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女医官-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十六章 廖氏来寻
在狄少华清醒的第二天,李钊都尉就派人将他接回南云县的府衙去养伤了。本来是要送到大青山东折冲府军营中的,因为长途颠簸,害怕伤口裂开,这才作罢。府衙加派兵丁值守。所有的治疗,继续由胡氏医馆进行。于是每日早晨,胡友德跟常小溪提着药箱出诊,为狄大人进行治疗。下午胡氏医馆才正常营业。
常小溪知道了自己救治的贵人,就是南云县的父母官,县尊大人狄少华。在常小溪的精心治疗下,狄少华康复的很快。胡友德也为狄少华开出了不少滋补的药剂,狄少华到底吃了没有不知道,不过药费已经落袋为安了。这让胡友德非常满意。
这日常小溪跟在胡友德身后回医馆时,却出了意外。路边上的一个中年妇人,仔细的打量了一番常小溪后,突然走上前一把拉住了她。“常氏,原来你还活着啊!”
常小溪被吓得不轻,忙细看,竟然是廖婶子。她打定了主意不回赵家做什么童养媳,再加上那夜廖氏母子自顾离去的行为,着实令人寒心。所以她镇定下来,轻轻抽出被廖婶子拉住的手臂,沉声道:“你认错人了。”
廖婶子本以为自己已经仔细端详过了,必定不会看错的,不料被面前的人矢口否认。加上常小溪气度沉稳,和她记忆中那个怯懦的样子,确实不大一样,不由得一怔。
常小溪忙跟上胡友德。回头看看廖婶子楞在原地,这才松了一口气。回到医馆后,常小溪忙取了茶壶来,为胡友德和自己各倒一杯茶水。最近天气慢慢的暖和了,一段路走下来,口渴是免不了的。
这水还没有喝到嘴里呢,就听到门口有人大喊:“小溪妹妹,小溪妹妹可在这里?”这不正是廖仲旗的声音吗?常小溪手不由得一抖,水都洒到了地上。胡友德皱着眉头道:“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说着走出去看看是什么人来这里吵闹。常小溪无奈的跟在后面,有些人还是要面对的。
门口站了几个人,廖婶子,廖仲旗,帅气的李青城,还有胡人费玉清。廖仲旗正把手放在嘴边做喇叭状,看样子是准备再喊。而医馆门口,已经聚集了几个准备看热闹的闲汉。常小溪那个郁闷啊,心道你就是寻找常小溪也不需要这么大张旗鼓的吧?非要闹得尽人皆知吗?
廖仲旗一看到常小溪,马上几步上前,试图拉起常小溪的手臂。常小溪被廖婶子拉过,对他们母子的这一手早有防备,因此轻松的闪身躲过。看到廖仲旗脸上很受伤的表情,常小溪不由得一阵子恶寒。看这个表情,倒好像那个逃难之夜被抛弃的人是廖仲旗,而不是她常小溪。
廖婶子见着这种情形,忙走上前来说道:“小溪啊,我是你婶子啊!这才几日,你怎的就不认我们了?”常小溪后退了几步,诚然以前那个常小溪吃过廖婶子施舍的剩饭,受过廖家的恩惠。这个人情她是准备还的,但是不会不计成本不计后果的还这个人情。
这时老板胡友德看不下去了:“分明常七郎不认得你们,想来你们是认错人了。”
廖婶子瞪了胡友德一眼:“这是小溪姑娘没错,想来是你拐走了小溪姑娘?今日我们定要把她带走。”
啥?胡友德登时愣住,随即反应过来,怒不可遏:“常七郎是我胡氏医馆的大夫,医术高明,是我花大价钱请来坐堂的。你不要在这里胡说。这里没有你们说的什么小溪小河姑娘,快走快走!”
廖婶子与廖仲旗对视一眼,不由得大笑起来。本来廖婶子还担心自己认错了人,却刚巧碰到廖仲旗和朋友们轮值回来,因此拉了他一同来认常小溪。他们见惯了卑微怯懦的常小溪,此刻听这老者胡诌常小溪是他医馆坐堂的大夫,不由得忍俊不住。可是两个人笑着笑着,就笑不出声音来了。因为周围的人都用一种你们才胡诌的鄙夷目光看着他们母子二人。
廖仲旗尴尬的咳嗽几声,回头看看费玉清。他们几人交好,其中费玉清虽然是胡人,却最机智。所以廖仲旗此刻看向他,就是求助的意思。费玉清一直冷眼旁观,虽然面前这个少年与以前见过的常小溪,在外形上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气质天差地别,再看周围这些闲汉的反应,应该都认得这个常七郎常大夫,显然这少年与他们要找的农村小姑娘不是一个人。
费玉清上前几步,给胡友德拱手施了个礼:“我这兄弟寻人心切,想来是认错了人。请您别见怪。”
胡友德这才面色稍霁,他行医一方,本来就受人尊重,现在又治好了县尊大人,正是志得意满之时,哪受得了这廖大婶胡说。此刻见有个台阶下,才站在那里不言语。
常小溪见廖婶子眼巴巴的看着自己,就宽容的笑了笑:“即是认错了人,那就换个地方找吧。这里是医馆,大呼小叫的可不合适。”常小溪心里很奇怪,这一家人对自己怎么样,她很清楚。他们的确同情童养媳常小溪的遭遇,顺手的情况下,也不介意出手帮一下她。但是还远远没到这种无论如何都要找到她的地步。
胡友德和常小溪进去了。旁边有个闲汉凑过来笑着说:“你这小哥想姑娘想疯了吧?常大夫只是略清秀些,也能被你看成是姑娘?”见廖仲旗变了脸,忙讪笑着跑开了。
费玉清与李青城,忙拉着那母子一道离开,免得再有人调笑。廖仲旗郁闷道:“那明明就是小溪妹妹了,她却坚持不肯承认。可怎么办才好?都尉那里要怎么交差呢?”
廖婶子气愤的说:“这妮子太给脸不要脸了,她还在赵家做童养媳时,若不是我经常接济她,怕是就要饿死了。今日竟然这样对待我。早知道是这样子,我就不给她吃的,让她自生自灭好了。”
李青城一上午都没怎么说话,这次开口了:“仲旗,如你所说,咱们要找的小溪姑娘,就是一介村妇,必定不懂医术。”
廖仲旗与廖婶子看向他。李青城接着说:“那就很简单了,只要这个常大夫真的能够看病,他就一定不是咱们要找的小溪姑娘。”众人都齐齐点头称是。
第二十七章 行家出手
当天下午,廖氏母子和费玉清,李青城,又来到了胡氏医馆。这回他们是来找常大夫看诊的。胡友德也不好直接将人请出去,只好虎视眈眈的在一旁盯着。
廖婶子先坐在常小溪旁边,试探着问:“小溪啊,你真的不肯认你廖婶子了吗?”
常小溪心中更疑惑,这些人为什么三番五次的来找自己呢?面上却不动声色:“大婶,身子有什么不爽利吗?”说着一手搭上了廖婶子放在桌上的手腕上。中医非她所长,但是不代表她不懂中医。后世的医学院校学习,不但有西医基础,而且将几千年的中医学做了总结,很多现在还在摸索的方子,已经被归类为经典方剂,是每个医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必修课。所以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家境良好的李青城首先明白了,这是个货真价实的大夫啊。胡友德也在一边满意的点点头,对自己的眼光十分的满意。
不等廖婶子反应过来,常小溪让她张口,她张开片刻后才反应过来,自己为什么要听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村妞胡说八道呢?
廖婶子立刻严严的闭上嘴巴。可是常小溪已经看过舌相,运笔在开方子了,好在书法是她的爱好,虽不上佳,但是书写一张中规中矩的药方,那是没有问题的。片刻后,常小溪略吹吹纸上的墨渍,把方子递到廖婶子的手中:“大婶的脉象弦数,舌苔黄腻,面红目赤。最近应该有什么烦心的事情吧?你此刻必定觉得口苦口干,头晕目眩。这是肝气郁结造成的。我给你开了泻肝胆之火的方子,你喝个三剂,应该就会痊愈。”
旁边胡友德一把拿过药方,自己先看看,一边看一边点头:“妙哉!龙胆草专泻肝胆之火,用在此处甚妙!”
常小溪则是微笑着说:“请胡大夫指教!”她开的是有名的龙胆泻肝汤加减,这个时代尚未总结出来这个名方,胡友德当然觉得精妙不已。
胡友德再三看过这个药方,真是佩服之极,他的水平哪里能指教这张药方,当即把方子递给苍术:“拿去药柜,客人结过账后,就可以捡药了。”
廖婶子则在一旁目瞪口呆,面前这人,明明就是常小溪那丫头没错,可是她给自己诊过脉之后,说的症状非常对,想来是会看病的。那就是个货真价实的大夫。可现在去哪里找真正的常小溪去给都尉交差呢?若交不了差,自己的儿子怎么办呢?越想越急,不由得脱口而出:“常小溪那个死丫头,惹怒了突厥人,却要我儿来顶罪!简直是没有天理啊!”
旁边的廖仲旗赶忙一把捂住她的嘴。但是廖婶子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常小溪暗自揣测道,看来那次店小二说的因为边家村民激怒了突厥人,而遭到报复的事情是真的。因为当时实施那个计谋的人,正是廖仲旗和自己。但是惹怒了突厥人,为什么要这两人顶罪呢?两军本来就敌对,就算是一方惹怒了另一方的人,何来顶罪一说?
常小溪状若无意的问:“哦,这倒是稀奇,竟然牵扯到突厥人了。这里面若是有通敌的情况,我们还要及时向官府汇报。”
廖仲旗似乎有点慌乱,廖婶子挣扎着似乎还想说什么,被廖仲旗拉扯着离开了。同来的李青城费玉清见出了这种情况,迅速往桌子上丢了一锭银子,口中说着抱歉抱歉,也急忙离开了。
胡友德见这些人又匆忙离开了,摇着头说:“跳梁小丑,不知所云。到是浪费了常大夫的好药方,不行,老夫还得参详参详。”说着急忙去看药方了。
常小溪越想越不对,自己也没有干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一个寻常的退敌之计。而且早在逃难之时,就叮嘱过廖仲旗别说是自己想出来的计谋。现在看那廖氏母子寻找自己的样子,必定是另有隐情了。她百思不得其解,又有病人来看病,她才把这件事情撂过去。
第二十八章 突厥来袭
是夜,城墙上鼓声大作,城外又时不时的响起尖利的号角声,敏感的南云县人被从睡梦中惊醒,都意识到出事了,是不是突厥人攻城了?常小溪也被吵醒了,当即穿衣起身。来到院子里,发现胡友德和苍术早就在院子里了。
三个人凑在一起,互相壮胆。胡友德强自镇静:“昨日见到狄大人的时候,似乎大青山东折冲府的李钊都尉也在,有折冲府的官军在,些许突厥应该攻不进来南云县城。”常小溪和苍术当然表示赞同。
大青山东折冲府的确有兵马在南云县城,但是只有区区五百人,是李钊的直属卫队。此刻李钊跟狄少华都在南云县的城墙上。李钊阴着脸开口道:“是佯攻还是真打?”
有个装束精干的士兵回答说:“是真的突厥来袭了。四个城门都被包围,北门已经开始攻城了。天色太暗,看不清楚究竟来了多少突厥人,只是从包围的规模来判断的话,最少有两三千人。”此刻李钊与狄少华所在的,就是北门边的城墙。借着城墙上燃烧的火把,可见大批的突厥士兵,借助飞爪之类的工具扒住城头往上爬。迎接他们的则是密密麻麻的箭雨。
狄少华恢复的很好,完全看不出前几日受过致命伤。他沉吟片刻:“阿史那罗带的是小股骑兵,大概五六百人。与这数目不符。若不是阿史那罗,难道又有突厥来袭了吗?你不是说阿史那罗在大青山深处,建有马场。所以他能徒步翻越大青山来组建骑兵。可是两三千突厥骑兵,是怎么翻越的大青山?”
李钊摇摇头:“不是从我大青山东折冲府过来的。”李钊镇守大青山东折冲府已经十年了。他此次来到南云县衙,是为了围剿大盗罗启明,此人占山为王,朝廷一直怀疑罗启明明为山贼,其实正是突厥的内应。罗启明的出现很诡异。大概是在五年前,大青山突然就多了一股匪徒。专门劫掠过往的客商。这伙匪徒善骑射,各个武艺高强,当时的南云县令与两个折冲府联合剿匪。却被匪徒杀害在县衙的后院,死状凄惨。而山贼却越缴越多。
狄少华是罗启明出现后的第三任县令了。因为南云县的前几任县令都死得蹊跷,所以他的护卫选的都是高手。即使这样,狄少华还是被刺了。如果不是遇到了能够开腹止血的常小溪,狄少华会因为腹部伤口失血而死,而且会在死前痛苦很长时间。
因为县令与折冲府都尉之间没有隶属关系,而且是平级,为了让县令更好的居中调度,狄少华这个县令兼任游击,是正六品官员。李钊应召而来,没想到没抓到山贼,倒遇上了突厥人来袭。而大青山西路的都尉莫泽却没有露面,不见送信的人回来,亦不见他的回信。
第二十九章 血战
眼下的当午之急显然是御敌。李钊将自己的五百人,分别布防,加强城墙的防御力。南云县的守军不少,也有一千左右,但是面对这么大规模的攻城,还是难以应付。狄少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命衙役们加强巡逻,防止有奸细在城内捣乱。他已经派人向大青山东和大青山西两路折冲府求援了,只是不知道这求援的人能否突出重围。不过南云县因为位于边陲,城墙坚固,粮草充足,坚守数月应该没有问题。
但是眼下显然超出了以往攻城的规模。随着密集的箭雨,突厥人不停的掉下城墙,但是还是有个别的爬上城头,这时就会有数只长矛贯穿他的身体。狄少华看着城墙上,这种尸体越堆越多,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叫过兵器库的库吏问道:“咱们的箭矢存量还有多少?”库吏恭谨道:“除了已经搬运到城墙上的,库内还有八九万支箭。”
狄少华倒抽一口冷气:“怎地如此少?”八九万支箭,按这种防御规模,只是一两天的用量。库吏说:“大人,这是去年的存货,今年的补给全部没有运到。”
狄少华大惊,忙和库吏细细核对武器和粮食的存量,结果是粮食勉强够全城人吃三个月,武器倒还充足,因为年年接到补给。只是箭矢,本来就是消耗品,去年剿匪用了不少,而今年的补给尚未运到,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狄少华忙把这个情况通报给李钊。李钊迅速下令弓箭手停止射箭,改为原地阻击。
这下子伤亡就大了。虽然守军占领了制高点,但是突厥人前仆后继,踩着同班的尸体不要命的往上爬。这些人极是悍勇,爬上城头,只要没有立毙当场,必定会造成好几名守军的伤亡。
只见一个窜上城头的突厥人,被七八个守军围着,一个守军从背后用长矛捅了他一枪。这突厥蛮子低头看看透胸而出的枪尖,狞笑着,竟然双手抓着枪尖就往前拉。那名在他身后下手的士兵,来不及松手,就被他给拖到了身边。这时突厥人才松开枪尖,用力扭住这名士兵的脖子。周遭的守军均被惊呆,待到反应过来,突厥人和被他扭住的士兵均已毙命。
白刃战造成了极大的伤亡,衙役迅速到胡氏医馆请大夫们来出诊了。好在常小溪他们几个人已经穿戴整齐,拿起药箱就出发了。
刚到城墙边上,就问道一股子刺鼻的血腥气和焦臭。原来李钊嫌突厥尸体碍事,吩咐手下,将尸体浇上火油后,点燃扔下城头去了。这样即能震慑敌军,又可以防止尸体堆积起来,成了敌军攀爬的阶梯。常小溪和胡友德顾不上感慨,只见城楼下,都是受伤的守军。两人马上开始分头救治伤患。常小溪来到胡氏医馆以后,就准备了一些结实的丝线,泡在消毒液中,来减少消耗。因为她随身空间中的线都是可吸收的,用在表皮伤太可惜了。同时为了简单的清理伤口,还加工了简易蒸馏水。这一下子都派上了用场。像那些被大砍刀砍伤的伤口,本来皮开肉绽的,常小溪一番清理缝合之后,再由苍术进行简单的包扎,马上现场的环境似乎都不那么血腥了。
胡友德则处理的是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在处理手法上,非常的老到和熟练。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了,凭借手感,就能判断骨折的情况,并且接骨和正骨。
第三十章 救人
狄少华来看了救治伤员的情况后,马上让衙役在城墙边上准备了房间,作为临时的医馆,把比较重的伤患都抬到这里救治。整个房间灯火通明,胡友德打下手,对伤患做初步的筛查和处理,常小溪主刀。不得不说,有了专业的环境,常小溪手底下更利索了。因为她之前干过急诊,还代表单位出战过技术大赛,专门练习过外伤的处理,所以对付这些冷兵器造成的伤害,得心应手。
黎明时,城外再度响起一声悠扬的号角,突厥人的进攻终于停止了。城上众守军厮杀了一夜,东倒西歪的躺了一地,都睡着了。常小溪在动了**个大手术后,现在在做一些简单的清创缝合。饶是她最近营养好,也有些头晕眼花了。
狄少华亲自来看了看这些伤员。没有以往犹如修罗地狱一般的场景,伤员们的伤口都被干净的棉布包好,轻伤员们还能小声的交谈。重伤员,喝了常小溪熬制的麻沸散后,都沉沉的睡着了。这个麻沸散,是后世的中医研究会,最大程度的复原了华佗当年的麻沸散方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医学生们学习和了解。常小溪也是第一次在实际操作中使用的,没想到效果非常的好。为了避免方剂外传,她之前就把配方中的药材直接打粉了。所以胡友德与苍术,只是熬制这些药粉,而无从了解配方。
狄少华强忍住内心的激动,走出了这处救治伤员的临时医馆。在以往的战斗中,像胸腹贯通伤这种必死之症,在常小溪手底下根本不算什么。她就像一个优秀的泥瓦匠,经她动手修补过后,人体完好如初,似乎经过休养之后,就会跟以前一样了。自己在受了致命伤,被常大夫救治以后,康复速度就很惊人,最多**天,整个人跟正常人一样,完全能站在城楼上指挥若定。以前的士兵若受了重伤,只能等死,甚至只求速死,因为太痛苦了。若是医生都有常小溪这样的手艺,那么假以时日,大部分士兵都会康复。带兵的都知道,老兵,尤其是上过战场,流过血的老兵,比新兵的战斗力强多了。
另一方面,狄少华则被突厥人疯狂的进攻所震惊,他实在想不通,是什么原因让突厥人这么疯狂的进攻。若是饥荒,为了抢粮,实在犯不着把这么多青壮的性命都搭上,死了这么多壮年男子,部落还要粮食干什么?而且从刚才攻城的强度来看,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能做到的,进攻的至少是个部落联盟。
他一直是京官,因为某些原因,才被下放到了南云县剿匪的。身在朝廷,他知道突厥与大唐虽然偶有冲突,但是还远没有到这种你死我活的程度,只是边境小有摩擦而已。这种大规模的进攻,至少是突厥王庭的王子才能组织起来。难道就在他离开朝廷的这段时间,出了什么事,而引发了争端吗?
李钊和狄少华各怀心思,利用黎明前的一点时间,短暂的休整了一下。常小溪也在房间一角,拥着一条薄被子睡着了。
第三十一章 阿史那罗是谁
不知道睡了多久,常小溪被苍术唤醒了。她怔忪了半响才清醒过来,面前摆放着热粥咸菜馒头,原来苍术是叫大家吃早饭的。忙了一夜,常小溪早就饿坏了,与同样睡眼惺忪的胡友德点点头,就大吃起来。
室外艳阳高照,如果不是青葱绿柳上还沾着血渍,那实在是一个踏青的好天气。常小溪查看过病人,见大家情况还稳定,就走上了城墙。这个城墙,平时她可是没有机会上来的。原来空旷的城外,密密麻麻的搭起了帐篷。昭示着一个可怕的事实,南云县被围了!再看看城墙,地面的缝隙中到处都是红的发紫的血渍和碎肉,散发出令人作呕的甜腥味儿。常小溪看看自己的蓝布面鞋子,正踩在一坨乌黑的印迹上面,吓得她忙往后退去。
这一下却靠在了一个温热的物体上,她情知是自己莽撞碰到人了。忙站稳,回头看时,却是李钊。不过细想也对,如果没有功夫在身,怎么会令她一点都没有察觉。常小溪暗暗腹诽,嘴上却惶恐地说着抱歉的话。
李钊大度的挥挥手:“常大夫医术了得啊,可是救了不少我大唐的官兵,加入我折冲军府效力如何?”
常小溪是女孩子,她自己很清楚,怎么肯加入折冲军府呢?当下推却道:“在下医术不精,还想在坊间多加历练。”
李钊身后却闪身出来一人,笑着说:“只靠把脉,就能准确说出我娘的病症,常大夫的医术已经很高明了。”这人正是廖仲旗。
一见到他,常小溪心知不好,必有阴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两名士兵一左一右架住了她,就往城中走去。
周遭都是士兵,常小溪知道呼救也没有用,索性紧紧闭起嘴巴。士兵驾着她往城中一处民居走去。常小溪见有了行人,连忙挣扎呼救,可惜这些人都形色匆匆,见拖着常小溪的是官军,根本不理会她。她就这样被连拖带拽地拉进去了。
堂屋内,李钊坐在主位上,廖仲旗得意洋洋的站在旁边说道:“老实说吧!上次我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放过了你!今日大人在此,你若不老实,定要你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