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旧书大亨-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逸又从袋子里挑中七八本,丢给了老曹,老曹美得屁颠屁颠,早忘了自己打眼的事情。

又将书重新装好,车子开到潘家园附近。

……

七点四十,一行人又累又饿,饥寒交迫般走进附近路西的一家清真早点铺,点了四个烧饼夹肉,四碗炸豆腐,四碗小米粥和四个茶鸡蛋,外带一小碟儿咸菜,风卷残云般吃完。

林逸付了早点钱,五十六块。四人吃完又点上支烟,说着这一早上的所得所失。老曹问林逸刚才看没看见那本启功的签名本,林逸就笑着说:“瞅了一眼我就知道不对,总共七个字,深浅都不一样……启功大师是什么人,怎么可能刚写俩字儿就蘸回墨又写俩字儿,写几个字就来回蘸墨,实在不靠谱!”

“有道理有道理。”老曹附和。

那贺大宝则对林逸说,“现在那些潘家园的店铺应该开门营业了,要不要回去看看?”

淘完鬼市,再淘白天的潘家园。

林逸点点头,“去吧,要不然我们都会不死心。”

……

于是一行人就吃饱喝暖了再折回去,摊儿这才差不多出全,可是真是没什么有意思的东西。

大部分书,用老曹的话说,都像盗版书集散地出来的。只看到一本笔记有些意思,整整齐齐地写满了病历、化验结果、查房分析等等,日期是七三七四年。写惯了统一纸张统一格式的病历,突然看到那个时代那样写的病历,很新鲜。林逸想买下来,但对方索价五十,作罢。

他们一伙人从露天摊儿晃到大棚,又从大棚晃回去,又晃出来。光是晃了,没什么收获。

林逸就像很多幻想潘家园鬼市淘旧书的人一样,愿意希翼可以大肆捡漏,淘到好多的宝贝珍本书籍,可是结果却是收获寥寥。

到底是潘家园大不如昔,还是自己来错了地方,林逸忍不住叹息。

……

潘家园鬼市的经历就这样过去了。

对于林逸来说,原本梦幻般的场景没有出现,如果说这次鬼市淘宝最大的收获,无疑就是收得了“僧衣葫芦王”赠送的那只小葫芦。

很多东西可以用价码去衡量,偏偏这只葫芦和葫芦里的药丸却是用金钱来衡量不了的。

对于林逸来说,自己淘得的那些小人书缺本,或者现代一些值钱的旧书,都无所谓。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潘家园鬼市淘宝,林逸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尤其认识了那位行踪诡异的“僧衣葫芦王”。

不知为何,林逸有一种预感,自己和这位奇人的缘分还未结束,日后一定还会遇到。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对于他,林逸总觉得“似曾相识”(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五章。递礼

大雪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对于京城来说,有如此大的雪是罕见的。

酒店内

林逸推开窗户,只见外面早已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想起昨天早上潘家园那一场细雪,今天的京城彻底沦陷在了鹅毛大雪纷飞之中。

打开电视,很多新闻竟然也都是关于这场大雪的,看起来京城人已经很久没见过如此大的雪,用电视上面记者的话说,“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如此大雪却似乎给京城创造了更好的旅游机会,听说故宫迎来了堪比国庆黄金周的游客。买票要拍长队,甚至拍照留恋也要排队,但丝毫影响不了市民去故宫看雪的热情。从现场游客来看,旅游团非常少,游客主要是市民了,可见市民对故宫的雪情有独钟。

作为外来客,林逸原本也想要去故宫看一看的,记得清楚,他看过一部香港电视剧,好像叫做《金枝欲孽》,其中有很多故宫在大雪中的镜头,很是唯美。

可是今天他必须要去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给那个认识潘家园三巨头的麻五递礼。按照贺大宝的话来说,这麻五看似是个小人物,在潘家园一带却很有人脉,做的是体力活,却也结交了不少潘家园的大玩家和大藏家,三巨头就是其中三位最牛叉的人物。

林逸想要认识三巨头,从他们手中淘宝,那就很有必要打通麻五这个关系。

麻五今天结婚,林逸的红包已经包好了,八千八百八十八块钱,装在红纸包里,很有分量。

……

当天上午九点钟左右,林逸在贺大宝的带领下,径直来到了这麻五包下的宴会酒店。

酒店很大,也很气派,看起来这麻五结婚也算是下了本钱。

门口处,有两个汉子正在掏烟招呼客人,看样子像是麻五那边的亲戚。

林逸带着贺大宝走过去,那人看林逸面生的很,却是认识贺大宝的,就递过去一个烟笑道:“我当是谁呢,原来是你贺大宝呀换了一身干净衣服我都认不出来了!”

贺大宝就憨憨的笑了笑说:“五哥结婚,我当然要来庆贺了。”

那人又看一眼林逸:“这位是……”

“我的朋友,想要认识一下五哥。”贺大宝说。

“感情好,来了就是客!快些请进!”那人也递给林逸一根烟。

林逸一看,还是“大中华”,好烟呀。

林逸和贺大宝朝酒店里面走去,只见酒店大厅里摆着一张喜台,却是收礼金的,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子正嘴里叼着烟,忙着收取礼金。在他旁边端坐着一个膀大腰圆脖子上挂着粗金链子的汉子,每一个把礼金递上去,“粗金链”就会扯开嗓门高喊:“赵文九,递礼1000块!”

“孙大毛,递礼1000块!”

“秦建国,递礼800块!”

……

看到这种场面,林逸不禁莞尔,因为在很多地方收取礼金是不喊出来的,这里倒很特别。

贺大宝上前把自己的礼金递上去,那穿西装的用手一搓,就直接在礼单上写了500,“粗金链”就高声喊道:“贺大宝,递礼500块!”

林逸看明白了,原来给这麻五递礼的人分三六九等,所以递礼钱也分三六九,多的上千,少的几百。林逸也不知道自己包的红包是哪一等。

林逸把红包递上去,那穿西装的看他一眼,问:“贵姓啊?”

贺大宝就笑着替林逸说:“他叫林逸。”

穿西装的就在礼单上写了“林逸”两字,然后去打开那红包,这次他手搓一下是看不出来数目的钱太多了,只好数了一下……

粗金链等着报金额呢,就看他。

穿西装的数完钱楞了一下,忍不住又多看了林逸一眼,这才写了数字。

粗金链一看,一个激动,嗓门也更大了:“林逸,八千八百八十八块!”

这一嗓门在大厅内那个荡气回肠,直接把很多嘉宾都给震住了。

那头正在热情招呼客人的麻五也听见了,先是高兴,没想到有人给自己送这么大的礼,然后就是诧异,林逸?林逸是谁?好像自己不认识呀。

满肚子的疑惑,这麻五就顾不得再和身边的好友寒暄唠嗑了,急忙赶过来见这位给自己递了重礼的“林朋友”。

林逸不认识麻五,贺大宝却是认识的。

麻五亲自迎接客人,也少见,只要那些贵客才有资格。

贺大宝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麻五一出来,就立马做中间人,给他们做介绍。

麻五这才知道,原来林逸是专门来找自己的,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穿针引线,认识潘家园那三位大老板。这种事儿对于他来说,可说是小事一桩,何况林逸的礼金实在太重了,对于他们这些在潘家园下苦力的人来说,人家这么做,就是看得起你。所以麻五当即拍胸脯保证,放心吧,这事儿包在我身上。

……

既然递了礼,麻五又很热情地招待林逸,不让他回去。林逸只好在这里蹭一顿喜宴吃吃。

麻五一帮人都是粗人,结婚进行中有很多出格的玩法,这也让林逸“大开眼界”。

其中一个节目大致的过程就是在新郎的腰间套上一副酒瓶套子,套子中装上一瓶酒(大多是放一瓶啤酒)长度刚好延伸至新郎的小肚子下面,到时新娘便会俯下身来,抱住新郎的双腿,然后用牙齿把酒瓶嘴上的铁盖,或是后安上去的瓶塞咬下来,继而就用嘴接住瓶里流出的酒水,如果当时能一口气儿把这一瓶酒都喝完,按照游戏的说法,你身边这个男人一辈子便会永远属于这个喝完酒的女人的啦。

照理说,尽管这些新娘事先也都练过,但到婚礼现场大多数还是喝不了一瓶的(指啤酒)有的一半都喝不上,就已经被呛得败下阵来了。

这次麻五的一帮损友事先给他新婚妻子准备的是一瓶啤酒,谁知新娘一瞧是啤酒,便把嘴巴一撇地让他们换上一瓶北京二锅头。紧接着“表演”开始,就见她单腿膝盖点地,伸出双手抱住麻五的双腿,脖子一伸,牙齿便精准地咬在了酒瓶的铁盖上,稍用力,一个寸劲儿,那铁盖就被她给扽了下来,随着酒水的流出,她的嘴也跟着裹住了瓶口,不喘气的一下便将那一瓶子的二窝头喝了个底儿掉。

这位新娘的表现着实把大家伙惊着啦,有的就说:“这女人真是不得了,哪里还像个娘们的样呀,简直比老爷们还抗造哪。”

林逸也是惊讶,见过喝酒厉害的女人,这个新娘算是第一位。再后来,听说这新娘是蒙古族人,骑马喝酒,跟玩似的,在她们那大草原,再烈的酒也喝不醉她。

众人感叹,麻五这次算是娶了一个真正的“女汉子”。

……

吃喝的酒宴正式开始,麻五这些人作风彪悍,劝酒更是一个个下场,直接车轮战。

也不管认不认识,全都握着手称兄道弟,然后拿了玻璃杯,冲着杯子咕咚咚倒上大半杯,再来一句,感情深一口闷。于是难得一见的喝酒场面就开始了。

是男人的,见到这样喝法,全都需要勇气,至少林逸就有些心虚了,不过还好,如今他体质特殊,就算喝多了酒,也能用灵气炼化掉,不至于酩酊大醉。

那贺大宝就不一样了,本身就嗜酒,到这种场合,正是不喝白不喝,于是最后喝得醉醺醺,说话都打结。

无奈,最后林逸只好搀扶着他回去。原本这贺大宝是他的“随从”,搞到最后,林逸倒成了他的“跟班”。(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六章。淘宝护国寺

接下来的几天,大雪依旧在下,似乎有不停息的样子。林逸冒雪参观了故宫,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接下来,林逸又逛了人民大会堂,英雄纪念碑等地方。原以为雪大,人会少一点,没想到人竟然多的可怕,很多人都带了相机在拍摄难得的雪景,甚至连一些老外也乐在其中。

连续玩了三天,大雪停了。

林逸喘了口气,麻五那边还没消息,贺大宝却告诉他,今天护国寺有庙会,有很多买卖古玩旧书的,问他要不要去看看。

林逸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当天上午就驱车来到了护国寺。

下了车,林逸,老曹,老黄,在贺大宝的带领下,直奔护国寺举办庙会的地方。

到了地点才发现,这里早已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做小买卖的,玩杂耍的,赶庙会旅游的,统统挤在了这里。

说起来这护国寺庙会历史悠久,听说清朝的时候就有,那时候比现在还热闹。

不远处,挤满了人,大人带着小孩,在玩转盘游戏。那转盘处,小贩摆出各种奖品,诸如奥特曼玩具、钢笔、笔记本之类的东东。木桩子上挂一圆盘,一拨可转,上边设指针,盘上画成格子,每格标出奖品名称。两块钱拨一回转盘,停后,指针指在哪个格的线上,即可得到所标奖品。如轮盘停后,指针正指线外,则什么奖也不得,只象征性的给两气球,意思是说没空手而归。

再看旁边,则是在玩套圈游戏。场子里摆有各种玩具,远处有什么大汽车,变形金刚,笼子装着的小白兔,笼子装着的小鸟等等,摆的东西都十分阔气,近处有各种粗糙的玻璃制品,和石膏制品……

十块钱一般给五个圈,让顾客拿了套圈在距离场子一米以外的地方去套。那些圈子不是竹子做的,就是塑料做的,都很有弹力,往往套上了还要折回来,人们往往可望而不可及。

最缺德的莫过于搞弹球入格的,一些耍手彩儿的小贩们专蒙骗小孩。他们用木板钉一小橱,后背双层,成一斜坡,内有拦钉,从上口可将玻璃球弹入,任其滑下,下边设若干格子,每格设不同奖品,如:电动汽车,遥控飞机,有的直接是现金,50块,100块,诱惑力很大。另空三格,落入不算。凡玩这个小游戏的,几乎百分之百地落入空格。

这时,便有与之同伙的假充游人,到此玩弹玻璃球,每弹五个球,就有三个球赢得大彩,以引诱顾客再次上当受骗。

挤过这些玩游戏的人群,林逸艰难地朝着前面行进。行进中,他大致扫了一眼附近的摊子,除了卖小吃,卖纪念品,最多的就是卖些仿古文玩烧料的烟壶儿、烟袋嘴儿、帽正儿、仿大明宣德的青花盖碗等,摆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尤其是云林斋的字画与这些文玩一配,显得格外风雅。另外,德丰斋、冰玉斋的京装绢扇,作工精细,一直受到游客们的青睬。

林逸心思不在这古玩上,他听人说过,这护国寺有古今中外的书籍、字帖、拓本,有时市面上买不到的“孤本”、“珍本”,这里有时倒能碰上,而且价钱不太高。因此,也吸引了一些文人墨客。

不过当林逸赶到那些旧书摊时,才发现自己还是晚了一步,只见那旧书摊早已挤满了人,人头攒动,都在争先恐后地“淘宝”。

冬天虽然天气冷,却依旧抵挡不住大家的热情;何况大家全都憋了三天,那种淘书捡宝的热情就更加高涨。

事实上,旧书摊“寻宝”,对淘书之人来说,总是贪得无厌,林逸也是如此。每当他收藏到一本钟爱的书,就忘记了世界,忘记了生存空间和事物,长期与旧书摊结缘,奔波旧书摊从中寻找自己喜爱的书,买书的欲望超过其他一切爱好。

此刻那些书摊前围满了人,众淘书者人多手杂,争先恐后地翻看摊主摆放的书,唯恐漏了珍本。如今护国寺淘书,捡漏的机会越来越少,淘书有时拼的就是眼力和机遇。

和往常一样,到了这种地方,大家就没必要再聚在一起了。老黄,老曹,还有贺大宝三人分散开来,林逸则直接朝着那书摊挤去。

费了好大的劲儿,林逸好不容易挤进去,只见这家书摊上的好书差不多已经被人挑拣完了,林逸就看见一个腿脚不大灵便的老大爷抱了几本《人民画报》,看那封面,明显是文革时期的。还有位大哥,挑选了一套大开本有护封的《毛泽东选集》,看版本,应该是五六十年代的。还有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则捧了一本厚厚的外文书正在付款,看样子,那外文书也有些年头,装帧很是精美。

林逸一看这情景,就知道自己估计淘不到好东西了,就在他准备离开这个摊子时,却忽然看到一本类似笔记本的旧书,便拿过来看了一下。

一看,晕,竟然是北新书局《鲁迅纪念集》,封面是鲁迅先生的遗像,出版时间是1936年12月30日,也就是鲁迅先生去逝仅二个月,这也是第一本鲁迅先生纪念集。但奇怪的是此本《鲁迅纪念集》是精装的,印象中好象是平装本,并且平装本售价大约在四五百左右。

林逸再仔细一翻,原来是由平装改精装的,改制者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有书内的印章和图书馆纸袋为证,由于改成精装本,内页品相绝佳,唯前几页有撕裂。

如此好书,让人不由地有些兴奋,林逸猜想,可能是看起来像日记本的缘故,才被那些淘书者错过。

想到这里,林逸就暗暗高兴,但脸上还要装着若无其事,当问价时,摊主开出150块的价格,让他的心定了下来,但还是象征性地还了一下价。

摊主一脸的无辜:“这是民国书呀!我开的价格还是便宜的,刚才一本文革的画报我还卖了二百呢!”他指的是刚才被那位老大爷买走的那几本《人民画报》。

原来这摊主把《鲁迅纪念集》仅仅当成一本普通的民国书,所以最后的成交价格就十分低廉,令人心中暗暗窃喜中。

总算淘到本象样的民国书,但林逸心里还在想,清华大学的藏书怎会流到护国寺的旧书摊?

淘旧书就是有着这么奇妙的过程,其中有些隐藏在旧书背后的故事,等待着爱书人去挖掘。

……

离开这个旧书摊,林逸继续游逛。这是个比较奇特的小书摊,书籍不多。卖书的大哥40来岁,戴金丝眼镜,看着有学者范儿,但他直言不太爱看书。

他出售的书以文学名著为主,不管薄厚,统一定价:每本10元。

再看那些书,《红与黑》,《十日谈》,《巴黎圣母院》……用塑料包装袋套起来,品相尚可。他说,都是自己的藏书,是无奈出售的宝贝,“还价就不卖,无所谓”。

难得这位老哥这么有性格,可惜这些书林逸都看过,不过喜欢这些书的品相,就随便挑了三本,30块钱,图个乐呵。

再走几步,很快林逸看到一处有卖老版宣传画的,花花绿绿,很是抢眼。

走过去仔细一看,那些大多数都是七十年的文革样板戏。这类宣传画如今稀少,也成了很多藏家的珍品。所以价格就高昂许多。

林逸只是看了看,却没有主动询问价格,那老板见他似乎懂行,就说:“这些都是红色收藏,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林逸就笑道:“我不藏这些有没有其它的?”

那老板笑了,“有倒是有,就是贵了点”意思有些暧昧。

林逸也笑了,“先看看货再说。”

“嘿嘿,那你就瞧好吧!”老板露出神秘一笑。(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七章。《女神》初版本

林逸是什么人,什么珍本没见过,所以也不期望这位老板能够拿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好书来。

可是当那老板把宝贝取出来以后,林逸一看,还是愣了一下。

今天他好像特别和民国书有缘,对方拿出的那本竟然是民国版的郭沫若诗集《女神》!

众所周知,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文化运动和“诗界革命”而发展起来的。诗体解放事业肇始于胡适,而完成于实践着“文学为人生”主张的文学研究会诸诗人。1921年以郭沫若为旗帜的创造社的成立,可谓“异军突起”,把目光投向“充满缺陷的人生”。假如说,首倡“诗体的大解放”的胡适和他的《尝试集》,只可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限;那么,堪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的,则是郭沫若和他的这本诗集《女神》。

据林逸所知,《女神》,收入郭沫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同序诗共计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旳作品。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也正因为如此,在现今炙手可热的民国“新文学”收藏中,这本郭沫若的《女神》初版本,被誉为是珍本中的珍本,如今售价高达三四万。不过可惜,1921年的初版本因为印量不大,可谓凤毛麟角,极其珍贵。这本不会是初版本吧……

抱着怀疑的态度,林逸就翻开了这本书的版权页,然后他愣住了“创造社丛书”,泰东1921年初版!

竟然真的是初版本!

林逸惊讶的表情尽收那老板眼底。这老板卖书也是看人的,更是成了精,一看林逸表情就知道这位是玩新文学的行家,要不然不会看了版权反应这么热烈。

要知道,这本书可是他的“镇摊之宝”,收到手里已经大半年了,一直没舍得出手。如今家中有了事情,想要买辆车开开,这才准备把这宝贝拿来换钱。

一开始他只是在自己圈子里张罗着兜售,可惜,卖旧书的都猴精的很,一听他索要的价格,就知道没啥赚头,因此这本书就搁到现在还没卖掉。

要说这京城是天子脚下,不乏那些有钱人,这摊主就寻思着今天出来碰碰运气,恰好,林逸撞了过来。

就在林逸做深呼吸的时候,旁边来了一个人,见他捧着一本书神情古怪,就打听:“老兄,看啥子?大家一起看噻。”

林逸就笑着让他看了看那本书的封面,说:“上万块的书,怎么样?”

那人就咧咧嘴,说:“骗哪个哩就这玩意还上万块,你自己看吧!”说完就感觉很聪明地离开。

林逸微微一笑,回头对那摊主说:“你看,上万块都能把人给吓跑。”

那摊主当然明白林逸这是什么意思,在变相地和自己讨价还价。不过他也不是一般的卖家,并没有直接对林逸说,我给你少点怎怎么地,而是和林逸拉起了家常。

他说自己姓周,今年51岁,他的职业,用惯常的话来形容是“收废品的”。他平时将三轮车停在小区门口收废品,周日将回收到的书籍、照片、徽章等运到护国寺等地摆摊出售。按照他的话说,自己做的都是辛苦活,刮风下雨,日晒雨淋,什么罪都受过。

他反复对林逸说,我对钱不在意,赚的钱只要能养活自己、能让我开心就行了。

他忆起刚踏入这行时的经历:曾虚心向一位从事收藏多年的先生请教,请其到家中鉴赏自己收集的物件,先生在看到一封李芾甘的亲笔信时,假作喜欢信件本身,几百元钱买走,很久以后他方知李芾甘便是巴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