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旧书大亨-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万?太多了吧?”金百万苦着脸,委屈地说。
“多?多你个球!”刀疤脸又是一巴掌下去。
“还多不多,多不多?”
啪啪啪!
使劲儿扇脸。
金百万磕头求饶,此刻的他,真的是后悔得肠子直抽抽。
……
名月如钩,秋风婆娑。
夜色已深,公寓内却还亮着灯。
书桌前,林逸闭着眼,手握毛笔。
深吸一口气,从未真正练习过毛笔字的他,竟然不由自主地想要写些什么出来。
此刻的情景很怪异,仿佛他胸中藏着一头洪水猛兽,正在被他慢慢释放。
也许是碾磨不均匀的缘故,一滴墨汁从毛笔头滴落到了雪白的宣纸上。
就在墨汁滴落的那一瞬间,林逸动了。
笔走龙蛇
秋风瑟,三百岁月竞风流;
谁人识,一支丹青写春秋。
国虽亡,家犹在,文人气节却已丢;
看不穿,悟不透,百年之后可遗臭?
……
但见这些字迹,下力处,铁画银钩,转折处,飘逸俊朗,草行一体,浑然天成。
当下完这些诗词字句以后,林逸只觉得整个人像是被掏空了身子,耗尽了整个人的精气神,一下子委顿在地上,良久,他才站立起来,看着那白宣上面鬼斧神工的行书草书,忍不住自问:“这些,都是我写的吗?”
不过有一点他却很清楚,此时再让他写出这样的字,却是做不到的。
写的时候,犹如鬼神附体,此刻,却是精神萎靡。
窗外,夜风袭来,吹得窗户沙沙地响。
不禁让人疑问,世间是否真的有鬼神?!
第一百零四章。淘书之瘾
经过古玩城淘宝,林逸几人可以说各有收获。
首先黄教头不但靠着一套《百花齐放》还清了林逸的债务,现在手头差不多还有十来万存款。对于这个苦逼的退伍兵来说,没啥比这强的了。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现在汉子有钱了,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给他瘫痪的老娘买一辆德国产的轮椅,再给老娘请一个好的看护,给老娘买最爱吃的羊肉饺子芝麻糊,给老娘……
其次,作为林逸的老朋友,老郭郭子兴把收购来的那两本《兴唐传》缺本《锁五龙》和《夺襄阳》甩手这么一卖,立马就是3000块钱。这钱装入他的小金库,以后去KTV唱歌,去夜市摊喝酒,去洗脚房洗脚,就全靠它了。
最后就是曹一刀,这货那本价值上万的民国大众版《毛选》没舍得卖,按他的意思,这要留作纪念,当成是自己好不容易捡漏的纪念。这么多年,在捡漏方面就威风这么一次,怎么能轻易卖掉?
不过老曹不舍得卖掉自己的《毛选》,却一心思惦记着林逸捡漏的宝贝。
这不,曹一刀这货脸皮厚,头皮也厚,休养了不过三天,就又生龙活虎,大光脑袋上捂着狗皮膏药大的纱布,跑到林逸家,态度非常陈恳地希望林逸能够把那买来的王铎诗稿真迹,拿去南京或者京城去鉴定一下。
虽然这诗稿不是自己的,奈何老曹这几天心里面猫抓似的难受,总想弄明白这诗稿到底是真是假,能够值多少钱。
其实,不仅仅是老曹这样,就连老郭郭子兴也很感兴趣,甚至连南都市有名的一些古玩专家也摸上门来,找到林逸想要一睹诗稿芳容。
人太多了,以至于经常在林逸家附近遛鸟的王大爷都被问烦了。
开始的时候王大爷还好言好语,笑眯眯地说:“林逸啊,那个搬来不久的小伙子么,他住在三楼……很俊俏的一个后生。”
再后来,“你们烦不烦,一天到晚总问他住在哪儿,我又不是他大爷,你们问我干啥?”
“你大爷的,别问我,我啥都不知道!”
……
林逸也很烦,主要是他这人不懂得拒绝,人家大老远跑来看诗稿,总不能拒之门外,所以就一次又一次地拿出来,任他们评头论足,拿了放大镜细看,更有甚者,直接拿了手机“啪啪”拍照,还有的出言想要收购诗稿,让林逸出个价……
林逸真的有些烦了,幸好这时过了一周,徐浩明那边安排他去香港的事儿已经定了,说让他去市电视台一趟,先和剧组的苏记者见个面儿。
原来,这次徐浩明搞得很大,表面要去香港那边开画展,主要是给自己公司的产品做宣传,既然要做宣传,就少不了媒体。
徐浩明的意思很简单也很明确,香港那边的媒体咱请不动,跟TVB也没什么交际,南都可不一样,不如让这边的电视台派了人跟随团队一起出去,到时候把整个活动拍摄下来,剪辑剪辑就能当成很好的宣传材料。
电视台这边怎么会不愿意,要知道徐浩明旗下的公司可是市电视台最大的广告客户,每年差不多有千万的广告费进账,人家提出这样的“小要求”,怎么好意思拒绝。
何况,去香港办画展邀请的可都是南都市最著名的书法家和大画家,这次走出去,也等于间接给南都做了宣传。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徐浩明出钱出力,安排吃住活动一切费用;电视台负责跟团拍摄,壮大书画展活动声势,打响南都地方品牌。
……
2011年,10月25日。
难得好天气,一大早林逸就开了车朝电视台赶去。
车,当然就是林逸那辆银白色,价值三百万的“路虎揽胜”。
最近老曹帮忙刚把车牌还有林逸的驾照办下来,林逸手痒,就招呼老曹把车牵过来,说,自己要遛遛。
老曹知道林逸都快要去香港了,何况这车也是人家林逸的,被自己霸占了这么多天,也算过足了手瘾,于是就很主动地把车还给了林逸,林逸这才第一次开车上路。
开车的感觉跟坐车就是不一样。
坐车的时候你可以浏览风景,开车的时候却要全神贯注,尤其作为新手,林逸更是丝毫不敢松懈,还在车屁股上面贴了“实习”。
如今社会上,很多驾校都开办有速成班,口口声声说包你三天学会开车,一星期可以上路跑高速。
实际上他们的绝招就一个字练!
专车专人教你,你在别的地方一天学一俩小时,在速成班一天学四五个小时,最主要的是,让教练带你上路,在路上实战。
林逸就实战过,并且受到了那位教练的表扬,说他悟性高,有的学员一上路就晕头,不是撞了栏杆,就是撞了绿化带,总之,都不会踩刹车。踩刹车很重要,不会这一招就上路,那是作死的节奏。
然后又问林逸以前开过车没有,林逸说没有,只开过拖拉机。教练就又说,怪不得呢,其实拖拉机比小汽车还难开,要捏扎打弯,一不小心,就会把人甩下去。
于是,那天俩人没咋练车,聊了一下午的拖拉机……那时林逸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有开车的天赋,可现在真的上路了,却又有点小紧张和忐忑。
不过随着开车的顺畅,这点忐忑很快就消失了,紧张之余,也能不再死盯着前面道路,偶尔看一看道路两边。
这不看还好,看了几下,林逸就看见在前面出现一个流动书摊,书摊是用三轮车改造成的,几块板子搭在一起,书籍就摆放在上面,这样就算城管来了,也能麻利地收拾起来,撒开了就跑。
一看见这书摊,书摊上面塞满书本,林逸淘书瘾一下子就犯了,心中猫抓地难受,总想看看那书摊上到底有啥宝贝。
看看时间,去电视台还早。林逸就摇动方向盘,打个旋儿,把路虎停靠在了路边,自己则下了车,朝着那流动书摊走去。
因为是大早上,没什么人,那个摆书摊的大姐正在从麻袋里往外面掏书,看起来刚摆摊不久,还没把货上完。
林逸就走到摊前,笑眯眯地对那位大姐说:“大姐早啊,你这里有啥好书啊,出摊蛮早的。”
大姐头也不抬,说:“城管管得严,什么都撵,我这也是业余出出摊,平时还要上班。”
原来这位大姐摆摊卖书是兼职,听她意思家里那口子在废品站附近上班,经常托运一些书回来,以前她就靠摆书摊为生,现在城市文明建设抓得紧,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地摆摊,于是她就找到了正经工作,只是家里堆了一些以前的旧书,就张罗着抽空出来卖卖,赚倆菜钱。
林逸倒是很佩服这对夫妻的,至少能吃苦,能吃苦的人在什么地方都能生存。
不过林逸很快就不考虑这些了,还是淘书吧,这才是他停车下来的最终目的。
要知道,淘书,也是会上瘾的,并且瘾很大,还很难戒掉。因此才会有大诗人陆游那句: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痴不可医!
第一百零五章。淘宝旧书摊
(感谢故梦渐远打赏1888起点币,了一打赏1888起点币,镔铁二更提前送到!)
…………………………………………………………………………………………………………………………
现在的林逸也是淘书的老手了,只拿眼睛轻轻扫了一眼那书摊上的书籍,就知道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是不是有收藏价值。
书摊上摆放的大多是一些《妇女杂志》,《青年文艺》,《读者文摘》,要么就是一些野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著,当代小说等。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老掉牙的九十年代初期日本作家大树春彦写的《性俘》,《黑豹喋血》,《必胜的野兽》,《欲海狂兽》,以及西村寿行的《暴虐》,《尤物》,《黑欲》,《欲火》,《欲神》等盗版书。
这些书基本上都是色情与暴力相挂钩,深受八十年末代九十年代初那些小青年们追捧,甚至还有人专门收藏这类书。这类书价格低,偶尔也会出现一些价格偏高的,比如冠名大树春彦所写的《古今奇案系列》,(滴血的鬼族等套五册),就能卖到上百块钱,而这些书在地摊捡来才不过一两块钱一本。
除了大树春彦和西村寿行的这些书,再就是一本《女秘书》和一本《男玩家》。
《女秘书》写香港黑社会将一批年轻美貌且受过特殊训练的女秘书安插到商界巨贾身边,从而达到控制香港商界的目的。
《男玩家》讲述香港豪门公子自组“博士帮”,接连制造凶杀大案,最终成为黑帮老大的故事……而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雪米莉”。
话说“女”字头和“男”字头的两大系列,是构成雪米莉百余部小说的主体。这些小说多以香港黑社会为背景铺展情节,将凶杀、暴力、情色、悬疑等多种元素穿插其中,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与大树春彦,西村寿行的小说共同成为书市上的一大畅销类别,遍布中国城镇、乡村的大小书店和地摊,读者甚众。令人意外的是,炮制这么多“香港黑社会”小说的“香港女作家雪米莉”,却从来没去过香港。
实际上,光听“雪米莉”这个名字,很多人还以为是大美女,可真正的事实是,雪米莉是个男的,并且是个四川爷们。他就川籍作家田雁宁,以及他的特殊团队。
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女性化的名字,还在前面加上“香港”字样,其实是书商的营销策略决定的。那时候流行港台女作家的书,像琼瑶、亦舒、岑凯伦,类似这样的名字都好卖。
书商不同意田雁宁这个四川爷们儿的名字出现在封面上,敦促他赶紧取个有味道的名字。作家田雁宁想来想去,突然想到当时国内翻译界有时把“悉尼”译成“雪梨”,这个译法颇有诗意,“那就叫雪莉吧。”田雁宁提议。书商还是不同意:“琼瑶亦舒都是俩字儿的名字,就岑凯伦是三个字的,你们也弄三个字的吧。”这时田雁宁又想到了当时正走红的香港女演员米雪,她演过《霍元甲》这样的流行剧集,在内地知名度很高。米雪这个名字倒过来就是雪米,加上原定的“莉”字,书商又执意在前面加了个括弧写上“香港”,“香港女作家雪米莉”就这样诞生了。
这个名头确实让很多人信以为真,直到2003年,《天府早报》还报道,有人在街头吹嘘自己认识畅销书作家雪米莉,“我经常去香港那边耍,雪米莉是个很漂亮的女人哦。”
林逸因为看过很多书,了解过很多文坛杂文趣事,倒也知道这个“内幕”,所以一看见“雪米莉”写的书,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
林逸翻看这些书的时候,那位卖书的大姐已经把书全都掏出来码放整齐,看见林逸似乎喜欢那些封面花花绿绿女人露屁股的书,就眨巴着三角眼,怪笑了一下,说:“怎么,大兄弟,喜欢这种书,要的话我给你便宜一点对了,还有一些武侠的要不要?”说着就从三轮车地下摸出一沓子封面照样花花绿绿的武侠小说。
林逸一看,晕,全都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艳情武侠小说,并且大多挂名“金庸”,“卧龙生”,粗略地看了一下书名,什么《江湖艳福星》,《小子么高》,《虎子娇娃》,《太极剑笈》,《女福星闯江湖》,《少侠十七妻》,还有《棍王巴大亨》,《桃花谷》等。
林逸脸蛋有些发热,那位大姐反倒像过来人一样,上下瞄着林逸,眼神很暧昧地笑着说:“这些书,内容可精彩了,我那口子都喜欢看,看了以后还老折腾我……你要是全要,两块钱一本,咋样?”
按道理来说,这个价格绝对便宜,并且这些老旧的“艳情武侠”,在旧书销路上价格很高,像一套《太极剑笈》,品相好的就是卖七八十块,甚至上百,《江湖艳福星》能卖到五六十,《小子么高》也能卖三四十。
可以说,只要是经历过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艳情武侠洗礼的“读书人”,就都会对这些启蒙自己性知识的武侠小说记忆深刻,难以忘怀,所有有很多人专门收集此类小说,使得这种盗版武侠书价格不断地上涨,倒成了旧书市场的潜力股。
可是林逸不能啊,虽然知道这些书能赚钱,却抹不开老脸,所以忙打个哈哈说道:“不了,我还是看看别的吧……对了,你这车下面还有什么好东西?”
刚看见大姐从车下面掏出这些武侠书,林逸以为下面一定是个暗藏的宝库。
那大姐一听这话,就收敛了刚才那暧昧的眼神,重新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嘴里直嚷嚷的道:“没有,没有,除了这些武侠书,也没啥东西了,只剩下一些不值钱的老报纸。”
林逸一听她说这话,心里就凉了半截,但还贼心不死地伸手朝车底下摸了摸,拉出老一沓子破旧的《南都日报》,当林逸把这些报纸摊开看的时候,报纸里面竟然露出了一大卷子旧纸来。
顿时,随着那卷子旧纸,一缕书香扑面而来。
第一百零六章。捡了宝(求首订)
(本书起点首发,盗版将追究法律责任!)
看到老报纸里面竟然夹着一大卷子旧纸,已经对淘书轻车熟路的林逸立马就觉得不对劲儿,何况伴随着那卷旧纸的出现,一缕书香竟然扑鼻而来,这就更加不可思议了。
要知道,林逸的鼻子很灵敏,往往能够闻到那些富有收藏价值书籍画稿的书香气息,以前也多是靠着这种异能,淘得了不少宝贝。
因此,林逸可以断定,这卷旧纸一定不简单。
有了这样的结论,林逸毫不声张,表情淡定,强压内心那种狂喜的心情,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稍微露出兴奋的模样,就会被卖书的大姐察觉,这些卖书的也都是人精,看你一眼就知发生了什么事儿,搞到最后,你很可能会空手而归,要么就伸脖子挨宰。
所以,见到好东西的第一反应就是要不动声色。
林逸伸出手指,轻轻地把那卷旧纸打开,一看,竟是一些几十年前的老的电影宣传画,还有一些旧宣传画。
一看之下,心里的激动就更大了。
要知道,林逸现在也算是玩书的行家里手,对于电影海报宣传画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不再是以前那种小白,因此很清楚这些海报都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话说,一部影片拍摄完毕,电影公司往往要物色美术高手绘制电影海报,以期达到较好的宣传目的。当时这些海报免费发放,张贴完毕就撕掉,有的拿回家糊墙壁,有的直接撕碎了蹲厕所,大家并不觉得可惜,可是现在再想找到这些海报简直太难了,很多收藏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一定有多大收获,只有电影资料馆还存有一些。
实际上电影海报的收藏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受此影响,世界各地相继也出现了收藏电影海报,到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已成为一种时尚,并涌现了许多电影海报收藏家。如英国有一位著名的电影海报收藏家布鲁斯马陈特,他不仅建立了电影海报艺术馆,而且搞电影海报的拍卖会。
在西方,一张极普通的20年代电影海报至少值数百美元,较珍贵的电影海报可达数千乃至上万美元。如一张《公民凯恩》的海报,1965年只值5美元,现在高达8000美元,《乱世佳人》、《北非谍影》海报报价则达1万美元。从市场表现看,年代越早、影响越大的电影海报往往越珍贵,市场越抢手。
如1968年为描写流行东队的法国影片《同情恶魔》作宣传的海报,以4025美元的价格售出,卓别林的《城市之光》海报,《劳莱与哈代》的海报已无法开价。1996年纽约佳士得曾一次集中推出500多幅电影海报,每幅底价最低在数百美元,高的则达上万美元;1997年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举办的好莱坞电影海报拍卖会上,一张1932年美国电影《木乃伊》海报,以45。2万美元成交,创下了电影海报拍卖的天价。同年,纽约佳士得也举办了电影海报的拍卖,其中一幅1933年的电影海报估价9千至1。2万美元,结果以8。17万美元成交;另一幅宣传1933年的影片《猩猩金刚》的海报也以7。95万美元成交。
有资料表明:美国1980年以前发行的原版电影海报现今大涨了50倍:在英国20世纪70年代花几英镑就可以买到的海报,现在就要买几百英镑。
由于电影海报在市场上有着可观的行情,所以也引起了造假者的兴趣,造假者一般会对有很高价值的海报进行重印,而人们识别赝品一般较难。为此,1997年国际上还成立了“国际过时海报交易商协会”,该协会的目标之一是处理海报造假问题。
近几年,西方国家炒卖电影海报已成为风尚,前不久,美国好莱坞为了加强宣传《珍珠港》而在美国各地张帖海报,结果引发了一场偷《珍珠港》海报热。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国家收藏海报的热情空前无比。
相比之下,中国电影海报收藏起步较晚,不过发展比较迅速,尤其在建国后,国内许多著名画家参与了电影海报的设计,如程十发的《林则徐》、《枯木逢春》、《玉色蝴蝶》,关良的《周信芳的舞台艺术》,黄胄的《阿娜尔汗》等,这些海报无论从意境,还是画技,都堪称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价格也不菲。如木刻版《红色娘子军》、《鸡毛信》、《中华儿女》等电影海报价格已升至七八千,甚至上万元。
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的海报也已经高达百元,比如《少林寺》220元,《南北少林》180元,以及《少林童子功》100元,《黄河大侠》90元,《巴陵盗贼》60元等,这些曾经火热的电影,其宣传画都成了海报中的精品。
到了两千年,偶尔也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就会成为抢手货,由王家卫执导,梁朝伟和张曼玉主演的《花样年华》海报就十分典型。该片中梁朝伟勇夺2000年“第53届法国嘎纳影展”中影帝。为配合该片在不同地区上映,王家卫为该片设计了香港版、法国版及外国版3种版本的海报,结果3种版本的均被炒至3300多元,而内地版本的也达到了80400元。
所以,有的海报尽管是近几年的,只要影片有影响,海报设计佳,炒家感兴趣,照样将海报炒至天价,让人惊叹不已。
正是因为林逸懂得电影海报方面的一些收藏知识,所以立马就认定这些夹藏在报纸中的电影宣传画绝对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翻看的时候,就越发的小心翼翼和谨慎。
再看位摆书摊的大姐,一见报纸里面竟然夹了这么一卷东西,就说:“咦,拿来的时候没注意啊,谁塞里头的。”看起来也很好奇。
林逸可不管这些,就装作漫不经心地说:“可能和这些报纸是一块儿的吧,嗯,这些东西一共多少钱?”不敢细看那些电影海报具体是什么内容,重新用报纸把那些电影海报卷起来,拿在手里问道。
这就是技巧,当你在书摊买东西,发现书中夹有宝贝的时候,一定要一块买下来,千万别只买里面夹着的东西,只挑好的买,这样会显得你太精,太不大方,那些摊主最不喜欢比他精明的人,也不喜欢比他小气的人,只有那些买书喜欢一枪打,一摞一摞狂买还不怎么还价的买家,才是他们的心头肉,才是他们最欢迎的对象。
果然,那大姐见林逸连这么烂的老报纸都要,心里就美滋滋的,就说:“这些报纸你就给30块钱得了,至于那些宣传画……”
林逸心里“咯噔”一下,心说,难道走眼,这位大姐也是高手?于是就等着大姐狮子大开口,甚至几百上千的叫价,自己好慢慢地砍。
再看大姐三角眼一翻,喷着唾沫就出了一个狠价,“每张最少也要10块钱,你要是不能拿就算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我那口子塞到里面的,回去还要问问他。”鼻子朝天,那意思很简单,没得谈。
林逸一听这话,那揪着的一颗心终于“咣当”落地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