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旧书大亨-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炝撕苡锌赡艿摹盎 薄

为什么这样说?

如果说一开始两人竞逐拍卖时还都很有理性,那么随着这幅画上拍到两亿,两人的理性已经被一种竞争中强烈的生理欲望所占据。

一直以来,万建豪和张云两位超级大佬在各自领域发展,一个做房地产,一个做电商,你不犯我,我不犯你,可以说是典型的“井水不犯河水”。但是随着中国娱乐业的发展,首先万建豪在旗下成立了进军影视圈的大公司,并且一口气收购了国内外数家娱乐机构,比如说连美国的狮门影业也差点被他掌控,没办法,国内电影业的蛋糕太大了,如今票房已经破了300多亿。

而张云旗下的阿巴集团,也是瞄准了国内电影业的发展,从去年开始筹集资金开始大举进军娱乐圈。既然要进军娱乐圈,就必须要有这方面的人才,而张云走了一条捷径,那就是挖人。挖谁的人,无疑作为影视巨头的万建豪首当其冲。

为了能够占据国内电影业这块大蛋糕,万建豪不遗余力努力了四五年,哪可能白白看着自己这边的人才流失。可是那张云完全的“财大气粗”,利用高薪利诱等手段,竟然真的挖到了不少人,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建了一支具有实力的娱乐机构。

为此,万建豪旗下的娱乐公司和张云的旗下娱乐机构还在网上掀开了一场骂战,吃瓜观众看得美滋滋的。

作为大佬级人物,万建豪和张云对于此事在公众场合一直都是微微一笑,说不值一提。也的确,这些都是小事,他们可是干大事的人,又怎么会因为这些小事操心。

不过事实真是这样吗?

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的人,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凡事巨细,无不过问。

万建豪和马云也都是这样的人。

实际上从马云那边挖人开始,万建豪就已经留意上了这件事儿。在他看来,虽然企业间互相挖人是免不了的,可是他是谁呀。大名鼎鼎的万建豪,如果自己的人也被挖走,只能说明一点,自己魅力不够,不能够吸引人才留下。

这可是大事儿。一直都很细心包装自己,还有推介自己的万建豪心里很不舒服。觉得马云难免小人了一些。为此,万建豪就从侧面下手,也挖了一些马云手下做电商的人才,毕竟电商也是个不错的销售渠道,未来影业发展也能用得到。可这就犯了张云的大忌,为什么?要知道万建豪的主体是房地产,马云挖的也只是万建豪旗下影业方面的人才,一直都没动万建豪的根本,没去挖房地产方面的人才。可是万建豪却很不地道地挖了他电商人才,这是张云的根本呀。说白了,两边打仗,一方攻击的只是对方的偏营,另一方攻击的却是对方的大本营,这样一来,意义就不一样了。不过碍着面子,两位大佬的矛盾也只是藏在心里,没有爆发。

事有凑巧,这次两人竟然在拍卖中正是交手,原本挤压的怨气,忍不住就在这里面爆发了。当然,一开始两人也并没有太在意对方的叫价,只是顺其自然,对这幅作品很感兴趣,可是随着价码飙升到两个亿,那种天下唯吾独尊的霸气,就忍不住流露出来,两人谁也不愿意输给谁,这已经不是钱不钱的事儿了,而是面子问题。可以想象,如果在这次竞拍中胜利的话,传出去就是万建豪战胜了张云,或者张云战胜了万建豪,那么以来,就标明了万建豪的天下集团,或者张云的阿巴集团谁更厉害,谁更能吸引人才。

这些细枝末节的缘由没几个人知道,在坐的观众还都以为两位大佬财大气粗,对这幅画爱的发狂,这才会继续竞逐。

……

很快,拍卖已经从两亿一百万,飙升受到了两亿一千万,然后又从两亿一千万飙升到了两亿三千万。其它拍家已经有些气馁了,主要是这样的价码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即使一些其它的超级大佬也觉得两亿三千万的价位有些偏高,虽然很喜欢这幅画,却拿捏不准未来的收藏价值,所以只能静观其变,看万建豪和张云这两位牛人继续龙争虎斗。

陪着林逸坐在一旁的老曹使劲儿地扇着自己的脸,他已经快被这两亿三千万的叫价吓尿了。

怎么可能?

两亿三千万呀,会不会再涨?到底会不会?

其实不仅老曹这么想,其它人也都陷入了一个癫狂的狂想状态,思索着这样的叫价何时是个尽头。

毕竟两亿三千万,已经破了今年的所有拍卖历史记录。

可是现场依旧斗的如火似荼。

不管是万建豪,还是张云全都拿出了自己的大佬本色,继续不断地叫价着,又从两亿三千万飙升到了两亿五千万,然后是两亿六千万,两亿七千万,八千万,九千万……

那位主持拍卖司仪的呼吸都急促的快要窒息了,很多观众的大脑都快要震惊的崩溃了。

已经两亿九千万了啦!

难道真的要破三亿?!

林逸的耳旁也是嗡嗡地直响,他的心脏更是不由自主地狂跳

终于

“三亿!”万建豪举牌了。

轰地一声,所有人彻底被震惊的麻木!

谁也想不到,这幅底价才600万的元代作品,竟然真的破了三亿!(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五章。逆天

如果说这幅《五王醉归图》拍卖破三亿,谁最激动的话,不是作为拍主的林逸,而是在现场做现场直播的那家电视媒体。

为什么?如今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电视干不过电脑,干不过手机,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因此很多大事件在选择宣传手段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选择网络平台,而忽略了最原始的电视平台,以至于电视节目中的劲爆新闻越来越少,能够吸引观众目光的也越来越少。为了采集新闻,电视台也是不懈余力,可惜收效甚微。

如今,随着民间收藏热,各大电视台纷纷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收藏鉴宝节目,收视率一度大涨。但再好的节目也有让观众看厌烦的时候,比如说某卫视的相亲节目,十二个女的应对一个男的,以前收视率爆红,现在却被讥笑为“百鸡宴”。因此,如何吸引观众的目光,让他们不产生厌烦,那就是媒体人的任务。

很显然,这次博海拍卖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毕竟像这种大规模高水准的拍卖距离老百姓还很远,显得很神秘。电视台能够在这里做现场直播,本身就占据了很有利的宣传优势,之前,收视率已经破了七点。要知道,这家电视台最高收视率也不过才十三点。

可是,就在这件拍品突破三亿的时候,这家电视台的收视率瞬间收视率高达十一点。

多久没有这样的奇迹了?

负责摄影直播的电视台PD都快兴奋死了,他们无比的激动,恨不得万建豪和张云两位大佬再继续争斗下去,那样收看直播的人会更多。

不说这些负责拍卖转播的媒体人员了,就连现场的那些观众们也激动无比。本来是看热闹的,没想到这热闹这么大。

三亿啊,这是个怎样的数字?

那么接下来呢,战斗是不是就要结束了?毕竟三亿的拍卖金额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万建豪不愧是超级富豪,一出手就是大招,看起来那张云是有些招架不住了。

就在大家心中暗自念叨着的时候,张云张大亨竟然再次举牌了再加五百万!

“哇,竟然还敢往上加。”

“他疯了吗?”

“有钱就是任性啊。”

“你看看,一加就是五百万,看起来张云发火了。”

……

众人议论纷纷,都觉得张云这样做实在够厉害的,这些有钱人真是不把钱当钱,随便一句话就是三亿零五百万。

情势瞬间直下,大家都认为这次张云赢定了,毕竟加价五百万可不是小数目。

所有人不由自主地看向了万建豪,看他如何去做。

万建豪似乎在沉吟,他旁边做他军师的谭劲夫似乎在对他说着什么。

很显然,张云加价五百万让他有些措手不及,本来他的心理价位就是三亿,三亿已经到顶了。谭劲夫已经非常负责任地帮他分析过,这幅古画是从国外回流过来的,本来是隐藏在另一幅画中,因此具有很强的收藏价值,再加上三位大清皇帝的藏章,数家名人的题跋,能够拍上三亿已经是天价谭劲夫的准确价位是一亿八千万,不过他知道万建豪对这幅画势在必得,因此就把心理价位提升到了三亿。

在谭劲夫看来,只要稍有脑子,这个价位到了三亿,就不会有人再跟拍,可是谭劲夫却忘记了,像张云这样的超级富豪,很多时候做事情是不去讲脑子的,他们讲策略,讲面子,讲未来的价值,无形的价值。

没错,按照古玩收藏,书画鉴定来看,这幅《五王醉归图》能够拍到三亿是已经很高了,按照做生意的角度来看,不应该再盲目地跟拍。可是很多人没有看到这次拍卖的无形价值。

第一,宣传作用。如此大的拍卖又有电视台直播,直接省去了一大笔宣传费用。要知道,如今凡是一个小小的宣传就要几十万,上百万,更别说花费千万请明星做代言人,或者举办什么大型宣传活动。

第二,影响力。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大企业,不管是万建豪的天下集团,还是张云的阿巴集团,全都是知名大公司,这次角逐的不仅仅是两家公司的实力,还有影响力。胜者为王,越是砸钱砸的狠,就越证明你们实力雄厚。

第三,竞争力。万建豪和张云在娱乐事业上互相较真,挖人。两家公司明争暗斗已经不是什么公开秘密,如今又碰巧在拍卖会上遇到,那么到底谁能技压群雄拔得头筹,就看谁更加有实力了。舍得砸钱的大老板,所掌控的永远都是竞争力最强的公司。

所以说,此时此刻万建豪和张云的竞争,已经不是单纯在收藏方面的竞争了,而是在打一场无形的实力战和宣传战,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大家,我的企业是最强的!

……

加价!

继续加价!

张云加价五百万,那么好,万建豪再加价五百万!

已经三亿一千万了!

张云再加价五百万,万建豪继续加

很快,三亿两千万了!

面对这样的场面,大家仿佛看见两人开着大卡车,把一卡车一卡车的钱往大火堆中倾倒。

太刺激了。

太爆血管了。

到底何时是个尽头?

原本热闹非凡的拍卖会现场,已经变得令人窒息了。呼吸声,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存在。

林逸的心已经快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他身边的老曹都快死掉了,一张脸被惊讶麻木成了面瘫。即使一向以镇定冷酷出名的黄教头,这时候也感觉血脉沸腾,整张脸都成了血红色。

潘家园三位大佬,也都被三亿两千万的竞拍价码给惊得浑身麻木。怎么会这样?这是他们唯一的念头。

……

三亿两千万

与万建豪竞拍的张云第一次掏出手帕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他有些拿捏不定了。虽然他是有名的电商大亨,一个双十一网上销售额就能破百亿,可是那些钱可不都是他的。另外他看似有钱,不过那都是阿巴公司股份带来的利润,三亿的现金,他已经有些吃力,三亿两千万……他玩不起了。不,不是玩不起,而是不愿意再玩了。与做房地产起家的万建豪比起来,他的资金链更加吃紧。所以,还是放弃吧!

在拍卖司仪颤抖的嗓音中喊出“三亿两千万一次,三亿两千万两次,三亿两千万三次”时,整个拍卖现场沸腾了。

啪地一声,“成交!”

……

看着周围人发出热烈的祝贺,林逸恍然梦中,他已经很贪心了,可是拍卖的结果却大出他意料之外,竟然达到了惊人的三亿两千万。

这是个怎样的数字?

林逸做梦也没想到,这次捡漏会如此的巨大,比中彩票还要厉害。

不管认不认识,此刻所有人都朝林逸这个真正的大赢家表示着祝贺。毕竟能够一幅画作卖出三个多亿,这可是很少见的稀罕事儿。再说了,听说这幅画还是林逸从另一幅画中“捡”来的,也就是说林逸一下子捡了三个多亿。

这运气啊,逆天了!

运气好的人先来受到大家欢迎,与林逸握手不断,寒暄不断,都想要从他这里沾一点喜气。刚不好下一个捡漏走运的人就是自己。

那边,马云则主动走过去祝贺万建豪,虽然在竞拍中输了,他却还是很有商人风度,输阵不输面子。

万建豪也与他握手谈笑,根本看不出刚才两人还斗个你死我活。旁边人看着他们,自有人将他们的言行记录下来,不用说,这些可都是登报做新闻的一手资料。

须臾

博海拍卖会的大门打开,那些被允许进来的媒体记者们,全都疯了一样涌了过来,冲想万建豪,冲向林逸。

按照媒体们的要求,万建豪走向林逸,林逸与他亲切地握手,然后转向镜头。

镁光灯爆闪,将两人握手的画面拍摄下来。

可以想象得出,明天全中国的新闻都是关于这次拍卖的。毫无疑问,作为三亿两千万的拍主,林逸即将红遍全国……(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六章。一朝天下闻

新年伊始

京城各大电视台不是被昨晚的春晚节目刷屏,大家津津乐道的也不是春晚中哪首歌儿好听,哪个小品好看。大家谈论的都是昨天博海拍卖公司拍出的那幅天价古画,价值三亿两千万的《五王醉归图》,当然还有这件盖世珍品的拍主万建豪和卖主林逸。

万建豪本身作为超级富豪,绝对吸睛,不过他的爆料差不多也被媒体刨光,因此更多的媒体不由自主地就把目光聚焦在了林逸身上。

林逸在南都,在金陵,甚至在香港在台湾都小有名气,但是在京城却真的是寂寂无闻了。

京城一向藏龙卧虎,大藏家无数,玩古书的更是高手如云,像林逸这样的还真就不被大家注意到。可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听说那个林逸了吗?现在可出名了!”

“我当然知道,捡漏三个多亿,太厉害了!”

“听说他以前只是玩古书的,没想到书画方面也这么犀利!”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他在南都,金陵可是被成为大名鼎鼎的捡漏大神。”

……

“林逸是谁?”

“晕,你竟然不知道?”

“难道就是最近那个靠着一幅古画卖了三个多亿的家伙?”

“除了他还能有谁。”

“太幸运了,天逆天了,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好事儿?”

“别不信,听说以前他就是靠捡漏成名的,在香港和台湾还捡过漏,资产都上亿!”

“那他这次岂不更加发达了,好羡慕啊!”

“别羡慕啦,有空咱们也去那古玩市场拍卖行转悠转悠,指不定下一个捡漏的人就是你!”

“哈哈,但愿如此!”

……

除了京城这些街头巷尾的议论外,更多的却是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

《京城日报》,大标题:捡漏也不能神,看亿万富豪怎样炼成!

然后是关于林逸的种种故事,尤其他在老家南都,在金陵城,在台湾和香港的捡漏故事,更被这家媒体肆意放大,搞得林逸就像是幸运女神附身,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捡到好东西。最后这家报纸还别出心裁地计算了一下林逸大致捡漏的资产,这不计算还好说,一计算竟然达到了竟然的六七个亿,再加上这次捡漏的三亿两千万,竟然差不多十个亿了。

单靠捡漏十个亿,这是什么概念?估计谁看了这篇报道也会被吓一跳。

实际上,这家媒体略微夸大了林逸的资产,尤其林逸在金陵继承了的那部分藏书也被计算在内,这是错误的,因为林逸根本就没打算把那部分藏品据为己有。

不管怎样,媒体都喜欢夸大其词,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新闻能够吸睛,吸引人们看下去,那么就是好新闻,至于新闻的真实性,可以“再加工”。

相比上面的《京城日报》,在国内很有地位的《收藏》杂志,也针对林逸的故事,给予了非常详尽的报道,它们的大标题是:书中自有黄金屋耐人寻味的“旧书大亨”!

这家杂志直接给林逸冠上了“旧书大亨”的名头,这让林逸哭笑不得。如估计得不错,“大亨”这个词汇是二三十年代上海滩对那些有钱有实力人的尊称,比如说“上海滩三大亨”黄杜张,又比如说澳门的“赌场大亨”何鸿燊,自己何德何能,竟然也被冠以这样的头衔。

不过这家杂志对林逸的介绍和评价却是最中肯的,没像其它媒体那样添油加醋,或者大肆灌水。这家杂志社的人,直接跑去了南都和金陵等地,实地考察了林逸的捡漏故事和旧书收藏历程。可以说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做了这篇文章。在南都,他们采访了曾经和林逸有过接触的旧书摊老板,比如说王黑子,董眼镜,以及刘三两,何仙姑等人,在南京又采访了和林逸有过交际的陆三爷等人,甚至通过打电话,托朋友,在台湾和香港也采访了和林逸打过交道的亲朋好友。可以说,这篇“旧书大亨”的文章,基本上遵照林逸的发家史,一字一句地将他的故事给诚实地讲叙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他。

……

随着这些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林逸出名了,真的出名了。

首先在他下榻的酒店围满了人,大多数都是他的粉丝,还有一些希望能够采访他的新闻媒体。

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像林逸这样“淘旧书”的还会有什么“粉丝”。实际上如今林逸刚刚申请了微博认证,而他的微博粉丝数量一夜之间就增加了三十万,并且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地增加,破百万就在眼前大多数人都在微博上面尊称林逸为“林老师”,向他请教关于旧书版本方面的知识。还有一些粉丝干脆拿了古旧书画来让林逸帮忙鉴定,希望凭借他的慧眼能够给出中肯的建议。除此之外,更多的则是一些喜欢淘旧书,喜欢收藏的大众藏家,他们在微博上狂点林逸那些捡漏神话,还有对旧书版本的观点看法,隐约已经把这些文章当成了淘宝圣经。

对于这样一下子狂增数十万粉丝的事实,林逸有些所料未及。别人尊称他为“老师”,他觉得有些汗颜,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虽然小有成就,却还不够资格,不过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国内最大最具权威的一家出版社凤凰传媒竟然找到了他。

一开始林逸还不明白这家出版社找自己做什么,当那位美貌的女编辑在酒店会客厅坐下后,对着林逸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很高兴认识你,林先生。不知道你打不打算出书?”

一听这话,林逸愣住了。

作为读书人,谁没有过出书成名的念头和想法?当初林逸还是一位吊丝级的文艺青年时,喜欢写一些呻吟哀怨的小诗小词,就寻思着哪一天自己能够和海子,顾城,北岛一样成为出书的诗人。可惜这种白日梦很快就被饿肚子和兜里没钱给打败了。

林逸被打回原形,只能去酒店打工,给人家端盘子上菜,那种当诗人当作家的梦想也丢到了旮旯墙角里去。

但是现在,眼前这位凤凰传媒来的女编辑却再次唤醒了林逸那种当作家的出书梦。

出书?我可以吗?

林逸问自己。(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七章。出书

著名作家张爱玲曾经说过,“出名要趁早”。

林逸觉得自己现在才出名似乎有些晚了。不过比起很多有名的藏家来说,似乎又有点早。

要知道,马未都是在1992年自己四十多岁才写了第一本关于收藏的书《马未都说陶》;王世襄在六十多岁时才写了《明式家具珍赏》,相比这些前辈,如今才二十四五岁的林逸就被邀请出书,似乎还真的有点“早”。

那位从凤凰传媒出版社来的女编辑姓李,叫李姗姗,今年二十八岁,做编辑差不多已经三年了。如今传统的纸媒书籍受到手机和电脑上面电子书的冲击,销售量大不如从前。因此很多出版社都另辟蹊跷地找一些特殊的题材来出版。

比如说去年盗墓题材热,就出了《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结果,大卖。如今收藏热,淘旧书的爱好者越来越多,于是就出版了一些经典的书话书籍,如《坐拥书城》,《相忘书》,《书廊信步》,《书城黄昏记事》等;甚至连一些比较老的书话也重新翻出来,重新出版,这里面就有郑振铎的《西谛书话》,唐彛摹痘掴质榛啊罚略摹妒榱致健返取C幌氲秸庑┦槌霭嬉院螅谷淮笫芎闷馈

尝到甜头的出版社当属“山东画报社”。这家出版社以出书话书籍成名,与书话名家“止庵”,“陈子善”以及“姜德明”和“谢其章”签订有合约,这四人被誉为当今文坛上的“书话四大家”,可想而知影响力有多大。

作为前身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凤凰传媒出版社,这几年发展迅速,尤其在纸媒书籍方面做得很好,隐约有成为纸媒翘首的架势。可是该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也通常被人诟病不上档次,或者粗制乱造,因为它们出版的大多数是网络文学,以及通俗文学,像山东画报社那样的“高逼格”作品它们没有。

不过这一次凤凰传媒准备做一次大的,内容也是关于书话的谁让书话现在这么红火,而邀请谁来写书就成了大问题。恰好这时候林逸出现,成了报刊杂志的头版头条人物,暴强的刷屏使得他一时风头无两,成为了藏界的风云人物。

凤凰传媒公司的嗅觉是很敏锐的,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出版界最为流行的“名人效应”。凡是名人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