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烽皇-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唔,这我知道,我是问你,这江某来汴梁所为何事?”面容清癯男子眉毛微动,“这固始一地不是和鄂州那边拉扯上关系了么?怎么却突兀的跑来汴梁?”
  “直学士大人,据说此子心思极为狡狯,只怕他也看穿了杜家难以为其提供足够的助力,如今蚁贼东去,袁氏厉兵秣马,怕是要对固始动手了罢。”下首男子脸上一抹轻蔑之色,“弹丸之地,照说袁氏伸手可及,大概也是蚁贼之乱影响到了袁氏的布局吧。”
  “那你觉得这固始一地势必落入袁氏手中了?”清癯男子站起身来,在书案后负手踱步。


第三十五章 老奸巨猾
  轻轻叹了一口气,坐在下首的壮年男子何尝不知道直学士大人的意图,他也一样认同直学士大人的观点,蔡州袁氏已成肘腋之患,如不尽早铲除,必成心腹大患,以其所处的位置来说,甚至比河东晋地沙陀更为危险,只是这一却很难得到武人们的认同啊。
  似乎是觉察到了下首男子的忧虑,清癯面孔的男子淡淡一笑,“子周,何须这般沮丧?都是为梁王殿下效命,纵然有些纷争,大家也都明白利害,只不过在轻重缓急上看法有所不同罢了。”
  壮年男子则不太认同自己上司的意见,或许的确是在轻重缓急上看法不一,但是这却不是简单的意气之争,而是涉及到诸多利益,即便是梁王殿下也一样需要权衡各方利益,不敢轻下决断。
  “直学士大人,属下明白您的意思,固始的存在的确是蔡州袁氏背后一根芒刺,但是这颗芒刺太细了,价值不大。当初我就力主扶持光州,促使光州兼并申州,一方面可以阻遏南阳势力东侵,一方面则可以制衡蔡州,只可惜……”
  壮年男子摇摇头,当时这个意见也是得到了上司的认可的,只可惜上司只是崇政院的一个直学士,上边还有院使、副使以及判官,院使大人倒是有些意动,只可惜遭到了副使和判官大人以及其他几位直学士大人的反对。
  当然他也能理解,当时的情形是晋地沙陀直逼怀州和陕州一线,尤其是陕州那边,河东晋军急欲拿下陕州以便于打通虢州,将陕州和虢州连成一片,己方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泰宁军加入战团之后,己方实际上已经处于全面紧绷的状态,根本抽不出更多的精力来经营南面。
  光州许氏主事者亦是鼠目寸光,迫不及待就对蔡州抛出的诱饵动心了,也不想想袁氏枭獍其心,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好意来助你吞并申州?其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现在的袁氏气候已成,吞并了光州之后,已经让其有了相当广阔的战略回旋余地,而同样南阳也在这一战中吞下了申州,从一府二州变成坐拥一府三州之地,同时也把手伸进了淮南道。
  可以说现在无论是南阳还是蔡州势力都得到了极大增强,他们可以更游刃有余的加入到对梁地的包围攻势中来,梁地的局面日后可能会越来越艰险,只可惜许多人却看不到这一点。
  壮年男子脸上的忧色落入清癯男子的眼中,他沉吟了一下这才缓缓道:“固始的确是弹丸之地,你说这固始是颗芒刺很精辟,但是我不同意你说的这颗刺太细,细,不要紧,关键能不能在关键的时候扎对地方。”
  壮年男子微微动容,“直学士大人,您觉得这江某来汴梁……”
  摇摇头,清癯男子目光游移不定,“现在还不太好说,梁王殿下心思不定,那帮武人也是吵嚷着要对蒲州用兵,理由就是盐价居高不下,治下民怨沸腾,殿下有些动心,可是……”
  “万万不可!”壮年男子大吃一惊,一急之下站起身来,“蒲州乃是河东命脉,若是一动蒲州,沙陀人势必要拼命,而且蒲州如果落入我们手中,京畿势必震动,关中不会意识不到,这是在逼关中和沙陀人联手啊,而一旦关中和晋地沙陀联手,势必要把南阳牵扯进来,届时整个东线都会全面吃紧,如果这个时候泰宁军和感化军还有蔡州军都加入进来,我们将会面临比三年前更恶劣的局面!”
  这其实就是一个以西线、北线还是东线为战略重心的问题。
  西线暂且可以不论,正如壮年男子所说,关中李氏和南阳刘氏现在还不是梁地的最大敌人,这两地论实力居中,虽然也敌视汴梁,但是他们主动进攻梁地的意愿并不强,除非在情况极其有利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加入战局,所以只要不过分刺激对方,这两地轻易不会加入战局。
  关键在于北线和东线。
  北线就是晋地沙陀,这是汴梁不共戴天之仇,但是无论是汴梁方面还是晋地方面都很清楚,除非出现特定的局面,谁都无法打倒谁,但是双方都虎视眈眈的注视着对方,只要对方露出破绽或者局面不利,他们都不介意主动出击去咬对方一口。
  而东线的情况要较为复杂一些,东北方向的以郧州、济州和兖州为中心的泰宁军,以徐州为根据地的感化军,以及现在处于汴梁肘腋之患的蔡州军。
  这三块,泰宁军善战,感化军实力强,蔡州军的战斗力已经赶上了泰宁军,尤其是袁氏旗下人才辈出,屡屡有绝才惊艳之辈出现,陈州一战更是证明了他们已经具备了挑战梁军的实力,这三军一直是联袂出战,共进退,虽然他们三家任何一家甚至两家加起来都无法和晋地沙陀一家比,但是若是三家联手,那就足以对梁军造成巨大威胁了,尤其是在晋地沙陀一样可能随时加入战局的情况下。
  这种情况下如果促成了东线的关中李氏、南阳刘氏与晋地沙陀联手,那么东线三军绝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机会,也就是说就会真正演变成为一场全方位的围攻,其局面危险程度将会远远超过三年前,要知道三年前关中李氏和南阳刘氏都还是没来得及出兵,现在他们若是担纲为主力承担梁军压力,那么东面三军攻过来怎么办?梁军再强,也不可能同时应对六方的围攻,那几乎就是亡国之兆了。
  清癯男子满意的点点头,“嗯,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那帮武人一直在梁王面前吵闹不休,而且亦有不少盐商在梁王面前游说,我担心梁王一时耳软,听信了这帮人的谗言啊。”
  “那直学士大人您的意思是……”壮年男子听出了一些端倪来,心中也是微动。
  “现在暂不下结论,先看看这个江某到汴梁之后的动静吧,我相信他既然能来汴梁,自然也有他的门道,到必要的时候,我们不妨助他一臂之力,或者为其指点迷津。”清癯男子悠然道。


第三十六章 盛景,期待
  江烽并不知道自己在进入汴梁城的那一刻起,自己的所有情况都迅速被汇总起来递交到了汴梁崇政院职方房中了。
  职方房是朱允继任梁王之后对崇政院(枢密院)进行整肃改制后新设立的一房,原来十二房被压缩到了只有七房,而职方房则是新设立的一房,也是最重要的一房,专司情报收集。
  江烽之前在叶县时所猜测的梁地的情报收集不及南阳专业其实是一个谬误。
  汴梁能够在河南这四战之地,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而不落下风,绝不仅仅只是梁军的骁勇善战,也不仅仅是梁地沃野千里人口众多实力雄厚,这里边情报机构的隐秘高效一样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可以从本代梁王朱允继任梁王之位之后迅速改革了崇政院十二房,专门单设了职方房这一明显带有防谍和情报双重职能色彩的机构就可以看得出来。
  梁地崇政院职方房权力极大,他们在隐秘程度上比其他任何邻居都做得更好,所以这也给了江烽一个错觉。
  住进了近邻汴桥的麻记旅舍,这里紧邻汴河,离著名的大相国寺也只有一箭之地,暮鼓晨钟总能唤起人们多佛陀的无限崇敬,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就处在被誉为御街的主干线上,从南熏门到朱雀门,一直要到玄德门这一线上,算是最繁盛的所在。
  从住下之后,四个人就忍不住出门了,无论是江烽还是鞠蕖,都一样憧憬着这个时代最繁华的都市盛景。
  沿着御街一路南行,他们本来也就是沿着这条街走过来的,只不过来的时候忙着要找旅舍住下,加上街上人流熙攘,没太多心思来看街景,现在已经住下,可以心情愉悦的体味这盛世华景了。
  不得不承认汴京城和光州这等城市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单论坊市街巷的规模来比,光州城怕是连给汴梁城提鞋都不配,即便是诸如南阳、襄阳、江陵这等大城只怕也值相当于汴梁的五指之一,这一路行来,江烽才深刻体会到这汴京城的商业繁盛程度已经超出了自己所能想象的。
  从出旅舍开始,香药铺散发出来的浓香馥郁迷人,纸扇铺的纸扇精致无双,油伞铺的雨伞图案精美,帛铺里的绫罗绸缎显然是来自江南地区,花色繁多,试穿者络绎不绝,家具店里打着包运送的幌子吸引客人,更有那香汤浴、占卜摊、售酒正店、太医铺,林林总总,让一行四人沿路走来看得眼花缭乱,这夜市的繁盛实在让人无法目眩神迷。
  一行人就这么简单的走了一小段,就花去了一个时辰,连陈实都不敢再走下去,深怕这走错了路,夜里怕是回来不了,只是未能看到那瓦子勾栏,倒是让江烽三人有些遗憾,也让鞠蕖对江烽三人一副心痒难熬的模样恼怒不已。
  “那边就是禁军驻地了。”陈实远远的指了指远处灯光黯淡处,黑压压的一排房舍一看就知道好寻常市坊不类,而高筑起的角楼哨塔也让人能够明白这里是什么所在。
  汴梁驻军基本上都是由梁军中的禁军驻扎,但是这个禁军的规制也是经常变化,从梁太祖朱温开始到朱允这一代,三代梁王在禁军规制上已经改变了无数轮,只有荣获禁军资格的才能在汴梁驻扎,但是真正爆发战争,禁军一样毫无区别的会被投入到战争中,甚至会首当其冲。
  “这一带驻军甚多,可知何部?”江烽等人都远远止步,不再前行。
  汴梁城甚大,外城城墙长达四十八里,从朱温时代便开始在原有的城墙基础上陆续扩建,断断续续经历了二十余年方才建成,即便是内城城墙亦有二十里。
  汴梁城如此之大,人口如此之多,除了地处中原腹心,商贸发达,万国来朝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驻扎在内城之外,外城之内的禁军各部数量巨大。
  按照梁军规制,驻扎在汴梁的军事力量不得低于整个梁军的三分之一,而且多以装备最好、实力最强的禁军各部为主,数量多达数万人,而这数万人的家眷亲属也大多在军营的周围区域,算起来光是这一群人便有一二十万。
  这些兵士大多从朱温时代便开始追随效命,历经三代梁王,而他们也大多成为世代当兵的军户,而他们的家眷亲属也是这么多年来陆续从各地搬迁与此,形成一个庞大的人口阶层。
  “虞侯大人,这却不知,要不我去问一问?”陈实游目四顾,这一带比起御街和汴河两岸要清静许多,显然这军营也是有意避开了汴梁城内最热闹的所在,但是即便如此,这一带仍然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只不过多半是以寻常住家户为主了,商铺坊市却要少许多了。
  “嗯,你去问问,蕖娘的师兄所属天兴军,也不知在何处,今日太晚,我们先问清楚方位所在,明日再去寻机找人。”江烽点点头。
  很快陈实便回来,问清了情况。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偌大的军营逶迤数里地,看得出来分属各部,只是不清楚天兴军驻扎在哪一处。
  “虞侯大人,天兴军与云骑军驻扎在城东,若是要去,须得沿着这里走西大街,还需一个时辰方能到。”
  汴梁乃四战之地,周围皆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所以汴梁城驻军数量巨大,其中尤以对北、对东的防御最为重要,北面是面临河东晋军沙陀铁骑以及东北方向的泰宁军,而东面则是淮北感化军以及蔡州军,所以相对而言,驻扎在城北和城东的军队力量最强。
  看了一眼黑魆魆的营房和沿线的角楼哨塔,楼塔上的哨兵持弩据枪的身影隐约可见,而在营房外边的栅墙上依然还有巡逻哨兵,偶尔可以听到狗吠声,这多半是巡逻的猎犬,看得出来梁军在营地防卫上还是做得不错的,江烽暗自琢磨,明天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第三十七章 短板
  在获知鞠蕖的师兄卢高属于天兴军所部之后,江烽也才发现自己手中的资源是多么匮乏。
  这个假虞侯不好当啊。
  作为历史系的高材生,他当然知道天兴军是梁军的禁军主力之一,但是天兴军的规制沿袭,天兴军现在的主事者,以及所有一切关于汴梁的情报都少得可怜。
  他甚至无法做出一个如何应对的方略就懵懵懂懂来汴梁了。
  这也的确怪不得他,这年头由于交通不便的限制,除了通过斥候来刺探敌方的情报信息外,也就只能通过来往四方的商贾旅人来了解各地的情况了。
  而像商贾旅人一般说来他们更多的心思是放在了各地的货物价格波动上,对各地政治军事上的消息了解甚少,也没有多少心思去过问,所以在这方面要想收集到想要的情报也是难度很大。
  而斥候的情报收集的成本一样很高,以光州刺史府下录事参军所辖斥候队也不过区区二十余人,不说斥候的专业培养训练,仅仅是日常工作都耗费巨大,所以在收集情报上也同样是有针对性的。
  光州方面当初确立的情报收集主要就是放在了申州、南阳方面,其次才是蚁贼、黄州、寿州以及蔡州。
  当初蔡州本来也是排在第一序列的,但是随着蔡州与光州的“结盟”,针对蔡州的情报收集放在了第二序列,而江烽也正是因为被许望侠所不喜才被“发配”去收集蚁贼的情报,所以他去了一趟南阳才会让许望侠勃然大怒,因为他超出了自己的工作范围。
  鞠蕖的这位师兄卢高也是五年前就已经离开梨山派前往梁王府效力,据说曾经在梁王府担任过一段时间侍卫,两年前进入天兴军担任宣节校尉只是这宣节校尉只是代表品轶,在天兴军中担任的实际军职鞠蕖却一无所知。
  鞠蕖之所以对这位师兄如此了解,也还是有些个中原委,她原来在梨山派中一位关系良好的师姐已经成为这位师兄妾妇,这位师兄虽然也是庶族出身,但是因为天赋甚高,且在梁王府颇得信赖,所以也迅速成为梁王府侍卫中得宠人物,也正因为如此才得以从侍卫中脱身加入天兴军,并成为天兴军中的军官。
  能够了解到这些情况,也是因为鞠蕖这位师姐在一年前回了一趟师门,大概也有点儿衣锦还乡的味道在里边,所以免不了多炫耀了几分,才让鞠蕖知晓这些情况。
  “那你知道你这位师兄家居何处,你的这位师姐告诉过你么?”坐在房中胡椅上,江烽好整以暇的问道。
  “这却没有。”见江烽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鞠蕖有些恼怒,“我有事没事儿问别人住什么地方干啥?我当初也没有想过要来找她,她嫁给别人为妾也不是什么得意的事情,我不喜欢她那种骄矜味儿。”
  “理解,理解,不过蕖娘,我现在却急需你这位师姐和师兄来搭线,我们已经出来快十日了,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需要尽快见到梁王府中大人,政事堂或者崇政院里大人的皆可。”
  江烽也不在意,他也没那么多心思来和鞠蕖调笑了,从汴梁城里的情况看不出什么端倪来,原本以为可以从汴梁城里形势气氛来观察一二,但现在看来,还是小瞧了汴梁城的规模和梁王治下的大气,也难怪能够在诸藩的围攻下数十年不倒,这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到的。
  他也意识到了只怕自己日后需要专门安排人来经营汴梁这边的情报体系了,要想在中原大地上混下去,除了得有足够的本钱,还得要看汴梁的脸色,既然固然不容于蔡州,那么就势必要找到一个足够的靠山来,只是这梁地和固始之间相隔甚远,却还需要琢磨如何来摆脱这个不利因素。
  迟疑了一下,鞠蕖看着江烽平静的目光,心中也有些着恼,这个家伙就不会说一句好听的话来,只是她也感觉到江烽的心境不太好,不知道出门的时候还不错,怎么出去了一趟之后,反而就不好了呢?
  “好吧,我明日里便去寻她,怕只能先去天兴军那边问一问,未必能直接见到卢师兄本人,只能先问到卢师兄家居何处。”鞠蕖咬着嘴唇不高兴的道。
  “嗯,这样就好,只要能找到你师兄家里,你便可以和你那位师姐联系上,看看能不能请你那位师兄出来小酌。”江烽看了一眼房外,汴梁城的夜市似乎才刚刚开始,也难怪唐人早云: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都说夜市是在宋朝才开始解禁发端,哪曾想在这个时代便如此兴盛了。
  鞠蕖有些不高兴,可能也和自己扫了她的兴有关,毕竟还是一个年轻女孩子,好容易来了这天下第一繁盛的汴梁城,却只是逛了这么一小圈儿,甚至连汴梁城夜市的五分之一都未曾逛完,自己就打住了,也难怪对方不高兴。
  看见鞠蕖扭头微点,江烽想了一想才又道:“我要出去一趟。”
  鞠蕖警惕地问道:“这个时候,你要上哪里去?”
  江烽似乎也觉察出点儿什么味道来,笑了笑,“楚齐和陈实他们二人不去,我打算一个人去,不是你想象的那些地方。”
  鞠蕖脸色微红,似乎是有些忸怩,“谁知道你们这些男人想些啥,这个时候出门,你要去干啥?你这点儿本事也敢胡乱出门?”
  “至于么?这汴梁城里,梁王脚下,谁敢放肆?”江烽打趣道:“我就出去走走。”
  “信你才怪,大郎和四郎不去也罢,但我要跟着你,免得你被人给杀了都不知道。”鞠蕖不依不饶:“一个袁无畏都把你给打得落花流水,差点儿丧命,这汴梁城里更是龙蛇混杂,你去的地方肯定不是啥好去处,稍不留意只怕就要出事儿,我得跟着你,免得你出事儿。”
  江烽想了想也是,先前问了问自己要去的地方,是汴梁城里典型的贫民窟,真正鱼龙混杂之处,有蕖娘这样一个金牌打手护驾,的确要安稳许多。


第三十八章 三皇炮锤
  好容易把楚齐和陈实安抚住,江烽才和已经忙不迭的女扮男装的鞠蕖出了门。
  也亏得了鞠蕖的武技可以轻而易举的碾压楚齐和陈实二人,才让二人对江烽要丢开二人外出无话可说,毕竟这汴梁城里藏龙卧虎,他二人这等武技也的确是有些拿不出手,真要遇上事情,没准儿就只能成为拖累而不是帮手了。
  换了一身藕荷色圆领长袍的鞠蕖顿时显得格外风流倜傥,巾子搭在头上,连江烽也不知道这丫头是用什么方式把她那对饱满的胸房给压了下去的,估计也是把胸围子是勒了又勒,倒是让江烽有些好笑,宁肯自己身体吃亏也要跟着这一趟出去,足见这丫头对外界的热闹事儿是多么向往。
  想想也是,这么多年一直在梨山中苦修,基本上没有多少机会出来,好容易成年了,却又遭遇家门惨变,进而沦为敌人追杀对象,这么久只怕鞠蕖都没有过两天安生日子。
  从旅舍出来,两人沿着御街南行,过朱雀门到外城。
  相较于内城的热闹中的井井有条,到了外城,就显得更加繁闹无序了,街头巷尾的脚店里不时有酩酊大醉的男人在短衫汉子的搀扶下走出来,走不了几步,短衫汉子们便将其仍在一方,听凭其就在路旁呼呼大睡,偶尔有小贼趁着人不注意溜到醉汉身边,悄悄在对方衣襟里摸索半天,这才懊恼的起身离开,显然是没有收获。
  街头棚子里的说书者这个时候仍然在不依不饶的卖弄着口舌,一本《七国春秋》选段被他讲得抑扬顿挫,口水爆蘸。
  一帮闲汉正在一旁听得眉飞色舞,不是发出阵阵欢呼,但是却不肯丢下半文钱,气得说书者只把那直板敲打得啪啪作响,却又不敢就此收口,毕竟还有不少衣食客官还伸长着脖子等着他的下回分解。
  胡记蒸饼铺和柏氏胡饼铺比邻而居,两家店铺的生意都不差,时不时有人在这边买两个胡饼,再到那边去提上一笼蒸饼,用一根细麻索把竹叶连同蒸饼捆好,大模大样的离开,仿佛这两样物事提在手中,就好比去了那丰乐楼上享用了一番宴席一般。
  两人一路行来,看得目不暇接,一直走过了四圣观和绣巷,街上来往行人才稍稍清减了一些。
  这一带已经靠近了城东南的水门了,白日里倒是一处最繁盛的所在,码头上堆积如山的货物哪怕是在夜里也需要连夜运到紧挨在城墙不远处的一排仓库里去。
  这个时候显然应该是力夫们歇息打尖的时候,一个个横七竖八的躺在货物堆旁,有些索性就赤条条的躺在了青石条上,图个凉快。
  “就是这边了。”江烽确定了一下方向,沿着码头边向陈州门方向走去。
  这一带相比于先前过来的地方要破败许多,零零碎碎的老旧房屋显得散乱而无序,偶尔一盏要死不活的灯笼从房门处透出几丝灯光。
  杂散的院落一看就知道这是坊市制度崩坏之后经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