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家娘子比我帅-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事儿自然也就谈崩了,结果这位梦想种地过小日子的小皇子就被“请”走了,唯一的主子都在对方手里,前朝那些剩下来的暗棋虽然早就被皇子遣散劝去过自己想过的日子去了,可到底对自己效忠的主子放不下,这也让这批犬戎人顺利的走到了这一步。
  “……突然有点后悔当时没去见见这位前朝小皇子了。”
  向南看完之后也学着陈大人那般在茶几上戳水写道。
  陈大人突然眼睛一瞪,拍开向南还想要去戳水的手指,“你干啥弄脏我的茶水?”
  向南“啊?”了一声,“师傅不是你先弄脏的么?”
  “我弄脏了我也能喝啊,你弄脏了我还咋喝?”
  向南顿时无话可说了,感情师傅你泡了手指头的水还准备喝啊?这时候向南还能说什么?当然不能说啥了,赶紧殷勤的为师傅换了个茶盏,又给倒了一杯茶,双手捧着献给师傅。
  陈大人这才哼哼了两声满意的接过了茶盏吸溜了一口茶水,“别说你这马车还弄得真好,喝水都不怕呛着了,回去我也要把家里马车弄一下。”
  外面的人自是不知道里面两人说了许多话,只隐隐约约听见两人瞎扯淡。
  等向南的马车到了一号实验田那里,不少乡亲都围了过来,纷纷朝向南行礼问好。
  “大人来啦?”
  “大人,今儿天这冷还来啊?”
  “大人,这土豆是不是真的好吃呀?”
  冬天里修温室大棚的向南都给免费发了二十来个土豆作为种子,这边也有专门的人给大家讲解如何正确的种植土豆这种新作物。
  之所以没有免费发放红薯种子,却是因为毕竟大棚面积有限,红薯迁藤的时候占的地儿可不少,单单是种来掐苗子吃向南又舍不得浪费。
  向南一一同这些上前问好或是提问的老乡笑着回话,瞧着大家对陈大人以及张寒他们好奇,也是坦然的给大家伙介绍了一下。
  “这位是本官师傅陈大人,京城翰林院里的,能进翰林院的可都是有大学问的读书人。”
  跟他们说啥侍讲肯定是听不懂的,向南直接说读书人,这些老乡就明白了,这是读书特别特别厉害的人。
  读书人可都是值得尊敬的,比如说他们的大人,就是读书考科举考成县令的,要是不读书,他们现在哪儿有这么好的大人啊?
  这位陈大人是大人的师傅?那就是教大人念书考科举的?
  于是一个个的都特感激的跟陈大人行礼。
  要不是这位师傅教得好让大人考上了,他们也没机会有这么好的大人。
  陈大人还纳闷儿自己不过刚露面,这些老百姓咋就对他面露感激呢?
  “前儿个不是有犬戎人要刺杀本官么,这四位大兄弟就是皇上派来保护本官的。”
  于是老百姓们又一脸感激的朝张寒等人拱手躬身,还有人拉着张寒的胳膊叮嘱他一定要保护好大人。
  “大人可是全天下最好的大人了,你们可一定要保护好大人。”
  “果然不愧是皇上赐的护卫,这一身气势,便是脸都黑得不一般。”
  张寒刘通金常都是随和的性子,此时听了老乡们的叮嘱自然是笑着应了,张寒还特活跃的跟拉着他的那位婶子拉起了家常,询问起向南的事儿。
  郑浪全程冷着脸,不过有人叮嘱这话,他也是板板正正的点头应好,无论多少人叮嘱同一句话,他都一句句的回了“好”字儿,然后就紧跟在向南身后。
  一号实验田因为这段时间来学习的百姓不少,所以向南特意在这边设立了一个“咨询办公室”,里面安排的人都是从宣传部调过来的,搭配着从庄子上临时调过来的“技术工”,两两搭配的为前来学习的百姓讲解甚至上手演练。
  宣传部经过一年的扩招,现在也不再是稀稀拉拉的二十来人了,因为有北肃郡全郡各地的人来,现在向南手上也有了六组宣传队共六十人。
  修路队也扩招至八十人,挖井队倒是没有扩招太多,目前是七十人,因为秋收之后的十月北肃郡开始全面逐步学习大山县,重要工程所需的挖井队也就要被借来借去的,现在已经是各处跑了,有时候向南都不知道自己的挖井队跑哪儿去了。
  等到大山县的乡村道路大致上完毕之后,他的修路队也要开始全郡到处跑了,便是宣传队也被借出去三队人马帮那些人培训带人。
  因着这个,向南还特意写信给付太守替他手下的这些员工讨了好处。可不能白白让人这么辛苦的到处跑,总要给点“公务员”的待遇啊。
  虽然工钱就挺高的了,可是工作也确实够辛苦的。
  太守那里直接将修路队挖井队宣传队正式规划为衙门下属部门,于是这些编外人员也成功转正了。
  当初还嫌弃宣传队又累又没前途的人,现在可都羡慕得不行,不过这时候再后悔也没用,毕竟大家都想进宣传队,宣传队挑选人的条件自然就拔高了。
  现在制药厂跟矿厂都步入正轨,目前还在不断扩大规模,县城里许多人都有了固定工作,大家条件好了,种地的农户们也因着含劲草增收粮食增产。
  大家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县衙推出一条新政策,大家都积极响应。
  要是以前让他们花钱修什么温室大棚搞什么冬季种植,谁也不敢,可现在不同了,只要是大人说可以的,他们想都不用想就愿意站起来跟着大人干。
  当然,这样一来也给了向南很大的压力,每次要推广什么东西时都要再三考虑,并且将大家的后路安排好。
  一号实验田的热闹自是不用说,这段时间几乎每个村都有人在盖大棚,需要的煤炭第一个冬季也由县衙发放。
  这边负责接待老百姓的人听说向南过来了,自然是连忙跑来拜见了一回,向南也不愿意在这里耽搁他们干活,陪着陈大人转了转,一行几人又乘了马车往庄子那边赶路。
  相比起一号试验田,二号试验田就更严谨了,若说那边是菜市场,这边就是办公楼。
  因为很多都是新的尝试,向南需要有人记录各种变化,甚至每天都要有人去测量记录苗子的高度茎秆周长。
  在这里,目前正在试验的是秋天里才收的北肃郡本地苞米与南边沿海和吴越郡苞米的杂交种出芽率以及后续生长情况,另外还有旱种水稻生长,以及不同种类发酵肥肥土情况。
  现在自然不可能用专门仪器进行检测,所以向南只能选择用泥土跟不同发酵肥以相同比例混合铺在地表,撒上尽量质量一致的种子,观察种子在不同土壤上的生长情况。
  这些都是比较细致的操作,向南也对照顾这些项目的人有比较高的要求,第一个就是要有耐心要足够细心。
  这边都是被划分成了一个个区域,向南带着陈大人一个个看过去,陈大人摸着小胡子连连感慨,“你小子果然种地都能种出名堂来,这么细致,便是皇上搞的那个皇庄试验田都比不上你这儿。”
  向南揣着手吸了吸鼻子,“皇上不是有温泉庄子么,在那儿种啥都成,不过要我说,皇上这个皇家试验田还是很好的,毕竟皇上手上的资源跟我这儿比起来,那可真是富户与佣户的区别。”
  这说法让陈大人笑了,想想还挺贴切的。
  作者有话要说:  向南:媳妇儿我梦见我眼瞎了你带着孩子跑了不要我了【呜呜呜~
  阿悦:……你当初一眼就觉得我漂亮得跟小仙女儿一样,不就是眼瞎了么?乖啊我早就知道了
  陈燕燕:徒儿,你这想法很好啊,要不要试着写点话本子?


第117章 过年
  陪着陈大人看过试验田之后,向南又带着陈大人去制药厂火焰山矿厂看了看,最后还去试了坎儿井里面的水,这会儿都冬天了,偏偏地下水因为是流动且深埋地下,反而显得还有一点暖。
  “看见这个就想到了当年你院试写的那篇文章。”
  那时候就觉得这写文章的人忒会想了,可谁又能想到,当初文章中所写会这么快就成真了呢?向南也想起了自己第一回 上考场的情景,此时想起来自然也是觉得好笑却又怀念。
  当然,也就是类似于高考之后对青春的回顾,要真让他再选择回去,那肯定是打死也不愿意的。
  陈大人还说这回他从京城出发的时候皇上还叮嘱了他好几回,让他好好给他画几幅大山县的画回去。
  “老关是很想自己来的,可惜他就是出家门去外面逛一逛都要偷偷摸摸的,可怜得哟。”
  因为是在外面,陈大人提起皇上都是说老关,皇宫也就顺其自然以“家”替代了,虽然跟着的郑浪他们还是能隐约猜测到。
  毕竟郑浪跟张寒家里都是有些来头的,也都知道当今圣上出门在外给自己取的别名姓关。
  不过陈大人跟皇上那可以写成几十个话本的君臣关系,张寒也就跟郑浪笑嘻嘻挤眉弄眼甩个表情,可惜郑浪跟在向南身后三步远的距离板着脸假装眼瞎耳聋不为所动。
  至于刘通跟金常,只觉得这个老关实在太可怜了,听起来应该是跟陈大人一个年龄段的,怎的这会儿出个门都要被管着?
  向南想着老关眼巴巴盼望着陈大人画画回去给他看的模样也是觉得好笑,“若是咱们大业若是处处都是平坦大道,关叔想要在北边走动就方便多了。”
  事实上交通对于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性地位有多重要是谁都知道的,正所谓兵贵神速,可惜真的要实现起来却着实不容易。
  要知道华国都是建国后六十多年才实现的,大业朝尚且还是小农时代,不用说也知道不可能跟向南自己曾经所在的华国相比。
  十一月下旬的时候陆陆续续下了几场小雪,直到十一月末的那天晚上才一夜之间铺天盖地的一片雪白将北肃郡完全淹没。
  陈大人裹着衣裳喝着烫得温热的小酒再欣赏一下雪景,别说,还挺惬意的。
  可惜向南这边却是翻着关于大山县甚至北肃郡的气候数据本子皱着眉头。
  去年大山县的雪虽然也是十一月中旬才铺上的,可事实上第一场雪也是十月末就下下来了,可今年却是十一月中旬才陆陆续续下了些小雪,还是那种落下来就化开的那种。
  前几日向南派人查看了一下郡城那边以及附近县城铺雪情况,总体趋势都是积雪延后的。
  天气有些反常,向南开始愁明年会不会没办法像这两年这般风调雨顺。
  向南放下卷宗,叮嘱庄子那边多划半亩地的面积出来加紧冬季土豆种植,土豆生长在地下,且旱涝都能适应,若是明年真有个啥情况,多种点土豆是比较好的选择。
  开春之后向南准备尽量多发放土豆种,另外宣传队那边也不能放弃对村里初次尝试大棚种植土豆的农户的询访。
  当然,大雪封山的地方向南也没办法,毕竟不能这种情况下还让宣传队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干活,所以询访的也只能是县城附近那一二十个村子。
  “下雪晚的年头也不是没有,再则现在咱们耕地浇灌也有坎儿井解决,大人很不必如此担忧。”
  宋县丞说是这么说,可自己劝着向南注意身体别太操劳了,转身自己却是又去检查了含劲草储备量以及县衙粮仓。
  另外还将县城外的大河也跑去看了两回,气候异常导致的灾害,无外乎干旱或洪涝,粮仓与河重要,制药厂那边也需要保证能够持续运行。
  毕竟这制药厂若是出问题了,结果将会导致整个大山县几乎每一个家庭的一项经济损失。
  而且去年送了药去边城军营,那边传回来的反响还不错,朝廷继续向他们下购买订单,若是止血散供应出了问题,对于军营那边来说可是个不小的问题。
  今年因为这个,宋县丞连春节都没回家,也就亏得向南没有看出来,要不然铁定愧疚,毕竟他也就是一种推测。
  这却让宋县丞陷入了无法缓解的忧患中,大冬天的都叫了衙门里暂时闲下来的衙役帮忙将粮仓里该修的修该补的补,连老鼠洞都用水泥抹了缝子,就怕粮仓里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存粮被糟蹋了。
  外面积了雪,向南这会儿是真的闲下来了,等年前照旧送出去几车年礼又收到几车年礼,向南到这个时空的六个春节也就过了。
  今年有陈大人跟大家一起过,家里最高兴的莫过于笑笑了,毕竟陈大人那性子跟笑笑自然是能玩到一处去的。
  笑笑十一月里过了三岁生日之后几天就是向南二十六的生日,想想六年前跟赵悦成亲,向南这一晚又很健忘的忘记了当初自己抱着凳子哭了之后发的誓,又一时兴起喝高了。
  还没散席呢,当着宋县丞陈大人以及两个孩子的面儿向南就抱着媳妇儿唠唠叨叨说了许多废话,有的能听清有的含糊不清,总之就是抱着赵悦脑袋埋在对方肩膀上,搞得赵悦脸都红了。
  好歹这也是当着外男的面,实在是不像样子,还抱着她撒娇。
  不过想想明儿这厮醒来知道这些之后肯定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见陈大人跟宋县丞,到时候偏偏又不得不见,赵悦顿时也没觉得多不好意思了,正所谓有了对比就有了底气。
  并且赵悦也下定决心下次待客的时候掐着自家男人脖子都不许他再喝多了,喝一次闹一次,还回回都找她撒娇卖痴的,放在两人房间里的时候自然是种乐趣。
  可叫别人看见了传出去,难免要被人私底下笑话。
  陈大人倒是看戏看得起劲,还故意逗向南,“怀允,阿悦说明儿就要带娃娃们回老家不跟着你留在大山县啦!”
  醉酒的向南反应了一下才想起来自己就是怀允,阿悦可是他媳妇儿,咋能带着娃不跟他一起了?
  向南顿时就着急了,可惜舌头已经打结了,说起话来也是含含糊糊找不到调儿,到最后向南干脆不说话了,一把就将人给抱着出了待客的偏厅,踹开房门顶着外面鹅毛大雪就脚下飘着往正屋那边跑了,连孩子都不管了。
  阿泽伸着脖子瞅着爹确实没有把娘摔到院子里,这才放了心,放下筷子去关了偏厅房门,回来后还板板正正的跟陈大人和宋县丞替自己爹致歉。
  “师公宋伯,父亲失礼之处还请二位长辈见谅。”
  说罢还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一双小手端起自己的杯子以茶代酒跟两位碰了一杯,把陈大人逗得笑得不行,直说回去一定要好好问问钟清清这两年到底是如何祸害他徒孙的。
  笑笑三岁多已经懂事了,能听得懂大人们说话,自己说话也算利索,这主要也是因为笑笑是个话唠。
  喜欢说话,常说常练自然口舌就伶俐了,这会儿见哥哥跟陈大人和宋县丞碰杯喝茶真好玩,自己也晃着两条小短腿跳下了自己的专用椅子,端着自己的小杯子奶声奶气的要跟师公碰杯。
  为啥要先跟师公碰杯?因为师公跟她玩得最好呀,来了这边还找了木匠给她打了小木马,她爹给小木马加了小轮子,每天笑笑就喜欢让人骑在小木马上让人拉着她跑来跑去的玩。
  通常拉小木马这个活儿都是白云或者蓝天来,可惜蓝天白云他们都像去年那样被放假回自己家陪家人过年去了,要不然笑笑也是要跑去找他们碰杯的。
  第二天向南直接一觉睡到了中午,连早上的汤圆都是迷迷糊糊的时候被赵悦扶着靠在床头囫囵吃了几个,甜得发腻,向南不喜欢吃,不过还是皱着眉头使劲儿按照家里的人头给吃了几个。
  吃汤圆么,向南就求个团团圆圆,家里加上娘一共五个人,向南就吃了六个,多吃那个是提前给自己未来孩子备着的。
  给笑笑过完三岁生日,向南就已经在打着劝媳妇儿再生一个崽的主意,可惜赵悦一直不愿意,声称自己现在就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娘了,再来一个她就要累死了。
  向南很不明白为啥自己在媳妇儿所说的那三个孩子中。
  春节这么一过完,向南又开始日常办公,今年米老头修了年假,要过完元宵才回来,去年还以为留在这边能过个清静日子。
  结果没想到大年初二就被上司抓了壮丁开始忙着整理县衙里各种卷宗啊册子啥的,今年说不定又要干啥。
  米老头这回学聪明了,再也不嫌弃家里儿子闺女女婿儿媳孙子孙女们闹腾了,再闹腾只要他叮嘱一声不也没人会来吵他么?
  总比留在县衙累死累活来得强。
  因着米老头不在了,去看望大河书院学子们的任务自然也就落到了向南头上,虽然现在向南是在大力发展经济农业,可读书人无论哪个时空哪个年代永远都是珍贵属性人才。
  向南一开始去的时候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要说的,可等到真的面对齐聚一堂甚至很多冒着风雪特意从山里步行返回书院的学子,向南却是一时忍不住说了许多。
  “想当年本官跟你们也差不多,考秀才那回院试还是参加的七月录遗,家里本来就没啥钱,若不是本官夫人钱财上的支持,怕是还要跟一群人就挤在隐含潮湿的货仓里不吃不喝两天一夜到郡城里参加科考……”
  对于自己考取功名的途中所受到的帮助,向南并不觉得有什么好隐瞒的,因为他收到的都是善意的没有算计的帮助。
  对于这一点向南也感慨了一回自己运气是真的好,说不定自己还是上天众多远房亲戚中的一员。
  这个说法叫下面的学子们笑了一回,毕竟谁当官了还能说自己是运气好,可向大人说来却因为坦然而变得幽默了。
  向南说了很多,有用的比如说贡院考场是啥情况又有哪些规矩,被搜身之后要注意及时查看自己的东西别顾忌形象忙着去收拾自己。
  有啥响动也别好奇的去瞅,对于这些向南举了自己遇见的一些例子。
  又鼓励大家平日里也要注意锻炼身体,这里自然是要举例说说那些明明有文采却因为身体撑不住而躺着提前出考场的人。
  另外在号房里如何让自己过得更好,考前如何缓解紧张心态,等等等等。
  又有一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还没啥用的话,比如说以后无论是干啥都要对得起国家过得起养自己的一方水土父老乡亲。
  “当今朝廷还是很清明的,只要你肯干事实会替老百姓着想,能为朝廷做贡献,若是遇上那等故意为难你们逼着你们要去行贿贪污同流合污的上司或同僚,到时候也别愁,算计来算计去也没什么意义,大家大可以学学本官,找准了靠山到时候给靠山打个小报告,什么都能解决。”
  学子们哄笑,有人举手发问,“大人,咱们都是没啥背景的普通人,运气也不一定能有大人这么好,那咱们该跟谁打小报告求助呢?”
  向南眉头一挑眼睛一瞪,拍着大腿反问,“废话,本官既然做了大山县的父母官,自然就是你们所有人的靠山了,哪怕以后调走了你们但凡有个什么麻烦事没法子了,都能写信给本官告一状,要是太严重了本官解决不了,那本官自然是往自己背后靠山那里寻求帮助。”
  这话说得大家伙笑着笑着又心酸得想哭了。
  “大人,您是不是今年就要调走了?”
  这个问题一说出来,原本还轻松的大堂顿时一静,有几个年纪稍小的甚至还偷偷垂眸擦了把眼角。
  向南也不想提这个问题,自古离别总是叫人惆怅的,向南笑了笑,没直接回答,“这个不还是要看咱们大家伙儿的顶头老大决定的么?总之无论你们以后有什么样的成就,或是入仕或是耕地或是继承家业经商,只要是咱们大业兢兢业业为国家发展出一分力气的人,咱们最大的靠山就是圣上。咱们能遇见这般好的皇上是咱们的幸运。”
  之后又转了话题说起这两年大山县的改变,大家又有什么想法,这才算是将低落的气氛扭转了过来。
  最后向南又鼓励了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能去投到县城城门口的意见箱里。
  “大业是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大家庭,圣上是咱们的领头羊,有了大家强大才有小家的安定幸福,无论咱们是何种身份,哪怕是路边的乞丐,只要有心,都能为国家的发展出力。”
  这番轮调自然是之前向南就在皇上面前提过的,要不然向南也不至于当着学子的面说,要知道说不定以后这群人里就会有他未来的同僚,今儿说的话自然是不可能一点不露出去。
  好在皇上对于向南这种轮调也挺赞同的,加强皇权跟领头羊轮调并不冲突,这种轮调甚至还能调动老百姓对整个国家发展的积极性,认为自己每天的付出都是在为国家的强大做贡献。
  一种爱国的澎湃情怀自然而然涌现。
  爱国,并不一定非要等到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时候才能爆发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向南:阿悦师傅跟老宋为什么今天看到我就笑?我问他们他们又说没事,到底有啥事儿?
  阿悦:他们没说?哦那就是没事,你别瞎想【暗道:好歹也是自己男人,自己该心疼着,还是别跟他说了
  陈大人回去以后跟钟清清皇上太子分享了此事,钟清清太子皇上又转身跟其他人分享了此事,一传十十传百……
  然后咱们阿南就被许许多多的人莫名其妙的笑话了一辈子。
  几百年后,现代化课堂上,有历史系教授讲到大业朝盛世发起人向怀允时指出,有野史写道……


第118章 意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