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军工霸主-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员都想搞一个M72使一使!”
听了郭青山这番话,刘浩田不由得拍了下自己的额头:“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前两天确实在一份资料上看过这款火箭筒的介绍,好像咱们的62破也借鉴了这款火箭筒!”说着,刘浩田带着不解的眼神看着笑容满面的卢嘉栋:
“小卢,你不会觉得M72就能解决现有的问题吧?”
“M72自然解决不了咱们现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这款单兵火箭筒所体现的核心设计思想,却值得咱们借鉴和发扬,所以在我看来,与其徒劳的改进40火,还不如索性研制一款不占编制、操作简便、一次性使用的单兵火箭筒!”
说着,卢嘉栋的嘴角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露出一副自信的笑容,然后扫了一眼在座的几人后便一字一句地说道:
“当然,这款新式单兵火箭筒的威力,将大大超过M72和40火,这一点我敢保证!”
第170章 刘浩田的意见
“重量轻,操作简便,不占编制,确实符合我军注重火力和机动性的特点!如果威力再加大的话,人手一只的密度下,的确可以将步兵的攻坚火力提高,尤其是直面苏军庞大装甲洪流的北方各军兵种,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听了卢嘉栋的话,作为一名有丰富战场经验的军事主官,郭青山很清楚这个单兵便携式火箭筒的战术价值,所以对此也表示了肯定,不过郭青山说着说着脸色也逐渐黯淡下来:
“不过火箭筒的战术应用主要是为了单兵反坦克,偶尔也会打击坚固火力点,可对于有生目标,尤其是隐藏在坑道中的有生目标好像效果不大!在援越的时候,我也用过M72,打美军的固定目标确实不错,可遇到有生目标效果可就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所以……”
郭青山的话并没有说完,但在场的人却都听得明白,其实郭青山说的没错,自从在二次大战中单兵火箭筒大规模应用那天起,这款简单有效而又不失威力的武器装备就被赋予了反装甲的神圣使命。
中国军队更是如此,无论是老40火的56式火箭筒,还是现在的69式,它们都是为了打击装甲目标而诞生的,所配属的弹药绝大部分也都用于打击装甲的弹种,不仅如此,面对北方苏联庞大的装甲集群的现实压力,中国军队配备的火箭筒密度也是空前的。
以北方重装军为例,他们的步兵班内全部设置两个40火战斗小组,整个步兵班的战斗构成也都是以这两个40火战斗小组为核心,所突出的就是反装甲作战,而其步兵反装甲火力密度在世界范围内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可这种以反装甲为生,整体运用也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武器装备,却有一个不尴不尬的问题存在,那就是对有生目标的杀伤能力,虽然也有一些高爆弹种,但也仅限于对付面目标和提供有限支援所用,对于永备工事内的有生目标而言,所起的作用甚为有限。
正因为如此,当郭青山说完这番话后,在场的人无不微微的点了点头,进而看向卢嘉栋的眼神也变得疑惑起来,对于这个问题,卢嘉栋自然很清楚,而作为来自后世的军工专家,他的脑海中也早已思定解决的办法,因此卢嘉栋面对众人不置可否的目光,脸上展露出自信的笑容:
“这就回到刚才天明所说的问题了!”卢嘉栋这句话让在座的众人不由得一愣,身旁的郭青山更是把炯炯有神的虎眼睁了两下,可卢嘉栋却没有理会这些人的反应,而是以那种一如既往的语气淡淡地说道:
“其实不是天明他的想法有偏颇,而是表达不太靠谱,就在来郭参谋长家之前,天明和钱连长也讨论过此次图上推演的成败得失,其中天明就说过能不能研制一种把周围空气燃烧的炸弹!
刚才所说的利用火焰喷射器将周围的空气烧着,其实它所表达的就是一个意思,就是能不能研制一种既能产生强烈燃烧效果,又能拥有高温高压的新式弹药,如此一来,在这种弹药强烈燃烧的作用呀,坑道内的氧气将被迅速消耗,再配合高压力和冲击波以及热流,整个地下掩体内的有生目标将被瞬间消灭干净!”
“嘉栋说得太对了,我就是这个意思!”卢嘉栋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吴天明便兴奋跳起来,可还没等吴天明从椅子上全部弹起来,郭青山那刚毅果决的眼神朝他扫一眼,吴天明见此,也知道自己兴奋的有些过头,于是不由得尴尬的挠了挠头,坐回了原处。
郭青山并没有指责吴天明的过头,而是把身子坐正,单手揉了揉自己的额头,沉吟了片刻,然后好似自言自语地说道:
“既有强烈的燃烧效果,又能拥有高温高压的新式弹药!”说到这里,郭青山看着身旁的卢嘉栋,眼神中更是透漏出别样的神采,言语之中也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兴奋:
“小卢,你所说的这种新式弹药,是不是云爆弹?”
听了郭青山的话,卢嘉栋不由得暗暗吃惊,他没想到郭青山竟然知道云爆弹,除了卢嘉栋的吃惊外,在座的其他人更是费解,以至于刘浩田不由得将眉头紧锁,颇为不解的问着郭青山:
“老郭,什么是云爆弹,难不成你见过?”
“我也没见过!”看着周围或惊讶或费解的神情,郭青山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语气也变得异常坦率:
“只不过是在75年的时候,我们接到越南遭到美军空袭的战情通报,上面有过这方面的记述,通报写的比较笼统,直说这是美军的新式武器,可使空气燃烧,可形成高温高压,当时我们希望越南能提供几枚未爆炸的弹药进行研究,可那个时候,这帮越南猴子已经有了忘恩负义的倾向,所以并没有提供给我们,而是将其送给苏联!”
说着,郭青山把身子转到卢嘉栋一边,脸上的笑容更是加重几分:“刚刚小卢提到了燃烧空气,和高温高压,我就一下子想起了这个云爆弹,小卢我说得对不对?”
“郭参谋长说得也对,也不对!”听了郭青山的话,卢嘉栋的回答也是毫不犹豫,得到这个答案的郭青山不由得一愣,而卢嘉栋却没有就此把话打住,带着自信的微笑继续说道:
“云爆弹确实威力不小,可我所提出的新式弹药却是在这种弹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我管这种弹药叫做温压弹!”
“温压弹?”
迎着众人疑惑的目光,卢嘉栋点了点头回应道:“对!就是温压弹!”
说着,卢嘉栋将温压弹的基本原理和杀伤作用进行了简要的说明,配合温压弹的讲述,卢嘉栋又将便携式火箭筒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毕竟作为一种配属弹药,温压弹只是便携式火箭筒的一部分,而从整体而言,这种便携式火箭筒依然要兼顾反装甲的作战任务。
其实早在今天下午的时候,卢嘉栋在听了吴天明和钱爱民的对话后,脑海中就有了温压弹的雏形,当听了郭青山关于前线所遇到的困难时,卢嘉栋就更加坚信,这种温压弹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好办法。
只不过当时卢嘉栋并没有对发射平台的问题思考清楚,所以在众人讨论的时候并没有贸然回答,直到吴天明说起40火后,才激发了卢嘉栋那段敏感的脑神经,进而便携式单兵火箭筒作战系统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
“我觉得如果要进行研制,这种便携式火箭筒首批就先配属这两种弹药,温压弹打击固定工事内的有生目标,新型破甲弹执行反装甲作战任务,任务不同,携带不同的弹种,这样我军在目标打击方面,选择性就会大大增强,任务弹性也会有极大的提高!”
“这个办法真是太好了!”在听了卢嘉栋对新式单兵火箭筒的详细说明后,坐在一旁的郭青山,不由得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脸上更是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口径增大,携带方便,即拿即用,打完就扔不受累赘,再配上高强度的温压弹,哈哈~~~越南猴子就算做起了缩头乌龟,咱们用这种弹就算不轰死他,也能把这帮猴子憋死!”
“老师长说得太对了,有了这种单兵温压弹,就算越南人隐藏在坑道里,咱们也能把他们彻底消灭!”郭青山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吴天明带着欣喜的笑容附和道。
位于他身边的钱爱民也不由得赞同的点着头,可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种便携式火箭筒是最好的办法时,坐在郭青山身旁的刘浩田两道略显花白的眉毛紧紧的皱了两下,然后对着卢嘉栋说道:
“小卢,你所说的这个便携式单兵火箭筒概念确实很不错,可你有没有想过以咱们目前的技术水平实现起来的可行性!”
刘浩田话音刚落,刚刚为之欣喜的吴天明、钱爱民乃至郭青山,脸上的笑容不由得为之一僵,可刘浩田却没有为此而把话停下来,而是加快语速继续说道:
“要增强威力,口径必然要加大;要携带方便,操作简便,总体质量就要十分轻便,刚才小卢你也说了,这款单兵火箭筒的总体质量最好不超过40火发射器的重量,要知道40火发射器也就6公斤左右。
这款便携式火箭筒要把战斗全重控制在6公斤以下,咱们先不说弹药如何,就单单那发射筒来说,整体重量就不能超过3公斤,这么轻的质量,高强度铝合金显然不可能满足需要,可采用其他轻质材料,咱们现在的水平是否跟得上。
除此之外,这款便携式火箭筒无论从概念还是设计思路以及弹药构成上,都是全新产品,如果要研制这样的装备,研制周期必然会很长,到时候能不能赶得上部队的作战行动咱们暂且不论,其中的风险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一个不好就可能导致整个研制计划的彻底失败!”
刘浩田这番话犹如寒冬里的一盆冷水,顷刻间便浇到在座几个人的头上,以至于整个屋子再次陷入深深的沉寂之中……
第171章 新拿来主义
刘浩田的话如同高能灭火剂一般,将在座几个人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瞬间熄灭,当然郭青山等人也知道,作为军工部门的领导干部,刘浩田的话并没有错,卢嘉栋所提出的便携式火箭筒的概念虽然很先进,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材料和发射方式方面却是无法回避的技术难点。
虽说郭青山等人都是从战场上摸爬滚打走出来的汉子,对所谓的技术不甚了了,不过这么多年的装备使用经验也让他们知道,一款武器装备的研制并不那么容易,有时一个小小的技术点都有可能耗费数月。
甚至数年的时光也未必能够有效的解决,而便携式火箭筒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的技术难点却着实不小,到时候能不能按照既定进度完成研制任务,确实是谁也不知道的未知数。
其实郭青山等人并不是不知道装备研制的艰难,只是他们都是部队的军事主官,看问题的角度常常是以装备的效能出发,对于如何研究制造并不怎么关心,正因为如此,当卢嘉栋提出便携式火箭筒后,郭青山等人才会如此兴奋,当然也因此在听了刘浩田的话后,迅速回归现实。
“小卢,老班长说的没错,这款便携式火箭筒好是好,可是现在实现起来是不是难了点儿,要不咱们再想想其他办法?”郭青山的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以至于数道困惑的目光犹如数展明亮的探照灯一般,直直的投向卢嘉栋。
卢嘉栋对在座几人的想法可谓是心知肚明,于是在听了刘浩田和郭青山的话后,卢嘉栋环顾了下周围人那充满疑惑的神情,最后将眼神定格在郭青山和刘浩田的身上:
“郭参谋长、刘主任,诚然便携式火箭筒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根据现在的国内国际形式看,我们难道就没有解决方案吗?”
“国际形式?”听了卢嘉栋的话,刘浩田的眼睛不由得一亮:“小卢,你是说……”
“没错,我们如果要开展便携式火箭筒的研制,尽可以依托目前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没等刘浩田把话说完,卢嘉栋便带着自信的笑容点了点头:
“我们目前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关系逐渐升温,而这个升温的基础就是我们都有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威胁,那就是北方的苏联,我们所研制的便携式火箭筒,虽说在配备温压弹后,主要对付躲进坑道中的越南猴子。
可是从长远来看,这款装备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反装甲作战,应对的目标也是北方苏联庞大的装集群,从这点上看,西方世界非但不会对我们有任何限制,反而更会乐见其成,甚至大力支持!”
听了卢嘉栋的话,刘浩田也不由得点了点头“小卢,我明白你的意思,依照目前咱们跟西方的关系,可以得到所需的材料设备,不过……”可说着说着,刘浩田脸上带着一丝深深的疑虑继续说道:
“这样一来,他们的产品定会铺天盖地的冲进来,咱们本来就薄弱的技术和产能将被他们彻底摧垮,就算他们会将技术转让给我们,可咱们如此轻易的就得到技术,今后会不会有过度的依赖性,导致对于基础科研的投入大幅减少,如果要是这样的话,将会伤及咱们国家最核心的研制基础!”
刘浩田不愧是军工领域的老干部,眼界不但开阔而且很敏锐,一眼就看出对外引进的某些弊端,不过在弊端的另一面则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其实对外引进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关键看人,而不是剑,正因为如此,当刘浩田说完这番话后,卢嘉栋便毫不犹豫的开口说道:
“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套良好的引进消化机制!”
“引进消化机制?”
“没错,就是引进消化机制!”迎着众人惊奇的目光,卢嘉栋不由得点了点头,然后带着自信的笑容继续说道:
“而这个机制建立的基础就是强有力的需求,咱们都知道任何新产品、新装备的研制,都有着他内在的需求在里面,人们也是因为有需求才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进而会有意识的进行创新!
别的不说,就拿刚刚说的便携式火箭筒为例,如果要做到发射筒轻便,筒体材料最好选用玻璃钢,而国内玻璃钢不但技术落后而且产能很低,如果我们要研制新式火箭筒必然要引进更先进的玻璃钢技术。
但这种技术的引进会不会冲击我国现有的玻璃钢的技术研制呢?我觉得应该不会,因为我们有便携式火箭筒这个现实的需求,要知道便携式火箭筒是打完即扔的一次性使用的消耗品。
所以可以预见未来这款便携式火箭筒的装备数量必然很大,况且咱们目前已经放开对外军售,类似便携式火箭筒这种轻兵器在对外军售中并不受到限制,如果我们按照既定的方针和技战术指标完成研制,这款火箭筒的性能定会吸引众多潜在装备国的关注。
到那时所需的数量更是成倍增加!我们可以试想下如此一来,玻璃钢的需求量定然会成几何数字提高,如果国家再在这个基础上,扶持相关研究,内外动力一结合,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引进技术,利用数量需求推动产能提高,再通过产能基础扩大创新……”听了卢嘉栋这番话,刘浩田嘴唇轻启,口中不由自主的喃喃说着,可说着说着他的目光中闪出异样的神采,进而抬起头看着面前的卢嘉栋,脸上更是露出抑制不住的兴奋:
“小卢,你这哪里是在研制便携式火箭筒,简直就是在推动产业的发展嘛!”
“刘主任说的不错!”刘浩田话音刚落,卢嘉栋便将他的话头接过来继续说道:
“咱们军工要进步,要发展,从长远来看不可能单打独斗,更不能闭门造车,咱们要依托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也要学习世界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用着学来的技术推动整个国家工业的进步,只有这样,咱们的军工才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更何况咱们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还有数量庞大且素质一流的科研队伍,如果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我相信依靠咱们中国人独有的智慧,总有一天咱们会爬到巨人的头顶,站到比他还高的位置!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相信凭借着咱们骨子里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咱们定会让整个军工行业上演一幕华丽丽的产业升级大戏!”
“好!真是太好了!”卢嘉栋话音刚落,刘浩田的脸上便闪出异于常人的激动,连说话的语气都有些颤抖:
“以军工发展,推动整个国家工业进步,再以国家进步反哺军工发展,小卢,你这个思路很好,非常好,简直可以上升到咱们军工系统的整体战略了!”
“我看那,上升到国家战略都不为过!”刘浩田刚说完,坐在一旁的郭青山便带着兴奋的笑容,看着面前的卢嘉栋:
“记得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拿来主义》,可今天听了小卢这番话,我觉得他把鲁迅的拿来主义升华了,将其作为促进国家发展,技术进步和不断创新的助推器和催化剂,如此一来,小卢这个拿来主义可以称之为新拿来主义了!”
听了郭青山的话,刘浩田带着满脸的笑容,赞同的点着头:“没错,没错,没想到老郭你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呀,都能说起鲁迅来了,不过说的确实不错,小卢这个就是新拿来主义!”
就这样,几个人就新拿来主义说了一阵后,便再次就便携式火箭筒的具体立项情况、经费保障以及申报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在这方面卢嘉栋的经验可谓十分丰富。
毕竟他在万山厂所研制的各项武器装备的申请立项都是他在背后帮着出谋划策的,各种规避和绕杆可谓是轻车熟路,以至于在场的人除了曾在万山厂担任过军代表的吴天明以外,所有人都被卢嘉栋这种看似出格,实则又在框架之内的做法听得一愣一愣的。
“所以如果要立项,最好是以改进62破的名义申请,当然了这种集合程度高,又涉及材料学的装备项目,不可能像枪械一样的轻武器由军工厂或科研院所独立完成,所以牵头单位一定要有分量……”
就在卢嘉栋对立项申请问题向在座的几人进行着详尽的介绍时,刘浩田的一只手不经意间碰了下身旁的郭青山,郭青山不由得将头向刘浩田一侧靠了靠,就在这时,刘浩田一阵细小的耳语,在郭青山的耳畔轻声响起,还没等听完,郭青山便向刘浩田轻轻的回了句:
“不瞒老班长,我也是这个意思!”
第172章 联合研制团队的成立
“你也是这么想的?那真是太好了!”
“说实话,这个项目也只有小卢最合适!”
“恩!说的没错……”
在一旁窃窃私语的郭青山和刘浩田,自然瞒不过卢嘉栋的眼睛,更可况他还隐约听到自己的名字,正因为如此,卢嘉栋将正说的话停下来,看着身旁的郭青山和刘浩田,颇为不解地问道:
“二位领导,你们这是……”
听了卢嘉栋的问话,刘浩田并没有觉得很惊奇,反而带着灿烂的笑容,毫不犹豫地说道:“我跟老郭商量着,这款便携式火箭筒是不是应该由小卢你来担当研制的负责人!”
“老班长没错,我觉得这个项目只有小卢最合适了!”刘浩田话音刚落,郭青山脸上的笑容愈发爽朗起来,说话的语气也更加斩钉截铁:
“无论是技术理论,还是整体规划,不但条理清晰而且可操作性很强,再加上小卢之前主持研制了几款新式武器装备,相关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自然不在话下,所以综合来看,这个项目非小卢你莫属!”
郭青山说着说着,便将身子转到卢嘉栋一边,仔细打量了面前这位自己极为看重的年轻人:
“怎么样,小卢?这次就留在羊城吧!”
“这个……”
“小卢,你还有什么困难,不妨说出来,看我老郭能不能帮你解决解决!”见卢嘉栋有些犹豫,刘浩田很是担心卢嘉栋有什么后顾之忧,坐在他旁边的郭青山更是如此:
“小卢有什么困难你也不用怕,有什么后顾之忧就直说,都是上过战场,见过阵仗的人,说话别那么吞吞吐吐,该说就说,我和老班长虽然能力有限,但有些事情还是解决得了的!”
郭青山和刘浩田这两位领导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卢嘉栋如果再矫情就说不过去了,再说卢嘉栋本身也不是个矫情人,于是在郭青山渐落之际,卢嘉栋便开口说道:
“其实也不是有什么困难和后顾之忧,主要是我现在还担着厂里几个在研项目,尤其是新式大口径远程火炮已经完成可行性报告,正在申报国家立项,所以……”
“你的那份新型火炮的申报材料现在还在省厅讨论着呢,我估计提到国防科工委和总参装备部还要进行一番讨论,更不用说接下来的可行性研究、专家初评、会审、再提交高层审批,制定预算,整套程序下来,我估计没几个月的时间恐怕是下不来!”
提到新式火炮,炮兵出身的钱爱民是最积极的,可听到刘浩田这一番话,他这股积极劲儿瞬间凝固为脸上的惊讶:“需要这么长时间?”
“这还算快的呢!”钱爱民话音刚落,刘浩田便开口答道:“现在国家将军工研制项目收紧,很多急需的重点装备都面临着下马,所以对新申报的武器装备项目更是慎之又慎,尤其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