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历代少数民族志-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默啜势力日衰,欲依靠唐朝的威望,以号令北方其它各民族。714年夏四月,他又向唐皇室遣使求婚,并自称“乾和永清太驸马”。
  默啜年老以后,更加昏庸暴虐,属部纷纷离散。
  714年秋九月,葛逻禄等部首领至凉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县)降唐。十月,原西突厥十姓部落胡禄屋等部至北庭都护府归降。降唐的十姓部落前后共1万多帐(户)。715年(开元三年)春二月,默啜之婿“高丽莫离支高文简,与跌都督思太,吐谷浑大酋慕容道奴,郁射施大酋鹘屈颉斤、苾悉颉力,高丽大酋高拱毅”等率领1万余帐,脱离后突厥,至唐朝边境归附,被安置在黄河南面原先降唐突厥居住过的地区。高文简被封为辽西郡王,其余首领封郡公。同年秋,默啜进攻九姓铁勒。九姓首领思结都督磨散等降唐。
  716年(开元四年)夏六月,默啜北征九姓铁勒拔曳固(拔野古)部,在独乐水(今蒙古国土拉河)大破该部。默啜恃胜轻归,毫无防备,途遇拔曳固溃散的战士颉质略突然从柳林中跃出,将他杀死。当时唐朝大武军子将郝灵荃出使在突厥,颉质略便和他一起将默啜的首级送至唐都城。九姓铁勒中的拔曳固、回纥、同罗、霫、仆固五部一起归附唐朝,被安置在大武军(治所在今山西省朔县东北马邑)北。
  默啜的儿子小可汗继位,但被前可汗骨咄禄之子阙特勤杀死。默啜的诸子和亲信全部被杀。阙特勤拥立其兄左贤王默棘连为后突厥君主,是为毗伽可汗。毗伽任命阙特勤为左贤王,掌管全部兵马。
  毗伽可汗初立时,许多属部已经离散,留下的也不稳定,形势很困难。他任用其岳父暾欲谷为谋主。暾欲谷是后突厥旧臣,虽已七十多岁,但老谋深算,本民族人很信服他。他对毗伽可汗起了很好的辅佐作用。河曲的突厥降户跌思泰、阿悉烂等听到毗伽可汗即位的消息,纷纷返回后突厥。毗伽既得思泰等来归,力量壮大,准备南侵唐朝。暾欲谷认为:“唐主英武,民和年丰,未有间隙,不可动也。我众新集,力尚疲羸,且当息养数年,始可观变而举。”毗伽又想筑城,并立佛寺道观。暾欲谷告诉他:突厥人口只及唐朝人口的百分之一,所以能与唐为敌,正在于游牧生活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又从事射猎,人人习武,力量强的时候进兵抄掠,弱则窜伏山林,唐朝的军队虽然多,也奈何我们不得。如果筑城居住,一旦失利,必遭围歼。释、道两教劝导人们仁慈柔弱,不是用武争胜之道,不可推崇。暾欲谷准确地分析客观形势,根据本民族的特点制定自己的战略战术,深得毗伽可汗赞许。
  720年(开元八年),唐朔方大总管王晙奏请从西面调动拔悉密部,东面调动奚、契丹两族兵,于秋季同至稽落水掩袭毗伽可汗牙帐。毗伽闻讯大惧。暾欲谷认为不必害怕:拔悉密在西域北庭(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与突厥东面的奚、契丹相隔非常遥远,双方无法配合。由于唐朝将领之间的内部不和,王晙自己也不敢出兵。等拔悉密孤军深入时,可以很容易地打败他们。后来事情的发展不出暾欲谷所料,拔悉密军被他追至北庭击溃。冬十一月,暾欲谷回军经赤亭(今新疆鄯善县东北七克腾),掠夺凉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县)的羊群和马群,并击败唐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的军队。毗伽可汗因此声威大振。
  第二年(721年)春二月,毗伽可汗遣使求和,“请父事天子”。又连年遣使向唐贡献方物,求婚。725年(开元十三年)夏四月,毗伽派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向唐朝进贡。颉利发扈从唐玄宗东巡封禅泰山。冬十二月,颉利发辞归,唐玄宗厚加赏赐,但终究没有允许与后突厥联姻。
  在这以后,毗伽可汗每年都派大臣至唐朝觐。727年(开元十五年)秋,吐蕃写信给毗伽,约他一起侵扰唐边境,毗伽不但予以拒绝,并且将吐蕃的来信送交唐朝。唐玄宗很赞许毗伽的诚意,在紫宸殿设宴款待送信来的后突厥大臣梅录啜。又允许在朔方军西受降城设立互市,每年以缣帛数十万匹与后突厥交换军马,以壮大骑兵队伍,并改良马种。从此中原的马匹更加强壮。
  731年(开元十九年)春三月,后突厥左贤王阙特勤死。唐朝派金吾将军张去逸等送唐玄宗玺诏前往吊奠。并为他立祠庙,刻石为像。唐朝派去6名绘画高手,在庙的四壁精心绘制阙特勤临阵作战的壁画。这在突厥国中是从未有过的绘画艺术作品。最有历史价值的是,732年(开元二十年)立的《故阙特勤之碑》,其汉文碑铭由唐玄宗“御制御书”。碑上还刻有古突厥文字的铭文。这大理石碑分为大小2块,至今仍矗立在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和硕柴达木地方,是研究突厥史的重要材料。
  734年(开元二十二年),后突厥大臣梅录啜下毒谋杀毗伽可汗。毗伽在毒药发作但尚未身死时,发兵杀死梅录啜及其族党。毗伽死后,唐玄宗派宗正卿李佺前往吊奠,并为立庙和碑,命史官起居舍人李融撰写碑文。此大理石碑立于735年,也刻有汉文与古突厥文两种铭文,和《故阙特勤之碑》树立在同一地方。
  毗伽可汗死后,国人立其子为伊然可汗。伊然可汗曾由唐朝册封。但不久他就病死。其弟继立为苾伽骨咄禄可汗,唐朝派遣右金吾卫将军李质册封他为登利可汗。登利年幼,其母婆匐参予政事,国人不服。登利的堂叔分掌兵马,在东者称左杀,在西者称右杀。
  741年(开元二十九年),登利忌左右两杀权势过大,与母亲合谋,诱右杀至可汗牙帐,将他杀死,夺其军队。左杀判阙特勤害怕被杀,先发制人,攻杀登利可汗,立毗伽可汗之子为可汗。新可汗很快被骨咄叶护杀死,另立其弟为可汗。接着骨咄叶护又杀掉这可汗,自立为可汗。
  后突厥内乱频繁,唐玄宗命左羽林将军孙老奴招抚回纥、葛逻禄、拔悉密等九姓铁勒部落。
  742年(天宝元年)秋八月,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联合攻杀骨咄叶护,推举拔悉密酋长为颉跌伊施可汗,回纥和葛逻禄的首领分别担任左、右叶护。后突厥另立判阙特勤之子为乌苏米施可汗,并以其子葛腊哆为西杀。唐玄宗遣使劝说乌苏米施可汗内附,他不听劝告。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列重兵于碛口,进行威胁。乌苏米施害怕,口头上表示愿降,但实际上进行拖延,并不前来。王忠嗣动员拔悉密、回纥、葛逻禄进攻后突厥。乌苏米施逃走。王忠嗣出兵,取突厥右厢。后突厥西叶护阿布思、西杀葛腊哆、默啜之孙勃德支、伊然可汗小妻余塞匐、毗伽可汗女大洛公主、登利可汗女余烛公主等率领部众千余帐,先后降唐。九月,唐玄宗登花萼楼欢宴来归的后突厥诸首领,并分发给他们很多赏赐。 
  744年(天室三载)秋八月,拔悉密攻杀乌苏米施可汗。后突厥残部立其弟鹘陇匐白眉特勤继位,是为白眉可汗。后突厥大乱。唐玄宗命朔方节度使王忠嗣乘其乱出击,破后突厥左厢阿波达干等11部。回纥和葛逻禄一起攻杀拔悉密颉跌伊施可汗。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南下占领突厥故地,745年(天宝四载)正月,骨力裴罗击杀后突厥白眉可汗,送其首级至唐京。后突厥毗伽可汗妻骨咄禄婆匐可敦率众归唐。唐玄宗封她为宾国夫人,每年供给她“粉直”20万。
  至此,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后突厥,在唐朝和九姓铁勒回纥等部的联合攻击下,国亡。从此以后,突厥在中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继之而起的是回纥。
  现代突厥
  突厥是中亚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现在全球约有1。3亿操突厥语族语言的人,他们大多自称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后裔。这些人的分布广泛,如前所述。
  “突厥”在国外各语种中,原先均与“土耳其人”相同,如英文的Turk,法文的Turc等。现代一般认为土耳其人为突厥人的后裔。但为将土耳其人与所有突厥语民族区别开来,现在世界各主要文种中,也都有分别的说法。如英文在Turk之外,又有Turkic peoples,指称所有的突厥语民族。俄文在Турок“土耳其人”之外,又有Тюрк指代突厥语民族。
  突厥源流
  突厥的源流并未有定论,大致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应该带有匈奴的血统。在南北朝至唐朝时住在现今中国西北地方。现代土耳其人,认为自己是突厥的直系後裔,他们认为突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元48年立国的北匈奴。西元6世纪突厥部落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初归附于柔然。西魏时首领土门击败铁勒,破柔然,建立政权,东至大兴安岭,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隋初分裂为东西两部,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攻灭东突厥,唐高宗显庆四年(658年)唐又灭西突厥,余部西迁中亚。但是在武後(武则天)时期,再度建立後东突厥帝国。约在7世纪末8世纪初,最后亡于回纥。
  民族发展
  燕赵地域处于北方,辽阔广大,燕山南北,长城内外,自远古以来就是北方民族与中原民族交错杂居的地带,各族人民之间的往来,通过各种渠道,在这裏汇聚,因此,北方各游牧民族与中原华夏汉族之间两种相互区别而又相互依赖的历史文化,在这裏融合。从历史的发展顺序看,先秦时期的戎狄,秦汉时期的匈奴、东胡、乌桓、鲜卑,魏晋北朝时期的柔然、敕勒,隋唐时期的突厥、回纥、奚,五代十国、宋辽金时期的契丹、沙陀、女真,元明清时期的蒙、满等族都在北方这块土地上有过形成、发展、壮大和相互融合的历史。“五胡”、辽金在这裏有过割据称王的历史,元明清朝则在燕赵的腹地北京建立国都,形成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统治着全中国。因此,燕赵地域民族文化的融合浑成,不能不带有在这种自然地理和历史背景条件下所形成的双重蕴含,即:平原文化与草原文化;农耕文化与畜牧文化;华夏文化与胡族文化;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这是地域民族融合,互吸优长,共同发展的结果,从而使燕赵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处于全国中心地位的京都文化的皇家气派相互结合,相互影响,不仅显示出燕赵区域民族融合的特征,而且表明了其在中华文明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与伊斯兰教渊源
  宋灭亡后,中国在元朝统治下统一了,各民族间的关系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东北的女真人、契丹人,漠北的蒙古人,西北的回鹘(维吾尔)人,西南的藏、彜、白、僮(壮)、苗、瑶等各族人民,都处在这个统一政权范围内。最高统治阶级所属的蒙古族,过去只局限于在大漠南北游牧生存,同中原来往不多,现在则通过驻防、分封、屯田、从政等关系,大量迁居内地,吸收汉族文化。原来的契丹人、女真人,由于辽金两朝的会聚融合,多数都已汉化,元朝也称他们为汉人。这时还产生了一个新的民族……回回族。他们原是居于中亚和西亚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部分维吾尔、波斯和阿拉伯人,自唐代以来就有东迁者,蒙古西征后,中西交通大开,加之元朝和中亚、西亚政治经济关系的密切,他们就大批来到中国内地,在和汉族人的多种交往中,他们仍保有信奉伊斯兰教的风俗习惯,从而形成了一个不同于汉族和其他族的新民族……回回族。回回族在燕赵地域也多有分布。
  伊斯兰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唐朝初年传入中国;辽时传入燕赵。据史籍记载;辽耶速鲁丁奉敕建造北京牛街礼拜寺,为伊斯兰教传入燕赵之始。元代,成吉思汗对投靠他的外族人及其宗教实行宽容政策,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突厥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开始和蒙古人接触,当时的官文书中称他们为“回回人”。1219年蒙古军3次西征后,回民大批进入中原,有许多被编入“探马赤军”。蒙古统一战争结束后,忽必烈下令各地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与编民等”,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在燕赵定居下来,他们保留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在燕京、和林、定州、易县建立了一些清真寺。易县城内礼拜寺内一幢碑,称其寺建于元朝。定州市礼拜寺内一幢碑,建于元至正八年(1348年),碑文中对回民人数、建礼拜寺及对伊斯兰教的教理、教义和一些制度都作了记述,成为燕赵伊斯兰教传播情况的最早记录。《秋涧先生大全集》卷八八《为在大都回回户不纳差税事状》云:“今体察到本路(中都路)回回入户,自壬子年元籍,并中统四年续抄,计二千五百九十三户。”反映了伊斯兰教在北京的流传情况。《元史?赡思传》称,赡思家居真定(今河北正定),赡思是元代政治家,回族学者,他在正定的定居,为伊斯兰教在燕赵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契丹 中古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亦指这个民族所建立的政权。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辽河上游一带活动,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政权,唐灭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统治中国北方,辽朝先与北宋交战,“澶渊之盟”后,双方长期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辽末,女真族起事,辽帝国迅速走向灭亡,1125年为金所灭,其余部建立了西辽王国,延续了93年。辽国疆域是赵宋王朝的两倍:东临北海、东海、黄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北至克鲁伦河、鄂尔昆河、色楞格河流域,东北迄外兴安岭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沟河及今甘肃北界。
  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杨,国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国称做“契丹”。
  西欧文献“契丹”就写成Khitay。转写成俄语字母就是Китай(kitai)。所以俄文称中国为Китай(kitai)就是来自契丹。
  起源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茫茫的北方草原上流淌着两条河流,一条叫西拉木伦河,意思是〃黄水〃。人们把它看作是黄河在远方的女儿,所以文献上写作“潢河”;另一条河叫“老哈河”,也叫“土河”,两河流域孕育了草原上的文明。传说中,一位驾着青牛车从潢河而来的仙女,与一位从土河骑着白马来的勇士,在两河的交汇处相遇,两人相恋,并结为夫妻,他们便是契丹族的始祖。历史学家根据这个传说和一些相关史料的考证,对契丹族的起源作了如下解释:他们认为仙女和勇士所代表的分别是居住在两河流域的两个原始氏族,一个以“白马”为图腾,居住在“马盂山”;一个以“青牛”为图腾,住在“平地松林”。后来两个氏族都迁徙到两河汇聚处的木叶山,他们联姻繁衍,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契丹,汉译亦作吉答、乞塔、乞答、吸给等,它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开始于公元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此时八个部落的名称分别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匹吉、黎、土六于、日连。在战事动荡的岁月中,各部走向联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后经过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部落联盟时代,臣服于漠北的突厥汗国。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契丹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契丹与唐朝之间,既有朝贡、入仕和贸易,也有战争和掳掠。907年,契丹建立了政权,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强大势力。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创建契丹国。947年,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辽成为中国北方统一的政权。契丹王国强盛,其疆域东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长城,北绝大漠。1125年,辽为金所灭,此后契丹逐渐被融合。
  崛起
  
  北魏时,始见契丹族名。原分八部,居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之南,黄龙(今辽宁朝阳)之北。常以名马文皮贡献北魏,并进行贸易。628年(唐贞观二年)契丹首领摩会率其部落背突厥附唐。此时,契丹已形成部落联盟,君长出自大贺氏。648年;契丹诸部皆请内属,唐廷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以其首领窟哥为都督;封无极县男,赐姓李氏。又置羁縻州十,各以其部落首领为刺史。契丹有别部酋领孙敖曹;621年(唐武德四年)附唐。其曾孙万荣,武周垂拱(685~688)中为归诚州刺史,万岁通天(696~697)中,与其妹婿松漠都督李尽忠(窟哥之后)并为唐营州都督赵文翙所侵侮,遂举兵杀文翙;据营州反;进攻河北地区,屡败唐军。武则天征发大兵讨之,借奚及突厥之助;始得平定。是后;契丹附于后突厥。715年(唐开元三年);其首领李失活来附,唐廷复置松漠都督府,以失活为都督,封松漠郡王,玄宗又以甥女杨氏为永乐公主妻之。其后,契丹首领可突干再次叛唐,唐为防御契丹,加强东北边防兵力,建立范阳、平卢两节度,重用胡人安禄山,结果酿成安史之乱。唐至德(756~758)年间,契丹与唐保持朝贡贸易关系; 但亦受崛起于漠北的回鹘控制。9世纪中叶回鹘破亡;契丹又归顺唐,唐赐以〃奉国契丹之印〃。 
  而8世纪中叶后,唐朝由盛转衰,无力顾及对边疆民族的管理。到了9世纪末10世纪初,唐终于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了。
  当时盘踞燕州一带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更为暴虐,所到之处“无少长皆屠之,清水为之不流”。刘仁恭穷兵黩武,规定男15岁以上,70岁以下,皆得自备兵粮从军,“闾里为之一空”,使“幽、涿之人多亡入契丹”,而契丹西北面的两个强邻突厥、回纥,早已分别在8世纪中叶和9世纪中叶衰落。在契丹社会内部,如前所述,由于生产的发展,阶级分化也伴随着愈趋激烈,国家机制的一些因素已因时萌生。
  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均表明,10世纪前后的契丹社会发展到了一个转折时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把契丹社会推向更高发展阶段。然而,当时作为联盟盟主的痕德堇可汗却“不任事”,在与刘守光父子争夺中,其子被俘,在“纳马五千以赎之”遭拒绝后,只好“乞盟纳赂以求之”,从此不敢南进。痕德堇对刘氏每岁秋霜落后烧其牧地草场,牲畜多饥死的暴行,反而“以良马赂仁恭求市牧地”。按契丹俗,为盟主者必须有“德行功业”,否则应由他人替代。智勇善射的耶律阿保机,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登上了契丹诸部盟主的舞台。
  建国
  公元907年,契丹迭刺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取代痕德堇即可汗位。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声势浩大不同凡响。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契丹国。公元925年辽太祖率兵亲征服渤海国,改渤海国名为东丹国,册立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
  公元938年,后晋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的土地和人民割让给契丹。
  阿保机创建奴隶制国家后,确定皇权世袭,建立军队,制定法律,修建都城,制造文字,此后继续向外扩张。西打倒甘州回鹘,东灭渤海国,南占燕云十六州。
  兴盛
  926年,耶律阿保机回师途中病倒,其妻述律平称制。927年(天显二年)十一月,在述律氏的支持下即位。930年(天显六年),契丹东丹(原渤海国)王耶律倍南逃后唐,耶律德光统一了契丹。944年(会同四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上表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于是率军南下。947年(会同七年)正月十日,攻克后晋首都东京,灭后晋。二月,以晋国称大辽,改年号为“大同”。因“纵兵掠刍粟;括民私财;不遽遗诸节度还镇”大失民心而招中原人民反抗,无法巩固统治,四月,被迫引军北返,在河北栾城病逝。经过世宗;穆宗;景宗,一再发生争夺皇权战争。上层不稳,迫使穆宗停止了辽太宗、辽世宗一贯执行的南伐中原政策,以恢复因长期战事而消损的国力,与南唐、北汉联合对抗遂渐兴旺的后周政权。969年(应历十九年)二月,辽穆宗被侍人所弑。景宗耶律贤被推举为帝,改元为保宁。由于景宗勤于政事,重用贤臣如室昉、郭袭,使辽王朝出现了一阵清明。景宗对穆宗时谋反的皇族采比较宽松的政策,因而谋乱者少,少层比较稳定。景宗对外政策仍采不主动南伐中原、仅援北汉的方针。宋太宗赵光义统一江南后,于979年亲征北汉,辽派数万兵支援北汉。三月,辽军在白马岭与宋军交战,被击溃,辽将耶律敌烈等人战死。六月,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辽朝改变战略,把主要力量用以固守幽蓟。赵光义乘胜进攻幽州,辽派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名将率军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