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嬿婉及良时-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锦书猜的一点儿不错。
  贤妃往含元殿走了一趟,遮遮掩掩的同圣上说了这事儿。
  因为昨夜那场不欢而散的宫宴,圣上正不悦,脸色阴沉的厉害,听贤妃说完,既没说好,也没说不好,随便问了几句,便将她打发走了。
  贤妃还没得个准话,哪里能安心,只是见圣上面色阴郁,也没敢久留,施礼告退,回了披香殿。
  那时候她已经不抱希望了,哪知道人回宫没多久,圣上的赐婚旨意便到了,又惊又喜,连忙带着人出去接旨。
  心念念的儿媳妇终于有了,只是听说这个人选之后,贤妃当即就愣在原地,面色煞白,许久没缓过神来。
  怎么是萧淑燕?
  怎么能是萧淑燕?
  一连两个问号在心头浮现,她却得不到任何答案。
  来宣旨的内侍事先也不知其中内容,本是想着顺势讨赏的,宣读完之后一见贤妃神情,就没了这个心思。
  将圣旨递给她后,那内侍便转身回含元殿去复旨,人还没走出院子,就听后头一阵人仰马翻——贤妃晕过去了。
  暗地里一咂舌,他也没敢停留,告诫左右一句,便快步离去。
  贤妃气急攻心,被宫人们搀进内殿去,顺了好一会儿的气才缓过来,浑身哆嗦着流泪,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赵王之前同婷华郡主的婚约作废,便有人在外风言风语,说她偏心萧家,在婷华郡主与萧家姑娘之间拉偏架,连静仪长公主的女儿都吃了亏。
  好容易将那些流言蜚语压下去了,这会儿倒好,她刚刚去见了圣上,含元殿就降旨册封萧家庶女为正妃,叫长安勋贵们见了,哪个还敢将自己家姑娘嫁给赵王!
  “圣上……圣上他怎么能这样,”贤妃脸色青白,眼泪簌簌:“承庭可是他亲生儿子啊!”
  毕竟是在宫里,人多眼杂,她虽怨怼,却也不敢公而告之,只能去怨恨做了正妃的萧淑燕,将内殿能摔得全都摔了,便扯着帕子神情阴冷。
  周遭宫人见她如此,更不敢靠前,战战兢兢的侍立一边儿,唯恐引起她注意来。
  宫中内侍往萧家宣旨时,赵王便在萧家做客,两下里听了圣旨内容,脸面都僵住了。
  因为赵王与婷华郡主婚约取消一事,萧家显然是将静仪长公主得罪狠了,萧淑燕也没讨到好,被萧老夫人训斥后,便闭门不出在家反思。
  听见自己被册封为正妃时,她人还在萧老夫人那儿小意讨好,嬷嬷们过去禀告这消息,心中那份欢喜还没来得及上涌,便被萧老夫人面上的阴狠神情惊住,讪讪的僵立在那儿,不自在起来。
  萧淑芳正在边上给萧老夫人剥瓜子,默不作声的拿眼角夹她一下,微微笑了。
  萧家近来有些乱了,不是外头乱,而是内里乱。
  一颗干果外在油亮,内里却在不注意的时候进了虫,一口一口,逐步蚕食掉了。
  能在萧家留下的人,哪怕是仆从,也没几个蠢的,赐婚的消息一传出来,不见得有欢喜荣耀,却颇有几分古怪在里头,只是这是主人家的事情,所有人都闭紧了嘴,不敢说些有的没的。
  因为嫡长子尚主一事,萧家近来被葛氏折腾的不轻,说是鸡犬不宁,都不算是夸张。
  葛氏过了那个坎儿,心中反倒舒缓几分,借着养病的由头,将刘氏几个萧鉴宠妾折腾的不成人样。
  萧鉴宠爱那几个妾室是真,但也不是离了她们就活不了,身份使然,年轻美貌的小姑娘他一抓一大把。
  只是,葛氏这样磋磨几个爱妾,未免太过伤他脸面,偏生她有嫡妻的名分压着,饶是萧鉴,也说不出什么来,只冷眼旁观,当做不知罢了。
  萧老夫人因为葛氏折腾刘氏,很是生了一场大气,有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叫儿媳妇葛氏过去伺候自己。
  哪知才几日功夫,葛氏便仰面昏倒不省人事,反倒叫她得了一个苛待儿媳的名声,愤愤之下,立规矩这事儿,也就给搁置了。
  照萧老夫人所想,葛氏这病不过是装的,为躲这一劫罢了,哪知如此调养一个月,葛氏身子不见好,反倒更重了,每日人参燕窝不离口,珍稀药材养着才成。
  她亲自去瞧了一瞧,便见这个前几日还十分强硬的儿媳妇面色惨淡,气若游丝,好像随时都能咽气一样。
  这下子,萧老夫人可坐不住了,吩咐开了库房取年份久的珍藏送过去,接下来的几日,葛氏便是磋磨刘氏,她也不说什么了。
  ——本来就有人说她苛待儿媳妇,葛氏要是养了一阵缓过来也就是了,倘若过了几个月人就死了,外头还不定说成什么样子!
  萧家主母重病的消息传出去,葛家的反应是最大的。
  葛家老夫人当天就到了萧家,对着女儿垂泪许久,又气势汹汹的将萧老夫人骂个狗血淋头。
  ——左右她跟萧老夫人是平辈,又上了年纪,也没那么多忌讳。
  萧老夫人被人骂到头上,如何不怒,只是这事儿自己理亏,终究也不能说什么,只得忍了下去,勉强赔礼。
  再传到外边儿去,萧家的名声就更坏了。
  二公主很快就知道这消息,一双秀眉蹙起,心中更是担忧。
  她知道葛氏不喜欢自己,也没想过祝愿这个婆母长命百岁,但她倘若在这个关头死了,可就太坏了。
  萧循身为人子,必然得守孝三年。
  三年之后,她都快成老姑娘了。
  再者,葛氏这场病或多或少同她有关,若是就这么死了,萧循指不定怎么恨她呢。
  心里有了谱儿,她也没敢拿乔,亲自往含元殿去求了圣上,说婚后不去公主府,只随萧循一道留在萧家,亲自侍奉婆母才是正道。
  ——左右葛氏也快死了,她还年轻,熬也能熬死她。
  圣上前些日子才送走贤妃,加之承安那事儿,心思正难测,对着二公主瞧一会儿,见她态度坚决,也就应了。
  “蠢货,”锦书听说这消息的时候,正同进宫来的柳彤云说话,也没避讳,便直言道:“在公主府里头,她是君,驸马婆母是臣,名分上压着,受不了委屈,等到了萧家大宅,便是做人家媳妇,总归要低一头,落到人家手里去,有的是法子收拾她。”
  有些话皇后能说,臣妇却是不能说的。
  柳彤云四个月的肚子,已经见着凸起了,听锦书这样说了,也只当没听见,继续道:“二弟和葛家姑娘有婚约,两家往来走动也多些,萧夫人病着,我有孕在身,不好过去探望,便叫嬷嬷们带着礼过去,说了会儿话才走。”
  “你这是头一胎,谨慎些是应该的,”锦书看一眼她腹部,道:“应该会动了吧?”
  “是,”柳彤云笑意温柔,瞧了瞧自己肚子,才道:“有时候吃了甜的东西,就能感觉到它在里头动,大概是随我,也爱吃甜。”
  “小孩子对甜食都是敏感的,”锦书想起自己怀孕时的样子,道:“承熙那会儿也是这样的。”
  她们两个人在暖炕上说话,承熙便躺在一边,学着母后哄自己的样子哄小老虎睡觉,听见有人叫自己名字,就坐起身来,转着小脑袋四处看。
  脸蛋胖胖的,眼睛黑亮,软糯极了。
  锦书摸了摸他长起来的头发,轻轻笑了。
  葛氏的确是病了,但远远没有外人看起来那样严重,打发刘氏出去后,她才撑着身子坐起,对着身边母亲苦笑:“我冷眼看着,圣上怕是早早恶了萧家,竟连赵王这个亲生儿子也遭了嫌弃,不打算要了。”
  “天威难测,谁也说不准,”葛老夫人替女儿掖了掖被角,语气深沉:“究竟是因为萧家恶了赵王,还是因为赵王恶了萧家,都难说的很。”
  “不能吧,”葛氏目光微露讶异:“赵王看着,可不像是……”
  话说到一半,她便想起前两年萧家联合几个大族,请求册立赵王为储君之事了。
  那时候圣上什么都没说,拖得久了,朝臣也知道他短时间没有立储的意思,便心照不宣的闭上嘴,不再提那一茬了。
  紧接着,就是姚氏入宫承恩,先册贵妃,再封皇后,紧接着生了皇太子。
  别人都觉得圣上宠爱皇后,所以对她所出幼子格外爱怜,这才将原本备受瞩目的赵王打压下去,这会儿回头去看,虽然那猜测大差不离,却也未必是全部的原因。
  萧氏此前的所作所为,其实已经踩在圣上的底线上了,被迎面击倒,也不奇怪。
  “咱们这位圣上啊,”葛氏摇头苦笑:“委实是心思深的,不显山不露水,一道贬谪的旨意都没下,就将萧家打压成这个样子,要不是因为阿循这事儿,我多琢磨了一阵,还真瞧不出什么不对劲儿的……”
  “这就不是咱们妇道人家该说的话了,”葛老夫人拍拍女儿的手,叹道:“早先还觉得不满,可现在来看,圣上叫阿循娶二公主,八成是惦记老太爷的情分,想救你们母子一救。”
  萧循尚主,诚然是贤妃拿的主意,但倘若圣上不准,贤妃便是如何摇旗呐喊,也是不成的。
  这道理萧家明白,葛家明白,葛氏也明白,但君主威势使然,哪里容得了别人说半个不字,便是怨,也只能怨恨贤妃胡乱插手宫事,惹得圣上借此事敲打。
  只是经了近来这些事,葛家或多或少也能看出圣上打压萧家的心思,反倒暗自庆幸几分。
  萧循尚主,诚然没了仕途,但只要不牵扯到造反谋逆的大案里,如何也能荣华一生,总算有道免死金牌。
  能保住命,比什么都重要。
  前朝政事说的多了,总归是忌讳,葛老夫人略微提了提,便转了口:“前些日子,姚家二位国舅一道往家里去拜会,你大哥跟他们说话,我在边上瞧了瞧,都是极俊俏的郎君,举止有礼,谈吐不俗,叫明莹隔着屏风看了,问她如何,也只是脸红……”
  说起这个来,葛氏面上也添了几分神采,莞尔道:“那便是喜欢了,小姑娘脸皮薄,不好直接说出来的。”
  “明莹喜欢,我也放心些,”葛老夫人叹道:“姚家门风清正,又有皇后与太子在,姚轩兄弟俩并非纨绔,繁盛三代不成问题,明莹这桩婚事,结的好。”
  不管外人怎么说,赵王与萧淑燕这桩婚事,便算是定了。
  不是谁都有静仪长公主那么大的脸面,能叫圣上改口,将先前圣旨作废的。
  锦书同贤妃早已势同水火,见她为此焦头烂额,少不得暗自笑几句,只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明面上倒也没说什么。
  而且,比起贤妃那儿的一团乱麻,眼下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大公主的婚期,到了。


第95章 德妃
  圣上的皇子公主中; 年岁最长的,其实是早早夭折的皇长子。
  至于大公主,则是诸位公主之中的最长者。
  但架不住皇长子去得早; 落到实处去,她其实就算是圣上最大的孩子了。
  头一个孩子总是会有几分优待; 无论男女,便是皇族; 也不例外。
  在后宫之中,梁昭仪母家虽不弱; 却也算不得强; 能够占据贤妃之下的昭仪之位; 或多或少都是沾了大公主的光。
  大公主出嫁前夜,圣上在含元殿设宴,只叫了锦书母子与梁昭仪母女过去。
  临别前的夜晚; 见面之后; 总归是会觉得伤感,父亲不像母亲一样; 能哭哭啼啼的掉几滴泪,但对于儿女的关怀却不会少。
  承婉虽是公主,又颇为受宠; 但终究是女儿家; 出嫁之前; 总会觉得不舍担忧; 可她性情柔顺; 也不欲叫人扫兴,听圣上叮嘱完之后,反倒笑着安慰几句,面上自若。
  圣上既欣慰,又有些儿女即将离家的感伤,父女两个说了许久,眼见时辰已晚,便叫她早些回去,明日待嫁了。
  锦书同梁昭仪相处的不错,也挺喜欢大公主的,但毕竟隔着一层肚皮,若说是能感同身受,也是骗人的。
  回去的时候,圣上始终沉默着不说话,她也没有吭声,只抱着胖嘟嘟的承熙,有一搭没一搭的逗他玩儿。
  “时间过得真快,”轿辇行进的平稳,不知走了多久,圣上才叹道:“记忆里,承婉还是没有朕腿高的小姑娘,一转眼的功夫,就要嫁人了。”
  “日月如梭,只看有没有注意到罢了,”锦书轻轻附和一句,道:“儿女大了,总会有那一日的,七郎别难过。”
  “倒也不是难过,”圣上摇摇头,将小儿子从锦书怀里接过去,在他脸上亲了亲,感慨道:“只是觉得朕老了,再过两年,就要做祖父,外祖父了。”
  “不惑都没到,怎么就老了,”锦书失笑道:“照你这样说,我未及双十便要做祖母外祖母,不也是老了?”
  “也是,”圣上也笑了,随即释然道:“各人有各人的缘法,由他去吧。”
  说归说,但这日晚上,圣上还是睡的很晚。
  锦书半夜睡得恍惚,听见他翻来覆去的难以安枕,只是这种事情她也无能为力,终究没有再去劝说什么。
  第二日清晨,二人早早起身,预备梳洗完往含元殿去,等待大公主与驸马前去见礼。
  “娘娘,您跟圣上过去,太子殿下怎么办?”红叶找了空暇问她:“您走了,乳母们怕是哄不住的。”
  承熙一日日的大了,八个月大的小娃娃,会爬会翻会滚,每日都活力旺盛,能将照顾他的乳母们折腾的喘不上气,淘气的不行。
  他是在父皇和母后身边长大的,十分的黏父母,离开一会儿还成,但时间久了,就哭闹不休,非得叫其中一个过去哄才行。
  锦书刚刚梳妆,一听红叶这样问,就有点迟疑,圣上听得一笑,道:“这有什么,带他一道过去便是。”
  “说的倒是轻松,”锦书斜他一眼:“到时候他要是哭闹起来,多不好。”
  “小孩子哭几声有什么打紧,”圣上最稀罕这个小儿子,也没迟疑,往内殿去抱他,道:“朕看着他就是了。”
  今日是大公主的婚期,帝后要往含元殿去受新婚夫妻见礼,所以大清早,甘露殿里便动起来了。
  胖娃娃被吵醒了,懒觉没睡成,正躺在暖洋洋的被窝里发脾气,乳母抱也不伸手,一个劲儿的蹬被子。
  圣上一见他这样便笑了,也不管他正在扑腾的两只小胳膊,用被子卷起来,就抱着到了前殿,承熙还有点儿不高兴,小眉头蹙着,委屈兮兮的。
  宫人们奉了奶羹过来,锦书拿小匙子盛了一点儿,自己尝了尝,才伸过去喂儿子,没想到他一侧脑袋,哼哼着躲开了。
  “听话,”圣上摸摸他的小脑袋,温声道:“吃完了,父皇带你出去玩儿。”
  这句话承熙听懂了,特别是 “出去玩”那三个字。
  再去看那碗奶羹时,他总算有了点儿胃口,乖乖的张开嘴,等母后喂完了,就指着外边儿“啊”个不停。
  “这就走,”圣上拿帕子给他擦了嘴,笑着向锦书道:“这小胖子,还挺油滑。”说着,便起身往外边儿去。
  锦书笑着点点儿子脑门,没说话。
  他们是卯时中起的,大公主那儿事情多,只怕还要早。
  等用过早膳,带着承熙到含元殿后,便是卯时末,临近辰时了。
  大公主自梁昭仪宫中发嫁,梳洗致礼后往含元殿拜见帝后,同前来迎亲的驸马一道出宫,宫中事便了了,随即才是中午的宫宴。
  锦书同圣上到含元殿坐了一会儿,才有梁昭仪宫里的内侍来报,说大公主已经梳妆得当,驸马也已经到了宫门,再有两刻钟便能到含元殿来。
  圣上于是便令宁海总管亲自去宣读此前赐婚圣旨,迎一对新人前来,也是给大公主做脸的意思。
  等待的时间过得飞快,似乎连一盏茶都没喝完,那对新人便携手进了内殿,低垂着头,恭敬的跪在面前。
  说起来,这还是锦书头一次见曲如林,毕竟是女婿,也是外男,此前饶是好奇,也不好召见。
  曲家同梁家沾着亲,大公主还得叫自己驸马一声表哥,曲如林是家中嫡次子,眉目生的明俊,气度不凡,同大公主站在一起,确实相配。
  该相看的梁昭仪都相看过了,该敲打的圣上也敲打了,锦书身为嫡母,这会儿也只是说几句祝愿之语,过了情面便是,倒是圣上,看着这对新人,语重心长的叮嘱了好些。
  承婉此前同生母告别,兴许是哭过,眼睛还略有些红,听圣上说了几句,眼眶便有些湿,锦书连忙劝了几句,勉强安慰了下去。
  他们说话的时候,承熙便坐在一侧的小椅子上,眼睛扑闪闪的盯着看,等大公主同父皇和母后说完,笑着去瞧他时,居然还伸出胖胳膊过去,示意叫她抱。
  梁昭仪同锦书关系亲近,大公主往甘露殿里去的也多,对这个幼弟也熟悉,见他这样软糯的小模样,不由笑了。
  “别胡闹,”大公主入殿拜见帝后,虽可暂缓却扇之礼,迤逦衣裙却也不便,锦书温声劝儿子:“姐姐这会儿没法抱你,再过几日,好不好?”
  圣上也伸过手去:“来父皇这儿,父皇抱你。”
  承熙原本是面朝大公主的,一见姐姐没理自己,父皇却伸手了,慌忙一脸警惕的躲开,执着的去看姐姐。
  “就抱一抱吧,”大公主很喜欢这个小弟弟,见他这样固执,整颗心都软了,提着裙子过去,将他抱起来了:“太子殿下舍不得我,我也舍不得他。”
  承熙将小脑袋在她肩上蹭了蹭,亲昵的靠上去了。
  “你呀。”圣上笑了一笑,倒也没有强逼着他马上下来,转向曲如林那儿说了几句,便听外头纠仪御史回禀。
  “圣上,娘娘,时辰快到了,该叫新人离宫,往夫家去了。”
  “走吧,”圣上含笑看一眼面前的一双璧人,伸手去接承熙:“三日后,朕同你母后还在这儿等着。”
  “是,”大公主声音有些哽咽,同曲如林一道屈膝致礼:“儿臣拜别父皇、母后。”
  “从此便是别家妇了,”圣上目送他们背影远去,眼神不舍,摸了摸怀里承熙的小脑袋,叹道:“好在你是男孩子,将来会往家里娶。”
  承熙没听明白父皇这句话的意思,低下头去,咬着手指四处看了。
  送走了一双新人,宫中宴席便要开始,除去帝后外,一众宫妃早早在承明殿里等着了,几个年长的皇子往宫外去送嫁,小的几个倒是留在宫里。
  梁昭仪今日嫁女,与其说是欢喜,不如说是失落更多,欣慰之余,难掩的有些感伤,周围几个宫妃正笑吟吟的同她说话,开解一二。
  贤妃被儿子婚事搅得头疼,人显而易见的清瘦,冷眼瞧着梁昭仪几个人说话,插口道:“大公主夫家便在长安,每个月还能见一回呢,梁昭仪可算高兴了。”
  她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赵王毕竟是皇子,进出宫闱也方便,最起码,远比大公主这个嫁出去的女儿要方便的多。
  梁昭仪或多或少的有些舍不得女儿,却也不愿平白叫贤妃踩一脚:“夫家近不近有什么关系,夫妻相得才最重要。”
  “说起来,还没恭喜贤妃娘娘,”她目光有些讽刺:“侄女儿做了儿媳妇,亲上加亲呐。”
  “你!”贤妃前几日才被这事儿气的胃疼,这会儿被梁昭仪明晃晃的点了出来,脸色登时一僵,恨恨扫她一眼,正待说话,却听外头内侍传禀说圣上与皇后到了,这才勉强作罢。
  圣上怀里抱着小儿子,径自往上首去了,锦书在他身后,瞧见贤妃脸色不好,倒是笑着问了一句:“这是怎么了?大好的日子,贤妃似乎怏怏?”
  贤妃心中不快,却也不敢在今日触圣上霉头,勉强一笑,解释道:“臣妾前几日病了,神思未复,略有恍惚,望请娘娘见谅。”
  “你跟本宫说这个有什么用?”锦书没打算轻飘飘的掀过去,笑吟吟的去看梁昭仪:“该同梁昭仪说才是。”
  贤妃听她如此言说,如何不知是要给梁昭仪做脸面,嘴唇一动,正待开口,却听梁昭仪先一步笑了:“本就是大喜的日子,说那些反倒晦气,不提,不提了。”
  她转口倒快,反叫贤妃憋了一肚子闷气,好不难过。
  晦气?说谁晦气?
  然而,还没等她心中那口气顺畅过来,便听圣上开口了。
  “承婉是这一辈儿里头一个成婚的,又是长女,性情也温柔和善,这是梁昭仪教导得当的缘故,昨夜皇后同朕说起,要给一份恩典,朕想了想,便应下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公主的长女,虽是庶出,可架不住人家被圣上和皇后喜欢,嫁妆大笔的给出去,连出嫁的仪驾,都是比照嫡出公主的。
  怎么着,给了这样大的脸面,竟还有加恩?
  一时间,心思活的人,都将目光转到梁昭仪身上去了。
  大公主身上的荣耀已经足够多,再加,除非就是准允驸马议政,要不就是给个嫡出身份,至于给予其子嗣荣封之事,孩子都没影儿呢,就更不可能了。
  皇后尚在,大公主又于家国没什么建设,前两个自然是不可能了。
  那么这份恩典,多半是要落到梁昭仪身上去。
  这关头,别说是围观诸人,便是梁昭仪自己,也有些心跳加速。
  将猛烈跳动的心脏压下,她抬眼去看皇后,却见锦书微微勾唇,向她一笑,以示安抚。
  梁昭仪安定了下来。
  贤妃僵坐在原地,一颗心却渐渐地沉了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