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家娘子比我帅-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阴险善变,这种认知追根究底还是源自于“不了解”。
  所以文化上,皇上很应该让大业朝老百姓知道我们大业朝有多大,国土上又有哪些民族,这些民族又有什么风俗历史神话忌讳。
  而后向南这里再带一波少数民族特色商品,让大家看见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创造出的美。
  之后再利用“大业民报”时不时的说些小篇幅的某某少数民族的节日或者特殊习俗引起的笑话,让大家在轻松愉快里就能知道,原来某某民族还有这种习俗啊,以后自己遇见了一定要注意了。
  这事儿向南自然是就想到了卫江被踩脚的事儿,对着书信就乐乐呵呵笑了半晌,然后愉快的将这件事也写在了寄给皇上的书信里。
  让皇上乐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禀报一回探探皇上对此事的想法。
  卫江跟苗凤的亲事可不是普通的两个年轻男女的事儿,因为民族的不同,这桩婚事已经带上了政、治色彩,向南不敢保证若是自己不主动提起,皇上以后知道了会不会觉得他在利用自己的人跟东云郡最大的少数民族苗族牵扯上关系。
  这种如同“联姻”的事儿,不适合隐瞒不报或者独自做主。
  事实上卫江现在对苗凤三缄其口不肯明确说出什么答案,也是有这方面的顾忌。向南倒是担心卫江再这么拖着会把好好一个姑娘给气跑了,卫江倒是对苗凤很有信心,便是心里再着急也做出淡定的模样表示全凭大人做主。
  这么一来向南倒是有了不小的压力了,毕竟瞧着老卫这是老树开花啊,要是他这里不抓紧时间搞到皇上老大的允许,老卫这里又让心上人给跑了,那他岂不是要害老卫光棍一辈子了?
  信件都给寄出去了,因为有张寒郑浪,向南寄往京城的信自然是走的特殊通道,普通驿站少不得会被地方势力侵入,现在这位廖太守又不是向南的靠山,自然要小心为妙,不能再像在北肃郡那边那般万事不操心了。
  信件寄出之后,向南又去试验田转了转,五天后卫江带着向南一封亲手书信,提溜着苗凤一起前往一指山山寨。
  苗凤虽然说自己离家出走前留了书信,可毕竟一个姑娘家出来太久也不合适,留在县衙五天已经是极限了。
  且赵悦也跟苗凤保证过一定会劝向南多多给老族长通信,到时候就让卫江送信,苗凤这才高兴的抱着赵悦亲了两口,乐颠颠的跟着卫江走了。
  这回卫江连同书信带去的还有几十本之前就约定好要放到一指山山寨里的苗文书籍,这些都是恭依教谕翻译出来的。
  等一指山的苗人们接受了这些书上的内容,到时候向南再派遣恭依教谕时不时上山开学堂教大家学习汉文。
  当然,介于人才稀少以及猜想山寨里能接受学习汉文的苗人不会太多,向南也只准备在一指山山寨实行这个,不准备每个山寨都派人去。
  毕竟便是在汉人里也不是每个地方每个人都会上学堂学习,向南要的只是一个风气,一指山山寨作为苗族中隐隐领头羊。
  只要他们在这方面缓和了态度,再经过时间慢慢推移,其他苗人对汉人以及汉文化也将不再如从前那样抵触。
  向南追求的并不是三年里就大家欢欢喜喜手拉手好朋友,向南定的目标是各民族走出来,共处一个地方保持和平。
  等到卫江送走苗凤,赵悦直接将查出的铺床丫鬟夏花告知了向南。
  原本赵悦是准备直接将夏花发卖的,毕竟自己的男人被别的女人窥觑,赵悦还真做不到大度的留人。
  可偏偏向南非要将夏花下大牢,“阿悦你就是太单纯了,万一这夏花是别人安排的探子呢?”
  原本还跪在地上哭诉着想要求向南可怜可怜她别把她卖掉的夏花顿时哭声一顿,不敢置信的抬头看向南,那眼神就像在指责向南是个始乱终弃的负心汉似的。
  向南顿时指着夏花跟赵悦道,“你看你看,我根本就跟她没关系,她居然用这种眼神想要污蔑我,肯定另有所图!”
  向南是真的真的坚信夏花有别的歧途,赵悦无奈摇头,只得放任向南去折腾。
  夏花万万没想到,自己只是羡慕嫉妒夫人所以生出了心思,又因为发现夫人跟大人不和,于是动了念头,这还没实施呢就被揪出来了。
  揪出来也就算了,顶多是被发卖,可夏花不甘心啊,大人长得好性子也温和,跟夫人来武陟县这么久夏花还从来没见过大人生气。
  眼看着夫人那般没有女子温柔气质都能获得大人全心全意的对待,夏花嫉妒得每夜都难受得睡不着觉,为了大人冒着被发卖的危险,在夏花看来完全值得。
  结果事发了,恶毒的夫人也确实要将她发卖了,夏花只是在被发卖前想要再搏一搏大人的怜惜。
  哪怕最后不能得到怜惜,好歹也要让大人看穿夫人那一点也不善良温柔宽和的真面目。
  然后她等来了什么?等来了夫人无奈的眼神以及大人警惕审视的目光。
  直到被扔到大牢里夏花都没想明白,为何自己只是想爬个床而已,最后怎么就被强行扣了顶别有所图的奸细的帽子?
  向南将夏花关起来后,让赵悦好生在房间里呆着,自己特意叫了壬县丞过来了解当初买夏花的情况。
  “这、夏花当初是在中人那里买的,这中人是熟人,应该不会将身世不明不白的丫头卖给属下,因为当时他是知道这丫鬟是要进县衙的。”
  壬县丞得知夏花搞事,也是心有惴惴,毕竟春夏秋冬那四个丫头可是当初他送给大人的。
  “来路清白也有可能是伪装的,总之现在连员外那边情况还不明朗,咱们还是小心为上。”
  向南想到的是当初那个啥梅花的事儿,小小一个村子居然能牵扯出北边犬戎以及前朝王子,向南觉得这种事还是小心妥当为妙。
  壬县丞表示自己会派人去这几个丫鬟家里查探情况,另外四名原本就匹配的下人向南也安排了人去查,等确定没有问题,向南这才放心了。
  自来到这武陟县,一开始就是长青帮,等长青帮被挪开了又出个连员外,向南举得等连员外的事儿搞明白之后怕是又要出个苗族的事儿,顿时觉得自己这回来武陟县简直就是搞斗争的。
  卫江过了两日从山寨回来,带回了老族长的回信,又禀报了“图书馆”已定下,向南暂且让卫江去休息一番。
  蓝天这段时间都在跑商铺的事儿,向南给老族长写信就提到过这个事儿,第一批肯定是不可能让苗人自己下山进县城出售刺绣等物,向南就拜托老族长在山寨里设置一个收购站。
  等一段时间数量多了,再一起送过来。
  第一次合作,向南也站在老族长的位置替对方设想,直接让卫江带了一些银两过去,也算是先付款后拿货,也不怕老族长那边出问题。
  毕竟现在是向南这边希望能博取苗人的信任,自然要首先拿出足够的诚意。
  向南都这样表示了,老族长自然不会不识趣,顺利的接了向南递过去的橄榄枝,表示一定会替向南好好宣传,且质量上也会替他把好关。
  目前向南有两家商铺,一家收购民族风的刺绣服饰首饰,一家收购易于保存且外面又恨难得的山货。
  这个就是面相整个武陟县老百姓的,不拘什么民族。
  等一个月之后京城那边寄过来一批京城的东西,这两家店铺也能在收购的同时销售京城之物。
  当然,一个月后,周子才以及林渊那边应该也能运送一批他们具有那些地方特色的货物,那些也是要用来上架出售的。
  “大人,金常跟刘通回来了!”
  这晚向南跟赵悦吃完了晚饭,正在后院书房里同大树商量店铺的事儿,蓝天那边就撒丫子跑过来禀报。
  向南高兴得立马站了起来,想想还是让那两人先洗漱一番再吃个饭再过来,向南又坐了回去,吩咐蓝天让金常他们两别着急,先吃饭收拾好自己再过来。
  却是没想到这边才刚吩咐完,风尘仆仆一身邋遢的刘通跟金常却是急匆匆进了书房。
  向南看二人脸上紧绷眼睛却精光湛湛,知道这两人定然是有不小的收获,连忙派蓝天出去守着,大树自觉一拱手出了书房,跟蓝天一起守在外面听不见书房说话声的位置。
  见书房里没人了,刘通跟金常这才禀报具体情况,“大人,这连员外果然有问题!”
  刘通跟金常二人先是去了一趟连员外的老家,因为乡下突然出现陌生人会比较显眼,两人装作是从北边来的商人,想要在本地收些东西带回北边卖。
  南北商人这种存在虽然东云郡比较少,可也不是没有,这种商人因为挣的是南北差价,所以在当地收东西一般不拘多少,给的价钱也还不错,因此刘通金常二人一路走过去都受到了乡亲们的欢迎。
  刘通跟金常两人本就是北方人,长得高头大马骨架子大,一脸络腮胡也十分粗狂,再操上一腔北方边关那边的调子,便是谁来也分辨不出真假。
  刘通跟金常有选择性的绕着连员外故乡转了一大圈,打听来的消息都是连员外如何如何好,发了财也不忘提携乡亲们。
  刘通跟金常逗留了两天,见问不出什么消息正要准备走,却是意外碰上了一个当地的老混混儿言谈之中似乎对连员外颇为不屑,刘通二人一问,才知道这人是有名的无赖混混儿。
  连员外这样从穷苦小货郎发展成大商户,自然是会引来嫉妒,这混混儿就是其中之一。
  刘通跟金常却灵机一动,寻了个机会跟那混混儿套上了交情喝了顿酒,知道这连员外十几年前发财发得是死人财。
  那混混儿表示自己听到过风声,那连员外去了某某山回来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就突然说是做生意发财了。
  混混儿还说自己也去那座山附近转过,可惜遇见了鬼打墙,还撞见了吊死鬼,吓得再不敢去那里了。
  混混儿觉得连员外说不得就是跟鬼怪做了交易换了钱财,说不定这十几年都是在跟死人做买卖,要不然咋拼了命的掏银子做好事?
  要是他的话他才不会掏钱干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混混儿喝醉了,醒来之后也不记得自己说了什么话,从金常这边又哄骗了两个钱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金常二人也不以为意,只佯装气愤的喝骂了一番,骂骂咧咧的表示那个村儿的人人品不行,不准备跟他们做生意了,这就脱身离开。
  两人之后就开始去了混混儿所说的那座山。
  因着害怕被发现,这二人从战场上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正所谓艺高人胆大,所以昼伏夜出,小心翼翼的接近那座山。
  二人搜寻一番无果,却也是凑了巧,一日竟然在悬崖之上发现山下有一队人马趁着傍晚夜色偷偷进了山,金常二人在这边绕了一阵也知道了这座山就是远近闻名的鬼山。
  当然,原本这座山不叫鬼山的,不过十几年前突然就闹起鬼来了,所以大家现在都习惯性以这个名字称呼此处。
  这闹鬼的时间又是十几年前,金常二人认定连员外跟这里定然有所联系。当晚二人悄然跟在那一队人马后面……
  “大人,您猜咱们发现了什么?!”
  刘通说到此处也是眼睛里精光闪闪,金常在一旁也是十分激动的模样。
  “大人,那鬼山内,竟是有一座银矿!”
  作者有话要说:  向南:!!!
  我艹我是不是自带矿藏资源探测器走哪儿发到哪儿?发达了发达了……
  可惜又要上交国家【哭唧唧


第137章 宣传队
  向南听到这个调查结果也是一惊,顿时坐不住了,连员外这就是私自开矿造银么?这可是全家杀头的大罪。
  不过单单是连员外一家可不敢真搞这种事儿,而且私自开采银矿再铸造银子也不是简单的事儿,怕是这里头又牵扯了更多的人和事。
  从开矿到冶炼再到铸造最后投入市场洗白银钱,可需要一条完整的流水线。
  向南越想心里越是乱,让两人将此事隐瞒住,自己回了正房吹了灯烛头靠着头悄悄说起了这个事儿。
  “怕是里面牵扯太多,咱们一动就要粉身碎骨了。”
  赵悦没想到这种事都能被他们遇见,也是心头一紧。
  向南连忙安慰的亲了亲赵悦鼻尖,低声安慰,“别怕,我跟你说也就是让你知道这个事,这段时间都小心一点。我明天一早就寻个由头让张寒回京一趟,亲自给皇上送一封密报。这种事还是交给皇上去解决最好,咱们别插手。”
  一位出生世家且年轻单身的男子,能有什么合情合理不引人怀疑的借口突然从外地不得不快马加鞭赶回家呢?
  当然是家里突然为这位年轻男子订了门婚事,然而男子极度不满,于是收到信之后迫不及待的亲自赶回去阻止父母长辈。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奔丧也是好借口,可惜向南还不敢用。
  古代可不像现代,现代某某工地上某某人要找老板拿钱了或者老板要拖欠工资了,借口永远都是老婆/孩子/父/母在医院躺着急需用钱之类的。
  可在古代这种话却是万万不能说的,便是借口家里人生病卧床也是不吉利的,向南还不至于傻到那种程度。
  张寒虽然不清楚到底是出了什么事,不过看见刘通金常回来了,想来应该是连员外那里查出什么不得了的东西了,这还是张寒第一次看见大人板着脸一脸凝重的模样。
  张寒得了命令,回头简单收拾了一身衣裳一包干粮,再带上水囊,一路快马加鞭往京城赶路。
  张寒的离开倒是在县衙里被人念叨了几回,也只是议论张寒老家父母要给他定媳妇结果他还不乐意,旁的一点没透露出去。
  壬县丞那里向南也没敢透出风声,只是私底下让壬县丞再小心些,该怎么跟连员外相处还是怎么来,这段时间别露出马脚。
  壬县丞顿时心头一紧,这段时间?难不成大人已经想到法子对付连员外了?
  这连员外果然有问题?
  不管如何提心吊胆,可壬县丞面上一点不敢显露,期间连员外请他去太白楼喝酒吃饭壬县丞也照旧去了。
  连员外还就当初送美人的事儿拜托壬县丞帮忙说句好话,只说自己得了两个不一般的美人儿,一时想到大人后院空虚,这才脑袋不灵醒做出这种蠢事。
  连员外另外还送了一盘的银元宝当做酬劳。
  若是在此之前连员外这么说,再送上这么多银元宝,壬县丞怕是真要相信,继而高高兴兴的收下银子。
  可此时已经被大人慎重提醒别小心行事,跟连员外正常接触可也小心点别收连员外任何东西,壬县丞自然是推脱,脸上佯装无奈的叹气,“连员外啊,不是老弟不帮你,实在是这事儿叫咱们夫人知道了,夫人怕是要剥了我的皮。”
  这种跟后院沾上关系的事儿,用夫人当挡箭牌自是再好不过,连员外也就没好再继续强求了。
  刘通跟金常回来了,向南这才好再继续出门,三个护卫少了一个也不碍事,总归张寒是正大光明回京城“拒亲”的。
  自去年过来武陟县,比之在大山县的时候,向南可以说是清闲了不少,毕竟这边农耕是比较成熟的,向南推广土豆红薯也不着急。
  一号试验田在那儿搁置了这么一两个月,又经过汉人宣传队这边的宣传,倒是陆陆续续有些胆大的老百姓去参观过了。
  向南准备等今年秋天收了土豆红薯之后再办个试吃的活动,也算是将土豆红薯推广出去,不论是用来代替米粮填肚子还是当成菜肴给饭桌上添一道菜,都随老百姓们的意。
  相对于武陟县,向南却是更关心大山县那边,去年离开前向南也没来得及等到土豆红薯收获,等春节的时候倒是收到了老宋的信,说是大丰收,大家伙都很高兴,来年一整年都不用愁口粮了。
  且因为土豆红薯被皇上下令要在北方地区推广,一时间大山县出产的土豆红薯都被朝廷不限量收购。
  若不是因为价格可以压着,怕是这东西还能卖个高价钱。
  价格这事儿倒是向南跟皇上提过的,若是真的今年高价收购了,怕是明年要激得市场失衡,到最后倒霉的还是后来跟风大量种植这两样东西的老百姓。
  推广期间,还是由朝廷强制压住这杆平衡杆更妥当。
  向南惦记那边今年地下水井道路修葺以及植树造林的成效,不过这会儿也不适合写信跟老宋提这些,毕竟现在是老宋当县令了,只能按捺住自己,等到今年秋收的时候再问一问。
  向南在庄子上忙活了两天,又记录了一下这边土壤特性气温降水等情况,这边琢磨着回头给皇上写信拜托皇上派人送几棵橡胶树过来适种。
  跟赵悦正谈着这事儿,向南刚回到县衙,却是看见闻衙头带着卫江满脸凝重的上前禀报了宣传对的事儿。
  “大人,汉族宣传队三小队的人出事了。”
  宣传队一共二十人,五人一队,共有四队汉族宣传队。
  宣传队开始下乡搞宣传已经有一个来月了,之前的工作情况也都会固定时间的往县衙这边报,最后由壬县丞统计整理,交给向南。
  向南查看后觉得没问题就敲戳盖章而后收起来,这个就是以后向南去认识辖内乡长亭长里长们的资料了。
  里面收集来的民众意见困难,向南也都让壬县丞整理成册,等待陆续解决改善。
  可以说因为工作的顺利进展,让向南根本没想过宣传队的人能出事,要出事也应该是什么意外之内的,可看闻衙头跟卫江的面色,怕是不是这么回事。
  “怎么回事?宣传队的人怎么样?有没有伤亡?”
  向南连忙从马上翻身而下,一边的赵悦也跟着翻下了马,眉头紧皱。
  自几天前的晚上向南跟她说了银矿的事儿,赵悦这几天虽表面上没显露出来,可心里却十分紧张,但凡有个风吹草动的都担心是不是连员外那里看出点什么,想要先下手为强。
  向南一时间倒是没想到那么多,只听闻衙头拱手禀道,“三小队的人去了个叫陈家村的,遇上村里有事被殃及了进去。先前三小队的人被村里人直接给拘住了,三小队趁夜逃跑,却被陈家村的人追赶,长青帮两位壮士逃了一人回来,其他的……”
  其他的是死是活,也并不清楚。
  向南闻言顿时一怒,当初他在大山县遇见的虽然也有愚昧的百姓,可大体上却都是奉公守法的。
  却没想到在这武陟县居然遇见了胆敢公然对衙门里公务人员动手的,便是连长青帮的人都不放在眼里,可见那处怕是刁蛮成性,眼中只有村子没有朝廷。
  好在那陈家村距离县城也不算太远,向南立即让闻衙头点了人马,卫江那边的捕快也全部出动,自己亲自上马带人准备去救人。
  赵悦自是带上弓箭佩刀打马跟上,县衙里共有四十多名衙役,向南这回直接就点了三十五人走,这边气势汹汹的刚走到借口,迎面就遇上了同样气势汹汹骑马而来的雄戚。
  雄戚身后也跟着数十人,这几十人不像向南身后的衙役制服统一腰挂佩刀,可也是各自操着杂七杂八的武器满脸杀气。
  远远见到向南,雄戚也顾不得翻身下马行礼了,只抱拳豪气的行了个江湖礼,“大人,草民此番失礼了,听闻陈家村之事,草民料想大人定然要亲自前去,草民自请一同前往。”
  陈家村挑衅的可不仅仅是县衙,还有长青帮。
  雄戚刚全权接手长青帮,哪怕不是出于为兄弟报仇,此时也必然是要去跑一趟的,好叫人知道长青帮虽然收了獠牙不再肆无忌惮的伤人,可依旧是当初那个叫人不敢轻易招惹的帮派。
  向南自是理解的点了点头抱拳回礼,两边客套一句,便汇聚一团,杀气腾腾的往陈家村赶路。
  从县衙骑马到陈家村约莫一个多时辰,因着越接近县城,聚集的居民村落越多,这也是为何一个来月了宣传队的工作范畴还在这边。
  向南他们身后跟着的衙役以及长青帮成员此时也知道情况紧急,跟着前面大人/老大的马屁股沉默的咬牙小跑着赶路。
  而向南也在路上慢慢知道了具体情况。
  原来三小队的人前几日到了陈家村,却遇见了逃出来的一个年轻寡妇,这寡妇得知宣传队的身份,眼见自己跑不掉连忙向宣传队的求助。
  宣传队的人自然过问此事。
  村里人说这寡妇不守妇道要实行族刑,那女子却说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新郎已经去世,现下婆家要将她害死殉葬,求宣传队的人救她。
  这事儿就麻烦了,宣传队的也不知该信谁,准备让大家缓一缓,他们好将此事禀报大人再做定夺。
  可这话一说就坏事儿了,村里的人害怕宣传队的人真禀报到大人那里,居然斗胆将宣传队的人都给关了起来,想着等处理了那寡妇再放宣传队的人走,到时候他们只要全部统一口径矢口否认有这事儿,便是宣传队的人叫来大人也没法子。
  可宣传队的人却不知道他们的打算,只以为这村里的人要将他们都给害了去,于是宣传队的人连夜逃跑,这就发生了后面的事儿。
  向南知道村里人一开始的打算却完全没有松口气的感觉,现在陈家村的人发现宣传队少了一个人,怕是要担心夜长梦多,直接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