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上章-第4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虎娃点了点头,指着睡梦中的小猪八两,意味深长道:“嗯,你儿子将来就未必会这么认为。”
  猪三闲:“今日他能让师尊您看一眼,也是他的福气。将来他若修行有成,也请师尊再赐福缘。”
  虎娃:“你想要我赐他什么福缘?”
  猪三闲:“师尊能不能赐他一件神器?我记得当年与师尊第一次见面,就被师尊用一根神器长棍狠狠抽了一顿,印象深刻,很是羡慕啊。”
  虎娃又笑道:“好,我答应你。将来他若修行有成,凭今日之缘,我将专门为他打造一件神器。”说着话,伸手摸了摸猪八两的脑门。而猪八两用拱了拱虎娃的手心,好像很舒服的样子。
  猪三闲又将孩子送回了村寨再返回,这大半夜的,往深山里来回跑了两趟,倒也是脸不红、气不喘、来去如风。到了天明时分,当朝阳照在树冠上时,灵宝终于睁开眼睛飘然落地,其生机神气仿佛与昨夜已有不同,却形容不清区别在哪里,两鬓也添了几许霜丝。
  灵宝什么话都没说,只默默向虎娃俯身下拜。虎娃笑道:“你入定境多年,终得堪破,恭喜你突破大成修为。”
  猪三闲也在一旁道:“恭喜大师兄!”
  ……
  崇伯鲧在太行山上望水。如今的洪水,已不是从远方的西荒高原滚滚而下,但持续的多雨,各地每年都会有山洪暴发。山洪是就近从高处涌下来的,总会威胁到那些已迁移到高处而居的民众,筑堤屯田应对山洪,也是每年都要做的事情。
  太行山上的只是崇伯鲧的九具形神分身之一,他的原身则在东祝城外的羽山上,远望着汪洋。江河西来,最终皆东入汪洋,却因为这场大洪水改变了地形地貌,很多平原低洼地带将留下永久的湖泽,偏偏天时多雨,那些迁居到高处的民众亦不得安宁。
  潮湿多雨的天气带来的不仅是洪灾,在冬季会让体弱者受寒染病,在夏季更容易导致瘟疫流行。万民承受了多年的苦难,多年治水无功的崇伯鲧也承受了天下民怨。
  崇伯鲧当初在巴原上一抬手便有万人丧命,内情却不为人知;但是近九年来,因为洪水的原故,直接或间接丧生的人不可计数,这些人以及他们的亲眷心中又怎能没有怨愤。
  九年之期将至,崇伯鲧知道将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远望汪洋的神情不仅有几分落寞与无奈。一阵清风吹来,崇伯鲧不禁微微一怔。只见东方的汪洋边出现了一道人影,初时恍惚似银丝乱闪,待清风拂面时,来者已经到了身前。
  看此人形容是名童子,身着银丝羽衣,垂着一双大袖,手中竟提着一张长弓。那张弓如果竖起来,几乎比他的身子都高了。崇伯鲧当然认识此物,那曾是伯羿手中威震天下的神弓,他却不认识这个莫名现身的人。
  崇伯鲧行了一礼道:“仙童何来?”
  来者答道:“我叫句芒。”
  这完全是答非所问嘛,崇伯鲧又问道:“您手中的神弓何来?”
  句芒答道:“顺手拿来。”
  伯羿的神弓如今收藏在帝都平阳,这东西也能顺手拿到?崇伯鲧却叹道:“无敌之威,在于伯羿其人,而不是这张弓……仙童既来此,是找鲧有事吗?”
  句芒:“我看你方才的神情,是不是想上天啊?”
  这两人之间的问答交谈,简直是太跳跃了,旁人恐怕都听不懂,也不知包含了怎样的仙家神意。崇伯鲧答道:“我是有事想向天帝请教,可是息壤神珠未寻回,我去不得昆仑仙界;欲去九重天仙界往见太昊,亦未得指引。其实就算我能去,恐也去不了。”
  真仙下界后再回无边玄妙方广,天地亦会将他在人间留下的一切相还。崇伯鲧承受天下万民之怨,若此时飞升,那还不得神魂消散啊?就算神魂不尽散也会受到重创,散失的是他一世修行的诸多见知。
  句芒:“崇伯大人有何心事,不妨说来听听。”
  崇伯鲧:“我之心事,天下万民皆以为自知,却不知我另有所思,正想向仙童请教。”
  ……
  仙童句芒再度现身于人间,从帝都平阳“顺”走了伯羿神弓,又到羽山与崇伯鲧见了一面,也不知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一个月后,虎娃骑着一头青牛也来到了羽山。羽山在东祝城外,而东祝城据虎娃的封地彭城并不远,但虎娃来的地方可不近。
  虎娃将青牛散放到山脚下,自己步行登上了这座并不高的山峰,向崇伯鲧行礼道:“原来您在这里,此地可望见汪洋,却不受洪水所扰。”
  崇伯鲧还了一礼道:“虎君是奉天子之命而来吗?”
  这个称呼挺有趣,虎娃既是奉仙国君,又是彭铿氏部族的伯君,崇伯鲧称他一声虎君倒也恰如其分。虎娃摇头道:“天子之命与我无关,来者应另有其人。今日是想向崇伯鲧大人致谢,也找您有两件事。”
  崇伯鲧:“何事?”
  虎娃:“当日在奉仙国君的册封仪式上,射出那一箭的人,我已找到,就是伯羿的传人逢蒙,特来告知一声。另外,我还想请崇伯大人帮个忙。”
  崇伯鲧:“不知鲧还能帮虎君什么忙?”
  虎娃:“试药!”他取出了一枚新炼成的九转紫金丹交给了崇伯鲧。这味神丹初现世间,还没有谁服用过,连虎娃自己都没有,说是试药也未尝不可。
  崇伯鲧持九转紫金丹在手,默然片刻又长叹道:“我非因意外而毁仙身、神魂未散尚可重凝。多谢虎君好意,这枚神丹于他人或有大用,却于我无用。”
  虎娃:“我只想请崇伯大人帮忙试药。”
  崇伯鲧转念一想,又点头道:“好的,我就帮这个忙。一月前曾有一位仙童名句芒来找过我,我也曾向他求教心事。他教了我一个法子,而虎君今日来此,这个办法就更好用了。”
  虎娃:“哦,你见到了仙童句芒?您有何心事,他又教了您什么法子?”
  崇伯鲧:“天子之使已至,我先服用神丹吧,否则恐来不及。人间还有何事,鲧将一并交待。”
  虎娃:“那你就先服用神丹吧,我且为你护法。”
  ……
  崇伯鲧收回了在各地治水的仙家形神分化之身。各地民众可不知其中区别,只以为崇伯鲧本人这些年来一直就在他们身边。而崇伯鲧走时亦有交待,治水九年之期将至,他将回复天子之命。各地民众皆以为崇伯鲧去了帝都,却不知他在羽山。
  禄终仍是独臂,乘云辇到达羽山后,将云辇以及两头蛟龙都远远地打发走,独自步行登上山顶,只见崇伯鲧闭目端坐,气息玄奥难测,而虎娃就站在不远处。
  禄终没有惊动崇伯鲧,只以神念对虎娃道:“奉仙君倒先来了,崇伯大人在做什么?”
  虎娃:“我新炼成了一味仙家之九转紫金丹,请崇伯大人帮忙试药。”
  禄终苦笑着摇了摇头道:“这是两回事。”也不知他的语意何指。
  两人就在原地等了三天。三天后崇伯鲧终于睁开眼睛站起身来,朝虎娃道:“此神丹果然玄妙,可辅助真仙修炼种种神通,并有重塑仙身之奇效。但虎君亦应知,仙家形即是神、身即是心,形散则神灭、心消则身亡。除非是应对天刑中伤形之威等特殊情况,否则此神丹的护身之功对真仙亦无用,更大的用处是在于辅助修炼。而其物用太过难得,非大福缘不可受之。第一个服神丹者是我,而我旋即身灭,不知后人得知会有何感慨?”


第078章、为所欲为
  随着话音,另有仙家神意向虎娃详细介绍了服用九转紫金丹的种种体会,这是对此丹灵效最真切的介绍。
  一旁的禄终插话道:“修行就是修行,一味神丹岂能尽解!后人感慨,那是后人之事,已与崇伯大人无关。倒是虎君这个称呼有趣,奉仙君当年在巴原,还有个名号叫虎煞呢!”
  崇伯鲧向禄终行了一礼道:“祝融氏大人,您是奉天子之命而来吗?”
  禄终已将重辰部伯君之位传给了昆吾,但祝融氏是从炎帝年间传承至今的尊号,不因伯君的身份而改变,如此尊称倒也恰当。禄终回了一礼道:“我确是奉帝命而来,此命推脱不得。当年之事,我亦牵涉其中。”
  当年帝江撞开天幕,引发一场滔天祸患,就是因与禄终决斗而起。此事虽怪不得禄终,但禄终当时也在场,他和崇伯鲧都是与之有牵连的人。
  崇伯鲧:“天子有何命?”
  禄终苦笑道:“九年之期已至,当年之言可在?”
  崇伯鲧:“鲧有言在先,愿粉身碎骨,天下皆知。人间万众因洪水蒙难,而我亦在人间,最终未免此祸。”
  禄终:“崇伯鲧大人或可飞升而去,与人间再无关系。”
  崇伯鲧:“治水无功,却飞升而去,难道我是个笑话吗?世间凡夫总妄想,修行有成可为所欲为,而仙家的确为所欲为,凡夫却不知何为所欲为。”
  禄终不说话了。崇伯鲧又问道:“这恐是帝尧最后一次下达天子之令了,不知重华大人又说了什么?”
  禄终:“重华将命三苗为治水之臣。”
  崇伯鲧微微一怔:“这是要让三苗氏灭族啊!”
  禄终:“崇伯当着天子与众朝臣之面立下九年之约,就是三苗氏跳得最欢,分明有借势逼迫之意。如今任命他为治水之臣,也是死得其所。”
  崇伯鲧:“重华这是要帮我出一口气吗?其人所行,每件事都是一举多得,诛我于羽山,可平息天下民怨,来日再诛三苗,更可消除中华隐患、震慑各部听命。他还说了什么?”
  禄终:“重华还私下对我说,三苗迟早会让天下各部皆明白知崇伯大人治水之功。”这话说得有意思,各部万民皆认为崇伯鲧九年治水无功。重华再把三苗换上去试试,等大家回过味来,就知道崇伯鲧的好了。
  虎娃突然插话道:“崇伯当年留在人间,不知所求为何?”若说成仙,崇伯鲧早就是真仙了,但崇伯鲧的愿望可不仅是成就真仙,他并没有留在轩辕天帝所开辟的昆仑仙界,而是回到人间为夏后氏伯君,必然另有所求。
  崇伯鲧叹道:“我未成仙时为何人,成仙后亦是何人,当初亦有执掌人皇印之心,而欲执掌人皇印也未必是私心。修行有重重艰险,天地不因我而独私,时焉、命也!”
  禄终:“若无这场洪水,崇伯大人可能已为天子。而近日,您还有什么事情要交待?”
  崇伯鲧:“祝融氏大人方才有句话说错了,就算重华让三苗找死,治水之功亦不在我。我确有一事要托付二位,若二位办不到,天下恐就无人能办到了。”他取出一枚玉环,递到了虎娃手中。
  这枚玉环虎娃曾经拿过,就是崇伯鲧当年给他的信物,曾在吴回面前出示,当时附有崇伯鲧的一道仙家形神分身。如今虎娃已成仙,修为境界则比当初高得多,而且崇伯鲧连同仙家神魂烙印一起传给了他。
  入手后仔细感应,此器中留有崇伯鲧的真仙烙印,它又经过了专门的祭炼,相当于一枚玉箴,记录了崇伯鲧这一世的经历,解读之若感同身受。对后人而言,若得到这枚玉环,就相当于拥有了崇伯鲧这一世的见知,其中最重要的不仅是修行感悟,还有他记录的天下各处山川地势以及水情。
  虎娃喟叹道:“有此器在世,可谓崇伯不死,我将传于治水之人。”
  崇伯鲧又看着禄终道:“我有一子,名禹,将为夏后氏君首,请祝融氏大人为证!”
  ……
  尧为帝末年,重华摄政,派禄终诛崇伯鲧于羽山,具体经过却无外人知晓。因为只有禄终一人去了羽山,连仪仗随从都没带,而像这种事情,派再多人去也没用。
  鲧治水九年无功,各部损失惨重,民怨沸腾直如滔滔洪水,诛崇伯鲧也是为了安抚天下民心。在天下众君的请求下,帝尧终于正式禅位于重华。有虞氏伯君重华成为新一代中华天子,号帝舜。
  重华是平民出身,素行简朴,更因为水患仍在,继天子位并没有大肆铺张,一切典礼从简,只遵守了最起码的礼仪。在薄城完全建成后,这几年,重华又为天子于城中修建了一座行宫,但帝尧从未来过,如今便成了重华的皇宫。
  天子朝堂在薄城,薄城正式更名为蒲阪,这也意味着中华迁都了。但重华并没有正式宣布迁都,暂时仍以平阳为帝都,因为帝尧尚在。重华为示恭谦,帝都中的皇宫仍为帝尧居所,一切用度仍按天子制,而他暂以蒲阪为陪都,就居住在行宫里。
  重华此举受到了各部称颂,在蒲阪城中主政也确实更加方便。这里就是重华经营多年的地盘,而且天下众君来此问事也习惯了。
  重华登上天子大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任命三苗为治水之臣,却发生了意外的波折。三苗氏大人当时不在朝堂,接到命令后竟不就任,反而在领地中派使者上书,表示自认德才不足、难当此大任,请天子另择贤才。
  天子不允,三次派使下令,三苗则坚决不从命。天子大怒,召天下各部共伐三苗!
  开什么玩笑?重华当了天子后所下的第一道命令,而且是这么重要的决策,三苗身为朝中重臣竟公然抗命,若不严惩,天子权威何在,重华干脆也退位得了。
  三苗氏大人当然不是傻子,他知道这个差事接不得。原先逼迫崇伯鲧立下九年之约时,他蹦得最欢,如今刀子却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崇伯鲧倒下了,上位的却是重华,而重华翻起脸来则一点都不含糊!
  三苗氏大人原先也想错了,他以为自己只要找到借口推辞,在洪水未退的情况下,重华也不敢将他怎样。结果重华竟立时召天下各部共伐三苗,处事之果决可谓雷厉风行,并宣称若三苗之祸不除、洪水之患难平。
  更可气的是,很多民众居然还真信了这套说法!
  若说民众无知,但连虎娃都认可此说。原因很简单,治水须万众一心,三苗氏身为朝中重臣,连天子任命他为治水之臣都要抗命,那么治水成功更是妄谈,首先召集天下各部灭了三苗再说!
  三苗也急了,在领地中举兵,企图依托地利挣扎,还派人联络丹朱部与夏后部,欲结为盟友一同反叛。在三苗看来,重华摄政时派禄终诛杀了崇伯鲧,崇伯鲧所率领的夏后部应该不满,说不定能拉拢过来。
  结果夏后部不仅拒绝了三苗,而且还派兵与各部一起伐之。至于丹朱部的态度则比较暧昧,并没有征兵支援三苗,也没有兴兵攻伐三苗,仿佛处于中立观望中。
  在洪水未退的情况下,各部也很难抽出大军远伐三苗,军资耗费以及后勤保障都存在很大的困难。重华所表明的是一种立场,天下各部不论出力多少,同样是表明了这种立场。而且三苗部的领地易守难攻,并不好一举获胜。
  重华也没打算一举就灭了三苗,就是让三苗处在受各部共伐中,让他得不到支援,也失去了道义。重华还宣布,三苗之地,谁攻下来就算谁的,其普通部众若归降攻伐者,则不会被降罪追究。
  虎娃在中华所属的彭铿氏部族,也派出了军队讨伐三苗,人数不多,只有一支军阵,后勤辎重皆依赖于协同进军的重辰部。就连远在巴原的少务,也象征性地派人代表巴国与山水国送来一批兵甲军械,以声援天子讨伐三苗事。
  洪水未退,重华未兴大战,战事只是小规模零零星星地持续,有点像蚕食桑叶,虽然不能一口咬死三苗,但是咬下来一口算一口。三苗部的防线一点点地后撤,坚持了两年多后终于彻底崩溃。其所属部众几乎尽数归降,三苗氏大人亲卫的保护下逃入了丹朱的领地。
  各部军队汇合,直接追杀入丹朱的领地,将三苗擒获。天子重华下令,将三苗氏君首押至蒲阪当众斩杀,而三苗氏本部族人流放至陇西以西的三危之地,处置方式等同当年的共工、欢兜两部。
  在这三年时间内,天下治水之臣是谁?重华并没有再任命一位像崇伯鲧那样的治水之臣,而是同时派出了九名使者,既巡视各部安抚民众,同时也分领各地治水之事。共伐三苗的战事,也成功转移了民众的注意力,不仅化解了中华内部的矛盾,而且震慑了天下各部。
  三苗伏诛,万民拍手称快,使重华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三年过去了,各地水患未去,低洼处仍是泽国,但天时渐渐不再多雨,高处的山洪亦不再暴发,似乎也应验了重华当初之言。
  鲧殛羽山三年后,虎娃又一次来到薄山之巅,站在当初那块巨岩之上,星空下光华飞舞,隐然是一件件神器的虚影。不知过了多久,光华忽然散去,虎娃转身道:“天子为何深夜独至?”
  重华来了,再见面时他已是中华天子,却没有亲卫随行,大半夜一个人至此。他向虎娃行了一礼,还是当初的礼节;虎娃还了一礼,是修士之间的拱手。
  重华道:“星夜忽有感应,知是奉仙君相召,怎会不来。”
  虎娃:“我应该恭喜你,平生大愿得偿,历千辛万苦、终登天子宝座。”
  重华苦笑道:“奉仙君乃仙人,此地亦并非朝堂,就不必谈身份了。若说拜贺天子登座,当初奉仙国与彭铿部皆已遣使拜贺,不知奉仙君今日又为何事而来?”
  虎娃遥望着帝都平阳方向,缓缓道:“鲧殛于羽山,尧困守平阳,而万民赞颂天子您斩除四凶还天下太平,才德犹胜先尧。中华天子自己也是这么看得吗?”
  所谓四凶,是民间流传近来的说法,亦不知是谁总结,指的是共工氏之子帝江、缙云氏之子欢兜、少昊氏之子三苗、颛顼氏之子鲧。据称此四者为中华大患,帝尧知而不能去,待重华主政,才将之一一铲除,得到天下各部的拥戴与赞颂。
  重华叹了口气道:“想当初在江岸夜谈,我对奉仙君并无保留,您早已知我之志。天下承平日久,有祸患而不能除,天子亦力不从心。这场大洪水乃是中华危急存亡考验,但也未尝不是除弊革新之机缘。我不敢说功业能胜先帝尧,但后人总有超越前人之处,或为前人所不能为,或为前人所未能为。所谓四凶,只是民间附会,崇伯鲧大人实蒙受冤声,不当与另三者并论。”
  虎娃又问道:“鲧殛于羽山,你是窃喜还是遗憾?”
  重华的神情有些尴尬,但还是实话实说道:“虽说是帝尧之命,其实也是我的决定,若不如此做,如何平抚天下各部万民之心?这也是崇伯之时运,非我所能左右,他非不能预见有今日之事,若当初不愿为,就不会有此结局。至斯时,唯觉遗憾!”
  虎娃点了点头:“是的,若崇伯、本人不为所欲为,的确没人能将他怎样。无敌如伯羿尚且陨落,修行艰险又何况崇伯。可我还想是问,你究竟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
  重华答道:“天子之心!”
  虎娃反问道:“为何不说是帝君之心呢?”
  重华:“帝君之心重在权谋,纳天下为己,与天子之心有别。我当年既为有虞氏伯君、颛顼帝后人,自知才干亦有愿景,更明天下之势。私心即是公心,以天下为心,便是天子之心。”
  虎娃:“天地无私于万物,圣人无私于百姓,重华天子真有此等心境吗?”
  重华:“我亦是凡人,只尽力而为。”
  虎娃在夜色中看着重华的眼睛,重华亦与之对视,目光并无游移。过了好半天,虎娃才开口道:“眼下将有一事,考你天子之心。夏后氏终于推举了一位新的君首,其人乃是鲧之子,名禹,将请求天子册封。不知天子能否任命他为中华治水之臣?”


第079章、伯禹入世
  这番话中包含着神念,令重华愕然半晌,深吸一口气道:“既是夏后氏部族推举的新君首,理当册封伯君,单奉仙君这是要举荐禹为中华治水之臣吗?”
  虎娃:“此地并非朝堂,我只是与故人夜谈,并非与天子议政,谈不上举荐,只是先来问你一句可愿如此?明日朝堂上,禄终大人自会携禹而来,将会当众举荐。”
  刚才那道神念包含了很多信息,涉及到诸多隐秘。虎娃首先判断了天下水情,虽然多雨之年已渐渐结束,可是平原地带的湖泽并不会消失,各部万民要么被动适应,要么就得主动改造天下山川地貌。
  重华为天子后,诛四凶、聚万民,使改造天下山川地势有了成功的可能,但是还缺一个率领各部民众去完成这个任务的人,禄终将要在朝堂上举荐禹。虎娃告诉重华,禹不仅是鲧之子,而且也继承了崇伯鲧的一世见知,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民间所传的四凶,其实有很大区别。共工、欢兜、三苗皆灭族远徙,但崇伯鲧只是一人殛于羽山,夏后氏部族并没有受到牵连。天子也根本没有理由降罪于崇伯鲧的部族,所以禹还可以成为中华伯君、接受这样的任命。
  改造天下山川地势,此事艰辛无比,但治水之臣处境已与当初的崇伯鲧不同。它总能见到成效,无论最终是否完全成功,做了多少,当地民众就能看见多少、切身感受到处境的改善。
  在承受长达十多年的苦难之后,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引领民众让大家真的看到了希望,自然可以收获万民拥戴之心。其实重华未必一定要任命禹,他随便派一个能干的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