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安传-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事虽然影响不好,但一直是无伤大雅的,只要没出命案,总有办法平息。朝里当然没人无事揪住杨士奇的儿子不放,能给面子就给了。对于皇帝和朝廷来说,一个贤能的大臣与一个为非作歹的小子相比,显然是前者更加重要。
  不过这只是风平浪静的时候没事,一旦势头不好,大伙儿就正好抓住这一点开始攻击。杨稷的斑斑恶迹,确实也有案可查事实确凿,拿这事儿发难真是立足就处于不败之地。
  杨士奇其实对儿子已经很不喜欢了,相比之下他觉得养女还乖巧懂事得多。可是杨士奇经过了生母改嫁,寄居继父家的生活磨砺,内心最看重的还是亲生儿子,那是杨家之后。
  但这回攻击的是杨稷,杨稷却不是事情的本质;一向招他宠爱的罗幺娘更让他不放心。
  抓走的丫鬟就是罗幺娘的贴身丫头,厂卫番子进府后好像还搜查了罗幺娘住的闺房,拿走了她的字迹。种种迹象表明,这事极可能与罗幺娘有关。
  杨士奇已经顾不得养女的自尊或者脸面了,再次唤人去叫罗幺娘到书房问话。
  “你是不是和张宁的人有联系?”杨士奇直截了当地质问,语气已经比平常严厉得多。
  罗幺娘有些惶恐,犹豫了一下终于点头承认了。
  杨士奇叹息了一声,突然觉得自己走错了一步,当初就不该将就顾惜罗幺娘的主见,早就该把她嫁了……或许皇帝对自己的疑心,很大的原因就是在罗幺娘身上。罗幺娘以前和叛军首领张宁有过婚约,虽然后来解除了,可一个大姑娘年过二十了还养在家里,怎叫人不觉得奇怪,难道是旧情未了?
  在大事上杨士奇从不糊涂,可在家事小事上却常犯糊涂,这回就是最简单的错误。
  杨士奇的语气更加严厉起来:“你见他的人作甚?”
  罗幺娘胆量一向很大而且很有主见,独独有惧怕又尊敬的人,就是养父杨士奇。她面对杨士奇这样的质问,方寸骤乱,怯生生地答道:“他派人到扬州办事,顺带捎带一封书信过来,然后那些人在扬州不熟,也想让我帮忙安顿一下。”
  “办什么事?”杨士奇今天也没有往常的淡然和和蔼,问话短促生硬。
  罗幺娘答道:“我也不知道……而且我只是无意中被他们撞见,后来怕父亲被牵连,也不愿意去见面了,更未帮上忙;只是觉得应该言语一声,才派了小翠去告诉他们,不去赴约。”
  杨士奇道:“你是不是叫小翠捎了字,而且是亲笔写的字?”
  一瞬间罗幺娘觉得整个祸事的责任都会落到她的肩上,心里着实承担不起。在外人面前的冷傲并不足以证明她的强大,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子,能有多大的本事承担这样的大事?事关首辅大臣一家,甚至朝中许多官僚的前程。
  叫人怎么承担?一死了之叫担当负责么?
  “没有!”罗幺娘使劲摇头,眼泪已经含在眼眶里了。
  杨士奇突然心肠硬了,不为所动,再度强调道:“真的没有?”
  “没有,真的没有!我又不认识那些人,派小翠过去言语一声,说我不去赴约了,只不过是看在张宁的份上。”罗幺娘直呼其名,心里突然对这个人生出莫大的恨意。
  正如杨士奇所虑,厂卫抓走了小翠并带走了罗幺娘的字迹,罗幺娘也意识到自己带过去的书信应该落到厂卫手里了……而且桃花仙子问过王狗儿的事,自己还告诉她要找王狗儿应该先找太监王振,以及如何找到王振;当时却没进一步追探,桃花仙子找王狗儿作甚?张宁的人又是如何和朝廷厂卫有来往勾结的?
  罗幺娘的恨是这一切罪责竟然落到自己一个人头上,但心里还有一种更难受的情绪,那便是背叛。如果你本来就对他有心理提防,就算被算计也也不会如此难过;但被自己信任的人出卖背叛,大约是最难过的感受之一。整个人对时间万物的看法仿佛都在一瞬间改变了。
  杨士奇又叹了一起,态度稍稍缓和了一些,“其实这事终究不该怪你,该来的迟早会来,不过一件小事能将其提早触发而已,给了别人借口由头。”
  “父亲让以死谢罪罢,唯有用性命报答多年抚养之恩。”罗幺娘面如死灰,失落绝望的情绪完全表现在了脸上。
  杨士奇忙道:“万万不可!要不是看不开,有什么用于事何补?”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罗幺娘茫然道。
  “该怎么办……”杨士奇搓了搓手,无奈道,“既然没找到应对之策,最好还是以不变应万变。”
  都到了这一步,就算是杨士奇能有啥办法?他的能量来自于威信名望、人脉和多年积累的地位,但现在皇帝要收回地位,朝中同僚个个为了避嫌作出姿态攻击他的儿子杨稷,人脉也不可靠了,那还剩什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前有什么事,比如是杨荣管的范围,打声招呼就解决了,现在给杨荣打声招呼看他买不买账。
  就在这时,只见管家走到了书房外面,轻轻咳了一声。杨士奇便招呼他进来说话。
  管家禀报道:“门外有个妇人求见。老奴不认识,要了名帖。”
  杨士奇随口道:“这种时候谁还会派人过来拜访?”说着接过名帖,念道,“桃花仙子?”
  罗幺娘一听,急忙说道:“此人我认识的……”
  杨士奇很快意识到了什么,伸手拈了一下胡须,犹豫了一番开口道:“这些人不知死活,竟然径直登门造访,是引项待戮还是要授人以柄?赶紧把人轰走!”
  但罗幺娘不这么认为,她觉得事到如今了连家父都没办法,反正是坐以待毙,为何不听听那边的人怎么说?而且她心里也有一肚子疑问,真想当面质问桃花仙子。
  接着杨士奇叮嘱一番,严令罗幺娘不能擅自出门,不要再生事端。他不能将罗幺娘锁在家里,这种事杨士奇不会做,况且又是对罗幺娘……若罗幺娘是个不知世务上当受骗的闺女,也许倒可以将她关起来。
  暂住的杨家宅邸自然是挡不住罗幺娘的,她在几年前就可以独自来往南京办危险之事,要进出熟悉的杨府简直是轻而易举。
  当天深夜,月亮星星皆无,她便摸准一处没有灯的角落,穿着一身夜行衣独自溜出了院墙。
  就在城北不远,有一处地方不一定能马上见到桃花仙子,但是可以找到张宁的人。那是一家售卖各种文墨纸张的店铺,盘下店铺的人姓江,好像是父子俩,另有算账先生和打杂的小厮一人。之前桃花仙子就不再通过古董放信号,但是送了消息给她说过那家文墨店铺,罗幺娘也寻机进店铺逛过一回。
  她专走隐秘的小巷,悄悄摸近那家店铺,但见里面隐隐还有很微弱的灯光从门板缝里露出来。罗幺娘便在暗处潜伏了将近半个时辰(一小时),确定周围没有动静后,然后才走到门前轻轻敲门。
  里面本就被微弱的光线立刻就熄灭了,而且顿时鸦雀无声。罗幺娘主动说道:“是我,罗幺娘,桃花仙子认得我。”
  过得一会儿,拼镶的木门板就被取了了一块,一个声音道:“快进来再说。”里面照样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事情急迫,白天我去找过你,本想见见杨公的。”桃花仙子的声音。等到有人重新把门板镶嵌好,才听到“呼呼”几下吹起的声音,火折子被吹燃了,然后点了一盏灯,那灯的灯芯非常之短,以至于火光就只比米粒大点,微弱的光线让人不至于撞到屋子里的东西。
  罗幺娘一肚子话不知从何说起,便板着脸没开腔。
  桃花仙子道:“咱们到里头说话,江海留在门边瞧着。”


第三百八十五章 抉择
  比米粒稍微大点的一朵灯光下,罗幺娘的脸很模糊,更没什么表情,他的语气也冷冰冰的:“说吧,我让小翠给你们送的字条,是不是被你们交给朝廷鹰犬作为陷害家父的把柄了?”
  桃花仙子沉默了稍许,说道:“字条确实落到了确实手里,不过并非咱们交出去的。罗姑娘的人被跟踪了……”她心想如果说番子是在客栈里出现,那罗幺娘很容易打听出那家客栈里有没有出事,便继续道,“我当时就提防着这一点,立刻离开了客栈,但出去没多久,就碰见了番子拿人。所幸这回他们人不多,械斗之后,咱们死伤了几个人,剩下的逃掉,可混乱之中我袖袋里的东西掉了,估计那封信也在里面,被他们捡了去。”
  罗幺娘不太相信,但一时又找不到哪里可以驳斥,便又问:“你们打听王狗儿作甚?”
  桃花仙子答道:“我们奉命打探消息,湘王手里有一件能要挟太监王狗儿的东西,所以便冒险要见王狗儿,借此要挟他吐露消息。”
  这次罗幺娘吸取了教训,打破沙锅问到底:“什么东西能要挟到司礼监掌印?”
  桃花仙子无奈道:“说来话长,要是现在说出来怕得说到明天早上。我看还是等你到了湖广,亲自问张平安,让他告诉你?”
  “我去湖广?”罗幺娘诧异道。
  桃花仙子道:“你就算不相信宣德皇帝会迫害杨公,也该相信朝中那么多官僚的鼻子。杨公身为首辅,一众大小官儿齐声弹劾杨公,事情不是很明显了么?正好你今晚出来了,我们立刻离开扬州,我带你走……杨府周围有很多眼线,你倒是能半夜出来?”
  “有墙角一点光都没有,只要不弄出声音,也是可以出门的,这次我保证没有人跟踪。”罗幺娘肯定地说。她在外面的隐蔽处静站了半个时辰,如果真的被盯上了,不可能一点动静都没有。
  桃花仙子道:“所以机会难得,你既然出来,就别回那地方了。”
  罗幺娘毫不犹豫地说:“我不会跟你们逃走。家父和那么多人被牵连其中,我又是这次祸端的症结,我要是忽然不见了,将其他人置于何地?如果祸事躲不过,我宁肯与家父一道承受后果。”
  这时桃花仙子对她愈发产生了好感,其实罗幺娘和周二娘一样都是桃花仙子的“敌人”,偏偏对这两个女人的感官大为不同,不知是为何。而且桃花仙子此时还对罗幺娘十分同情,说到底眼前这个女子是被背叛了……当初罗幺娘要不是念旧,怎么会冒险与自己一干人纠缠?
  隐隐之中,桃花仙子仿佛感受到了罗幺娘的感受,心下一阵难过。她希望罗幺娘永远不会知道真相,一切都是她曾经信任的人一手预谋策划的手段。
  “你这么做,我回去没法交差了,张平安肯定会怪罪我一辈子。”桃花仙子轻轻说道,心里暗自叹息一声。
  果然罗幺娘并未怀疑这句话,只道:“现在说这些都是细枝末节。”在她的直觉里,武昌里扬州这么远,张宁没法具体谋划下令的。
  桃花仙子见自己的暗示达到了效果,便立刻转移话题:“这么一想,要想救你,只能连杨公一块儿营救才行了。”
  “家父年纪大了,不像我这么灵便;而且咱们家在京师,我有个兄弟叫杨稷也在京师,还有全家老小上百人,恐怕此事难以办到。”
  桃花仙子沉吟道:“什么小妾奴仆丫鬟是顾不上的,京师的杨稷,我们可以马上派人去带走,不过需要杨公的亲笔书信一封。杨公也是有办法接应出来的,只是比较冒险;王狗儿现在被咱们要挟,丝毫不敢乱动,可以叫他予以配合……此事不仅冒险,而且须要快,也不是不可能办到,值得一试。”
  罗幺娘道:“家父不会答应。”
  桃花仙子道:“这边安排布置由我们来办,劝服杨公就只能靠罗姑娘了。湘王和宣德帝同是太祖之后,湘王的父亲建文帝比永乐更加正统,做谁的臣不是效忠大明?何况杨公今后在史上的评价如何,完全取决于谁能获得最后胜利,假使建文帝一脉重掌大权,朝廷修编史实的官员今后还能污蔑自家的名臣、会说燕王诸臣的好话?如今朝廷看起来势大,但在战场上没取得过一次重要的胜仗……杨公如今的处境,若不是真的非常迂腐,何去何从一目了然。罗幺娘只管好好劝他,杨稷的事也包在咱们身上,咱们的行动必定很快。”
  罗幺娘似有动心之色,她来之前就想问问这边的人该怎么办,现在确实人家提出了办法。她又重问道:“你们真的有法子在重重盯梢之下救出家父?那王狗儿虽说被你们制住,但他一个人权力太大,总不能下令手下鹰犬撤哨。”
  “有办法的……”桃花仙子自然不会说一切都叫张宁谋划好了,“当然是有些冒险,但世上必成的好事并不多,不试试怎么知道结果?”
  “行!”罗幺娘郑重其事地点点头,“接下来如何入手,如何联络?”
  桃花仙子见她答应,微微惊喜下、早有准备般地马上说道:“咱们联络的风险极大,随时可能败露,这是没离开扬州之前的最后一次联络。你回去之后只管劝说杨公,事成后发个信号……你们家西墙上有几盆花草都长青苔了,看样子很久没人管过,如果事成,你便叫人把盆端走。然后次日杨公出门办公时,你与他一起出来坐一顶轿子,别的事只管见机行事,我们自有布置。”
  罗幺娘前后思量了一遍,终于应允。然后她悄悄原路返回杨府。
  夜色和路线的选择都非常有利,虽然危险却终究太平无事。可是刚要回自己房里,却见杨士奇正站在门口。
  杨士奇道:“我听人说你不在房里了,便在此等候你回来。”
  罗幺娘的心坎立刻“扑通扑通”如擂鼓一般,在这种时候人其实没太多的感觉,只是脑子里有些空白,然后硬着头皮熬着。她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杨士奇便又道:“那边有间厢房,跟为父进来说话。”
  罗幺娘顺从地跟在后面,进了厢房,杨士奇直接把灯笼放在桌子上,于椅子上坐了下来。罗幺娘只好站着,不敢坐。她身上还穿着一身深青的夜行衣,这下子就像是窃贼被逮了现行一般。
  杨士奇只是叹了一声,既没有发火也没有质问。他或许觉得无话可说,因为当天才叮嘱过罗幺娘不要再出事端给人把柄,晚上她就出去了。
  沉默良久,罗幺娘终于鼓足勇气道:“事已至此,咱们是没有办法的,父亲所言以不变应万变,不过也是无计可施的无奈罢。于是我便想见见湘王的人,看他们有何办法……”
  “什么办法!”杨士奇打断了她的话,“想让细作接应,逃走?”
  罗幺娘委屈道:“如果我只是想逃走,今晚还回来作甚;父亲若也那么想,还等我作甚?”
  “唉……”杨士奇又叹了一口气。
  罗幺娘又小心提醒道:“王狗儿有把柄在张平安手上,被人控制了。”
  “哦?”杨士奇一听反倒没有质疑,他立刻就想到了几年前的“香灰案”,什么把柄能控制王狗儿,可能只有那件事中的问题。
  罗幺娘观杨士奇的神色,便稍微大胆起来,又道:“湘王是很有诚心对待父亲的,他为了您这样的重要人物,定然会不遗余力。”
  “无非就是装点门面罢了,张平安怎么想,老夫还猜不到?老夫在天下士林的威望名声,才是他看重的事。”杨士奇道。
  罗幺娘听罢忙道:“不管他出于何种心思,肯定很想得到父亲这样的贤能。”
  因为事发突然,罗幺娘还没来及去想法子说服杨士奇,幸好此前桃花仙子劝她的时候说了一番道理;于是罗幺娘便索性将那口话搬出来劝父亲。
  桃花仙子那口话过于直白赤裸,但话糙理不糙,着实不是信口开河。特别是关于身后名的论断是血淋淋的现实,例子不远,二十几年前方孝孺付出那么大代价、忠心不可谓不诚,历经三朝还没能翻案,仁宗有心却没在位多久;等宣德一上台,马上就压住此事了。除了方孝孺在民间略有争议,还有别的建文罹难之臣,在翰林院编撰的实录、史书里,有什么好评价?建文朝中枢的一干文臣,更是一个个被各种负面描述,最好是误国误君的评价少不了,不管事实究竟如何恐怕永世不能翻身。
  而且杨士奇最明白的不是这种事,而是内部被清理的有实权威望的大臣下场,不仅仅是性命的问题,肯定事先要身败名裂;否则,皇帝和诸臣岂不是自己承认是昏君和奸佞?只有昏君和奸佞才会害死自己的忠臣。就像太祖时期的李善长,牵连而死的几万人,没有个说法岂不是冤杀?
  杨士奇不敢断定叛逃的结果,但可以预见到自己在宣德朝的下场……一个选择因为另一个选择实在糟糕而具备了竞争优势,而且所谓叛逃,因为同是大明宗室而在气节上的制约就更小。


第三百八十六章 迹象
  没有人知道当初真正激怒朱瞻基的是张宁的书信里那句“当今宣德皇帝无甚本事”,至于背叛与不信任的猜忌都比不上这一句话的效果。
  那句话确实有污蔑之嫌,因为太宗的偏爱、朱瞻基算得上一个见多识广而有头脑能耐的帝王,但他确实也是个三十来岁的青年皇帝,且养尊处优惯了,免不得仍有一些年轻气盛和自视甚高的心态;于是竟然有人这么明目张胆地鄙夷他,加上本来就有几次失败的羞耻压在心底,骤然发怒在所难免,实乃人之常情。
  ……当然假如拿这句话在以前说仁宗朱高炽,朱高炽多半不会在意。因为朱高炽生前本来就体胖又表现木讷,长期不受长辈兄弟待见,更是多次被汉王弟弟给气受,他都习惯被鄙夷了,很沉得住气的一个人。
  数日之后朱瞻基火气稍缓,这才回忆起杨士奇以前的事,杨士奇作为仁宗(朱瞻基父)的东宫故吏,于永乐一朝数度因为保护仁宗被牵连下狱,和先帝的感情很深。可是事情进展到现在,开弓没有回头箭,极难挽回了;朱瞻基心中的猜忌也并未解除。杨士奇和仁宗的感情基础,隔了一代后到宣德朝,着实就淡化了很多。
  事情只好任由这样发展下去,朱瞻基准备按照规则一步步进行,朝臣才进行到拿杨士奇的儿子开刀一步,这才刚刚开始。不过朱瞻基是将此事一直挂在心头的,早上办公时才特意问王狗儿,杨士奇在做什么。
  王狗儿说他一早就去了扬州的礼部行辕办公。一切都很正常,杨士奇还没到被停职查办的时候,他就只能照样过下去,只不过随时都有监视他动向的人。
  ……
  事情开始之前往往都有迹象,最明显的就像杨士奇倒台前纷纷而来的弹劾奏章;还有非常不显眼的,墙上原本有的几盆花,某一天突然不见了,可是这种无关紧要的事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几乎不可能。
  大明地方官通常三天才会升一次堂问案,不过京官却每天都要上直,通常十天才能休息一次。杨士奇第二天依旧如往常一样出门,在官署行辕呆了一整天,要等下直才会出门坐轿回家。
  桃花仙子已在红药桥附近准备多时,因官吏们自北城河行宫南行、必过此桥。他们带着一辆马车停靠在河边,周围的随从故作一番百无聊赖的状况,有的人在往河里丢石子玩,有的人在相互闲聊,就好像是在等人一样。这红药桥又叫廿四桥,有盐商取唐诗“二十四桥明月夜”之意,在这里重建了诗歌里的建筑,认为二十四桥是指一座桥的名称。
  马车里的桃花仙子穿着圆领长袍,梳着发髻戴着纱帽,以轻纱掩面,时不时瞧外头的情形。她的对面坐着一个很丑陋的人,正是太监王振。
  桃花仙子道:“我们如果叫王公公下令撤了盯梢的,将来一旦出事要追查到底,纸包不住火终究危险;或者被番子细作发现后,再叫你们强压下来,照样是惹人怀疑的。这种法子着实是强人所难。所以让王公公亲自来一趟,把厂卫的人手布置详细告诉我们,如此就算出了什么事,也很容易找到担当责任的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王振没有提出不满,他已是得了王狗儿的首肯才来干这件事。
  正如桃花仙子所言,王狗儿和王振都觉得这样参与密事风险不大,他们没有任何尾巴露在外面,加上王狗儿的权势到时候很容易把后果嫁祸他人。
  “过桥之后,整条街附近就有七个人。”王振不动声色道。一段路上就有七人盯梢杨士奇,而且是长期这么看着,这已经是极高规格的监视了,也只有首辅这样的大人物才有资格享受这种待遇。
  “桥边河中间那个亭子看见了么,名曰宛在水中央,里面那个没戴帽的汉子是一个,从亭子里可以看到桥上和桥两尾的一举一动。”“接着泗水街东面最高的那栋茶楼,这里只能看见楼,看不到临街的窗……只要从北开始数,第三扇窗户里头有个咱们的人盯着。此处居高临下俯视这一段路,可以监视局面势头。”“另有一人在街口牌坊底下闲逛等着,一会儿杨士奇的轿子过桥,便交给这边的人了,牌坊底下的人会不远不近地混在人群里跟着,纵向观摩街上的情形。”
  “最后一班人是布置在泗水街中间的岔路上,一共两拨人,都在泗水街西侧,可以看到东面茶楼上的动静。第一拨人最多有三个,如果有什么情况,茶楼上的人在高处发信号,则由这边人多的一拨派人去支援。”
  桃花仙子默默在心里记着,虽说是七个人却是五个哨点,只要记住数字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