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军工霸主-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备,所以……”
“这个不要紧!”贾拉德中将的目光中透着浓浓的期许和坚定,言语之间更是信任无比:“就如同贵国给我们提供的末敏弹,当时不也是没有装备嘛,可在战场上却起到了决定胜负的效果,如今伊拉克一提到‘死亡钢雨’,都会心有余悸,所以我相信,中国的武器装备一定能够满足我们伊朗的需要!”
“这个……”
听了贾拉德这番话,刘浩田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于是再次低头跟郭青山和卢嘉栋交流了一下,随后再次说道:
“既然如此,那这样吧,我们先把您提供的采购明细拿回去研究研究,晚些时候再给您答复!”
“可以!”
贾拉德答应得非常痛快,然后将一份武器装备的采购明细和性能指标的副本递给对面的刘浩田,只不过在刘浩田伸手接过去的一刹那,贾拉德却耐人寻味的说了一句:
“我们由衷的希望能达成这次协议,为此,在金钱方面我们在所不惜……”
刘浩田怔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点了点头回答道:“我们会尽量满足贵国的要求!”
说完便接过副本,而这次刚刚开始的会谈也就此中断,当伊朗代表团由服务员引导着回到自己驻地的一刹那,几位伊朗代表团成员便把贾拉德中将围了起来,开始对中国的态度,以及贾拉德的应对表达不满,贾拉德只是静静的听着,直到众人全都说累了,这才扫了一眼面前的几位伊朗军方将领,冷冷的反问道:
“说了这么多抱怨,那我问问你们,伊朗除了中国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贾拉德这句话一出,全场顿时寂静无声,有几个不服气的想要辩解辩解,可是刚刚张嘴,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最后只能硬生生的再次闭嘴,贾拉德说得没错,被美苏两大国封锁的伊朗,真的没有其他的道路可选,叙利亚虽然是铁杆,但也不是自给自足的武器制造国;朝鲜虽然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拿不出成体系的武器装备。
只有中国,不但拥有完备的军工生产体系,能够自给自足的生产制造绝大部分武器装备,而且本身也拥有极强的研发能力,可以将武器装备不断升级的同时,形成强大的配套作战体系,伊朗现在所需要正是这种成体系的武器装备,要不然根本无法跟伊拉克那种苏式体系相抗衡……
“所以,我们只能依靠中国人,相信中国人,不管怎么说,他们的末敏弹在霍拉姆沙赫尔战役中,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使得伊拉克至今都在宣称是弹道导弹,而不是火炮,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他们能用炮弹,打出弹道导弹的杀伤效果,试问世界上哪个国家能做到?”
贾拉德继续说着,一番话让周围的伊朗将领们无不赞同的点着头,贾拉德则抿了一口水,润了润喉咙接着说道: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中国人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有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当然也有无与伦比的聪明才智,不要忘记,他们可是一个能够制造核武器的国家,所以,我相信他们,当然也相信我们,毕竟波斯也跟中国一样古老和辉煌,所以,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就在贾拉德等人讨论着中国的时候,刚才两国会谈的会议室内,早已是烟雾缭绕,几位参与谈判的成员无不手捏着烟卷,闷闷的抽着,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总参装备部部长郭青山,将手中的烟蒂掐灭在烟灰缸里,虽然既不想说出口,但还是皱着眉头打破沉默:
“伊朗这次要求实在是太高,大大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可以说是无法完成的请求……”
第602章 为了发展,不能放弃
“话虽如此!”郭青山话音刚落,刘浩田便深吸了一口烟,轻轻一吐,透过一缕缕浓密的烟雾,扫视了一下在场的众人,目光之中泛起一丝凝重,但更多的则是不舍的决心:
“可是咱们也不能就这么放弃!”
刘浩田这番话一说出口,在场所有人额头上的两道眉微微松了一下,就好像感受到一处巨大的宝藏就摆在眼前一样,要知道现在对伊朗的军火贸易,已经占到中国对外军火出口的一半以上,源源不断的军火美元就如同一缕缕甘霖。
将饱受经费短缺的部队和军工厂滋润得徐徐萌发,虽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浇灌成参天大树,但总算能在严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更何况随着两伊战事的不断深入,战争造就的巨大需求,让很多军工厂都开始日夜赶工:
以万山厂为首的军工联合体自不必说,自从新式坦克取得辉煌的战绩之后,潮水般的订单,让整个以万山厂为首的军工联合体都处在满负荷状态,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将三分之一的生产订单转到其他军工厂进行生产。
至于军工联合体的基础,新式坦克领导小组也没有就此止步,在对霍拉姆沙赫尔战役当中,新式坦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充分总结和研究后,开始积极投身新式坦克的进一步的改进当中。
与此同时,军队和高层介于新式坦克在实战当中的优异表现,在充分分析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趋势之后,正式责成新式坦克领导小组,以刚刚研制完成的新式坦克为基础,打造中国自己的第三代主战坦克。
就在春节刚过,新式坦克领导小组就收到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的《关于研制装甲兵第三代主战坦克的实施意见》,并在“六五”计划当中,将第三代主战坦克项目确定为重点发展项目。
至此,以万山厂为首的军工联合体,也在新式坦克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再次整合,进一步完成内部重组,由原来的较为松散的生产联合体,正式迈出一个分工明确、运作得当、产业链明晰的大型军工协作体,距离卢嘉栋所期望的真正军工复合体只有一步之遥!
而与之相对的北方机械厂,也在对伊朗军售当中受益匪浅,所生产的魔改59“美洲虎”坦克,在霍拉姆沙赫尔战役当中,便显出可靠、稳定、综合性能十分突出,最重要的是其极高的性价比,使其迅速赢得众多第三世界国家的青睐,订单数量甚至超过了万山军工联合体。
除此之外,装备大量59式坦克的中国陆军,也在其中看到了快速提升实力的可能,于是责成北方机械厂,开始对中国自己的59式坦克进行改装,不仅如此,高层还将一款用于过度的二代半坦克的研制任务交给了北方机械厂。
在得到大量军火收入和研制资金之后,北方机械厂也开始跃跃欲试,凭借着雄厚的技术基础和多年储备的实践经验,也开始自行探索第三代主战坦克,隐隐有一种跟万山军工联合体相竞争的意思。
隐隐感受到苗头的军方和高层,可谓是对这种二士争功的现象乐见其成,毕竟在竞争当中,才能创造出无穷无尽的活力,高高在上、闭门造车只能会让人越来越死板,而这也正是卢嘉栋当初组建万山军工联合体的动因之一,那就是“鲶鱼效应”。
要知道现在的“鲶鱼效应”,可不单单只在万山军工联合体和北方机械厂之间,随着鹰击八号导弹落户万山厂,并在马岛之战中取得骄人战绩,正式定型列装部队,原来研制鹰击6号反舰导弹的航天科技院就有些坐不住,再加上海军支持的海空武器装备课题组在万山正式运转,航天科技院便抛弃一切幻想,开始集中最尖端的队伍进行新式导弹的研制,争取再创造一个“小二黑”式的奇迹。
还有作为弹药领域的大型军工企业,西北重型化工厂也在万山军工联合体研制出末敏弹之后,感到了危机的同时,也见到了机遇,很快就把从埃及获得了苏联的“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进行细致的研究,并迅速完成仿制,出售给伊朗后,取得不俗的战绩,尝到甜头的西北重型化工厂,在这条路上一发不可收拾,没过多久,便在高精度弹药领域与万山军工联合体比肩而立……
反正总而言之一句话,在两伊战事的推动下,中国军工不仅仅是在张开双手大把搂钱,也是在进行一场悄无声息的变革,这种变革是之前所有人都不曾想到的,但却又是军方和高层最为期望的,充分的竞争、充沛的活力、充满的希望,让整个中国军工在国家经费收紧的情况下,却逆势而上,展现出一派难得一见的欣欣向荣景象……
在场的都是军方的高层,主管军工生产和发展的主要领导,他们很清楚现在的发展势头对中国军工的将来,以及中国军队未来的战斗力意味着什么,或许当下还不可能完全将其化为实实在在的枪支大炮。
可一旦条件成熟,一声令下,这些储备大量先进技术,并拥有熟练制造经验的军工企业们,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将高性能武器装备输送到作战部队当中去,什么是战争潜力,这就是战争潜力!
然而现在的良好态势才刚刚起步,尤其是对资金的需求无法完全自给的情况下,出口创汇就成了最为便捷有效的途径,特别是两伊战场,不但可以让中国军工得到赖以发展的养分,更成为各型新装备、新战法的验证地和试验场,正因为如此,伊朗的军火订单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
郭青山作为总参装备部部长,自然也知道其中的厉害,不过相对于刘浩田单纯考虑军贸销售不同,他还要考虑伊朗订单的可行性,这就好像一个大企业当中,销售人员要考虑市场占有率,而生产部门却要着眼产品到底能不能造出来一样,郭青山现在考虑的正是这个关键性的问题:
“刘局长说得很有道理,我也非常赞同,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我们的确不能放弃!”沉默良久之后,郭青山再次开口,随即停顿了一下,端起旁边的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算是润了润有些发干的喉咙,可是当他再次抬起头,话锋便随之一转:
“可是这次伊朗所需要的武器装备技术要求非常高,而且时间也很紧迫,最主要的是我们目前根本没有类似的装备可以提供,如要临时上马,漫长的研制周期我们是等得起,可是危在旦夕的伊朗却等不起,到时候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郭青山话音刚落,刚刚泛起一丝希望的众人,再次陷入了沉默,稍稍舒缓的眉头又重新聚合在一次,就连刚才发言的刘浩田也是张了张嘴,想要再说些什么,可是停留半天又再次闭上。
因为他知道郭青山说的没错,如果伊朗能够等个两三年或许没问题,然而现在,面对锋芒正盛的伊拉克,焦急的伊朗甚至连一秒钟都不想等,要不然也不会给中国开出如此丰厚的报价。
只不过这块肥肉是好吃,但却被锁在笼子里,没有钥匙,就算肉再香也吃不到,可要等到自己把钥匙匹配完全,再制造出来,里面的肉也就臭了,左也不成,右也不是,最后只能尴尬的看着肉慢慢腐烂……
“实在不行,咱们先满足伊朗的常规武器装备,先保住既定份额!”一个领导突然打破沉默,只不过他的话刚说完,坐在他身边的领导却摇了摇头:
“这次伊朗的大头在新式装备上,其他常规武器占比很小,况且最近半年多他们已经进口很多,短时间增长不大,这点儿小虾小鱼对咱们来说还不够塞牙缝的!”
“那怎么办?放弃实在是太可惜了!”另一个领导接着说道。
“为了发展我们也不能放弃!”刘浩田的态度可谓是鲜明决绝,斩钉截铁,随后他便把头转到郭青山一边,想了一下,便再次说道:
“青山,实在不行咱们就跟伊朗这么讲,就说咱们需要一年左右的研制周期,看看他们能不能接受!”
听了刘浩田的话,郭青山沉默片刻,旋即点了点头:“实在不行,就只能这样了……”
“两位首长,这个办法可不是个好主意!”
还没等郭青山把话说完,门外便传来一声铿锵嘹亮的话音,与此同时,会议室的门也被打开,透过屋内淡淡的烟雾,一位白色皮肤,淡蓝色双眸,微黄头发,却穿着一身笔挺的65式军装的怪异男子,出现在众人眼前,不认识他的人会被他的怪异装束而吃惊,为什么一个外国人会成为中国军人,而认识他的人却很清楚,这位中俄混血的英武军人不是别人,正是中国空军参谋长,栾震!
此时的栾震那双坚毅有力的眸子并没有看向正首位置上的两位首长,而是笑眯眯的看着一侧始终冥思沉想的卢嘉栋,意味深长的继续说道:
“怎么的,小卢,你还想那些没用的干什么……”
第603章 海空装备课题组的新成果
卢嘉栋听了栾震的话,不由得微微一怔,他的确是在想着东西,盘算着那个不成熟的想法到底可不可行……
现如今的卢嘉栋已经被正式任命为万山军工联合体的负责人,对外的职称是万山联合生产管理处主任,成为国内最年轻的军工企业掌舵人,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有资格参加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武器装备研讨会,并在此次会议上,经海军司令员江汇川介绍,认识了思想颇为前卫的空军参谋长,栾震!
栾震,空军参谋长,新中国空军的第一代飞行员,抗美援朝时期便驾驶米格15战斗机取得击落五架、击伤三架的骄人战绩,成为喷气时代的王牌飞行员,在六十年代的国土防空时期,因为东南沿海敌机进犯很是猖獗,便随着整个航空兵师转到海军航空兵。
几年的时间里,栾震在东南沿海四处转战,取得异常骄人的战绩,特别是1965年在海南岛的一次空战,栾震驾驶老旧的歼6,硬生生将性能先进的美国F…4B舰载战斗机击落。是役,不但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而且还缴获了“响尾蛇”近程空空导弹和“麻雀”中程空空导弹,使得中国在空空导弹方面着实前进了一大步!
之后因为某些意外的原因,在七十年代初被重新调回空军,在此期间历任航空兵师长、基地司令员、军参谋长、军长、直至现在的空军参谋长,因为战功卓著、思想前卫、作风大胆、谋略过人、被视为引领现阶段中国空军革新发展的核心人物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他对当今世界空军新式装备和战略战术非常关切,时常会进行探讨和研究,尤其是马岛海战当中,英阿两国对航空兵的应用和装备体系的建设,更是这段时间以来他研究的重点方向。
得益于曾经在海军航空兵工作过的经历,以及当年跟江汇川结下的私交,他能够将海军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借阅过来,也就是在这期间,卢嘉栋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他的眼前,从而开始关注那个初出茅庐的海空武器装备课题组。
正是有着这层缘故,他跟卢嘉栋虽然认识得比较晚,但却聊得非常投机,再加上江汇川的从中穿引,很快就成为十分投机的忘年交,不过他此时来到这里,可不是来找卢嘉栋,而是先前跟刘浩田约好,来这里商谈空军某些重要元器件的采购计划,只是没想到,刚到会议室的门口就听到里面热烈的讨论声,眼看风向有些不对头,骨子里那种飞行员的果断和抉择让他选择即刻推门而入,毫不犹豫的说出自己的看法。
屋内的人都对栾震很熟悉,尤其是刘浩田和郭青山,早就对栾震的这种直言敢谏的性格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就算是在军委的会议上,栾震也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绝不会因为一己私利,而把真实的意图隐藏起来,因此,对栾震贸贸然的插了一句嘴也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快,反而是刘浩田拍了下自己的脑门,笑着说道:
“看看我这记性,你栾震要是不进来,我还真有可能把约的事给忘了!”
“首长,我也就是看着有些着急!”刘浩田话音刚落,栾震便解释道,只不过在言语之间,依旧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那种雷厉风行:
“明明咱们手头上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怎么还是要犹豫不决?”
“我们手头上有东西?什么东西?我怎么不知道?”
郭青山可谓是一脸茫然,要知道他可是总参装备部部长,全军的武器装备的研制情况他比在场的任何人都清楚,听栾震这一说,郭青山的眉头不由得深深的皱在一起,在额头上大大的呈现出一个山川的模样:
“栾震,你说得清楚一点儿!”
“那你问问小卢,他们的海空武器装备课题组,这半年可是一直在研究海军的防空问题……”
栾震所说的海军防空课题,是半年前海军交给海空武器装备课题组的一个预研项目,因为经过对马岛海战的深入研究后,海军认为未来的舰队防空反导,将是舰载武器发展的重点,而且相对于作战飞机及其配套的作战体系相比,防空系统似乎相对容易一些,于是便将这个预研任务交给海空武器装备课题组,以便进行可行性研究。
恰在此时,卢嘉栋从伊朗回国,接到这项预研后,深知未来武器发展方向的卢嘉栋,即刻将这个预研项目进行深化,并利用逐步消化的英国、法国的军工技术和制造能力,同时利用军售赚取的资金作为研制经费,将这项预研课题逐步拓展为一个颇具前瞻性的装备技术储备研制项目。
而作为空军参谋长的栾震也非常重视,毕竟空军在国土防空的压力一直非常大,在这一点与海军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在海军提出调拨一批“红旗2”地空导弹,以供进行海空武器装备课题组进行理论研究时,栾震二话不说,直接从储备仓库中划拨十几枚导弹交给海空武器装备课题组。
对于这一点,郭青山也非常清楚,毕竟这个以技术储备为目的的预研项目,在他那里也是备过案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一开始也没有往这方面想,不管怎么说,这个项目的初衷只是一个可行性研究,类似项目通常只是几个专家聚在一起,讨论讨论形成个报告也就了事,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可是听栾震这么一说,郭青山不由得眼前一亮,这才想起来那个年轻人可不是别人,而是一直不走寻常路的卢嘉栋,没准他还真的利用一个预研课题搞出一些有用的名堂出来,就如同当年枪挂榴弹发射器的研制一样,仅仅用一个新式突击步枪附件的名义,就搞出了现如今的步兵手中的“大炮”,这让曾经参与其中的郭青山可谓是记忆犹新,于是郭青山将目光转到卢嘉栋:
“小卢,你们是不是又搞出什么新名堂?”
“其实也没什么新名堂,这半年我们充其量也就是把现有装备整合了一下!”
听了郭青山的话,思忖良久的卢嘉栋终于停下了思考,郑重其事地说道,他虽然在这半年来,把重心放在海空武器装备课题组上,不过防空反导问题在21世纪都是令各主要军事强国都无比头疼,且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
凭借着现如今的技术基础,更不可能有什么像样的进展,按照卢嘉栋的眼光来看,这半年顶多算是理论学习和基础论证,说到进展根本谈不上,所以,他才会一直沉默不语,就是在思考着这点微不足道的东西,到底能不能满足伊朗人的需求:
“很多东西都还不健全,距离真正的防空反导还差得很远,所以……”
“小卢,我那天就说过,你的眼光实在是太高了!”
还没等卢嘉栋把话说完,坐在对面的栾震实在看不下去了,要知道他对海空武器装备课题组的这个预研项目的关注程度超过任何人,甚至连最先发起这个项目的海军都比不上,也正因为如此,他对其中的情况了解颇深,这半年来海空武器装备课题组所取得的成果,或许在卢嘉栋心中是微不足道,可是落在栾震眼里,简直就是开创性的进步:
“我一直主张武器装备发展应该本着小步快跑原则,一步到位对于咱们当下的实际情况根本不适合,所以让我看,你们海空武器装备课题组在点防空、区域防空、以及相关的反制打击的研究,已经完全符合现有的需求,提供给伊朗绝对绰绰有余!”
“可还是有很多细枝末节没有调整齐备,我怕……”
“你小卢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别那么钻牛角尖了,反正都是试验场,放在什么地方不是一样,干嘛这么犹豫?”
听了栾震这么一说,卢嘉栋也觉得自己是不是把目标订得太高了,或许适当的把眼光降低一点也不是一件坏事,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哪怕是有着穿越者的金手指也不成,想到这里,卢嘉栋便把那颗追求极致的完美之心彻底抛到九霄云外,旋即在众人希冀的目光之下,开始讲解这半年来海空武器装备课题组所取得的成果……
“美国人可谓是把他们的‘麻雀’导弹发展到了极致!”
就在卢嘉栋介绍成果之际,与之相隔数千公里的桂溪万山厂海空武器装备课题组办公室内,刚刚抵达这里的中原电子雷达所高级研究员宋晓旭,抚了抚自己的眼镜,继续介绍着自己的研究成果:
“采用不同的导引头和战斗部,就可以衍生出不同作战功效的导弹,比如说用于海军点防空的‘海麻雀’,用于反辐射作战的‘百舌鸟’,所以我认为,新式舰空导弹的发展发向必然是向着通用化、模块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第604章 装备论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