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烽皇-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建制,并未受到太大的损失,这大概是江烽最为满意的。
  浍州军的损失也不小,最大的还是牙军。
  在攻打梅氏长宁街的时候,浍州牙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抵抗,密集的术法陷阱和术法阵攻击让浍州牙军吃足了苦头。
  牙军右营阵亡接近三分之一,而且受伤者更是高达百人,如果不是后来牙军左营赶来增援,能否击破梅氏大宅还真的很难说。
  浍州第一军进攻西门大营时也损失不小,阵亡超过三百人,这还是在夜袭得手的情况下,如果是白日里正面进攻,对方依托营寨和术法器械、陷阱来防御,会给第一军带来多大的损失,杨堪自己都觉得心惊。
  但总的来说这一战仍然称得上是极其完美的一战,而这一战的第一功臣首推郑弘。
  可以说没有正式的内外接应,没有郑氏的情报提供,浍州军根本就不可能这样轻而易举的攻入城中,若是按照正常进攻方式,要想攻陷寿春城,不付出两军损失的代价,很难成功。
  而现在仅仅只付出了数百人的代价就拿下了寿春城,而且还完整的保留了寿州水军,这对于江烽来说,简直是上苍赐给自己的礼物。
  站在寿州刺史府内,百寿堂三个仙风道骨的大字悬挂在屋檐下,几丛绿竹在院内,远远的院墙下,竟然还摆放了几个箭垛,显然是供主人在闲暇之余玩耍所用。
  青石板径横竖交错,两边的厢房鳞次栉比,更有外进小院,专供刺史府内的随员所住。
  大院内三进厅堂,比起浍州那刺史府,这刺史府才是真正的刺史府,起码大了三倍有余,怕是数十人在里办公也丝毫不嫌拥挤,更不用说两侧更有小门相通的侧院。
  亲卫队已经进了大院,正在对刺史府内每一间房间逐一进行清理检查,牙兵左营仍然驻守在长宁街和金锣街,而损失较大的右营则安排在了刺史府两侧的侧院内驻守。
  虽然相信现在寿州三姓已经翻不起风浪来了,江烽仍然不敢掉以轻心,已经让飞鸽传书会浍州,让崔尚、杜拓带领一批吏员速来。
  当然像郑家也不可能翻风浪,郑家现在想的是如何借助这一次机会彻底压倒梅田两家,成为寿州当之无愧的首姓人家,这也是郑氏之所以投效江烽的目的所在。
  梅田两家现在需要考虑的是他们如何在这一轮的利益分割中最大限度的保存自身利益不被郑家夺走,如何为江烽提供资源,以获得江烽的认可,维系日后家族的生存。


第一百一十一章 蛰龙术
  杨堪踏进厅内时,江烽正独自站在厅堂内,背负双手默默的注视着厅内那一幅猛虎下山图出神。
  这幅画江烽倒是觉得气势十足,草莽中猛虎如拨草寻食,双目圆睁,前爪一只虚抬,一只按压,后爪微屈,蓄势待发,一条虎尾高竖,择人而噬的气势陡然而生。
  虽然不熟悉画者的情况,但江烽也知道这怕是一幅名家之作,只是唐代大家甚多,但除去吴道子、阎立本、周舫等人,他也对此不甚了了。
  “主公!”
  “七郎,没人的时候,还是喊我二郎吧。”
  江烽此时的心境已经平静下来,反不及之前降服梅氏一族时的兴奋喜悦,甚至多了几分说不出的寥落和疲倦。
  杨堪也感觉到了这一点,有些不解,不过他也不以为意。
  上位者的想法往往都已经和为将者不同了。
  在杨堪看来这一战堪称完美,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寿州的控制。
  城内的寿州百姓甚至只知道城里发生了事端,甚至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清楚,寿春城已经易主了。
  “呃,二郎,三姓主事者已经在外等候了。”杨堪略一犹豫,还是遵从了江烽的意思。
  在他看来既然主从之分已经明确,那么实际上对江烽的称呼已经不适合再像以往那样随性恣意了,哪怕是独处也不合适,这很容易让人恃宠而骄。
  杨堪自信自己不会,但其他人呢?
  以己度人,其他人能不能像自己这样随时自省提醒自己?
  杨堪觉得可能大部分人能做到,但有些人未必。
  到时候若真是因此而生了嫌隙,反为不美了,还不如早早把这道界限明确下来,让大家心中有个底儿。
  不过杨堪也能理解江烽的心境,本来大家都是很好的朋友同僚,一旦划下这道界限,距离自然就产生了,日后很多话便不能随意说了,这本来就是上位者需要付出的代价。
  看来自己这位主公还没有完全转换过来,或者他不想彻底转换过来。
  正如江烽时不时挂在嘴边上所说,为人一世总还得要有几个能交心的朋友,可上位者能有朋友么?除非没有利益纠葛。
  可环绕在你身畔的,又有哪一个没有利益纠葛,就连你身畔的妻妾不也一样有各自的小九九么?
  “让他们等一等吧。”江烽转过身来,“先见郑居和郑弘,听听他们的想法,至于田家和梅家,那就要看看他们能给我们提供什么了。”
  杨堪理所当然的点点头。
  此战之后,寿州大局已定,梅田郑三家已经无力翻起风浪,至于说三姓内部的利益争夺纠葛,己方已经可以站在仲裁者的身份来判读了。
  什么样的结果对己方更有利,更符合己方的未来想法,那么就会怎么来裁定。
  江烽觉得自己的思维有些飘忽,明知道杨堪来肯定是有要事相商,可自己就是不想问,总想把那些烦扰的事情搁在一边,清静清静。
  连江烽自己都觉得自己好像有些不可理喻了,踏入这个时空,争的是什么,求的是什么?不就是醒掌杀人权,醉卧美人膝么?
  怎么这刚刚起步,自己却有些意态萧索了,难道自己天生就是屌丝命?
  想到这里,江烽自己都觉得好笑,似乎这个时空带给自己太多的感受,以至于自己在感知上都有些麻木了。
  “二郎……”见江烽仍然是神思恍惚的模样,杨堪也有些好奇。
  没想到江烽这一趟长安之行回来,竟然已经晋入了固息期境界,这给杨堪的打击简直前所未有。
  这个家伙是不是太妖孽了,难道这就是上位者的天赋?还是有这份天赋才能成为上位者?
  去长安城之前,江烽才是养息期,连太息期的门槛都还差得远,怎么才区区一个月时间,就能连破太息期和固息期的门槛,直入固息境界,堪堪触摸小天位之大门了。
  除了天纵奇才这个理由,杨堪也实在找不到其他理由来解释了。
  哪怕是长安城中天位高手再多,也没有听说过谁能把一个寻常的天境养息期高手直接送入固息期的本事。
  哪怕是有天材地宝相助,哪怕是有众多天位高手扶持,也不可能。
  武道修行,不是说没有捷径可走,但是那也只是说在临门一脚时,比如已经触摸到了某个境界的门槛,有强者扶持加祝,再加上天材地宝的帮助,能一跃而过。
  但像江烽这种显然就不是捷径了。
  刚踏入养息期的角色,在杨堪看来江烽根基扎得厚实,加之医道上的家学渊源,能在固本培元养气筑基的丹药上得益甚多,一两年内如果能勤加修炼,寻找机遇突破养息期阶段,踏如太息期阶段还是有可能的。
  但杨堪觉得也仅止于此了。
  他自己那位嫡传兄长也是号称杨氏三代数十人中绝才惊艳的角色,但是在每个境界中一样需要三五年的勤修打磨,更有各种天材异宝相助,才能上一台阶,尤其是在进入天境之后,那就更为不易。
  一直到现在,兄长也还在为闯入小天位苦苦拼搏,甚至不惜辞去军职,前往漠北、西域絶域来寻找机遇实现突破,没想到却错过了大梁与蔡州这一战,估计也让兄长懊悔万分。
  可江烽现在的表现简直就是一步登天了,杨堪闻所未闻。
  想到这里,杨堪就忍不住摇摇头。
  “怎么了,七郎?”看见杨堪面容古怪的突然摇头,顿时把江烽从还有些恍惚的情绪中拉了出来,他可是很少见到杨堪这般表情的。
  “呃,二郎,我只是有些想不明白,还有些不服气和气闷,你怎么就能出去一趟就突破一次,呃,这种机会可否能让我们也沾沾光?”
  杨堪毫不掩饰自己的艳羡表情,其他东西都可以不在意,唯独在这方面,真的让人有些心痒难熬。
  江烽也只能挠头,这该怎么解释?事实上连江烽自己也解释不清楚。
  陈抟的先天图,福泽宝地,还要有千年孕育,九九八十一天的导引,更为艰难的还要有气机相合。
  若非自己修习的五禽功和兄长一致,这等机遇也轮不到自己。
  就这样,陈抟都还有些可惜,觉得这等机缘自己居然未能一举突破小天位的壁障,实在有些浪费了。
  “七郎,这等机缘恐怕也不是人人能遇上的,就是我自己也觉得有如梦中。”
  江烽简单的把情况作了介绍,听得杨堪也是唏嘘感慨不已。
  “二郎,这陈抟某也早闻大名,据传五十多年前就被当时的文宗皇帝召见,称其有道心真体,飞升之相,没想到你兄长居然拜在他门下,日后便有长生不老的造化啊。”
  “长生不老我是不信的,当然延年益寿倒是有可能。”江烽摇头,“但这一次的确让我受益匪浅,日后再要遇上这样的机缘,怕是不可能了。”
  “二郎,你还想怎样?这等机缘寻常人十辈子也未必能遇上一回,你还不知足?”杨堪连连摇头,“只是既然你兄长跟随清虚先生修行,指点你一下修行之术,对于我等武道修炼亦会大有裨益才是。”
  这一点上江烽倒不好告知杨堪。
  在临别之前,江潮将“蛰龙术”授予了江烽。
  这“蛰龙术”并非什么武道绝技,而是一种养生功法,乃是陈抟秘传绝艺,简而言之也就是陈抟一脉修行的奥义——睡功。
  “蛰龙术”可以让修行者在睡眠的时候一样挤入修行养生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为修行者每天增加了三到四个时辰的修行时间,这对于寻常修行者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秘术。
  当然这种养生修行秘术和武道修行又略有不同,对武道提升仅有辅助效用,但是在元力玄气的培固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潮也是担心自己胞弟沉迷于红尘繁华,尤其是又听到师尊说江烽未来为女人所缠绕,担心江烽日后旦旦而伐,伤及元气折寿,所以才将这“蛰龙术”授予他,让其坚持习练,可保元气不失。
  只是江潮也专门叮嘱江烽,他传与江烽本已经有些不合适,但也算是得到了陈抟的首肯,此等秘术,不宜宣之于众,所以也要求江烽不能外传,哪怕日后江烽的子嗣也需得到许可方能相授。
  “城中局面还算平稳吧?”江烽岔开话题。
  “嗯,大致平静。”杨堪思绪回到正轨,“寿州三姓势力庞大,只要三姓没有妄动,其他都无足挂齿,眼下谁还要跳出来,那就真的是寻死了。”
  “七郎,你对下一步有什么看法?”
  “二郎,应该是要看你的想法才对,你对寿州水军这般重视,莫不是还有其他想法?”
  杨堪对江烽的野望胆魄还是相当佩服的,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觉得现在的步伐已经迈得够快了。
  “七郎,莫不是你觉得我们该就此止步了不成?这可不符合你刚来固始时候的雄心壮志啊。”江烽大笑了起来。


第一百一十二章 寿州水军
  杨堪也笑了起来。
  想想也是,当初在汴梁接受江烽招揽时,雄心壮志图谋天下,但内心还是很清醒的。
  琢磨着若是能在三五年内把江烽勾画中的浍州拿下设立起来,已经殊为不易了。
  没想到这才一年多时间,浍州已然屹立,盛唐和霍山两县的垦荒也在有条不紊的展开,浍州军骤然变成了四军,现在更是将史书中所称有王霸之气的寿州拿下,想想都觉得有如梦中。
  但听闻这位主公话语里,显然还不满足,流露出来的意思竟有取笑自己小富即安的味道,这让杨堪也是感慨不已。
  “二郎,要说某无争雄天下之意,某当然不承认,但是我们也得掂量一下,寿州的确有王霸之气,但前提是咱们得把这块肥肉消化掉。”杨堪斟酌着言辞。
  “寿州水军元气未损,当然是好事,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保持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军官体系的完善和士卒训练娴熟上的,寿州水军要为我们所用,就必须要换将易人,这势必会对整个水军造成较大影响,其战斗力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恢复,某对水战不熟悉,也无从判断,但是某觉得恐怕其对这方面的要求恐怕比步军更高。”
  杨堪的分析相当客观精准。
  水军体系和步军、骑军的体系不同,水军的战斗力体现在舰船的机动能力、运送投放能力以及水域打击能力上,与步军和骑军传统的短兵接战方式也不相同。
  水军士卒需要和舰船协调配合起来才能发挥其综合性的战斗力,弓弩、拍杆、撞角等传统打击武器,还有在水战中运用日益增多的术法武器,尤其是火性术法武器,也还包括靠船战,这就要求在训练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而在这个时代,水军的战斗范围也就受到了很大的约束。
  在淮水以北,荆襄以东地区,水军的价值意义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而在淮水以南和荆襄以东地区,水军的战力价值也更多地体现在沿江沿河以及运河两岸和湖沼周围地区。
  只不过在沿江沿河和运河两岸以及湖沼周围地区,往往都是鱼米丰盛之地,经济较为富庶,商贸流通发达,对水运的依靠也很大,所以水军的价值也就在这上边体现出来了。
  尤其是像江水和运河沿岸,像云梦泽、洞庭湖、彭蠡湖、太湖、丹阳湖、巢湖周围地区,水军价值就更为重要。
  江烽这么看重水军,目标也很明显,显然不是淮北,而是淮南吴地。
  这里地处江淮之间,又有运河漕渠沟通,加上诸如巢湖、太湖、丹阳湖这些分布在江水两岸的大湖,之间都有河渠沟通,周围地区都是鱼米之乡,盛产丝茶粮食。
  只要有一直足够强大的水军船队,便可以从淮水进江水,甚至进入到这其中所有湖泊,辐射到湖泊沿岸地区,整个江淮地区度将囊括其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七郎,你说的甚是,水军必须要掌握在我们手中,但是换将易人我觉得则可以灵活处理。”江烽显然对这个问题也有考虑。
  “寿州第一军、第二军在军官士卒上壁垒分明,第一军是梅氏子弟为主,而第二军则是田氏子弟为主,但他们在训练方式和程度上却大同小异,战斗力也相若,假如我们能够将其军官和士卒打乱混编,也许会带来一段时间的不适,但是在同样的训练方式和作战规程下,我觉得他们恢复的速度也需要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
  江烽的话让杨堪有些意外,但是琢磨之后,觉得还真有一定道理。
  事实上寿州第一军和第二军在训练制度体系上都基本一样,士卒大多来自淮水沿岸的船户或者就是芍陂的渔民,唯一不同的就是控制他们军官一边是梅氏子弟,一边是田氏子弟。
  也就是说只要适当的把这些军官交换,其影响就可以缩小到最小,而在对这支军队的控制力上,因为军官分属梅田两家子弟,所以反而不虞其勾结联手起来,达到相互监督的效果,对江烽来说更有利。
  “二郎,这梅田两家从现在的情形来看,他们勾结起来不利于我们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是也不能排除在以后特定环境下可能有变化的可能,某始终觉得这种方式难以让我们彻底放心。”
  杨堪说出自己内心话。
  寿州和浍州、光州的情况都不同。
  光浍二州对于江烽和原来的固始军来说,都算是基本盘,尤其是在许氏已然和江烽合二为一之后,唯一的不确定因素也都消除了。
  而像杨堪、丁满、张挺他们这些外来将领基本上都是赤手空拳而来,哪怕是招募了一批旧军军官士卒那也大多是分散于原来广胜军和龙虎军中,真正要说属于杨堪、丁满和张挺他们的直接下属,并不多。
  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直接人身依附关系很淡薄,在来到浍州这个地方之后,普通士卒和伍长、伙长这一类最基层兵头也都是本地人,后期则是来自颍亳寿三州的流民,所以这支军队对江烽的忠诚度很高。
  而寿州军则不一样,他们之前有明确的效忠对象,虽说分属两家,但在此之前,他们都是统一在寿州军这面旗帜下,思想上还是基本一致的。
  如果现在未对其内部有较大调整,只是简单的互换一下两军军官,这情况下就贸然放权,一旦梅氏田氏在特定情况下达成某种交易,形成共识,那就有可能引发不测之祸。
  如果要对其内部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一来江烽手中并没有合适的熟悉水战的将领军官,二来这种调整也肯定会影响到水军战力的形成,这又是江烽不愿意见到的。
  不得不说杨堪的话有其道理,以这种方式夺下寿州本身就有些出乎江烽所料。
  或者说,寿州这么快落入自己手中,超出了江烽的意想。
  之前虽然都是在围绕着拿下寿州做准备,但来得这么突然,江烽甚至觉得自己乃至浍州方面都没有做好接收寿州的准备,但这种良机千载难逢,再没做好准备也得要毫不犹豫的接手。
  但现在已经拿下了寿州,该怎么来消化却是一个问题。
  正如杨堪所猜测的那样,江烽觊觎着淮南吴地。
  吴地局面已经进入了烈火烹油的阶段了,按照情报体系反馈回来的消息,吴王杨溥与同平章事徐知诰的矛盾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而徐知诰也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对杨溥下手,杨溥麾下诸人也在秘密联络地方,准备与徐知诰摊牌。
  如果没有意外,年内杨徐反目将是大概率的事件,而且江烽怀疑蚁贼秦权的主力一直在淮北肆虐,逗留不去,迟迟不渡江,也同样是在瞅这个机会。
  一旦杨徐反目,双方大打出手,只怕秦权就会即刻渡江分一勺羹了,甚至东面的越国钱氏也会加入进来。
  真正到这个时候,如果己方却按兵不动,浪费这等机会就太可惜了,所以当初江烽甚至觉得如果寿州骤然难下,他宁肯绕过寿州直取庐州和濠州,先将这两州拿下来,到那个时候,寿春就是孤城一座,也不怕它能飞了。
  但现在已经将寿州拿了下来,那又另当别论了,如何将寿州军的力量融入浍州军中,让其在即将到来的淮南争霸战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才是当下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淮南吴地坐拥十州之地,还有周边数州依附于吴国,堪称江南独大,如果不是这杨徐君臣之争,或者说还是杨行密时代,这一统整个江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现在杨徐君臣反目,对于吴国来说是一个坏消息,却给了周围的藩阀势力一个绝好的机会,所有人几乎都瞪大眼睛看着这一场不死不休之局,就看什么时候开打了。
  江烽内心也希望这一场吴国内乱能够来得再晚一些,让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光浍寿三州,整合其中力量,但是很显然时局却不会按照他的希望来发展。
  甚至杨徐双方之间也一样清楚一旦双方反目开打,周边的诸藩肯定会趁机加入进来趁火打劫,但他们却无法住手。
  无论是杨溥还是徐知诰都很清楚,对于他们两人来说也许落到周围诸藩手中他们还能有一条活命,但是落到对方手中,却绝对是只有死路一条,这就是内乱的残酷性。
  也正是基于此,杨徐双方都在竭尽全力的做最后准备,同样也都在向外延揽助力,甚至连寿州方面也一样接到了杨溥的手书,要求田氏在一旦杨徐开战之后,也要准备两军加入杨氏麾下。
  这个情况也是江烽从田春荣那里获知的。
  对于田氏来说,江烽方面接管寿州防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起码田氏无需在为是否出兵加入吴国内战,以及出多少兵而费神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翻手为云
  “七郎,恐怕你也看出我的意图了。”江烽示意杨堪入座,自己也坐下。
  厅堂中上首只有一张胡椅,而两旁则是文武分列的座位,佐官中别驾不设,长史和司马就各居首位,杨堪选了司马位置之后第二个而坐。
  “二郎怕是觉得吴地内乱,对我们浍州有可乘之机?”杨堪当然清楚江烽的想法。
  “之前我们一直围绕着谋夺寿州而动,但实际上我没想过会如此快捷的拿下寿州,我其实考虑的是如果寿春拿不下,可否拿下庐州,当然前提是吴地乱起。”在杨堪面前江烽当然不需要掩饰什么。
  杨堪在蔡州一战之后,已经将妻妾搬到了浍州居住。
  在杨堪的带动下,崔尚、丁满、李桐、葛晗、王煌、杜拓等大梁系诸将也都纷纷效仿,这一方面也是进一步证明他们和浍州方面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也是向外界证明他们对浍州未来的信心。
  张挺和郭岳也准备在近期将妻妾儿女接到浍州,连这种新来浍州不久的将领都有这般动作,这种姿态对于浍州军心也是颇为鼓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