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军工霸主-第3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悼尚械睦砺凼莺褪笛橹っ鳎鹚稻剑退闶瞧胀裰谝参薹ㄋ捣上胍业秸庋恼媸凳萦痔负稳菀祝拦腇…117又不是大白菜,说拿来研究就能研究的,正因为如此,在没有信服数据的支撑,反隐身雷达被军方拒绝,也是意料之中……
第817章 老雷达的新生
对于反隐身雷达会被军方拒绝,其实卢嘉栋早有预料,要知道在后世,反隐身雷达受到各国关注是在海湾战争之后,而在此之前,别说是中国,就连与美国处在对抗状态,且情报能力极强的苏联,都不相信美国的隐形战机会有超越想象的战斗力。
也正因为如此,在海湾战争之前,对待隐形战机的态度上,各国军队决策者们无一不是带着怀疑的态度,保持模棱两可的观望,就如同各国对待电子信息领域的对抗一样,虽然有英阿马岛海战的锋芒毕露,也有以色列在贝卡谷地的畅快淋漓,但依然没有把电子战上升到一种战略层面来审视,而是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加以适当运用。
直到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用一场近乎完美的表演,在世界面前诠释了什么叫现代战争,其震撼程度不亚于拿破仑时期的步炮协同,二战时期的闪电战,令得全世界在目瞪口呆的慨叹。
原来仗可以这么打的同时,也在全球吹响新一轮军事变革的号角,从而把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推向新一个高峰,也使得多维度战争方式和隐身战机的攻防成为众多军工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和方向……
总而言之一句话,一场海湾战争将军队和军工之前所有的认知全部打破,随即才开始迈出奋起直追的脚步,然而面对军工技术和装备体制上的巨大差距,中国在追赶的道路上行进的并不顺利……
要知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并不会在原地踏步,傻愣愣的等你赶上,而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瞬间独霸全球,依靠着巨大的冷战红利,美国进入最为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特别是新兴科技的逐步崛起,使得美国军工发展迅速,一系列诸如B…2战略隐形轰炸机,F…22隐形战斗机,“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战斧”式巡航导弹等高技术装备相继服役,让美军更加如虎添翼。
反观中国,本来在高技术领域就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短板,甚至还有不少高技术装备和战法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使得中国在很多领域都必须从零开始,而这也导致相关装备的发展比较缓慢;
再加上冷战结束后,美国处于各种内外因素,对中国实施戒备和打压,不但频繁的利用T地区让中国就范,更是构建两条弧形岛链试图困死中国,与此同时尽可能的斩断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交往,先后推动欧洲对华武器禁运,阻挠东欧及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对中国武器装备的出口,禁止以色列向中国销售高技术武器装备……
美国的一系列举动,令中国在外部压力陡增的同时,也让装备研制举步维艰,使得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处在被动防御地位,甚至一度连有效的反击手段都拿不出来,没办法只将核武器牢牢握住,因为只有它还能让美国忌惮三分,可以说,如果中国手中没有核武器的话,美国行事将更加毫无顾忌……
卢嘉栋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军工专家,正是知道那段令人压抑的阶段,所以他一直在准备着,从最初的78式突击步枪,到号称陆战之王的坦克;从52倍口径火炮、模块化火箭炮,再到初具雏形的歼轰9和高新机,以至于当下正研制的新式防空导弹系统,卢嘉栋所做的无不是瞄准未来的现代化战争,也就是说他在极力打造一套攻防兼备的作战体系……
而反隐身雷达系统,则是这套体系的重要一环,毕竟在未来战争中,隐形战机的作用将会越发重要,如果没有一套发现其行踪的千里眼,顺风耳,势必将在未来的对抗中处于极端被动的地位;
正是基于此,卢嘉栋才会极力的推动反隐身雷达的研制,即便是只用美国防务杂志上的极端模糊记载作为理由和数据基础为借口,也不惜把这个项目推进下去,哪怕是受到军方的质疑甚至拒绝,也毫不动摇,因为卢嘉栋看的不是现在,而是不远的将来,做得不是高耸入云大摩天大厦,而是深埋地下默默无闻的基础……
就这样,在周睿否定之后,这场专门为军委调研组召开的反隐身雷达系统论证会也进入到了尾声,卢嘉栋并没有像其他人预想的那样,极力的游说军委调研组去接受反隐身雷达。
表现得依旧淡然,以至于很多人都在怀疑,卢嘉栋是不是真的在乎这个项目,要不然又为何放任这个项目顺其自然,甚至连军委调研组准备离去,也没有说出半句挽留的话,难道周睿的一席话,真的让卢嘉栋心灰意冷了吗?
很多人猜测八层会是如此,特别是那群军委调研组的年轻军官们,在周睿那一番质疑与拒绝之后,对卢嘉栋生出的那点敬佩顿时便荡然无存,甚至有人讥讽卢嘉栋是江郎才尽,只能依靠幻想来维持其崇高地位,搞得反隐身雷达就是不折不扣的现代版皇帝新装,为的就是赚足噱头以便搞到国家拨款,但更多的人只觉得有些难以置信,只觉得以卢嘉栋以往的精明强干,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
就在人们或讥讽、或惋惜、或疑惑的猜测卢嘉栋有可能放弃反隐身雷达,或者在不远的将来这个型号将会不了了之之时,卢嘉栋却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反隐身雷达不但会继续,而且还会加快进度,并作为新式防空导弹系统一部分,将在90年三月份之前总装下线……
消息一出,整个军方和军工系统都为之震惊,谁也没想到卢嘉栋即便是被军队拒绝也已然坚持,虽然这样的坚持让一部分有所深思,不过却让更多的人认为卢嘉栋的这份坚持完完全全是为了面子,就连与卢嘉栋相熟的江汇川、郭青山、周睿等人听了这个消息后,也连连摇头,只觉得卢嘉栋实在是太没必要;
不过卢嘉栋却不以为然,依然组织强有力的技术团队继续展开对反隐身雷达的深入研究,好在巴基斯坦和沙特提供的研制经费充足,再加上宋晓旭等人对卢嘉栋坚信不疑,反隐身雷达的研制工作并没有因外界的纷乱而受到干扰,又经过数月的努力,反隐身雷达终于取得显著成果,可既便如此,如白驹过隙的时间,却令整个雷达系统研制团队越来越压抑……
“根据机动性、耗电程度、成熟性以及可维护程度来衡量,采用相控阵体制雷达是最好的选择,不过当下距离前方伊拉克竞标测试已经不足半年的时间,重新搞一款相控阵体制雷达,时间显然不够……”
黄昏时分,位于沈城西北两百公里外的双城武器测试场,卢嘉栋刚刚抵达住所,还没来得及休息,便接到宋晓旭的一份关于反隐身米波雷达的可行性报告,在其中宋晓旭根据先前理论研究的成功,确定反隐身米波雷达将使用相控阵体制,车载机动部署,并融入最新的计算机系统和信号处理电路……
可以说整体性能处在世界前列,只不过研制这样一款雷达所需要的时间却大大超过了90年3月份伊拉克防空导弹系统竞标的时间,所以宋晓旭可行性报告中提出几种解决办法,希望卢嘉栋能够做出一个决定,不过卢嘉栋看了之后都不太满意,于是叫通还在沈城的宋晓旭电话,讲着自己的看法:
“还有你提供的几种方案,也只不过是相控雷达的简配版,性能虽说有所降低,不过本质上还是在研制新雷达,所消耗的时间并没有减少太多……所以我觉得,这种可行性并不高……”
“不过当下也没什么好办法。”电话另一边的宋晓旭声音有些疲惫,显然这些天也是加班加点,并没有休息好:
“想要对隐身战机有良好的探测性能,相控阵体制是最好的选择……”
“也不见得非要用相控阵体制,普通的机械扫描也是可以的……”
“机械扫描?”没等卢嘉栋把话说完,宋晓旭便迫不及待的开口:“重新研制机械扫描雷达,虽然技术难度降低不少,但把各系统全部测试完毕并总装,半年时间也来不及……”
“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我说的机械扫描雷达,不一定非要重新研制,利用老式雷达进行改装为什么不行?要知道咱们国家普遍装备的515米波雷达的基本性能还是比较过关的,咱们为什么不把这些老式雷达利用现代化手段令其重获新生呢……”
第818章 成功率低下的导弹
听了卢嘉栋这番话,电话另一头的宋晓旭不由得微微一愣,旋即揉了揉因为熬夜有些发红的眼睛,讷讷地说道:
“老式的515米波雷达?”
“没错,就是老式的515米波雷达!”卢嘉栋的声音自信而又坚定,进而加重语气继续说道:
“当然,这款雷达的衍生型号比较多,不过我觉得最适合现在改进的还是要数装备在旅大级驱逐舰上的515乙型米波雷达,毕竟陆基型号的515型米波雷达只是一款二坐标雷达,对目标的探测距离是没问题,但探测精度却让人不敢恭维,作战使用时必须由测高雷达辅助才能实现三坐标定位;
这样一来,雷达编组的结构偏大,不利于机动展开,更何况测高雷达信号波束与米波雷达并不相同,且无法实现连续波转换,既无法对隐形战机实施探测,也没有能力躲避反辐射导弹的攻击;
在这方面旅大级所装备的515乙型却有所克服,毕竟舰上的空间小,不可能将测高雷达一同集成上去,只能利用米波雷达本身实现对远程目标的监控和探测,所以这款雷达在上舰之初便做了一定的改进,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三坐标探测能力,不过改进起来却容易得多……”
卢嘉栋手握电话,侃侃而谈,对515雷达可谓是如数家珍,只不过旁人并不知道的是,其实卢嘉栋对515雷达并不熟悉,之所以能对515雷达娓娓道来,是因为他对另一个型号的米波雷达的诞生却十分清楚,那就是在后世成为主力舰艇制式装备H/LJQ…517型对空警戒雷,即大名鼎鼎的517米波雷达!
说起517米波雷达,其渊源便要追溯到旅大级所装备的515米波雷达上,当年建造旅大级导弹驱逐舰时,有一项重要的作战任务,那便是由旅大级驱逐舰承担防空雷达警戒舰,配合陆上的防空部队。
将防空预警范围向海上延伸数百公里,只不过当时中国军工电子水平十分落后,再加上对舰载雷达系统的认识和使用经验不足,导致没有高性能舰载雷达供其配备,情急之下当时的研制人员只能生搬硬套的将陆基515米波远程警戒雷达稍作改进,便安装到旅大级驱逐舰上。
这种权宜之计,虽然解决了旅大级承担防空警戒舰的任务需求,不过水土不服的弊病却始终无法解决,毕竟陆地环境与海洋环境相差极大,特别是海上的恶劣气候和潮湿盐雾,对电子设备有着巨大腐蚀作用。
再加上515雷达本身就存在抗干扰能力差,反应速度慢,探测精度低等缺点,所以当中国海军获得更为先进的舰载雷达系统后,毫不犹豫的将515米波雷达尽数淘汰,这从九十年代诸多051改进型以及堪称明星舰的052型导弹驱逐舰所配备的雷达系统便能看出端倪。
按道理来说,515米波雷达在新一代防空雷达的冲击下,彻底淹没在历史尘埃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可正所谓世事难料,就在515米波雷达准备作古之时,中国反隐身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除了利用大气电磁波扰动来定位隐形战机以外,另一项切实可行的办法便是应用米波雷达实施探测和定位……
中国海军不但是陆地延伸的防空阵地,更要在远海遂行独立防空作战任务,正因为如此如何对抗隐形战机的威胁,也成为中国海军的研究课题,而当得知米波雷达可以探测隐形战机之后,海军装备专家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当年装备在旅大级上的515米波雷达。
虽说这款雷达有着诸多缺点,但经过这么多年的装备和改进,整体的适装型与成熟度却是其他雷达无法比拟的,只要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稍加改进,便能够成为一款剥去隐形战机外衣的利器,于是一款利用515米波雷达为基础改进升级而来的517米波雷达就此诞生……
旋即便装备了配备相控阵雷达,被称为“中华神盾”的052C型导弹驱逐舰上,数年之后更为先进的052D上面也出现517米波雷达的身影,至此这款雷达成为中国海军的制式装备,而其由近乎淘汰的老式装备逆袭成功的事例,也成为军工系统津津乐道的佳话,卢嘉栋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军工专家,虽没亲身参与517雷达的研制工作,但这道佳话却是耳熟能详。
之所以先前没有提出来,主要还是卢嘉栋骨子里也是个完美的人,517雷达虽说可行,但对隐身战机的探测能力并不完善,无法与相控阵体制的专业反隐身雷达相比,所以如果能够研制出相控阵体制雷达,卢嘉栋自然是想着一步到位。
只不过当下时间有些紧迫,如果赶不上伊拉克招标,所有的一些都是枉然,也正因为如此当他接到宋晓旭那份有些悲观的可行性报告时,卢嘉栋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解决有无问题,再走精进完善道路,所以这才提出了517雷达方案……
“至于改进的重点,我觉得还是放在提升雷达具体性能上,比如说探测精度,强化抗干扰能力,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当然干扰分析自适应频率捷变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毕竟现在的反辐射导弹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威胁,至于雷达体制我想就不要改变了,只要能够集成在载重卡车上就行……”
听了卢嘉栋的一番叙述之后,宋晓旭先是有些吃惊,可紧接着便是一阵狂喜,握着话筒的手都有些微微颤抖,以至于连语气都有些变调:
“利用515雷达进行改进,强化精度……增加自适应频率捷变功能……提高数据处理能力……515雷达……515雷达,这么好的基础,我怎么没想到,我怎么没想到……我这脑子……”
在一阵兴奋过后,宋晓旭便不住的自责起来,懊恼的语气伴随着手掌拍击脑门儿的“啪~~啪~~”声顺着电话线传入卢嘉栋的耳中,让卢嘉栋不由得微微一笑,轻声劝道:
“干嘛拍脑袋?别太怪它,要知道不是它想不到,而是你让它太过劳累,成天昏昏沉沉的,怎么能想得起来?”
卢嘉栋说得没错,其实不是宋晓旭想不起来,要知道515雷达的研制单位就是当年的中原电子雷达所,宋晓旭对此不可能不熟悉,只不过他一心想着更加先进的相控阵体制,而忽略了其他方法,再加上休息不好有些当局者迷罢了,只要稍加提醒,自然能够融会贯通,只不过卢嘉栋看得明白,宋晓旭却不这样想:
“卢总,您就别抬举我了,我这骑驴找驴的老毛病还是要克服,说真的,要是没有你一直从旁提点,反隐身雷达也到不了现在,说句实在话,要是没有卢总你,也就没有反隐身雷达!”
“行了,行了,别再给我戴高帽子了,我充其量也就是个纸上谈兵,让我说说可以,真要让我做呀,真是什么都不会,所以真正的功臣还是晓旭你们的!”
卢嘉栋说得可是心里话,他对雷达等军工电子领域虽说熟悉,但也仅限于此,要是让他动手搞些东西却真是有些赶鸭子上架,之所以能够把相关原理说得头头是道,也只不过是占据穿越者的身份。
说些早已成熟的装备基本原理罢了,至于将其真正的实现还是要靠像宋晓旭这样技术扎实,态度严谨的军工技术人员,只不过卢嘉栋这番肺腑之言,落在宋晓旭的耳朵里却是另一番沁人心脾的激励:
“卢总,您真是……您的好意,我宋晓旭心里都记着,我就一个搞军工电子的,也不会说什么话,但会用实际行动告诉您,卢总您绝没看错人!”
听了这番话,卢嘉栋愣了一下,旋即便反应过来,宋晓旭是会错了意,当下便想解释,不过话刚到嘴边便被他打住,只是无奈的笑了笑,进而说道:
“我相信,你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的!”
“放心吧,卢总,我决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就这样,两个人又说了一会儿,进一步敲定515米波雷达改进的一些细节之后,卢嘉栋这才放下电话,便在这时房门突然被人轻轻叩响,卢嘉栋旋即打开房门,见到秘书捧着一叠文件站在门口,让卢嘉栋有些疑惑,赶忙问道:
“你这是……”
“卢总这是您要的导弹试射的测试资料,测试场刚刚整理出来!”
看着秘书手中的资料,卢嘉栋这才想起来,他从国外回来连沈城厂都没去,直接来到这里,正是为了防空导弹的试射情况,于是点了点头:
“刚才跟宋工通了个电话,差点把这事忘了,怎么样?咱们的防空导弹表现如何?”
“这个……”秘书犹豫了一下,随后把资料向前递了递,不置可否地说道:“卢总,您还是自己看吧!”
卢嘉栋闻听此言,也没在意,直接结果资料翻了两页,笑容满面的脸顿时僵在脸上,旋即有些恼怒地说道:
“怎么还不足四层的成功率?这么大的事,怎么不汇报……”
第819章 阴谋
听了卢嘉栋的话,秘书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支支吾吾的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卢嘉栋见此顿时气急,盯着秘书沉声问道:
“说,这么大的事怎么不告诉我?难道我出国前没给你留联系方式吗?”
“我……”
秘书脸色铁青,思索片刻后便想开口,可还没等他说话,走廊尽头便响起一声沉稳而又平缓的话语:
“嘉栋,你别怪小赵了,是我让他先别说的!”
闻听此言,卢嘉栋不由得寻声望去,顿时便见到一位头发花白,身穿一身得体灰色西装,面容和善的老者,迈着四平八稳的步伐,缓缓的走了过来,见到此人卢嘉栋微微一愣,不过旋即便也恍然,神情也顿时冷了下来:
“刘书记,这么大的事,你不应该瞒着我!”
来的人名叫刘文峥,是高层新任命的东北重型工业集团的党委书记,现如今的东北重型工业集团,经过卢嘉栋一年多的努力,不但摆脱了濒临倒闭的困境,实现扭亏为盈,而且还创造多项惊人的销售业绩,使得东北重型工业集团一跃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佼佼者……
而随着东北重型工业集团的业绩不断攀升,其地位也是节节攀高,不但行政级别被定为副部级单位,而且还成为炙手可热的好去处,想进东北重型工业集团的人往往都是挤得头破血流。
因为一旦进入到这里,不但意味着拥有远超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更有着令人艳羡的升迁机会,特别是集团干部,往往经过东北重型工业集团的洗礼,出去后都能成为一地主官。
一年多的时间里,类似的事情可谓是屡见不鲜,而这也让很多明眼人看明白,高层是多么重视东北重型工业集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身为某部副部级领导的刘文峥,便向高层毛遂自荐,前往东北重型工业集团担任集团党委书记……
“我不是故意瞒着你,只是不想让你太操心,你看你最近一段时间又瘦了,要知道你可是咱们集团的顶梁柱呀,你要是出现什么状况,这么大个摊子,可怎么办?所以这边测试的事,我就让他们先自行查找原因,要是什么事都指着嘉栋你,那你非得跟诸葛亮一样,到最后被活活累死……”
刘文峥笑容和煦,话音亲切,举手投足之间,一种久居上位的气势便流露出来,至于所说的话更是滴水不都,让卢嘉栋挑不出半点毛病,不过卢嘉栋却知道,面前的这个老狐狸,可不像眼前这般随和;
能够熬过这几十年的风雨动荡,越居副部级高位,那个不是千年熬成的狐狸,甘愿放弃北京优哉游哉的舒适环境,跑到沈城这个天寒地冻,还整天忙里忙外的地方,鬼才相信这老家伙是来这心甘情愿做贡献的,也正因为如此,当高层任命刘文峥担任集团党委书记便有所警惕。
只不过几个月下来刘文峥除了在几项集团下属厂引进进口设备时,发表一些不同意见以外,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凌厉之色,卢嘉栋本来就被新式防空导弹系统国内国外的事忙得脚不沾地。
所以也没有太多时间去与刘文峥争那几台设备的事,因此他和刘文峥之间也算是相安无事,却没想到竟然在导弹试射的关键时候,刘文峥搞出这一套隐瞒不报,这让卢嘉栋不由的心头微凛,不过卢嘉栋也不是一个把所有事情都挂在脸上的人,两世为人的经历,再加上多年领导的生涯,让他早已练就一肚子的城府,于是脸上泛起一抹淡然的笑容,点了点头:
“刘书记说得事,说句实话,我也想休息休息,可也没办法,伊拉克那边的招标就要开始了,眼看时间就要到了,咱们的导弹要是还有问题,十几个亿的订单就要泡汤呀……”
“是……是……”
刘文峥听了卢嘉栋的话,也是笑着连连点头,只不过与他脸上的笑容相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