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权商-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甬城市本身不产煤气,也不产天然气,天然气需要从外面进口,煤气也需要煤化工企业或者炼钢厂提供,环境污染的很厉害不说,而且产量有限。
光化学制氢的工厂就在家门口,要多少有多少,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它的价格贵不贵,百姓姓还有企业用户是否能够接受?
甬城市政府第一时间就派人和光化学制氢工厂进行接触,在了解了氢气的出厂价,还有对输送氢气管道的要求之后,当即就决定上马这个项目。
甬城市政府委托市属企业燃气公司和光化学制氢工厂进行具体的谈判,很快就商定好了双方具体的合作方式。
不久之后,一条连通光化学制氢工厂和燃气公司的管网就开始破土动工。
陈靖宇还指示和甬城市相邻的几个市,要时刻注意甬城市试用光化学制氢工厂氢气之后的效果,如果效果好,就要及时展开相应的管道建设。这样,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减少中苏省对外界能源的需求。
在关注着光化学制氢工厂的除了中苏省之外,和甬城市隔江相望的魔都市也对光化学制氢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光化学制氢工厂开始小批量生产液氢、液氧之后,魔都市就组团到工厂进行实地考察,探讨从工厂大批量购买氢气的可能性。
魔都市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就像是一个胃口极大的怪兽一样,对能源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每年消耗天然气已经突破了八十亿立方米大关。和甬城市一样,魔都市也不产天然气,都需要从外界购买。这些天然气有的横跨从西到东的国土,有的搭乘天然气油轮,从中东等地运来,每年单单在天然气这件事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对魔都市来讲,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一点都不夸张地讲,能源问题始终是困扰魔都市发展的大问题之一。
关智勤短暂执掌魔都市大权期间,甚至有意推动孙泽生的光化学制氢工厂在魔都市建设一个分厂,但是魔都市寸土寸金,光化学制氢工厂占地又太大,关智勤在魔都市根基太浅,想撼动那么多的既得利益者,推动这个项目,难度实在是太大了点。
不过关智勤上调中央,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继任的市委书记、市长等人都开始对关智勤当初提出的项目重视了起来。
对于到魔都市,再建一个光化学制氢工厂,孙泽生是不赞成的,魔都市和甬城市是邻居,两者就隔了一跳黄浦江,根本没有必要再建一个光化学制氢工厂的必要,完全可以建设管网,直接把氢气输送过去,简单又省事。
对此,魔都市表示还需要研究研究。
魔都市再向孙泽生表达了希望光化学制氢工厂能够开设分厂之外,还向孙泽生、荣晶莹发出了邀请。希望木鹞精工能够在当地开设子公司。
魔都市相中了木鹞精工的飞行汽车和载人蛋式飞行器等产品。魔都市地多人少,交通始终都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木鹞精工能够在魔都市建厂,对外提供飞行汽车,就能够就近缓解魔都市的交通状况。更重要的是魔都市是国内汽车生产基地之一,魔都汽车更是魔都市的支柱企业之一。
魔都市也有借着这次机会,促进魔都汽车和木鹞精工进行合作,一起生产飞行汽车、载人蛋式飞行器的意思在里面。
如果不是魔都市实在是没有太大的地盘,魔都市甚至还希望孙泽生能够在他们那里,另建一个新太空公司。
魔都自诩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从来不缺乏尝鲜的精神。
对魔都市的邀请,孙泽生经过考虑后,基本上都答应了,但是对于木鹞精工是不是要和魔都汽车合作,孙泽生交给了荣晶莹去做决定。
目前,木鹞精工的所有权在荣晶莹的手中,是荣晶莹的“私房企业”,孙泽生不回去插手的。
荣晶莹倒是干脆,直接就拒绝了和魔都汽车进行合作的可能性,木鹞精工有自己一套成熟的销售套路和团队,产品又足够先进,新奇,根本就不愁销路,没有必要去让魔都汽车分一杯羹。
当然,要是魔都汽车愿意的话,荣晶莹倒是不介意让木鹞精工把魔都汽车收购了。
荣晶莹的大胃口一下子就把魔都汽车给吓跑了。
魔都汽车是华夏第一代汽车制造商,早在民国的时候,就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当时魔都汽车的前身就已经成立了,在改革开放还没有开始的时候,魔都汽车就推出了自己的小轿车品牌,并且形成了年产五千辆的规模,这才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到了现在,魔都汽车更是辉煌,是全国四大汽车制造集团公司之一。每年销售整车将近四百五十万辆,总市值一千多亿华夏币。这样的公司,只有它去收购别人的份儿,怎么可能让木鹞精工这个才发展了没几年的“小公司”收购去?
魔都汽车和荣晶莹的谈判宣告破裂,魔都汽车在魔都市拥有着非凡的影响力,本来魔都市正在探讨氢气输送管网的建设问题,但是这个议题在谈判破裂之后没几天,也宣告暂时中止讨论了。魔都市政府对外宣布是因为技术问题。
孙泽生倒是没有太过在意,和魔都市的谈判,能成固然好,不成,也无所谓。反正光化学制氢工厂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全建成。目前光来自甬城市的用气需求,就够光化学制氢工厂建设一阵子了,日后,甬城市周围的几个位于中苏省境内的城市,也必然会大量购进氢气。一时半会儿,孙泽生根本就顾不上魔都市。
位于京城六环外的研究院的建设也进入到了尾声,孙泽生这个花了他两百多亿资金建设成的研究院,简直就是一个战斗堡垒。
研究院的核心部分,深入地下近百米。整个地下都被挖空了,用厚达一米多的混凝土和厚钢板支撑了起来。地面上的建筑也是用了最高的安全标准,这里的安保级别在孙泽生名下的产业中,和未来之光园区一样,都是最高级别。
这里驻扎了整整五百人的保安力量,每一个保安都是用最严苛的标准选拔出来的,就算是放到特种兵队伍中,那也是绝对的尖子。它们的装备都是经过了燕京市公安局特批的,很多都是按照有关规定,不许一般人持有的。
第492章 太空发展总署
限于研究院所处的地理位置,保安们并没有持有致命性武器,但是非致命性武器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凡是能够从外面采购的,一律采购最好的,凡是从外面采购不出来的,那就自己制造。
毫不夸张地讲,一旦这里的安保级别提升到最高级别,就连一只苍蝇都别想飞出去。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完全可以办到的事情。
这里除了大量的保安之外,还有很多非生物类的侦测手段,有无人警戒机器人,无人机,蛋式飞行器等等设备,它们上面装载着大量的先进设备,雷达、红外线探测仪、超清摄像头,激光发射器等等,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可疑的目标,并且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之所以把研究院的安保搞得这么严密,是因为这里将会是孙泽生以后一个很重要的据点。他将会在这里展开生长素的研究,并且在生长素的基础上,尝试着研究人类可以服用的延缓衰老,促进寿命延长的药物。这些研究个个都是惊天动地的,一旦外泄出去,必将掀起轩然大波。孙泽生不能不慎重待之。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这个研究院也招募了大量的以生物行业为主,涵盖了十几个行业的科研人员,入驻在这里。孙泽生和他们都签订了严密的保密合同,然后指点他们在他们所熟悉的领域展开研究。孙泽生给予他们的待遇都极高,一点都不比他们呆在国外差,给予他们的研究经费也是非常充足的。
他们即使孙泽生搞生长素研究的掩护,也是一种孙泽生把天机星3000中大量的先进科技变现的渠道,可以说是承担了多个角色,物超所值了。
研究院的建成还不是最让孙泽生高兴的事情,他派往非洲,和刚果(金)、南苏丹两国政府进行谈判的代表团,先后回国。他们无一例外都给孙泽生带回来了好消息。
刚果(金)和南苏丹都批准了孙泽生想在他们本国成立太空武装垦殖公司的要求,对于孙泽生要在他们国内建公司,生产特种生物制剂、药物的要求,他们也是没口价答应,并且表示愿意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在用地、用工、税收等方面,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
刚果(金)和南苏丹无疑都是全球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了,后者好歹还有点石油,前者能够吸引来投资商的地方实在是太少,尤其是前者战乱频发,鲜少有人回过去投资。
孙泽生先期在他们那里搞了卫星发射场,极大地提升了他们在全世界的受关注度,如今,孙泽生要扩大投资规模,他们自然是高兴至极。别的不说,以后等到孙泽生的公司发展起来了,他们光收税就能够收不少。
当然,除了税收方面的考量外,刚果(金)和南苏丹两国政府答应的这么爽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孙泽生在两国训练的私人武装。两国都没有什么钱,本国军队的装备跟孙泽生的私人武装,简直就是渣,真要是动起武来,输面大的一定会是政府军,而不是孙泽生的私人武装。
代表团在把好消息带回国内的时候,把他们在刚果(金)和南苏丹的经历也都详细地向孙泽生进行了汇报,了解到谈判过程中,代表团曾经经历的一切,孙泽生决定加强对刚果(金)和南苏丹两国政府的渗透,力争在将来,能够扶持亲未来之光国际实业有限公司的人登顶刚果(金)和南苏丹的总统宝座。
孙泽生也有意把刚果(金)和南苏丹打造成为他在国外的两个重要的生产基地,他如今都要把生物制剂和特种药物这两种特别能赚钱的买卖放到这两个国家,也由不得他不对这里越发重视起来了。
非洲那边的事情,凌飞鹭做的一直都很不错。对于孙泽生交代的,暗中扩大佣兵团和保安团的力量,凌飞鹭和库伦相互配合,在这一两年的时间里,不声不响地把人数扩大了一倍。这让孙泽生有了更大的底牌,去应付各种突然的情况。
总部在冀南市的农垦公司开始扩大种植规模,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农垦公司没有继续在冀南市购买更多的耕地,而是把视线投到了冀南市之外,甚至是国门之外。
对于在国外购置农场,孙泽生一向是持慎重的态度,将各种作物种植到国外,有很大的风险。后来,还是农垦公司的第一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邹家顺向孙泽生竭力争取,孙泽生才勉强同意了邹家顺在国外展开试点工作。
不像华夏地少人多,在国外,有很多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在内,都是典型的人少地多的典型,尤其是美国,更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出口大国。
邹家顺把目光对准了美国,他专门跑到美国,看看有没有希望能够购买到美国的农场。美国的农场主及农业相关的公司企业,在美国是一股相当强大的力量,经济上是,政治上也是,他们对邹家顺的到来,持相当不欢迎的态度。
邹家顺碰了个软钉子,不得不离开美国,又跑到加拿大,这里对邹家顺也不是持太欢迎的态度。
邹家顺又去俄罗斯,中国人同样不是太欢迎。
邹家顺转了一个圈,只好回到国内,在国内寻摸了起来。
冀南市的农业种植基地在邹家顺这个负责人四处买地的时候,并没有停止发展。农业种植基地接连种了好几茬作物,每次都取得了大丰收。
这些作物除了提供给未来之光公司之外,剩下的全都用来提供给生物制剂和特种药物两家公司使用了。
这两家公司在国内的分公司都囤积了不少原材料,并且试制造了一些成品。相关药物在冀南市各家医院的临床实验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反响效果相当不错,只等着临床试验结束之后,国家药监局发下来批号,就能够开工大批量生产了。
一切发展的都很顺利,顺风顺水,孙泽生的商业帝国不断地积累着雄厚的资本,他的身家也是一涨再涨。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让孙泽生有些没有想到。
中央组织部的人竟然来拜访他,跟他谈了许久。来人说话云山雾罩,让孙泽生一头雾水,不过对这些“吏部”的上差,孙泽生可不愿意得罪,小心翼翼地陪着他们。
孙泽生在官场很多交好的朋友,都免不了要跟组织部的人打交道,就算是为了他们,他都需要慎重一点。
等到谈话快要结束的时候,中央组织部的人才表明来意,中央有意再次改组国务院的部委,其中有非常重要的一项,打算增设太空发展总署。新任政治局常委关智勤向中央推荐了他,希望他能够出任第一任太空发展总署的署长,中央组织部特地来征询他的意见。
孙泽生第一反应是中央组织部的人在跟他开玩笑,他没有任何官职在身,原来在团燕京市市委的干事一职,他也早就辞掉了。他一个白身,没有任何的行政级别,一跃成为省部级的官员,是不是太儿戏了一点,何况,他才二十多岁,距离三十周岁还有好几年,在当今这个年代,可能有他这么年轻的省部级官员吗?
中央组织部的人表情很严肃地向孙泽生声明,他们不是在开玩笑,他们只需要孙泽生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如果愿意,对工作有什么设想,如果不愿意,为什么?
孙泽生意识到中央组织部的人不是在跟他开玩笑,他不得不认真地对待这个话题。
孙泽生沉思良久,才说出了他的决定,他不愿意出任太空发展总署的署长,他更愿意经商,而且新星空公司是他名下非常重要的产业,他要是出任太空发展总署的署长,很有可能会公私不分,他不能保证他能够分清楚里面的界限。
中央组织部的人对孙泽生的推辞,没有发表任何的看法,他们认真地记录下来之后,又询问孙泽生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给中央?
孙泽生很干脆地摇头,他这次并不打算推荐任何人。他到现在都搞不清楚这次究竟是个陷阱,还是中央真的是问计于他?不管是哪一种,他都不打算插手。
坦白地讲,新星空公司已经成了气候,以后不管是谁主导国内的太空产业的发展,无论如何都绕不开新星空公司。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能不能取得新星空公司的支持,才是能不能在太空发展总署署长的宝座上坐稳的关键。
中央有意成立太空发展总署,肯定是看到了太空产业发展的苗头,人类真的具备了大规模到大气层外活动的技术实力,有意抢在世界各国前面,率先吃到最肥的一块肉。
第493章 挂什么旗
说实话,孙泽生对太空发展总署的署长的位子,还是有点眼馋的,但是他有自知之明,也不去做自己做不来的事情。他在官场没有多少根基可言,关智勤、邓竹君这些人仅仅能够从上层给予他支持,如果他真的走马上任,还需要下面有很多的人去抬他,而这恰恰是他缺乏的。
倘若中央组织部谈话的对象不是他,而是靳媛媛,那么他绝对是举双手赞成。只可惜,靳媛媛的身份注定了她无法走到大庭广众的前面,更何况,论起资历来,靳媛媛距离成为省部级干部,还有一段遥不可及的距离。
既然靳媛媛不可能坐上太空发展总署的宝座,孙泽生干脆把这件事彻底地抛到了脑后,他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自己的生意上。反正他看得很清楚,不管是谁坐到太空发展总署的署长的位置上,都动摇不了他的根基。
生长素的研究,孙泽生虽然很着急,但是有些事情,却又急不得。一方面,研究院还没有完全建好,有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另一方面,就是设备方面的问题了。他原来搞生长素,是在一百五十年后,那时候的设备要比现在先进了不知道多少代,要用现在的设备去完成未来才能做得研究,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孙泽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研究所需设备的问题,为此,孙泽生不得不让荣晶莹在木鹞精工下,专门成立了一个子公司,专门从事科学实验设备方面的研究,至于图纸什么的,自然是他提供了。
除了关注生长素之外,孙泽生工作的重心还是放在了太空产业上。在他的直接干预下,新星空公司加快了制造太空飞船的速度,除了答应给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两艘希望级别的太空飞船之外,新星空公司又陆陆续续地制造了几艘。
平均下来,每三个月时间,新星空公司就会制造出来一艘希望级别的太空飞船。
这样的速度,比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造飞机的速度要慢速度,但是不要忘记,新星空公司制造的是太空飞船,而不是只能够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客机。而且,不管是波音公司,还是空中客车公司,他们采取的都是分包形式的生产,为他们提供部件的工厂,遍布全世界,最后他们再将其总装起来,对外出售。
相比之下,新星空公司制造太空飞船,是自己一家在做,每一个零部件除了标准件可以外购之外,其他都需要自己采购。
在这样条件下,能够保持三个月造出来一艘太空飞船,其速度可以说是很恐怖了。
新星空公司能够达到这样的生产速度,最主要还是得益于他们采用了大量的全自动生产线和工业机器人,人在其中所发挥的力量,是越来越弱化了。
偶尔,就连具体负责太空飞船制造项目的宫九卿都向孙泽生抱怨,采用大量的工业智能机器人,生产效率是提升上去了,但是保不住那一天,这些工业机器人会取代人,成为制造的主力,到时候,说不定就连他都要失业了。
对宫九卿的抱怨,孙泽生只是一笑置之。他大批量使用工业机器人,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劳资纠纷,节约成本。另外,还可以避免人的主观因素,导致的一些低级错误的发生。当然,更主要的是工业机器人永远都不会泄密,而用人来做工人,保不住会发生什么无法控制的状况。
像奚洪湖这样的客运太空飞船,在目前的外部条件下,也需要不了太多。再让新星空公司又制造了五架之后,孙泽生让宫九卿停止生产客运飞船,该而制造货运飞船。
货运飞船分两种,一种是希望级别的,另外一种是奔月级别的。后者的制造难度要远大于前者,就算是孙泽生提供了整套的技术和图纸,宫九卿带领他的团队,在刚果(金)的生产基地折腾了一年多时间,才堪堪造出来一架性能远远达不到要求的样机。
希望级别的货运飞船倒是制造的很顺利,除了第一架要比预期稍微多花了几天时间之外,之后的生产速度就完全提升了上去,到了后来,连三个月都用不了,就能够制造出来一艘。
见飞船制造的比较顺利,孙泽生在孙氏太空协会的官网上,对外公布了建设太空旅馆的消息。
本来,孙泽生有意把太空旅馆修建到地球同步轨道上,不过这一轨道是全世界争抢的战略要地,各式各样的人造卫星都快把这一轨道给挤占满了,太空旅馆怎么修建,都不可能太小,要去抢一块地方,说不定会引起公愤。而且地球同步轨道距离地球太远,三万六千公里的高度,要把太空旅馆建在那里,不知道要凭空增添多少发射成本和运营成本,从商业的角度来讲,一开始就把太空旅馆修建的那么高,并不划算,况且,把太空旅馆修建的距离地球那么远,游客们未必肯买账。不是谁都能够忍受在远离地球三万六千公里的地方,待上一段时间的。
孙泽生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把太空旅馆放到了距离地球大约四百二十公里的地方,这也是国际空间站和太空二号空间站的轨道的大概高度。
孙泽生在孙氏太空协会的官网上,详细地列明了太空旅馆的一些详情。这里将会有一百多个标间,有情侣间,甚至还有总统套房。可以提供包括太空行走在内的大量太空特色旅游项目,这里的各种资源将会力所能及地进行循环利用,所有的动力都来自于太阳能。
在对这个项目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之后,孙泽生开始针对整个项目,开始对外招商。
招商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吃喝拉撒等等,全都包括在内。
除了一些核心的部件,将会由新星空公司或者未来之光国际实业有限公司下属的企业进行生产之外,其他的,都在招商范围之内。
当然,不是谁都有资格成为候选的产品提供者的。这次招商,优先针对孙氏太空协会的会员单位。凡是会员单位能够生产,并且保证产品质量的,在同等条件下,或者非会员单位的条件不太具有明显优势的时候,优先采用会员单位的产品。
只有会员单位无法生产或者提供的,才会从孙氏太空协会会员单位之外的企业中进行采购。但是即便是这样,提供产品的企业也需要严格地遵守发包方提出的各方面的技术指标。
坦白讲,这世上,很少有产品是独一无二,没有竞争者的。即便是那些专利产品,也存在着功能相类似的竞争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