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珍玩-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举个例子,俄料算是除了籽料之外很好的玉料了,一块俄料,一块籽料,新作的雕件,一看差不多,甚至俄料看起来更白更细,但是,等你玩上一年,再看,就知道其中的区别了,籽料越玩越油,越玩越润,俄料的变化可能就没那么明显。
  而不是有人所说的,一拿过来,就能看出籽料明显比其他玉料好。其实,因为结构和质地一样,如果是一块不带皮的籽料,品质一般,和上好的俄料比,甚至还不如俄料好看呢!
  而且,籽料是山料崩落经过漫长岁月的河水冲刷形成,现在玉龙喀什河两岸基本都掏空了,又经过这么多年的买卖,哪有那么多上好的品质在市面上流通?很多所谓的籽料,都是俄料做了一层皮和毛孔。
  用俄料做还是好的,一些乱七八糟的玉料做皮、染色,料子差不说,化学染料对身体还有害。
  “除了真正的精品,现在古玩市场不景气,但是玉石特殊,市场还可以。之前我开拓过翡翠生意了,所以以后要是有机会,和田玉生意也可以开拓一下。长安距离和田产地相对近一些,倒是合适。”唐易接着说道。


第1273章 官邸萧墙
  刁钦三听了,连连点头,“我记下了,等店铺稳定一些,我找机会联系考察一下。”
  支雄在一旁也不由颔首称赞。最开始接触唐易的时候,他见唐易如此年轻,还纳闷这名气怎么来的。接着听唐易介绍了古法青铜器的道道,不得不佩服唐易的学识。接着唐易居然又拿下了一块赌性如此之重的籽料,而且敢在开张时切料,这不由得又让他再度惊叹。
  吃完了饭,支雄提议道,“既然今天是逛市场,早市都散了,下午不妨去书院门看看吧!”
  支雄提出这个,主要是他在字画方面也有些眼力。但凡对青铜器在行的人,往往金石方面也不弱,毕竟有古文字这个纽带。同时,连带到书画上,也往往会有些道行。最起码他是这样。
  书院门古玩市场,里面有古书字画一条街。听“书院门”这个名字,也能想到一二。
  书院门也不仅是古玩市场,位于长安古城墙南门附近,挨着碑林博物馆,包含关中书院,宝庆寺华塔,湘子庙等等,本身也是一处极好的文化旅游之处。
  唐易笑道,“好啊,进一步感受下文化氛围。”
  到了书院门,唐易发现,这里的摊位,其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古玩,包括了很多传统工艺品,还有乐器、珠宝玉器等等。
  当然了,书画店最多,和书画有关的东西也很多,除了有些商店里的古代字画,还有近现代字画,文房四宝,印章印石。
  四个人逛得比较悠闲,看到合适的店铺就进去逛逛。不过,还是近现代的字画多,有的店铺还提供定制服务,就是某些当代在世的画家,可以定制。当然,基本上名气不算很大。
  逛着逛着,唐易发现了一家很有特色的店铺。
  这家店铺名叫照月堂,是一家专门经营屏风的店铺。这种店铺不要说在长安,就是在全国,也不多见。
  屏风这个东西,算是家具的一种。现在出现的少了,它在古代的功能,还是很重要的。屏风的种类也有很多,不只是平常所想的那种比较大的围屏,其实还有地屏、插屏、挂屏、砚屏等等,各有不同的功能。
  只不过现代家居应用的少了,所以了解的人也就越来越少,只剩下某些高档古典装修,还会想到利用屏风。作为古玩来说,屏风因为体型偏大,屏架和屏芯如果用材考究,价值自然是很高的。拍出数千万的古代屏风,并不少见。
  这家店,既有新作的装饰性屏风,也有古玩老屏风,显然,走的是很高端的路子。
  “屏风这东西,能分隔,能装饰,还灵活!古建筑分隔房间不容易,这个发明还真不错。”文佳一边看,一边说道。
  他们进去的时候,没见着老板,有两个收拾利索的年轻男伙计上来陪着看的。
  一个眼睛很大的伙计立即接口道,“先生,就是现在的房子,要是古典装修,加上屏风,档次也会提高很多。而且,如果有院子,屏风放到院子里也别有一番感觉呢!”
  “院子?”文佳一愣,一下子想到了燕京的四合院,“我倒是有院子,可真没听说院子里还能放屏风。”
  “唐代就有了。长安是大唐的故都,我们听到的也多一些。”那伙计笑着说道,“唐代的杜牧不是有首诗么: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画屏围挡看星星,这不就是把屏风搬到院子里了?”
  “哈哈哈哈。”文佳大笑,对唐易道,“还真是,你看,这个店还真够上档次,一个伙计也能出口成章。”
  “您过奖了,关键一看您就是有品位的人。”伙计很会接话。
  唐易笑道,“长安这个地方,文化底蕴深厚。要是在新兴城市开个屏风店,说不定就赔了。不过,屏风在古代,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
  “噢?”
  唐易此言一出,刁钦三和支雄也不由得看了他一眼。
  “那就是象征权力!”唐易也没太拘束,“以前,官邸的邸字,本意是木板,其实呢,就是指代屏风。还有,‘天子当依而立’,这个‘依’,也是屏风的意思。还有一个词儿,祸起萧墙,萧墙,其实就是屏风。”
  说到萧墙,其实“萧”是个通假字,通的是“肃”。古人是这么解释的: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
  “这位先生是真的有学问!”那个伙计又笑着说道,“您今天主要看看什么?是围屏、地屏,还是插屏、挂屏?围屏、地屏比较大,摆出来的不多,不过我们有画册。插屏、挂屏摆出来的多一些。”
  “我们先随便看看。”唐易应道。本来嘛,就是闲逛。但是人家做生意,肯定是越快做成越好。
  要说屏风,最大的,就是围屏,三面都能围着。这个围屏的出现,主要是以前古人是睡地上的,没个东西挡着,一是可能有什么穿堂风之类的,二是有安全感。
  既然是围屏,那就不是一扇,是拼接起来的。还有一种折屏,其实就是围屏组数增多的一种新形式。片数多的,有时候多达十几扇,这倒是为艺术创作扩大了空间,比如来个金陵十二钗,是吧?扇数少了还不行!
  后来呢,又出现了地屏。只有一扇或者说一片,又高又大的一片,就这么放在地上,一般都得两米多高,一米多宽,这种背景,除了间隔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一种彰显。
  这个办法常用于厅堂,重要人物接待来宾,身后可能会有这种地屏。当然,现在简化升级了,最重要的主和客的后面,往往是挂在墙上的大背景画。
  早在二十年前,美国曾经拍出一件黄花梨屏架、大理石屏芯的清代大地屏,拍出了折合华夏一千万元的高价!
  这可是在二十年前!当时华夏的古玩市场算是兴起不久,很多行家都有点儿蒙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这样的东西,当时在国内十万二十万,那就是罕见的高价了!


第1274章 韩马戴牛
  从那次“天价”拍卖以后,持续十年,华夏古典家具中,涨得最快的就是屏风。华夏家具出现的最高拍卖价儿,也是出在屏风上。
  涨价,合着是受了美国的刺激。其实这个道理,就在于屏风的“象征权力”的重要作用!古玩的价值,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艺术是表象上很明显能看到的,但是内里的重要价值,还出自于文化,历史文化。
  当然,最近十年来,其他的古典家具陆续出现高价,屏风保持的记录不再。比如同是黄花梨的东西,有一把明代的黄花梨交椅,就拍出了将近七千万的高价。
  但即便是这样,不久前有一件现代工艺品紫檀照壁,也拍出了一亿五千万的高价。这件紫檀照壁,长17。5米、宽2米、高3。08米,据说用了几十吨木料,全榫卯结构,百余位工匠耗时数年才完成。
  为什么选择照壁?也是有文化的原因在里面,和屏风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家店里,围屏和地屏,基本都是现代工艺品,所以唐易只是大体看了看,而后,又去了插屏、挂屏区。因为这两种屏风体积相对较小,挂屏更是挂在墙上就行,所以这个区域东西相对较多。
  大眼睛伙计又说道,“现在,在我们店定做插屏,可以附送一块屏芯。”
  这个插屏,就是因为屏芯可以换,所以才叫插屏。这个叫法,到了晚晴才出现。之前叫什么呢?叫砚屏。笼统来说,砚屏和插屏的区别就在于屏芯能不能换,砚屏也算是插屏的早期模式。现在基本都叫插屏,除了年份很老的独特砚屏。
  四人分散看去。另外一个伙计,兼顾其他三人,而那个大眼睛伙计很机灵,一直盯着唐易。
  唐易很快就被一块插屏吸引住了。
  这块插屏用的是榆木的外框,屏芯一面是楠木的,另一面是白松石的。确切地说,是将一块白松石镶嵌到了楠木底板上。这块插屏算是店里最大的,整高约有七十厘米,宽约半米,单看屏芯,大致是一个四十多厘米的正方形。屏芯是固定的,不能换插。
  白松石这东西,和绿松石不一样,价格要低廉得多,基本的样貌就像是白色的绿松石,带着黑色的纹理。
  不过,这块白松石上有雕刻,浮雕了一匹骏马。而且上面还阴刻了两句隶体诗文:芳草渡头韩幹马,绿杨堤畔戴嵩牛。
  这两句诗是宋代一首颂古诗,不消说,夸的是两个人:韩幹,戴嵩。
  韩幹和戴嵩,都是唐朝的画家,韩幹善于画马,戴嵩善于画牛,号称“韩马戴牛”。
  唐画太罕见了,这两个人的作品市面儿上基本都见不到,著名的传世作品都是收藏在博物馆里。比如韩幹的《照夜白图》,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戴嵩的《斗牛图》,在台岛故宫博物院。
  这白松石上的浮雕,正是依照《照夜白图》的内容来的。
  据说“照夜白”这匹马,是唐玄宗最喜欢的御马。浮雕中,这匹马被系在一根木桩上,体型健硕肥壮,瞪目张嘴,鬃毛飞扬,四蹄跃动,作昂首嘶吼状,仿佛要脱离束缚,腾起奔跑一般。
  这个用浮雕表现出来,其实比画上更显立体,因为肌肉线条相对凸显。而且巧了,照夜白是白马,白松石的底色倒是合适,很多黑色纹理还能巧妙借用。
  这插屏白松石屏芯上的两句诗,有马有牛。但是浮雕内容,却只有“韩幹马”。
  “这是块老插屏,做工精良,雕工精湛,我们老板说,是清三代的精品。”大眼睛伙计见唐易看了许久,便在旁边介绍道。
  “清三代?”唐易看了看这个伙计,“你们老板明确告诉你说是清三代的?”
  “这?”伙计想了想,“清代的精品,主要不就是出自清三代么?”
  唐易哑然失笑,这算什么逻辑?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古玩的断代,哪能如此牵强附会?“这肯定不是清三代的,要晚!”
  “我什么时候说过是清三代的了!”正在这时候,唐易身后传来一个浑厚的声音。
  “老板!”伙计立即低头说道,脸上显出尴尬。
  唐易回头一看,来者是个五十岁上下的男子,四方脸,留着精神的寸头,穿一件青灰色对襟唐装。
  “我当时的断代是清代的,可没说是清三代。”老板对唐易笑道,“刚才内室有客人,送完客人回来,恰好听到了,我对伙计管教不严,还望见谅。”
  “对,对,老板说是清代,是我听劈叉了。”那伙计立即说道。
  老板“哼”了一声,“你去忙你的吧,我来招呼贵客!”
  其实唐易心里明白,这伙计哪里是听劈叉了?卖东西嘛,自然往好了说,而且行家也不会有那么多,有几个能精准分辨清三代和清代其他时期的东西?
  这老板更明白,只不过发现唐易语气笃定,可能是个行家,所以才斥责一下伙计,同时让他离开,以免砸了招牌。要是唐易是个棒槌,没有表达异议,说不定他就不会吭声了。
  “让您见笑了。”老板又对唐易说道,“您看上这块清代插屏了?刚才听到您对断代还有高见啊!”
  “不敢不敢,我只是觉得,这是块晚清的插屏。”唐易接口道。
  “噢?从工艺上,我只能看出是清代的。而且晚清的插屏,屏芯多是活的,这块却是固定的。您是如何判断是晚清的?”老板倒是个绵里藏针的主儿,一边斥责了伙计,一边也得让唐易说出个不是清三代的道道来!
  唐易笑了笑,“个人看法,不一定对。您是做买卖的,又不是搞研究的,我看还是请个价儿吧?”
  老板这一拳打到了棉花上,而且唐易问价,又不能不接,他眉头微皱,“要是晚清的,那价儿可不一样了。虽然我不能完全判定是清三代,但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我的定价,起码照清中期来,可比晚清要高!”


第1275章 很有意思
  这个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不仅主要是清早期,而且关键是代表了清代的顶级工艺。
  要说清中期,基本上是从乾隆后期到道光时期,而清晚期,基本就是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了。清中期自然比不上清三代,但是比清晚期可早了不少年份,而且大部分古玩的价值也要比清晚期高得多。
  唐易一听,沉吟了一番。其实他判定是晚清,主要也是从工艺和包浆上,只不过,细节解释起来很费力,他只是想买这块插屏而已,多费口舌无益。但这老板又在勾引他说。
  沉吟之后,他还是没说,因为看起来这老板心机深沉,即便说出来,恐怕还是未必会让价!
  “这插屏就算是清中期的,榆木,楠木,白松石,材质也可以说是一般,您就直接报价吧!”唐易终于开口道。他看上这块插屏,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块插屏!
  这老板想了想,“二十万,一口价。”
  这么一块插屏,边框是榆木的,最值钱的就是屏芯那块楠木,而且还是晚清的东西。最出彩的是白松石上的浮雕,但又难以确定是否出自名家之手。十万的价儿,就不算低。
  这老板要价如此之高,显然是有心杀一杀唐易刚才的锐气。
  唐易表面上露出惊讶之色,其实心里还算比较平缓,他还价道:“十万吧,十万我接着就拿走。”
  “这位先生,我刚才说了,二十万是一口价儿。”
  “十二万!”
  “先生,你这有点儿为难我了。”
  “十四万!”
  “真的不能降啊。”
  “十六万!”
  “先生,有钱难买心头乐,我看你也不是差钱的人,何必呢?”
  “十八万!”唐易加到这里,又接了一句,“这个数儿挺吉利,也是我能出的极限。实在不行,那就算了吧。主要我父亲是属马的,要不然,我也不会多加这么多!”
  说完,便直直盯着老板。
  其实,唐易这么跟他拉锯,为的就是消抵他心理上的不适感。叫二十万,高出行价这么多,一般情况下,十八万应该能拿下。但是,如果一口还个十八万,露了急,说不定还会生出什么枝节。
  古玩行里,有时候就是这样,哪怕货主一开始开的价儿其实自己觉得很合适,也经常会有人一口口地加价,最后还是加到了货主出的价儿成交。这不是浪费时间么?当然不是,一来,更稳;二来,这是让双方的心理逐渐平衡的过程,最后皆大欢喜。
  比如一件东西,货主一开始开价一万,你说,行,拿了吧。这时候货主可能会不舒服,哎?叫低了?别忙,我说的可是美金!那你自己也会很不痛快。这买卖甚至就此黄了。
  听唐易说完这句话,那老板故作沉吟,最后点头,“好!既然你真的想买,我就破个例,一口价上再让两万,十八万给你。”
  文佳此时凑过来看的很明白,要真是只有这么一件屏风,唐易会吃亏多花钱拿下?不可能!指定这里面有什么玄机!
  唐易此时不由看了一眼文佳,两人相视一笑。
  “我也看上一样东西,帮忙过来看看呗,要是好,就一并拿下。”文佳笑道。
  老板一听,嘿!这插屏就赚大发了,这还有生意?立即笑道,“再买第二件,一定给你们打折!”
  文佳看上的东西,算是挂屏,确切地说,其实是一副玉石对联。
  一共两扇红酸枝的框子,里面是鸡翅木背板,镶嵌了一副对联。对联上的字是玉石刻制,不过所用的玉石是独山玉,名气自然远不如和田玉和翡翠。不过选材倒也精到,所用青绿色的独山玉和褐色带纹理的鸡翅木背板对比,倒是挺好看。
  这两扇框子,一扇框子上的字是:消磨傲骨惟长揖。另一扇框子上是:洗落雄心在半酣。同时,下联的框子上还有落款:录金圣叹句,民国十七年制。
  这东西没什么问题,的确是民国年间的一幅玉石对联。
  唐易冲文佳点了点头。其实,文佳感兴趣的,是这副对联的内容。这副对联首先意思很有见地,什么最能消磨傲骨?长揖,唯唯诺诺的人肯定没有傲骨。雄心怎么没的?半酣,一个醉汉,哪来的雄心?
  写这副对联的人,是大名鼎鼎的金圣叹,而且,这副玉石对联的字体,也是仿照金圣叹传世的书法作品来的,挥洒恣意,真是透出傲骨铮铮。现在这幅作品的真迹,被收藏在沪海博物馆。
  不过,文佳看上的这副玉石对联,和唐易看上的东西不同,文佳是挺感兴趣,但却也不是不买不行。虽然看到唐易点头确定年份没错,但文佳杀价仍旧十分凶狠,而且也不太过留恋。最后,这老板是一万拿货来的,两万卖给了文佳。合着就算还是二十万,买了两件东西。
  刁钦三和支雄没看上什么东西,眼见唐易和文佳都买了,刁钦三主动上前处理交易,因为东西都要先运到他指定的地方,至于他先掏钱,也无所谓,事后都是阁宝多分店的账目。
  刁钦三去签合同交易的时候,文佳笑问唐易,“我感觉和金圣叹挺对脾气!”
  “你和一个明末清初的人也能对上?”唐易也笑了,“不过,这个人,确实很有意思!”
  “噢?我只知道他不走仕途,以写书评注为乐,这副对联,是他评点西厢记的开首两句。”文佳看了看唐易,“他博览群书,学富五车,不走仕途是为文人清高。你说的这个‘很有意思’,倒是让我很感兴趣!”
  支雄在旁边听了,“唐先生上次就让我耳目一新,这个我倒是也想听听。”
  唐易想了想,“咱们出去吧,在外面等刁兄。”
  三人走了出去,在门口一侧,唐易点了一支烟。
  “先说他的名字吧,据说他姓张,原来叫张采,不过因为金圣叹这个名字太响亮,所以之前的真名真姓反而不好考证了。为什么叫金圣叹呢?是因为明亡之后,后金(清)得了天下,他觉得就连圣人都得无奈叹息,所以自己改名金圣叹。”
  叫这个名字,胆子真是挺大的,这可是在调戏满清统治者。但又不得不承认,调戏得很有意思,字面上也抓不出什么大毛病。
  显然,金圣叹对满清的态度是很排斥的。金圣叹有个舅舅,叫钱谦益,本来是明朝的大员,李自成进京之后,他转投南明朝廷;后来又投降清朝。这个“三朝元老”还挺能活,活了八十多岁。
  就在钱谦益八十大寿的时候,金圣叹因为母亲让他去,他虽然很鄙视这个舅舅,但还是去了。结果宴席之上,有人提议说,“钱大人啊,您的外甥可是出名的才子,今天又来了,可得让他展示下文采!”
  好啊!金圣叹并不拒绝,提笔写了一副对联: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
  够狠!钱谦益这个当舅舅的,没吐血也很不容易。
  文佳看到的这副对联:消磨傲骨惟长揖,洗落雄心在半酣。正是金圣叹点评西厢记的开首两句。西厢记现在是古典名著,当时却被很多人批得不行,因为描写了偷情和一些私密的事情嘛!
  金圣叹却不管,点评尽是夸赞不说,而且夸赞得别具一格,比如:私密处长疮,用热水泡之,不亦快哉!
  最后,金圣叹点评版本的西厢记,比原版卖得好多了,就连顺治皇帝也喜欢看。
  你说有意思没意思?
  金圣叹点评名著是出了名了,他点评的水浒,把后半部分招安的情节直接抹掉。还有一次,他去苏州报国寺玩儿,晚上没睡着,大半夜去找方丈借佛经,方丈惊讶问道:你借这个干什么?他说:点评点评呗!吓得方丈愣是没借给他。
  金圣叹最后是被砍头的。因为当时吴县知县搜刮民脂民膏,还打死一名“抗粮”的百姓,当时正好顺治皇帝驾崩了,他和一些士子带着百姓去孔庙哭。最后被定的罪是哭庙抗粮,鼓动谋反。这个罪名,指定是砍头的罪名。
  进了死牢,其他的人都一脸死灰,他却毫无不快,只是经常出神。在临刑前,他的两个儿子问他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他此时说出了那句后来让很多人亲自去尝试的一句话: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花生米与五香豆腐干同嚼,有火腿滋味!
  等到行刑那天,也就是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