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珍玩-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呼风和皮修也跟着笑了起来。
  “滚粗!”唐易直接骂了一句。
  酒足饭饱,几人舒坦了下身子,商量着明天去古玩市场转一转,皮修对于这个想法并不觉得有意思,“市场上哪有几样真东西?还不如直接找高仿品,明着买,心里也踏实。”
  毛逐暗笑,心想你要是知道唐易这种经常捡漏而且只想捡漏的状态,就不会这么说了,便接口道:“转转呗,反正就在酒店旁边,不转白不转。”
  没等皮修说话,唐易道:“你要是忙,我们自己转转也行。”
  皮修这时候算是看明白了,唐易不想要高仿品,哪怕做得再逼真,而呼风则是不管这些,只要求水平高。便笑着对呼风说:“好,那明天上午你们自己转转,我去找找有没有高仿的好东西,有了再联系你!”
  呼风点点头,应了下来。
  “服务员,买单!”皮修招了一下手。
  “您好,先生,您这桌的账已经结了!”服务员上前微笑道。
  “结了?”皮修一愣。
  “是不是一个穿亮黄色T恤和一个穿白衬衫的人结的?”唐易接口问道。
  “对,那个穿白衬衫的先生一开始想掏钱,结果胖胖的先生自己掏了,他结了自己那桌,刚要走,又掏出钱说给你们这桌结了。”服务员答道。
  几人有些奇怪,这老黄和他们萍水相逢,这是要干嘛?“你看吧,说不定他真有龙……”毛逐又要说刚才说的龙阳之癖,唐易立即出口打住:“停!”
  皮修并没有太在意,“走吧,有钱人很多,他说你不是个凡人,就是看你顺眼了呗,一高兴结了账,很正常。”
  老黄和白先生都已经走了,几人也没法太在意,说了几句便一起离去。
  第二天一早,三人也都没有赖床。古玩市场里,尤其是地摊,通常都是越早越容易碰到好东西。而古玩店则不同,一般好东西不会拿出来,通常有熟客或者懂行的人来有目的地问,才会拿出来。
  瓷都的华夏瓷园里,古玩店很多,里面还有一个不小的广场,而广场上都是摆地摊的。三人先来到了广场上,就这么转悠着。
  唐易没想到,在广场上又碰到了老黄。他今天换了一件鲜绿色的T恤,也在里面转悠。唐易心想,这老小子一副球形身材,偏生爱穿鲜艳的衣服,真是有意思。
  两人照面,老黄又眯缝起了小眼睛,“帅哥,你这是来瓷都淘宝了?”
  唐易想起昨天是老黄结的账,也笑着回道:“是啊,来旅游,顺便转转。昨天谢了啊!”
  “昨天?昨天算命的说我得破财消灾。旅游?你们昨天带的那个本地导游怎么没来?”老黄依然眯缝着小眼睛,好像真把皮修当成了导游,却把“本地”两字咬得很重。


第202章 乃字太小
  “呵呵。”唐易没有回答,也学着老黄的样子眯缝起了眼睛。
  “有意思。”老黄摇晃着肥硕的脑袋,摆摆手,“回见!”说着便转身向前走去。
  老黄转身向前的时候,正巧一个黑黝黝的瘦子兴冲冲走了过来,本来老黄是背对着他,这一转身,瘦子可能没注意,一下子和老黄撞了个满怀。
  一个白胖,一个黑瘦,视觉上还挺有冲击力的。碰撞的冲击力更大,老黄岿然未动,瘦子却向后一个趔趄,人倒是没摔倒,但是手上一只白瓷碗却飞了出去!
  唐易的眼神今非昔比,白瓷碗飞出的时候,他看到白瓷碗的碗底好像刻了一个“盈”字。
  老黄似乎也看到了这个“盈”字!本来肥硕不动的身形突然之间猱进鸷击,不仅“嗖”的一下斜飞向前,而且动作似乎还有几分美感,手臂长展,闪电般攫住了这只白瓷碗。
  这一下,又把唐易看愣了,可以想象,如此身材,如此迅捷的动作,怎么能不让人吃惊?
  老黄拿住碗后,仔细看了看,却又暗骂了一句“艹”,说罢竟又将碗隔着两三米扔给了瘦子。
  “哎呀!”瘦子大惊,急忙双手去抓,扑棱了两下好歹算是拿住了。抓稳碗之后,气急败坏地叫道:“你神经病啊,救回来了又这个扔法儿,摔坏了你赔得起吗?!”
  老黄慢慢踱了回来,又恢复了蠢笨的身形,似乎对自己刚才去救这只碗极为懊悔,小眼睛又眯缝起来,但是,却闪动着一丝寒光,“你说说,我怎么赔不起?”
  “这是唐代邢窑的白釉葵口大碗!”瘦子瞪着老黄嚷道。
  邢窑和越窑,算是宋代五大名窑之前的最为著名的两个窑口,有人说“南青北白”,就是指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不过,邢窑倒不是只烧白瓷,青、黑、黄也烧,只不过白瓷特别出名。邢窑白瓷细腻纯白,器内一般满釉,器外釉不到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胎釉之间有一层化妆土(附注)。
  “噢?”老黄细声细气地笑了起来,“邢窑很值钱么?”
  “你懂不懂?这碗要是有事儿,你这身肉都赔不起!”瘦子叫道。听了此话,唐易眉头一皱,这话确实有点儿难听,一来胖子都忌讳这个,二来这身肉有暗骂他是猪的嫌疑。
  老黄的脸突然间严肃起来,“你给我一千块钱,我给你弄俩来!”
  老黄的表情转换太快,而且这种严肃似乎还有不少威严的意味,瘦子的气场有些弱了,翻转碗底,指着上面刻着的“盈”字说道:“看清楚了,‘盈’字款!”
  呼风看清碗底,又看了看唐易,唐易此时也扭过头来,两人相视一笑。
  没等老黄再说话,呼风就对瘦子说道:“哎,你的乃字太小了!”
  话一出口,呼风突然觉得不对劲儿,这说出来怎么感觉谐音有问题?
  唐易和毛逐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毛逐打趣道,“他是个男的,又这么瘦,怎么可能大了?”
  瘦子恼羞成怒,骂道:“他妈的,你们懂个屁啊!这白釉葵口大碗岂是一般人能见到的?你们又见过几种‘盈’字款?”
  瘦子手里拿着的这只大腕,口径得有20厘米,侈口唇外折。既然是葵口,那器口自然是葵瓣形,五出,所谓五出,简单说就是五瓣,碗内相对应的地方,有突起的五条线。从釉色来看,还是比较纯美的。
  唐易、呼风、毛逐都没有说话,一来,他们没有和瘦子有直接交集,二来,看老黄的样子,似乎正打算开口。
  “我没见过几款‘盈’字。不过你还真是屁也不懂。咱先不说这个‘盈’字,你这是五出葵口碗,你知道五出葵口碗是什么年代的器型么?是唐晚期到五代才有的!”果然,老黄冷冷开口说道,他声音细,这一冷,倒真有几分阴煞的感觉。
  “唐晚期怎么了,那也是唐代邢窑的碗!”瘦子这一句话,已经露了短,说明他不知道这是唐晚期的器型。
  “没什么。现在来说说这个‘盈’字,他们刚才已经说了,乃字太小,你还不明白么?”老黄的语气带着无比的鄙视。
  确实,呼风刚才说的,虽然谐音有点儿问题,但是意思已经很明白了,碗底这个“盈”字上的“乃”太小,根本就不是真品的形态。
  “你……”瘦子有些怯场了,他隐隐感觉到,这个胖子很可能是个行家。
  “我也不白说你。从盛唐到晚唐,出现了不少‘盈’字款,但所有的乃字,都比你这个大!”老黄伸出手指点了点瘦子。
  这个“盈”字,其实代表的是一个仓库。最初,是唐玄宗的私库,后来成为皇家贡品和珍品的盛放地。可以说,刻有“盈”或者“大盈”的邢窑白瓷,那必然都是珍品,因为是供皇帝宫廷享乐或者赏赐所用。
  其实,瘦子这只碗,不仅不是大盈库出来的邢窑白瓷,而且连普通的邢窑白瓷都不是,老黄看了之后又扔回去,是因为看出了这是一只高仿品。
  就在古玩市场里,被人一顿教训,瘦子的脸上哪里还能挂得住?拿住碗匆匆溜号了。
  “站住!”老黄突然又一声厉喝,“你告诉瓷里村的蛋伟,做单色釉也别糊弄,尤其是唐宋的窑口,化妆土别用的太少!”
  唐易看着瘦子急走的背影,发现瘦子哆嗦了一下。没错,他这只瓷碗正是从瓷里村蛋伟家里买来的。蛋伟是瓷里村做瓷器的后起之秀,尤其擅长单色釉,因为爱吃荷包蛋,人送外号蛋伟。
  当唐易回过头来,却发现,老黄已经不见了。
  附注:化妆土。
  化妆土一般出现在较早的陶瓷上,最晚到宋元时期还有。用比较细的陶土或者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器物表面就留有一层薄薄的色浆,颜色除了白的,还有红的、灰的等等。这就是化妆土,也叫装饰土、护胎釉。
  邢窑的化妆土装饰工艺,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因为胎体是灰白色,白度不够,所以在施釉前先用白色化妆土护胎,这样能改变胎体的颜色,增强瓷器的白度和亮度。所以,只要瓷器的胎质没问题,化妆土基本就没有必要用,优质高岭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第203章 又一只碗
  唐易又问呼风和毛逐看到没有,他俩都说老黄往瘦子相反的方向走了,应该是走到了市场里面的店铺区。
  “这只碗真是瓷里村蛋伟家里做的么?”唐易自言自语道。
  “这个叫老黄的胖子有点儿诡异,少招惹为妙。”呼风没有正面回答唐易的问题,悄声说道。
  “走吧,进去转转。”毛逐道,“有事儿躲也躲不开,没事撞也撞不上。”
  三人继续往里走,继续逛着地摊。在摆地摊的人当中,有不少是专门卖碎瓷片的,成堆的碎瓷片倒是有不少真的是明清官窑的。
  当时的官窑要求很严格,只要不合要求,都得敲碎。这也正是官窑件件精品的原因之一。
  除了敲碎的,还有很多在其他情况下搞碎的,比如装运,所以这瓷都挖出来的碎瓷片确实很多。对于初学者来说,买一些碎瓷片学习,价格实惠量又足,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对唐易和毛逐这样的人来说,肯定是不感兴趣了。
  在逛摊的时候,他们还发现了很多青花梅瓶,多是高仿元青花和永宣青花。
  唐易一边走一遍和几个摊主闲聊。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几年前曾经掀起过一股梅瓶风潮,从瓷都成车成车地往外拉梅瓶,高仿低仿都有,结果量太大,最后连门外汉都不买了,囤积下了大量的梅瓶。
  “那几个,好的,五百一个,这边的,两百。”在一个靠近广场中心的摊位前,一个头顶微秃的摊主见唐易他们三个都拿起了一只梅瓶看了看,不由十分“豪爽”地说道。
  “过了这么多年了,鬼叔高仿的宣德青花梅瓶还是不好卖!大庄家说有专家认出来,看来正是因为假货太多,人家的警惕性提高了!”唐易暗暗思忖,心里也有点儿好奇,便问摊主道:“当年梅瓶是怎么火起来的?这元青花和永宣青花哪能这么好仿?”
  “别提了,一开始仿得是万历梅瓶。梅瓶不是装酒的么?当年好像有个很大的酿酒公司,因为一个明代酒窖中的梅瓶打起了官司。有个人看到了机会,跑到我们瓷都来做了一批仿制明代的梅瓶,运到天府省一处距离酿酒老窖不远的地方埋了起来。过了一阵儿又去挖,说是挖到了一个万历年间的酒窖。”摊主恰好知情,也愿意介绍。
  “结果呢,一个台岛的古玩商到了地方入了局,花了一大笔钱全买了下来,定做梅瓶这哥们发了。事儿也赶巧儿,不久之后,瓷都附近的工地上真的出土了一批元青花梅瓶,好几十个呢,这可不是高仿品,实打实挖出来的!这下子好了,那一阵儿家家做梅瓶,梅瓶风靡华夏收藏界!”
  “还有的更狠,不仅做梅瓶,还装上点儿老酒。有人还真喝了,嗐!住院的也不少啊!”摊主说到最后晃了晃脑袋,“仿品泛滥,真的也跟着不好卖了!”
  摊主的样儿,既不是幸灾乐祸,也不是叹息痛恨,很难形容,可能他的心情也比较复杂。唐易说了句客气话,“跟你长见识了”,目光又大致在摊子上扫了一遍,准备就此离开了。
  不过,就在此时,他的目光却被摊子靠近摊主一角的一只青花大碗给吸引住了。
  这碗比那只“邢窑白瓷碗”还要大,看起来很端庄,青花发色很明快,在浓重与淡雅之间,碗的外壁是一条游龙。就在碗沿上,从右往左写着让人无比熟悉的六个小字:大明宣德年制。
  刚说了永(乐)宣(德)青花梅瓶被仿制得臭大街了,这摊子上的宣德青花梅瓶就好几个,没想到还有一只宣德青花大碗。
  只是这碗太大了,而且胎体厚重。唐易拿起来的时候,得双手才能拿稳。拿起来仔仔细细看了几遍之后,唐易问摊主道:“这个大海碗吃拉面不错,也两百?”
  “我给你说兄弟,这个碗可不是高仿,我看是到代的东西。”摊主看了看唐易说道。
  “拉倒吧,青料就不对。再说你看看,外壁还好,碗里面的釉面磨损痕迹太重了,你见过拿着官窑这个用法?这么大,我真是想用来吃拉面!”唐易说着,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呼风在旁边看了看这只碗。虽然写着“大明宣德年制”,但是青料首先就有问题,不像国产料,却也不是宣德官窑青花所用的苏麻离青。再就是唐易说的碗内的磨损,虽然唐易说得很夸张,但确实能看到一些上下走向的痕迹,就算是吃饭用的,谁能把碗吃出这样的痕迹来?
  看釉问题倒不大,典型的“亮青釉”,而且釉面不太平整,也是“橘皮釉”。这些都是宣德青花的特点。
  “我也没说是官窑啊!”摊主一听唐易说“青料不对”,就知道他是个行家,“这釉面的感觉,肯定不是高仿的,我看连清仿的都不是,就是明本朝的,可能是民窑中的精品。”
  “你这么说,倒还有点儿意思。只是就算是明代民窑,也不是精品,你看着龙嘴,像个猪嘴。”唐易接口,“你就说多少钱吧。”
  “兄弟你也别逗我,我看出来了,你是个行家,买了吃拉面这种话就不要说了。你贬了这一通不就是为了买么?这碗胎釉不错,又是个老东西,我给你说个实在价儿,六千,少了一分钱我也不卖。”
  “两千!”唐易说罢,拔腿就要走,摊主却笑着看着他,半点儿没有要拦的意思。
  唐易都走出一步了,摊主还是不动。
  毛逐不傻,知道唐易再回来就一分钱讲不下来了,立即说道,“我说老兄,这碗估计你摆了很久了吧,上面的灰都挺厚了,两千你不卖不要紧,多少你再让点儿不是?”
  摊主瞥了一眼唐易,唐易已经走到旁边的摊子前了,低头看了起来。
  “六千真是实在价儿,不行真的别谈了!”摊主对毛逐高声说道。
  “老板没你这么做生意的,这遍地的摊子,哪有不讲价儿的?”毛逐笑着说道。
  还没等摊主开口,唐易却突然转身对毛逐说道:“别跟他讲了!”


第204章 栽你面子
  毛逐一愣,还没反应过来,唐易就走到摊主面前道:“你确定一分钱不降,只能六千成交?”
  摊主看着唐易,神色坚定,隐约露出一丝得意:“对!”
  唐易拉开包,拿出准备好的一沓现金,从中点出六千,递给了摊主,“找个盒给我装起来吧!”
  摊主喜滋滋地找来一个锦盒,将大碗装好,又找了一个结实的塑料袋,弄好递给了唐易,心想,果然是想买,幸亏我咬住了口。
  “货款两清了啊!”唐易轻轻掂了掂袋子,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并没有离去的意思。
  “对,两清了,碗跟你姓,钱跟我姓!”摊主揣起了钱。
  呼风和毛逐转身要走,想换个地儿问问唐易为何要买这个大碗,结果唐易却喊住了他们,“知道我为什么买这个宣德官窑青花云龙‘头盔’碗么?”
  “头盔?”毛逐有些发愣,他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
  呼风却是一惊,“你是说这是个骰子盔?是这个‘骰盔’?!”
  “没错!”唐易道,“呼兄果然是高手啊!”
  “嘿嘿!”呼风笑道,“有的我明白,有的我不明白,比如你刚才说的这条龙的鼻子高耸,有点儿像猪鼻子。我知道,并不是因为画得差,而是因为宣德官窑画的龙,很多都这样!再就是,宣德官窑的龙多为三爪,很奇特,这条龙也符合。”
  呼风顿了顿,接口道:“不过,这青料我就看不明白了,既不是苏麻离青,也不是国产料。”
  “除了龙的形态,宣德官窑青花胎体厚重,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足边有火石红斑点,这个碗也都符合。”唐易看了一眼摊主,摊主此时也有点儿发蒙,正竖着耳朵听着呢。
  唐易接着说道:“这青料看起来不像苏麻离青,发色不够浓艳,也没有铁锈结晶斑点;同时,也不像国产料那种蓝中带灰的色泽,或者清淡有晕散。这青料发色明快,在浓重与淡雅之间,这是因为,混合使用了苏麻离青和国产青料!”
  “啊?”摊主不由自主的喊了起来,“宣德官窑还有这个用料的方法么?”
  唐易瞟了摊主一眼,“宣德中后期,苏麻离青料越来越紧张,这种混合使用,在官窑上是有史料可查的!”
  “你不说我还真想不起来,还真有这么回事儿。我们很容易先入为主,其实很多典型特征并不一定在所有的器物上体现,就好像元青花,也有不使用苏麻离青的。”呼风也好似明白了。
  “那这碗里的上下痕迹是怎么回事儿?用筷子能擦出来?”摊主已经不由自主地凑上前来。
  唐易将塑料袋交给身后的毛逐,横身站在摊主面前,“亏你还在瓷都摆摊,这叫炸釉,这些爆裂纹不是擦出来的,是砸出来的!你没看碗底的痕迹比碗壁重么?”
  呼风此时已经明白了唐易的想法,他笑吟吟对摊主说道:“这叫骰子盔,也叫骰子碗,知道干嘛用的吗?这是赌博用的,掷骰子!这碗是瓷的,骰子种类繁多,就算是骨头的,也很硬,三天两头往里面敲砸,能不炸釉么?”
  “嗯?炸釉都是烧制瓷器的时候出现的,没听说后来还能砸出炸釉的!”摊主倒是没有完全蒙圈。
  “我只是借用这个概念。行了,老板,谢谢了。既然一分钱都不减,我捡漏也得告诉你不是?这叫捡个明白!”唐易面带微笑,显得很是诚恳。
  摊主知道唐易是故意这样,恨得牙根痒痒,心说:“这小子够坏的,看我不让价儿,诚心给我添堵!”但是他又不甘心,突然又说道,“这宣德皇帝是一代明君,创造了仁宣之治,还能让官窑烧这个么?”
  唐易一听,嘿,还跟我讲历史,“蛐蛐皇帝你不知道么?”
  “他是蛐蛐皇帝,可这掷骰子成赌博了,那性质能一样吗?”摊主道。
  唐易摇摇头,“你看看,你一分钱不让,我这纯粹是义务给你讲讲。宣德皇帝朱瞻基是个好皇帝,有过宏图大业,可也最爱娱乐消遣,你知道吧,燕京故宫里至今还有一幅《明宣宗行乐图》,他爱玩儿的多了,斗蛐蛐,掷骰子,还打‘高尔夫’呢!”
  唐易所说的“高尔夫”,其实就是古代的捶丸游戏,《明宣宗行乐图》有一部分描绘的就是捶丸图。
  捶,击打;丸,小球。捶丸,在华夏古代,确实是以球杖击球入穴的一种运动项目。确实和高尔夫有相似之处。
  这摊主听得一愣一愣的。
  唐易最后看了看他,突然严肃说道:“不讲价儿不要紧,谁也没规定必须要讲价儿!但是我今天栽你面子我给你说个明白,我走了,我朋友笑着和你商量,你板着个脸大声嚷嚷什么?不尊重我的朋友,就别怪我栽你面子!”
  唐一说罢,昂然转身离去。
  “嘿!”毛逐快步跟上,嚷道:“感情这面子是给我找的!”
  呼风却对唐易开始佩服起来。都说现在捡漏比登天还难,可是真要有漏让你看到了,你真的捡的水平?就拿这个宣德青花碗来说,稍有点儿瓷器水平的人,一看青料不对,加上碗底这些痕迹,就可能断定是民窑或者仿品,但是唐易却能一眼看破机要,认定是官窑。
  这唐眼的名头,真是绝非浪得虚名。
  所以说,捡漏不捡漏,最关键的基础,还是眼力和水平。尤其是知识储备,多看一点儿,说不定到时候就能起到关键作用。
  几人继续向前走去。
  此时,摊主却盯着三人的背影,颇为恼恨的嘟囔着:“艹,几个外地小子,跑我这里六千块钱取走了上百万的东西,我他妈要是善了了,就真成了棒槌了!”嘟囔完,他掏出了手机,咬牙切齿地拨打了一个电话。
  唐易他们三个,自然不知道摊主的这一举动,继续往前逛着。沿着地摊区域走了一会儿,确实没有什么太好的东西,便又走向了临近的店铺区。
  店铺区有几条街,他们先走进了最宽的一条街。“这小店有意思!”呼风伸手一指路边的一处不大的店面说道。


第205章 天价花瓶
  这一处店面不大,风格也和周围的店面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店名却别具一格:韬光养晦。
  要不是这块牌子挂在门楣上,谁也不会想这是个店名。而且这四个字利用了现代设计,类似刀剑锋芒,实在没有韬光养晦的感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