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旧书大亨-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婶就和张翠花唠嗑,说林家现在兴盛了,林逸也出息了,左邻右里的,以后要互相关照。
……
四婶这边还没走,那头老村长就来了。
这下张翠花和林逸更惊讶了,要知道每逢过年过节,基本上都是别人去村长家里拜年祝贺,哪见过村长给别人拜年的。
村长虽然官小,可也是个官啊,何况在农村人眼里,县官不如现管,很多时候村长的作用比县长都大。
可今天就是如此,老村长还真是来林家拜年,并且还提了礼物,两瓶老酒,一条黄鹤楼香烟。
老村长依旧驼着背,犹如电视剧中的“刘罗锅”,把东西递给林逸说:“这东西不是我送的,是乡长让我捎给你的酒你喝,这烟你不抽的话就送人。”话语干脆利落,让林逸想要拒绝都没发开口。
旁边四婶都看傻了眼,村长就算了,连乡长都给林家送礼了,这说明了啥,说明林家真的兴旺了。
老村长习惯性地让座也不坐,直接蹲在地上,说这次林家为村里捐款修路,乡长知道后很是感动,说这是造福于民的好事儿,需要大力提倡和弘扬,并且为了表彰林家这一善举,就让村长代替他过来拜年,替他问好。
张翠花早不知道该说啥了,当初儿子打算捐款的时候她还极力反对,觉得这是败家子,赚钱多不容易就随便捐出去,现在才知道,这捐出去的钱全变成了名声,林家变得有名气了,看看,连村长,乡长都给林家拜年了。
此刻张翠花心情是激动的,心说,要是自己男人没死能看到这一幕那该多好。
老村长是个很容易相处的人,也没啥架子,基本上就像平常的农村老汉差不多。所以林逸和他很谈得来。
两人聊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后,老村长磕磕烟袋锅说要走了,家里一定来了很多人,自己要回去看一下。
这边老村长走了,那头李为民李校长和冯大山冯主任又登门而来……
林逸看见是他们,就很不好意思,觉得自己捡漏占了光,李为民却很是诚恳,说过年第一件事儿就是要登门拜访,不为别的,就为林逸的那片心。
林逸,很是无语。
……
林家这么一波又一波地来人,搞得老曹和老黄眼花缭乱,好像之前林逸说过林家人丁单薄没啥亲戚的,现在怎么会跟下饺子似得,一锅又一锅。
最让老曹头疼的是,来的是大人还好说,要是小屁孩就会凑过来主动给你拜年要红包。
老黄是个实在人,已经封出去好几个了貌似这货现在跟着林逸学傻了,也不怎么把钱当钱。老曹就不同,他可是很积极地在赚钱,而不是很积极地送钱,所以当那些孩子问他要红包的时候,他就装傻,要么就把大光头扭过去,直接给熊孩子们一个后脑勺。
熊孩子们从林逸和老黄这里拿了红包,就飞一样跑到小卖部买了鞭炮,然后划着了丢出去,啪地一下,要么就找了瓶子把炮仗罩着,点燃,啪地一声,瓶子碎裂。
至于那些吃了曹光头后脑勺的,就会故意把擦着的鞭炮丢到老曹背后,啪地一声,老曹猛一哆嗦,差点吓出尿来。
……
几乎整个早上,来林家拜年的人是络绎不绝。对于张翠花来说,家里头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这么热闹过了。对于林逸来说,没人过来拜年的时候,盼着有人登门拜访,等到真的有人来了,还很多的时候,就觉得很辛苦很麻烦,原来应酬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体力活。
就在林逸如此思忖着的时候,只听门外又传来一阵骚动声,早习惯了这种声音的林逸不禁诧异,都快大中午了,这又是谁来了?!
林逸还在发愣,不知道大中午谁会过来,老妈张翠花就发命令了,“愣着干啥,还不赶快去看看?”
林逸得令,只得走了出去,看看来的到底是何方神圣。(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七章。淘宝忙
林逸刚走出门外,就听见一个声音道:“小舅舅!”随即就见赵宝儿穿着花衣裳跑了过来。
只见小丫头几个月不见似乎又长大许多,扎着两个髻丫,两个脸蛋子冻得像红苹果,穿着花棉袄,活像年画中的小可爱。
林逸忙蹲下身,宝儿一下子就窜到他怀里,用手抓着林逸的下巴笑呵呵地说:“小舅舅,你想宝儿没有?宝儿可想你了。小舅舅,你的下巴咋没刮呀,扎手。”
林逸没想到宝儿会突然出现,高兴不已,就用下巴去刮宝儿光滑的脸蛋说:“小舅舅专门留了胡子,就是要扎宝儿的,呜呜呜,坏蛋来了。”
宝儿在他怀里左躲右闪,咯咯地笑。
这时候姐夫赵刚和老姐林雪也来了,两人手里都提着礼物,看见他们就道:“宝儿下来,多大岁数了,别闹腾舅舅了。”
林逸就把宝儿放下,对林雪说:“姐,你们怎么今天过来了?不是要等初二吗?”
乡下习俗,闺女初二回门,林雪却提前了一天。
见弟弟问,林雪就说:“还不是你姐夫,想要早一点看见妈。”
赵刚在旁边抱着一箱子鸡蛋就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以前太忙,回来的次数也不多,现在环境好了,就想早点过来看看……”
如今赵刚在林逸面前可不像以前那么“横”了,相反,两人的情势貌似反了过来,赵刚看见林逸像耗子看见了猫儿般温顺。
林逸却不觉得有什么,就笑道:“回来得早也好啊,老妈早想宝儿了,也想你俩了。”
宝儿就扯着林逸的裤腿说:“小舅舅,姥姥真的想我了吗?昨天晚上我做梦还梦见姥姥了呢!”
“呵呵,那你梦想成真,即将看到姥姥了。”林逸温柔地摸了摸小丫头的脑瓜。
“走吧,咱们进去吧,妈估计都等急了。”林逸招呼道。
赵刚抱着鸡蛋,领着宝儿进去了,老姐在后面却喊住了林逸,欲言又止。
见老姐似乎有话想说,林逸就说:“啥事儿啊,这么神神秘秘的。”
林雪就一咬牙,说:“小弟呀,你听了可别生气,这次我们来……是开车来的,你姐夫他……买了一辆车。”
林逸一怔,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却是姐夫赵刚买了车,不禁莞尔,“那好啊,以后可以经常回来看看了,有了车多方便。”
“你不生气?”
“我干嘛要生气?”
“开店的钱都是借你的,我们钱还没还却买了车,这说出去多那个啥……”林雪有些脸红。
林逸明白了,原来老姐顾忌这个。
酒店是林逸出钱开的,说是借给老姐的,如今老姐这边赚了钱,没第一时间还钱,却私自买了汽车,怪不得刚才姐夫赵刚神情奇怪,一说进屋就立马溜了,原来是怕自己买车的事儿暴露。
“那车呢?”
“停在村口了,你姐夫怕你知道,也不让我说,可是我觉得……”老姐林雪脸皮薄,不知道该什么了。
林逸就笑笑说:“要不是买了车,估计姐夫也不会大年初一就回来吧?”
“这个……”林雪停顿了一下,说:“你姐夫心眼很好的,他真的是想妈了。”
林逸点点头,“如果真是这样就最好了。不管你们做什么,只要多想着点妈,比什么都强。好了,这事儿不说了,以后让姐夫注意点,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安全第一。”林逸开玩笑似地把这话题揭了过去。
姐姐林雪,很是感激。
……
张翠花见到宝贝外孙女,又见到了女儿和女婿,那心情是高兴的不得了。当即就下锅做了荷包蛋,让女儿女婿吃个好。
宝儿这丫头却缠着林逸说要到村里去玩,林逸就带着她蹦蹦跳跳地在村里转悠。宝儿在城里呆的久了,难免对乡下的东西很好奇,像是看到什么猪羊,还有老黄牛就惊讶的不得了,她还拿了草喂牛,看着牛吃草,她还拍拍老牛的脑袋,说:“乖,多吃点。”那模样娇憨可爱。
可村子就这么大,转悠了一上午就没了兴趣,小丫头就缠着林逸到外面去玩。
别说小丫头了,老曹和老黄两人也觉得在这村子里闷太久了,建议下午开车去县城文笔峰塔附近看看,听说每逢大年,那里就会形成大规模的庙会,有卖古玩玉器和旧书的,连远处城市的人都赶来淘宝。
一听到有书可淘,林逸就来了兴致,何况县城距这里也不愿,开车很快就到,于是就和大家合计,吃饱饭,下午一点准时出发。
……
文笔峰塔是塘河县城的标志性古建筑,传说唐王李世民做了一个梦,梦见老和尚敲木鱼念经,唐州水中举龙头,恰好那年唐州遇到大干旱,老百姓日子困苦不堪。于是唐王就赦令建一座塔来祭拜水神,为百姓祈雨。可是高塔落成之后,不仅唐河水涨,还能够帮老百姓以及船家挡风避雨,因此这座塔就称为“文避风塔”。该文避风塔因以后糟雷击,相继于清康熙辛年,即一六七一年和乾隆三年,即一七三八年两次进行重修,特别是据清康熙辛亥卑的一六七一年,重修该塔时记载:“以碑利文,以峰众笔,故曰文笔峰”。从此,文避风塔就变成了“文笔峰”塔之今。
如今的文笔峰塔俨然成了古玩旧书一条街,当林逸他们开车到达的时候,密密麻麻都是摆书摊卖古玩的,放眼看去,围着高塔蜿蜒成一条长龙,各种旧书摊一字摆开,几乎将整个高塔周围占满,各类封装陈旧、纸叶发黄的旧书堆放在地面塑料纸上,书堆间隙还有旧字画、古钱币、陶瓷、雕刻等。不少人或蹲或站,围在书摊四周。
林逸看见这么多旧书,品种估计不上万,那种激动是炽烈的,以至于差点连宝贝外甥女都给忘了。幸亏宝儿拉着他的手说:“小舅舅,人太多,我啥也看不到。”
林逸就只好把她抱起来,她还说看不到,林逸就又只好让她骑在自己脖子上。这下宝儿说看是看到了,不过太高了,然后又指着前面说,那边有耍猴的,要去看。
林逸心急啊,他的心思都在旧书摊上,哪会去看耍猴,不过宝儿喜欢看他也没办法,只好先扛了宝儿去看耍猴。
黄教头跟了林逸后面,老曹早冲去了旧书摊,他的心思很简单,趁着林逸这个“捡漏大王”不在,先把书摊上能捡的漏捡了再说。
那个耍猴的是个黑瘦的小老头,拿着皮鞭指挥着小猴子做各种姿势。
那猴子也听话,爬上爬下的,又会骑自行车,还会翻筋斗,最后那拿了石头蛋和老头对着干,引得周围人哈哈大笑。
看了一会儿猴戏,宝儿又嚷嚷着要吃糖葫芦,买了糖葫芦又要吃棉花糖,买了棉花糖她又要喝甘蔗汁……总之把林逸忙得找不着北。
好不容易等小丫头歇停了,林逸正想去淘手,宝儿却又拉着他的手说看大戏,前面不远处有个老旦正在咿咿呀呀地喊嗓子,唱的好不好林逸不知道,反正鼓掌的人挺多。
眼看林逸实在太忙,也太宠着宝儿,跟在身后的老黄就主动提出帮忙照顾宝儿。
林逸求之不得,也不管宝儿愿不愿意,就把她推给老黄说,帮忙看着点,说完就急忙朝那些书摊跑去。
看着小舅舅飞奔的样子,宝儿小大人般摇摇头,“唉,没救了。”
黄教头看她一眼,“怎么说?”
“这么爱书,以后找不到媳妇怎么办?”小丫头叹息再叹息。(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八章。捡个小漏
虽然是冬天,天气寒冷,却依旧挡不住大家淘宝的心情,在卖旧物的摊前,看看那些带有时代烙印的物品,仿佛回到了上世纪甚至古代,旧式收音机、宣传画、铜锁、烟壶、像章等等,让人眼花缭乱。
林逸对这些东西暂时不关心,他直奔那些旧书摊,再看那些书摊前几乎全都挤满了人,有老头,孩子,年轻人。老人们背着手看,年轻人蹲下身子看,孩子们直接趴在上面看。
林逸好不容易挤进去,只见那近百家旧书摊密密麻麻,很多老板或坐或站或整理图书,在守株待兔等待商机,个别人可能昨晚熬夜了,竟歪在躺椅上呼呼大睡。
看见这样“心宽”的老板,林逸不禁莞尔,想起了小时候在旧书摊“顺书”的经历。
那时候人小,喜欢看一些儿童书,遇到书摊老板睡着或者打瞌睡,他们这帮小屁孩就把看着的书往腰里这么一掖,然后悄悄站起来,后退,转身,撒腿就跑。跑得满头大汗,生怕摊主追上来。
有时候那些老板没睡觉,只是转过身忙别的事儿,比如说收拾饭盒,或者整理架子车,这时候也可以“顺”,不过动作要快,还要有一颗强大的做好随时被抓的心。往往这时候最是刺激和激动,有时候做完这事儿,就感觉裤裆湿漉漉的,原来紧张的尿裤裆了。
林逸沿着书摊挨个转悠,很快就停在了一个旧书摊前。
这家旧书摊上面旧书满满,只见有各种老杂志,旧报纸,还有各个时期的旧书,甚至还摆放着几本民国书,仔细看,却是装在塑料袋力道《绘图三国演义》,翻开一看,里面字迹很小,是民国时期的石印本,石印本价值没有刻本大,缘于这种印刷质量很差劲儿,用纸也基本上是民国时期的油光纸,发黄,容易发脆,所以这种书籍一般很难保存。
再说,这套书应该是八本一套,眼前去只有五本,还差三本,向老板询问价格,老板像是稀世宝贝地竖起一个指头:“一千!”
林逸莞尔,这一千的价码咋呼那些不懂行的还可以,实际上只要玩旧书就都知道像这种石印本的民国书,题材又不是特别的好,按照品相,一本大约三十块左右,五十块就是高价了,五本顶多两百来块,对方却要一千,看起来价码实在偏高。
林逸就把那些书放下,重新装入塑料袋。那老板挎着一个绿色的印有毛主席头像的军用包,见林逸如此动作,就说:“小兄弟,要是诚心要,还可以给你优惠点。”
林逸就笑笑:“我只是看看。”
那老板就不说了,脸露不喜,扭头又去招揽别的买家。
林逸之所以不递价,主要是对方索要太高,再递价你能递多少?递高了不买那就是个笑话。所以林逸就很矜持地拒绝出价。
这都是淘旧书时的规矩,你要是确实想买那就递价,如果递完价,人家也愿意了,可你又反悔,那就失去了道义。
因此在淘旧书时,不要轻易讨价还价,除非你真的确定自己要买。若不然,结果只有两个买一本你并不是真心喜欢的东西;或者,白白浪费摊主和你自己的时间,成为不道义之人。
……
林逸起身继续浏览别的书摊,目光再次在书摊上面扫荡。
须臾,来到一个更大一点的书摊前,那老板是个胖子,30来岁,穿着军大衣,戴着厚厚的军用遮耳棉帽,打扮的像镇守边疆的革命战士似得,此刻叼着烟,眯着小眼,很机警地关注着书摊上那些看书的人。
林逸看了看他的书摊,书很多,准确地说杂书很多,什么贾平凹的《废都》,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及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
林逸伸手,将这三本书拿了起来,看看版权页,以及内容,很可惜,三本竟然全都是盗版本。尤其那本《废都》盗版的很烂,里面错别字很多,纸张更是比草纸还草,看起来现在做盗版也不容易,连纸张都买不起。
和这些盗版书堆在一起的还有一些武侠书,什么《寻秦记》,《翻云覆雨》,《黑儒传》,以及古龙的小说《九月鹰飞》等……可以说把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武侠玄幻全包含在内了。
这些书林逸以前没少看,现在则很少翻了,因此扫一眼也就过去。
很快,林逸的眼睛就盯在了一本书上,忍不住伸手将它取了过来,一看,却是1931年也就是民国二十年,普益书局出版的《日用快览》。
此书很厚,大约二百余页,计有历法、节气、纪念日、气候、法令、礼仪、服制、日用杂字、公文格式、尺牍、契据、柬贴、楹联、经济、诉讼、卫生、旅行、游戏、算命等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实为一本居家必备的百科全书,也是今天研究民国时期社会形态的一本参考书。
书本的品相不错,至少八五品,比起刚才那套《绘图三国演义》要强上许多。
林逸一向对民国的书很感兴趣,于是就仔细翻看了一下,只见书中“京调”一节,收有很多民国时期的艳曲小调,其中有一首《阎瑞生五更调》
“一更一点月初生,长三清倌人,芳名叫莲英,天生一副好人品,会奉承,俏眼睛,衣裳着时新,花界拿莫温。二更二点月正清,滑头阎瑞生,出身是学生,上等拆白有名声,跑马矾,勿壳张,输得干干净,顿起黑良心。三更三点月团圆,钻戒珠镯珠,别簪才插满,看见子眼花又缭乱,就此念头转。四更四点月落山,汽车借得来,勿用别人开,兜风兜到徐家汇,打转回,一根绳,老早就预备,就把性命害。五更五点月西沉,拆白阎瑞生,就想逃性命,上天报应正分明,逃勿成,捉牢子,军法来审问,枪毙格伦盾。”
别人不知道,林逸却是读过很多杂书的,因此知道此段《阎瑞生五更调》唱辞讲述了“民国第一花界谋杀案”,1920年阎瑞生勒死“花国总理”王莲英案,此案轰动上海滩,一时间警方禁止妓女午夜出行,文艺界将其改编为戏曲、电影,可见当时花花世界的世态人情。
林逸继续翻看,就到了此书的“相术”一节。此章节列举了女子贵相、贞相、淫贱相,但却没有列男人面相种种。
女子贵相表中列举,“额圆,鬓发乌润,眉秀(贵相无贱眉,女人眉常绉者不旺夫),目神澄清,颧骨隐隐,耳厚,人中分明,项长,手指纤长,视稳重。”附例又说,“女人重在端庄,凡有媚有威者贵,否则贱。”
女子贞相表中列举,“额圆,发润,目黑白分明,鼻必直,年寿(隐显有势),法令深,瞻视分明,娇而有威,手似干姜,笑藏齿。”
女子淫贱相表中列举最详,更多从女人形态举止上进行了论述,很多词汇简直比黄色小说还黄,最后还附例:“大抵贱人多矫揉造作,全无庄重之态,从不安稳,行立偏斜,见人掩面,回头频顾,掩口而笑,整衣弄鬓,托腮咬指,身有风柳,举止痴迷,有一于此,难贵亦淫。”
正在林逸仔细翻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听这家书摊的胖子老板冲他喊道:“喂,兄弟,买不买?不买就别再看了咯。”语气有些不耐烦,他已经注意林逸大半天,这货光看不买,一看就是那种喜欢蹭书看的主儿。
林逸没想到自己被人家给当成了书摊上的“混子”,不禁扬扬那本书,笑道:“这本多钱?”
胖老板就比划手势说:“八十。”
价格不算高。
林逸就递价:“五十我买了。”
胖子:“大冷天做生意不容易,再添点。”
林逸就说:“那就六十六六大顺,讨个吉利。”
胖子略一思索,“成交。”
……
林逸现在可以说是淘旧书的老行家了,在他看来,这本书60元并不贵,如果拿到网上卖,依照这品相,最少也能上百,可以说算是捡了个小漏。
对于胖老板来说,他看走眼了,没想到林逸还真是个买家。本来他这书摊就不靠这种书赚钱,这种民国书难找,想要卖掉也必须遇到藏家,不像那些盗版书,贼好卖。尤其那些带点色情的,更是58块钱一本,一天就能卖二三十本,而这些书的成本价却是一本11。5块。
……
因为做成了买卖,那胖老板就摸出一根烟给林逸,然后得意洋洋地说这旧书市要持续15天,有的摊主夜里就宿在这里,很辛苦,但收入可观,比如他现在已卖出近500元的货了。
林逸就顺势问道:“除了这些民国书,你还有没有更好的货?”
胖老板摇摇头,“没了,不过还有一麻袋的书,都是外国名著,也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
外国名著吗?
林逸也没在意,就说:“不如让我先看看再说。”
胖老板咬着烟,“那好,你等一下!”(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九章。传说中的“网格本”
林逸见老板过去取书,自己就又在摊前盯了两眼,不曾想,竟然有人错把他当成了老板,就向他问旧书的价格,林逸就说:“我不是,老板等会儿过来。”
这时胖老板提着一麻袋过来,就对那人说:“五块你拿走。”那人看了看手头的那本盗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摇摇头,又放下了。胖老板就嘀咕一句,“连五块都舍不得花,还想看名著,想得美。”
不知为何,林逸总觉得这句话是对自己说的。
“兄弟,你瞅瞅,有愣中的没有?”胖摊主把麻袋打开,让林逸往里面看。
林逸随便看一眼,立马,眼睛就直了。
要说这外国文学名著有很多个版本,比如说比较有收藏价值的“版画本”,之前林逸就靠这赚了一笔小钱,不过要说最具有收藏价值,买卖也最火热的却是这一麻袋里面的东西。
初看去,这些外国文学名著都是清一色的绿皮网格状,似乎不怎么起眼,但是只要你知道行情,经常玩旧书就会知道,这些网格状的绿皮本子,有个很牛的称号,叫做“网格本”!
“网格本“是书迷们对“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简称,也可视作“昵称“或“爱称“。这套丛书最大的特征是:在绿色(多为人文版)或灰色(多为上译版)的底色上,封面外围饰以一圈精美的纹饰,内里又是一圈简洁的单线装饰;封面中间最显眼的部分,则是双线环饰围起的斜向交叉网格,网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