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成吉思汗传: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之王-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2 案Beki 的对音为“别乞”; 尚有“别”;“毕”等异译。有“族长”的意义。查“ 别”(Beg) 在突厥语里有“贵人”的意义;最早的汉译为“匐”。〔见韩儒林师《突厥官号研究》之七“‘ 匐’ 考”一文( 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第一卷第一期)〕。又符拉基米尔佐夫在《蒙古社会制度史》里; 曾引述巴托尔德的解释云:“别乞”用于珊蛮教的巫师上; 有“酋长”和“僧正”的意义( 见同书日译本一一二页)。
13 按“ 阿剌惕”《元朝秘史》旁译为“人口”和“人每”; 这便是“群众”和“人民”的意义。ara 乃其字根;…t为复数的表示。harachu“哈剌出”据蒙古语辞典所载; 有“庶民”和“臣民”等意义。
14 Bogul《元朝秘史》音译为“孛斡勒”; 旁译为“奴婢”。在蒙古语辞典里也作“奴婢”、“奴隶”的解释。
15 案塔塔儿(Tatar) 有鞑靼、达靼、达达、达打等许多异译。这里所解释的乃是单纯狭义的塔塔儿部。其名称最先见于记录的;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在漠北斡儿洹河(Orkhon) 东岸Tsaidam 湖畔所建立的突厥“阙特勤”碑文; 因为碑文中记载着“三十姓塔塔儿”的字样。中国史籍里最早记载着鞑靼名称的; 为《旧唐书僖宗纪》、《旧五代史唐武皇纪》、《新唐书·沙陀传》、《新五代史· 鞑靼传》等。详见箭内亘《鞑靼考》(《蒙古史研究》所收) 和和田清内《蒙古诸部落的起源》两文。至于广义的鞑靼可参阅下面的注解。
16 案捕鱼儿湖(Buir…Nor);《元朝秘史》作捕鱼儿· 纳语儿(Nor
为蒙古语“湖”的意义); 今称贝加尔湖。
17 客列亦惕(Kereit) 部; 乃是十二世纪和十三世纪时住在蒙古斡儿洹和土兀剌两河流域间的部落。原音Kerei;…t 乃表示其复数。在中国史籍里; 有克烈、克列、怯列、怯烈等异译。从唐代起就住在贝加尔湖西方谦河(Kem)附近; 后来逐渐南下移至斡儿洹和土兀剌两河地方。详见《史集· 部族志》; 多桑《蒙古史》第一卷;樱井益雄《怯烈考》《( 东方学报》东京七)。
18 杭海山(Khangai);《元朝秘史》作康孩山;现在叫杭爱山。在蒙古国中部; 阿尔泰山脉的东面。
19 肯特山(Kentei) 在蒙古国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间。
20 斡儿洹河现在叫鄂尔浑河。《新唐书· 回鹘传》作昆河或昆水。《元史· 太宗纪》作斡儿寒河;《明宗纪》为斡耳罕水;虞集《句容郡王世绩碑》作斡欢河;欧阳玄《偰氏家传》作斡尔汗河。
21 土兀剌河(Tola)《新唐书·铁勒传》作独乐水;《回鹘传》作独逻水; 张德辉《纪行》作独浑剌河。即今蒙古国土拉河。
22 阿勒台山(Altai) 现在叫阿尔泰山;Altai 乃蒙古语“金”的意义; 所以也叫金山。绵延二千余里; 横贯蒙古国与西伯利亚之间;其最大干脉在乌布萨尔诺西北。
23 乃蛮(Naiman) 部为突厥系民族之一; 然本书作者则称它为蒙古民族。从十世纪至十三世纪初; 就在阿尔泰山脉一带游牧。从十一世纪起改奉景教(Nestorian); 更以畏兀儿字( 就是现在通行的蒙古字) 作为本国的文字。参阅冯承钧译多桑《蒙古史》;《史集· 部族志》。
24 案塔塔儿和鞑靼乃是Tatar 的同名异译。本书姑把前者指为原来的塔塔儿部族; 这是属于狭义的。后者指为一切其他民族自称为Tatar 名称的; 这是属于广义的。例如: 明代指蒙古为鞑靼; 和现代俄罗斯人指一部分的突厥人为鞑靼等。为使头绪清楚起见; 所以把它译成二种译名。
25 参阅多桑《蒙古史》卷一末; 附录四。
26 案斡难河(Onon) 今名鄂嫩河; 在西伯利亚赤塔以南; 蒙古国极北部; 河流横贯着西伯利亚和蒙古国两地。
27 案客鲁连河(Kerulen)《元史》作曲绿怜河、怯绿连河、怯吕连河等名称。《元史· 太祖本纪》又作胪朐河。邱处机《西游记》称为陆局河; 现在叫克鲁伦河。
28 关于女真的译名; 可参阅韩儒林师《女真译名考》一文( 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第三卷)。
29 孛儿只斤; 据多桑说; 就是“灰色眼睛”的意思( 多桑《蒙古史》冯承钧译本四一页)。
成吉思汗的诞生和他的童年时代(1)
大概在一一五五年的时候; 斡难河畔; 迭里温· 孛勒答黑( 现在还是叫这个名称) ① 境界石附近的地方;也速该· 把阿秃儿的家里; 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婴儿生下来的时候; 他的右手里握着一块凝血。他将来就是以成吉思汗②的威名著名于全世界的。也速该· 把阿秃儿是属于孛儿只斤氏族的乞牙惕(Kiyat; 为“乞颜”的复数) 系; 为合不勒汗次子把儿坛· 把阿秃儿的儿子。关于也速该; 我们在史料发现多样的报告; 有些说他不过是一个“长”③ ;其他的记录差不多都说他是所有蒙古部族的首领。英雄诗的秘史; 对于他的记录似乎没有不可置信的地方; 而且他生平的大部分; 已为其他史料的证合所确认; 现在根据这本书的报告; 知道也速该· 把阿秃儿是一个典型的草原贵族。因为他的次兄捏坤· 太子④和他的弟弟答里台· 斡赤斤二人似乎都使用过也速该的牧地; 并承认他为他们的首领。他曾经拥有过奴隶和平民阶级的家臣; 同时他的随从里面还包含着和泰亦赤兀惕⑤氏族有血统关系的人员若干名; 所以当他到外面去侵袭和劫掠的当儿; 常常能够纠合着充足的人数; 并且还常常能够防卫他的营帐使他得到极端的安全。除了是贵族血统的出身以外; 他又是一个名声赫赫的战士; 而且他也没有虚负他把阿秃儿的称号; 就因这个缘故; 他能够在草原里确保其势力。也速该靠着他兄弟的帮助; 打跑了蔑儿乞惕⑥ ( 牧地在客列亦惕领域北面的一个部落) 人; 因为这个蔑儿乞惕人和斡勒忽纳兀惕部的女子结婚; 将她伴归到自己的家里去。这个女子的名字叫诃额仑。也速该便抢来娶她做了正妻; 她就是后来称为诃额仑· 额客(“ 额客” 为蒙古语“母亲”的意思) 的; 这就是说诃额仑母亲; 或者叫她作诃额仑· 兀真〔案“兀真”为汉字“夫人”的音译;在满语里音译作“福晋” 〕;这就是说诃额仑皇后。
也速该· 把阿秃儿为援助他的同族; 常和塔塔儿人交战; 当他远征回来的同时;恰巧诃额仑生了一个儿子。这时候蒙古的侵袭已经得到了成功; 也速该擒住了二个塔塔儿的俘虏归来; 其中一个年长的叫做帖木真。也速该因为他儿子的降生; 刚巧和这件光辉的事件相配合;依照古代突厥、蒙古命名婴儿的习惯; 就给他的儿子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帖木真。⑦好几年后; 也速该· 把阿秃儿与诃额仑又生了三个儿子;这就是拙赤· 合撒儿; 合赤温· 额勒赤; 帖木格· 斡惕赤斤; 和一个女儿叫帖木仑。另外; 也速该的妾也生了二个儿子; 就是叫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的。
当帖木真九岁时; 他的父亲便决定替他去找一个妻子。因为蒙古族的部落组织;是包含着“异族结婚”的;这就是说; 一定氏族的男子; 必须在不是被他们认为自己近亲的其他氏族里娶得妻子。这种制度的结果; 因为由于对婚姻适龄女子的掠夺; 于是不断的争执、交战和侵袭等; 便时常发生了( 也速该· 把阿秃儿自身的情形;就是最好的例证)。除此以外;也有一种解决婚姻的办法;这就是氏族间缔结互相交换妇女的协定。二个氏族的各方人员; 在缔结这种协定后;大家就称对方叫“忽答”( 亲家)。当时也速该· 把阿秃儿既然决心要为他的长子去找一个妻子; 他就跑到斡勒忽纳兀惕部他妻子的亲眷那里去。但是斡勒忽纳兀惕人对于原来为蔑儿乞惕人所有的一个本族女子; 后来反被蒙古孛儿只斤氏族人员所占夺这一件事; 并没有表示过丝毫反对。因为斡勒忽纳兀惕部落曾经与合不勒汗在蒙古名义下所统一的部族订立过长期的婚姻协定⑧。
也速该· 把阿秃儿在路上偶然和翁吉剌惕部⑨的德薛禅〔案“薛禅”在蒙古语里有“贤者”或“聪慧”的意思〕相遇。斡勒忽纳兀惕部就是翁吉剌惕部的一个支派。德薛禅在听得也速该· 把阿秃儿所要进行的事情后; 因为看到年青帖木真的仪表非凡; 不由得动起心来;遂建议邀请乞牙惕· 孛儿只斤氏族的把阿秃儿到他的家里; 去看看他的女儿; 这位如花如玉的孛儿帖是否有资格可以做也速该的儿子最适当的妻子。也速该马上一口答应; 遂陪伴帖木真一起到德薛禅的营帐里去。这时候孛儿帖刚巧十岁( 这就是说; 比帖木真大一岁); 对也速该· 把阿秃儿产生了这样良好的印象; 他就在第二天便为帖木真提议这件婚事,他的建议立刻被德薛禅所接受。于是也速该便将自己的“从马”〔案即供换骑的备用随从的马〕赠与德薛禅作定礼,并让帖木真以未来女婿(“古列干”) 的资格留在那里; 他自己便离开这里回去了。依照蒙古的习惯;这件事可以明确地证明也速该对于德薛禅家系结为亲戚的决心。翁吉剌惕部所占据的疆域; 是在居住于中国长城附近的汪古惕部⑩和塔塔儿部的中间; 东面一直扩展到十世纪时征服中国的契丹( 即辽朝) 旧疆。由于这样的地理位置的关系; 翁吉剌惕部受到汉人的影响; 远较其他蒙古部为甚。他们是与汪古惕部一起; 被中国人列在所谓“白”( 案即白鞑靼) 的一级中的——即开化的“夷狄”。关于帖木真长时期逗留在中国的传说; 这或许是起源于他生活在翁吉剌惕部里的缘故罢。
但是帖木真在德薛禅家的未婚婿生活; 因为受到了意外事变而中止。事变的生起是这样的; 当也速该· 把阿秃儿在回家的途中; 恰巧遇着塔塔儿人在聚集着做筵会。也速该· 把阿秃儿就在塔塔儿人的地面上停了下来;他这种行动; 究竟是为着单纯地希望得到体力上的休息呢?还是为着遵从古代蒙古的习惯; 一有机会过往的人们必须要求参加筵会呢?塔塔儿人里面有认识他的,想起他对其同族袭击的冤仇;尤其是对于他们里面两个人员被俘的冤仇; 遂乘机掺和些毒药在食物里面给他吃。不一会儿; 也速该别离他们重上旅途; 觉得自己的身子有些不舒适起来; 过了几天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他方才明白自己已被塔塔儿人所暗算; 感觉到没有希望再活下去了。他于是把塔歹· 察剌合〔案《秘史》原文为晃豁塔歹· 察剌合〕的儿子;他的家臣蒙力克唤到跟前;把塔塔儿人毒害他的事情告诉他。同时他自知死期已经迫近; 便委托蒙力克照拂他身后的家庭琐务; 并吩咐他尽可能马上从翁吉剌惕部的德薛禅家里把帖木真叫回来; 说罢不久;也速该便死了( 一一六五年)。蒙力克立即着手办理也速该·把阿秃儿的遗命。但是为着顾虑到发生意外纠纷起见; 他将也速该· 把阿秃儿遇毒暴卒的事情不对德薛禅说明; 单单说也速该因为渴念帖木真想要他马上回去。德薛禅便允许他的未婚婿离开他; 但是坚决主张应该早些回来。于是帖木真就随着蒙力克回到自己的故乡。而蒙力克依照也速该· 把阿秃儿的遗言;现在是被称为“额赤格”( 蒙古语“父亲”的意思) 了。
过了不多时; 帖木真和他的母亲; 他的弟妹; 他的亲族; 开始度着艰苦的日子;同时他们更尝尽了人间的每一件穷困和灾难的事情。命运不止一次促使帖木真濒于绝境; 可是每次皆由于不可意料的环境变化; 终使他安然脱离险境。好几回经过九死一生的天佑从此便在这个少年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帖木真从幼年时代起;就表明他在灾厄中的坚定;对于这一点与其说是勇敢和冒险; 毋庸说是机敏和慎重。他的坚忍不拔的毅力; 一直贯彻了他那毕生的主要性格。
帖木真的厄运; 在他的父亲死后就立即开始。他的亲族; 泰亦赤兀惕部首领俺巴孩合罕的儿子塔儿忽台·乞邻秃黑和脱朵延· 吉儿帖因为感觉到像也速该这样强有力人物的已经死亡; 遂启发了他们获得更自由和更独立的活动机会。其次; 俺巴孩合罕的寡妇们曾经跟诃额仑互相争吵; 因此越发激起他们的叛离; 泰亦赤兀惕部遂决心背弃也速该· 把阿秃儿的家族; 迁移到别处去;而让他们听天由命。
当他们准备离开孛儿只斤的幕帐时; 蒙力克的父亲察剌合想说服他们留着不要走; 可是泰亦赤兀惕部不但不听他的劝告; 并且还用枪刺伤了这位老人家的背脊。诃额仑乃是一位有机智并且有决断力的妇人; 她便立刻召集了仍旧对她效忠的少数人员; 举起有也速该· 把阿秃儿符号的大旗; 赶上前去追截那批叛离者; 结果终于使他们里面的一部分人回转过来; 然而事态已经演变到如此地步; 要想恢复旧观显然是不太容易了。也速该·把阿秃儿不能复生; 她的儿子们又都是小孩子; 诃额仑究竟是一个妇人; 无论她怎样能干; 也没有力量去完成他的伟业了。不久以后,诃额仑和她的子女们方才知道他们已渐被弃于众人了。因为自从泰亦赤兀惕部叛离后;其他亲族——如也速该生前所集合的家臣和奴隶等; 也仿例相继离去了; 甚至连担任着照顾孤儿家族的蒙力克;似乎也离弃了诃额仑而和她分帐别居。到了这样山穷水尽的地步; 仍旧和也速该的寡妇一起住着的; 只有她自身的子女; 也速该的如夫人和她所生的儿子; 以及少数婢仆而已。
这个被人遗弃了的家庭; 已经到了即使是很少留下来也不能再在他们自己牧地上放牧其家畜的地步了。但是诃额仑并不因此而感觉到灰心; 她继续以游牧贵族的观念抚养她的儿子们; 她使他们深深地印上他们是正统地属于那个阶级[案即贵族阶级]的观念; 他们的唯一责任; 就是尽各种努力去摆脱现状。帖木真获知的自己氏族的传说和古老故事; 如关于贤淑的女祖先阿兰豁阿和孛儿只斤氏族创建者——神奇的祖先孛端察儿等; 恐怕都是从他的母亲那里听来的。帖木真或许也从他的母亲那里听知最近代的故事;这就是当时他的亲族和祖先的如此光荣的故事; 如关于合不勒汗; 被金人所处死的我们巴汗; 有名的英雄忽图剌汗。诃额仑不仅是一位聪敏的妇人;而且也精通“古老故事”。
也速该· 把阿秃儿的儿子们所作的日常生活; 既非放牧他们的马群; 亦非看管他们的羊群。他们却是屈身于捕鱼和狩猎些小动物; 除掉这些; 也不外乎采集些野葱、野蒜和其他草根而已。这件事假使从草原游牧民的观点上看起来; 实在不难想像到他们环境的悲惨。
在这中间; 帖木真和其弟妹们已经逐渐长大; 由少年一直到成人。帖木真身材高大; 目光炯炯; 真是一位天赋的奇才。虽然他的兄弟合撒儿和别克帖儿在体力上都胜过了他; 可是帖木真却早已有了毕生的性格: 权力欲。他认为按理是他的任何东西而被人剥夺时; 那末他便不能容忍。他的个性的如此一面; 便引导他到了谋杀兄弟的地步。然而这并不是显示少年时代的帖木真; 便已无情苛酷或残忍的意思。现在我们举示一个例子来说明此点: 那就是当他知道察剌合老人被泰亦赤兀惕人所刺伤时; 他就跑过去慰问他; 同时眼见得老臣受着重伤; 不禁涕泪交流。
帖木真和合撒儿已开始注意他们的异母弟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曾经好几次夺取了他们获得物的一部分有许多次了。他们就一起到其母亲那里去诉苦; 然而诃额仑额客却严厉斥责他们兄弟间的争论; 并且说了“除影儿外无伴当; 除马尾外无鞭子”15 的譬喻。同时也会提醒他们不要忘记报复泰亦赤兀惕部的责任。帖木真和合撒儿不顾其母的训言; 竟偷偷儿走出外面去; 由前由后走近别克帖儿那里;用箭把他射死了。这种残酷的行为;当然激起了诃额仑额客的愤怒; 但是帖木真自身却并没有因此显现出极度的惊慌。至于其他各人的态度; 包括别克帖儿的母亲和弟弟; 也仍旧如平日一样的安逸。在这种不断的争斗和侵袭的时代; 人民对于谋杀事情已司空见惯了; 甚至在同一家族的人员里面亦是如此的; 因为杀人者并不被视为是一种犯罪的行为。斗争乃是贵族部落组织和无法律的必然产物; 也是一切蒙古幕帐中的惯例。而且塔塔儿在这一点上; 早已超过其他一切部落; 成为名闻全世界的了。
注释
① 案迭里温孛勒答黑就是迭里温孤山的意思。因为孛勒答黑有“孤山”的意义。斡难河已见前注。
② 案“成吉思”就是“强大”的意思。关于“成吉思”三字的译音; 可参阅小林高四郎《成吉思汗称呼考》(《西北民族文化研究丛刊》第一辑拙译)。
③ 这就是指宋赵珙所撰的《蒙鞑备录》; 据这本书里所说:“鞑主忒没真; 乃旧牌子头结娄之子;牌子头者; 乃彼国十人之长也”。
④ 案《至元译语· 君臣门》“太子”条下仍音译为“太子”;《元朝秘史》亦仍旧写作捏坤太子。然据小林高四郎的注释云:“明译写作‘太子’实误; 应作‘太石’;因为这个名称乃由汉语‘太师’所转化而来; 为辽代以来北方人的美称。”小林高四郎则根据那珂通世之说。
案“台吉”是“太子”二字的转讹; 符氏在《蒙古社会制度史》里也主张此说。
⑤ 案泰亦赤兀惕(Taichiut) 亦作泰赤乌。乃蒙古部族中的一个氏族。蒙古族兴起前; 曾在薛凉格(Selenga) 河畔一带游牧。可参阅《史集· 部族志》、多桑《蒙古史》。
⑥ 案篾儿乞惕(Merkit)《元史》作篾里乞; 篾里吉; 篾里期等。《辽史》作梅里急; 密里急。《辍耕录》作灭里乞歹; 灭里吉; 木里乞; 末里乞歹等异译。为蒙古系部族之一; 游牧于薛凉格河流域一带。参阅冯译多桑《蒙古史》;《史集· 部族志》。
⑦ 帖木真的名称; 和有“铁”意义的蒙古语“帖木儿”(temür)相近似; 是一个古代所传说的铁匠。这种传说曾见于伊宾· 巴图塔、海屯和鲁勃洛克的记载里;可是在柏朗· 迦宾和马可波罗的著作中却没有见到过。
⑧ 如成吉思汗的远祖朵奔篾儿干; 曾经和居住在巴儿忽真地方的部落女子通过婚姻。又;明初叶子奇《草木子》卷三《杂制篇》; 有如下的记事:“元朝正后; 皆用雍吉剌氏; 自太祖与其族帐设誓; 取天下; 世用其女为后”。《元史》卷一百十四《后妃传》中; 亦有同样的记载:“太祖光献翼圣皇后; 名旭真;弘吉剌氏; 特薛禅之女也??有旨生女为后; 生男尚公主; 世世不绝”。( 案“旭真”就是“兀真”的异译;是称号。) 照上面的各种记事看来;实际上这就是“长期婚姻协定”的例证。
⑨ 案翁吉剌惕(Khungirat) 的异译; 见于《辽史》为王纪剌;《金史》为广吉剌;《圣武亲征录》及《元史》为弘吉剌; 雍瓦吉剌;雍瓦吉里等;《辍耕录》为瓮吉剌歹。其住地在蒙古东部; 北起额尔古纳河流域; 南至哈拉哈河流域。详见箭内亘《鞑靼考》(《蒙古史研究》所收); 多桑《蒙古史》第一卷;《史集· 部族志》。
⑩ 汪古惕(Ongut) 族首见于《辽史》; 为蒙古部族之一种。其异译为王孤、雍古、汪古、旺古、瓮古及雍古歹等。因服属于辽; 命它守卫长城; 所以叫做“汪古”; 案蒙古语Ongou; 就是“长城”的意义。其住地在阴山山脉北面;西面一直到甘州黑水方面。参阅箭内亘《鞑靼考》(《蒙古史研究》所收); 樱井益雄的《汪古部族考》(《东方学报》东京六);《史集·部族志》。
11 据赵珙《蒙鞑备录》云:“所谓白鞑靼者; 容貌稍细; 为人恭谨而孝; 遇父母之丧;则其面而哭; 尝与之联辔; 每见貌不丑恶而腮面有刀痕者; 问曰白鞑靼否? 曰然。凡掠中国子女; 教成却弱之; 与人交言有情。”上文所述; 就是指与汉人相邻接的翁吉剌惕和汪古惕等部。
12 据赵珙《蒙鞑备录》云:“成吉思汗少被金人虏; 为奴婢者十余年方逃归; 所以尽知金国事宜。”
13 据一般说法; 皆以为蒙力克因为娶了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 所以称他叫“父亲”。对于这件事; 一六六三年术赤后裔阿不哈齐· 八哈都儿所编纂的《突厥世系》(Schédjere…i Turki; 突厥文。乃节录剌失德书而成; 极简陋) 中; 说得很详细。然有人由各种理由上证明其不确; 认为“父亲”一语; 乃是表示一种尊称的意思。可参阅小林高四郎《成吉思汗生母再蘸说之否定》( 善邻协会调查月报第四八号)。
14 案纛的蒙古语为tuk(《秘史》音译为“秃黑”); 乃从中国传入的。多桑引录Visdelon《鞑靼地域史》和Abel Rêmusat《鞑靼语言之寻究》云“纛; 中国旗名;乃于长矛上悬以土番之犁牛大尾也。是为中国皇帝之特用幢帜;其册封突厥鞑靼诸藩王时; 常以此物并鼓赐之。”( 多桑《蒙古史》卷一)。
15 见《元朝秘史》七六节。
青少年时代和结婚(1)
稍后便发生了一件事情;它使帖木真围绕在一般事物的思想里面; 尤其是关于他自身命运的; 同时对于超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