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珍玩-第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唐易看着绿松石荷叶,“我说的奇怪,也是指的这松石。从包浆和玉化程度来看,的确很久远,一件清乾隆的扁方,却用了这么一颗老松石。”
  “你怎么断代?”
  “我和蒋主任的看法大体一致,也觉得能到战国,甚至更早。”
  绿松石制品在华夏应用的历史很久远,起码在夏朝就有了。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就是个明证,不仅发现了大量的松石珠子,还有松石镶嵌饰品。
  “有那么久么?”高太明道,“或许松石本身的质地就特别好。”
  “松石的质地再好,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必须经过足够的时间。我感觉,这松石原先的质地已经很好了,玉化程度已经很高了,都有点儿不像松石了。要是按照普通的松石来猜,让我说三五千年都有可能。”唐易接口道。
  高太明拍起了巴掌,“没错!征集办就有人说这不是绿松石,是一种从未发现过的玉石,这也是争议的关键。如果是一种从未发现过的玉石,那就更不好推断时间了。”
  文佳虽然对此是外行,但是此时也好似想到了什么,“我说,不管是战汉还是唐宋,乾隆年间制作的扁方,从一件老器物上取用这么一块松石,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啊?或许原来的松石物件残了,或许本来就是镶嵌到别的东西上的。”
  唐易解释道,“你得这么想。这东西不是一件普通的玉件,是宫廷玉件,从和田白玉到碧玺、红宝、蓝宝都是新制的,为什么偏偏松石是老的?就算这松石感觉特别好,但宫廷玉件采用老器残片,也不是说用就能用的,有各种各样的忌讳!除非皇上拍板钦定,而且皇上拍板也不可能随便拍。”
  文佳恍然大悟,问题的关键,就是这扁方是宫廷玉器!
  蒋英年点了一支烟,“我也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绿松石,也只能根据包浆和玉化程度大致推断了。而且有人说不是绿松石,是一种从未见过的玉石,也不是没有道理,这玉化程度不仅高,而且太过自然。但想做科学分析,就得取样,势必破坏原件。到底要不要取样分析,现在还没决定。”
  “这东西什么来路?”唐易接着问道。
  “可惜。”蒋英年摇摇头,“这东西是从市场上收来的,倒了不知道多少手,很难确定来历了。不过我们也正在查。”
  “这手艺,应该是如意馆的东西,不是皇后嫔妃所用,就是公主所用。就算是皇帝用来封赏,那往最低了说,怎么也得是福晋或者和硕格格这种品级。”唐易想了想,“这一件尤为特殊,用了这么一块老松石,想必肯定有什么特殊含义。”
  蒋英年看了看唐易,缓缓吐出一口烟圈,“你觉得,有没有可能与和氏璧传国玉玺有关系?”
  唐易一愣,“有关系?难不成您觉得和氏璧是绿松石做的?”
  “这东西,用最严谨的态度来看,是不是绿松石还两说。如果是极为特殊一种绿松石,本身的玉化程度就很高,再加上这么长时间的包浆,才出现这个效果。如果不是,就是从未出现过的一种玉石。”蒋英年接着说道,“不管是不是,从和氏璧的源头来推,是不是觉得有吻合的地方?”
  唐易很深入地想了想。
  和氏璧最初,是在楚地发现的璞玉,外表看着像石头,也就是带着石皮。具备这种特征的玉石不少,比如和田籽料可能有这种情况,翡翠原石可能有这种情况,河磨玉可能有这种情况,等等。而绿松石,也可能有这种情况。
  但是其他已知的玉石,基本都不太能在楚地出现,唯有绿松石,是楚地的特产。而且,绿中透白,也符合部分绿松石的特点。
  同时,还得具备一个条件,就是石皮特别难看或者罕见,就连经验丰富的玉工也不认识。
  当时卞和得璞楚山中,献于楚王,楚王让玉工辨识,直接认定为石头。楚王身边的玉工,水平肯定不低,而且身在楚地,不可能不认识绿松石,哪怕是带着石皮的原石!
  只有极为特殊的绿松石,才有可能让玉工判断失误。这一块松石,无疑具备这样的特点,玉化程度太高了,所以石皮也可能比较怪异罕见。
  如果不是绿松石,是从未出现过的一种玉石。那么卞和发现璞玉,就具备极大的偶然性,玉工不认识就更正常了。
  不管扁方上荷叶镶嵌的是不是绿松石,但与和氏璧是一种玉石,是具有可能性的。
  从来历上推断出可能性之后,唐易又沉吟道,“不过,就算乾隆得到了和氏璧传国玉玺,怎么可能会破坏性的取下一片来,还用到了女人的头饰上?”
  “不一定是从传国玉玺上取下来的,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物件。你换个角度考虑一下,和氏璧做成传国玉玺,肯定得经过雕琢,剩下的边角料做成小配饰小物件不是没有可能。或许,乾隆正是从这样一件东西上面,得到了和氏璧传国玉玺的线索。”
  唐易连连点头,“嗯,如果乾隆得到和氏璧,又带着东巡,那么这件扁方,就可以设想是当时的皇后富察氏的!”
  “对。得到一块罕见的残片,而后又得到了同材质的和氏璧的线索,最终得到了和氏璧。这残片加以修磨雕琢,做成了皇后头上的饰物,而后又和皇后一起带着和氏璧登泰山祭祀。我琢磨的,也正是这么个过程。”蒋英年应道。
  “如果,和氏璧的质地真的是这样,那,对寻找和氏璧的帮助太大了!”唐易顺势举起茶杯,“恭喜啊,蒋主任。”


第965章 大柿子壶
  唐易说恭喜的时候,蒋英年的嘴角漾起一丝笑意。这说明唐易对和氏璧最终的归属,认知得很清楚。不管是谁得到了,国家都会不遗余力地去收回,所以,干脆尽量别有私藏的心。
  同时,唐易又有非常的眼力和运气,这个帮手,真的很合适。
  蒋英年也举起了茶杯,“千古之谜,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认定的!我们的分析和推断,只不过根据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加上了大胆的揣度。这和氏璧到底是什么样子,恐怕只有得到之后才知道!不过,对于这样一件东西来说,任何一点儿线索,的确都值得庆贺。”
  听了这话,几个人都不约而同笑着举杯喝茶。
  又聊了一会儿,唐易喝了不少水,起身去洗手间。从洗手间回来,路过一个包间的时候,却发现原来关着的门开了,里面传来了一阵阵争吵声。
  一个留着长发后面扎起的中年男子,打扮得挺时尚,正指着茶桌上的一把米黄色的茶壶叫道:“这还怎么修?”
  这茶壶上的茶壶盖没了,仔细一看,是成两半了,就放在旁边。
  他对面,坐着一个年轻而且看起来有几分风骚的女孩儿。
  茶桌的旁边,站着一个中年胖子和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中年胖子穿着制式西装,小伙子则是服务生的打扮。
  “您先消消气。”胖子一边说,一边走到门口,想把门关上。
  “不准关!我特么气不顺,关了憋屈!”中年男子吼了一声,胖子愣了下,只好又回到桌边。
  那小伙子虽然是个服务生,但长得眉清目秀,而且神情很正,“对不起先生,我也没想到您的朋友会突然伸手过来。”
  此时,那女孩儿眼睛一瞪,“我碰着你了吗?你拿起壶盖,我伸手是想加两片花瓣!”
  “是您突然伸手,我吓了一跳,才不小心把壶盖掉地上的……”
  “行了,别说没用的,她要是碰到你了,我二话没有,自认倒霉。可她没碰到你,是你自己一惊一乍的!”中年男子打断了小伙子的解释。
  “先生您别着急,您说怎么办?”胖子像是茶馆的经理,一看小伙子也承认人家没碰到他,而且也不是故意吓唬他,就知道这事儿肯定理亏了。
  “怎么办?赔钱!”中年男子叫道。
  胖子擦了擦汗,轻声问道,“您这是多少钱买的?”
  “五万!”中年男子一听这话,又看了看胖子,“一分也不能少!”
  唐易就手点了一支烟,在门外远远端详起那把壶来。
  这是一把紫砂壶,是段泥做的。
  所谓段泥,也叫团泥,原料呢,是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所以,这段泥做出的壶,既不是紫泥的紫色,也不是朱泥的红色,而是一种发暗的米黄色。而且和本山绿泥烧出的那种娇嫩的纯黄色还不太一样。
  这把壶,壶身像一个柿子,而壶盖呢,虽然碎成两半了,但也能看出,像柿子的那个蒂柄。
  “大柿子壶。”唐易心道,看来,这人是带着壶来喝茶的。
  “这把壶怎么可能值这么多钱?”小伙子又仔细看了看这把壶,轻声说道。
  “你懂个屁!这是范大生的大柿子壶。给你说了你也不知道!”中年男子一脸不屑。
  “如果真是范大生的大柿子壶,五十万也不够赔的。”这时候,那个小伙子的眼中,却突然有了一种神采,和服务员的身份气质完全不一样的神采。
  “范大生是清末到民国的制壶名家,千金易得,大生壶难求。他最善于制作鱼化龙壶和柿子壶。其中,有一把大柿子壶,参加了宣统二年在金陵举行的首届南洋劝业博览会,获得了金牌奖,现在这把壶在宜兴馆藏。”
  中年男子一下子就听愣了,居然知道这么多?
  小伙子继续说道:“范大生的柿子壶,体量一般偏小,大的才叫大柿子壶,连同这把获奖的,大柿子壶一共也没做了几把,如果是真品,到百万的价格也不稀奇。您这把,虽然也有‘大生’的印章,但是一把现代仿品。”
  中年男子咽了口唾沫,好一会儿才缓过神儿来,“你说是仿品就是仿品?我这可是拍卖会上拍来的,有整套的手续!就是五万!”
  “那我只能说您上当了。您这把壶,用的都不是段泥原矿,是用本山绿泥和紫泥人工调配的,工艺还可以,但也不是顶级高仿。这把壶,市场价格一般在三千到五千。”小伙子声音不高,语气却笃定。
  胖子作为经理,一看就是个很机灵的主儿,眼珠一转,“这样吧,这位先生,壶盖碎了,也不是整把壶都碎了,既然是一件仿品,您再去配一个壶盖,也花不了多少钱,我们今天给您免单,再让服务员赔偿您一千元,您看怎么样?”
  “或者,您把壶留下,我三天之内,给您找一把一模一样的!”小伙子接着加了一句。
  “你们俩一唱一和说得挺好啊!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啊?”中年男子的眼神似乎透出了点儿心虚,但是嘴上仍旧很强硬,“要是壶留下,你们赔我五万;要是我带走壶,你们赔我两万!”
  小伙子和胖子相视一下,小伙子又开口道,“要不这样,先生,咱们找专家鉴定一下,再确定价值,怎么样?”
  “不行!只有按我说的来!”中年男子口气依旧很硬。
  胖子经理似乎很维护这个小伙子,要是换做一般的经理,说不定就全推给服务员了。他看了看小伙子,又问道:“你确定这是一件高仿?”
  “没错儿。”小伙子声音很低,却很坚定。
  唐易这时候突然间笑了笑。那中年男子似乎有点儿心烦意乱,往外看了一眼,正看到唐易叼着根烟在那里轻笑,好像是嘲笑一般,不由朝他撒气道,“门外那个,你瞎看什么?”
  唐易居然笑着走了进来,不过,理也没理那个中年男子,而是对小伙子说道,“好眼力啊!你做过紫砂壶?”


第966章 借机揽才
  小伙子一看来了个陌生人,小心道:“您是?”
  唐易笑道,“我是你们的顾客,碧螺春包间的,碰巧路过看到了。”而后又看了看胖子经理,“经理,这样的人才,居然在茶馆里当服务员,您不觉得屈才么?”
  经理笑了笑,既然是顾客,那就不能不客气,“先生,这里出了点儿小问题,回头我再和您聊行吗?”
  “你谁啊?”中年男子此时叫道。
  “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说这紫砂壶是拍卖来的,哪家拍卖行?哪场拍卖?你不是有手续么,拿出来,我只要落实了,我赔你钱。”
  “你赔?”
  “我赔。”
  “你拿什么赔?”
  唐易掏出一张卡,“我可以和你一起去取钱,然后放到经理这儿,落实了,钱归你!”
  中年男子看了看胖子经理,“你们不会合伙诈我吧?”
  “拍卖行有不真的东西是不假,而且拍卖法也没规定拍卖行必须保真。但是这一件,仿的是范大生的大柿子壶,范大生的大柿子壶在紫砂里头是什么分量?五万?除了棒槌,没人会相信五万能拍到真品。”
  “哎?你怎么骂人呢?”
  “别装了,你这壶到底多少钱来的你自己不知道么?我按你买的原价赔你。下次买壶,别买名头这么大的人,弄把差不多的得了。”
  中年男子看了看唐易,突然脸上堆笑,“这位先生,借一步说话?”
  唐易看了看那个年轻女孩儿,知道这中年男子当场抹不开面子,便点点头,和他走到外面。
  最终,唐易用手机给他转了五千块钱,比他的买价还多了两千。
  中年男子回去后,装出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笑着对女孩说,“这位老板真痛快,又懂行,我只能割爱了!”随后,便领着女孩走了。
  “经理,我想和这位小兄弟聊聊,重新上一壶茶,行不行?”唐易在中年男子走后,对经理说道。
  不等经理回答,小伙子却道,“我正在上班哪!”
  经理却摆摆手,“这位先生帮你平了事儿,也是帮我们茶馆平了事儿,你陪他,也是工作,这样,我们送一壶茶!你们慢慢聊。”
  小伙子点点头,“好,经理。”
  经理安排人撤了原来的茶具,又送来了一壶茶,唐易抬手倒了两杯,“小兄弟,你们经理对你不错啊!”
  “噢,他以前跟我爷爷学过手艺。”
  “学过手艺?你爷爷是不是做紫砂壶的?”
  “对,我爷爷是宜兴人,后来才来的杭城。”
  “噢!小兄弟,我叫唐易,你怎么称呼?”
  “我姓顾,叫顾念恩,你叫我小顾好了。”
  这名字有点儿显老。“小顾,你爷爷怎么称呼?”
  “我爷爷两年前去世了,他叫隋东林。”
  唐易想了想,没有什么做紫砂的名家叫这个名字啊,难道是做壶不留章款?或者有什么隐情?这个姑且不多想了,但这小顾怎么他和他爷爷不一个姓?“你爷爷姓隋,你怎么姓顾?”
  “我是个孤儿,我爷爷也没有孩子,是他收养的我,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后来我跟他学紫砂技艺才知道,这是为了怀念他的恩师。”小顾挺实诚,有问必答。
  “恩师?”唐易突然间好似想起了什么,“你这个年纪,就有这种眼力,你师父想必也是高人。他说的恩师,是不是?”说着,唐易拿手指蘸了茶水,在桌上写了一个名字。
  “唐先生,您知道啊!对,就是!不过不是正式弟子,我爷爷说有幸得到过指导。”小顾看着这个名字,兴致突然间高涨,“我看您绝对是懂行的人,也喜欢紫砂壶对不对?”
  “嗯,算是喜欢吧。小顾你多大了?”
  “马上就二十了!”
  “这样,我比你大几岁,你就叫我唐哥吧。你想不想继续学习和制作紫砂壶?甚至,有机会扩大到其他陶瓷制品?毕竟有相通的地方。”唐易看着小顾,郑重其事地说道。
  “当然想了!”小顾猛然抬高了声音,但很快又有点儿委顿,“但是我得工作啊,哪有时间学习?”
  “你爷爷没给你留下积蓄么?而且你既然有这个底子,为什么不去从事制壶反而要来当服务员呢?”
  “我爷爷的积蓄,全部用来捐助贫困地区的儿童了。我也想制壶啊,但是我爷爷临终前说过,我的手艺不行,必须再锤炼三年,等明年才到三年。当时,正好经理找到我,我就只能先在这里打工了,我得先养活自己啊。不过,我空闲时间,一直在钻研紫砂壶。”
  “这个茶馆,一个月给你开多少钱?”
  “三千,管住不管吃。不过我爷爷留下一套小房子,我有地方住,不住员工宿舍。”
  唐易想了想,“你不是还有一年才能正式制壶么?这一年,我每月给你开五千,你要做的工作就是继续钻研紫砂壶技艺;明年,达到了你爷爷的要求,你就可以制壶了,到时候我给你提供条件,你帮我制壶。至于薪酬啊,提成啊,这些可以再商量,你觉得怎么样?”
  “啊?”小顾挠了挠头,“还有这种好事儿?你不会骗我吧?”
  唐易笑了笑,“我骗你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我是看中了你的底子和潜质,这样,我可以预支一年的工资给你,让你放心。”
  “但是经理这边……”小顾又犹豫道。
  “你们经理帮你,是感念你爷爷的旧恩,你有更好的发展,他不会反对的。这样,我在杭城有一家古玩店,你平时也可以去帮忙,如果淘换到紫砂制品,卖了还给你提成。”
  小顾人很老实,但是老实是一种品质,不代表脑子笨。唐易和中年男子整个交流过程他也看到了,也能看出这个人绝非等闲之辈。终于,他点了点头,“那我们一起去找经理说!”
  唐易点点头,这时候电话却响了,“我说你掉马桶里了?怎么还不回来?”文佳叫道。
  “你在这里等我,我去去就来。”唐易给小顾说了一声,返回了包间,也没避讳,尽量简单地介绍了一遍刚才的情况。
  蒋英年哈哈大笑,“行啊,你是任何机会都不放过!该说的也说完了,我和太明先走了,不妨碍你招揽人才!”


第967章 荆山壶隐
  唐易和文佳送走了蒋英年和高太明,便又来到了包间,叫上小顾,去找了经理。
  经理想了想,“这样吧,唐先生,既然小顾都给您说了,我也就不说虚的了。小顾能有更好的去处,我不拦着,但是我毕竟不了解您,明天抽空我和小顾一起去您的店里看看,再做决定,您看行吗?”
  “当然行。”唐易掏出两张名片,分别递给经理和小顾,“那咱们再联系?”
  小顾接过名片,想了一会儿,才鼓起勇气对经理说道,“经理,我现在想带唐哥去我住的地方看看,您看行吗?”
  经理久在市面上混,看出小顾是真想走了。他之所以要带唐易去他住的地方,是想让唐易看看他做的东西,别到时候再后悔,觉得做的东西不行,招错了人。
  “好吧,你去交接一下。”经理点点头。
  文佳和唐易先出去了,在门口等小顾。
  “你想拓展紫砂壶业务了?这人行吗?”文佳问道。
  “紫砂一项,在南方受欢迎程度很高,杭城的茶文化又很深厚。张路在紫砂方面,眼力远远不够,给他搭配个帮手,很有必要。另外,从长期来看,小顾绝对可以成长为一格制壶名家。还有一点,我觉得他的底子和悟性很好,说不定以后的成就不止在紫砂上。”
  “不止在紫砂?你是说瓷器?”
  “嗯。”唐易点点头,“不知道,陆知行想不想收个徒弟。”
  “你想的挺远啊。陆知行这样的人,就是收徒弟,也未必看得上这个小伙子。”
  “这事儿不着急,先让他干着,等我有机会见了陆知行再说。”
  过了一会儿,小顾出来了。
  三人到了地方。这是一处陈旧的小区,房子恐怕得小三十年了。上了楼,进了房间,唐易发现,这是一处两室的房子,不过客厅和卧室的面积都很小。
  在一间偏大点儿的卧室里,只有一张小小的行军床,却有一个大大的操作台,再就是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一些做好的紫砂壶。
  “你做好了在哪里烧啊?”唐易拿起一把成品壶。
  “郊区有一处窑厂,是宜兴的行家建的,我爷爷之前就是在哪里烧,矿泥我也是从那里买。知根知底,算是老熟人了。”
  唐易看了看小顾做的几把壶,“你的手艺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绝对是一流的水平。我看,你师父让你锤炼的,是你的眼界,毕竟,做紫砂,手艺只是个基础,艺术水准才是上档次的关键。”
  “对,我师父也说过这样的话!唐哥,你觉得这方面怎么提高比较快?”
  “你到古玩店里,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古代艺术品,艺术是相通的,多借鉴,很有帮助。”
  “唐哥你等等。”小顾说着,走出了这件卧室,跑到了另外一间卧室里。唐易和文佳来到客厅,也没跟着进去。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之后,小顾拿了一个枣木盒子出来。
  盒子很油亮,已经有些发黑了,看起来年头不短了。小顾轻轻将盒子放到客厅的小方桌上,小心翼翼打开,从里面拿出了一只紫泥僧帽壶。
  僧帽壶,顾名思义,造型比较独特,尤其是壶盖,像一个僧帽,卧在口沿里面。这把僧帽壶是鸭嘴形的“流”,壶身多棱,圈足,美感十分强烈。
  最早,僧帽壶的造型是在元代的一些青白瓷器上出现,明清瓷器也有,多了青花和红釉的东西。紫砂壶后来也有了这种造型。
  唐易看着方桌上的茶壶,眼神一变,“我能上手看看么?”
  “嘿嘿,就是让你看的。”小顾搓了搓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