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珍玩-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定的位置上,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比如胡宗宪。
他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抗击倭寇上,而且卓有成效。海患一时得以平息,百姓由此得以安居。同时,他重用和培养了俞大猷、戚继光这样的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戚家军,后来成为抗倭的绝对主力。
这个世上还有这么一种人,因为主观上的坚守而被传颂,其中最能吸引人的,首当忠贞不渝的爱情。为了爱情,能轰轰烈烈地抛弃很多东西,至死不渝,一时动人肺腑。
比如王翠翘。
然而,有的人光知道传颂她的坎坷和她的爱情,却不看她抛弃了什么?她跟了一个祸国殃民、勾结倭寇的海盗头子!为了自己的私情私愿,抛弃的是民族大义,虽然没有直接下手,但是助纣为虐,为害黎民苍生。
胡宗宪是个很复杂的人,后人众说纷纭,但抗倭之功,谁都不能抹杀!嘉靖死后,隆庆皇帝即位,为胡宗宪平反,追谥襄懋。
王翠翘死后,成了一个故事。
唐易拍了拍手中的牛皮纸袋,“一个让人细思恐极的故事。”
第1120章 鸠鸟杖首
听完了之后,文佳竟有些怅然,“爱情,唉!”
不过走了两步,他突然又对唐易说道,“哎?你好像对这本书兴趣不大!起码对这个故事不太喜欢。”
“是兴趣不大,别看传世少,不过清代刻本的一本小说而已。我感兴趣的是这个锦面书封。”唐易笑了笑。
古代一般的刻本,都是纸皮书封,讲究一点儿的,会是硬纸壳,或者加一个封套,也有锦面或者绸面书盒的。这直接加装厚实的锦面书封,确实不太多见。
“这里面不会有东西吧?”文佳眼睛一亮。
“的确是值得研究,回头再说。”唐易含糊应了一句,既然还在市场里,文佳便也不再问。
随后,在一个摊子前,文佳发现了一个银制的十字架。唐易看了看,确定有个几百年历史了。文佳点点头,因为他虽然断不了代,但是从气息上来考量,发现也是有年份的东西。
文佳之所以年纪轻轻就已是玄门中的顶尖人物,和他好学是分不开的,西方的宗教器物,也能从中受到启发。此时,他开始研究起这东西来,摊主见他感兴趣,也介绍了几句。
唐易对此不感兴趣,隔壁是一个卖玉石制品和蜜蜡琥珀的摊子,摊主是个白发瘦老头儿。唐易在一旁便看了看。
唐易忽然发现,就在摊位一角不起眼的地方,居然有件好东西。
这是一件玉鸟。块头不小,比鸽子稍微小点儿,呈卧状,形制很优美,线条流畅,青玉质地。
唐易伸手拿了起来,“老的?”
摊主瘦老头儿挺有意思,用手比划着,“这是来自华夏的神鸟,可能是明朝的,郑和下西洋,靠它指引方方向,保卫平安!”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唐易暗笑,接着连连摇头,“这只鸟的‘年龄’没有那么大。”
结果,摊主居然没坚持自己的意见,用手又比划了个大辫子的形象,“清朝?康熙大帝?”
唐易一看,知道摊主不明白是什么东西,只不过挺有意思,便也不再啰嗦,“多少钱?”
“块头这么大,这是和田玉,少于三千英镑不可以。”摊主应道。这的确是和田青玉的东西,块头也不小,但是如果光买原料,可用不了这么多。
文佳这边已经付钱买下了,唐易不再啰嗦,伸出两个手指头,“两千英镑,最高了!”
摊主试探着问道,“再加一些?”
唐易摇摇头。
“好了,卖给你了!”摊主点点头,拿着玉鸟,反身开始找袋子。唐易心想,这里的摊主和华夏古玩地摊还真不一样,斗心眼儿不多,又不是专业的古玩市场,所以碰到好东西,捡漏的可能性还真不小。
正想着,突然耳边传来了一个声音,很流利的英语,“三千英镑,我要了!”
唐易扭头一看。卧槽,居然是飞机上那个鲜衣粉面的年轻人!
文佳也听到了,看了看年轻人一眼,当然也认出来了,直接普通话开口,“懂不懂规矩?已经成交了!”
年轻人这才注意到,这两人原来是飞机上的“邻居”,笑了笑,也改了普通话,“你还没掏钱呢!东西还在摊主手里呢!价高者得,这才是规矩!”
唐易也笑了笑,“朋友看来也是古玩圈的人,已经落价儿了,哪里还有价高者得这一说?”
“落价是落价,可你还没给钱,东西也还在摊主手里,也就是没有真正成交!这是英国,不是华夏!收起你华夏古玩江湖那一套老规矩吧!”年轻人变了脸,冷冷说道。
文佳眯起了眼睛,一只手轻轻放到了腰上。
唐易伸手示意了一下文佳,转而对年轻人说道,“这么说,你是要强买了?”
年轻人刚要说话,那个摊主瘦老头儿对年轻人说道,“你早来就好了。说好了两千,我已经答应了,我得遵守我的承诺!”说完,将装着玉鸟的袋子递给了唐易。唐易一看,立即开始掏钱。
年轻人脸色一变,但是此时已经没法再争了。货主表态了,那就没他什么事儿了。
货款两清,唐易掂了掂袋子,冲年轻人笑了笑,转身要走。文佳却对年轻人说道,“你没这个运气,就别强求了!”
唐易和文佳走了两步,年轻人却又跟了上来,“这位朋友,能不能借一步说话?”
“没什么好说的。”唐易不想和他过多纠缠。
文佳却眼珠一转,“好啊,你有什么事儿,找个人少的地方聊聊?”说罢,开始四下看了起来。
年轻人一指小街斜对的一条小巷,那里面没有摆摊的,算是个不深的死胡同。文佳点点头,直接就向死胡同走去,唐易想拉住他,文佳脚步微变,唐易一下子没拉住。年轻人看了看唐易,“走吧?”说罢便跟上了文佳。
唐易无奈,只得也跟了上去。
三人站定,文佳笑眯眯地看着年轻人,“你挺有意思!想找麻烦是吧?”
唐易怕文佳出手对年轻人不利,连连朝文佳示意。文佳也回了一个眼神,意思是先看看这个年轻人想干什么。
年轻人神色正常,朝文佳摆摆手,“朋友,别弄复杂了,说白了不过是个交易,既然摊主执意卖给你,我也没办法。不过,我可以加钱。这玉鸟,我挺喜欢,转卖给我吧!”
唐易知道这年轻人是个行家,不然也不会收了良渚文化的锥形器。不过,他还是试探着问了一句,“这青玉的玉鸟,除了块头大,没什么特色,你要这个干什么?”
年轻人盯着唐易的眼睛看了一会儿,随即又笑了起来,“装糊涂?试探我?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首先要问的,应该是我能出多少钱!”
唐易一听,确定他是看明白了,便直接说道,“这东西是汉代的,个儿这么大,保存这么完整,我不想出手。”
年轻人居然点了点头,“我没看错,你有眼力。这汉代的鸠鸟杖首,的确是不容易碰了。你刚到伦敦就捡漏儿,也的确是好运气。不过,再难碰的东西,它也有个价儿不是?你既然想多赚,开个价儿商量一下。”
第1121章 准备礼物
唐易一看,也干脆说开了,“我说了,不是钱的事儿,我不想卖!”
年轻人想了想,“十万英镑!够有诚意了吧?上拍也未必出这个价儿。也就是我对古玉感兴趣。而且如果配个手杖,作为礼物送给长辈很合适。不然你哪能倒手就赚这么多?”
这杖首,的确就是手杖的扶手。玉鸟下方,有一个圆洞,用以安插手杖。
古时,鸠首手杖,其实是尊老敬老之物。而汉代,此风尤为盛行。如果有皇帝所赐的鸠首手杖,那是很荣耀的,被称为王杖。
汉代对此有明确规定,年过七十的古稀老人,如果有官家颁发的鸠首手杖,是有特别优待的!比如可以自由出入官府衙门,比如可以在国土范围内享受食宿供给,甚至做普通的小生意,也不用交税。
如果有人敢欺负持有鸠首手杖的老人,那罪名就大了!怎么处理,以蔑视皇帝罪处理!严重的行为,那是要砍头的。
有好处,就有动歪心思的。汉代的时候,地方政府统计老年人数,有不少人虚报年龄,那时候又没有身份证,又测不了骨龄,作假相对简单。同时呢,地方政府不管,还会更进一步,在有人虚报年龄的基础上再虚报人数。
结果呢,皇上对此却喜欢睁一眼闭一眼,并不严查。仔细想想,这其实也是个皇上的脸面,古代过了七十就算是长寿了,长寿的人多,这是皇上治国有方啊,预示着国运兴隆啊!
手杖鸠首,这作为一个礼制传了下来,到明清依然存在。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就有臣工送了一幅寿联:鸠杖作朋春宴饫,莺衣呈舞嘏词新。
其实民间给老人做寿,也有用此作为寿联的,比较有名的有一幅:坐看溪云忘岁月,笑扶鸠杖话桑麻。
不过,一旦说到长寿,一般会想到龟这种动物,鸠鸟并不长寿,怎么会以此作为老人常用的手杖的杖首呢?
鸠鸟作为杖首的来历,说法很多。其中有个比较有意思的小故事。
说当年楚汉相争,刘邦和项羽开干,刘邦一开始势弱,有一次被项羽之军追击,仓皇藏在丛林之中,恰好旁边就是个鸠鸟的窝,里面还有刚出壳的小鸟。
追兵追到此处,发现有鸠鸟在丛林上方来回盘旋,就觉得里面不会有人,不然鸠鸟早就吓跑了,于是刘邦躲过了一劫。其实鸠鸟是因为顾念雏鸟才不肯离去,算是刘邦运气好。
于是,建立大汉帝国之后,刘邦就给鸠鸟提高了地位,从鸠鸟护幼,引申到也应该尊老。
类似的民间传说是有很多的,看多了,就会发现,其实很多是很牵强的。古代科技手段落后,信息也不是很发达,很多东西没法考证。而如今根据考古发现,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出土过青铜鸠杖。
所以,鸠杖这东西,一开始,可能是出于对鸟图腾的崇拜,象征权力,后来此功能弱化,又多是老人使用手杖,所以尊老的意义就衍生了。汉代天下初定,休养生息,重视这个,拔高象征意义,也就顺理成章。
这年轻人说想配个手杖当成礼物,十万英镑的礼物,想送给的人,那也肯定非常重要。
唐易本来也想就此挑选礼物,但是这样的东西,他是不想送人的。倒不是钱的事儿,主要他手头没这样的东西,很想收藏。
十万英镑不是个小数。可惜,年轻人挑错了对象,相比于收藏此物,十万英镑打动不了唐易。
唐易摇摇头,拉着文佳就走。他拉着文佳,是怕文佳因为厌烦年轻人而出手。
文佳见唐易这样,心下虽然还是不快,但也就忍了。
不料,年轻人又跟了上来,拿出了一张名片,“不知道朋友怎么称呼?如果改主意了,还望能联系一下。”
说实话,年轻人除了争买的时候有点儿着急,后来还是很客气很讲礼貌的,唐易也不好太过无礼,接过了名片看了看,“霍先生,幸会。我姓唐,来英国办点儿私事。后会有期。”
名片双面,一面英文一面华文。春秋拍卖行艺术总监,霍峻。
春秋拍卖行的名气不小,主营的就是东方艺术品,唐易倒是听说过,不过他们的总部在英国,举行拍卖会主要是在欧洲,在华夏,也主要是征集部在活动。换句话说,主要是从华夏收了东西,往欧洲卖。
唐易和文佳走了,霍峻不再跟着,看着两人的背影,他突然眉头紧皱,“此人眼力很高,看来在飞机上看我,不是因为皮包,而是认出了良渚文化的锥形器。”
走远之后,文佳却道,“你老是拦我,我真想教训这小子一下。”
“其实他也没干什么,就是想买这件鸠鸟杖首,而且还开了高价,被拒绝之后也没太死缠烂打。”唐易应道,“只是我没想到,他这么年轻,而且应该是华夏移民,就做到了春秋拍卖行艺术总监的位子,的确是不简单。”
“一看就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文佳摆摆手,“罢了,别让我再遇上他。”
两人一直逛到中午,再也没遇上什么心仪的东西,便就此离开了。
在附近找了家饭店吃了饭,唐易又在一家酒行买了四瓶红酒,准备给沈松岳和怀特一人两瓶。又想了想,怀特他倒是无所谓,但是来英国只给沈松岳红酒,虽然他买的红酒不便宜,但总归还是有点儿单薄。
后来经过一家店面,唐易又选了一条手工高档围巾。想想也就这么着了。这鸠鸟杖首不光他不想送,而且就像霍峻说的,不配个手杖,送人不像回事儿。他现在也没空去配手杖。
两人随后回酒店休息,沈松岳仍旧没有打电话过来,唐易想想,既然到了,明天该和他说一声了。
结果,下午的时候,怀特居然来电话了,“唐先生,你说要来英国,不知何时能到?”
唐易干脆也没说谎,“怀特先生,我这刚到,碰巧今天是周末,没好意思联系你呢。”
第1122章 霍家父子
“你太客气了!”怀特笑道,“华夏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你来了,我很高兴!晚上如果没事儿的话,我安排下晚宴如何?”
“是您太客气了,我和朋友一起来的,所以也不能光顾着我自己。”唐易应道。
“你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晚上一起吧,让我一尽地主之谊。”怀特没问唐易来是什么事儿,唐易既然说和朋友一起来,那也有可能是朋友的事儿。
唐易捂住手机看了看文佳。这事儿,文佳可去可不去。文佳不愿凑这个热闹,摇了摇头。
“怀特先生,我的朋友恰好今晚有事儿,我单独去拜会吧!”唐易应道。要不是因为可能有求于怀特,唐易也不会答应这么痛快。
“好啊,你住在哪个酒店,我让人去接你。正好,今天也有老朋友想拜访我,我想在家里搞个小型派对,你不介意吧?”怀特说道。
唐易没想到居然还有其他人,也没想到怀特这时候才说,但是现在拒绝,就不太好看了,便只好笑着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你的朋友不觉得尴尬就行。”
“怎么会尴尬。”怀特笑了,“他们也是华夏人,而且都是古玩行的人!”
挂了电话,唐易对文佳说道,“我今晚先去一趟,暂时不说什么事儿,算是接上头了。明天再联系下沈先生,根据具体情况再做打算吧!”
文佳点点头,“怀特这边,作为备用。”
文佳本想再问问这《金云翘传》的锦面书封里是否藏了什么东西,但见唐易事儿比较多,想想这个也不着急,便也没再提。
傍晚的时候,怀特的贴身助理托尼开着一辆老爷车来接了唐易。
唐易本以为怀特应该是住在相对幽静的别墅里,没想到却是一套顶层的豪华公寓。当然,怀特未必就这一个住的地儿。
这套豪华公寓是四居室,不过,因为是顶层,还拥有一片楼顶的敞开式娱乐性区域,面积也不小。唐易就被带到了这个区域。露台的长桌上,已经准备好了酒水和一些食物,旁边还有圆桌和椅子,并未摆放东西。
唐易把红酒递给怀特,怀特看了看托尼,托尼回了一个眼色。这意思自然是看唐易是不是临时在路上买的,一看不是,那说明唐易有心,早就准备好了礼物。
寒暄之后,怀特和唐易各取了一杯酒,站在护栏一侧,边看风景边聊。
很快,又有人来了,是个六十岁上下的华夏样貌的男子,西装笔挺,发型整洁。怀特迎上前去,两人还礼节性地拥抱了一下。
紧接着,男子身后跟上了一个年轻人。
居然是霍峻!
“唐先生,我介绍一下,这位是春秋拍卖行的最大股东霍云良先生,这位是他的公子霍峻,也是春秋拍卖行的艺术总监。”怀特向双方介绍,“这位,是华夏大名鼎鼎的收藏家唐易先生,名下有阁宝多艺术品公司。”
唐易笑了笑,对霍云良说道,“久仰霍先生大名,今天托怀特先生的福,幸会幸会。”
“霍某也是不胜荣幸。”霍云良也是微微一笑,他对唐易并不怎么熟悉,但怀特如此推举,自不能小看。
“唐先生,又见面了!”霍峻接着说道。
“是啊,的确是很巧。”唐易点点头。
怀特略显惊讶,“怎么,你们认识?”霍云良也是面色稍稍一变,显然霍峻没有对他提起过唐易。
“噢,上午在诺丁山的波特贝罗市场碰过面。”唐易解释道,“霍先生眼力过人,我也是受益良多。”
怀特呵呵一笑,“华夏有句俗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嘛!”
唐易心想,这怀特倒真是个华夏通,这样的话都能接上。
此时,霍峻将手中提着的锦盒捧上,“怀特先生,带了件小礼物,不成敬意。”
怀特接过,“唐先生带来了名酒,你又送礼物,今天是私人聚会,何必这么客气?”
“唐先生送的酒?”霍峻一听,“我还以为是什么古玩珍品呢!”
“怀特先生收藏颇丰,我哪敢献丑?”唐易笑了笑,“看来霍峻先生今天的礼物要让我们开眼了!”
怀特拿过锦盒的时候,本来就估计霍峻送的肯定是古玩类的东西,“那就一起欣赏欣赏?”
霍云良点点头,“让怀特先生见笑了。”
盒子放到圆桌上打开,里面是一件瓷器。想是霍家父子知道怀特喜欢瓷器,特地准备的。唐易心想,霍家和怀特想必是合作关系,而且霍家是偏弱的一方,不过怀特对霍家也应该比较重视。
怀特的确是对瓷器尤为偏爱,他从锦盒里拿起瓷器,便认真看了起来。
这是一件高约20厘米的吉州窑褐彩梅瓶。白地褐釉,瓶身密布纹饰,主要是卷草纹、尖叶纹和回形纹。
唐易在怀特看的时候扫了几眼,心想霍家父子出手果然挺大方,这梅瓶是真品,可比那个鸠鸟杖首市场价值要高不少。
吉州窑也是一座很著名的窑口。吉州和瓷都同在一省,不过元末就已衰落,所以明清就基本没什么东西了。吉州窑兴起于晚唐,最鼎盛的时候是两宋时期,相比其他窑口,吉州窑的特色主要是黑(褐)色釉,也叫天目釉。著名的“木叶天目”,就是产自吉州窑。
这个吉州窑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宋代贸易发达,元代疆域广阔,所以吉州窑瓷器成为对外交流的商品之一。在国外也经常见到吉州窑真品的身影。其中,倭国藏有的吉州窑“剪纸贴花盏”,是当世罕见的珍品。
这褐彩梅瓶,自然比不上“剪纸贴花”和“木叶天目”,不过,也算是一件精品了。
怀特看了一会儿,啧啧赞叹,“如此贵重的礼物,让我如何心安哪!”
霍云良笑道,“怀特先生言重了,说到底,闲趣而已啊!”
怀特也跟着笑了笑,又看了看唐易,“唐先生,你也来欣赏下?”
“不用了。”唐易摆摆手,“我刚才已经跟着看过了,这是南宋吉州窑褐彩梅瓶。吉州窑瓷土中含沙量太大,向来重釉轻胎,不过这一件算是少见的好胎质,而且釉质肥厚,釉色深褐近黑,难得的精品。”
此言一出,怀特和霍家父子,三人都是一惊!
第1123章 我服你了
他们吃惊,因为他们都算是行家。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唐易的这句话,若是外行,听起来可能只是溢美之词。但是,这不上手便能轻描淡写地断代为“南宋”,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不过,仅凭这一点,还惊不了真正的行家。最关键的是,唐易没有近距离观察,也就是说,基本只看了器型和表面釉层,居然能看出是少见的好胎质!
这件褐彩梅瓶的胎质,霍家父子自然早知道,怀特刚才仔细看了露胎的部分,也知道了。但是唐易这也太神了,扫几眼是怎么知道的?
怀特自然不能问,他是主人,一见面又高抬了唐易,再说一问也显得自己水平低。
霍云良也不能问,身份在哪儿,年纪在哪儿。
霍峻左右看了看,心说既然我也想知道,那我来问,“唐先生,这胎质上你有何见教?”
唐易既然说了,肯定会把话说完,“吉州窑含沙量大想必都知道,就是因为这个,致使工匠制瓷的时候,形成了习惯,坯胎制作不怎么上心,而是在釉色方面精益求精,富有变化。同时,釉一般比较厚,掩盖制胎的粗糙。如果制胎很差,那么褐色釉就会泛紫泛红。但是刚才怀特先生看的时候,转动瓶身,我发现了几处釉明显偏薄的地方,但是泛色却不明显,所以说明这白胎还是很不错的!”
怀特一听,心服口服,这眼力也是没谁了!
霍云良也不由得频频点头。
“你在市场捡漏,许是运气好;怀特先生夸你,许是礼貌;但你这一说,我服你了!”霍峻伸出了大拇指。
“哈哈哈哈。”怀特朗声大笑,“我正是出于礼貌,才夸唐先生夸得不够狠!来来来,咱们边吃边聊。”
闲聊间,怀特对唐易说道,“来了英国,要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不要客气。我在华夏有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