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珍玩-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店老板摇头笑了笑,转身走回了木石居。
  唐易经过小货车,顺道扫了一眼车斗里的东西。家具和柜子年份都很浅,樟木箱子应该是民国的物件,里面看起来都是旧书,不过只能看清两面两本,都是大开本的字帖,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
  “走吧!”文佳上前,“我看也碰不上什么好东西了!”
  唐易点了点头,正待离去,突然间起了一阵大风,呼啦啦刮得人脸上生疼,唐易急忙扭头捂嘴,不过此时目光恰好又扫过了那口樟木箱子,唐易的眼睛却一下子瞪大了!
  樟木箱子里的上面的大开本的书法字帖被吹开,露出了一张夹在其中的扇面状的画片。风过去了,画片很快又被书页盖上了,画的内容没看清楚。
  但是,这张画片的纸,似乎很特别。色白不说,而且光泽如玉,在冬日迟暮的夕阳下,似乎还能折射出一抹光辉。
  而且,这纸应该有年头了。绝对要比这一车斗的东西加起来都要老!
  唐易心下稍定,转到货车驾驶室一侧,敲了敲车窗。
  强子摇下车窗玻璃,“有事儿么?”
  唐易先递上了一根烟,而后笑着说,“我是个玩家,来逛摊的,看你车斗里有些东西,卖吗?”
  唐易递上的是一支软中华,强子一看这烟,又见唐易满脸笑容,立即说道:“卖啊,不过我最烦零打碎敲的买卖,你能都要么?”
  “这我得仔细看看。”唐易笑道。
  强子下了车,这时候搬运工人已经把东西都搬到了货车斗里。“走吧老板,给您再送回去,这相当于两趟,您得给双倍的钱!”
  货车和搬运工,是强子一起雇来的,说好了从他家里拉来的价儿,结果木石居的老板不要,还得拉回家里去。这可不是两趟么!人家要双倍的钱也在理儿。
  强子一皱眉头,接着对唐易说道:“那你先看看,看好了我便宜给你!这拉回去我还得多交运输费不是!”接着又对搬运工人说,“劳两位侯一会儿,说不定就不用你们再跑一趟了!”


第597章 高丽贡纸
  “那拜托抓点儿紧!”一名搬运工人有些不耐烦。
  唐易给两名搬运工人一人上了一根烟,“五分钟,五分钟就够!”
  说完,唐易干脆爬上了小货车的车斗看了起来。文佳心想,好嘛,这都是什么运气,刮阵风也能看到宝贝。
  唐易直接在樟木箱子里扒拉起来,两本大开本字帖,果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一本魏碑,一本柳公权,都是八开,确实不小。为了避免怀疑,唐易并没有着急打开,而是先看了看下面的旧书。
  下面的旧书主要是书画方面的,字帖,画册,还有几本文集,不过基本都是近几十年的出版的东西,除了两本八开的字帖,开本都比较小,唐易大体翻了翻,也没看到什么夹带。
  那几件小家具唐易瞟一眼就知道底子,根本就不用看了。
  翻开这两本字帖,唐易不由更加惊喜!因为每一本里面,都夹着一张扇面状的画片!
  纸张很厚很韧,正面很白,反面微微发黄,似乎还有粘贴过的痕迹,但一看就不是粘在扇子上的,因为粘贴的痕迹不对。
  这两张画片尺幅一般大小,唐易查看了一下,应该是明代的东西,年代也一致。
  一张画片上画的是高山密林,碣石沧海,伴着一轮旭日东升,海波荡漾,山间林木欣欣向荣。
  而另一张画片上,则几乎是同样的场景,不过变成了夕阳西下,黄昏浸染,一片暮霭之下,却是波澜壮阔。
  见唐易盯着两本字帖,强子在车斗边说道,“我说,你不会就看中了那一箱子书吧?我可不单卖啊!”
  “那我连箱子也买下来,如何?”唐易将两本夹有画片的字帖抓在手里,笑着说道。
  “不行不行,那我还不够麻烦的,一个樟木箱子加几本旧书能值几个钱?”强子看起来很倔,否则也不能要把拉来的东西再拉回去。
  “那我买你这些东西,一共多少钱?”唐易想了想问道。
  “本来,还有一对灯架,一共三万要卖的,但是木石居的老板太不地道了!这样,这些东西便宜你,两万拿走!”强子看了一眼两个正在等待的搬运工人。
  唐易心想,明明是你没按人家的要求来,还说人家不地道。说不定就那一对灯架值钱呢!
  看看眼前的这些东西,虽说都是红木和硬木的,但这里面讲究多了去了,红木和红木不一样,硬木也有很多种类,这一些小件,都很普通,打包一万块撑死了,要不人家木石居的老板怎么不要呢!
  见唐易在犹豫,强子一挥手,“算了算了,我再让两千,一万八,愿意要就要,不要我走了!”说罢就冲两个搬运工人点了点头。
  “慢着。”唐易伸手拦住了强子,“这样吧,我可以一万八买,但是那一对灯架能不能也卖给我?”
  “嗐,你这人!能卖我不就运来了吗?这些东西,都是我爷爷留下的,那一对灯架,爷爷奶奶结婚时用过,我奶奶死活不让卖,我今天偷着运,结果被发现了,再想运出家门口,那可就难了!”强子摇摇头。
  唐易却笑道,“这样吧,不能卖我不为难你,但是你让我欣赏一下总没问题吧?”
  “那当然没问题,我就说你是我的朋友,喜欢老东西,到家里看看灯架,只要不运出去,我奶奶还是不会反对的!”强子很高兴,“我答应你!那怎么,现金还是转账?”
  唐易掏出手机,“转账吧!你让人把东西先搬下来!”
  交易完毕,留了联系方式,强子乐呵呵地走了。
  一名搬运工人上前问唐易,“老板,要不要给您运回去?给你打个折!”
  唐易笑了笑,“不用,你们走吧,谢了哥们!”搬运工人一见如此,也不再多问,开着小货车走了。
  那一堆小家具就这么堆在木石居一侧的路边,文佳看着攥着两本大开本字帖的唐易,苦笑道,“这些家具你就准备这么扔了?”
  唐易扬了扬手里的两本字帖,“既然好东西在这里面,那这些小东西确实没有留的必要了,不过扔了太浪费了!”
  说完,唐易走进了木石居。
  刚才唐易花了一万八买这些东西,已经有耳聪目明的活计告诉了老板。结果,唐易进来,竟然要转手卖这些东西!
  “兄弟,你花一万八买了,我连半数都出不了,你这要卖,我怎么开价啊!”木石居的老板话说得婉转,其实心里早就嘀咕上了,你犯傻,我也跟着犯傻啊?
  “老板你误会了,其实我只看中了两本字帖,剩下的东西不好运,正好在你店门口,就地处理了!”唐易应道。
  “这些东西我早看了,最多出三千,你看看吧!”老板也不含糊,直接往死里杀!一边说,一边还看了看唐易手里的两本字帖,心想这种字帖,前面那条街上的旧书摊上按斤卖,这人是个呆子啊还是有钱任性啊?
  “老板你挺狠啊!再加点儿?六千怎么样?”唐易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其实很明白,这种生意就是这样,但价儿还是要回的。
  “加不了,一口价儿,这些东西其实我本来不想要的。”老板说完,做出了一副送客的架势。
  “好了,我这着急有事儿,你自己找人运走吧!”最终,唐易点了点头。老板点出了三千现金,递给了唐易。
  老板指挥伙计忙里忙外,唐易和文佳走出了潘家园,走向了停车场。
  “赚了三千,我请客啊!”唐易笑嘻嘻说道。
  文佳道,“敢情你就当一万八买了两张画片啊!行了,赶紧说说,这两张画片怎么回事儿?”
  “光是这两张明代的高丽贡纸,也不止一万八!”唐易直接说道。
  “高丽贡纸?”文佳道,“古时候有名的纸我也知道一些,什么澄心堂纸之类的,你说的这个,似乎是古代高丽国产的,难不成比咱们华夏的那些有名头的宣纸还牛逼?”
  “这个,各有特点。但是,古代华夏是没有的,而且现在也找不到了。清乾隆时候有仿制,但是终不如原产。”唐易道,“当然了,如果只是两张白纸,我也没必要费这么大劲儿买!”


第598章 灯罩贴片
  “嗯?那你先说说,这种纸到底有什么特点?”两人此时已经走到了停车场,文佳和唐易上了车。
  唐易一边扎安全带一边说道,“高丽贡纸,的确是古代高丽国所产的纸张。相传,这种高丽纸是用棉和蚕茧制成的,白且坚韧。这种纸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墨效果不同于一般的宣纸,怎么说呢?用现在的话说,可能有点儿3D效果。”
  “华夏古代最早宋代就有记录,宋代有本书叫《负暄野录》,曾经记载了这种纸,说华夏没有,是一种奇品。实际上,后来也有一些流传下来的,但是和记载的有出入,现代有学者研究,说这些流传下来的纸其实是桑皮纸,并不是真正的高丽纸。”
  文佳惊奇,“那这两张扇面,是什么年代的?”
  “我判定是明代的。这里边我觉得和明代万历三大征中的第二征有关系。倭国的丰臣秀吉侵略高丽,一代名将李如松出征抗倭,直接把倭国鬼子给干挺了。班师回朝顺便带点儿高丽纸还是很正常的。”唐易说道。
  “嗯,不过这上面的画片可不是高丽人的手笔。”
  “没错。这画片很特别,看是来是两幅扇面,但应该不是贴在扇子上的,其实是应该贴在灯罩上的。”唐易微微一笑,“这才是我要买的真正原因。”
  文佳恍然大悟,“噢,那个叫强子的说家里有一对灯架,莫非这是灯罩上的贴片?”
  “应该是。既然是强子爷爷的遗物,看来就可能是灯上的,只不过把灯罩上的贴片拆了下来,单独放起来了。就此看来,这对灯架应该也是明代的。木石居的老板应该有点儿眼力,要是三万能买,的确是赚了!”唐易解释着。
  “强子不卖,木石居的老板也没办法。不过这老板也够抠门的,要是肯多放点儿血,没准强子背着他奶奶就偷出来了。”文佳说完,可能自己也觉得有点儿不合适,“不过要是那样更不好,老人家气出个三长两短就麻烦了。”
  “不仅仅是抠门,这对灯架如果没了这两张贴片,其实意思不大!”唐易笑了笑,“所以,他不卖给我灯架也没关系,我只要知道灯架的结构就行了!”
  文佳扭头看了一眼唐易,“难不成这对贴片才是这对灯架的真正价值所在?”
  “没了贴片的灯架,确实没什么意思。但是没了灯架的贴片,仍然很值钱。因为灯架可以仿制,但是这一对贴片的工艺,却早已失传了!”唐易道:“光用嘴说,很难说明白,到时候我让你亲眼看看,就知道神奇之处了!”
  “好啊,就给你时间卖这个关子!”文佳猛然摁了一声喇叭,“不过你这装逼是有点儿上瘾了。”
  当晚,唐无心果然做了蜂蜜烤兔子,不过兔子不是野兔,是从菜市场买的肉兔,蜂蜜也是超市买的。烤箱烤出来,比果木炭火确实差了一个档次。
  吃完了饭,几个人大致商量了一下,接下来,唐易和林娉婷,还有文佳,先去会同郑武,去缅甸公盘,唐无心留下来着重探访一下黄宫地体的事儿。
  唐易盘算着,这次缅甸公盘要抓住机会,必须得积累点儿资金了,下一步着手联络人手,筹备五古丰登研究会的事儿需要雄厚的财力基础。接下来,文佳的法器分店,瓷都的窑厂差不多就可以有产出了,公司依托这些,也正好是个发展的契机。
  第二天上午,眼看没什么事儿,几人商量着去4S店先把车买了。
  林娉婷是一辆白色卡宴,唐易早就想好了,买辆同款黑色卡宴。所以也不用费什么周折挑选,直接就定了,直奔卡宴4S店。
  黑色高配的卡宴正好有一辆现货,唐易车都没试,直接交钱提车。主要是他对车并不怎么发烧,只不过当成了一种代步工具而已。
  虽然燕京这地方,买上几百上千万的豪车的人很是常见,但唐易干脆利索,直接拿下一辆两百多万的车,问价点头刷卡,就如同喝白开水一般,表情和动作都带着酷酷的劲儿,看得黑丝长腿的销售小姐眼睛有点儿直,名片前后给了两次,要不是旁边站着林娉婷这么个豪华美女,恐怕早就黏糊上了。
  办好了手续和临时牌照,开车走人。车牌还是得回山州挂的,车也只能暂时停在文佳所住小区的停车场。
  还没开到文佳的小区,强子的电话就打来了,说是他奶奶同意了,欣赏下可以,但是强调了不要打买走的主意。
  唐易开着车拉着林娉婷,文佳还开着那辆宝马,直接到了强子说的地址。
  强子住的地方,是燕京南城的一处四合院,里面住了三户人家,强子的父母早逝,他和奶奶住在一起。
  三人走进强子家的客厅,就见到了那一对灯架立在房间一角。一位干净利索的老太太坐在八仙桌旁边,见到客人来了,微微颔首,“坐吧!强子,倒茶!”
  “奶奶,不用,他们就是来看看灯架,看完就走!”强子居然没客气,直接说,“当着我奶奶的面儿看就行。”
  “老奶奶高寿啊?”唐易没失了礼数,笑着问道。
  “八十整。小伙子看你年纪轻轻的,也对老东西感兴趣?”老太太见唐易很是礼貌,态度顿时好了一些。
  “我就是干这个的,开了一家古玩店。您放心,知道您这是要留个念想儿,我只是来观瞻一下。”唐易点点头,便端详起这一对灯架来。
  两只灯架形制一样,都有一人高,四足向外做弯弓弧形,中间榫卯穿插了几块雕花木板。
  顶部是活的灯罩,灯罩顶部是八角的,下面是一个梯形截面的柱体,上宽下窄。灯罩上面的灯纱显然换过,相对比较新,不过材质上等,看来老太太的丈夫生前对这对灯架极为珍爱。
  唐易看着灯罩,一下子就断定,一对画片的确是原先贴到灯罩里的,或许是换灯纱的时候取下来的,但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再放上去。不过,老太太好像并没有在意画片的事儿,不然怎么会让强子把那一箱子书能拿出去卖了?


第599章 床底古琴
  “这一对灯架是典型的明式家具,制式明朗,木材醇厚含蓄,精品!三万的确是不能卖。”唐易看了一阵,终于开口道。
  “明代的?这么说很值钱了?”强子立即很兴奋。
  “嗯哼!”老太太发出了似咳非咳的声音。
  “一个灯架翻十倍也不止,一对的价格还要更高!”唐易也不隐瞒。
  “翻十倍也不卖!家里的老东西都被你卖光了!这对灯架老头子很喜欢,我必须得留个念想,我还能活几年?”老太太瞪了一眼强子。
  强子却低头嘟囔了一句,“整天催我结婚,没钱结个屁婚啊!”
  “想挣钱自己下力啊!整天游手好闲,你爷爷留下的东西,你都卖光了,也没见你攒下几个钱!”老太太的声音高了起来。
  唐易一见老太太的性格有些粗放,心想这已经驾鹤西游的这位老先生好书画,好木器,怎么找了个利索有余、娴雅不足的夫人?嗯,八成当年是包办婚姻。不过,老太太倒也念旧,还能想着留下一对灯架,有个念想。
  “您不卖,我怎么能强人所难呢?我只是接着话头儿实话实说,不是想买,老奶奶您别动气。”唐易立即插嘴道。
  “不过我听说啊,只有紫檀、花梨的家具才值钱,这对灯架紫黑色,是紫檀的吧?”强子又在一边问道。
  “不是紫檀。这木料虽然是紫黑色,但是却带着黑色条纹,而且十分光滑,没有棕眼和牛毛纹,是黑酸枝的。其实我倒觉得,用黑酸枝做这一对灯架,比紫檀多了几分神秘气息,更为合适。”唐易解释了一下。
  老太太一听,不由高看了唐易一眼,“看不出小伙子你是个行家啊!我听我家老头子说过,确实是什么黑酸枣的!”
  唐易那个汗啊,黑酸枣?怎么给串到吃的上了?刚才明明清楚说了是黑酸枝!
  “不敢说是行家,不过老奶奶您看这每个灯架上有四块雕花木板,一共八块,刻的是佛教八宝,您留下是能够多福多寿的。”唐易看了看老太太,说了句颇为中听的话。
  果然,老太太高兴地咧嘴笑了笑。
  唐易趁热打铁,“老奶奶,我还是有一个疑问,这对灯罩上的灯纱换过了,旧灯纱就这么扔了么?”
  唐易明着是问灯纱,其实是想看看,关于灯罩里的两张贴片她有什么说法。
  “灯纱是换过了,老灯纱确实也扔了。其实老灯纱里面,还有画纸的,画儿也挺漂亮。只是老头子说这两张画纸有不祥之兆,所以换新灯纱的时候并没有贴上。”老太太叹了一口气,“说实话,这对灯架除了老头子有一次把自己关在房里点上过蜡烛,以后就再也没装上过蜡烛,只是一对摆设。”
  “那这两张画纸呢?”唐易心里一紧。
  “画纸不是被你买走了么?小伙子,我本来觉得你是个实诚人。”老太太性格粗放,但却不傻。
  事到如今,唐易也只能装糊涂,“买走了?我只是买了一些旧家具和旧书啊!”
  “一共两张画纸,就夹在两本字帖里面。老头子有几次想把画纸扔了,但是又不舍得,问他吧,他只说有不祥之兆,我算是记住这个词儿了。最后就这么夹在字贴里,和旧书一起放书箱子里了。”老太太也没直说唐易是不是说谎,只是提醒道:“小伙子,我家老头子和我不一样,不仅懂老东西,还懂一些风水相面什么的,他说有不祥之兆,你买了还是小心点儿。”
  唐易明白了,这老太太虽然不懂,但是想必在丈夫生前言听计从,而且估计真是只有他家老头子自己看过了点上蜡烛后的情景。这位老先生的心态也能理解,蜡烛照亮灯罩之后,从中发现了不祥之兆,想扔掉画片,又不舍得,最后只能夹在旧书中尘封。
  “多谢老奶奶了!这对灯架确实也值得收藏,现在既然没了带着不祥之兆的灯罩贴片,那么过年过节点上蜡烛,是很祥和的。”唐易笑了笑,“今天打扰了,多谢您了,我们就此告辞吧!”
  唐易自始至终没有提买灯架的事儿,而且还点出了灯架的各种特点,态度温和有礼,这倒是让老太太增添了很多好感,她又看了看旁边做不成买卖的强子,口气一软,“灯架确实不能卖,不过还有一件老东西,既然你是开古玩店的,你看看能不能买?”
  还没等唐易回答,强子就透出既高兴又惊讶的劲儿,“奶奶我怎么不知道?”
  老太太没说话,反身走进了里屋。她是从床底下拉出一样东西,木质,约莫四尺长,不到一尺宽,周身布满了灰尘。
  把东西拿出来的时候,强子才恍然大悟,“这把木头琴啊,我当什么东西呢!当时人家买了盒子都没要这把琴,说坏的都不能修了!”
  老太太确实也没太当回事儿,直接将这把琴摆到了地上。
  唐易心里不由喟叹了一下,但他也能理解,这不懂行的人,焚琴煮鹤的事儿干得多了,既然能搁在床底下招灰,又如何会放得仔细呢?
  “这把琴也是老头子留下的。他就好这些木头的东西,不过,他也不会弹琴。我记得他当时还说过,这把琴是什么面子底子都是杉木的!”老太太介绍道。
  “嗯,那就是琴面、琴底都是杉木的。”唐易心想,这次比“黑酸枣”靠谱。
  “对,对,本来他还后配了一个木盒,前两年隔壁二丫头学小提琴,觉得盒子不错,给买走了装她的小提琴了!”老太太解释道。
  好嘛,小提琴本来一般有随形的配盒,居然又套用上一个木盒,隔壁二丫头威武!
  唐易已经无语了,他默默掏出手帕,将这把古琴擦拭了一遍,一块手帕很快变黑了,林娉婷和文佳连忙又把自己的手帕递了上去。
  最后,这把古琴算是大致擦拭干净了,这把琴像是一片蕉叶,线条曲折却又让人感到流畅,琴头圆润,似有几分憨态可掬的感觉。
  唐易轻轻翻了过来,琴背上刻了四字小篆:万壑松风。


第600章 龙游海鹤
  字体古拙秀美,里面的填绿已经斑驳不全,不过却在栗黑色古漆的对比下,显得更有味道。
  小篆下,还有两诗,隶书: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最下面还有落款:嘉靖丁未,另刻有朱印一方:龙游海鹤。
  古琴这一项,在古玩里边算是一个冷僻的项儿,不容易见,见到了没几把刷子也分不出优劣高下。而且差别大了去了,同时代的两把琴,价儿能到天上地下。
  从古琴的样式来看,种类很多,什么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能分出几十种。这把琴倒是好认,形如蕉叶,是典型的蕉叶式古琴,琴面琴底都是杉木。
  古琴所用的木料,一般不出桐木、杉木、梓木这几种,桐木一般做面,梓木一般做底,杉木可做面可做底。不同的木质搭配,发声特色自然是不一样的。
  唐易也不通音律,但是对这把古琴的年份和木质却一目了然,面和底都是杉木,雁足是红木,鹿角灰胎,琴上栗黑色古漆,流水断纹。
  这是一把货真价实的明代古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