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嬿婉及良时-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承熙心虚的扁了扁嘴,没再说话。
锦书也没客气,叫他抬手之后,戒尺便挥下去了,结结实实打了二十下,见他疼的眼泪儿在眼眶打转,却还忍着不吭声,方才停手。
“你也知道疼,”她道:“你挨一通板子,半个月就能好,何公胡子被你剪了,一年都未必能长出来。”
“可是剪胡子不痛,”承熙委屈道:“打手板痛。”
“还能说这说那,”锦书瞧着他,道:“可见是打的轻了。”
“母后欺负人。”承熙愈发委屈起来。
“欺负你怎么了,”锦书道:“谁叫你是母后的儿子,母后天生就能管你?”
“明天往文苑去,老老实实跟何公认错,不然,我绝不饶你。”
“不公平,”承熙手上都没上药,就气咻咻的跑出去了:“我找父皇主持公道去。”
“娘娘,”红芳急忙道:“太子殿下还没上药……”
“不用管他,”锦书道:“瞧他那股活蹦乱跳的劲头,便知是无甚大碍。”
承熙早就开始跟随另一个太傅习武,身体素质较之同龄人更好,一气儿跑到含元殿去,伸手给圣上看,委屈极了:“父皇父皇,母后打我,可疼了……”
圣上正低头批阅奏疏,闻言头也没抬,只道:“好端端的,你母后为什么打你?”
承熙被噎了一下,眨眨眼,避重就轻道:“不管是为什么,母后打我,就是不对。”
圣上听得笑了,低头去瞧他:“为什么不对?”
承熙想去拽父皇衣袖,可是手心儿太疼,只得作罢,小身子靠过去,在父皇身上蹭了蹭,道:“刑不上大夫,我连大夫都不如吗?”
“这些话你倒记得,”圣上摇头失笑:“可圣人还说要尊师重道,你怎么不记得?”
承熙语塞,低着小脑袋,闷闷道:“哦。”
“你确实做得不对,被打也不冤枉,”圣上瞧着他,语重心长道:“何公年高德劭,本该颐养天年的,却跑到宫里教你这顽劣小儿,这是你的福气,不许辜负。”
承熙被说的有点愧疚:“我也是一时气不过嘛。”
“打也挨了,算是受了教训,”圣上道:“去同何公认错,务必求他原谅,再将《尚书》和《大学》各自抄写百遍,这事儿便算是结束了。”
百遍?太多了吧!
承熙嘴巴一动,正要求个饶,哪知圣上看穿他心思,神情一肃,道:“这是你头一次犯错,所以父皇罚的不重,若有下次,便不是轻飘飘的打手板,而是打了板子扔进太庙去。”
他的确宠爱幼子,但原则性的问题上,却绝不会骄纵。
何公既是国之辅臣,又是承熙太傅,被顽劣小儿欺负,成何体统。
圣上这会儿倒是不忙,见承熙如此,倒是起了提点心思,便留了他,父子相对说话。
承熙很聪明,也生活在一个努力将他所有天赋催发出的环境中,圣上的着力教导,锦书的在侧督促,以及几位太傅兢兢业业的教导,都想为天下栽培出一位合格的储君,乃至于英明的天子。
圣上与锦书皆非庸碌之辈,所出之子自然也非泛泛,承熙虽不大,但明白的事情,相较于寻常孩子,其实要多得多。
“你是父皇的太子,将来,这天下都要交到你的手里去,”圣上近来操劳面色隐约憔悴,咳了两声,方才道:“做事之前,务必三思而后行,不可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妄为。”
承熙察觉出父皇教导的心思来,倒不觉得烦,只听他咳嗽,隐约有些担心,跑到一边去给他斟茶,捧过去给圣上:“我会听话的,父皇别生病。”
圣上目光一暖,捏了捏他的脸,含笑道:“好。”
“圣上,”宁海总管便是在这时候过来的:“楚王殿下的奏表,已经到了,人也在路上,再有几日,便要归京了。”
南越不宁,早非一日之忧。
五年前,楚王奉命前往镇守,南越内部便颇多怨言。
果不其然,等到第二年,南越世子便自长安潜逃回国,只是中途被人发现,拘禁起来。
这本就是内外合谋之事,南越等了许久,却不得世子消息,便知事漏,随即起事,反攻大周。
毗邻南越之地的军队以楚王为统领,悍然反击。
这场仗前前后后打了一年多,但接下来的扫尾,乃至于宣扬王化,却花费了更多时间精力,楚王离京整整五年,方才有时间回京一遭。
承熙很小的时候,就同这个哥哥玩儿的好,后来承安到了南越,却还是时不时的送些好玩儿的东西给他,彼此之间联系也没断,所以等他学会写字之后,还经常歪歪扭扭的给哥哥写信。
这两年,楚王奉命镇守南越,任劳任怨,朝中颇多赞誉,承熙是男孩子,也很羡慕这种能够驰骋沙场的英雄,一听说这个哥哥即将回来,心底不觉期待起来。
只是……
不知道是不是承熙的错觉,宁海总管说完这句话,父皇身体似乎有转瞬的僵硬,随即才恢复自然。
也对,他明白过来,听人说,父皇一直不怎么喜欢这个哥哥的。
“知道了,”圣上点头道:“奏疏暂且搁到那边吧,若有功夫,朕再去瞧。”
“是。”宁海总管轻轻应了一声,不知怎么,却停在原地,没有走。
这样不知情识趣的事儿,沉浮多年的内侍总管,是不会做的。
圣上心头一动:“怎么,还有别的事?”
“还有,”宁海总管有些为难,顿了顿,见圣上与太子都瞧着他,终于道:“这本是楚王殿下的私事,奴才不该说的,可是……”
“……奴婢听说,楚王殿下还带回来一个侍妾,是个越女。”
红芳当做笑话,讲给锦书听:“见过的人,都说那越女生的花容月貌,虽不比京中女子贵气凛然,却也窈窕娇妩,别有一番风韵。”
“这是自然,”红叶亦是笑道:“楚王殿下那样高的心性,当初京中那么多贵女,他一个都没相中,若是那越女生的丑,又如何能瞧得上?”
“他年纪大了,身边有人照顾,也是好事,”锦书先是一愣,随即释然而笑:“只可惜越女身份所限,怕是得不到什么正经名分。”
“得不到就得不到呗,楚王殿下这样的身份,叫她做个侍妾也是抬举。”
红叶原也是官家出身,在含元殿的时候,也是女官身份,只是后来被圣上指给锦书,方才做了掌事宫人,骨子里对于番邦之女,并不是很瞧得上:“再说,楚王殿下府里还没人呢,她若是生下子嗣,便是头一份的造化。”
“罢了罢了,他也不小了,便叫他自己拿主意去,”锦书虽担着嫡母名头,却也不好去细管继子房中事,摆手道:“吩咐人送些东西往他府里去吧,也是安抚。”
不管怎么说,承安能放下当初的心思,另纳他人,总是好事。
六月的太阳毒辣,锦书等闲不愿出门,承熙倒是不怕,冒着日头出宫,往何公府上去了。
老人家儿女双全,只是女儿出嫁,儿子去年外放,老夫妻在家相对,终究寂寥,承熙时不时的跑过去玩,倒也添几分热闹。
午歇过后,锦书往外边去透气,打着团扇,将将进了凉亭,就听一阵稳健步伐声传来,正在想是哪个内侍这般冒失,一回头,却是承安。
久久不曾见过的人,骤然出现在眼前,锦书不免有些楞,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他走的时候,面上还有少年的隐约稚气,岁月如刀,却将那些一一抹去,不复存留。
承安高了许多,长腿宽肩,体态强健,站在面前时,竟要她抬头去瞧才行。
许是南越的日头太烈,他面颊已是硬朗的麦色,双眸狭长,目光同天上太阳一样,热辣的吓人。
五年过去,他变了,她却还是从前的样子。
跟他心里的那个影子,一模一样。
近乡情怯,此前承安心中有过千言万语,到了这会儿,反倒说不出了。
“你……娘娘,”顿了好一会儿,他才道:“这些年还好吗?”
“好,”锦书莞尔一笑:“怎么会不好?”
承安骤然见到她,嗅到她身上淡淡芬芳,只觉舌头都有点不听使唤了:“当初沈家叛逆,事情结束之后,我才收到消息,吓出一身冷汗,好在……”
好在你没事。
对于锦书而言,那已经是太久太久之前的事情,早就没有提起的必要,往凉亭里走了一步,她道:“外头热,咱们进来说话。”
千万次出现在梦里的人,却出现在自己眼前,承安如何说得出一个不字,跟在她身后,亦步亦趋的进去了。
“你变得倒多些,”他不说话,气氛不免有些怪异,锦书静默一会儿,道:“瞧着也是成年男子的模样了。”
这句话一说出口,似乎提醒了承安什么,他嘴唇动了动,有些匆忙道:“我那个侍妾,不……我是说,别人说的那个我的侍妾,她不是……”
他说的混乱,锦书听得不解:“你想说什么?”
承安捋了半天,也没叫自己舌头顺当,终于瞧着她,有些气馁的道:“那个越女,同我没什么关系……”
他低声道:“你……娘娘,别乱想。”
第120章 相信
锦书原本正摇扇; 听他这样讲; 手上一滞,奇道:“不是吗?”
“不是,”承安坐立不安,有点慌乱的解释:“她父亲是南越亲周将领,战场阵亡; 归德大将军张毅与其父有旧; 将其收为义女; 代为抚育,只是他此时尚在南越; 未曾归京; 便将义女托付与我,带回长安。”
看一眼锦书; 人高马大的男人; 居然有点小心翼翼:“一回京,我就叫人送她往张家去了。”
“是吗; ”锦书被他这般态度惹得心头微沉,面上不显; 只是道:“我怎么听人说,整个长安都知道; 她是你侍妾?”
“不是; ”承安踌躇一会儿,道:“归德大将军有意撮合,可我不喜欢她; 就没理会,后来这事儿被别人知道,时不时会嘴上说几句,一来二去的,便生了谣言。”
“哦,原是这样,”锦书不动声色的一挑眉,道:“既然如此,便早些说清楚,姑娘家的名声何等重要,传将出去,反倒不好。”
“嗯,”承安点头道:“我都明白。”
锦书有五年不曾见他了,中间虽有曾有书信,但彼此所处的境地,究竟是不同的,如此说了几句话,竟相对无言起来。
半晌,她才道:“回府瞧过了吗?”
“还没有,”承安坐在她下首,温声道:“我一回京,就先往宫里来,见过圣上之后,又来同娘娘请安。”
“你既还没回府,我便不留了,”锦书隐约松口气,面上笑意无懈可击:“秀娘一直挂念你,好容易回来,也该去见见她。”
承安如何听不出她含蓄的赶人之意,然而这几年的分离太久,久到他不忍离去,宁肯被她责备几句,也不愿叫她离开自己视线,便只顺着她话头道:“秀娘身体不好,每每也是娘娘吩咐太医照看,我在这里,先行谢过。”
“她名义上虽是婢女,却也是你母亲身边人,将你照看长大,”锦书微微笑道:“你在外为国分忧,我多关照几分,也没什么。”
承安也笑了,麦色的面颊,雪白的牙齿,既硬朗又挺竣,还没等说话,就听不远处有小孩子的声音传来:“母后,母后!”
承熙急匆匆跑过来,一边跑,一边叫:“哥哥回来了,在不在这儿?”
一侧侍立的宫人们闻声掀开帘幕,锦书抬眼去瞧,便见承熙和承瑜一道过来,两张小脸红彤彤的,全都是汗。
“急什么,他又跑不了,”取了帕子,她挨着给两个孩子擦汗:“大热天的还出来折腾,中暑了怎么办?”
“我想见哥哥嘛,”承熙瞧一眼母后,随即眼睛亮闪闪的转到承安身上,道:“哥哥,哥哥!我听说你在阵前,三招便斩了南越大将吴黎,是真的吗?”
“半真半假,”承安瞧着这个最小的、带有她一般血脉的弟弟,目光隐约有些复杂,但更多的是温柔:“斩杀他是真,但三招,却不切实际。”
“那也很厉害了,”承熙歆羡道:“我听武苑太傅说,吴黎本就是南越数一数二的大将。”
“对呀,”魏王承瑜也同样憧憬道:“楚王兄的确很厉害。”
魏王承瑜,是圣上的第六子,婕妤曲氏所出。
当初沈氏之乱后,赵王与燕王皆被圈禁,圣上存世之子,便只有楚王承安,魏王承瑜,与太子承熙三人。
曲氏并非短视之辈,眼瞧着圣上废掉赵王与燕王,又叫三朝老臣担任太子太傅,扶持姚氏外家,便知他决意叫太子继位,自然不会螳臂当车,与之作对。
左右魏王年纪还小,她也没同皇后生过什么龃龉,索性主动投靠,以求将来庇护。
锦书能避事则避事,曲氏既然心思名头,她自然不会为难,至于圣上,虽然偏爱幼子承熙,但也希望魏王能富贵安泰一生,更不会出言阻止曲氏亲近甘露殿。
承瑜比承熙大个几岁,可在几年前,其实都还是娃娃,宫里头只有他们俩年纪最相近,倒是能玩儿到一起去,几年时间过去,感情颇深,倒有几分寻常人家的兄弟模样。
承安虽在南越,京中却也有人,该知道的消息都知道。
看一眼两个半大孩子,他道:“无非是多下苦工罢了,你们若能持之以恒,未必不能做到。”
承熙捏紧小拳头,向锦书道:“母后,我也要跟哥哥一样厉害!”
承瑜也道:“我也是!”
“你们有志气,当然是好事,可这种事只嘴上说不成,得做得到才行,”锦书瞧着两个孩子,道:“明白吗?”
“嗯!”两个人齐齐点头。
“我乏了,”她扶着一侧红叶的手站起身,向承安道:“你且留在这里,跟两个小的说说话吧。”
承安目光瞧着她,下意识就想跟出去,然而她已经表露态度,终究不好违逆,低低应了一声,目送她离去,隐约不舍。
随同承安返京的越女姓阮,名玉澄,出身也非泛泛。
她家中祖辈本是南越功臣,所以得赐国姓,以示恩重。
归德大将军张毅与她父亲有兄弟之义,后者又因大周战事而死,张毅不免心存愧疚,早早就修书一封归家,叮嘱夫人郑氏好生照看,不得轻慢。
郑氏得了消息,便吩咐人收拾院落出来,等这位义女前来,哪知人还没到,便有流言纷纷先自传开,心中既忧且急。
待到阮玉澄抵京,被人迎着入了前厅时,真似美玉临前,风姿天成,便是郑氏,也不觉出神片刻,随即连声夸她生的标致。
阮玉澄自是行礼,婉言推拒。
“我说话直通通,你别介意,”郑氏同她寒暄几句,说过大略之后,方才试探着提了京中流传一事:“外头人言可畏,这事儿若是真的,义母便早些为你操持,若是假的,便将话说开,免伤闺誉。”
“是玉澄不好,”阮玉澄初来乍到,不免战战兢兢,随即起身拜倒,道:“竟叫贵府门楣随之蒙羞。”
“你这是什么话,”郑氏原先心中却有些微不满,这会儿见阮玉澄行此大礼,便有些坐不住,亲自去扶,心中愧疚,道:“既叫我一声义母,万事都有我担着,你只管说便是。”
阮玉澄这才低声道:“先前在南越,义父曾向楚王殿下提过我,只是殿下心中并无男女之事,所以,才未能成事。”
郑氏经事颇多,阮玉澄虽语焉不详,她却也从这含羞带怯的态度中,瞧出阮玉澄心意来,屏退侍女,温声道:“你可是中意楚王殿下?”
阮玉澄只是面红,却不说话。
“我在皇后娘娘那儿还有几分脸面,去提一提还是成的,”郑氏倒是真心实意为她打算:“可你也得想清楚,楚王的身份使然,你必是做不得正妃的……”
事实上,这句话还是郑氏说的客气,以阮玉澄的身份而言,便是侧妃,她也做不得。
南越贵女,到了大周,可就不值钱了。
一个番邦名头压过去,保管能叫许多人退避三舍。
在这南越被大周击垮,派军接管之际,别说是阮玉澄,便是南越公主到长安,也未必能有多少体面。
“楚王殿下对我无意,若是再三纠缠,反倒叫人厌烦,”阮玉澄摇头,黯然道:“义母一番好意,我自心领,只是去求皇后娘娘,却是不必。”
她这样推拒体贴,反倒叫郑氏愈发心疼,念及她逝父之痛,更是道:“你义父是粗人,还不知是如何同楚王殿下讲的,义母也不是叫皇后娘娘逼着楚王殿下娶亲,只是问明他心意,叫你们不至于错过罢了,你不许再摇头。”
阮玉澄一双美目落下泪来,愈发楚楚:“义母大恩,我竟不知如何以报……”
说做就做,郑氏将阮玉澄安顿好,便往宫里递了牌子,收到回信后,便按品大妆,往甘露殿去,同皇后说了这事儿。
“倒不是我推诿,”锦书委实不想掺和这事,更不必说五年前她就操持过,都被承安言辞拒绝:“楚王并非我所出,年岁相差又不大,我去说这些,实在不合适。”
郑氏也知道这事儿为难人,可到底要试一试才成,求了许久,始终不肯离去。
锦书被她磨的没办法,只答应将她话原封不动的递给承安,问他意思,其余却不再管。
郑氏连连诚谢,再三致意,方才离去。
她走的是痛快,却给锦书留了麻烦,对着窗外斜阳,出神良久。
五年前,那个少年跪在她面前,那样情真意切的、说他真的喜欢自己。
那时候,他说的那句话,锦书是信的。
她相信那一刻,面前少年的的确确心慕自己,也愿意相信她的情意。
可是,这样的情意,真能天长地久吗?
她不知道,或者说,不相信。
然而在五年之后,他们再次相见,他目光里却仍旧是旧时温度,不减分毫。
由不得她不信。
终究是阴差阳错,世事难料。
第121章 行宫
锦书与承安之前; 终究有许多牵扯; 加之她此前也问过他两次姻缘,皆遭拒绝,此刻更不愿插手,叫人将郑氏的话原封不动的带过去,算是全了归德大将军府上情面; 至于承安如何抉择; 便与她无关。
承安显然也明白这一层; 并没有如同前两次那般贸然闯到她面前去,听罢只是一笑; 叫人送信过去。
娘娘好意心领; 只是我心有所属,于阮氏无意。
锦书目光转瞬幽深; 随即摇头; 叫人将这话带到归德大将军府上,便不再去管。
这几日前朝事多; 圣上午间便留在含元殿用膳,承熙正是活蹦乱跳的时候; 今日去陪陪父皇,明日就守着母后; 却也没个规律。
日头升的老高; 无半分风,窗外梧桐树叶一动不动,叶影径直向北。
“都这会儿了也没消息; 八成不回来了,”锦书瞟了一眼,手中团扇一停:“不管他,传膳吧。”
“嗳,”红叶笑道:“太子殿下八成是留在圣上那儿了,玩儿的忘了时辰,竟也没同娘娘说一声。”
“他呀,成天像只野猴子一样,上蹿下跳。”锦书有些无奈。
“好啊,母后偷偷说我坏话,被我捉住了吧?”承熙声音隔着窗传过来,气势汹汹:“哼,我告诉父皇去!”
“我要说你坏话,还用得着偷偷的?”锦书打一下扇,慵懒道:“你这野猴子便是听到,又能怎么着?”
“我是母后生的,要是野猴子,母后是什么?”承熙推门进来,反驳一句,又转头问身后人:“楚王兄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那人含笑瞧他一眼,转身向锦书施礼,却没说话。
“好啊,”承熙于是嘟着嘴道:“楚王兄也不帮我。”
竟是承安。
锦书瞧见他跟着承熙过来,额头微汗,目光却柔,唇边笑意便有些微妙,顿了顿,方才自若道:“好了,再淘气,就该被人笑话了。”
承熙吐了吐舌头,往一边儿去净手,随即就跑到母后身边去,贴着她坐下。
“远一点,”锦书拿团扇拨开他:“浑身发烫,还好意思靠过来。”
“怎么嫌弃我?不理母后了,我要挨着楚王兄坐。”承熙气哼哼的,拖着椅子,往承安那边去,笑起来时牙齿雪白,明朗极了:“楚王兄,好不好?”
承安本是想同他分开,坐在锦书两侧,哪知屁股还没坐热,承熙就被赶走,一颗脑袋凑到自己和锦书之间来,硬生生将自己挤得离她更远,面色不觉闪过一丝窘迫。
默默地磨了磨牙,他往边上挪了挪:“怎么会不好?”
“还是挤,”承熙瞧了瞧他给自己挪开的距离,叫道:“楚王兄再往那儿挪一点儿嘛。”
于是承安咬着牙,往距离她更远的位置挪了挪。
锦书冷眼旁观,瞧着那兄弟俩往外挪,也不说话,直到承熙觉得差不多了,方才道:“传膳吧。”
她是皇后,午膳照例有三十六道菜肴,素日里用不完,便被削减成了十八道,即使如此,他们三个人用,也是绰绰有余。
自一侧宫人手中接了筷子,她方才转向承熙,道:“之前不是叫哥哥吗?这会儿怎么改口了。”
“有两个哥哥,分不出哪个是哪个,”承熙指的,显然是楚王承安与魏王承瑜,毕竟赵王与燕王被圈禁时,他年纪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