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上章-第5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防风氏真正一统百越诸部,最终却是借助了那场大洪水,待治水成功后,他的威势达到了顶点。这么多年了,防风氏在百越之地说一不二、独断专行,做什么全凭自己的喜好,今这样一个人突然不在了,会引发一连串的混乱。
可是大禹来得太快了,消息刚刚传回百越之地,大禹便率天下众君渡过了大江。百越失其主,各方势力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内乱尚未起,只能大体维持现状,谁又敢不敬中华天子与天下众君?
会不会有人趁机叛乱、不利于天子?这种担心是有必要的,但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百越的哪一方势力有这个胆子?莫说中华天子身边有高人护卫、军阵随行,就算没有护卫,谁又敢乱来?别说伤到天子,就算惊吓了众君,后果也是难以承受的。
大禹沿水路而来,在之江城外舍舟登岸,这个地方后来便被称为“禹航”,后世因谐音又被称为“余杭”。之江城城主率城廓官员出城迎拜,大禹率众君进城时,民众夹道跪拜欢呼,由此可见天子本人在百越民众心目中的威望。
百越诸部皆曾受禹之恩德,另一方面,防风氏在丢掉性命之前,已失百越民心。这也许是仓颉当年“卖盆”闹出的结果吧,但究其根源还在于防风氏本人,否则仓颉卖多少盆也没用。
天子来了,之江城一带的民众尤其高兴,很多当年与大禹有过交情的族老,也带着各种吃的、用的前来拜见。
这里最大的部族势力是花越部,而花越部曾是防风氏最重要的盟友,但如今的花越部民众又是最痛恨防风氏的。花越部的高层曾跟随防风氏做了什么事情、最终又是什么下场,大家都是亲眼所见。
大禹在之江城中接见众族老、安抚各地民众,并叮嘱官员安心处理好地方事务,随即又下了一道命令,召百越各部族首领前往南镇之山参加朝会。
南镇之山在何处?其实本不在任何一处,百越原先有这座山也没有这座山,它就是天子大禹率众君继续南巡,最终停留扎下行宫大营之地。那里有一座山,风光秀美,和在涂山一样,大禹选择在那里会盟,便称之为南镇之山。
这座山,其实是附近几个部族的老人山。各村寨中的老人六十之后,便会被送到山中自生自灭。所谓六十,往往是虚指,大抵是年高体弱丧失了劳动能力。百越各部族并非都有这个习俗,有此习俗的村寨也并非所有的老人都会被送上山,但有不少部族仍会这么做、如今仍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发生。
虎娃当年来百越时,就曾质问并劝说过防风氏要禁此习俗,防风氏却呵斥他别管闲事。而大禹来百越比虎娃更早,且走遍了各部,当然很清楚情况。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治水,也不可能一次将所有的问题都解决,而如今他又来了。
大禹最后扎营设行宫之处,就是百越之地规模最大的一座老人山。不是说这座山最大,而是附近有此风俗的部族最多,被送到山中自生自灭的老人也最多。
大禹在此召百越诸部首领来朝见,首先赶到的当然是附近各部族的首领。大禹让各部族村寨将山中的老人们都接回去,子孙不仅要好生赡养,而且要待之恭敬。天子就是在此地下令,禁绝此等风俗,再有如此做者、将下狱受刑。
推行教化于百越,并使中华礼法统一,当然不仅止禁绝老人山的习俗,这只是一个突破口,而且不能只有法令。子丘大人负责向陆续赶来的各部族首领宣讲五教、五刑之典,先明事理,才能转变时风。
待到百越诸部首领皆已赶至,在天下众君的见证下,天子大禹则正式宣布防风氏已被斩杀,并又一次公告了他的十大罪状,就是在涂山宣布的“其心险恶、其行祸乱、其言乖僻、其记无方、其顺逆德,为伯君在位不义、待民不慈、交部不友、事上不恭、治风不孝!”
其他的都好理解,但什么叫“其记无方”、“其顺逆德”?“记”是记录的意思,也就是考评其政绩;也可称之为“迹”,就是他的所作所为留下的口碑以及造成的后果。而“顺”是指顺应之意,意味着其人在信奉与迎合什么?
防风氏死后,百越大部已名存实亡,大禹并没有再强行将其捏合成一部,而是根据其实际情况一分为三,或者说一分为两个半,又重新册封了两部一国,分别是花越部、吴江部与南闽国。
新受册封的两位伯君与一位国君也加入了众君之列,此番朝会才真正得以圆满。就在南镇之山上,天子大禹又命伯益大人取出治水时就开始编定的考评功册,当众考论天下各部以及众君的功过得失。
在治水时,大禹的助手伯益就有一个职责,便是记录各部所领受的任务、完成的情况。治水成功后,又过了这么多年,记录上又添了很多新的东西,该总结各部的功过了。大禹完成众君朝会的南镇之山,后来被称为“计功山”或“会计山”,后世又被称为“会稽山”。
天下众君朝会、鼎定中华之举,自涂山始,至会稽山圆满。在会稽山之会上,大禹将中华版图划分为九州,每一州都包含众多部族,天子将定期巡视,将来也可任命官员为使者牧守一方,这是加强中央统一治理的举措。
会稽山之会不仅平定了百越,也安定了天下,众君与万民皆赞颂。大禹是在斩杀防风氏之后顺势完成了这件事,有些细节在历史中早已模糊,流传下来的只是事情的大体过程。在会稽山评定功过时,大禹不仅宣布了防风氏的罪状,同时也承认了其人对治水以及整合百越诸部有功。
到了后世,也有人认为防风氏死得太冤,后来也有各种传说为防风氏喊冤,但这些声音差不多是两千年后才出现的。而在当时,大禹斩防风氏平定百越,一统中华划九州,天下各部无不赞颂。
第029章、无名丘
虎娃等人在昆仑仙境中行游了三年,几乎走遍了每一处地域,但对此天成洞天的玄妙只是领略了大概。这里的草木山河、天地灵息,皆体察入微、了然于心,难道这样也仅仅是个大概吗?对虎娃而言的确如此,因为其所求与凡人不同。
玄源、东华、太乙、黄鹤、灵宝、禄终、昆吾、青丘等人当然也大有收获。在行游大约一年后,青丘找到一个地方,无论地气灵枢还是景物风貌都极适合将青丘洞天挪移至此,她就留在那里修行了。
在行游的第二年秋天,禄终也停下了脚步,他找到了一处很适合凿建洞府的地方,便在那里结庐而居,昆吾也留下来陪伴父亲。那一带有很多猛兽出没,山中还能见到已开启灵智的妖修,禄终倒无所谓,反而觉得挺好。
昆仑仙境先前与世隔绝,自行演化千年,如今已有草木成精、禽兽成妖,但这些妖精以前根本就没有见过人,当然不知化为人形修炼、也不能口吐人言,更没有什么秘法传承,修炼的只是天赋神通而已,可谓千姿百态。
行游途中,青丘、禄终、昆吾分别停下了脚步,但敖广和善吒也赶来了。三年之后,他们又来到了太乙曾选定的地方,先帮助太乙开辟仙家洞府。太乙开辟的仙家洞府看上去有点像巴原彭山的那片幽谷,只是规模要大得多。
天成洞天中增长的山河并不大,只有数里方圆,那是新开辟出来的,为太乙的清修洞府,众高人一起帮忙,就是后世的金光洞。金光洞的外围也经过改造,成为一片福地道场,就是后世的乾元山。
太乙还特意回到巴原一趟,将金狮九灵也给带来了。九灵如今已有大成修为,但还不能独自进入昆仑仙境,所以要师尊护送。太乙命九灵镇守这处道场福地,同时也负责继续凿建景物,还可收服或寻机缘点化附近的妖修。
虎娃和玄源并没有出手开辟洞天山河。太乙不敢烦劳师尊,同时这也是他与众同门的修行历练。行游三年已毕,除非能修为更进,否则再逛下去暂时也难有更多的领悟了,对虎娃与玄源而言皆是如此。
不同的人看不同的风景,会有不同的体会,这在于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去看同一片风景,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这在于心境。也许等到将来修为更进时,再行游昆仑仙境各处,可能会更有领悟吧。
太乙等人在昆仑仙境开辟洞府与道场时,虎娃与玄源回到了洞庭仙宫,并将仍在洞庭仙宫中的青牛、沇里、叽咕等传人都打发走了,让黄鹤送他们也去昆仑仙境游历。仙宫中只剩下了玄源和虎娃。虎娃牵着玄源的手道:“我们终于等到了今天,且在无边玄妙方广中相见。”
九境九转圆满,玄源将历天刑飞升。遭遇了怎样的天刑,只有玄源自己清楚,而洞庭仙宫中的事情,亦无外人知晓……
无边玄妙方广中一无所有,若万物诞生之前。玄源凝聚仙家形神,若万物诞生之初。事先若无指点,这个过程不知要用多长时间,甚至会迷失于无边玄妙方广,凡人很难体会那没有时空的概念。
而玄源凝聚仙身,只是片刻的事情,然后她就“看”见了虎娃。凡人所谓看,依托于感官,是眼睛对光线的反应。无边玄妙方广中既然什么都没有,当然也不可能有光,所以这只是一种仙家形神感应。
并未开辟帝乡神土,未入仙界,怎能在无边玄妙方广中相见?虎娃展示的境界比当初的山爷更玄妙,他站在那里,就是一个世界。谁说世界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天地山河日月星辰,它也可以就是一个人,或者说人的形神,其实帝乡神土的根本亦在于此。
虎娃站在那里,就像时时刻刻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就是一个无所不在的世界。玄源感应到他,相当于在无边玄妙方广中感应到了自身,仿佛世界有了灵魂,然后虎娃就握住了她的手,两人的姿势就像玄源飞升前在洞庭仙宫中一样。
虎娃道:“形神有损,你现在的神气法力,比飞升前弱了不少,看来天刑猛烈,需好好涵养恢复一番。”在这种情况下说话,其实就是仙家神意交流。
玄源:“你好像一点都不为我担心,早知我定能渡过天刑吗?”
虎娃笑道:“天刑中的伤神之威,对你而言应该不是问题;你服过仙人之九转紫金丹,至于伤形之威,亦可化解。大不了此次未成,就再飞升一次呗。”
玄源:“古往今来,还没有人将历天刑飞升说得如你这般轻松。”
虎娃:“因为我了解你啊,修行至此当然艰难至极,但是真到了这一步,事情也就简单了,无非是成与不成,而你一定能成……接下来,你想去哪里?”
玄源在人间时就曾得到过指引,赤望丘这一脉传承也是少昊天帝所留下,照说她此刻可以前往瑶池仙界。但有一个问题,虎娃去不了。玄源反问道:“你这几年,其实一直在等我飞升成仙吧?”
虎娃:“当然了。”
玄源:“在行游昆仑仙境时,我一直很好奇,那些已隐迹人间的上古仙家洞天,究竟是怎样的情景?”
虎娃笑了:“其实我也很好奇。”
玄源:“那就一起去吧!”
虎娃:“我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先前才没有着急……只可惜如今九重天仙界去不了,否则我可以指引你去那里。真仙修为亦有九重,可依次踏上建木九枝世界印证。但也不是非去不可,列位天帝在成就真仙后,都曾返回人间修行……”
玄源倚靠在虎娃的形神中道:“其实对我而言,成就真仙就足够了,至于飞升之后的修行,只看缘法。而你真的让我见识了昆仑仙境,又真的能在无边玄妙方广中与我相见,将来必更有大成就。”
虎娃:“飞升之后的修行,本就是缘法,包括精进之愿亦是如此。”
无边玄妙方广中一无所有,很多真仙历天刑飞升后一度迷失,恍惚的功夫千百年都有可能,就像回到了万物诞生之前。留在无边玄妙方广中当然谈不上什么修为精进,就算凝聚仙身,也不可能超出自身已有的见知。
在凡人看来,若无帝乡神土,成仙后若不下界,岂不是一点意思都没有啊?但这只是凡人的见知,而凡人怎知仙家之境?若说欲求皆满、愿望皆成,根本无需仙家修为,五境九转圆满修士堪入梦生之境即可。很多修士终身未得大成,其实就是在梦生之境中坐化的。
每个生灵就是一个世界,否则哪来帝乡神土的造化根基。但有一点认知倒是正确的,那就是只在无边玄妙方广中,修为确实难以精进,因为那就是一个自我的世界,但对于那些仙家来说倒也无所谓了,只看其心境。
虎娃和玄源已经是超脱的存在,下界回到人间,去见证那些早已隐迹的上古仙家洞天,也等于见证前人在修行中做的种种尝试,未打开那些洞天之前,一切尽属未知。
两人出现在离巴都城不远的眉山脚下,真的很巧,在人间时,他们都曾来过这个地方,但不是一起来的。玄源当年路过这里时,虎娃还没找到她呢,如今终于携手而至。
玄源叹道:“原来传说中的神山,就在离巴都城这么近的地方!”
他们为什么首先来到这里,不是因为此处上古洞天离巴都城很近,而是此地与他们俩多少都有点渊源,就是传说中巴原九丘之一的无名丘。
树得丘、赤望丘、孟盈丘、武夫丘、黑白丘、参卫丘、神民丘、昆吾丘,虎娃如今都找到了,唯有最后一座无名之丘先前尚不知在何处,直至太昊天帝告知。这里为何会叫无名丘,因为它真的没有名字,太昊天帝也没有给它起名字。
太昊游上古一片蛮荒中的巴原,遇到了一位无名仙家定坐于山坡。见太昊走来,那位仙家只发出了一道神念,形神随即化散于天地灵息间。他已经无法告诉太昊更多了,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说,其实说不说都无所谓,只是告诉了太昊他亲手开辟的洞天传承,洞天门户就在其定坐之地。
若想开辟洞天,至少要有九境修为,而九境修为已拥有无尽寿元,其人难道也会陨落吗?当然会,若未能成就真仙,其实只是早晚而已!天刑且不论,在世间就会有各种灾劫,且修行中的种种考验并不仅在一时,而是贯穿始终。
比如虎娃的弟子黄鹤,若他没有遇到虎娃、将来也未能修成真仙,哪怕大梦千年再千年,终究只是一场空。
说一场空也许不太合适,人生自有人生的精彩与意义,并不是只为成仙而活着,那样的话反倒不可能有层层修为成就。但对于黄鹤这个特例而言,好像就是这样。
就连太昊都不清楚那位无名仙人究竟遭遇了什么?可能他早就陨落了,却勉强留下一道神念,待神念终于发出后,形神显像随即化散。诸如此类的经历,可能就是太昊当年发愿开辟帝乡神土的缘起,欲指引众地仙飞升长生仙界。
第030章、遗忘在神山
如今再到眉山脚下,早已看不出当初的任何痕迹了,若不是太昊天帝告诉虎娃,虎娃也想不到巴原九丘之一的无名丘竟会在这里,接近如今巴原上人烟最繁华的地带。山脚下就有一个很大的集镇,沿着山脚还有巴国官方修建的大道,连接好几条翻越眉山隘口的道路,开垦的田地也呈阶梯状一直绵延到高坡上。
当年那位上古仙人定坐之地,如今生长的不是杂花野草,而是开垦了沟垅,种植着整齐的菜蔬,还有几位村民正在田间摘虫除草。虎娃和玄源并没有惊动这些人,就在菜地间进入了仙家洞天结界。
在太昊告诉虎娃的三十二处上古洞天结界中,无名丘是最小的,方圆只有三十里。其实三十里已经很大了,比一座寻常的城廓还要大。进入其间,远望有山如翠屏,面前则是一座大湖。此湖似深不见底,面积就占了洞天的一大半,山在湖的彼岸。
这湖的两侧好像是没有边界的,除了虎娃和玄源进入门户后所立足的巨岩,以及对面远方的山峦,其他地方并没有湖岸,而是延伸到洞天结界的边缘。
玄源微微皱眉道:“有人来过!”
这里当然有人来过,本就是上古无名仙人开辟,然后太昊也进来过,但玄源显然不是这个意思。在太昊之后还有人来过,并在此地留下了痕迹,就在远方的那座山中。这么远的距离凡人可能看不清,而玄源已是真仙。
虎娃问道:“你还看出来什么?”
玄源答道:“在那人来过之后,此地曾遭劫难,但不是外来的祸患。”
玄源不仅看出有人来过,而且此洞天结界中有过一场劫难,大约就发生在最近的百年之间。远方的那座山如翠屏,但植被的分布却很不正常,大致可分为上下两个区域。
从山脚下到半山腰,树木葱郁,不乏生长了近千年的古树苍藤。但从半山腰往山顶上看,不少地方生长的只是一些杂草灌木,树龄基本都不超过百年,越往山顶越是荒凉,有大片崩落或碎裂的岩石裸露。
在这两种地貌交界处的半山腰,有一片坍塌的建筑遗迹,显然是被外力毁去的。而这片建筑的形制与中原一带很相似,就算未曾被毁,历史也不会超过两百年,显然不是开辟此洞天的上古无名仙人所建。
虎娃又问道:“那么这祸患又来自于何处呢?”
玄源:“应该在水中,那山上除了草木,好像已无别的活物。”草木也是生灵,但除了山脚下靠近水边的湿地里可见蝾、蛙之类,山上确实没有别的禽兽。
虎娃:“水中之物未必是凶物,它可能只是无意为之。至于那山中恐另有情况,我们先过去看看吧。”
两人身形遁空而去,穿过湖面上空落在了半山腰上,又发现有一块山石上还刻着字迹——陶唐之丘。
在一百年前到两百年前间,有人来过这里,还给这无名丘起了名字,叫陶唐之丘。那么此人和帝尧放勋是什么关系?须知放勋未成中华天子之前,封号就是陶唐氏,就像大禹曾是夏后氏。
就算不用仙家神通追溯,这几个字也不可能是上古无名仙人刻上的,因为彼时世间尚无仓颉。虎娃能认出这几个字,也是因为这些字就是仓颉所创,并非别的图腾符号。刻着字迹的山石顶端已被崩落了一半,不知原先是否留有御神之念,就算有恐怕也都消耗殆尽了。
再往前走,便是那片建筑的废墟。虎娃一挥手,无数碎石朽木飞起,这片建筑居然恢复了原样。这是仙家大神通,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施展得这般精妙,玄源此时都还稍欠点火候。
这是很大的一座院落,看规模相当于一座府邸了。虎娃施展的神通,是用原先的材料重新按原状“拼接”了回去。比如柱子断了那么裂纹犹在,木料已朽便空缺一块,然后就这样奇异地“定”在了那里,呈现出当年的样子。虎娃与玄源并肩走了进去。
府邸之中,桌椅陈设只要还有残迹的,都按原先的样子恢复形状与位置、定在了原处。两人又看到了不少精美的器物,显然是百年前的巴原所没有的,而是来自于中原地带。在一间静室里,虎娃还拣到了一件空间神器,样子像套在手指上的戒环。
这间静室当年或许有禁制法阵守护,但主人不在后禁制渐渐失效,后来连这座府邸都被损毁了,但神器却保存完好。
玄源不禁抿嘴直乐,虎娃真是和神器有缘啊,自行打造的神器就不说了,他曾经“拣到”过多少神器呐?这是很多修士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虎娃就是进来逛逛,居然又拣到一件!
这件空间神器带有炼制者的仙家神魂烙印,外人没有办法打开。以虎娃的手段自可将之炼化抹去,然后再重新祭炼神魂烙印。他已经不止一次干过这种事了,否则薄山上的分宝岩又是怎么来的?
虎娃本以为很简单,试了一下却没有成功,看来炼制此空间神器者修为不俗。虎娃倒是可以做到,但也要颇费一番功夫并足够小心谨慎,并不是短时间内能搞定的。
空间神器这种东西比较特别,跟别的神器还有点不一样,若是以仙家手段强行抹去掌控它的神魂烙印,稍有不慎就会损毁空间,连同空间中的器物也一并损毁了。于是暂时将此神器揣了起来,虎娃打算先探明此地的情况再说。
来到府邸的后园,两人发现了百年前那位修士的“墓葬”。这里没有别人,那位修士殒落后,又怎么会留下墓葬呢,难道是人死了之后,还能再爬起来自己埋自己?其实这是一种法术手段,在殒落前残聚最后的法力,也可以施法将自己埋葬。
这处墓葬中没有尸骨,只留下了衣物的残片。其实只要有大成修为,只要自己愿意,也可以不留下尸骸,明知必将殒落,可在寿元耗尽之前施展神通,让自身炉鼎化散于天地灵息。那位修士显然就是这么做的,后院埋葬的只是衣裳,衣裳间还有一枚玉箴。
虎娃既然发现了,便施法将那玉箴从泥土中摄了出来,玉箴中留有的御神之念未散,他这才清楚是怎么回事。殒落在这里的修士,竟是帝俊之子、帝尧之弟,名叫骆强。
骆强是奉帝尧之命来到巴原。那时帝尧刚刚登天子位不久,正是励精图治之时,中华帝国实际控制的版图也在不断扩张中。三百年前盐兆已在巴原建立巴国之事,帝尧也有所闻,便派其弟骆强来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