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珍玩-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14章 指间宝光
“好了,反正是捐赠,我们就听老太太的,学校建成了,老爷子的遗愿就完成了。”毛逐直接不往嘴里送了,把夹起的菜放到了餐碟里,张口说道。
“听老人家的吧。”方老也开口了。
“好。那我们签个正式的合同,把多少钱和用途,还有捐赠的事儿,都写进去。”唐易终于点点头。
“好啊,小伙子,我真是没想到,现如今,还有你这样的人。我那几个孙子,要是品行能有你的一半儿,我也就不至于如此作难了。”老太太说着,眼里竟然湿润了,“我虽然是个妇道人家,但是这道理我懂,人活着,要是掉进钱眼儿里,没点儿精神追求,那也就白活了!”
“老太太你太抬举我了。实话跟您说,要说一点儿私心都没有,那也不可能。我这做的是古玩生意,这事儿对我们阁宝多的名气提升有极大的帮助,因为这事儿所得的长远利益,肯定不止两百万。”唐易正色道。
“小伙子,你就别安慰我了。这毕竟不是小数目。”老太太笑了笑。
“好啊,我当你这么好心出两百万,原来居心叵测,你是一点儿亏都不吃啊!”毛逐顺着唐易了话开了句玩笑,然后招呼老太太道,“吃饭吧,您多吃点儿。”
饭后,唐易掏出手机,给何荷打了个电话,约好下午就去何荷所在的律所签订合同。
“签了合同之后,给我说一声,我到时候再给山海省图书馆的刘馆长打电话,说说你们要捐赠的事儿。”方老说道。
稍微休息了一会儿,方老回家,唐易和毛逐则和老太太一起去了律所。
“哎呦,唐老板,大手笔啊!我先说好啊,合同的咨询和订立,正常收费啊!”到了律所落座后,何荷拍了拍唐易的肩膀说道。
“没问题,今晚我还请你吃饭!”唐易道。
“行了,你是请我表妹吃饭,让我作陪吧?”何荷白了唐易一眼,“先办正事!”
因为涉及到捐赠以及钱款投入办学,而且还有预防几个孙子搅和,所以这合同条款订立起来相对要严谨一些,花了不少时间。唐易和老太太在一式两份的合同上签完字摁了手印,随后便一起去银行转了账。
送走老太太,和林娉婷、何荷约好吃饭的时间和地点,又给方老打了电话,唐易和毛逐先要返回阁宝多存好这两卷诗集。
出租车车上,唐易拍了拍挎包,“这下尘埃落定了!”
“两百万啊!大哥!”毛逐在一旁说道。
“你呀,知道你心里也是赞同的,却非要嘴上打个秋千,今晚请你们吃大餐!”唐易笑道。这本来都打算卖了那块玻璃种帝王绿了,却陡然只花了二百万,虽说不是自己收藏,但总算办了一件大好事,唐易的心情也是不错。
这有时候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如果是打眼损失了二百万,那指定心疼得不得了,而原本估摸着要花掉上千万,结果只花了两百万,那就好像占了便宜似的。但本质上,都是唐易没了两百万,也没有入手什么东西。当然了,这个“为国献宝”的响儿很悦耳,起了极大的缓冲作用。
当晚,唐易、毛逐、林娉婷、何荷又聚到了一起,四个人吃饭的时候,对这件事儿谈论得那也是热火朝天。饭后唐易和林娉婷压马路去了,两人耳鬓厮磨,到了10点多才各自回家。
回到家里,唐中峰和易素梅本来都要睡了,听说了这事儿之后登时睡意全无。唐中峰对这事儿倒是十分支持,恨不能立即到店里去看看这珍罕的宋刻本。易素梅是有些心疼的,但唐易干的,用毛逐开玩笑的话说,是一件高风亮节的事儿,这当妈的,总是容易为儿子骄傲,这种骄傲感冲淡了损失钱财的心疼感,让她也没有唠叨太多。
第二天上午,唐易和老爸一起到了店里。看着品相一流的两卷诗集,唐中峰的眼睛也有些直了,虽然他的特长是玉器和杂项,但是玩古的人都有个通病,看到一流的好东西,即便是自己不擅长的物件,观摩上手之后,也很容易爱不释手。
唐中峰正在看的时候,阁宝多的店门被推开了。唐中峰没来得及细看是谁,就急忙把两卷诗集放进了锦盒,随后走向保险柜。
“您好,要看点儿什么?”唐易迎上前去。
此人是一个六十多岁高大老人,上身白衬衫,下身灰色西裤,衬衫扎在腰里,腰板倍儿直,鼻子上架了一副金丝边眼镜,脚上的皮鞋锃亮。衬衫裤子皮鞋看不出牌子,但是整体十分有派儿。
“随便看看。”老人微微点头,是一口流利的京片子。
“好的,您慢慢看。”唐易向门外瞥了一眼,似乎有一个身材健壮的小伙子站在门外向里打望,但又不进来,来回走动着。唐易本想问问老人,是不是和他一起的,但是想了想没张口。若是一起的,不进有不进的原因,若不是,店外是公共空间,也管不着人家。
唐中峰锁好锦盒,见唐易在支应着,便坐到了柜台后面。
老人在货架前转了转,似乎没看到什么喜欢的东西。唐易不远不近地跟在老人后面,又不能盯着人家的脑袋老看,目光自然下移。
老人背着双手,一只手在不停地转动。
唐易定睛,老人手里玩的一对东西紫红发亮,偶尔发出清脆的碰撞之声,如同玉石。
不过,这老人的指间,却浮出了一层清晰且有一定厚度的淡青色宝光。
唐易仔细盯着老人的手,终于看明白了,老人手里把玩的,是一对核桃。当然了,这核桃不是吃的,是文玩核桃。这老人一口京片子,想必是从燕京来的,燕京津门,玩核桃的风气尤盛,老人又来这古玩街上逛,手里盘着核桃倒是一件颇为正常的事儿。
看核桃的颜色,自然是玩得时间不短了。只是让唐易奇怪的是,就算是一对品种好、尺寸大、配对佳的好核桃,不过是近些年手里的玩物,虽说如果是极品的一对,也能值上个三万五万的,但,怎么还会有如此明显的宝光出现?
第115章 王府遗物
“小掌柜,就外面摆的这些东西吗?”老人看了一遍,笑着问道。
“还有些东西没拿出来,都是暂时不想卖的。不过,有一对东西和您手里玩的,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唐易笑着说,“您先坐,我拿给您看看?”
“好。”老人在柜台旁的待客桌旁坐了下来,将手搁到桌子上,手里仍旧不停盘玩着那对核桃。
唐中峰此时也注意到了这对核桃,眼中闪过一道亮光,不由走上前去,搭讪道,“您是从燕京来的?”
“是啊,来山州办点儿事儿,今天起得早,来这古玩街上转转,您是老板?”老人礼貌回答。
“我儿子是老板。”唐中峰指了指去拿东西的唐易,“您手上这对核桃,有年头了吧?”
老人爽朗一笑,“你们爷俩儿倒是都注意到了!”说罢,将这对核桃放到了桌上,“三棱狮子头。”
狮子头是文玩核桃里的一个主要品种,颇受欢迎,而三棱又是狮子头里的一个比较名贵稀少的品种,一般的核桃只有两条棱,将核桃分成两面,而三棱则多出一条棱,将核桃分成三面。因为从顶往下看特别像奔驰的标志,所以三棱狮子头也被玩家称为“大奔”。
唐中峰见老人将核桃放到桌上,知道是让自己是上手看看,便点点头拿了起来,“桩像够矮!”
桩,指的是核桃从低到尖的高度,矮桩因为显得更为漂亮,所以要比正常桩像和高桩的贵。唐中峰拿起这对核桃,分量不小,很是打手。
这对三棱狮子头已经被把玩成了紫红色,浑身透着一种玛瑙般的玉石光泽,不由得出口问道:“这至少得玩了二三十年了吧?”
“我是两年前刚得到此物,之前玩了多久不知道,不过应该要比您说的年头长。”老人微微一笑。
此时,唐易拿着一个长方形小锦盒走了过来,听了老爸和老人的对话,心道,“对啊,我光想是近些年的玩物,觉得顶天就是三五万,没想到玩核桃的历史已久,万一是有年头的东西,那可真不止是这个价儿了!”
“您给掌掌眼!”唐易将小锦盒放到了桌上,打开。里面放着的,是那一对瑿珀健身球。
看着老人拿起了瑿珀健身球,唐中峰也将核桃放在了桌上,唐易顺手拿了起来,一番盘玩之后,心里有了底,“怪不得有宝光,敢情是咸丰年间的东西!”
要说这文玩核桃的历史,还真是很久远了,汉代就有之,唐宋已经比较流行,当然要真说盛行,那还要说是明清。有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不仅把玩核桃,而且亲自下刀雕刻。乾隆皇帝更是鉴赏把玩核桃的专家,他曾写诗: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周身气血涌,何年是白头?
到了清末,宫内宫外,手中有一对好的核桃竟然成了身份和品位的象征,所谓“贝勒手中三件宝,扳指核桃笼中鸟”。直到今天,燕京的故宫博物院里还藏有盛放在紫檀木盒里的文玩核桃。
而此时,老人放下了核桃,拿起了健身球,在手中转动几下之后说道,“这对健身球可比我的核桃大多了,文人玩核桃,武人转铁球,富人揣葫芦,闲人去遛狗,哈哈哈哈。”
老人所说的,是燕京流传的民间闲玩的顺口溜,而之所以把揉手核桃称为文玩核桃,也正是源于此。
“哈哈哈哈,您看这对健身球品质如何?”唐易也跟着笑了几声。
“好像是角质的,难道是犀角的?”老人问道。这一问让唐易有些郁闷了,他本以为老人是个古玩的行家,没成想问出如此外行的问题,这瑿珀和犀角的区别,对明眼人来说,一望便知,他玩了这一会儿,竟然问出这样的问题来。
而且,老人说话间,看起来并不像装糊涂。
“您真的看不出,这一对健身球的材质?”唐易小心问道。
“我对古玩还真是不太精通,平时虽然喜欢,但就是看个热闹,不是犀角的?”老人看似毫不遮掩地说道。
“这是琥珀的老物,黑色的琥珀名为瑿珀,年份要比您那对核桃早!”唐易见状,简单解释道。
老人将瑿珀健身球放回了锦盒,又拿起了核桃,“噢,原来如此。不过小掌柜,你能看出我这对核桃玩了多少年?”
唐易一看,老人显然对这对健身球不感兴趣,而且听他的意思,似乎还不知道自己的核桃有多少年头了。不过有时候,有的高人就喜欢装糊涂,把自己弄得像棒槌一样,这老人举止很有派儿,又拿了这么一对老核桃,确实也有可能是装糊涂。
唐易笑了笑,心想管他是不是装的,既然问了,我不妨就点几句。
“仔细看看,这一对三棱,把玩的年份恐怕得有一百五十年左右,这纹路基本都被磨平了,整体紫红如玛瑙玉石。”唐易站起身来,踱了几步,“这三棱的品种和配对,加上这种个头儿,在一百五十年前,只可能是宫廷或者王府里出来的东西!”
“小掌柜,你确定?”老人的脸上微微泛起惊讶之色。
“嗯,基本上就应该是咸丰朝的东西!”唐易朗声道。
“那送东西的人说是恭王府的遗物,还说能证明,我还以为是夸大其词,也没有在意。如果照你的说法,那还是真的!”老人说道,“那这对核桃价值几何?”
听到恭王府,唐易心里微微一震,根据脑中产生的鉴定分析,这对核桃是咸丰朝宫廷或者王府里的东西无疑,只不过没有这么具体,要真是恭王府的遗物,又能证明来历和传承,那可真不是一对一般的玩物了。
恭王府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经作为和恼 O谭岢跄辏淄蹀仍D入主此宅,恭王府的名称也由此而来。恭王府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所谓“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而“鬼子六”奕訢,也是近代史上的一个大名人,要真是恭王府遗物,说不定奕訢还曾经玩过这对核桃呢!
“要估价的话……”唐易话出半句,却又停了下来。
第116章 来来回回
唐易没有一口气说完,是因为突然想到,这老人说核桃是别人送的,而自己要说个价钱,说多了说少了的,会不会影响人家的关系?
老人也并没有催问,而是似笑非笑地看着唐易。
“爸,您看呢?”唐易想了想,又问了一句唐中峰。唐中峰对玉器杂项的市场价格很是了解,而且世面上经验丰富。还是让老爸来吧。
唐中峰心想,这价儿自然是往高了估价好一些,而且确实是一对儿好东西,便开口道,“五十万到一百万吧,关键看买家,有实力的老玩家肯定能出高价。”
“噢,看来真不是一对普通的玩意儿。”老人笑了笑,又看着唐易说道,“小伙子,看不出你年纪轻轻,眼力很不错啊。你刚才是不是觉得我在装糊涂?”
唐易笑了笑,心说这老人果然不一般。不过,这话根本没法接,不管唐易承认不承认,都不算好话。承认了,那就是觉得人在装,不承认,那就是觉得人糊涂。
“看你眼力这么好,这山州古玩行里估计也很熟了,我能跟你打听个人么?”老人见唐易笑而不语,也不再继续提,复又问道。
“您说,我也认识几个人,我父亲入行时间早,认识人比我多。”唐易心想,看来老人说的来山州办事儿,就是和这个人有关了。
“这个人是你们山州本地人,三十多岁,应该算是个藏家,名叫蒋雪城,你听说过吗?”老人问道。
“藏家?三十多岁?”唐中峰摇了摇头,“我生在山州,长在山州,在古玩行里的年头也真不算少了,确实没听说过这个人。再说,三十多岁就是藏家,也太年轻了点儿。”
“噢。”老人点点头,直接站起了身,“谢谢了,就此告辞,你们忙着。”
“您慢走。”唐易送至门口。
老人出了门,门口那个身材健壮的男青年立即上前,低声道,“沈先生。”
原来老人姓沈。
“走吧。”沈先生向东一指,接着走向古玩街的东口,男青年紧跟其后。走出东口,路边停着一辆黑色的奥迪A6。“沈先生,这车是不是有点儿寒碜了?”还没走到车跟前,男青年就在老人侧身后轻轻说道。
“马闯啊,几十万的车你也觉得寒碜?难道我来山州是来摆谱的?”沈先生停住了脚步。
“没有,嘿嘿,是我糊涂了。”原来男青年名叫马闯,他轻轻按动钥匙,滴的一声后,过去拉开了后车门,照顾沈先生上车后,这才跑到前面拉开驾驶位的车门。
沈先生将头靠在椅背上,仍旧轻轻转动着手中的核桃。
“沈先生,咱不是知道……那还打听蒋雪城干什么?”马闯发动了车子之后问道。
“蒋雪城虽然已经死了,但我既然来逛古玩街了,就顺便看看他在山州有什么名声,果然是默默无闻。”沈先生说着,突然眼中精光闪动,“不过,这阁宝多的小伙子真是太让我震惊了,居然有一对明末清初的瑿珀,还一眼看出我这对三棱是咸丰朝王府之物,如此年轻,眼光却这么毒辣,真不知是什么来路。”
“这个人的眼力难道比您还厉害?”马闯应道。
“不能这么比,我这一把年纪了,他才多大?我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怕是远远不及他。”沈先生说着,叹了一口气,“当年,这个蒋雪城的眼力若有他这般惊艳,人再不那么倔,或许我还能改变主意。”
“沈先生,我们直接去吗?”马闯稍微停顿了一会儿之后才问道。
“直接去,车就停在楼下就行。”沈先生说道。
奥迪车开到了山州的一处老城区,在一开放式小区的3号楼一单元门前停了下来。“沈先生,上去吗?”马闯熄了火,回头问道。
“等等吧。”沈先生透过车窗玻璃,仔细看了看这栋楼,“这楼够老了啊。”
马闯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而是继续看着一单元的楼道口。
“沈先生,您看!”马闯突然一指楼道口,沈先生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走了出来,女子穿着T恤和牛仔裤,面容清秀,整体看起来十分朴素,但是气质却很不一般。她的手上,拎着一个不小的袋子,看袋子被撑出的形状,里面应该是一个竖着的盒子。
女子浑然没有发觉奥迪车里的人正在看着她,拎着大袋子走过奥迪车,走出了小区,在门口招停了一辆出租车。
这次,马闯没有问沈先生,就发动了车子,跟上了出租车。
沈先生的身体似乎轻微震动了一下,眉头微皱,眼神有些迷离起来,“马闯,快一点。”
出租车开得快,遇到机会能超车就超车,人家可是要赚钱的。马闯开这辆奥迪似乎不是很熟练,而且对山州的道路也不熟悉,所以拉开了一点距离。不过所幸不是很远,接着一个红绿灯的机会,又跟上了。
“哎?”跟着跟着,马闯突然叫了一声,这出租车,竟然沿着他们来时路线的反方向行进,最终停在了古玩街的东口。
沈先生显然也有些奇怪,让马闯停了车。只见女子走进街口,稍微驻足张望了一下,便向阁宝多走去。
等到她走进了阁宝多的店门,沈先生和马闯下了车,慢慢走到了阁宝多对面的路边,但是相隔太远,自然看不清店里发生了什么。
足足等了半个小时,女子才从店里离开,但是手里却空了。
“沈先生,还要不要跟上?”马闯问道。
“呼……”沈先生长呼了一口气,摆了摆手,“不用了。”眼睛却一直盯着女子离去的背影。只是,女子离去时并没有像来的时候一样打车,而是走到了公交站牌跟前。
如果是一个有心计的人,看到女子的来回举动,至少能分析出两点很有价值的信息,第一,这女子过得并不是很富裕,第二,来的时候带着的东西比较贵重。
沈先生仿佛也明白了这两点,他朝马闯做了个“等我”的手势,第二次走进了阁宝多。
第117章 官窑民窑
沈先生这一次进来,看到唐易正在欣赏摆在柜台上的一件瓷器。而唐中峰并不在店中,想是已经走了。
“哎?您又回来了!”唐易闻声扭头,看到沈先生又走进了店门,便招呼道。
“是啊,逛了几个店,都没有碰到什么好东西,再回来看看。”沈先生面色凝重,勉强露出一丝微笑。
“您看您都第二次来了,我叫唐易,还不知道您贵姓?”唐易又问道。
“免贵姓沈。小唐掌柜刚说有几样好东西暂时不想出手,这一件怕就是吧?”沈先生说着,走上前去,打量了几眼。
“您给掌掌眼?”这是唐易第二次对沈先生说这样的话了。
听了唐易的话,沈先生一愣,心想我明明此前故意表现出一副门外汉的样子,这小伙子说话还是这么抬着我。虽说在古玩行里,“掌掌眼”也就是一句客套话,但沈先生总觉得唐易这次的口吻有些不对劲儿。
“有好东西,我得好好看看。”沈先生笑了笑。
“不知道您说了看法之后,会不会还问我您是不是在装糊涂。”唐易话音刚落,心里也生出了几分悔意,毕竟来的都是客,而且这沈先生派头十足,不像是一般人物,只不过刚才被“装”了一把,气有些不顺,所以张口就来了这一句。
“哈哈哈哈。”听了“装糊涂”,沈先生忍不住笑了起来,“那我就不装糊涂了!”
唐易见他笑得自然,心下也不再不顺,不由得也跟着笑了起来。
“康熙青花竹林七贤盘口尊,民窑中的极品。”沈先生张口说道。
这句话,让唐易彻底吃了一惊!虽说之前已经想到,这沈先生可能是在装糊涂,但是这句话的含金量太高了!高就高在这沈先生并没有拿起这只瓷尊查看底足。
这只尊有大约一尺高,盘口,束颈,溜肩,鼓肚,圈足外撇,尊身画满青花图案。口沿是规整的纹饰,颈部则绘制如意、炉鼎、钱串等各种宝物。而腹部,则是七名雅士在竹林之中,或抚琴,或对弈,或挥毫,异常生动,活灵活现,气息浓郁,格调高雅。活脱脱一幅竹林七贤雅集图。
从器型、釉色以及典型的“翠毛蓝”青花料看出是康熙年间的器物,对专业人士来说,并不是很难。难就难在,不翻看底足,居然就认定是民窑!
从明清两代的瓷器来看,官窑民窑的差距,那不是一点儿半点儿,但是,唯有康熙一朝,出现了一个民窑精品的高峰,民窑出现了很多精品甚至极品。康熙民窑青花,不少造型挺拔遒劲,青花分水艳丽,山水、人物、花鸟皆有上乘之作,而人物题材为之最。
虽说官窑也偶有不落底款的作品,但是区分官窑民窑,主要还是从底款来分辨,一般民窑是没有底款或者落一些堂号的款儿。
这只康熙青花竹林七贤盘口尊,唐易已经详细审视过,确实是康熙民窑的作品,而且也没有底款。但是,毕竟他有异能相助,要说不看底款就能一口喊出,那真是绝顶的高手了。
“沈先生可愿赐教一二?”唐易认真恭敬地问了一句。
沈先生笑道,“既然不装糊涂了,那我就多说两句,康熙一朝,文人雅士的图案颇为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