕算帐了”。??又成吉思合罕大怒说:“他们说着这般大话; 怎生可退呢! 即便死时; 亦要照着他们说的话去攻打他们! 长生天呀; 你知道罢!”
  ⑥ 原注:“这两座城池; 都在甘肃省的黄河河畔。”案宁夏在夏时先作兴州; 后升兴庆府; 又改中兴府。
  ⑦ 案清水县属秦州; 元时隶陕西行省。今隶甘肃省。《元史· 太祖本纪》曰:“二十二年闰五月避暑六盘山。六月??帝次清水县西江。”
  ⑧ 据小林高四郎说:“关于成吉思汗的殂落地点; 向来就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假使对于盖世英雄的临终地点也不能探明;那末实在觉得太遗憾了。这事箭内亘博士在《元初史实解疑三则》中的第一则中; 已把这个问题考证出来; 并且还驳斥了六盘山说(本于剌失德《史集》)和灵州说(本于《蒙古源流》。)他根据《元史· 太祖本纪》所载; 断定这是在清水县附近的西江; 或者是在那里附近的地方( 参阅《蒙古吏研究》五三页——五七页)。又德国海涅士氏在《成吉思汗的最后远征和其殂落》一文中; 只引证了蒙汉文的史料和介绍些各种各样的不同说法; 却没有作出决定性的结论。”
  ⑨ 案成吉思汗的享年; 据《元史· 太祖本纪》、《亲征录》和《蒙古源流》卷四所载; 都作六十六岁。
  ⑩ 案术赤的死; 据巴托尔德书四五八页所载; 是在一二二七年的二月里; 比较其父早死了六个月。11 出自剌失德《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

  成吉思汗的遗业(1)

  成吉思汗乃是为了他自身; 他的宗室和亲族的利益而征战的。他把广大的帝国遗留给子孙; 并且还留下包含其行政指导原理的律令( 扎撒) 和训言( 必里克)。广大领土和文明民族的征服; 并没有改变成吉思汗的原来见解; 甚至他的见解仍旧跟一切有“毛毡帐裙的百姓”刚刚统一在他的统治下时一样。到晚年时,他把帝国看做其氏族的财产。在这个帝国中;一切事情都是这样安排着的;这就是他的氏族人员和他的僚友都可以为他们自己去榨取大量的利益; 从而使他们得到生活上的享乐。他相信他的子孙和蒙古贵族都将永远过着这种游牧生活。因为游牧生活既简单又自由; 况且还因为游牧民族能够很容易统治定居民族。他的见解;为城乡的定居民族; 都是游牧统治者的终身奴隶; 所以为使后者过着一种自由和优越的生活起见; 他强迫他们去劳作。
  成吉思汗的思想; 虽然跟文明民族接触频繁; 但是仍旧还没有丝毫改变过。蒙古帝国被他的家族——黄金家族〔阿勒坛· 兀鲁黑(Altanuruk)〕① ; 诸王( 就是皇子们)和近亲们所统治; 他们已经跟全蒙古贵族; 汗的幕僚和其子孙;“近卫”和“答儿合惕”( 自由人) 等合体组成了帝国的统治阶级——这个阶级是在他们的利益中建立起来的; 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利益中才能继续存在。一个氏族的集团统治观念; 对于合罕的个人权威观念是决不反对的; 因为他根本是被上天和全体氏族人员升到高位上去的自己氏族的领袖。帝国必须统一; 它的领袖必须是唯一的皇帝。成吉思汗说:“朕让诸子里的一个; 继承朕的大位。朕的言语是永不能改变的。朕将不允许他们去违背它。”
  亲族们也都能够分得拥有定居民族的那些新征服国的封地。但是一个定居的州郡并没有成为“ 分封”(Inju)的一部分; 它的岁入也没有付给附近驻营的皇子; 却被合罕和一切封地里的统治者们全体皇室人员所分享了。在其他方面; 每一“ 分封”人员; 却收受了一定数额的工匠和技艺等; 这些人们完全受着“分封”人的任意处置;并且还可以随意被他们定居在什么地方③。文明些的州郡是被直接对合罕负责的监督官〔达鲁花赤(Darugachi)〕④所统治的; 并且不允许“分封”诸王去干涉定居民的财政或内政。合罕在当时是整个帝国的元首; 他拥有包含着“兀鲁思”、“嫩秃黑”( 即Yurt)、工匠和领地在内的自己个人“ 封地”(Inju)。另外他个人还拥有他的亲卫军。
  皇室氏族的集团统治观念; 在大聚会( 忽邻勒塔) 中发现了另外一种表现。因为在这个大会中,不只是把合罕推举出来; 而且还讨论着整个帝国中的全盘事务。在这种情形上成吉思汗的思想也始终保持着一贯的作风。在“忽邻勒塔”( 汗的氏族和蒙古贵族的会议) 中; 必须敬奉合罕为一个被“长生天底气力里”所统治着的帝国的元首。
  成吉思汗亲自委任他的继承人; 他的选择落到他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身上。这就是表明他平素的洞察力和知人善任的新证据。成吉思汗跟其皇后孛儿帖所生的四个儿子—— 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中; 没有一个人能够继承他们父皇的天才; 也没有一个人具有像蒙古那样一个帝国的统治者所必需的和铁一样的意志。然而窝阔台却是一个豁达大度和具有仁慈心肠的人物;他用一种敦厚的措置收揽人民; 同时还具有一种充分刚毅的意志; 不屈服于暴乱势力和权谋奸计; 并且还能够在必要时采取一种严厉的行动。这就是成吉思汗为什么不去选取他所最宠爱的; 既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又是一个天才统帅的拖雷; 或者为什么不去选取严格遵守其父皇的全部律令; 和精通成吉思汗所重视的“扎撒”的察合台;其理由全在这里。当成吉思汗把自己的决定告知窝阔台;并征求他的意见时; 窝阔台答道:“承父亲恩赐教说; 我难说自己不能; 我当尽力谨慎地做下去; 但只恐后世子孙不成器; 不能承继。我所言者如此。”成吉思汗道:“若窝阔台的子孙们都不成器呵;我的一切子孙们; 难道连一个好的都没有么?”⑤
  照他所说的言辞上看起来; 成吉思汗要想从窝阔台的直系中选拔他的继承人;这种意见在蒙古诸王和贵族间流行; 它并没有什么可以惊异的。在这么多的言辞里;成吉思汗似乎并没有怎样说过。然而这件事无疑由于他急欲知道他自己所手创的帝国; 将来将产生出怎样的统治者; 成吉思汗留下一种遗命:“一个继承者应该要有统治的能力; 而且应该从委任帝国者的嫡子里面选拔出来;同时还应该预先确认他。”
  “忽邻勒塔”并没有实权去变更合罕的决定; 于是它只能够承认成吉思汗的继嗣选择。当成吉思汗殂落以后;诸王和其他贵族们在客鲁涟河畔召开了一个“大聚会”;这件事根据《蒙古秘史》的记载道:“依成吉思汗遗命;立窝阔台做皇帝; 将成吉思汗原宿卫护卫的一万人并众百姓们; 都交给了他。”⑥窝阔台完全实现了其父亲的期望。因为他的父亲也深知他的为人; 所以单单选拔了他。在他的统治期中; 帝国的统一始终被维持着; 同时由以合罕为首的皇室共同统治;也没有遭遇过任何的困难。成吉思汗的种种计划和种种梦想; 看上去要被他实现了。窝阔台甚至还能够照顾平民的福利; 他常常这样说:“我成吉思合罕; 艰难创立国家。如今教百姓们安宁快活; 休教他们辛苦。”⑦而实际上成吉思汗已经建立了他的“皇室”; 因为他在建造皇室世袭财产和希望确立良好秩序传给其子孙的帝国中; 曾经历尽了极大的艰难。
  成吉思汗直到临终前;还仍旧不失为一个畏兀儿文化的信徒; 他也是一个认为畏兀儿教育乃是最适合于蒙古民族的信徒; 这就是他的伟大洞察力的表现。他的爱好畏兀儿文明的信念; 并不因为跟中国和伊斯兰教国的高度文明相接触;或者跟这种文明的代表者如耶律楚材和长春真人那样著名人物相结识而有所损减。成吉思汗认为受过畏兀儿教育的蒙古人; 等到人数增加到相当广大时; 那时候在内政上便可以不再雇用外族人( 色目人) 了。他看到教育( 假使没有教育; 要想维持帝国的统一; 并且要想在有文明的定居诸州里确保帝国的权力; 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和游牧生活可以完全并存。他希望他的子孙要有组织内政的能力; 好像他从前给其军队灌输“扎撒”的精神一样。他对其民族的组织力; 或者毋宁说是在其游牧贵族制抱有巨大的希望。
  成吉思汗的帝国; 在它伟大的创建者死后大约续存了四十年。他的王朝; 在统一帝国分崩离析后所生起的分邦〔诸汗国〕中维持了数代之久。今日统治着蒙古民族的封建王公; 大部分都是成吉思汗的苗裔⑧。蒙古帝国的组织; 在其瓦解后所生长的各“汗国”的组织中仍旧还遗留着许多痕迹; 他们里面的某几部直到现在还残存着。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伟大征服者的组织力。
  但是从大体上说起来; 成吉思汗怀抱着的野心计划; 终不免归于失败。他的帝国已经解体了; 虽然蒙古民族曾经靠他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天才力量被领导着走到世界历史的舞台上; 可是他们自己也没有持续到多久。在被征服的国家; 他们被同在一起的更多人数和更高文化的国民所吸收; 在本土; 他们又退步到从前在成吉思汗领导下所现出的那样状态了。
  成吉思汗政治制度中的弱点; 就是他计划把文明跟游牧生活相结合;同时他坚执地希望他的宗室不会瓦解; 并且还希望能够以汗为元首继续行使他们的集体统治权; 而汗则被“长生天底气力里”所统治; 并服从其万古不谬的“札撒”法则。这两种希望都证明其不可能。因为文明和游牧制度势不两立; 而“扎撒”没有力量制止许多因素; 这些因素是和皇室统一的存续相冲突的。
  注释
  ① 案uruk 乃是蒙古语; 有“家族”、“家系”、“亲族”、“种族”、“亲戚”等的意义。《元朝秘史》音译为“兀鲁黑”; 旁译作“亲”;或“子孙”、“子子”、“孙孙”等。
  ② 案Inju 的意义; 波斯语辞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