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十年代学霸重生日常-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够参赛人数的还没碰到过。
  评委组副组长道:“这个问题确实应该考虑下,以后万一再碰到该怎么解决。”
  其他班代表学生参与讨论的体育委员幸灾乐祸:“还能怎么办,弃权啊,你们实验班不是样样都很强吗?要不就弃权,要不就9个人上场跑。”
  班里其他跟来的同学不忿:“赶紧闭嘴吧,评委老师都说要好好研究了,你比老师都大啊!”
  顾毓铮拦住吵闹的同学,对那个体育委员道:“实验班是不是强,强在哪方面,都是实验班的事,你觉得不甘心就努力追上来,能够追得上,我们欢迎你成为我们的一员。今天的比赛,你要是觉得10个人和我们9个人比,你能赢得心安理得,我们就认了。”
  10个人赢9个人,也就是心里偷乐,真要拿台面上说,那是胜之不武。
  “那你们想怎么办?”
  见对方态度缓和,安致远道:“让我们班某个女生多跑一次或是让某个男生过来顶替,你们选吧。”
  作者有话要说:  小安和小顾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一直在慢慢成长,就在生活的点滴间,他们越来越优秀了。

☆、第60章 

  评委组老师看向之前说话的体育委员,这种情况; 让他们自己商量个办法好了。
  还能怎么办?那体育委员铁青着个脸; 一指顾毓铮:“别说我们欺负人; 就让她多跑一次好了。”
  旁边的一位同学焦急地扯他衣角:“你傻啦; 那个人刚才800米才跑了第一啊!”
  “没关系; 就是要找厉害的。她现在跑了800米; 等下还要跑两次,体力比其他人也多消耗了,折算一下; 大家都不占便宜,我们才没那么小气。”对方一脸傲气。
  普通班怎么了,普通班才不会在这点事情上占实验班的便宜,我们也是很大度的。
  大家都对这个决定没意见,那就这么决定了。之后的比赛结果如何,确实不太重要,总之最后一项接力赛比完,实验班的总分险险维持在了中段; 王明烟没有留下来观看颁奖就被伍老师送去了医院,后面的事就在闹哄哄中结束了。
  第二天上学,教室里已经没有人说起运动会的事了,倒是不少人在谈论王明烟。
  石娇娇来给顾毓铮通消息:“好像真的很严重,拍了什么X光片,说骨头裂了。”
  “骨裂?”伤筋动骨一百天,这罪有的受了。
  石娇娇学着大人说话; 语气老气横秋的:“医生说,小孩子,还在发育期,好得快,吃点苦头就过去了,就当长点记性,以后还是要多锻炼。我们这些小同学都要引以为鉴啊。”
  说到这脸色一苦:“可我还是不想跑步,当然我也不想当只弱鸡。”
  顾毓铮宽慰她:“没关系,你有学跳舞呢,那个运动量够了,还能锻炼形体,多好。”
  于是石家小姑娘又笑了。
  下午放学了,安致远提议:“我听说王明烟就住在我妈妈上班的那家医院,我们要不要去看看?”
  “去。”顾毓铮拎起书包去班长那填了张请假条,晚自习不上了,同学一场,小姑娘一个人呆医院里该多难受啊。
  这时候的医院规模普遍没有后世大,市中心医院是几年前由区医院升级改建的,进了大门就两幢6层高的楼,一幢是住院部,一幢是门诊部。
  门诊部的一楼是挂号、缴费区和药房,住院部后面有个小花园,旁边还有一排小平房是食堂。
  医院过去,还有几栋小楼,属于职工宿舍。
  两人到了医院,径直往住院部去。
  王明烟正在床上闷头看书,估计是看得有些烦了,有一下没一下地翻着,一看心思就不在书上。顾毓铮打趣地敲敲她打了石膏后挂在床头的腿:“无聊啦?”
  王明烟看到同学,兴奋地全身都扭起来,如果不是腿被挂着,真能跳起来。
  “可算有人来看我了,呆着太无聊了。伍老师说放我一个人不放心,非要陪着,我刚把他劝走。他杵着,我更难受。”
  安致远道:“他是怕你一个女同学呆着害怕呗。你现在不痛了吧?”
  王明烟:“说不上来什么感觉,不动的话还好。其实还好啦,病房里这么多人呢,有什么好怕的。”
  这是一个8人的大病房,隔壁床位上的是一位大妈,在她身边陪护的估计她的女儿,那位阿姨正在削苹果,顺手切了半个分给王明烟,笑着说:“小姑娘胆子挺大的,和我们处得挺好,医院里的护士也挺负责的,小同学不用为她操心啦。”
  王明烟指着床头柜:“那里有盆,顾毓铮你给切成小块我们一起吃。这个刘阿姨人可好了,一直照顾我呢。”说完又说一句:“病房里的大伙儿都满好的。”
  看她最后急急补充的样子,大家都笑了。
  顾毓铮环顾房间,骨科病房相比其他科室的病区,估计是最干净的一层了,除了一个个打着石膏行动不便,其他异味是没有的,唯一不方便的估计就是不分男女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的医院小,床位紧张,能把人安排下去就算好了,谁还顾得上男女啊。再说了,骨头都断了,还能做什么坏事不成?换衣服?外套而已,床上不是装了布帘子了嘛,有需要自己拉上。
  骨科病房这边气氛挺和谐,王明烟见了同学精神状态也很好,小姑娘毕竟是懂事的,聊没多久就开始赶人:“你们也早点回去吧,我这里没什么的,医生说观察两天就能出院,伍老师也通知过我妈妈了,她明天就能赶到了。”
  安致远也不客气:“行,那我们先走了。”他又和周围病床上的大伙打过招呼,就将顾毓铮拉了出来。
  顾毓铮问:“怎么那么急?你有事?”
  安致远把她拉进楼梯间:“我妈负责的病区就在楼下,我去找她,让她和这边医生打个招呼。”
  顾毓铮伸手要摸他的后脑勺,学秦振国的语气:“国平把安致远同志教得不错啊,挺懂事的。”
  安致远扭头躲开她的魔爪:“把你爪子放安分点。”
  放弃即将到手的毛茸茸手感,顾毓铮问:“你确定赵阿姨这会在病房?”
  安致远头也不回地带路:“她的老习惯,例行性加班。”
  好吧,忘记赵阿姨也是个加班狂人了,难怪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外科主任,就算是在一家刚刚扩充的医院容易出头,也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
  赵雅妍果然如儿子了解的一样正在病区值班室里,但是安致远并没有马上上前,因为她的身边已经围了一群人。
  “赵医生,你救救我儿子啊,我们两老的就这么个宝贝独苗啊,他要是没了,可叫我和他妈怎么活!”
  “是啊,他才刚大学毕业啊,我兄弟家难得供出了一个大学生,不能就这么没了啊。”
  ……
  看着眼前的景象,顾毓铮不想说话。这辈子重生后她身体倍棒,还没来过医院,这种生命随时就可能消逝在身边的感觉离她似乎变得遥远,而现在,又突然出现了。
  安致远站在旁边也没说话,他看着母亲被一群病人家属团团围住,从一开始地耐心解释到默然承受。看着那些即将失去亲人的家属从哭泣求救到激动地咆哮怒吼,这就是他的母亲经常要面对的画面。
  过了好一会,围着的家属在其他医生护士的劝说下离开,赵雅妍忽然如一个泄了气的球般跌坐在位置上。
  当医生,总避免不了这类事,却还是必须要去面对。生命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他们的身上,无法逃避,也不能逃避。
  终于有个年轻的小护士注意到了站在走廊上的安致远,她走过来小声道:“你来看赵主任啊,刚才没吓到你吧。”
  安致远摇摇头:“习惯了。”
  小护士叹气:“这种事情总是不断发生,我们也没办法救。刚才那一个,大学生,赵医生给做的手术很成功,可是术后的并发症……”
  赵雅妍回过神来,也看到了两个孩子,她打起精神招呼:“你们怎么来了?”
  “同学摔伤了,住楼上病房呢,我们来看一看。”
  不愧是母子,赵雅妍听其言知其意:“行,一会我带你去骨科主任那看看,他应该也还在加班。”
  顾毓铮感叹,这年头的医生,有几个不是加班为常态?难怪盖宿舍的速度也是所有事业单位里最快的。
  想到刚才听到的事,不知怎么的,就多嘴问了一句:“现在因为并发症抢救失败的人很多吗?”
  一句话又引得赵雅妍直叹气:“挺多的。要是有药就好了,我上次去米国,见过那边有种药,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挺有效的,能减少一半的几率,可惜,产量低,价格也太贵了,买不到也用不起啊。”
  周围的人集体沉默。钱是好东西,关键时候能救命。不过,某些珍贵药品,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啊。
  被赵雅妍带着办完事,两人没再回去看王明烟。住院部的电梯前站满了等待的人,顾毓铮指指楼梯间:“我们走下去吧。”
  安致远没意见。这时候天已经见黑,楼梯间里没什么人,天花板上的灯泡瓦数不高,昏暗的灯光晃得人越加心烦。
  安致远感觉到顾毓铮的心情格外不好,下台阶的时候几乎是一级一级地数着,他没有发问,就在旁边陪着她走。
  顾毓铮道:“你听到了吗?每一层的走廊里,都有声音。”
  没等安致远回答,她又自言自语:“医院是见证生命逝去最多的地方,来这里的人,都在帮助病人和死神赛跑。可是,有多少人跑赢了呢?”
  前世的时候,她身体不好,有一段时间天天跑医院,去得多了,就越发不喜欢去医院了。
  没到医院的时候,觉得大部分人都挺幸福美满的,到了医院,就觉得似乎全天下的人都带有病痛。
  门诊部里还有下班时间,住院部,永远都是忙碌的。走廊里、开开合合的电梯里,总是有着医生、护士、病人以及家属的身影。
  曾经,她见过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儿子出院,小男孩的脸上还带着灿烂的笑容,刚出医院大门,就趴在爸爸的背上没有了呼吸。
  那一瞬间,孩子母亲爆发出来的哭声又一次在她心头响起,一下一下,像锤子一样敲击在她的心脏,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啊。
  顾毓铮问安致远:“你觉得你妈妈当医生好吗?”
  安致远:“对家庭来说,太忙了。小时候,我想有个能随时陪在身边的妈妈,现在我想明白了,她不在身边是因为她要救更多的人。古人云‘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我觉得除了她自己辛苦了点,还是很有意义的。”
  “不够。”
  “恩?”
  顾毓铮道:“我觉得还不够。我本来也想当医生,可是你想想,当医生能济世救人,但是时间有限,一天下来就是不吃不喝能救几个?我不要当医生。我决定了,我要去制药。”
  这时候的医药界,除去国与国间的技术封锁,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医药研究都还不够发达,她前世学的是生物分子技术,离医药距离还远着,但是后来因为生病,就自己找了不少书来看。俗话说,“久病成太医”,她虽然技术不到家,基本实验室原理还能懂一些的,还有后世一些先进药物的主要成分,从头研究她不会,从已知的成果进行倒推就省力气多了,这就是她的优势啊!
  “啊?”
  “啊什么啊,你没听懂吗?你妈妈不是说了,药太贵,买不起,那我们就再研究,找出更便宜的替代材料或改进制药工序,把成本降下来,更多人能用得起,就能救更多的人啦!”
  老天既然选择了她来重生一次而不是选了别人,她就不能胡乱浪费。现在借着后世的药学理念去救人的话,也算对得起这一次重活的机会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我开了个新文准备暑假更新,感兴趣的小天使支持一下,给个预收吧。
  暂定文名:
  《我家艺人的武道梦》,古穿今题材,有点苏有点甜,但还是会保持我一贯的逻辑风。
  文案:不想当武道宗师的理科生不是好偶像。
  当武林盟主家的武痴大小姐穿越成理工科出身的小明星,
  当江湖事江湖了的武侠思维撞上法制社会,
  男主大人表示,这个锅,他乐意背。
  武痴的痴,是痴迷的痴,不是白痴的痴。

☆、第61章

  既然选定了目标,就要为之奋斗了; 顾毓铮做了一个细致的计划。
  她去华夏书店买了一堆最新出版的生物和化学类书籍埋头苦读; 周末的放松方式也换成了去市图书馆蹲点; 并且向老师表示; 想要参加高年级的竞赛项目。
  赵静云奇怪:“孩子最近怎么了; 学习的劲头太过了吧。”
  安致远打小报告:“她说要为以后的专业做准备; 不抓紧不行。”
  赵静云摇摇头:“那也要循序渐进啊,你们年纪还小,不要急。”
  秦振国拿出一叠电影票:“你拍的那部电影要上映了; 我们全家一起去看,放松下。”
  顾毓铮不想去:“看自己的脸出现在大屏幕上感觉太奇怪了,你们去看吧,我不要去。”
  耿霜泠问:“克里斯蒂说她在嘎嘎电影节上看到的你,那这部片子有拿什么奖没?”
  秦振国笑:“拿奖哪里有那么容易,也就是放给大家看看,吸引外国的片商来买而已。不过国内对它的评价还不错,已经成为今年的推荐影片了; 很多单位都会组织去看的。”
  这话一点没说错,没几天顾勇军就打来了电话:“咱们闺女真棒,演什么像什么。耿征裕这两夫妻愣是没看出来。”
  银行里给每个职工都发了三张电影票,顾勇军分了两张给小舅子,结果这两夫妻看着电影,除了说好看,说小姑娘眼熟; 就是没想到是自家外甥女。
  耿霜泠在晚饭后的聊天时间说起这事的时候,顾毓铮立马表谦虚:“别夸了,那是人家做化妆造型的功劳。”
  耿霜泠还在一个劲可惜:“你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真的演得好,我在电影院的时候,周围很多人都看得抹眼泪呢。你真的不演了吗?大家都说你演得好。”
  “不演了,你要是想看,再过段时间我演的其他几部片子也该出来了,到时候你慢慢看吧。我看书去了。”
  秦振国叫住她:“最近学习确实有些过于刻苦了,注意劳逸结合啊。还有,你们校长今天和我说你想提前申请高中考试,还想参加高中的竞赛,你是还要连着跳级?原先不是打算直接申请少年班的吗?”
  “我改主意了。”顾毓铮坐回椅子上,老老实实交代:“我想申请出国。”
  “出国?”三个家长都觉得意外,过两年让她报少年班都嫌年纪小呢,还想去那么远的地方?
  赵静云道:“出国挺好的,能见世面也能学习人家先进的技术和思想观念,但不急于一时,你先在国内念完大学再去也不迟。”
  耿霜泠也道:“你可不能学那些人啊,都说外国好,上次你赵阿姨不也说了,外国也有很多不好的,要学习可以,等年纪大点再说,现在就出去,我可不放心。”
  年龄真的是个硬伤啊。顾毓铮又想叹气,就因为这个,她之前就想先拖一拖,等有眉目了再告诉家里,结果老校长竟然把她出卖了,长辈交友太广有时候也是负担啊。
  秦振国看顾毓铮的脸色还在坚持,开口:“你说说是什么想法。”
  “我将来想学制药,这一块,国内技术差太远了。”华夏的西医起步晚,在医药化学方面的研究条件也没有国外的完备,最重要的是,还缺失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条件——电脑。
  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很多科研项目都有了重大进展,这当中,32位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计算机的帮助,庞大的数据处理起来真会要人命,而国内,一直到了九十年代初,还有很多单位是拿着算盘来算账的啊。
  现在国外的计算机还主要处于DOS时代,就这已经能做很多事了。电子技术日新月异,随着其不断发展,除了基础数据处理外,还能在电脑上建立模型辅助研究,这些都不是在国内能够轻易达成的。
  东方世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追不上西方的科技发展进度,计算机技术的制约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赵静云问:“学制药要做很多实验,那可是很枯燥的,你能受得了日复一日地蹲在实验室?”
  “一时的寂寞沉淀之后是将来的稳步成长,我有什么受不了的。”
  耿霜泠还是不赞同:“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其实还是你心急。说什么自己心态平,明明就很浮躁,不然为什么几年都等不了?别人就不说了,你看看安致远,他比你大两岁也没你那么急的啊。说不定过个几年你就改目标了呢?”
  “妈妈,这个不能比的。每个人的能力和想法都是不一样的。”
  顾毓铮语气恳切:“我知道,就算没有我的参与,随着研究的进步,很多产量少、价格昂贵的药物也肯定能逐渐找到替代物,或是因为改进工艺而使价格下降,让更多的病人收益。但是你想想,它会花掉多少时间?这中间间隔的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时间,又有多少家庭等得起?我早一点加入进去,说不定就能让技术早一步提前,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上?年龄对你来说就那么重要?我们更应该重视的难道不是思维上的成熟程度吗?”
  她顿了顿,郑重地陈述:“我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想做别的,起码现在,我很想把这件事做好,请你们支持我。”
  秦振国叹气:“想法是好的,你有这分心,并愿意为之努力已经是难能可贵了。现在公派留学出去的人不少,等念完大学再申请公派好了,程序上也方便。”
  在这个问题上,他是有经验的人。当年他也是十六七岁的年纪就有幸被送去了欧罗巴,虽然学了不少东西,到底因为年纪小,一开始也是吃足了苦头。
  见口气有所松动,顾毓铮抱住老人的胳膊撒娇:“就是年纪小才不能怕吃苦。您说过,年少时吃的苦都是为长大后的成功所做的铺垫啊。”
  至于上国内的大学,她还真的没有考虑过。
  现在国家在留学方面的制度条条框框很多,如果上了大学后走公派,程序上是方便了,但是之后的很多事情都会有限制。她当然不会想要留在国外就不回来了,可是卡得太死也是件麻烦的事。
  要是走自费,她家钱是不缺的,但是她也去查过了,这时候的大学生是国家出钱培养的,毕业后分配工作,对别人是好事,对她来说就不是了。
  包分配不单意味着有正式工作,同时也意味着为祖国做贡献。
  国家培养了你,你万一走人不回来怎么办?所以,当时又出了条不知道是地方的还是国家级的规定:大学毕业工作六年后,才能申请自费留学。
  为了读几年的国内大学,再消耗这么多时间?黄花菜都凉了好吗!
  听着女儿的小嘴一张一合,一口气说了一堆,还偏偏都有理有据的,耿霜泠退让了:“我是管不了你了,舅公舅婆同意的话,你就自己折腾去吧。”
  跳级申请留学哪有那么简单,女儿主意大的很,自己就只能负责当个钱袋子,其他忙是帮不上了。
  这么一想,耿霜泠也急了。留学的事要是真被女儿给办成了,那花的钱可不少啊,自己还是抓紧时间去挣钱吧。要是其他都顺了,偏卡在自己身上,那真是没脸见闺女了。
  家里的长辈都被说服,顾毓铮就更放开手脚了,她去找校长,提出明年就参加初升高的考试,之后还有高中结业考。
  这个时代申请国外大学,她除了考托福外也不知道还需要哪些材料,那就先参加高中生物与化学科目的奥林匹克竞赛,多拿几个奖攒资历总不会错的。
  顾毓铮再次感叹,没有电脑是真的不方便啊,光是查找各大学的资料难度就不小,再加上准备材料与中间交流的时间,马上就要到90年了,不知道能不能赶上91年的招生?说不定要拖到92年去了。
  老校长对实验班的学生一直很上心,顾毓铮自从来了实验中学,几年时间是他一路看着走来的,在留学的事情上,他帮了很多忙,还告诉了她一个好消息:国内的计算机通信没有她想的那么落后,早在86年就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她与国外的交流并不会延迟太久。
  当然了,鉴于孩子的年龄,这真是到哪都躲不开的关卡,老校长表示:“国外大学有过录取低龄学生的先例,你只要表现得格外出众,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就算真有意外耽误了,迟上一两年出去,也还是可以的。”
  自己的事情办得顺利了,顾毓铮当然也不会忘了身边的小伙伴。下了晚自习,两人一路回家,快到秦家院门的时候,她问安致远:“你要不要也出去?”
  安致远摇摇头:“挺想的,但我已经决定了,要去当兵。”
  顾毓铮惊讶侧头:“什么时候有了这个念头?”
  现在招兵的宣传攻势没以前那么猛烈了,大家听到的都是科技兴国。而且,和平与发展是目前世界局势的主流,对兵源的需求就没有以前那么大了,记得九十年代中期还有过大裁军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