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错把男反派当女主-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段时日里,苏凌时常给她分享一些小玩意,或是竹哨,或是花草,或是文库里的一本书。程寻想着礼尚往来,也就从自家拿一些零嘴儿,给苏同学带来。
  她记得苏同学曾自称不爱吃饴糖,就特意留下其他口味的。有时是江婶做的小鱼干,有时是锅巴。
  看见苏同学露出满足的神情,她心里也喜滋滋的。
  好朋友嘛,就是有来有往。
  八月初,书院休息。程寻一大早就又换上了男装,笑嘻嘻对母亲雷氏道:“娘,我想在书院里转转。”
  “怎么休沐日也不歇着?”雷氏皱眉。
  程寻一笑:“我都歇了很久了,再不活动腿脚,恐怕都要忘了,人该怎么走路了。”
  “说的什么胡话?”雷氏失笑,“你走了十来年的路,会因为歇了十来天,就忘记怎么走?想去玩儿就去,就在书院里,可不要乱走。”
  “嗯嗯嗯,知道了。”程寻大力点头,“我知道了,娘。”
  程寻告别母亲,直奔文库而去。她和苏同学约好了,休沐日时去文库看书。
  书院休沐,大部分学子都回了家,留在书院的,也都是住在梧桐苑的学子们,大家可以做个伴儿,只有苏同学一个人在学舍那边。独自求学,到底是孤单的很。
  虽然她答应二哥,尽量不去文库,不过她寻思着只要小心些,不给二哥知道,也是很有可能的。而且,近来二哥忙着给即将参加乡试的杜聿指导功课,没有太多的心思管她。
  一走进文库的二楼,她就看到了握着一卷书站在窗边的苏同学。
  光影落在他身上,拉下长长的身影。他回过头来,冲她微微一笑:“你来了?”
  程寻双手负后,笑意盈盈:“你在看什么书?”
  “《浮斋小记》。”苏凌扬了扬书,向她一步步走来。
  “哦,你来的好早啊。”程寻笑道。她以为她已经够早了。
  苏凌只笑了一笑,心说总不能让她来等他。
  他没回答,程寻也不以为意,她在文库踱步,随手抽了本书,翻了翻,摇头:“看不懂,不是咱们的文字,好像是胡渚文。”
  “胡渚文?我看一看。”苏凌说话间已经站在了她身后,同时伸出手来。
  程寻闻言眼睛一亮,她转身将书放在苏凌手上:“你认识胡渚文?”
  她眼中星光闪烁,苏凌心中一荡,略带骄矜地点一点头:“略微认识一些。”他翻了翻,轻声道:“这是一本讲述胡渚风土人情的书,没什么意思,你要是想知道,我可以讲给你听。”
  “你好厉害。那么难的胡渚文你都认得!”
  苏凌唇角微翘,对她的夸奖极为受用,神色淡淡:“其实胡渚文也没什么难的。”
  程寻心说,你不觉得难,我觉得难啊,我们家只有我爹懂,我哥他们都不认识多少的。她越发觉得苏同学厉害,除了箭术好,力气大,还能会外语。
  “咱们中土的文字,比胡渚文难多了。”苏凌眼眸轻垂,“你要是想学,我可以教你。”
  程寻嘻嘻一笑,没有作答,而是提起了一桩旧事:“哦,那次骑射课上,你三箭齐发,云蔚还说用拇指,那是胡渚人射箭的法子……”
  苏凌双目微敛,绕过了她的问题:“不是说云蔚出自将军府吗?怎么他箭术还不如霍冉?”
  “这我知道。”程寻一笑,“他家里不想让他习武,才让他进书院的。”
  苏凌点头:“原来如此。”
  两人闲话几句后,苏凌果真要教程寻胡渚文字。
  程寻觉得有趣,她也不介意多学门外语。
  一个学,一个教,约莫过了半个多时辰,程寻轻轻拍了拍苏凌的胳膊,小声道:“你累不?咱们要不要下去走走?”
  “嗯?”苏凌握住她放在自己胳膊上的手,眉眼温和,“好啊,你想去哪里?”
  “小校场后边,有个碑林,咱们去碑林那边吧?”程寻抽出手,指了指北方。
  苏凌目光微闪,忽略心底的那点子遗憾,点了点头:“好。”
  两人离开文库,路过小舍时,程寻忽然想起一事:“对了,那只兔子呢?”
  二十来天了,她好像没再见过那只灰不溜秋的兔子。
  苏凌身形微顿,神色不变:“沈夫子抱去养了。”
  ——那只兔子大概受了伤,又不肯吃东西,没多久就死掉了。但是这种事情最好还是不要让她知道。苏凌琢磨着,也许他可以去买一只家养的灰兔子来充数。反正大家都灰不溜秋的,也看不出好坏。
  程寻只是随口一问,听说是沈夫子抱去了,也没再多说,不过她的思绪倒是又转了转:“诶,我记得那天是杜聿一路抱回来的,我还以为他会抱去养呢。”
  “……嗯,嗯?”苏凌皱眉,这又关杜聿什么事了?
  程寻一面走着,一面扭了头去看苏凌:“杜聿同学过几日就要参加乡试了,希望他能高中。”她看了一眼苏凌,声音降低了些:“可惜女子不能参加科举……”
  她轻轻叹了口气,这里女子地位低,不过系统说了,将来苏同学会努力提高女性地位的。
  这么一想,她看向苏凌的眼神更真挚了。
  她眼中光彩大盛,几许期待,几许憧憬。苏凌微微一怔,脚步微停:“你想参加科举?”
  程寻迟疑了一下,点一点头。想不想是一回事,能不能是另外一回事。她轻声问:“苏同学,你呢?”
  “我?我没想过参加。”苏凌摇头。
  八月初,阳光正好,微风徐徐。小校场上有几个没有离开书院的学子在一起蹴鞠,甚是热闹。
  苏凌和程寻并未走近,他们极有默契地绕过了小校场,经由山门,去了碑林。
  石碑林立,程寻指了指碑帽下的碑文,隐隐有点得意:“这些石碑,是我曾,嗯,是第一任山长建的,碑文你也看了,是四书五经,都是咱们必读的书目,老山长说怕学子在抄书过程中出现差错,就把经文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以供校对……”
  她一直觉得她这个曾祖父,十分了不起。
  苏凌唇角漾起极淡的笑意:“我以为这该在国子监。”
  “没有……”程寻含笑摇头,她眼神一闪,看到石碑后露出的半截绯红裙角。
  她咦了一声。
  “怎么了?”苏凌心中一紧,神色微微一变。
  程寻指了指那点红裙角,凑到苏凌耳边,悄声道:“石碑后有个姑娘,我猜是杨姑娘。”
  书院女子本就不多,穿这种鲜亮颜色的更少。
  她刚一靠过来,苏凌的耳根就红了。他咳了一声:“什么羊姑娘,牛姑娘,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程寻斜了他一眼,继续跟他咬耳朵:“我那天听杨夫子说,杨姑娘有时闲着无事,会来碑林这边看碑文,不过都是在咱们上课的时候。”她低头看一看自己身上的男装,继续说道:“咱们这个样子,多有不便,要不,咱们先行离开吧?别让人家为难……”
  杨姑娘看到他们,都躲起来了。他们若一直不走,人家岂不是要一直躲着?
  苏凌脸颊发烫,她的呼吸近在咫尺,她说什么,其实他都没往心里去,只轻轻“嗯”了一声。
  程寻猜的没错,石碑后面的确实是杨夫子的女儿杨姣。她随父亲住在杏园,书院里没有同龄的姑娘,颇觉孤单。有时她闲下来了,会摆弄父亲的算筹,也会在学子们在学堂读书时,去书院的碑林里看看,或抄书,或校对。
  今日她刚来碑林没多久,就听到人声,她下意识藏身于石碑后。待听其中一人说话,介绍起石碑的来历,她觉得耳熟,疑心是程寻公子。
  犹豫了一会儿,杨姣才自石碑后悄悄望去。果真是程公子和那个姓苏的!她心中一喜,然而不过片刻,她就又变了神色。
  那两人正低声交谈,她听不清他们说什么,却隐约有种“这两人关系很亲密”的感觉。
  杨姣在书院待了几个月,偶尔也见过书院学子勾肩搭背,可是像今日姓苏的这般眼神温柔地看着另一个人,还是第一次见。
  她纤细的眉毛轻轻皱起,好像有哪里不对。可到底是哪里,她又说不上来。
  还没等她想出个所以然来,那两人便一起离开了。
  程寻并不知道这些,她在小校场与苏凌告别,心满意足往家走。
  江婶站在门口,看见她后,脸上立时露出了笑容,一把攥住她的手,悄声道:“呦呦,你先随我去换衣裳。”
  “怎么了?”
  江婶急道:“快一点,家里来客人了,看见你这样不好。”


第35章 貌似婚约
  “什么客人?”程寻跟着江婶回家; 好奇地问。
  “京城来的。”江婶头也不抬; 行得很快。
  程寻哦了一声; 瞬间明白了。他们家在京城有两门亲戚。一家是二叔家,一家是北乡伯府张家。如果是二叔家; 江婶会直接说; 二爷那边来人了。看来是张家。
  “张家的?”
  “嗯,可不是?”江婶说着已经和程寻到了程寻房门口,她将程寻往房里轻轻一推; “我给你打些热水,你赶紧把脸洗了; 换上好看衣裳,别给人看笑话了。”
  程寻应着; 她自己收拾了好一会儿; 恢复了姑娘家的装扮。
  一打开门,江婶就站在门外,上下打量着她,一脸欣慰地笑:“这样多好。”
  江婶无儿无女,在程家帮忙; 照顾程寻多年; 对她像亲姑娘一样。
  程寻也笑了:“真的好吗?江婶; 张家来的谁啊?”
  江婶迟疑了一下:“是张家的大爷和四少爷。”
  程寻笑意微敛,轻轻嗯了一声,心中却想:他们来做什么?从她有记忆以来,好像还真没见过他们父子上门。逢年过节两家走动; 也多是程家去北乡伯府拜访。
  她略一迟疑,小声道:“那,不需要我过去吧?我爹和我二哥都在家,又没有女客,我去做什么?”
  张家的大爷张勃,虽说她要喊他一声大舅舅,但毕竟不是亲娘舅,在无女客的情况下,她父兄俱在,原也不需她过去。
  然而江婶却笑道:“张家大爷指了名儿要见你,说是好几年没见过外甥女了,你这回想偷懒,可不容易。”
  程寻哦了一声,心说,话说到这份上,那看来是必须见了。她深吸一口气,随着江婶去了内厅,果真见到了父母二哥和张勃父子。
  张勃看上去有五十左右,圆脸长须,看着格外慈祥,正冲雷氏说着什么。而他的儿子张煜容貌上与父亲并不相似,气质也截然不同。他面无表情,坐得端端正正,一双眼睛正盯着门口的方向。
  程寻刚一出现,他便拧了眉。两人视线交汇,她若无其事垂下眼睑,低眉垂目,颇为温柔。
  “呦呦,还不快过来见过你舅舅。”母亲雷氏含笑道。
  程寻冲母亲点一点头,走上前去,略微福一福身,算作行礼:“舅舅。”
  “呦呦都长这么大了,可真像你娘年轻的时候。”张勃感叹。他虚扶了一下,捻须而笑,神情慈爱,“上次你外祖母过寿,我忙着招待客人,也没见你。原来都长这么高了,舅舅也没什么好给你的,这边有两个白玉葫芦,你拿去玩儿吧。”
  他说着摸一摸袖子,取出两个精致的白葫芦玉坠,作势要递给程寻。
  程寻不着痕迹后退一步,下意识向母亲看去,见母亲点一点头,她才双手接过,含笑道谢:“多谢舅舅了。”
  “一点儿小玩意儿,说谢就见外了。”张勃神情越发慈爱,“呦呦多大了?平日都做些什么?”
  这些问题程寻遇到的次数也不少了,她微微含笑,一一答了。
  “一转眼都这样大了……”张勃感叹,“上回见你时,才那么一丁点高。”
  说着他还用手在腰际比划了一下。
  雷氏接道:“长兄也说上回,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她瞥了一眼安静站着的女儿,轻声道:“呦呦,你二嫂给你找的花样子,你绣完了没有?”
  “啊?”程寻眨了眨眼,她不擅长针线,什么花样子?不过她心念急转,瞬间回过神来,她轻声道,“还没呢。”
  “那你先回去忙着,端娘的生辰就在下个月了。”雷氏笑道,“你不是要给她做生辰贺礼吗?”
  “是有这么一回事,那女儿先告退啦。”程寻甚是配合,她福一福身,缓缓退了出去。
  走出厅堂,穿过内院,又行了数步,抬头看见迎面走来的江婶。
  江婶一眼瞅见她手里的一对玉葫芦,笑道:“这俩葫芦好看,多福又多禄,是个好彩头,用来做压裙坠也挺好。”
  程寻轻笑,她摆了摆手:“我不大穿女装,压裙坠也不一定用得着。”
  不过这玉葫芦触手温润,质地颇佳。张大舅舅出手挺大方,却不知他此行所为何事。
  程寻离开后,厅堂里的谈话终于又回到了正题。
  张勃叹了口气:“这孩子胡闹,在国子监里与同窗争执,闹得太大,被除名了,也不能一直在家待着荒废学业。我想着把他送到崇德书院来,也不求他金榜题名,只想着妹婿能多教教他处世之道……”
  这是他之前在信里就讲过的,此时送儿子进书院,他又重提了一次,向儿子使了一个眼色,后者会意,立时站起身,向程渊施礼:“夫子。”
  程渊摆一摆手,转向了张勃:“舅兄有所不知,我虽是山长,不过书院的事情,如今多由文山打理。”
  他说着看向程启:“文山,你表弟在书院,以后你留心多照顾一二。”
  程启性子直,素来不喜欢这样的话,哪怕是自己表弟,这种要他照顾,也让他心生抵触。但毕竟是舅舅的亲儿子,又是父亲当面叮嘱的。他同样站起身:“知道了。”
  他冲张煜道:“但凡学子想进入书院,都需先经过入学测试,表弟之前能进入国子监,那么崇德书院的入学试题,想必难不倒你。离午时还有一段时间,你且随我来。”
  张煜拱一拱手:“是。”
  表兄弟俩一起离去,张勃又叹了一口气,对程渊道:“我有三个儿子,偏他年纪最小,又不懂事,最不让我省心……”
  雷氏轻笑,甚是客气:“小孩子嘛,不懂事,多教教就是了。”
  “我不比你们两口有福气,两个儿子俱是出类拔萃,呦呦也乖巧听话。”张勃感叹。
  雷氏脸上笑意微僵,她端起旁边的茶杯,轻啜一口,没有说话。
  程渊接话:“记得舅兄喜欢吃鱼,正巧入了秋,双泉河的鱼最鲜美,待会儿配上我珍藏的老酒,咱们可要好好喝一盅。”
  竟这么将话题岔了开去。
  因为有客人,程家的午餐颇为丰盛。不过程寻嫌麻烦,又要顾忌自己形象,就没到前院去,只在自己院子里用了午膳。
  她穿着女装,不好外出,饭后略坐一坐,就回房休息了。
  每日在书院,她精神集中,这会儿一放松,竟沉沉睡去,待睡醒已将近申正了。她看了看日影,估摸着张家父子已经踏上归程了。
  “呦呦,今日新做的小鱼干,你要不要尝尝?”江婶在门外问道。
  程寻闻言迅速打开门,一眼就看到了江婶手中瓷碗里盛着的金黄色小鱼干。她嘻嘻一笑:“好啊。”
  这种小鱼干,她前几日送给苏凌过,苏同学收到后,神情满足,眼睛似乎会发光,让她觉得原本就很好吃的小鱼干又美味了十倍。
  这次也可以留下一些送他。
  “张家舅舅走了么?”程寻好奇地问。
  “走了,吃罢午饭就走了。”江婶笑道,“你爹准备的酒,他都没喝,说是回去有事呢。”
  “哦。”程寻点一点头,她也觉得张家父子此次前来,肯定有事。
  尝了尝酥脆咸香的小鱼干,程寻笑道:“江婶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要是去京城东市开家食肆,肯定赚的盆满钵满。”
  江婶轻轻推了她一下:“又拿我打趣,我又怎么会开什么食肆?”
  程寻笑道:“我拿去给我娘尝尝。”
  “你娘哪里会吃这些?”
  程寻嘻嘻一笑:“我爱吃我娘就爱吃。”
  她知道她母亲自小养在深闺,一举一动皆恪守规矩,这种零嘴儿,是她母亲所不喜的。她倒也不是非要让母亲尝小鱼干,而是今日张家有客至,她想去陪娘说说话,逗逗趣。
  江婶摇一摇头:“那你去吧,你娘骂你,你可别哭鼻子。”
  “我娘才不骂我。”话是这么说,可程寻到底是没抱着小鱼干去找母亲。她寻了一个一直闲置的绣花棚子,兴冲冲去向母亲讨教绣艺。
  她出了房间,穿过月洞门,堪堪与迎面走来的两人打了照面。
  为首者一身长衫,正是她的二哥程启。另一个一身湖蓝色长袍,跟在二哥身后,却是她以为已经离去的张煜。
  程寻看见这两人,立时后退,同时背过身,低头研究手上的绣花棚子。
  怎么回事?江婶不是说张家大舅舅已经走了么?怎么张四还在这里?
  看她如今是女装,程启轻咳一声:“呦呦,不必躲了,这是你四表哥,不是外人。”
  “哦。”程寻转过身,依然眼眸半垂,“四表哥。”
  她心说,二哥觉得那是她四表哥,可张四本人未必这么觉得。她这人记性一向很好,也记仇的很。
  她眼角的余光看到湖蓝色袖口露出的手迅速攥紧又松开,她听到了张煜的声音:“表妹。”
  “表妹”两个字简单,也听不出什么情绪。
  程寻声音很低:“二哥,我还有事去找娘,就先过去了?”
  程启面容严肃,挥一挥手:“你去吧。”
  程寻冲两人点头致意,从他们身边绕过,去寻找母亲。
  待她走远后,程启冲表弟笑了笑:“我瞧你经义不错,不过在算学上,你可差的有些远了。”
  张煜不以为意:“科举又不重算学。”
  程启瞥了他一眼:“科举重不重算学是一回事,崇德书院每月测试,算学也在其中。”
  “这不是浪费精力么?算学有什么用?难道还要在会试时,一边写文章,一边默着《算经》吗?”
  程启做夫子数年,一向受人尊敬,闻言就略微有些不悦。他淡淡地道:“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若算学真不重要,就不会在六艺之中了。你既然进了书院,那就该按着书院的规矩,把算学补起来。就算做不了神算子,也不能连呦呦十岁时的本事都比不过。”
  张煜愣了愣:“呦呦?”
  程启隐隐带些得色:“她虽是姑娘,可在算学上造诣,不在我之下。”
  眼前倏忽浮现出那张娇美明丽的脸,张煜扯了扯嘴角,更加不以为然,就她么?
  他知道祖母有意让他娶程呦呦,老实说,对祖母的这一想法,他也不觉得反感,可就是隐约感到不自在。
  他和她,怎么能做夫妻呢?明明他小时候一见她,就想欺负她来着,后来还险些闯下祸。她也有很多年没去张家。
  他心头忽的浮起一个念头:不知道她对老太太的想法怎么看。
  程寻告别二哥后,一路疾行,片刻不曾停歇。她心中颇为懊恼,早知道张煜还没走,她就该迟一会儿再来。
  雷氏坐在窗下看书,得知女儿过来,放下书,笑道:“可是谁给你气受了?”
  程寻摸了摸脸颊,奇道:“怎么?难道我脸上写着不开心么?”
  雷氏忍不住笑了,拿手指轻点女儿额头:“嗯,就在这儿写着呢。”
  摆一摆手,程寻不禁笑了:“我没生气。”她将绣花棚子放在一边,扯着母亲的袖子,笑道:“娘,我方才见我二哥了,他正和,和四表哥在一起,我以为他走了呢……”
  “他不走,你以为他们这次来是做什么的?”雷氏不等女儿回答,便道,“张家四郎是来咱们书院读书的。”
  程寻眨了眨眼,好生奇怪,她记得上次张煜对崇德书院颇有微词,怎么会想起到崇德书院来?她悄声道:“他不是在国子监读书么?”她想了想:“哦,我知道了,我听说国子监学子如果连着三次测试倒数,就会被开除……”
  不是吧?那天在北乡伯府的花园,看他侃侃而谈,甚是自信的模样,竟然在国子监是垫底吗?那他心态可挺好的。
  雷氏轻笑:“什么测试倒数?你张家舅舅说,他是在国子监与人争执相斗,这才不得不离开国子监的。”
  程寻点一点头:原来如此。
  “对了,呦呦。”雷氏话锋一转,“你二哥的意思,是让你以后不再去学堂了。”
  “啊?为什么?”程寻没想到竟会牵连到自己身上,她念头微转,“是因为张……”
  雷氏神情温柔:“你在书院读书,自家人知道也就罢了,都会替你瞒着。可他毕竟是亲戚,见过你女装,难保在学堂不会认出你。若是不小心泄露你的身份,反而不好。”她轻轻摸了摸女儿的脑袋,声音越发温柔:“我的呦呦,将来还要嫁人呢。”


第36章 她想上学
  程寻心头一阵慌乱:“娘; 不用吧?我; 我三哥说; 我男装和女装差别可大了,除了亲爹亲娘; 谁都认不出来; 没必要因为一个他,我就不上学了……”
  她拉着母亲的袖子,轻轻摇晃:“娘; 你帮我跟二哥说一说。要不,我自己跟二哥说?”
  女儿一撒娇; 雷氏心就软了,她轻叹一声:“呦呦; 他以后就住在咱们家里; 跟你免不了会见面,一日两日还行,时日久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