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烽皇-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山南军已经把势力延伸到了与湖阳一线之隔的新野,大概是担心战线太长容易遭遇拦腰斩断,所以也不肯在往前跨一步,就在南阳府境内止步了。
  “除非我们把南阳府城和向城、方城两县让出来,否则杨文昌不会答应继续东进,这个老狐狸也担心太过于深入,一旦我们翻脸,他就要被瓮中捉鳖了。”刘知远和郭崇韬站在李存厚身后,有些无奈的道。
  “嗯,这厮表面上是示好我们,但其实是向咱们示威来着,瞧瞧,江烽都向我招手了,邀请他合击你们,我看在你把南阳几县让给我的面子上才没有接受,呵呵,这厮真以为他成了香饽饽了。”郭崇韬也有些来气,“早知道就不该让其东来。”
  “挡不住的,郭公,这厮野心勃勃,勾搭上了党项人和甘州回鹘,把关中搅得一团糟,这也是他最擅长的,乱中取利。”刘知远脸色微沉,“这厮胆大妄为,哪一方他都敢下注,都敢联手,什么情面都不讲,转身就可以翻脸,都说蔡州两面三刀,某看这杨文昌也不遑多让。”
  “袁怀河已然如此,奈何?”郭崇韬一直主张应当支持袁氏,避免袁氏被徐州彻底击溃,奈何抵不住其他人,尤其是胡将们的反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袁军被徐州军击溃。
  眼下袁怀河率领残部狼狈逃到了郾城,这个时候大家有感觉到了来自已然称王的江烽所部的巨大威胁,忙不迭的为袁怀河提供庇护,使得双方剑拔弩张。
  一帮短视的胡族贵酋又担心与宋军对抗会不支,这才又把杨文昌放进来,现在宋军在郾城、西平一线止步不前,这帮胡酋又有些后悔把杨文昌这头狼给放进南阳了。
  要知道如果把南阳交给襄阳萧家,起码又能从萧家那里换来多少金银珠宝,而现在杨文昌这厮进来不但半点不提感恩的话,反而拿宋军对他的招揽邀约来要挟大晋,这简直成了引狼入室。
  李存厚也有些后悔之前有些草率了,没想到杨文昌这厮如此狼心狗肺,翻脸便不认人,只是对方现在已经控制了内乡、菊潭、新城、穰县这一线,甚至威胁到了向城,所以大晋也不得不考虑下一步该如何。
  至于说邀约对方共击宋军,看样子也根本不靠谱,对方没准儿还要和宋军联手夹击自己这一边,想到这里李存厚都举得没来由的一阵心火乱窜,怎么会遇上这样一头白眼狼?
  但这头野心勃勃的白眼狼对大晋固然有威胁,但一样也对宋国有威胁,李存厚不信真正把南阳交给了杨文昌,他就会对泌州不感兴趣?
  一旦占领了泌州,那东面的蔡州就直接在其獠牙虎口之下了,他就不信杨文昌不想伺机咬上一口。
  尤其是蔡州本身就是从袁氏手中夺下来的,内部还不安稳的情况下,如果己方给他制造机会,就不信他不动心!
  在南阳这段时间的驻扎就让李存厚也是烦心不已,气候和水土不服带来的时疫简直比打仗还让人揪心,一旦患病,那几乎就是一片一片的,尤其是这炎热盛夏,稍不留意就中招,而且还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解决,这也是胡族将领们极力要求北返的主要原因,或许稍微好一些的就是河东汉兵。
  但要让李存厚放心大胆的把河东汉兵留在南阳,他又有些不放心,一旦这些汉兵站稳脚跟,还能不能一心一意跟随自己,那就不好说了。
  当然,这点儿阴微心思李存厚自然不会对人言。
  “孤意已决,十月之前我们撤离南阳,但鲁山关和方城关我们要掌握在手中,郭公,届时,可能要由令郎来驻守鲁阳和叶县这一线。”打定主意之后李存厚就不再犹豫。
  “大王,真的要放弃南阳?”郭崇韬也是说不出的可惜,如此王霸之地,辛辛苦苦打下,说丢了就丢了,委实太让人遗憾了。
  “不放弃的话,我们就要被拖在这里,而且杨文昌这头狼不把他的胃口撑大,他又怎么肯去咬人?”李存厚嘴角掠过一抹冷意,“党项人和甘州回鹘那边,我们不能坐视杨文昌对其指手画脚,我们一样可以把他们用起来,杨文昌给他们的,我李存厚一样可以给他们,而且还可以给他们更多,我就不信这帮在塞外苦寒之地饿得眼睛发绿的家伙,吃了肥肉,还愿意回去吃草!”
  ……
  进入十月,各地战事终于慢慢的落幕。
  无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伴随着蔡州袁氏一族的跌落尘埃,来自山南的杨氏又开始踏足中原,而且随着山南军大举东进,跟随山南军而来的还有附属的吐蕃军、党项军、回鹘军一部,更让南阳盆地乱成一团。
  两强对峙的局面正在中原形成,但是却又不轻不重的插进来一根楔子——山南军。
  这是晋国和宋国都预料到的,但是山南军进来带来的效果却是出人意料的。
  正因为杨文昌的枭獍之相,才让李存厚和江烽都有几分忌惮,这个家伙可能会在你预想不到的时候呲出獠牙。
  而其带来的效果却是宋国客观上乐于见到的,或者也是大晋想要的。
  总而言之,这个楔子一进来,就让本来绷紧一触即发的局面反而稳定下来了,在不确定杨文昌这个家伙究竟会不会被对方收买过去而给自己背后一刀时,没有谁会轻举妄动。
  这对于江烽来说尤为有利。
  摆在江烽面前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十一月的大婚,宣武镇局面的梳理,而此时河朔战事也进入了全面爆发的阶段,哪怕明知道有魏博军和吐谷浑人的加入,张处瑾很难顽抗,但是联想到更北面的契丹人动向,江烽就无法放下心来。
  总希望能缓一口气,让自己把局面稳一稳,腾出手来,积累更多的物资,但是却始终是一环扣一环,就别想轻松一会儿。
  好在崔尚的建议引入山南军算是一记妙招,的确起到了奇效,成功的遏制住了晋军的异动,当然这可能只是暂时的,甚至一旦山南军和晋军联手危害会更大,但是对于大宋来说,这却是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
  哪怕是一个月时间,对于大宋来说,都是格外难得。
  这一个月时间里,江烽成功的稳定住了蔡州,同时支持襄阳军从隋州进入泌州,但萧家的胆子的确太小了一点儿,只是占领了紧邻隋州的湖阳和平氏二县,甚至连上马和泌阳都不敢进入。
  这让江烽也很是无语,索性就让新组建的宣武军进入,控制了泌阳、慈丘两县,作为蔡州的西部屏障,而邀请已经控制了整个南阳府的山南军进军上马和方城,形成三方共占泌州的局面。
  江烽主动邀请山南军进入泌州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在沙陀人心里播下一颗种子,让对方永远都无法信任山南军。


第三百一十四章 帝系,传承
  十一月初十,宋王江烽大婚。
  徐州全城一派喜气洋洋,庆贺宋王大婚。
  除了娶李瑾为正妻外,江烽还纳许宁、尉迟燕姗、刘玬、白木兰为平妻。
  江烽有些恍惚的坐在殿中,接受了众人的贺喜,或许是这一段时间操劳过甚,他自己都有些迷迷糊糊。
  “大王,先下去歇着吧。”两名女官来小声的道:“王后已经归寝了。”
  “孤知道了,你们下去吧。”江烽迷迷瞪瞪的睁开眼睛,站起身来,走出大殿。
  虽然宋城才是宋王得名之地,但是对于江烽来说,目前徐州才是真正的中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徐州的重要性都不是宋城可以比拟的,而且宋城太过于靠近晋国的都城汴梁,从战略角度上来说,也不适合。
  徐州并未因为他受封宋王就大修宫殿。
  事实上这一段时间里徐州城也在进行大规模的整修,由于水泥的大规模使用,使得整个徐州城区几乎是日新月异,从街道到房屋建筑,水泥的开始普遍使用,已经成为士绅商贾们修屋建房的新宠。
  钢铁的产能仍然在不断的增长,而由于火性术法和金性术法上运用,使得各种高品质的钢铁也不断涌现,在兵刃武器上尤其绽放出不一样的效用。
  整个中原江淮乃至江南都已经被来自徐州的各种铁器所垄断,河朔情况也差不多,一旦河朔战事结束,只怕也一样成为徐州钢铁制品的大市场。
  钢铁和水泥已经成为徐州两大最畅销的产品,但水泥的特性使得它无法运输太远,光是徐州本地市场的需求究竟把整个徐州产能榨了个干净,这也迫使政事堂不得不在青州、寿州两地各新建了一家水泥工场,而下一步还将要在扬州新建一家,盖因这种物事的需求实在太大了。
  让江烽感到格外喜悦的是许静和鞠蕖都有了身孕,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本来鞠蕖和许静在他亲征上蔡时就随侍一旁,没想到这一遭出征战事倒没有经历什么,却在床上建立了奇功。
  这也让江烽的大臣武将们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虽然江烽已经有了一个子嗣,但是在这个年代一个子嗣实在是太不保险了,夭折在这个年代就是常态,往往三五个子嗣能活到成年的也许都没有一个,所以哪怕养得再好都保不准会出一些意外,现在又有两个妻妾怀孕有喜,起码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这些人的焦虑。
  这也证明了江烽在生育能力上没有问题,破除了江烽只能在“人妻”身上才能播种发芽的流言。
  宋王府的规模仍然停留在往昔的节度使府架构上,只不过将原来节度使府一旁的两座院落买了下来,打通了围墙,把规模扩大了,也对院落布局做了一些修正,构筑了几个小院落。
  李瑾自然是在最大的正院,所以江烽先去了尉迟燕姗和白木兰那里,然后又去了刘玬那里小坐了一会儿,和刘玬谈了关于与其父刘玄之间的关系。
  最后江烽到了许宁的院落中。
  “大王就不担心公主殿下吃醋?”许宁显得很高兴,最后来自己这里也就意味着对自己的看重,仅次于李瑾,无论这是一个姿态也好,还是随性也好,都足以让下边人好好掂量掂量了。
  “有这个必要么?孤和她的婚姻已定,她如果连这点儿胸襟肚量都没有,怎么替孤管理家宅?”江烽淡然一笑,“孤要留宿哪里,没有人可以干预,但是今天是大婚之日,孤会去她那里。”
  似乎听出了江烽话语中的不悦,许宁也意识到自己有些急切了,赶紧端起一杯热茶,“妾身为大王敬茶。”
  “好了,小宁,你不是那种性格的人,无须在孤面前这般,以前孤怎么和你说的,依然有效。”江烽接过茶盅,抿了一口,“小瑾不擅此道,你要好协助她处理这些事务,孤不希望听到一些不和谐的话题。”
  许宁心中暗喜,李瑾是王后,大事固然肯定要通过她,但大王话语中却也暴露出一些心思,自己仍然要协助他处理许多事请,有些不便于李瑾出面的,或者是自己出面效果更好的,仍然会由自己来操持。
  想到后宫中已经平添了几个对手,比如尉迟燕姗和刘玬,许宁就忍不住生出一番好胜的心思来,她倒是要看看,这些外来强龙是否斗得过自己这个地主。
  见江烽有些疲倦的端起茶盅抿了一口,眉目间还残存着许多思索之色,许宁也知道这段时间困扰江烽的事情不少。
  宣武镇用了周望和贺国昌两个后来降将当正副都督,淮右军的两位都督武道实力皆未突破小天位,这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而伴随着原来大梁系、蔡州系(非袁氏)、河朔系的小天位武将的加入,原来越多杂乱心思和声音也都开为着自己这个群体的利益而抬头了。
  说来说去还是底子太薄,蹿起太快,内部连稳定巩固的时间都没有,才会导致一系列各种不协调的矛盾开始凸现出来。
  也幸亏沙陀人内部也一样是七拱八翘,李存厚可能也一样和自己是焦头烂额,往往是内部的问题才是导致一个政权垮台的症结,这一点作为历史系高材生的江烽比谁都更清楚。
  江烽想得出神,许宁也就不说话,只是静静的站在一旁。
  大王能在自己寝宫中逗留时间越长,给外人的感觉也就越不一样。
  这个时候许宁觉得自己把贞洁之身保留在这个时候是明智的,起码自己和刘玬、白木兰一样对大王有着新鲜感。
  至于尉迟燕姗的举动,许宁倒也能够理解,那个时候她如果不用那一招,真正等到李瑾嫁过来,那也许就没她的戏了。
  无意间抬起头来,才看见许宁一脸沉静站在自己一旁,江烽哑然失笑,一招手,“何须如此?过来,让孤看看,嗯,荒废经年,本该开花结果,却还花径不曾缘客扫,孤自己都觉得惊讶。”
  许宁脸一红,被自己夫君调笑,哪怕是新婚之夜,饶是许宁大方,也一样有些羞涩,再想到许静已经怀孕,许宁也是颇多感慨,“蓬门今始为君开,只不过今晚大王还需先到王后那边去。”
  江烽有些无奈的摇摇头,本来有点儿性质都被对方给败了。
  许宁见江烽有些意兴索然,但是也知道这种事情自己肯定不能僭越,否则日后就是家宅不宁,而且自己这也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李瑾只怕会把自己恨一辈子。
  “大王,瑾公主还在等您,妾身虽然也很希望大王留下来,但是却不能不守规矩,否则无以成方圆,还请大王见谅。”
  江烽站起身来,一把拉过许宁的手,另一只手挑起许宁的下颌,微微点头:“你很好,那蓬门就等着某来开吧。”
  说完,江烽便径直出门,只留下一脸羞意的许宁。
  云收雨住,李瑾在这个成为丈夫的男人怀中轻轻喘息着,江烽的手仍然在她的胸前蓓蕾和光洁的肩头上流连,这让她既感到得意,更多的还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全感。
  几年前在床上那一幕似乎就发生在昨夜,这也许真的是一种缘分。
  “在想什么?是在想船上那一夜么?”江烽嗅着已经成为自己妻子额际淡淡的香气,温言问道。
  李瑾也许不会是一个好王后,但是却肯定是一个好妻子,一个关系更亲密的好友。
  太过单纯或者喜欢用善意去猜度别人,这不符合一个王后的标准,但是江烽却喜欢她这样。
  王后的职责可以由许宁、尉迟燕姗、刘玬甚至以后更多的女人去承担,但是妻子和密友的身份却是其他人难以取代的。
  相识于微末,这不是谁都有这份机缘的,而他江烽却遇上了。
  “啊,你怎么知道?”李瑾又惊又喜,江烽不允许在只有他们俩的时候以大王王后相称,而喜欢用你我,或者烽郎小瑾。
  “心有灵犀一点通嘛。”江烽笑道。
  “义山先生这首诗写得实在太好了。”李瑾把头靠在夫君的肩头上,“他那首《锦瑟》更好。”
  “义山先生本是一个君子,奈何在那个时代却难以出头。”江烽似乎也颇为向往那个时代,“孤就是希望打造一个能让君子仁人有所为的时代。”
  江烽的话语一出,李瑾的身体也是微微一颤,这等抱负可谓心声,但对于名义上仍然是唐臣的夫君来说,未来对朝廷的态度,几乎就决定着李氏一族的命运。
  江烽也敏锐的觉察到了李瑾的忧惧,宽颜温言道:“日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呢?孤的敌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契丹人,半个沙陀人,半个党项人,等到解决了这些敌人之后,才谈得上其他,而那个时候也许小谨已经替孤生下了儿子呢。”
  略一回味,李瑾就明白了这个男人的意思,如果自己生下了儿子,那么宋代唐,那也是他江烽和自己的儿子继位,李唐一脉的血缘帝系一样可以得到传承,只不过是转到了自己这一脉来。


第三百一十五章 乱火
  李瑾身体慢慢又放松下来,依偎在夫君怀中,良久,才幽幽道:“烽郎,其实我也知道朝廷怕是坚持不下去了,听说甘州回鹘和党项人都进了关中平原,杨文昌为了拉拢他们,也是对他们不加约束,所以关中局面很乱,弄不好哪天这些胡人就要进长安城。”
  江烽自然之道李瑾这边肯定和长安还有联系,从无闻堂传回来的消息也差不多。
  甘州回鹘和党项人时而大打出手,时而联手掳掠,总而言之把关中平原搅得一团糟,而杨文昌则是在后面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正好乱中取利。
  现在杨文昌更把手伸进了南阳盆地,看来在吐蕃人和关中得手,极大的刺激了杨文昌的野心,让他觉得也可以参与中原争霸来了,不过这家伙倒是挺狡猾,居然把党项人和甘州回鹘拉进来给他当帮手。
  “嗯,杨文昌野心勃勃,不过他恐怕还是有些分寸的,倒是那些党项人和回鹘人,值得担心。”
  江烽也觉得头疼,让朝廷到自己地盘上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还不好说,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情形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存在了,现在不是汉末,朝廷大义有一些作用,但是已经达不到那种状态了。
  李瑾自然也清楚这里边的奥秘,且不说江烽态度如何,就是江烽的大臣武将以及那些既得利益阶层都不会容忍这种喧宾夺主的局面出现,弄不好还会引来更大的危险,到时候反而让两边都难做。
  这一点尉迟燕姗之前也就和她谈过了,这就要求李唐一族需要认真审视未来的前途了。
  “那烽郎的意思是……”
  “如果觉得不稳当的话,可以先撤到浍州吧。”江烽沉吟了一下,浍州名义上是自己的起家地,地位虽然高,但是实际上意义和作用都在下降,到浍州,能给大家都留下一个缓冲的余地。
  “那好,我给父皇去信,请他考虑。”李瑾也无法替自己娘家做主,毕竟她是嫁出去的女儿,只能建议,却无法决定。
  “嗯,那就睡吧。”江烽拍了拍妻子的裸肩,轻声道:“明儿个还有很多事情。”
  大婚之后,还要见群臣和将领们,这也是应有之意,要让大家明白主君已经中馈有人了。
  ……
  收到第二封紧急来函时,崔尚也坐不住了。
  第一封信是从关中传来的。
  党项军和回鹘军肆虐良久,终于还是忍不住向长安发起了进攻,十一月初九,也就是昨日,党项军在长安城内的内应接应下,打开了城门,入城大掠,而紧接着就是回鹘人也一样的举动,整个长安城乱成一团。
  杨文昌的大军却在城外止步不前,大批官民士绅逃出城外,部分官员向蓝田方向逃跑。
  长安乱终于还是来了。
  事实上这一天许多人都预料到了,尤其是当甘州回鹘也来到关中平原上时,长安城内的公卿世家们就意识到局势已经无可挽转,阴毒的杨文昌不会自己来干那些容易激起众怒的事情,却用借刀杀人这等歹毒龌龊的手段来实现目的,反正像甘州回鹘和党项人根本就不在意这些汉人的朝廷。
  在此之前,公卿世家们已经开始提前向中原江淮转移财产和人口,但是杨文昌死死的扼住了武关这条通道,而沙陀人又卡住了潼关和中原,可以说无论走哪条通道,他们都不得不面对如狼似虎的沙陀人或山南军。
  权衡利弊之下,这些公卿世家还是只能选择走武关,杨文昌好歹也还要留几分颜面,而通过江烽的疏通,杨文昌除了收取高额的过关费用外,还是勉强同意了这些公卿世家们向东的迁移。
  杨文昌本来就是要利用这种方式来逼迫这些在关中盘踞了数百年的世家豪门离开,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一帮蛆虫,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只要能把人口、土地和财富留下来,这些人最好能自动消失。
  当然这些公卿世家要想把财产全部带走那是不可能的,那么留下买路财也是必须的,这个尺度杨文昌掌握得相当好,既让这些公卿世家肉痛无比,但是又不至于激起他们的反抗,这些公卿世家如果真的翻脸相向,空啊也真会给山南军带来不少麻烦。
  这几个月间陆陆续续从长安出来的九公卿世家家族的子弟亲眷不少,大多都到了徐州或者寿州,也有仰慕扬州繁华去扬州的,不过除开这些公卿世家,仍然有相当多的士绅商贾留在长安不愿离开,总是幻想着这一劫能熬过去,只是他们没想到这一天还是来了。
  这个消息对于大宋来说影响不是很大,甚至大宋的政事堂和枢密院也早就对此有所预料,现在的大宋也还没有那份力量能插足到关中去。
  但是第二封紧急信函传来时,崔尚就无法淡定了。
  信是王邈来的。
  平卢军、魏博军与吐谷浑人攻下了成德军最后一个重镇——恒州,张处瑾自焚而死,其余余部皆归降,大宋对河朔的攻略取得了全面胜利,但是在这个时候却传来了一个天大的噩耗,契丹发大军十五万大举南下,刘守光投降了契丹,被封为南院大王,整个幽州、易州、莫州尽皆易帜,归于契丹,加上原来已经控制在契丹人手中的檀州和蓟州,整个卢龙镇全数被契丹人取得。
  王邈已经未经请旨就将整个成德军原来的各个降部接近五万余人全数进行整编,并发来急函请求成立新成德镇,荐从幽州南奔的高行珪、高行周堂兄弟为成德镇正副都督,统领成德军,准备迎战在控制了整个卢龙镇之后南下成德的契丹大军。
  高氏兄弟乃是幽州望族,因不满刘守光对于契丹的懦弱,无闻堂也早就和其有联系,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