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旧书大亨-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妇女一边和摊主唠嗑,一边翻看书摊上的旧书,很快,她就挑了六本外国文学书。
林逸撒了一眼,分别是《雪莱抒情诗选》、艾丽伏尼契的《牛虻》、梅里美的《梅里美小说选》、《考德威尔中篇小说选》、伊巴涅斯的《血与沙》、司汤达的《巴马修道院》。
这几本书都是八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正版书,书页发黄,品相大约八五品左右,封面上都印着图书馆的印章,很显然是馆藏书。
那摊主似乎和这女人很熟,一共六本书,说原本要卖10块一本的,算她8块钱一本,合计48块钱。
妇女很诚恳地回价道:“凑个整吧,给你45块钱成吗?”
摊主眨巴精明的小眼睛,很爽快地答道:“好吧,成交!”然后一边帮忙装书,一边轻快地对那位妇女说:“我就愿意便宜点把这些书卖给你们这些真正看书的人。每卖出一本,心里就很高兴,咱虽然是摆地摊卖书的,却又为社会传播了一本书的知识,这就是贡献。这一天又没白过,虽然我自打初中以后就再也没有看过书了……”
女人似乎很高兴,由此可见这位摊主是多么的能说会道。
妇女买完书刚刚起身离开,她那个位置立马就被人给占了,那是个留着齐耳短发,身材高挑,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很有气质的一个学生摸样的女孩,手里竟然拿着一张滚石乐队的光碟。
看见她手里的光碟,林逸不假思索地就脱口而出:“一旦你让我开始,我就不会停止。”
女孩扭头很惊讶地看了林逸一眼,很有礼貌地冲他笑了一下,很是兴奋地说道:“你也喜欢滚石?”
“不是,我挺喜欢石隐的。这是石隐电脑里的一句话。”林逸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刚才也不知道中了什么邪,竟然脱口而出,想一想不禁脸红。
“石隐是谁?”
“石隐是电视剧《沉默的证人》里的一个精神病,病人。很有个性的一个人。他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垮掉的一代》。”林逸又不假思索地答道。
“《沉默的证人》我没看过,不过《垮掉的一代》我到是看过,一本很不错的书。”
接下来让林逸意想不到的是,女孩竟然满怀深情地在林逸面前朗诵了起来:“他们贫穷,衣衫破旧,双眼深陷,昏昏然地在冷水的公寓里那超越自然的黑暗中,吸着烟。飘浮过城市上空,冥思那爵士乐章,而彻夜不眠。烧焦的一大片黑色的原野上,站着早已石化的一大群夭折的战士。默默无言的双眼,乌木一般黑亮。望着永无变化的地平线,以几百万年以前与生惧来的耐心,在等待着,这从未升起的黎明……”
朗诵完毕后,她告诉林逸,这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布鲁斯的作品中的一小段。
林逸说你知道的还真不少呢。女孩就笑了,说自己在这里的师范学院专攻外国文学。
林逸和女孩亲切地交谈着,却惹得那摊主老不高兴,扑街,我这是书摊,不是谈恋爱的小公园,还吟诗作对于是就出声打断林逸和女孩说:“不好意思啊,两位小朋友,你们如果不买书的话,就让一让,让后面的大爷看看有什么要买的。”说话很客气,眼神中露出不满。
林逸察言观色,知道自己耽误了人家做生意,就歉意地笑了笑。那女孩则吐了吐舌头,扭头对林逸说:“这里没有我要的,前面还有一家旧书店,你要不要去看看?”
林逸闻言,就提起购书袋给她看了看,塑料袋上面有“旧天堂书店”的标志。
女孩耸耸肩:“原来你去过了,那里的外文书很不错的,我去看看先,拜拜。”亲切地和林逸说再见。
见女孩离开,不知为何,林逸怅然若失,他淘书这么久,见到的大多数都是大叔大伯,难得遇到一个和自己岁数相近的女孩,还没谈几句,就又分开了。
林逸一直故作老成,可他毕竟是二十出头的小子,血脉里,还是流淌着青春的血
女孩离开了,林逸重新蹲下身子淘书,那摊主一脸幸灾乐祸,似乎在说你小女朋友走了,这分手也真够快的,嘴上则笑嘻嘻地对林逸说:“你在那家旧书店买书了吗,那家店铺专门宰人的,一本书被他们卖出了天价,你要是喜欢买书,以后经常来我这里,价格绝对便宜。”
林逸笑了笑,没接话,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看着书摊上那些翻了不知有多少遍了的价钱还算不低的大路货。
付出总有收获,至少在他的翻看下,竟然惊奇地发现在一本《瑞丽》杂志下压着一本厚厚的旧书,仔细一看书名,却是哥伦比亚魔幻派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六章。大名鼎鼎“版画书”
作为世界最知名的文学名著,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绝对是个另类,也是深受世界文学爱好者热烈追捧的一本小说。尤其在中国,《百年孤独》是深受喜欢外国文学读者们的喜爱。
因此在国内,单单《百年孤独》的译文版本就有43个,其中最著名的则是两个,一个是1984年上海译文出版社黄锦炎翻译版本,另一个则是1984年十月文艺出版社高长荣翻译的版本。
在很多国内大学课本上用的是黄锦炎的,因为他是直译比较原汁原味,没有删节。至于高长荣版本,对原本有略微改动,读起来更顺畅一些文笔相对来说好一些。
正是因为《百年孤独》译文版本的特殊性,使得无数马尔克斯的书迷,无不疯狂地开始收集《百年孤独》的各种版本,这也使得《百年孤独》这本书的旧书价格水涨船高,好的版本,更是一本难求。
眼前被林逸从那本《瑞丽》杂志下面扒出来的《百年孤独》,就是1984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黄锦炎翻译的版本。
不过这本书和一般的不同,封面很漂亮,版画类型,一家九口人坐在椅子上照相,后面是一排排的房屋,前面有一只高傲的公鸡经过……色泽怪异,构图抽象。
林逸看到这本书,却是认得的,因为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身份,属于大名鼎鼎“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中的一本。
……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俗称版画本,因从1980年开始出版《亨利四世》起,至1994年出版《血的婚礼》止,这期间出版的90余种该丛书封面设计均为版画形式,故人们称之为“版画本”。1997年起出版的丛书封面不再是版画形式,重新出版的丛书既包含“版画本”的再版,也有许多为新品种。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早期出版的几十部作品总体风格和版式一致,都以精美的版画为封面。这些书的封面以灰、黄、绿、蓝、紫等多种颜色为底色,繁复多变。版画构图或为鲜明的人物形象,或为独特的景物刻画,或为人物和景物的有机结合。画面风格有的鲜艳夺目,有的深沉蕴藉,有的素朴淡雅。无论哪种情况,无不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书的主要内容或基本格调。因此令广大藏书者爱不释手,以至于对此丛书则青睐有加,搜觅不疲。
但遗憾都是,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此套丛书无论再版本还是新版本,都一改往日的风格,开始使用彩色斑斓的油画做封面,多了几分浮华,少了几分质朴,而失去更多的是那难以言传的美感。新的装帧风格不但不能招徕更多的新读者,反倒失去了许多老读者的喜爱。
可以说,“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其所收的许多书为国内唯一的译本,而且也是最经典、最权威的译本。象《小城畸人》、《权力的走廊》、《好伙伴》、《养身地》等,据林逸所知,除此丛书外,就一直未再出版过。喜欢当代外国文学的人,尤其是喜欢欧美现代派文学的人,在此找到了一片乐土。
回头再说林逸找出来到这本《百年孤独》。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中,没有一部外国文学作品的影响力超过这部魔幻现实主义杰作。可以说,这部作品,已经深入到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每一寸土壤中。而这种强烈的影响力,是与“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对这部书的译介分不开的。在新时期文学发轫之初,在马尔克斯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久,“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便将这部作品译介过来,而且一版就印了48500册,二版又印了5500册。这部作品以全新的写作风格与手法,引起了中国文坛的一次“地震”。不但从《百年孤独》中走出了莫言、扎西达娃、阿来等当代著名作家,而且有更多的作家将《百年孤独》融入血液里,再灌注到的作品中。
因为题材的限制,“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注定了读者面非常狭窄,所以其印量往往非常之少。即使70年代末,80年代初,读书之风大盛的年代,印量多时也不过几万册。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畅销的品种印量也难达万册,更多书印量不超过5000册,还有许多仅印了2000册左右。以这样的印量,经过时间的淘洗,要想把这套丛书搜集齐全,可谓难矣,而要找到品相上好的,更是难上加难。
林逸曾经在“淘书笔记”中看到关于这种书的介绍,更清楚这套书的价值,对于这一系列中难得的有价值的书更是了如指掌。
比如说
《好伙伴》,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版画本第一大缺本,上下两册,1989年一版一印,仅印1300册,九品以上价值2800元;
“埃及三部曲”之《两宫之间》、《甘露街》、《向往宫》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86年一版一印,印量7700册,九品以上价值1680元;
《马人》,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厄普代克著,1991年一版一印,仅印2785册,九品以上价值1600元;
《细雪》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版画本大缺本,1989年一版一印,仅印3300册,九品以上价值1500元:
《彼得大帝》,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上下册,1992年一版一印,印量7000册,九品以上价值1200元;
……
可以说,这套系列书中,有很多缺本全都价值上千,即使一些印量比较大的书,也能卖上很高的价钱,比如说《愤怒的葡萄》,品相好的最高能卖150元,眼前这本《百年孤独》,品相超过九五品,最高能卖230元。
正是因为林逸知道这本《百年孤独》的价值,他才毫不犹豫拿在了手里,然后漫不经心地问摊主,“老板,这本多少钱?”
按照林逸的意思,刚才那个女人买了六本外国名著,一本才8块钱,这本《百年孤独》顶多10元左右。可是林逸低估了摊主的智慧,更错判了摊主卖书的经验。
只见那摊主小眼睛闪了闪光芒,咧嘴一笑道:“这位小哥,没想到你还是个外国名著发烧友。刚才见你一直在看那些中国古典小说,我还以为你对这些外国书不感兴趣呢。”
停顿了一下又说,“你拿着的这本可是好书啊,是马尔克斯写的……马尔克斯知道吧,哥伦比亚的魔幻派现实主义大师,可有名了”
然后,摊主就如数家珍地跟林逸说起马尔克斯和他的作品来,那个熟悉程度,仿佛他就是老马家的隔壁老王,对老马本人熟悉的不得了。
林逸纳闷啊,在这样的旧书摊上,在这样的情境下,一个怎么看都初中毕业的地摊大叔,竟然滔滔不绝地和你说马尔克斯,说魔幻现实主义,这是一种什么概念?
所以搞到最后林逸都有些不好意思了,直接问道:“你说,这本书到底要多少钱?”
“干脆,我就喜欢你这种办事干脆的读书人!”摊主也不喷吐沫了,朝林逸竖起大拇指,然后毫不犹豫地报价:“两百八十块,一分钱都不能少!”
林逸楞了一下,没想到摊主没开出10块的价码,而是翻了数十倍,开出了两百八。
尼玛,你当我傻呀!(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七章。姚雪垠《李自成》
说起来林逸也是老玩家了,在淘书方面已经不再是“小白”,什么价码都不懂,什么行情都不明白。
像这种品相的《百年孤独》,在旧书网顶多一百多块钱,而眼前这位摊主大哥却直接要二百八,看起来是把自己当“雏儿”看待了。
见林逸发愣,摊主还以为自己报价吓住了他,就笑眯眯地说:“你这本和那些不一样,是版画本来着,可贵呢!你瞧瞧这封面,这设计,这装帧,很多人都在收藏这种书……对了,这就叫‘封面控’。”
“封面控”林逸当然知道,很多喜欢淘书的书痴,书虫,对一本书的封面很在意,比如非“张守义”大师设计的封面不收,非名家装帧的书不要。只收有名的,漂亮的,视觉系强的书,像汪曾祺的《菰蒲深处》,《晚饭花集》,周瘦鹃的《拈花集》,这样书才能入他们法眼,成为他们的菜。
不过眼前这个摊主大叔能够知道“封面控”,那就更不简单了。
摊主有意卖弄,又胡扯了一大堆,这才说:“像这本《百年孤独》,要是放在前面那家旧书店,不问你要三四百把我脑袋拧下来……你看看这品相,这纸张,现在的新书哪比得了啊,不是纸张差劲儿,就是书脊散架,花多点钱买一个称心如意,这比干啥都强……二百八能干啥,一条好烟,几个汉堡,顶多再让你吃一顿麦当劳,眨眼就没了;买了书你可以拿回家看,学到了文化知识,了解了风俗人情,这才叫赚到!”
林逸彻底服了,这位摊主大叔不是一般人哈,扮猪吃老虎,说了这么一大堆,自己就算不想买这本书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第一次,林逸有一种被打败的感觉。不过林逸也不会就这么做冤大头,何况这本书可要可不要,他又不搜集这种“版画本”。
见林逸似乎对这本书不太“热心”,刚才还口口声声说“两百八一分钱都不能少”的摊主,主动降价,最后150元成交。
买书就这点不好,只要你和对方搞了价,就不得不买下来,不然会很不好意思。林逸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后悔刚才和摊主搞什么价呀,自己又不是真的想要这本书。可这世上没卖后悔药的,他只好很无奈地掏出两张粉红色的毛爷爷,心不甘情不愿地递给了摊主,脸上还得挤出笑容,嘴里还得说声:“谢谢”。
摊主美得呲牙咧嘴,接了钱对着阳光看了看,辨别了真伪,这才麻利地找给林逸50块钱,然后又主动介绍说,“这里还有好多有价值的书,你喜欢的话尽管看,像这本一样,我给你便宜一些。”
林逸无语,这还便宜,人家卖100你卖150,被你宰一次就算了,我可不是真的冤大头。
于是就笑道:“买的书太多,下次吧。”
摊主更加亲切,“多了怕啥,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你这是在储存力量和财富,有了这些基础,你迟早会发达的。”
林逸见摊主又开始狂喷,怕脑袋一热又被他绕进去,就准备起身离开,这时候摊主旁边那条小黑狗又开始“汪汪”地朝着他叫,还瞪着乌溜溜的黑眼珠,似乎在说,你别走啊,再看一会儿。
摊主拍拍小黑狗的脑袋,笑嘻嘻地对林逸说,“看起来你真是个好主顾,小黑喜欢你,我也欢迎你就再看看呗,好书多着呢!”
如果这不是一条狗而是一个人的话,林逸甚至以为他们在演双簧,这狗太聪明了,竟然懂得“急主人之所急”,本来要走的,脚步却迈不动了,倒不是他真的被这条狗的忠诚所感动,而是因为林逸看到靠着摊主摩托车脚下,竟然放着一个很大的水果箱,而在这箱子里,则装着一些廉价处理三元钱一本的旧书。
之前林逸只顾着看书摊上面的书了,倒没怎么注意这箱子里面的,既然摊主和他的狗狗这么“热情”,那么,就再看看吧。
想到这里,林逸就走过去,蹲下身子,开始翻看起这些处理的旧书来了……
……
大略地看了一下,这些书大多都是一些过时的儿童读物,要么就是一些房地产营销方面的旧书,不说是大路货了,简直就是没人要的垃圾,品相太差了,破破烂烂的,看着就觉得膈应的慌。
正当林逸感到非常失望,觉得费这么大劲儿什么都没淘到时,他那伸到箱子底下的手竟然摸出来一本彩色封面的书本来,拿眼仔细一看,封面上竟然写着《李自成》。
《李自成》是不八本一套么,怎么才一本,林逸不甘心,就又往下摸了摸,这一下又被他摸出四本同样版本的《李自成》来,一看,竟然是五本一套,第一卷上下,第二卷上中下。
林逸有些傻眼,因为他淘书这么久,在旧书摊在书店还从来没见过这种版本的《李自成》,彩色封面,鲜艳却不俗气,上下两册封面是大红色的闯王旗,上中下三本的封面则是墨绿色的闯王旗,显得别具一格……翻开里面,有很漂亮的彩页插图,字体却还是简体版的,再看版权页,写着: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1979年,一版一印。
这,竟然是港版的!
……
说实话,《李自成》这套历史小说,林逸非常之熟悉。当年他失业在家,有空就看了许多书,其中先看了熊召政的《张居正》:读熊书时,感觉作为矛盾文学奖的得主,书写得极好;后来读了姚雪垠写的《李自成》,顿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
这本书很好,简而言之,全书气势恢宏,笔力雄健。名为《李自成》,不过于当时明末清初之事,尽收笔端。不过对于林逸来说,目前为止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本书对于政治人物之间貌合神离的描写很是深刻,明明已经杀气腾腾,却依然相谈甚欢。
关于人物之中的对话,尤为传神。文臣之间,武将之间,农民军领袖之间各具特色。文臣之间的大段对话,古色古香,极具时代韵味。而义军领袖之间,则会引用当时的一些民谚俗语,很是符合书的人物形象。
另外,对于战争的描写也极富独道之处。比如第三次攻开封,捉到500名农民被迫给官军送粮。当时围城数月,粮食很少,捉到这些农民后,郝摇旗说现在粮食不足,这些农民没法留下,直接杀了吧,李自成直接同意了。后来经田见秀劝说,知道这些农民为官军送粮亦属无奈之举,同意留其性命,却命令每人砍下一只手再放走。田见秀虽觉不妥,但此时二人已不如当初那般肝胆相照,没法再次劝谏。结果这部分农民回到开封城下,全部被官军杀死。
另外,姚先生不惜以大篇幅的文字,通过对小文物的刻画描写来反映历史的大格局。林逸印象最深的仍然是第三次围开封城时,张成仁和李香兰夫妻一家人及其邻居王铁口、霍婆子等人的命运,让人实在大觉悲痛。
读至北京城破之前,看到紫禁城内的慌乱,心中不胜感慨,几无以成眠。
总体而言,看了小说,能够很真切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以及整个明末的风云变幻。
这部书由于许多原因,在现在的文学史上似乎少有提及。不过姚老潜心磨剑40年,完成这部巨著,足以流传后世。林逸个人感觉实在堪称五四以来,中国历史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当今文学史上,这套书的版本并不多,主要有人民文学和中国青年两个版本。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977中国青年版本,这一版本共三卷八册,分精装本和平装本。
其中最常见的是平装本,印量也比较大,有一印,二印,甚至十一印,可见当年发售量有多大。
其中一版一印不带彩色插图的平装本,八本一套价值120元;带彩色插图的,价值300元;精装带彩色插图的,则高达1600元。
除此之外,青年出版社还在1963年7月1日,出版过上下两本一套的第一卷《李自成》,大32开,一版一印,带彩色插图,封面与后来的版本都不同,是王绪阳和贲庆余做的封面和插图,仅印3万册,如今品相好的上九五品售价高达1200元。
按照以上《李自成》版本的逻辑来推算,这五本一套,三联港版带彩图的《李自成》,绝对有收藏价值。
只是可惜,品弱了些,尤其书的天头和边角已经被岁月沉积下来的灰尘侵蚀的有些破旧不堪。
玩旧书收藏,玩的除了年代,内容之外,玩的就是品相。品相差的书籍,除非是难得一见的珍本,要不然,在价值方面就会大打折扣。
对此,林逸有些唉声叹气,好不容易遇到一套不错的书,可惜品相太差,他随手翻了翻那些书,考虑着要不要买下,就在这时,其中一本《李自成》中掉落出一页纸来。
林逸眼疾手快,忙把那页纸捞在手里,拿眼一看,却是毛笔字的一封信,写给三联香港分店主编的,而署名貌似就是“姚雪垠”。
此时的林逸,大脑有些嗡嗡地作响,有点不听使唤的感觉了,赶紧趁着思维的惯性,把那张信纸重新夹在了书页中。
……
信纸很薄,就那么简简单单的一页,夹在厚厚的书中,不仔细翻看的话,根本就看不出来。
一想到刚才那张令人惊艳的姚雪垠亲笔信,林逸是心脏跳的那叫一个狂乱不止,当时他一冲动,就想掏出15块钱把这套港版《李自成》买下来。
正当林逸要站起身来,赴之这愚蠢的行动的刹那,他的心猛地一抽,暗叫:不行。以往买书失败的经验教训告诉他,这样莽撞地过去,有可能被这只惊弓之鸟觉察出蛛丝马迹,害得自己马失前蹄,与这千年不遇的信札瑰宝失之交臂。最后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到头来,还是得落个相见不如怀念的下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