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烽皇-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畏首畏尾恋栈不前了?”
  和凝的话很不客气,但是众将却都不太在意,大晋和其他藩阀不一样,文官的话语权远不及武将,虽然在争论中大王往往都站在文官一边,但是真正在落实到实际上,还得尊重武将们的意见。
  再说了,文官们许多时候的建议也符合武将们的利益,没有文官们对治下的筹划,也难以凑齐足够的军资粮草来供军队打仗,这等好歹之事,诸将也还是明白的。
  “和大人,打仗我们没问题,但是儿郎们辛苦这么久,死的,伤的,总该有些赏赐安安他们的心才对,要不日后谁还替我们卖命?”张敬达咧着嗓子吼道:“大王要把汴洛当做咱们大晋日后的根基所在,要善待民众,收揽民心,我们大家当然听大王的,但也要考虑下边兄弟们的实际才行,没赏赐,谁还有心思继续打仗?”
  李存厚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再不表态,恐怕这帮家伙就真的要在这朝堂上闹腾起来了,“大家可能也清楚,我们此次南下,终于灭了大梁,这可以说是了了我们大晋数十年的夙愿,论理,的确该给大家伙儿以奖励,这些都不该少,但是大家也同样清楚,汴洛对于我们大晋王国的重要性,这块土地我们用了几十年心血,终于在这一次得以控制,我们怎么可以恣意妄为?这块土地上数百万人口,都会是我们的子民,他们会为我们劳作生产,会为我们提供粮食、丝绸布匹、药材和铁料,以及一切,所以我们不能杀鸡取卵,这是我们日后在中原立足的根本。”
  “可能会有人要问,那我手底下这帮兄弟该怎么办?他们从塞外漠北跟着我来到这里,舍生忘死,付出了性命和鲜血,征服了这里,难道不该得到回报?如果没有回报,我们占领这里,又有何意义?”
  不得不承认李存厚相当善于煽动情绪,很容易就打动了所有武将们的心思,他们心里都在问,是啊,如果得不到回报,我们占领这里有何意义?
  “所以我要告诉大家,我们的征伐并没有结束,这里只是我们暂时的驻足休息之地,下一步,我们将会去获取属于我们的!”李存厚声音浑厚而又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大家有没有这个信心?”
  殿中众将一阵窃窃私语,如果说没有一点诱惑,那怎么可能,晋王已经明确表态了,下一步,拿到的就属于自己的了,而晋王将不再干涉,这才是最重要的。
  “大王,我们当然有信心,问题是,我们的刀锋将指向何方?”康义诚最先忍耐不住,站了出来,“”无论哪里,末将请当先锋!
  “哼,康麻皮,先锋轮得到你当?”张敬达毫不客气的回敬对方,“陕州的时候你就捞了一笔,轮也该轮到我们了!”
  康义诚勃然大怒,几乎要动起手来,“张狗子,你算哪根葱?不服咱们出去比划比划,看看是你那帮窝囊废厉害,还是我的儿郎们威风!”
  “呵呵,奉陪到底!真以为打赢了两仗就觉得自己要吃人了?醒醒吧,也不看看和你交手的是哪些人?一帮毫无军心斗志的溃军而已,有本事去和徐州军练练!”张敬达丝毫不惧,连连冷笑,“欺软怕硬的东西,大晋军中什么时候轮到你在这里张牙舞爪了?”
  被张敬达一番话给气得七窍生烟,啌的一声腰刀出鞘,康义诚目泛凶光,张敬达也是掣剑在手,就欲动手。
  两人早有宿怨,一年也不知道要口舌多少回,这一次也不过是无数次的重演,像石敬瑭、刘知远和安重荣以及郭崇韬等人更是连眼睛都懒得正眼看一眼,就等他们表演。
  “好了,二位总管,大王面前,这般喧闹,成何体统?”冯道不得不出面缓颊,“现在是讨论下一步该如何行动的时候,你们二位这般胡闹,岂不是耽误正事?那就自动将你们二位排除在南下的各部中喽?”
  冯道在众将心目中还是颇有威望,这么些年来,若无冯道左右支应,大晋也难以在与大梁的争锋中支撑下来,尤其是这后期,晋国国势蒸蒸日上,能够最终实现南征大梁,一举灭梁,很大程度都依赖于冯道在政务上的策划,否则以区区河东之力,要对抗控制整个中原的大梁,其难度可想而知。
  见冯道发话,康义诚和张敬达都不得不收敛几分,恨恨的退下。
  李存厚脸色铁青,眼中也是怒芒暴射,几欲爆发,还是在冯道的眼神示意下才勉强控制下情绪。
  打下汴洛,李存厚的威望便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尤其是他又得到了郭崇韬、符彦卿和周光辅这一干汉人武将的支持,还有安重荣多少也算是他岳父,石敬瑭和刘知远这两大帅对李存厚的态度也变得恭敬许多了,只有康义诚和张敬达这等粗鄙武夫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李存厚很想那这两个家伙来开刀立威。
  不过李存厚也知道现在面临着要南下征伐,还需要康义诚和张敬达这等悍将,小不忍则乱大谋,作为一国之君,他不能轻易动怒。
  “不知道大王南下之路如何选?”安重荣见康义诚和张敬达都悻悻退下,这才出列问道。
  “尚未确定,但是从石总管那边反馈过来的情况看,徐州军准备很充分,朱茂那厮带着泰宁军的精锐降了徐州,濮州的尚云溪也是昔日时酆麾下宿将,也降了徐州,还有被江烽一股脑儿吞并了的王守信、刘延司的淄青平卢军,都不是好对付的。”和凝接上话,一脸思索之色,“也不知道江烽耍了什么手段,居然就能让这一帮骄兵悍将都能屈膝于他麾下。”
  “徐州的确不合适。”石敬瑭也很难得的开了口,“倒不是说怕了他们,但是徐州大总管府北面诸州尽皆残破,比起河朔好不了多少,费力淘神,却又收获不多,不划算。”
  如果不打徐州,那就只有蔡州和南阳,总不能西进关中,现在大晋还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冒犯朝廷。
  南阳和蔡州之间,该选何处?
  论理蔡州占领的陈州和西宋州都还时日尚短,要夺下来并不难,但问题是这一点好像还不是最重要的,选蔡州还是南阳,需要考虑得更多。


第二百三十七章 隐忧
  军议散了,众将纷纷退去,只剩下了郭崇韬、石敬瑭和刘知远,连李存厚的岳父安重荣都未留下,而文臣中也有冯道和和凝留下了。
  这才是真正的重臣会议,决定晋国军国大事的机制。
  “还是南阳更稳妥一些,而且条件也更合适。”刘知远没有拖泥带水,径直道:“南阳违背与我们达成的协议,擅自进入河南府,而且还把河南府诸县占领,我们当初为了打垮大梁,暂时没有与他们翻脸,并不代表我们就不计较这件事情了,现在是该算一算这个帐的时候了。”
  和石敬瑭的沉稳隐忍略有不同,刘知远显得更加锐气十足,凌厉的作风在这个时候更先突出。
  “河南府南部诸县加上汝州,还有许州,足够一战了,但这要满足大家的胃口,恐怕还远远不够啊。”郭崇韬已经年逾七十,但是仍然精神矍铄,红光满面,缕着颌下银须,有些担心的道:“大家都看到了今日殿前众将的态度,恐怕他们也是迫不得己,下边的儿郎们都鼓噪许久了。”
  “光是这点儿肯定不够,要打,就要拿下整个南阳!”李存厚目光里的决心已经显现出来,“只有南阳府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如果可以的话,孤希望可以打到襄阳。”
  众人面面相觑,但仔细一想,真的拿下了南阳府,距离襄阳也就一线之隔了。
  谁都知道中原南面,就以南阳和襄阳最为富庶,南阳历经百年积累,二刘以此为霸业根基,襄阳萧家能以襄阳一隅之地与南阳抗衡,足见襄阳的富饶,拿下南阳,哪怕不进兵襄阳,也可以迫使襄阳纳贡交付赎金,甚至在左右两侧的诸如鄂黄这些藩阀,要想避免战争,都必须要纳贡,而且就算是交了钱,一样也可以以各种理由发动战争,何乐而不为?
  冯道与和凝都凝神沉思,好一阵后,冯道才缓缓道:“若是要打南阳,河南府和汝州都好办,现在许州却是南阳与蔡州分治,若是要拿下许州,却需要和蔡州交涉一番了。”
  “哼,袁怀河若是想要避免战争,那就必须交出许州,孤没有让他退出陈州和宋州已经是最大的退让了。”李存厚此时显得格外强硬,“不要以为和徐州达成了协议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孤一样可以和江烽达成瓜分蔡州的协议。”
  和凝摇头:“江烽不会如此不智,他们不会轻易和我们携手。我们南下南阳,徐州方面相隔甚远,或许可以不管,但是若是要动蔡州,牵扯太大,徐州的反应如何,不太好预测。”
  冯道也接上话:“就算是我们南下南阳,我估计徐州和蔡州都会紧张起来,商量对策。”
  “哼,许州必须收回,而且我们还要借道蔡州入泌州!”李存厚嘴角带着些许冷笑,“袁氏贪婪,孤打算将申安二州许与袁氏,我们取南阳府和泌州。”
  “唔,此策甚好,隋州可以到时候看,若是萧家愿意臣服,交与萧家亦无不可,若是鄂黄愿意归附,将隋州甚至安州交给鄂黄杜家亦是一招妙策,可以让鄂黄与萧家交恶,也让鄂黄与袁氏生嫌隙。”冯道微微点头,“我们只要控制了南阳和泌州,便可以轻易拨动荆襄之地三方势力,让其相互攻讦,我们坐收渔利。”
  “这是上策,我们的力量能灭南阳恐怕就是极致了,过了南阳气候就变得湿热,恐怕战马都难以适应气候,士卒们也需要担心瘟疫。”和凝也点头赞同:“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住南阳,让萧家、杜家和袁家相互敌视,相互攻击,我们才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甚至不须动一兵一卒。”
  这个时代,对于北方军队最大的威胁不是敌人,而是气候,一到长江流域,那湿热的气候可以让战马大量暴毙,而士卒更是难以适应夏季湿热冬季湿冷的气候,而一旦染疾,可能就是大规模的爆发,比一场大战下来损失还大。
  这一点所有北方将领都清楚,也都心有余悸,连他们自己到南方都觉得难以适应,更不用说那些普通士卒了,而且南方多山岭丘陵,多河湖薮泽,这也是最让北方骑兵感到痛苦的,最让他们引以自豪的骑兵冲击力和机动性都会受到很大限制,在面对步军时,威力大减。
  好在晋军的步军也不弱,这也是李存厚一门心思要进军南阳的原因。
  要说最适合大晋作战的方向无疑是平卢兖郓这一线,但是这一线不但云集了江烽的十余万大军,一打就可能是经年之战,而且这个区域论富庶程度远不及南阳刘氏百年积累,而且也可能面临徐州和蔡州的联手,所以大晋君臣也是思考再三才确定了南征南阳的方略。
  南阳二刘控制区,光是南阳府就有百万人口,加上泌州,南阳盆地物产丰饶,的确是让下边儿郎们下手的绝佳地方,而且只要控制了南阳,就可以迫使襄阳和鄂黄缴纳贡金,李存厚有这个自信可以做到这一点,这种不动刀枪就能拿到金银丝绸茶叶的好事,谁不愿意?
  石敬瑭和刘知远交换了一下眼色,他们知道李存厚心思已定,而且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要论这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纵横方略,他们的确不如这些文臣,一个接一个的连环毒招,让你应接不暇,你不踏进去,也得踏进去,可见这文臣们还真不能轻易招惹,他们真要拨弄起是非来,真能让你转瞬就灰飞烟灭。
  “大王,既然大计已定,这南下由那几部来承担?”刘知远沉声道。
  “暂时不急,军资辎重还需要一些时间来补充到位。”和凝接上话,又想了一想,“恐怕安排哪一部都未必能让其他各部服气,这却是个难题。”
  谁都知道这次南下是真的要大秤分金的事儿了,谁能甘人后?安排谁去谁不去,就是李存厚都摆不平。
  “冯相有何建议?”李存厚也觉得这是道难题,别仗没开打,自己内部先乱了起来了。
  “以臣之见,不如确定一部或者二部作为主力,其余各部可分别抽调部分兵力跟随两部主力南下,拿下南阳之后,可统一按照各部在此次南征中所占功劳,再来论功行赏。”冯道建议道。
  “唔,此法甚好。”石敬瑭也点头赞同,“各部选一部随主力南下,亦可相互监督,避免不必要的猜疑,也便于大王安定军心。”
  各部都不放心其他各部单独南下,但是若要全数南下,那这中原之地又有谁来镇守?
  若是各选一部随两部主力南下,所得大家都知晓,再来统一分派,那大家也就心安理得了。
  “那就以此法,此战便由郭公和彦卿两部为主力南下,刘公下辖郭威部、石公麾下张彦泽部作为骑军主力配合,其余各部各自抽调骑军精锐随队而行,光辅所部为后备队,和公,粮草辎重何时能齐备?”李存厚也是相当果决之人,立马就把方略确定下来。
  “尚需一月时间方可,另外蔡州那边,大王之意……?”和凝抬起目光。
  “冯相,袁氏那边如何联络?”李存厚目光望向冯道。
  “袁氏贪婪,若是以光申安三州为饵,或许其愿意一试。”冯道沉吟道:“只是光州袁氏未必愿意接手,那会冒交恶徐州的风险,不过以申安二州作酬,换半个许州和借道蔡州,足矣。”
  “冯相,袁氏未必愿意接受这个诱饵啊。”郭崇韬插话道。
  “哦?郭公何出此言?”冯道并不惊讶,蔡州会不会加入进来,不好判断,他也只是一种判断。
  “我们灭了大梁,恐怕对中原诸藩都有莫大震动,纵然南阳一时间不招人待见,但若是我们继续南下,只怕会让他们有唇亡齿寒兔死狐悲的心思,未必愿意入彀。”郭崇韬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了,心中也一直在掂量着此次南下的风险。
  “以郭公之见,袁氏会对我们不利?”冯道反问。
  “那倒也不会,这些中原藩阀见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岂会为别家牺牲自己?”郭崇韬沉吟着道:“起码袁氏不会,倒是徐州不好说,不过南阳偏处西面,徐州鞭长莫及,南阳也不可能信任徐州。”
  “那郭公还担心什么?”和凝也问道。
  “某不是担心南阳和蔡州这边,而是担心徐州这边,若是南下,与徐州那边如何处理?就这么放任其坐大?”
  郭崇韬是一直对徐州心怀戒惧,在他看来南阳和蔡州不足惧,但是徐州表现出来的咄咄逼人气势,却让人坐立不安,如果不解决徐州威胁,给了徐州喘息之机,让其在平卢兖郓站稳脚跟,日后再要解决徐州就难了,尤其是徐州有一个极为富庶肥沃的淮南作为后盾,其战争潜力无与伦比,足以支撑起任何规模的战争,这才是最危险的。


第二百三十八章 无法回避
  郭崇韬的话让李存厚和冯道、和凝以及石敬瑭和刘知远都陷入了沉默。
  这个问题始终是无法回避的难题,徐州表现出来的咄咄逼人气势,足以引起任何人警惕。
  纵跨河水、淮水、江水,偌大的一个新兴政权,二十多个州郡,接近甚至超过两千万人口,单从这一点来说,已经超过了大梁。
  或许许多地方都还是新近吞并之地,它的统治还没有完全稳固,但是假以时日呢?
  于情于理,大晋的首要敌人都应该是徐州,要解决的威胁也应该徐州,应当将其扼杀在尚未完全成长起来的阶段,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但是理论上是如此,能做到么?
  且不说徐州军严阵以待,从他们对待石敬瑭的一部进入曹州境内的态度就能看出一斑来,他们不惧于来一场战争。
  仅仅是朱茂的天平军就有十六个军超过四万人,而朱茂原来的泰宁军也和晋军是打过许多次交道了,虽然那时候还是并肩对阵大梁的盟友,但是相互之间也算是知根知底,无论是骑军还是步军,泰宁军的战斗力都是值得竖起大拇指的,现在成为敌人,他们当然不会因为昔日的情谊就留手。
  原来的平卢军和淄青军情况也相似,或许比起泰宁军略有不足,但是相差也不会太大,再有了淮南充裕的军资辎重支持下,可以想象得到这几支军队的实力都不可避免的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如果大晋要选择徐州作为一战之敌,那么可以想象得到,这一战必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
  而且江烽的根基不在淄青平卢兖郓,甚至都不在徐泗,而在淮南,哪怕是大晋真的能打败徐州军,占领淄青平卢兖郓,但要拿下徐州,就算是李存厚自信武力无双,冯道自诩老谋深算无二,也不敢有这个把握,更不用说还有淮水以南的诸州,那才是江烽的根本。
  所以说一旦与徐州开启战争,大晋就必须要倾尽所有力量与之一搏,如果只是淮水以北,大晋这边的胜算或许与徐州在五五开,但是加上淮南,胜算恐怕就要下降到三成都不到了。
  除开这个因素,李存厚更知道和徐州开启战争绝不会得到像安重荣、康义诚、张敬达乃至石敬瑭和刘知远他们的支持,因为他们的部下需要金银来赏赐安抚,绝不愿意去啃徐州这根硬骨头而且还没有多少油水。
  同样冯道与和凝也清楚与徐州一战不可为,长期战争对于本身在征伐大梁这一战中就消耗巨大的大晋来说根本不可能,之所以选择南阳,就是看中了河南府和汝州、许州,更有南阳盆地的富饶,就是要从这些地方来搜刮钱粮来维系二十万大军在中原的生存。
  只有吞并了整个中原加上南阳,并加以消化,让其实实在在成为大晋的根本之地,大晋才有力量来与徐州争夺天下,这就是李存厚和冯道的构想。
  但郭崇韬的话也戳开了这样一个担忧,没错,大晋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扩充和夯实基本盘实力,那徐州会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大晋壮大而无所作为么?肯定不会,他们也一样会不断攻城略地,巩固自己的统治,壮大实力,为与大晋争雄做各种准备,所以大晋不得不考虑如何壮大自身的同时,限制对手的发展壮大。
  “徐州的确是一个大患,必须要认真对待。”冯道捋了捋长须,沉吟着道:“先前我们一直将大梁列为头号大敌,忽略了徐州,未曾想到江烽这个家伙居然在短短几年间就膨胀若斯,我们之前都小觑了他,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攻灭大梁,占有中原广博大地,汴洛之地已经成为我们的腹地,如果再据有南阳这个丰饶之地,假以时日消化,我们可以凭借我们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将其消灭,起码我们可以在淮水以北做到这一点。”
  冯道还是相当谨慎,并没有夸口大言,他很清楚晋军的优势就在于骑军,而骑军在淮水以北的平原的确可以无往不利,但是一旦跨越淮水,南方的丘陵山地和河湖沼泽就会让晋军陷入不利局面,即便是河东汉军也一样难以适应那边的地形气候,要想渡过淮水南征,就必须要在沿淮一带组建新的汉军步军,才有更大的胜算,而这需要时间。
  李存厚和郭崇韬都点头认可,刘知远和石敬瑭也都相顾点头,知道这是老成持国之言,晋军在南方的确没有多少战争经验,而且南方气候和地理状况对于习惯了苦寒气候的北地人,绝对是一大挑战,比任何一支军队都更具威胁。
  “可我们也不能放任徐州这样肆无忌惮的扩张壮大,必须要有手段来遏制其发展。”郭崇韬叹了一口气。
  “嗯,末将以为是否可以催促契丹人南下,从北面威胁徐州?”刘知远也问道。
  “契丹人?”石敬瑭和李存厚都皱起眉头,这又是一个两难选择。
  契丹人南下肯定会对徐州有很大威胁,但是契丹人也是狼虎之辈,一旦南下,对大晋同样是一个巨大威胁,到时候极有可能成为反噬大晋的一头猛虎恶狼。
  “契丹人,耶律德光也是一个心怀叵测之辈,不是善茬儿啊。”冯道幽幽的道:“据说他现在正在逼迫刘守光将檀蓟二州交给他,估计刘守光是抵抗不住压力,迟早要交给契丹人,檀蓟二州一丢,幽州还能守多久?契丹人很快就能踏足整个河朔,河朔被契丹人所得,我们就要遭受极大的压力,不得不深思啊。”
  “若是让契丹人和徐州交恶进而爆发战争呢?”郭崇韬反问道:“江烽也是野心勃勃的雄主,绝对不甘心被契丹人所逼迫,尤其是契丹人取得河朔的话,就对他控制下的平卢镇、天平镇构成了居高临下之势,他绝对不会坐以待毙,如果我们能促成他们战争,也许可以收渔翁之利。”
  “没那么简单,耶律德光和江烽都没有那么容易上钩。”和凝摇头,“但契丹人南下河朔之势不可避免,这从耶律德光逼迫刘守光交出檀蓟二州就能看出来,三年之内,幽州必有一战。”
  “三年时间太长了,徐州有三年时间,根基早固,再要对付它,就难了,不能给他们这么长的休整时间。”郭崇韬断然道:“如果让徐州北上河朔呢?”
  “让徐州北上河朔?”刘知远吃了一惊,“这么可能?江烽不会胃口那么大吧,居然还要吞并河朔?再说了,有那份闲心,他为何不去南下江南?那边可要丰饶肥沃得多。”
  “也未必,江烽一代雄才,他应该看得到契丹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