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笑傲尘世-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闫光银分管财政、税务、工商、经委、城建、拆迁;

    张建峰分管农业、林业、渔业、牧业;

    杨洪涛分管计生、安全、维稳、综治、信访、劳动保障、民政;

    王学勤分管环境整治、科教文卫、司法、武装。

    ……




第九十六章 上任即遇难题

    王永梁上任的第二天,副镇长闫光银来汇报工作。

    闫光银是党委委员,分管工作比较重要,相当于常务副镇长的角色。

    当闫光银汇报到税务工作时,永梁猛然想起,明年八月份财税体制改革,将实行分税制,设立国税局和地税局。实行分税制以后,国家将以今年税收收入为基数,超出部分实行国家和地方分成,75%将会归国家财政,留归地方财政的只有25%。

    前世的时候,到93年底,各地都会虚开税票,以图虚增税收收入基数,此举还引得中央领导大怒。

    永梁想,与其到时候虚开,还不如把功夫做在平时。

    “闫镇长,去年全镇欠税是多少?”

    “这个数字我还真不清楚。”闫光银没想到王永梁会问欠税。

    “闫镇长,作为分管副镇长,这些主要的数据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啊。”王永梁轻轻地批评了一句。

    领导者的威信就是在一些小事上慢慢建立的,今天你批评下属一个小错误,明天又批评一个小错误,慢慢地,这个下属在你面前就有了畏惧,你的威信就建立起来了。

    永梁深知此理,抓住闫光银一个失误,轻轻批评了一句。

    闫光银稍有一些尴尬,没想到王永梁这么重视欠税,他觉得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了?

    “闫镇长,国家现在正在研究财税体制改革的问题,我估计,最迟明年,国家将会实行分税制,到时将会以今年的税收收入为基数,超出部分实行国家地方分成,国家拿大头,地方留小头。所以,今年的税收工作重点一是清欠查漏,做到应收尽收,二是要挖掘新的税收增长点,到年底把税收收入这个基数做大。”王永梁说道。

    这番话说出来,闫光银马上就服气了。人家王永梁不是无的放矢,人家是真懂啊!

    他是不知道,王永梁前世就是税务干部,税务上的事哪里能难得住他?

    “好,王镇长,下去以后我立即做相应安排。”闫光银再也不敢大意,小心应对。

    在汇报到经委工作时,闫光银脸露得色:“王镇长,今年我们镇正在建设的有两个项目,一个是蔬菜脱水,一个是电解铜。尤其是电解铜项目,是一个年产五十万吨的大项目,建成投产以后,将会带来上千万的税收收入,而且还会解决一千多个工作岗位。”

    闫光银说得眉飞色舞,可王永梁越听脸色越不好。

    “闫镇长,电解铜这个项目是谁引进的?”永梁问道。

    “电解铜是李县长引进的,当然张立全局长当时主政镇政府。”闫光银见永梁脸色阴沉,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永梁沉思有倾,说道:“闫镇长,今天就到这里吧,你回去后,先把税收工作抓一抓。”

    “好。那我就告辞了。”闫光银见永梁打断了工作汇报,料知是电解铜项目出了事,心下疑惑,也不便多问,依言退了出去。

    永梁只所以脸色不好看,是因为他这一上任,就遇到了大难题。

    电解铜是个强污染项目。

    电解铜的电解废液对地下水污染严重,饮用有毒地下水的猪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当人体内残存了大量的重金属之后,极易对身体内的脏器造成负担,特别是肝和胆,当这两种器官出现问题后,维持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就会出现紊乱,肝硬化,肝腹水甚至更为严重。

    当然,如果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水被人类饮用,会造成人类患各种疾病,有的甚至会致癌。

    还有就是,重金属废水不仅使土壤受到污染,同时会进一步污染水体,造成重金属离子在农作物生长和水生生物中的富集和积蓄,通过食物链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这样一个项目怎么会落户城关镇?是李承明和张立全不知道它的污染有多厉害?还是明知有害还要上?这其中有什么猫腻吗?如果没有猫腻,环评报告是谁出的?

    永梁意识到,这个项目的上马,其中牵涉的人太多了,县委、县政府、县计委、县经贸局、县环保局、城关镇原领导班子,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这样的项目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有多大,永梁最为清楚。地下水遭到污染,直接就把全县甚至邻县生态全破坏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死于重金属污染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这个项目可能会给城关镇乃至全县带来gdp的增长,带来财富的增长,可能会造就一些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但它贻害子孙,老百姓骂声不绝,得不偿失啊。

    怎么办?

    最好的处理方式当然是不闻不问,和光同尘,那样自己照样升官,而且这个项目不是自己任上引进的,也不必有心理负担。要是反对的话,自己可就是要跟大批的人作对,而且还是反对自己前任现在贵为副县长的李承明,弄不好,官帽子就得丢。

    如果不闻不问,受害的只有老百姓,那跟自己从政的初心就完全相悖了。

    不行,自己绝对不允许这个项目在城关镇落地生根!奶奶个腿的,就是这个镇长不干了,从此退出官场,也不能日后让老百姓骂娘。

    王永梁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暗暗下定了决心。

    永梁想了想,这事怎么着也越不过刘加树去,必须征得他的同意和支持才行。

    想到这里,永梁看天色已晚,快到下班的时候了,他跟刘加树打了个电话:“刘书记,晚上有安排吗?如果没有安排,咱俩喝二两?”

    刘加树接到永梁的这个电话心里疑惑,中午刚喝了酒,怎么晚上还要喝?他想不出其它理由,觉得王永梁找自己喝酒还是拉关系的意思居多——这当然是他乐意见到的。

    想到此,刘加树痛快地说道:“王镇长,咱不去饭店,去我家吧,让你嫂子炒两个菜,咱哥俩好好喝两杯。”

    “那敢情是好。我正愁没地方去吃饭呢。”王永梁说道。

    “好,那就这样定了。”刘加树说完,放下了电话。




第九十七章 刘加树其人

    第一次登门,自然不能空着手,永梁让黎洪林抱了一箱哈市军工白酒厂出品的“老村长”高档白酒,自己则拿了两条中华烟,进了刘加树的家门。

    刘加树的家在镇政府家属院,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小院,院子不大,南北跨度大约十米,东西跨度大约七米,南屋两间,西边一间是卫生间,东边一间是住房,里边放着一张床,一张写字台,写字台上一些课本,应该是孩子住在这里。东屋是厨房,大约有三四个平方;正房门西是一个水池,水池旁边种着一丛竹子。

    刘加树见永梁和黎洪林拿着烟搬着酒进来,连忙把永梁让到正屋。

    屋里家俱非常简单,就一个长沙发,一个茶几,还有一台彩电,但各处收拾得非常干净,非常有次序。

    刘加树对永梁说道:“王镇长,你今天第一次来,不知道我的规矩,我绝对不收一分钱的礼,酒和烟一会儿你拿回去。”

    “刘书记,这酒和烟既不是我收的礼,也不是贪污所得,绝对干净。”永梁说道。

    “那也不行。王镇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管你拿来的东西是什么来路,我都不会收。今天收了你一瓶酒,明天我就会收别人一箱酒,久而久之,贪心就遏制不住了。所以,请理解我,好吗?”刘加树真诚地说道。

    听了他的话,永梁感到震惊:真的假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如此廉洁之人?不会是在我面前扮清官吧?

    见刘加树言之凿凿,不由得永梁不信。他撕开箱子,拿出两瓶“老村长”,说道:“这两瓶酒咱俩一人一瓶,剩余的我拿走行不行?就当是你出菜,我出酒,这样没问题吧?”

    “行!这样没问题。按说,来我这里吃饭,酒也不应该喝你的。”刘加树答应了。

    无奈,永梁只得让黎洪林把剩余的酒和烟拿走了。

    “掌柜的,来一下。”刘加树见永梁不像其他人那么死皮赖脸,非要自己收下,心里也高兴,连忙喊了一嗓子。

    “哎,来了!”随着刘加树一声喊,一位中年妇女从厨房走出来,来到正屋。

    “王镇长,这是我掌柜的,戚桂芹。掌柜的,这就是刚来的王镇长。”刘加树介绍道。

    “嫂子,你好。”永梁连忙站起来问好。

    “王镇长,你好。这么年轻啊?王镇长,有媳妇了没有?要是没有媳妇,嫂子给你介绍一个?”戚桂芹穿着非常朴素,却拾掇地非常利落。

    “谢谢嫂子。我已经结婚了,你弟妹娘家是京城的,这不过年回娘家了,还没有回来。等她回来,让她来跟你认识认识。”永梁说道。

    “那敢情好。你坐着,嫂子给你哥俩做两个菜,然后给你包饺子吃。”戚桂芹说完,示意永梁坐下,回厨房忙活去了。

    “刘书记,嫂子在哪里工作?”

    “哪有工作,农村妇女。”

    “哎哟,那可不像。嫂子一看就是见过世面的人。”

    “王镇长,你还真说准了。我家这口子可不简单,当年在村里是有名的‘铁姑娘’,为闺女时,就当了村妇女主任,得到过太祖他老人家的接见哩。”刘加树说起妻子的往事,一脸的骄傲。

    噢,怪不得这戚桂芹看起来风风火火,说话爽朗大气,一点不像一般的农村妇女呢,原来也有过那么辉煌的历史啊。

    “你们是同学?”永梁对刘加树夫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因在于,永梁对那时的先进人物,有着无比的崇敬。那时的先进是真先进,绝对的大公无私。

    “我们是一个村的,打小一块长大。后来我当了兵,家里给我们订了婚。她在家务农,不断地写信给我鼓励,跟我比赛,看谁进步更快,做的贡献更大。正是这种鼓励,让我在部队立功提干,转成了非农业户口。”刘加树说道。

    “在部队提了干,好多人可是都当了陈世美了。”永梁说道。

    “是,你说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但我就喜欢她这种好强的性格,那种妖滴滴的大小姐我还看不惯哩。再说,农民怎么了?我就没觉得农民比别人低人一等!实话告诉你,王镇长,我家里还有地,逢秋过麦,我和你嫂子都要回家忙活几天哩。”

    “虽然穷点,但我和你嫂子感情深,我们的幸福,你可能不懂,当年得到过太祖他老人家接见过的铁姑娘,成了我的媳妇,想想都美的不得了。”刘加树说起自己的妻子,那种骄傲和自豪,写满了整张脸。

    至此,永梁对刘加树充满了敬意。这是一个生在农村,长在部队,受那个时代影响较深的一批干部,他们自甘贫穷,却有着坚强的信念,这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虽然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他们难以融入,但他们身上人性和党性的闪光点,是那样地让人敬佩。

    永梁为有这样一个搭档感到幸运,同时,也为可以预见的将来,与一些人一些事的斗争充满了信心。

    两人正说着话,大门一响,进来一个十七八岁青年,推着一辆破自行车,肩上背着一个军用背包。

    青年进了院子,把自行车放到墙边,喊了声:“妈,我饿了!”

    “哎,马上就好了。”戚桂芹闻声从厨房里走出来,一见青年,说道:“你看你,又打篮球去了吧?”边说边用手里的毛巾抽打青年裤子上的土。

    “这是我儿子刘哲。”刘加树跟永梁介绍道。然后冲刘哲喊道:“刘哲,来一下。”

    刘哲进得屋来,刘加树指着永梁说道:“这是你王叔。”

    “王叔好。”刘哲长得身材瘦长,青布裤子,绿军装褂子,脚上穿着一双回力球鞋,前头已有些许破损。眉清目秀,清清爽爽,面像肖其母。

    “刘哲你好。”永梁跟刘哲打了声招呼。

    刘哲拿起暖瓶给永梁和刘加树续上水,大大方方地说道:“王叔您先坐着,我去吃饭。”

    刘哲不仅面像肖其母,还继承了戚桂芹的爽朗大气,又懂礼貌,永梁对他颇有好感。

    “上高几了?”永梁问刘加树。

    “高三。今年考大学。”

    “成绩怎样?”

    “还算争气,在班里始终是第一名。”

    说起儿子,刘加树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第九十八章 争相出头

    戚桂芹整治了四个菜,除了一盘黄瓜拌猪脸外,另外三个全是青菜。

    “王镇长,三素一荤,简慢了。”刘加树说道。

    “刘书记,这就很好,都是我愿意吃的菜。”永梁说的到是真心话,大鱼大肉的真不如这些家常菜让人开胃口。

    王永梁打开酒,两人各倒了一杯。刘加树家没有小酒杯,这一杯酒足有三两。

    “王镇长,咱啥也不说了,开喝!你说,咱几口喝完?”刘加树端起酒杯说道。

    “刚过了年,咱来个一年的酒怎样?”永梁提议道。他不知刘加树的酒量,想着十二口喝干,刘加树应该能够接受。

    “哎,你可太不痛快了!这点酒喝那么多口干吗?按我的规矩,一、二、三!”

    刘加树所说的一二三,意思是指第一杯一口喝干,第二杯两口,第三杯三口。

    王永梁自恃有酒量,而且对刘加树一家人第一印象都很好,心情大爽之下,也不磨迹,一撸袖子,说道:“好,恭敬不如从命!”

    永梁说完,端起酒杯一仰脖,咕咚咕咚三两口就把杯中酒喝了个一干二净,冲刘加树一亮杯底,拿起筷子抄了口菜。

    “行啊,看你文质彬彬的,酒量还真不小,不粘乎,够爽快。”刘加树没想到永梁说喝就喝,干净利落,顿起好感。也不犹豫,一口气把杯中酒喝干。

    “痛快!这酒够劲。王镇长,说实在的,我真怀念在部队的时候,人与人之间不玩心眼,那是真性情。喝酒都用茶缸子,哪里会用这样的小酒杯。”刘加树对部队感情很深,快到了言必称部队的程度了。

    “王镇长,怎么样,你嫂子这手艺不赖吧?”刘加树夹了口菜,问永梁。

    永梁早就被赵春花、赵秋月养刁了胃口,就是李琳蕾烹制菜肴的水平也不低,戚桂芹炒的菜咸味稍重,实在谈不上不赖。但刘加树一副献宝的样子,永梁自然不能打击他。

    “是不错,嫂子真是个利索人哪。”永梁不赞菜,却赞开了人。

    “那是,当年也是铁姑娘啊,能不利索?”

    “刘书记,你跟嫂子感情真好啊。”

    “当然了,我们是革命的友谊,是真正的爱情。你们年轻人整天你啃我我啃你的,咱看不惯。”

    听了刘加树的论调,王永梁不禁莞尔。

    戚桂芹和刘哲显然有极好的素养,刘加树跟王永梁在正屋里说话,两人一个在厨房包饺子,一个在南屋里吃饭,谁也不来打扰,不像有的家庭,男人喝酒,女人孩子在一旁乱插话。

    第二杯酒喝了一半的时候,永梁看时机差不多了,对刘加树说道:“刘书记,我今天来,还有一件事,需要得到你的支持。”

    “哦?什么事?王镇长请说。”

    “刘书记,你知道电解铜这个项目吗?”

    “当然知道。我来的时间虽短,咱俩算是前后脚,但这么大的项目,我还是多少了解一点的。”

    “那你知道这是个强污染项目吗?”

    “强污染?”刘加树一听这话,放下筷子,惊讶地看着永梁:“我听刘延才说,环评已经通过了,怎么会是强污染项目?”

    王永梁直视着他的眼睛,见他眸子里疑问甚浓,就不再犹豫,把今天的事和关于电解铜废液污染的问题详细地说了一遍。

    “呯!”刘加树听完王永梁的介绍,酒杯重重地墩在茶几上,站起来怒道:“骂那隔壁的,这帮祸国殃民的狗东西,老子要是有枪,先毙了这帮子缺德的玩意!”

    听到刘加树的骂声,戚桂芹连忙从厨房过来,见到丈夫发怒,连忙说道:“老刘!喝了点酒又犯驴了?人家王镇长头一次来,你干吗呀这是?!”

    永梁见她误会了,说道:“嫂子,你误会了,刘书记不是冲我发火。”

    “我们是在谈工作,你忙你的去。”刘加树可能很怕戚桂芹的雌威,她一说话,立即情绪就稳了下来,坐到沙发上,对妻子挥挥手。

    戚桂芹这才放了心,回厨房去了。

    “刘书记,这个项目如果上马,不仅邑县的地下水源会被污染,由于地下水是往东北方向流动,那么,东北方向的水源都有可能被污染。有人说,这个项目可以为我们带来经济增长,片面夸大其带来的好处,故意不去触碰污染问题,这里面水很深啊。”永梁提醒他,这个项目的污染问题不是没人知道,而是有人在故意地模糊它,或者淡化它。

    刘加树点了支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永梁知道他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不打扰,让他仔细斟酌。

    永久,刘加树问道:“王镇长,你怎么看?”

    “这个骂名我们不能背,这个罪人也不能当。”永梁立即表明自己的态度。

    “好!王镇长,你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不过,这事你不要管了,今天你出了这个门,以后不要再提这个话题了。”刘加树把烟蒂在烟缸里狠狠地一拧,下了决断。

    这个事的风险,刘加树作为老牌乡镇书记不会看不到,他之所以不让永梁管了,目的当然是想保全他。

    “刘书记,谢谢你。这个事本来就是我职责范围内的事,我不管谁管?我今天来找你,不是想让你出头,是想和你达成共识,希望你能给我精神上的支持。”永梁当然理解刘加树的好意,但他怎么会让刘加树去迎接枪林弹雨,而自己躲在后面看热闹?

    “王镇长,你还年轻,前途远大。而且,我也看出来了,你有一颗爱民之心,否则你也不会听到这事以后,立即就来找我。我想说的是,保全你这样的好干部,对我们党和国家是有益的。你不要争了,这事我出头,你不要管了。”刘加树说道。

    永梁一听这话,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对刘加树说道:“刘书记,实话告诉你,我姑姑和我姐都做生意,有点钱,本来她们都不想让我进入官场,但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我们村子的老百姓都富起来,大学毕业以后,这个梦想延伸了,我想让更多的老百姓富起来。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才进入官场。所以,这事我来办,最多这个镇长当不成了,我还可以去当我的富家公子。而你不同,嫂子和刘哲都需要你挣工资养家,你没有退路。所以,这事我来办!”

    ……




第九十九章 拜码头

    听永梁这样一说,刘加树这才知道永梁家里有钱,进入官场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同样有百姓情怀的他,不由得大起知音之感,他见永梁激动地落了泪,自己也被永梁的高尚理想所感动,他说:“王镇长,咱俩别争了。我是班长,也是老大哥,此事于公于私都不容我旁观。我是一个农家子弟,一无背景,二无才华,在部队得到提拔,才有了今天正科级职位,从我的能力来说,这已经是极限了,要是给我个县长,说实话,我还真驾驭不了。而你不同,年轻,有文化,而且最宝贵的是你有强烈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假以时日,肯定会比我前途远大。再说了,受党教育多年,让我在旁边干看着,比杀了我还难受。咱就这样定了,我在明,你在暗,咱就跟他们斗上一斗!”

    永梁还想要说什么,刘加树制止住他,说道:“这是我最后的决定,按照组织原则,你也得听我的。永梁同志,不要再说了。”

    “好!刘书记,我听你的。咱就跟他们斗一斗!我相信,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刘加树和永梁一碰杯,两人把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

    ……

    第二天一上班,永梁一早就来到办公室,发现许小奎已经把办公室打扫干净,壶里提满了水,盆栽和那颗幸福树也已经浇了水,满意地点点头。

    他拿出手机,找到县委办公室主任杨峰的电话,然后拨了出去,响了两下,电话接通。

    “杨主任,你好!”

    “永梁,你好。报到了?”

    “已经上任了。”

    “好,我抽个时间,咱们聚一聚,给你接接风。”

    “谢谢杨主任。”

    “有事吗?”

    “我想跟任书记汇报汇报工作,不知道领导有没有时间接见啊。”

    “刚接到通知,任书记要去省党校学习三个月。怕是没有时间。”

    “那好,我就不打扰了。”永梁说完挂断了电话。随即,他又拨通了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许中波的电话:“许主任,你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