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旧书大亨-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百二十五章。衣锦还乡

林逸的老家在唐河县城,属于一个很古老的名镇,距离南都市也就一百多公里。

听说林逸要回老家,曹一刀这货立马就贴了上来,说无论如何也要跟着林逸回去看看,都是拜把子的兄弟了,杂说也要回去看看“咱妈”。

林逸就说,大过年的,你不跟着老婆走亲戚,凑我这里干什么。

老曹就说,正是因为老婆过年总在家,他才要往外面跑,你不知道啊,老婆在家那就是老虎在家,管得严不说,还天天想法折腾我……

听老曹说的这么苦逼,林逸也不好意思拒绝,老曹这头就开始买东西购礼品,想象着如何跟着林逸回去给“干妈”一个好印象。

不过让林逸意外的是,当听说林逸要去南唐县城,黄教头竟然主动找到林逸,只说了一句:“我也去。”

黄教头要跟林逸回老家,也是有原因的,第一,他欠林逸人情,并且早把自己当成了林逸的私人保镖兼司机。第二,他瘫痪的老娘被远房亲戚接回去过年了。俗话说得好,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人识。第三,大过年的老黄是在没处可去,还不如跟了林逸回老家热闹。

……

本来,老黄是林逸的专职司机,可是有老曹在,就直接抢了他的风头。原因是,老曹很喜欢开车,尤其喜欢开林逸这辆路虎。

尤其在大雪地里,路虎疯起来那个过瘾,前面一望无垠,后面雪浪滚滚,搞得老曹都快高潮了。

可怜林逸和黄教头,两人坐在车上,都不敢乱动,黄教头自认开车够疯癫,可是比起老曹这个二百五,明显还差了一格。

幸好,当上了大路,车辆多起来,路又太滑不好走,曹一刀这货总算压抑住内心的狂野和亢奋,开始走稳扎稳打路线,车开得慢了点,这让林逸和黄教头总算放心不少,要知道,坐车的坐得就是个安全。

……

一路上寒风呼啸,白雪飘飘,处处洋溢着过年的气氛。

所谓近乡情怯,林逸已经两三年没回家了,当初那个意气风发要走出县城赚大钱的大男孩,俨然已经长大,再也不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也不是喜欢哭鼻子的小男孩,一想到很快能够见到老妈,还有那些熟悉的亲戚,林逸心中就有些发热。

人家说,生平最大的美事儿就是衣锦还乡。

林逸不知道这样的自己算不算衣锦还乡,但是在县城,在乡下,依照他现在的身家却是若人眼红,发达的不得了。

路虎迤逦在县城小道上,再转弯,到了乡下那种坎坷不平的泥地上。

由于下雪,雪泥混合在一起,变得泥泞难行。

曹一刀时不时地从车上下来看看,嘴里骂骂咧咧,心疼这上百万的车,说这路太坏了,驴球用的交通部门,也不管管。

开车的速度就是快,以往林逸回家必须不断地坐车再坐车,先是大巴,再是出租,然后是拖拉机,这才能到家门口。现在开车只花费了2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家门口。

离老远,冒着风雪,林逸就看见家门口站着一个人。那人在风雪中犹如一尊石像,就那么矗立着,身上飘满了白色的雪花;虽然看不清楚是谁,林逸却知道,绝对是自己老妈张翠花无疑。

张翠花膀大腰圆,很远就看见一辆车开来,风雪太大,刮得她张不开眼,她用手搭着眼帘,不确定那是不是儿子回来了,可是母子连心,她却不由自主地迎了上去。

嘎吱,路虎停在了张翠花面前,林逸从车上下来,看着身披雪花哈着寒气的母亲,还有她鬓角那点点白发,心中发烫,发热,原本一肚子的话,憋在喉咙只吐出来一个字“妈”。

张翠花原本也一肚子的话,并且早已设定好了,要上前质问儿子,捏他的耳朵,看这兔崽子还闹腾不闹腾,让早点回来就这么慢慢吞吞,这么大的人了还不让人省心,可是一看见儿子,张翠花那彪悍立马跑得无影无踪,紧接着来一句,“乖,你回来了。”

没有拥抱,没有热泪盈眶,就这样,张翠花带路,走在前面,林逸跟在后面,像演哑剧般,朝家里面走去。

后面,风雪依旧,老黄跟着步行,老曹则重新上车,发动了路虎,招呼:“这车要停在哪儿呀?说句话呀,这地方我不熟。”

……

风雪中,家里的老房子翻新了,不再是以前的土坯砖瓦,而成了两层楼的平房,大门也换了,原本的木门,变成了崭新的大铁门。

不用说,林逸也知道,一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老妈定是拿了自己寄回来的钱把家翻新了,难为她老人家,一个人张罗,使得他这个做儿子的惭愧不已。

院子里很宽敞,地面上的雪也清扫了,用编制的网圈圈养着几十只鸡仔,小鸡在里面欢快地跑来跑去,吃着冰冻的白菜叶子,还有洒在盘子中搀和了雪水的小米……

再不远处,却是用石头堆砌成的猪圈,两头小猪正在猪食槽里拱食,发出姆姆姆的叫声。

院子东头,一棵大的梧桐树枝杈漫天,一阵风吹来,发出哗啦啦的枝杈声,那覆盖的积雪更是簌簌落地,像下了一阵白色的花雨。

寒风中,林逸闭了眼,这就是回家的感觉。

……

房子堂屋打扫的很干净,正面张贴着大幅中堂画,大红,喜气,****周三位人笑眯眯地并排站在一起,两边是对联,“千秋伟业万事永存,一代英豪百姓爱戴”,横批是,“凝福停瑞”。

再看地面,铺着砖块,略微有些凹凸不平,家具之类的,一个大茶几,四五把木质椅子,一个老旧的长条桌,桌子上摆放着一台大彩电,彩电却是新买的那种超薄型,很大,很气派,和周围的简朴很不搭配。

张翠花对儿子林逸不冷不热,还使唤他一会儿喂鸡,一会儿喂猪,一会儿又让他去地里大棚拔一些菜,对林逸的朋友曹一刀和黄教头却是热情的不得了。

尤其老曹很上心地把自己买来的一大堆礼物从车上抱下来,说这些都是送给“干妈”的礼物,什么“营养豆粉”,“养身核桃粉”,“东阿阿胶”……

张翠花喜欢的眉开眼笑,美滋滋地说有心了,有心了,也没留意怎么就突然冒出一个“干儿子”。

……

乡下虽然有请客人喝茶的规矩,但对于更加金贵的客人,却是给打荷包蛋,一人一碗,把热气腾腾的糖水荷包蛋递给老曹和老黄。

曹一刀和黄教头喝了一碗,张翠花问好不好喝,两人就说好喝,尤其大冷天喝这个很舒服。

“那就再来一碗。”张翠花非常热情地又去厨房端来了两碗。

一口气喝了三大碗糖水荷包蛋,两人肚子都快被糖水撑饱了,这才算知道了,这是乡下人的迎客话,你说好喝就不停地给你端,直到你说差不多为止。

好不容易等林逸拔菜回来,三人才算是有聚在了一起。这下,张翠花可就不客气了,当着外人的面儿,也不管儿子老大不小了,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有家不回,打电话不接,像失了踪一样,又说要不是你回来得早,老娘就直接摸过去把你抓回来。

林逸知道,这些话骂的越狠,就证明老妈对自己的关心越狠。

也怨自己,这么多年觉得没出息,一直都没脸回来,搞得老妈发脾气。

骂完儿子以后,张翠花又是向曹一刀和黄教头敬烟让茶,然后再骂……

搞得曹一刀和黄教头无比尴尬,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像是看戏的,张大妈表演这出戏就是为了让他们看。(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六章。藏书

俗话说得好,老娘骂儿,骂的都是心肝宝贝儿。

等老妈张翠花骂够了,林逸这才小心翼翼地开口解释,先说了这几年自己在干啥,然后又具体地说了自己在做旧书生意,并且赚了很多钱,以后可以孝敬她老人家,不用再受苦了。为了证明自己说的都是很的,还让旁边的曹一刀和黄教头为自己证明。

曹一刀模样憨厚,黄教头样子老实,两人倒又成了很好的证明材料。

如此这番解释下来,就算张翠花还满肚子的好奇和不相信,那眼神也缓和了不少,至少,儿子没在外面变坏。

此时,已经临近中午。

张翠花当即下厨做饭,农家人什么都有,青菜,鸡仔,还有腌肉等等,很麻利地就做了一大桌。

菜都是家常菜,什么炒鸡蛋,炒白菜,拍黄瓜,调豆角,回锅肉,烧茄子等等。

然后是一大盆蒸馍,乌龟那么大个,还有一大锅的白米大稀饭。

曹一刀和黄教头本来吃荷包蛋已经吃饱了,不过闻到菜香,还是忍不住胃口大动,以至于筷不停手,大吃起来。

张翠花朴实,见人家吃的香,就证明自己做的好,心里那个美呀,笑眯眯地在一旁合不拢嘴。

林逸难得回来,也是食欲大动,吃得也很欢畅,等到大家吃好喝好了,发现已经差不多下午两点钟。

“干妈,你这饭菜做的实在是太好吃了。”曹一刀很不要脸,马屁拍的也很及时。

张翠花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毕竟曹一刀差不多也三十好几的人了,自己才四五十岁,叫自己干妈也太那个啥了。

曹一刀就说自己和林逸拜把子成了兄弟,他妈就是我妈,这规矩不能变,然后还把自己一早准备好的礼物拿了出来,什么极品阿胶,中老年奶粉,脑白金之类的,一袋子又一袋子。

无奈,张翠花只好收下这个光头干儿子。

曹一刀最甜,为了说动林逸去金陵卖书算是费尽心机,这时候不断拍干妈马屁,直说自己会带着林逸做很多大买卖,让她不要担心。果然,老人家就对林逸说,以后回去啥事儿要听你干哥的,人家比你大,懂得也比你多,由他看着你,我放心。

老曹洋洋得意。

林逸直接无语。

……

简单地吃过中午饭,张翠花就吩咐林逸,去把你爹的屋子收拾一下,意思是今晚要住人。

那个屋子是林逸父亲在世的时候专用的,类似于储藏室,里面什么东西都有。干农活用的铁锨,铁锄,修理设备用的钉子,锤子,老虎钳子,另外还杂七杂八地摆放了很多旧物件。

林逸对这间屋子的感情很复杂,在他模糊的记忆中,父亲的形象和这间屋子是联系在一起的,以前的记忆是美好的,喜欢站在父亲身边看着他修理工具,喜欢看他拿着钳子把钉子从破了的椅子上拔出来,喜欢听他讲一些男子汉的故事,无疑那时候的林逸是最幸福的。

可是在父亲过世后,一切都改变了,偌大的家变的没有生气,姐姐结婚跟了姐夫去城市生活,林逸则上了高中开始寄宿学校。再后来,他也去了城里闯荡,一眨眼,就是三四年。

这家,已经很少回来了。

见林逸要收拾屋子,老曹和老黄就凑过来说搭把手帮忙,林逸说没啥东西,你们就不必沾手了,免得弄脏。

过门是客,这个道理林逸还是懂的。

于是林逸就进了屋子,将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摆放整齐,又把一些不用的工具拾掇了,收拾好塞进床板地下。

当他把木制的工具箱往床底下塞的时候,却碰到了里面的东西,用手摸一摸,像是一个大箱子。

林逸好奇,就弯腰用手抓着箱子的棱角,把它拉了出来。

那个箱子落满灰尘,林逸拿抹布擦了擦,这才干净一些。

现在很少有人拿笨重的木箱存放东西了,这个箱子应该是以前留下来的老物件,箱子外皮上的烘漆已经有些脱落了,箱子表面,还雕刻了一些花草纹饰,在做工精致的锁鼻上,挂了一把铁锁。

本来林逸对这屋子里的东西不怎么上心,不过看到这个大箱子,不禁起了好奇的心思。

箱子里面不知道装了些什么,实在够沉,林逸试着挪动一下,都挺费力气,也不知道刚才自己是怎么把它拉出来的。

林逸蹲下身子仔细打量这只箱子,那铁锁却是生锈了,用手摸一摸,锁鼻竟然是开着的。

于是林逸也就不客气,直接就把这只箱子打开。

箱子一开,林逸就傻眼了,因为里面装的竟然全部都是书。随便翻了翻,很多都是林逸小时候看过的,《济公全传》,《古今小说》,《聊斋志异》,还有林逸最喜欢看的《西游记》……原以为这些书早丢了,没想到却是被父亲藏在这里。

林逸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工人,在冷冻厂上班,以前上过学,属于高小文化,读书识字还是可以的,所以很喜欢读书。

在林逸的记忆里,父亲看的书大部分是从工厂的图书室借来的,不过图书室管理严格,有固定的归还日期,使得父亲往往还没看完,就必须还回去。

为此,父亲开始在旧书摊,还有废品站买一些喜欢看的旧书。这样看来,林逸之所以也喜欢旧书,很可能有遗传的因素在内。

每次买到旧书旧报,父亲视若珍宝,拿回家,精心挑选,细心修补,再用报纸或者牛皮纸包起来,藏在抽屉,或者书柜里。

曾记得小时候,林逸就是在父亲的旧书堆里,读完了人生的第一本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当时林逸被鲁滨逊的顽强意志深深地打动,立志长大了要环游四海。只是可惜,现在长大了,自己去过最远的地方只是香港环游世界的梦想还没有实现。

“唉!”林逸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才是真的生活。

可就在林逸无限遐思着的时候,忽然一缕书香幽幽地从箱子底下飘了出来。

“怎么回事儿?难道这箱子里面还有什么东西?”林逸耸耸鼻子,不禁一怔。(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七章。《张天师发病书》

放下手里那些正在翻看的旧书,林逸又耸了耸鼻子,果然,那缕怪异的书香幽幽飘来,林逸甚至可以肯定,这缕书香是从箱子底下传来的。更加怪异的是,这缕书香带着的气息似乎能够随着林逸的呼吸,变得绵绵悠长,不断滋养着林逸鼻翼中呼出的灵气,

紧接着,林逸感觉那股灵气从鼻孔吸入后,直接冲到眼眶,自己此刻的眼睛,像是刚滴过眼药水一般,清凉之中带有一丝酸涩,林逸微微闭上了眼睛,再睁开的时候,整个房间似乎都变得明亮了许多。

林逸略显急躁甚至是有些粗鲁的将箱子里的旧书拨到一边,箱子底部露出了一个用牛皮纸精心包裹着的东西,四四方方,看起来很薄,没有细看,林逸就迫不及待的把“包裹”取出,不过下手还是比较小心,在这一刻,这牛皮纸包着的无疑是他心目中最为重要的东西。

要知道,自从他鼻子拥有异能以后,林逸无时不刻都在想方设法的增加灵气的数量,可是这个鼻子很挑剔,貌似只有那些珍本古籍,才能涌出涵养灵气的书香气息,比如说最早的那本陆羽《茶经》,以及那些珍本佛经,除此之外,就是王铎那幅诗稿真迹了,这也是林逸不舍得卖掉它的最重要原因。

如今,竟然在自己的家,在这旧书箱内,发现了能够提升和滋养自己灵气的宝贝,怎能不让林逸欣喜。

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当手捧着牛皮纸包裹着东西的时候,尽管林逸不知道它是书本还是画册,但是林逸却能够感觉到自己心脏在“砰砰”的跳动着,像是要蹦出嗓子眼一般。

顾不上擦拭“包裹”上的灰尘,林逸小心翼翼的将之放在了桌子上,然后走到外面,用院子里水缸中的冷水洗了一把脸之后,心情才为之舒缓了下来。

回到房间,林逸并没有打开包裹外面的牛皮纸,而是双眼望着包裹,然后闭眼,深吸一口气,鼻翼中再次呼出灵气去探寻那包裹内的东西。

不久前,林逸在赌场牌桌上,能够借助纸牌的气息,脑海中浮现出纸牌的点数,以为这样的奇迹也能够发生在这里,不用看包裹里面是什么东西,就能感受到里面的境况。可是结果却让林逸失望了,因为他脑海中一片混沌,什么也没发生,更没发生该有的“映像”,反而自己呼出和吸进的灵气比刚才弱了不少。

怎么会这样?难道说这和物品的厚薄有关?纸牌太薄,自己就能借助气息摄取它的点数图片,这牛皮纸包裹着的东西太厚,就摄取不到?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林逸微微有一些失望,但是这种结果他可以承受,毕竟灵气比以前滋润了不少,这就是进步。

林逸起身找了个干净的毛巾,将牛皮包裹外面的灰尘擦拭了一下,然后将牛皮纸一层层地打开,就像是在给一个襁褓里的婴儿脱掉厚厚的衣服。

牛皮纸很厚,也很严实,可见收藏者对里面东西的珍惜程度。

原以为这里面藏着的一定是什么特殊宝贝,谁知道打开牛皮纸之后,林逸愣住了,只见里面放着的竟然是一本线装书,并且是一本他很早之前就认识的手抄线装书,书的名字叫《张天师发病书》。

话说,解放前一直到解放初期,广大农村缺医少药,大多数农民都生活贫寒,偶染疾病,能扛就扛,扛一扛也就过去了。实在过不去时,就找来“发病书”,在书上按发病日查找,书上就会告诉你此日之病如何发生,如何处置。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很多农村已经不再这样迷信,基本上生了病都去什么诊所,卫生室。可是林逸小的时候,村里卫生条件还不是很好,很多人竟然还迷信这个,觉得这种“土办法”“偏方”很有效,因此还经常使用。

记得当时全村只有这么一本发病书,像珍宝一样被大家珍惜收藏,有病了就去满村里找,找到了,用过了,不能送还,因为给人家送发病书不吉利,就压在自家的炕席底下,等有人再想用了,就来拿去。

林逸记得清楚,自己小时候因为生病还用过一次这本发病书。

有一年麦收过后给村东头小军叔送箩筐,四婶家房屋东墙外有一颗硕大的白桑椹树,结的桑椹都是雪白透亮的颜色的。中午林逸闲得没事,就爬上树摘桑椹吃,可能是吃得太多了,中了毒,后来回到家就连吐带泄,还发高烧。

这时候,林逸的父亲就找来发病书,按发病日子查到说病得于东北方向(这么准!四婶家就在林逸家的东北方向),处置办法是剪几枚黄钱,出门向东北方向走多少步,化钱消灾。如此这般做了以后,病就好了(也可能是病也该好了)。

因为仅仅这一次,也不能就断定这发病书的灵验与不灵验,但是林逸用的那一次的确是灵验的。后来林逸读书多了,就知道古代对预测学的研究很有成就,据说《易学》其实就是预测学。预测学很深奥,难入门。

至于这种所谓的“发病书”,据说是道教符咒典籍,敦煌遗书,又名“鬼祟夜游方”,是唐人用符咒治病的大杂烩,内容包括“推年历法”、“推得病日法”、“推初得病日鬼法”、“雄得病时法”等,还有若干神符,注明某年生人带此符吉,或带此符可却病等。

林逸虽然看书多多,自认不迷信,但对这本《张天师发病书》却深信不疑,毕竟老祖宗的预测学可不是盖的。

此时,他轻轻翻开这本发病书的封页,才发觉,原来这封面是添加上去的,里面竟然还有一层封面,是用厚厚的皮纸做成,不知是谁,用红色朱砂笔在封面上题写《张天师发病全书》几个字,字体精美,飘逸。在书名下方还盖有一方红印,上面有四个字:松侨老人。

再看里页的手抄字体,写的更是雄健清新,痛快淋漓,看那行笔运笔,大有龙飞凤舞破纸而出之势。

林逸怎么说也是懂书法的,如果说王铎的书法为“神笔”,那么抄写这本书的作者,在书法方面也绝对不遑多让。

林逸小时候见过这本书,不过那时年纪还小,根本不懂这些,此刻方觉得,这本书不简单。(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八章。大名鼎鼎

回过头来,林逸再仔细看这本手抄本,用纸似乎年代久远,已经有些微微泛黄,不过纸业却雪白之极,看上去那些黄斑犹如多多桃花。用手触博这白纸,细腻,柔软,像是白棉纸,却比白棉纸更加柔韧一些,没白棉纸那么单薄。这样的白纸极其少见,幸亏林逸是玩旧书的,又学了老的书画鉴别,此刻心中立马泛出一个念头:开化纸!

开化纸,产自浙江省的开化县,因此得名。开化纸是清代最名贵的纸张,因为它质地细腻,极其洁白,帘纹不明显,纸虽薄而韧性强,柔软可爱,摸起来柔润而有韧性。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宫里刊书以及扬州诗局所刻的书多用这种纸。这种纸也叫“桃花纸“,主要是因为在白色的纸上常有一星半点微黄的晕点,如桃红。

因为开化纸的特殊性,凡是用开化纸刻印或者抄写的书籍就不但有收藏价值,而且价格昂贵,例如,雍正刊开化纸精印的《陆宣公集》朵云轩1998年秋拍出的价格就高达2万元,经济价值不菲。

虽然还不能断行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至少林逸可以肯定一点,这本手抄《张天师发病书》能够保存至今完好无缺,绝对这优良的纸张有密切的关系。要知道,这种手抄本借来借去,要是一般的纸张书籍,就算借用者保存再怎么细心,也不可能没有太多损伤。

断定了纸张应该是清朝时期的开化纸,那么再推断这位抄写者“松侨老人”到底是谁?

在历史上,号称什么什么老人的人实在太多了,连乾隆大帝都自称“十全老人”,可以说在历史上“老人辈出”,对于这个人,林逸从来没有听说过,不过想要弄清楚“松侨老人”的来历,那倒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